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掘回风顺槽作业规程

合集下载

13205回风顺槽作业规程1

13205回风顺槽作业规程1

编号:WTGHMZJD---03 保存单位:博源煤化工有限公司湾图沟煤矿13205回风顺槽综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工程名称:13205回风顺槽掘进施工单位:综掘三队编制人:刘建国施工单位负责人:王显飞编制日期:2014年05月20日执行日期:2014年05月24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5)第一节概述 (5)第二节编写依据 (5)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5)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5)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6)第三节地质构造 (7)第四节水文地质 (7)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8)第一节巷道布置 (8)第二节矿压观测 (8)第三节支护设计 (8)第四节支护工艺及质量要求 (9)第四章施工方法 (11)第一节施工方法 (11)第二节凿岩方式 (11)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11)第四节管线及风筒敷设 (12)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置第五章掘进工作面生产系统 (14)第一节通风系统 (14)第二节压风系统 (16)第三节瓦斯防治 (18)第四节综合防尘 (16)第五节防灭火系统 (16)第六节安全监控系统 (17)第七节供电系统 (18)第八节供、排水系统 (19)第九节运输系统 (19)第十节照明及通讯系统 (20)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第一节劳动组织 (20)第二节作业循环 (2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第七章掘进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25)第一节一般规定 (23)第二节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24)第三节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25)第四节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26)第五节“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27)第六节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30)第七节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31)第八节机电安全技术措施 (31)第九节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32)第十节设备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32)第十一节帮网、顶网挂设安全技术措施 (35)第十二节防止片帮煤伤人及处理片帮煤安全技术措施 (36)第十三节停送电安全技术措施 (36)第十四节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36)第八章工作面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7)第一节水灾事故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7)第二节火灾事故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8)第三节瓦斯、煤尘事故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9)第四节顶板事故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9)第五节其它要求的防范措施及避灾路线 (41)第九章掘进工作面动态达标标准及煤质管理 (42)第一节质量标准化及文明卫生管理标准 (42)第二节煤质指标及煤质保证措施 (43)第十章案例分析 (44)第十一章作业规程学习贯彻落实及职工考试记录 (44)第一节作业规程学习贯彻及职工考试的要求 (44)第二节作业规程学习贯彻记录及职工考试记录 (45)附图:附图1:巷道平面布置图附图2:巷道支护断面图附图3:通风系统图附图4:供电系统示意图附图5:供排水、防尘系统示意图附图6:运输系统示意图附图7:通讯、照明监控系统示意图附图8:避灾路线示意图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概述表1 巷道情况概述第二节编写依据一、湾图沟煤矿生产技术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及东翼皮带大巷设计资料;二、邻近采区或相邻矿井类比矿压观测资料。

1061掘进工作面回风顺槽作业规程

1061掘进工作面回风顺槽作业规程

纳雍县王家寨煤矿1061掘进工作面回风顺槽作业规程编制:罗义日期:二零一四年三月十六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2)第一节概述 (2)第二节依据 (2)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2)第一节地理位置 (2)第二节工作面地质构造 (3)第三节水文地质 (3)第四节煤层赋存特征 (3)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5)第一节巷道布置 (5)第二节矿压观测 (5)第三节支护设计 (6)第四节支护工艺 (8)第四章施工工艺 (8)第一节施工方法 (8)第二节凿岩方式 (9)第三节爆破作业 (9)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12)第五章生产系统 (13)第一节通风 (13)第二节压风 (16)第三节瓦斯防治 (17)第四节综合防尘 (19)第五节安全监控 (19)第六节防灭火 (21)第七节供电 (21)第八节供排水 (22)第九节照明和通信 (22)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第一节劳动组织 (22)第二节作业循环 (23)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3)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24)第一节一通三防 (24)第二节顶板管理 (30)第三节爆破 (30)第四节防治水 (33)第五节机电 (33)第六节运输 (36)第七节其他 (37)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40)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1061掘进工作面回风顺槽二、掘进目的及用途1061回风顺槽为首采面回风三、巷道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及服务年限1、设计长度:1061回风顺槽长度为400米。

2、工程量及坡度:2592m3,沿着M6煤层顶板走。

3、服务年限:直到1061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14年3月份底开工,预计2014年9月份竣工。

