20世纪的局部战争

合集下载

[最新]海湾战争简介

[最新]海湾战争简介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战争评析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发生的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末期世界的基本矛盾,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它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现代化局部战争80年代末期,随着东欧和前苏联的剧变以及前苏联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世界形势开始发生战后最深刻的变化。

东西方两大阵营长达40年的冷战局面被打破,作为战后世界战略格局支柱的雅尔塔体系开始瓦解,世界的主要矛盾即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

这种情况,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它一方面给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酝酿和产生着新的矛盾与不稳定因素。

海湾战争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

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吞并,违反了国际法准则,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就世界的一个局部来说,这是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失衡的产物,也是伊拉克政府谋求地区霸权的结果。

但是,就世界范围而论,这一事件又构成了对有关国家战略利益的冲击。

首先,它对美国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谋求新的霸权地位的全球性战略提出了挑战;其次,它对西方发达国家以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渴求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利益构成了威胁;再次,它对本来就很紧张的中东局势更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引起了这一地区国家的强烈不安和反对。

第3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和平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第3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和平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
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但经历了 20 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 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势。有 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 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 士气高昂。这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李际均《抗美援朝战略遗产: 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
国的作用更加突出,2000 年举行了千年首脑会议,提出加强联 合国在发展领域的作用。实践证明以政治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 端,建立和维护相互间的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是最有效的。
(二)追求共同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全球化是一把“双刃 剑”,既加快了世界经济发展;又扩大了贫富差距,有利于发 达国家,给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出新的挑战。第三世界要求建 立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中国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 两大主题,也是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选修三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3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
和平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能力探究
真题链接
课后作业
能力探究
一、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一)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1. 朝鲜半岛上的较量:二战后朝鲜半岛上出现了韩国和朝 鲜两个对立政权,且爆发内战;美国干涉,变为侵朝战争。中 国人民掀起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 年中朝与联合国军在板门店 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日本梦想成为政治大国。多极化格局有利于全人类的和平 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人类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 源, 恐怖主义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传统的民族、 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成为影响地 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隐患。 2.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冷战结束后,联合

20世纪后半期局部战争的特点及类型剖析

20世纪后半期局部战争的特点及类型剖析

20世纪后半期局部战争的特点及类型剖析
张俊杰
【期刊名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5(19)4
【摘要】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局部战争制造并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因素.探讨局部战争的根源和起因,剖析局部战争的特点和类型,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对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保障各国人民的自由、独立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张俊杰
【作者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53
【相关文献】
1.一部\"大\"而\"新\"的史学史\r——《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史》评析 [J], 王振红
2.20世纪后半期湖南学者先秦史研究论略 [J], 熊贤品
3.乌拉尔:政治和工业(20世纪后半期工业工作者的社会民主特点和业务特点) [J], 李艳君
4.20世纪后半期中国工程师群体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的统计与分析 [J], 王安轶
5.20世纪后半期以来赣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J], 邹雄媛;刘燕萍;万丹;吴霞;郑康;赵军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局部抗战的内涵和特征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局部抗战的内涵和特征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局部抗战的内涵和特征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开始于1931年,当时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并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

然而,中国仍然没有进行全面抵抗,而是开始了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它的内涵和特征对于理解整个战争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一、局部抗战的内涵局部抗战指的是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的初期,即1931年日本在东北地区进行侵略时,开始进行的针对日本侵略的地方性自卫战争。

这一时期的抗战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抗日组织、游击队和群众自发组织的自卫武装进行的。

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抵抗。

日本侵略让中国人民认识到了民族危机,他们意识到必须进行民族自卫的斗争,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

2. 地方性斗争。

局部抗战是在日军实力相对强大的情况下,面对强大的日军,中国人民无法开展全面的战争,因而只能进行地方性的自卫斗争。

3. 自卫性质。

局部抗战是为了反抗日本的侵略而发起的自卫战争,其性质不同于其他全面战争。

二、局部抗战的特点局部抗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特点。

局部抗战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历史背景特征。

1. 游击战、地下战和城市游击战。

因为局部抗战的军队力量相对较弱,而日本军队又强大狠毒,因此,中国人民主要采取以游击战为主的方式进行抵抗。

游击队在漫长的时间里,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如手榴弹、地雷、土炮等等,他们在山沟、密林、溪流等地布置埋伏,待日军无意中落入伏击圈后,突然发起袭击。

地下战则是在抗战开展的主要城市中兴起的,中国人民用地下通道、地道等隐藏起来,对进入城市的日军进行袭击,给日军以致命的打击。

城市游击战则是指直接对进入城市的日军进行攻击,通常由游击队和抗日组织等力量组织实施。

2. 群众自卫意识。

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家乡被侵略,自己的财富被掠夺,自己的家人被杀害,必须进行抵抗。

因此,局部抗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并与军队士兵一起奋斗。

民族危机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变革:中国局部抗战的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变革:中国局部抗战的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变革:中国局部抗战的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国遭受了来自日本的侵略和战争威胁,这个时期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各地区的抗日斗争情况也存在着差异。

