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再”的正确用法
初级班留学生“再”和“又”与能愿动词连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

初级班留学生“再”和“又”与能愿动词连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摘要】初级班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对于“再”和“又”的误用以及能愿动词连用的错误倾向。
这些偏误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也可能影响他们的语言交流和理解能力。
本文通过对初级班留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教学策略:通过语境理解辨析“再”和“又”的用法,以及搭配语法规则讲解能愿动词连用的正确用法。
规范和纠正这些语言偏误对于初级班留学生的语言提升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避免这些常见错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对这些偏误的规范和纠正,可以有效提升初级班留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使他们在留学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流利地表达自己。
【关键词】初级班留学生、再、又、能愿动词、偏误、分析、教学策略、语境理解、句子结构、规范、纠正、教育者、教学方案、语言偏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其中初级班学生群体也迅速增长。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初级班留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语言偏误,其中包括对“再”和“又”的误用以及能愿动词连用的错误倾向。
这些语言偏误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有效沟通。
在传统语法教学中,对于“再”和“又”与能愿动词连用的规范使用往往被忽略,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错误。
有必要对初级班留学生对“再”和“又”的误用情况以及对能愿动词连用的错误倾向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规范和纠正。
通过深入研究初级班留学生的语言偏误现象,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者在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本文旨在探讨初级班留学生在“再”和“又”与能愿动词连用方面的偏误规范,为语言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初级班留学生在使用“再”和“又”以及能愿动词连用时常见的偏误情况,分析他们在句子结构上的错误倾向,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又”和“再”的对比分析

“又”和“再”的对比分析作者:郭梦娜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8期内容摘要:副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它们意义空灵,义项复杂,且使用频率很高,对二语习得者来说要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副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对近义副词的甄别和辨析。
“又”和“再”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见且使用频繁的近义副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本文试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又”和“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也有助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它们的掌握和学习。
关键词:又再近义词“又”和“再”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近义副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习惯用“再”解释“又”,或用“又”解释“再”,而通过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词既有相同的意义和用法,但也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虽然在某些语境中二者可以替换,但并不代表二者完全等同,据此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又”和“再”做了以下对比分析。
一.语义层面的对比分析“又”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八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重复或继续”,如“今天又下雨”。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有五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如“洗了又洗”。
“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五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如“再次,再衰三竭”。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有五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经常性的动作”,如“别急,再坐一会儿”。
从词典的解释中看,这两个词都有表示动作(状态)的重复或继续的意思,但它们在语义上还是存在着差别。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二者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互换。
如例1中的句子:A.你怎么又来了?B.我复习完英语再预习政治。
C.他又/再看了一遍。
虽然“又”和“再”在例1的三个句子中都表示动作的重复,但A、B句中的“又”和“再”不能互换,只有C句中“又”“再”可以替换。
“(你)在干嘛”与“(你)在干吗”再辨

“(你)在干嘛”与“(你)在干吗”再辨作者:徐月萍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7期摘; 要:问句“(你)在干嘛”一直都被认为是对“(你)在干吗”的误用。
但语料库统计与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你)在干嘛”的使用频率与可接受度均远远高于“(你)在干吗”。
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嘛”具有“亲昵”的语气意义、语言使用的省力原则以及智能输入法的影响等三方面。
因此,仅以“吗”的疑问语气功能作为理据,从而将“(你)在干吗”视为规范的作法有待商榷。
关键词:“在干嘛”;“在干吗”;现代汉语规范;实际使用“吗”“嘛”的混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不断有学者对“吗”“嘛”混用的问题进行讨论。
子禾(1982)、孙怀伦(2011)、徐益民(2006)等人都认为,“吗”和“嘛”均是语气助词,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在于语气不同,“吗”表示疑问的语气,而“嘛”表示陈述的语气。
徐世英(1996)、董锋(2001)、袁春荪(2003)、吴林方(2015)等人认为,“干嘛”是一种词语混用,呼吁大家应遵循现代汉语规范。
当人们想表达“你在做什么”的意思时,其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的说法应该是“你在干吗”。
徐益民(2006)的观点与以上学者有所不同。
他认为,“吗”和“嘛”均可作疑问代词,意为“什么”,读音为“má”,“你在干吗”也可写为“你在干嘛”。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在干吗”是现代汉语规范的用法,主要理据是“吗”是表示疑问的语气且可充当疑问代词,而“嘛”却没有这种用法。
不过,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在干嘛”这一被视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表达方式,其使用频率并不低于“在干吗”,而且在“你在干吗/嘛”这句话中,“吗”“嘛”的混用也不能简单地从语气的不同来进行区分。
下面,我们就对此展开具体探讨。
一、语料库使用情况分析针对“在干吗”与“在干嘛”的使用情况,本文检索了国内两大通用的语料库:北京大学CCL 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再接再励哪个字错了