第二节依据一、设计依据(1)、《纳雍县王家寨煤矿初步设计》和《纳雍县王家寨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2)、《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安全法律法规(3)、《煤矿技术操作规程》(4)、《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及考核评级办法》(5)、煤矿行业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6)、《纳雍县王家寨煤矿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说明书(7)、《纳雍县王家寨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理位置1061工作面回风顺槽位于标高+1800.445m┻,距地面垂直距离为25~55m。

52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综掘作业规程

52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综掘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位臵及相邻关系、巷道用途、断面规格52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是为矿井Ⅱ采区首采工作面服务的回采巷道,设计长度660m,该巷道沿5#煤层底板掘进,巷道方位333°29´45"。

52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位于井田中部,南为矿井回风大巷,北为矿井井田北部边界,西为包西铁路保安煤柱,东为5202工作面(未采区)。

巷道用途:52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主要满足该回采工作面的回风、运料、行人的需要。

巷道断面:52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断面规格为:巷道掘进断面8.64㎡(高度2.4m、宽度3.6m);净断面7.84㎡(高度2.2m、宽度3.4m)。

二、巷道平面布臵示意图(详见附图1)第二节编制依据一、经过审批的设计1、《陕西澄城县安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实施开采设计说明书》。

2、《2009年煤矿安全规程》。

二、地质说明书52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巷道地质资料来源于《矿井勘探地质报告》和《矿井地质说明书》。

第二章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情况第一节煤层赋存特征5#煤层位于煤系地质山西组底部,煤层厚度2.16~2.92m,平均2.54m,煤层结构简单。

煤层直接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含云母和植物化石,局部夹细粒砂岩薄层,具水平或缓波状层理,易碎,厚度0.25-5.96米,底板为灰至浅灰色石英砂岩,以石英、岩屑、炭屑为主,含少量的长岩,厚度0.05~4.53米,坚硬致密。

5#煤层倾角为3º~9º,平均6º。

1、5#煤层特征表(表1)2、煤层顶底板特征表(表2)3、矿井煤层综合柱状图(详见附件2)5#煤层特征表(1)煤层顶底板特征表(2)第二节地质构造520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巷道设计巷道方位角为333°29´45"。

地质构造简单,呈向北倾斜构造,工作面内无大的断层发育,在井田东南部外侧有F29及F30正断层,煤层倾角3°~ 9°平均6°,属近水平煤层。

10512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

10512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

掘进作业规程会审记录巷道名称10512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会审时间2012年6月会审地点安指中心会议室主持人武晓东科室参加会审人员生产技术科路建明安全矿长吕献斌机电科杨志清总工武晓东通风科秦华斌生产矿长李文斌调度室韩国华机电矿长赵继林施工队: 王建华指挥中心主任崔跃宏会审意见:1、“一通三防”,要加入炸药消耗的风量。

2、必须对工人进行培训学习本规程。

3、加强顶板管理,发现变化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掘进中遇特殊情况报告生技科采取专项措施再施工4、施工中注意煤岩性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合理的支护方式和棚距。

10512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掘进巷道为10512回风顺槽。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该巷道掘进目的是为形成10512工作面回风系统,满足10512工作面生产时的回风、、行人、运料、管线敷设的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掘进长度约1400米,巷道从掘进开始到回采结束,约服务15个月。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2012年6月中旬开工,预计2012年12月底份竣工完成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巷道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一、地面位置10512回风顺槽对应地面荒山、沟壑及农田、冯家庄村西部。

二、井下位置及临近采掘情况10512回风顺槽位于105采区运输巷北部、西为10512运输顺槽、东为106专用回风巷、南北方向布置、北为107采区、南为105采区运输巷。

三、巷道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对地表无影响。

附:10512回风顺槽位置示意图10512回风顺槽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 煤层赋存特征一、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煤层爆炸指数3#煤层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93m 3/min,属Ⅲ级不易自然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3—14%,地温为15℃,该巷道属低瓦斯区。