其中涉及了政治背景和社会变革等多个因素。

1.政治背景在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面临着困难。

这也导致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当时中国政府采取的防御策略主要是消耗战,所以造成了许多受害的平民。

民族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地方上政权建设的不足所致。

在东北部,满族地区对于抗日战争挣扎的姿态十分明显。

在上海,沈阳,武汉,以及南京皆发生民族危机。

2.社会变革随着日本侵略的进展,中国各地的经济遭受到了破坏,大量失业人员出现,社会动荡不安。

许多中国人开始进行自我救助,以解决经济上的困境。

在农村,农民开始联合起来组织抗日民族团结的游击队,防止日本侵略。

在城市,旁观者也成为关心者,忙着处理因侵袭而造成伤亡和毁坏的伤者。

在大范围内,抗日民族团结的概念被广泛运用。

同时,国共合作政策被提出,以希望重建中国政权,阻止日本军队在华扩张。

然而,共产党项目中所缺乏的西方资本主义时主导提议的共识将导致这样的合作显然不足为法。

总之,中国局部抗战中的民族危机体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快速社会变革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抗日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政策的推行可视为改善情形的载体。

但困扰了中国近代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政治两重包袱导致的发展不足,成为和平和团结的最大挑战。

今天,面对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激烈冲突,我们也需要了解并研究历史的教训,以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挑战。

20世纪英国转折点上三次局部战争的影响比较

20世纪英国转折点上三次局部战争的影响比较
和。
心理 ,消 沉的氛围使得 民众普遍对 现实不满 ,社会 也 日趋保
守 ,此后 的二十年堪称英 国几个世 纪以来 最为低迷 的时期 。 英 国通过 战争 受益 匪浅 。首先 ,在 经济 上英 国 的金 融 运河战争更是英 国世界霸权终结 的标 志 ,两次大战尽管使其 寡头控制 了全球 的经济命 脉 ,使得伦敦迅速成 为全 球金融和 损失惨重 ,但毕竟 最终获胜并作为 主要 战胜者决定 了战后 的 黄金交易 中心 。内政方 面 ,鉴于战争期间源于福利制 度缺陷 世界秩序 , “ 三环 外交”超然于西欧 的态 度更显示了其成为 种 种社会弊端 ,英 国开始其社会 改革并着手建立社保 制度 , 美 国最重要 的伙伴 和美 苏间中介人 的大 国希望 ,但 是运河战 确保 国际竞争 力 。军事方 面 ,英 国政府鉴 于 陆军 的拙劣 表 争使 这一幻影消失 了 ,甚至有人认为 “ 国已由一等国降 为 英 现开始 推进军 事改 革 ,这 些努 力在 一战初 期得 到 了回报 。 三等 国”。战争还直接促 成了英国殖 民体 系的瓦解 ,在埃及
另一 面却蕴藏着危机 ,几十年经 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后 ,杜会 收支 ,由此直接导致 了长达 二十多年 的经济停滞 ,不但 相继 矛盾 已十分尖 锐 ,贫富悬殊和贫 困问题最为 突出。 10 年英 被德 法和 日本超过 ,而且差距越来 越大 。战争更重创 了民众 91
国全 国的国 民收人 分配 ,1 0 富人 相当 于3 0 万 穷人的总 4万 90
从 当时 的战略上看 ,布尔战争使得英 国控 制了通向非洲腹地 胜利 的鼓 舞下 ,约旦 、伊拉克相 继爆 发反英运动 , ̄ 6 年代 J l0 的走廊 ,大大巩 固了其在非洲的优势 ,南 非成 为 “ 英属海外 初 ,英 国在 中东的殖 民统治基本 终结 。运河战争也是英美 特

军事知识世界近代著名战争

军事知识世界近代著名战争

军事知识世界近代著名战争近代著名战争是现代世界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战争的发生和结果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代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军事知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

该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从1914年到1918年。

主要的交战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匈帝国等国家。

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是由于各国之间的殖民地争夺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了世界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

这场战争主要由两个军事联盟对抗而成,即盟军(以美国、英国、苏联为主)和轴心国(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也很复杂,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犹太人大屠杀是历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时期的全球分裂和军备竞赛开始了。

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是在1965年至1973年期间爆发的一场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主要战场位于东南亚的越南。

该战争主要由北越(支持共产主义)和南越(支持资本主义)对抗而成,美国是南越的主要支持者。

越南战争不仅在军事上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反战运动,并对美国的国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湾岸战争湾岸战争是在1990年至1991年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该战争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发的,以联合国成员国组成的多国军事联盟(以美国为主)组成的盟军对抗伊拉克。

湾岸战争持续了短短数个月,以盟军的胜利告终。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以千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近代世界历史上的这些著名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们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初期的局部反抗演变成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初期的局部反抗演变成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初期的局部反抗演变成全面抗战一、抗日战争初期的局部反抗20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实行残酷统治。