再接再励哪个字错了【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问题——再接再励这个词语中哪个字错了。
我们知道,再接再励的意思是连续不断地接受鼓励和支持,不断进步。
但是有很多人常常写成“再接再厉”。
正确的说法是“再接再励”,其中的“励”指的是鼓励、支持,与“励志”一词相似。
而“再接再厉”则指要继续下去,加倍努力。
这两个词语的含义虽然有相似之处,但用词不当会给人带来误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个错误呢?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审查文稿,避免拼写错误和用词不当。
其次,可以加强对常用词语的学习,掌握其正确用法。
最后,多看书、多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感和写作能力。
总之,在学习中,我们要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能够认真审查,用词得当,写出优秀的文章。
【范文二】大家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在写作中注意用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再接再励这个词语中哪个字错了。
很多人误将“再接再励”写成“再接再砺”。
这是个很小的错误,但却给人留下不认真和不专业的印象。
正确的写法是“再接再励”,表示再接受一次鼓励和支持,继续前进。
而“再接再砺”则是不断磨练自己,不停地向前推进,和“磨砺”一词的含义类似。
对于这种常见的拼写错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是多读书多积累,掌握词汇的正确拼写和用法。
其次,我们要认真检查文章,确保没有错别字和用词不当的情况出现。
最后,以更加认真专业的态度面对写作,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总之,我们在写作中应该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尤其是常见的词语。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写出更好的文章。
副词“还、也、又、再”的语用分析

副词“还、也、又、再”的语用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同义副词要通过细致的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此,站在比较的视角上才能更准确地解释、应用这些副词。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表重复义的副词“还、也、又、再”的区别做了简要分析。
标签:副词还也又再语用分析一、引言“还、也、又、再”都属于重复副词,也是同义副词,单纯语义上的说明,对掌握“还、也、又、再”的用法是远远不够的。
李小荣(1997)提出:“虚词的意义比较虚空、抽象,难以把握,而且用法常常涉及语义、语用、句法等各种因素,所以要想使学生正确掌握和使用虚词,我们必须为学生全面细致地揭示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及这一虚词在使用中所关涉的各种因素”。
马真(2001)指出,教留学生汉语时,要告知他们副词使用的语义背景。
所谓语义背景“是从语用的角度说的,语义背景就是一种语用环境。
几乎每个词语,特别是虚词的使用都会涉及语义背景的问题。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还、也、又、再”这组副词表重复义时出现的频率以及对句类的选择和重音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二、“还、也、又、再”重复义的出现频率《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统计了“还、也、又、再”的出现频率,但由于它们包含多个义项,本文只对这组副词“重复义”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以便更好地说明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哪个副词来表达重复义。
为了选择更接近人们日常语言使用的习惯语料,本文以现代汉语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老舍和王朔的作品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随机抽取了两位作家的作品,对每个词分别抽取1000条例句作为语料进行分析,其统计结果如下:“还”出现频率为2.23%;“也”出现频率为1.54%;“又”出现频率为3.09%;“再”出现频率为5.22%。
从统计结果来看,”还、也、又、再”出现频率的差异较大①。
其中,“再”的出现频率是最大的,其次是“又、还、也”。
也就是说,如果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来解释,“再”是最典型的表重复义的副词,“也”是非典型的表重复义的副词。
again 的读法、释义和用法

again 的读法、释义和用法
Again的读法、释义和用法
读法:Again的发音为/əˈgen/。
注意将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a”上,同时“gain”部分发音为/gen/,其中“ai”发音为/eɪ/,而“n”则轻微发音。
释义:Again的基本含义是“再一次”或“又一次”。
它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的重复发生。
用法:
1.重复动作:Again常用于描述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如“Try again.”(再试一次。
)或“She came back again.”(她又回来了。
)
2.与时间副词连用:Again可以与表示时间的副词连用,如“again and again”(一次又一次)、“time after time again”(一次又一次地)等,强调动作的重复性。
3.表示强调:Again也可以用于强调某个事实或情况,如“I'm telling you again, it's not my fault!”(我再告诉你一次,这不是我的错!)
总之,Again是一个常用的副词,用于描述动作的重复发生或强调某个事实。
在使用时,注意其发音和正确的语法结构,以确保表达的清晰和准确。
再和又的区别