二、围岩情况伪 顶:砂质泥岩 平均厚度0.5米直接顶:深灰色砂质泥岩 平均厚度3米老 顶:浅灰—灰色细砂岩 平均厚度9米直接底: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 平均厚度1.30米基本底:细砂岩 平均厚度7.60米附:煤岩层综合柱状图第三节 水文地质本地段地质构造简单,主要充水层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为主,涌水量不大,涌水方式为采后涌水为主,一般掘进不会受到威胁,掘进过程中会有顶板淋水出现,必须注意观察,预计水量约8m ³/h 左右,3#煤层呈黑色、灰黑色、强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具节理发育阶梯状断口,有一定韧性中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块状或层状构造。

石圪台煤矿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样本

石圪台煤矿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样本

编制根据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根据《操作规程》3、根据《锚网支护质量原则》4、根据《安全质量原则化考核评级办法》实行细则第四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煤层赋存特性及地质构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水文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阐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巷道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支护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工程施工办法及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巷道掘进………………………………………………………………………………………………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施工办法及施工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误!未定义书签。

3、支护工艺过程及技术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4、其她工作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5、支护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X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

XXXX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

XXXX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一﹑巷道概况1﹑名称:所掘巷道为XXXX回风顺槽。

2﹑用途:XXXX综采工作面运输和回风。

3、本工作面前50米采用炮掘,50米往后采用机掘。

二﹑煤层及地质情况1﹑煤层情况:工作面所掘对象为XXXX组X#煤层,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厚度5.6米,煤岩类型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煤质为中灰,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精煤回收率低,结渣性中等贫煤。

2 、地层井田位于XXX。

根据邻区XXX详查质地质料及主巷道揭露和控制,井田内地层总体为一向斜,轴向北偏西,轴部位于井田西部,向北北西倾伏,西翼倾角5—11°。

矿井地表调查及井下均未发现断层及陷落柱。

在今后的采掘过程中要注意隐伏构造的存在,做到有掘必探,先探后采。

3、水文地质井田内大部分为第四系更新统所覆盖,只在井田南部的沟谷中出露少部分上石盒子组地层。

井田内部各主要含水层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特点是受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影响很大,在雨季,当大气降水渗入地下而成地下径流后,往往顺岩倾斜方向流动,在被切割的地方多以泉的形式出露,其余即潜向地层深部。

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仅在雨季沟谷内才有流水,地表水沿沟谷由西北向东南排出,最后注入河海中。

三、巷道施工设计1、巷道施工:采用一次成巷方式施工。

2、设计掘进巷道120米,为了服务于3102综采工作面运输和回风。

四、巷道断面的及支护形式1、巷道断面:梯形断面,设计掘进断面积8.8m2,净断面积7.8 m2。

2、支护形式:11#矿用工字钢架棚支护,上口宽2.8m,下口宽3.6m,高2.6m,断面积8.32 m2,尼龙网距1米。

3、支护说明:(1)净高:不超出设计的0-50mm;(2)净宽:不超过设计的0-50mm;(3)中线:不超过规定的0-30mm;(4)叉角:保持在10°,误差不超1°,不得里进外出;(5)迎山:依巷道坡度确定,必须迎山有力;(6)柱窝:柱窝不得小于100mm,凿麻面,有煤一帮凿不成柱窝时限垫一块撬板,托板要垫正、平实,保持支架梁水平;(7)棚距:误差不超土50mm;(8)顶帮位置及数量:顶刹杆距梁头250mm安设两头,中间均匀布置间距250mm,巷帮每500mm设置1根刹杆,顶帮刹杆整齐成线,用木契绞死;(9)拉杆:距两梁头400mm和梁头往下1.2m的棚腿上各拉一根∮16园钢,拉杆上齐上紧成一线;(10)支架梁水平:保证梁平,水平误差小于30mm;(11)尾纶网应铺平铺展,联网应双丝双扣,孔孔相联,网与网应搭接200mm,并连接牢固。