接着,日本军队开始向华北、华东等地进攻,强占领土,劫掠资源,进行大规模抢劫和屠杀,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人民开始展开抗日斗争。

在抗日战争初期,抗日斗争是局部的、分散的。

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很多地方只能自发地组织抗日武装抵抗日本军队。

例如,浙江温岭、江苏无锡等地的乡民因不满日本军队残酷的统治,自发组建了抗日义军,并协同南京军校发动了华中十邑抗日义军。

在北方,内蒙古的一些蒙古族部落组成了蒙古民族抗日军,与八路军配合,联合作战,共同抗击日军侵略。

此外,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中国共产党和各地的抗日爱国团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积极发动工人起义和农民暴动,以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形式,与日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沿海,由于日军的进攻,广东各地组织了爱国志愿军和游击队,采取掩护、袭扰、破坏等方式,对日寇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总之,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于组织较为分散、力量较为薄弱,抗日斗争大多是在局部进行的。

但是,这些局部抗日斗争的成果,为全面抗战的爆发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京南部的驻军区内诱杀我军部队将领而发动了侵华战争。

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人民纷纷响应,积极开展抗战。

8月13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斗争力量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发扬。

国民政府、军队和各抗日武装团体紧密合作,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部署和协调。

由此,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伟大领袖的统筹安排下,红军开始了“遵义整风”,确立了正确的抗战方针,打破了以往的保守主义思想,开展了形势好转的积极进攻。

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的抗日斗争逐渐由原来的局部反抗演变为全面的反侵华战争。

各地的抗日武装团体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之争
以求遭到英法拒绝
1)1956.10底,以色列入侵埃及
2)英法出兵
3)联合国大会令其停火
4)美苏不满
5)1956.12,英法撤出埃及,以色列于次年3月撤军
英法伙同以色列,共同出兵;美苏介入,使之有了插手该地区事务的好机会
1)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残余
c.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
d.埃以建交
3)确认原则:阿以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4)付诸行动
a.1993年,以巴签署《原则宣言》
b.巴基斯坦独立
c.以色列从占领土地上部分撤军
悬而未决:
1)耶路撒冷的归属
2)犹太人定居点
3)拉宾遇刺
4)暴力冲突不断
海湾战争
1)历史原因:边界纠分
2)现实目的:
①掠夺财富→转嫁危机
b.捍卫了国家安全,激发民众爱国
c.提高了国际地位
d.中美长期敌对,影响台湾解决
3)对美:
a.打击了美霸权主义
b.从削弱到扶植日本
4)对东亚
加强苏联对朝鲜控制,日本趁机发展
5)对国际格局
加强两极格局对峙
中东问题
巴勒斯坦战争
1948.5.14,以宣告成立,埃等五国次日对以不宣而战,发动中东战争
以先败后胜
两极格局冷战对峙下的局部战争
背景
进程
特点
影响
朝鲜战争
1)美苏冷战下朝鲜半岛两政权并立
2)美国霸权政策(遏苏)
3)威胁中安全,干涉中内政
1)朝鲜内战爆发
2)美插手干涉
3)中抗美援朝
4)五大战役
5)中朝胜利,美签字
新中国在与头号资本主义大国美国较量中取胜
1)对朝:加剧了朝半岛的分裂局面
2)对中:
a.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神话
地面作战100小时,伊全线溃退,27日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协议
一场高科技战争
1)对伊拉克
灾难深重国际制裁
2)对国际格局:
美国加强在海湾作用及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极力建立单极世界,助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3)对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严重分裂,形势更加复杂
②夺取领土→改变海湾战略态势
③控制石油资源→提高国际地位
3)外部条件:
中东力量均势失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
1)1990.8.2伊入侵科
2)以美国为首的多国维和部队进攻伊
a.沙漠盾牌1990.8
以联合国为名,38国进驻海湾以阻止伊进一步扩大侵略
b.沙漠风暴1991.1.17
多国部队对伊实施大规模空袭
c.沙漠军刀1991.2.24
2)胜利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3)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
4)美苏走上中东角逐场的前台
5)中东问题更加复杂
六日战争
埃及与叙利亚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使以色列面临南北夹击的威胁:法塔赫组织建立;能源结构变化;美苏插手,加剧矛盾
1)1967.6.5,以色列发动“闪电战”,抢占了大量土地
2)美苏通过“联合国”进行干预,双方停火
美苏卷入使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矛盾更加复杂
十月战争
为了收复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和洗刷耻辱而积极备战
1)1973.10,埃及、叙利亚同时在东西两线进攻以色列
2)美苏通过联合国提出停火决议,下旬结束
1)巴解游击队配合行动,开辟第三战场
2)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禁运、提高油价并减产
1)埃及、叙利亚收复部分失地
2)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缓冲区,发挥重要作用
3)“石油武器”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
4)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平之路
民族矛盾与大国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各方为谋求和平而努力
1)达成共识:战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初步和解
a.70年代末,埃以和解
b.埃美关系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