有一个人要带着一只老虎,一头牛,和一个萝卜过河,因为船太小的原因,每次人只能带其中一个过河,但是如果在人不在的情况下,老虎会吃掉牛,牛会吃掉萝卜。
请问人怎么样才能把她们安全的带到河对岸呢?请用汉语阐述一下。
“再”的基本用法1. 表示同一个动作的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经常性的动作;去过了还可以再去。
你如果有困难,明天再来。
2. 表示一个动作将要在某一情況下出现;先把问题弄清楚,再讨论解決的办法。
别着急,一个说完,一个再说。
“又”的基本用法1.表示同一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或反复进行,多半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
i. 两个分句重复同一个动作这个人昨天来过,今天又來了。
我找过一遍,他又找了一遍,还是沒找着。
ii. 一句之內重复同一个动作他把衣服洗了又洗。
她讲了又讲,沒完沒了。
iii. 用量词表示重复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2.表示几个动作、状态、情况排列在一起,但与时间无关。
他是个聪明人呢,又肯努力,当然很有成就。
“再”和“又”在表示重复时的区别A.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再”主要表示仍未实现的动作,“又”表示已经实现了的动作。
我们明年再去看他吧。
他昨天又迟到了。
B. “又”可以用于尚未发生的动作的重复,一是预测带有规律性情況将重复出现,一是当说话人认为动作重复的次数过多时。
如:明天又是星期天了。
你又要出差?(有感情色彩)“再”可以表示1.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前一个动词前边常加上副词“先”,构成“先…再…”的结构。
如:我们上课以后先翻译生词,再复习课文。
2.一个动作发生在某一情況或时间之后。
如:五分钟以后我们再上课。
副词“又”表示已经重复,“再”表示将要重复。
正确的论述是:人先带着牛过河,再开着空船回来把萝卜带走,如果人又是开着空船回去了,那么牛就会吃掉萝卜,所以人只能把牛又送回了原点,先老虎送过河,最后再把牛送过河。
同、近义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词义着重点。
如“爱护”着重在“保护”,而“爱戴”着重在“拥戴”,是下对上的。
18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作业1234满分答案

18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二)》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下列属于动词谓语句的是A. 小张18岁B. 我们学习语法C. 这本书好极了D. 他作业写完了答案:B联系“文档贡献者”。
Q:80500-92612.与“她不是不知道家庭前途的暗淡。
”含义相同的一句是A. 她也许知道家庭前途的暗淡B. 她一定知道家庭前途的暗淡C. 她不知道家庭前途的暗淡D. 她知道家庭前途的暗淡吗?答案:B3.词义的构成不包括A. 语境意义B. 理性意义C. 附加意义D. 语法意义答案:A4.下列属于无主句(动词性非主谓句)的是A. 你轻一点B. 有人来了C. 哎呀D. 赶紧啊答案:B5.下列属于是非问句的是A. 谁今天休息?B. 屋里有人吧?C. 他吃米饭还是吃馒头?D. 你喜不喜欢这本书?答案:B6.词汇在意义关系上的联系不包括A. 主题联系B. 横向联系C. 从属联系D. 纵向联系7.目的为教学服务,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内容是规范的、简洁扼要的、系统的,着重研究语法形式的用法的语法是()。
A. 教学语法B. 理论语法8.下列属于祈使句的是A. 啊!我亲爱的祖国!B. 给我点水喝呀!C. 哎呀,真好看哪!D. 你累了吧?9.下列有关联副词的一组是A. 再难也不怕B. 他就一本字典C. 你一定来D. 他很勇敢10.汉语合成词不包括A. 附加式构词B. 复合式构词C. 简称式构词D. 叠音词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包括的三级语法单位系统是A. 词B. 词组C. 句子D. 音位2.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难度大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词汇量大B. 新词语层出不穷C. 除了有音、形、义,还有文化因素D. 汉字难记3.下列“把”字属于介词的有A. 他把着门B. 他把门关上了C. 猫把鱼吃掉了D. 老师把小明留下了4.下列有关理论语法表述正确的是A. 对语法系统与语法规律作出理论概括与说明B. 建立起语法系统理论C. 着重研究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D. 着力于揭示语言结构的规律E. 注重对语言事实各方面的描写5.下列属于音译外来词的有A. 蝙蝠B. 阿尔巴尼亚C. 沙发D. 咖啡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的、地、得”的区别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错误: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明天在讲吧!
纠正错误: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明天再讲吧!
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它们都读“zài”这个音。 2.不同之处: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各不相同。
不同之处:
(1)“在”是个介词,与时间地点等名词连用
如:
在
时间 地点 干什么
(2)“再”是副词,表示“重复” 或“下一次,又一次”,一般放在 动词之前表示状态。
如:“再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再说一次”
练习:
我(在)回民学校上学。 妈妈(在)移动公司上班。 爸爸常常(在)早上跑步。 听,小红(在)唱歌,声音真好 听!
我多想(再 )一次见到爷爷啊。
我没听明白,你能(再)说一次吗?
放学了,同学们都跟老师说 “(再)见”。 (再)见到他,是( 在)大学校园里。
记忆口诀: 在和再,读音相同用法却不同。 时间地点干什么,在来帮你选, 重复下次与再会,再自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