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

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
顶底板岩性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夹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f=4-6。含孔隙、裂隙潜水,局部为承压水,富水性弱。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6003回风顺槽(半煤岩)1条1156.89m,设计巷道总工程量,1156.89m。
掘进顺序与数量:
6003回风顺槽从南翼采区六煤回撤通道开口,开口坐标:X=4390019.250;Y=441175.773;方位角90°0′0″,沿巷道底板并破底200mm掘进,总长度1156.89m。
第二节、巷道参数
一、巷道尺寸参数
1、6003回风顺槽,破底200㎜掘进,巷道为半煤岩巷道,顶部锚网索加钢带支护,矩形断面,净宽4.5m,净高2.4m,净断面积10.8㎡,掘进断面积11.93㎡,地坪厚度200mm。
2、6003倒车硐,破底200㎜掘进,巷道均为半煤岩巷道,顶部锚网支护,矩形断面,净宽3.5m,净高2.4m,净断面积8.4㎡,掘进断面积9.28㎡,地坪厚度200mm。
编号:RG2-ZZG-2014.3.2
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
四道柳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6003回风顺槽掘进
作 业 规 程
施工单位:内蒙古荣贵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四道柳项目部综掘二队
负 责 人:杨根峰
编 制 人:白 亮
编制时间: 2014年3月2日
会 审 意 见
施工名称
6003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会 Nhomakorabea时间地点
会审人员签名
审 批
审批部门
审批人签字
审批意见
通风队
调度室
机电部
生产部
安检部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第一章 概况
1、工作面位置

回风顺槽作业要求

回风顺槽作业要求

3204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3204工作面回风顺槽。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3204回风顺槽主要用于3204综放面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需要,作为工作面的安全出口。

三、设计长度及工程量巷道设计长度:3204回风顺槽设计长度1668m(平距)。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及服务年限1、根据矿生产组织安排,3204回风顺槽计划于2012年5月份中旬开工,预计2012年12月份完工,工期7个月。

2、该巷道从掘进开始到回采结束,约服务2.5年。

第二节编写依据1、伯方煤矿盘区优化设计2、3204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3、晋城市煤炭工业局批准的《3204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4、伯方煤矿二盘区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技术方案5、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及考核评级办法6、《煤矿安全规程》及伯方煤矿有规定及制度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附表2-1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表2-1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岩)层赋存特征本工作面布置在3#煤层中,煤层厚度5.82m,为半亮型无烟煤,夹镜煤条带煤内夹有黄铁矿,底部为暗型煤质不好。

煤层倾角2-6°,内生裂隙,呈条带状结构,煤层节理中等发育。

硬度f<1.5。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发火期、煤尘情况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晋煤检[2011]0603-MR-E1798-1799报告,3#煤层不易自燃、无爆炸性,根据我矿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表明,我矿属低瓦斯矿井,本掘进工作面按3207工作面掘进时瓦期涌出量预计为0.72 m3/min。

煤层直接顶为黑灰色泥岩,老顶为深灰色中砂岩,直接底为黑色细砂岩,基本底为黑色泥岩。

1、附煤层赋存特征表2-22、附煤层顶底板情况表2-33、附煤层综合柱状图2-4煤层赋存特征表表2-2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2-3煤层综合柱状图2-4(621#)第三节地质构造本掘进工作面为仰斜工作面,上山掘进,根据二盘区三维物探显示,该巷在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X10陷落柱和两个小于4m的断层,根据3202工作面掘进揭露煤层情况来看,煤质较软,裂隙发育,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按支护设计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技术方法论证时间地点矿会议室主持参加人员论证意见:1、采用ZLJ-2.5机载前探梁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形式应采用锚网索支护。

2、运输采用DSJ80/40/2×55伸缩皮带,EBZ160掘进机装岩,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3、通风采用对旋风机。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井巷的名称、长度、用途、坡度、类别、服务年限、开竣工时间一、工程名称20101回风顺槽二、巷道用途服务于20101回采工作面。

回采时作为回风、运料巷兼安全通道。

三、巷道长度、坡度、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1002.4m(平距);坡度-10°38′20″(沿煤层底板掘进,煤层厚度不够3.0m时,必须沿底挑顶掘进);服务年限:1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20101回风顺槽工程于2012年8月5日开工,预计2012年10月底完工。

五、建设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同生浩然煤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忻州市煤炭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施工单位:河南煤炭建设集团同生浩然煤业项目部第二节编制依据一、工作面设计及批准时间巷道布置根据《浩然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时间为2011年4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忻州市煤炭地质勘探队编制的《浩然煤业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批准时间为2011年3月。

三、矿压观察资料根据本矿井前期掘进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在地质构造附近的围岩造成巷道围岩压力较大,需要加强巷道顶板和两帮的支护管理。

在掘进过程中通过WBY-10型围岩变形指示仪监测矿压显现规律。

四、《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工作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位于原平市长梁沟镇二沟村西,为荒山和冲沟,无铁路、水体和桥梁等建筑物。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煤层名称2层水平名称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称20101回风顺槽地面标高(m)1575.8 工作面标高(m)开口1363.541548.3~1603.2地面相对位置地面位于原平市长梁沟镇二沟村西,为荒山和冲沟,无铁路、水体、耕地和桥梁等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与相邻关系井下位于2层集中运输下山东南,西北部为运输顺槽,中间相隔煤柱140m,沿-10°38′20″坡度掘进。

走向NE 倾向NW 长度(m) 1002.4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层特征本工作面煤层为2号层煤,煤层西北高东南低,整体呈向斜构造,2号煤层情况:煤厚1.73~7.82m,平均5.51m。

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倾角平均为9.5°。

该煤层结构简单,煤层伪顶为泥岩、直接顶为砂质泥岩或泥岩互层,老顶为粗砂岩,底板为细砂岩。

煤尘:具爆炸性。

瓦斯: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65m3/min,属低瓦斯矿井。

煤的自燃:全区煤层有自燃现象,自燃等级为1级。

煤的硬度f=2-6。

煤层特征表表二项目单位指标备注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 1.73~7.82 /5.51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7°~12°/9.5°煤层硬度 f 2~6自然发火期 d 180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0.65煤尘爆炸性有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表表三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老顶粗砂岩2.42—3.953.16灰白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云母及暗色矿物。

有时与煤层直接接触。

直接顶砂质泥岩、泥岩互层1.67—3.382.49灰色,水平层理,性脆易垮落。

内含少量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

伪顶泥岩0.05—0.300.10灰黑色,在采煤时随煤层同时垮落。

直接底细砂岩 3.81 深灰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具水平层理。

附图一:煤岩层综合柱状图第三节地质构造20101回风顺槽工作面位于浩然井田背斜西南翼,煤田走向NE,倾向NW,地层倾角一般在7°~12°,局部达到25°,本井田内目前发现有2条断层,分述如下:F1断层:位于整合后新井田西北部,为一走向NW,倾向SW的正断层,倾角75°,落差40—50m,在井田内的延伸长度为880m。

F2断层:位于整合后新井田西南部原浩然煤矿矿界边缘,为一走向NE,倾向NW的正断层,倾角70°,落差20—40m,长约920m,在井田内的延伸长度为1150m。

井田内无陷落柱出露及岩浆侵入。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巷道穿过地段地表为荒山和沟谷,无河流,沟谷平时基本干枯无水,雨季形成洪流。

工作面为实体煤层,煤岩层微含水,顶板有淋水,上覆无采空区,巷道南部历史采空区有积水,积水量1990m³,本井田奥灰水位标高为1230-1225m,工作面最低标高为1183m,在奥灰水水位标高之下。

巷道掘进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注意观察顶板淋水及底板涌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

掘进过程中预计正常涌水量4.7m3/min,最大涌水量9.4m3/min。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巷道布置及掘进2#层20101回风顺槽布置在2#煤层中,设计长度1002.4m(平距),开口位于2#层集中运输下山(18)号导线点前20.3m(平距)处,以方位角235°,-10°38′20″坡度(沿煤层底板)掘进施工至设计长度(开口炮掘已施工49m,机掘施工剩余953.4m)。

其间每隔300m打设绞车硐室,绞车硐室位置和车场布置位置根据煤、岩层倾缓状况进行挑顶或卧底;躲避硐室每隔40m一个,临时水泵窝根据巷道揭露涌水情况具体施工。

附图二:回风顺槽平面位置示意图(1:2000)附图三:回风顺槽平面开门位置大样图(1:2000)二、巷道断面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净断面规格为:巷道净宽B=4.0m,净高H=3.0m,S净=12㎡。

掘进断面规格:掘宽B1=4.2m,掘高H1=3.2m,掘进断面S掘=13.44㎡。

临时水泵窝长宽均为4m,净高2.3m,起底深1.5m。

绞车硐室宽3.0m,深2.0m,净高2.5m。

躲避硐室宽2.0m,深2.0m,净高2.0m。

第二节矿压观测一、观测对象浩然煤业20101回风顺槽二、观察内容用WBY-10型顶板离层监测仪观察顶板位移量,在顶、帮设标记观察点。

三、顶板离层监测1、顶板离层监测仪的布置选用WBY-10型顶板离层监测仪,在巷道顶板中部安设。

遇地质构造时,在构造前后5m处各安设一台,顶板离层监测仪距工作面最大距离不得大于100m。

2、顶板离层监测仪的安装2-1用Ф28的钻头在指定位置的顶板上打眼,眼深应该根据上方的层间距情况,使眼底在稳定岩层中不小于300mm,即锚固1安装位置;2-2用安装杆将锚固器1推到眼底,轻拉一下细钢丝绳,确认锚固器锚住;2-3用安装杆将锚固器2推到锚杆锚固剂位置下端,轻拉钢丝绳确认锚固器锚住;2-4将套管组件3(其下端为固定点)插入钻孔口,同时将钢丝绳从刻度尺端向外拉,确保两个刻度尺指示环移动顺畅,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2-5将“刻度尺1”和“刻度尺2”相连的钢丝绳固定在标尺上指示“0”的位置,截去多余的钢丝绳,并保证刻度尺移动顺畅不受卡阻。

3、数据监测及资料整理分析3-1巷道内位于安装离层监测仪处要悬挂离层监测仪管理牌板,安设第一周每班(第二、三周每天,第四周以上每旬)由项目部派专人进行填写,读数准确,内容齐全,文字清晰;3-2施工队组派专人负责检查离层监测仪的数据变化,并在离层监测仪记录表内按时填写。

绘制出时间--顶板离层量曲线图,直观反应顶板的变化情况,以便有效维护和管理顶板;3-3若发现顶板离层位移达到150mm,“刻度尺1”离层位移达到120mm时,要及时在巷道周围补打长锚索进行加强支护(要求锚索锚固在离层监测仪锚固器1向上2m处),若“刻度尺1”与“刻度尺2”离层位移都大于70mm时,按如上要求补打锚杆与长锚索;如顶板如继续下降离层,要编写专项措施进行加强支护。

四、数据处理:我们采用边施工、边观测,及时对测量的数据加以分析、判断,并把测量的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从而不断修改设计、补充措施、指导施工。

五、用LDZ-200锚杆拉力计、气动手持式锚杆螺母装卸器,对顶板锚杆的锚固力、扭力矩实施抽查检测,锚杆拉拔力每20m(300根)巷道抽查一次,一次为9根。

对拉拔力不合格的锚杆应立即补打,确保锚杆支护效果。

用MSY-180(MS18-200/60)型锚索拉力计,对顶板锚索的锚固力实施抽查检测,每30m(1组抽1棵)抽查检测一排。

对拉拔力不合格的锚索应立即补打,确保锚索支护效果。

对于锚杆、锚索检测,不得做破坏性试验。

第三节支护设计根据设计院提供《201采区布置施工图》和邻近巷道的矿压观察数据及支护经验,初步确定20101回风顺槽采用锚杆、钢筋塑料网、钢带支护;为了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悬挂于坚硬岩层中,需用锚索做联合支护。

具体参数选择如下:一、锚杆支护设计(1)、按锚杆悬吊作用计算锚杆长度L : L=l 1+l 2+l 3式中:l 1—锚杆外露长度,考虑钢托板支护l 1取150㎜,l 2—易碎直接顶厚度,2#层顶板围岩属于II 、III 类较稳定或中稳定围岩,l 2取值范围为400~1500㎜,l 3—深入稳定岩层长度,按锚固粘结力(πd τc l 3)等于杆体屈服或拉断承载力(224σπd )而得的公式估算:l 3=cd τσ42=5449020⨯⨯=490㎜式中:d —锚杆直径,20㎜;σt —杆体材料的设计抗拉强度,φ20螺纹钢锚杆设计抗拉强度为490Mpa 。

τc —锚杆与树脂的粘结强度,螺纹钢取5.0Mpa 。

锚杆长度确定为L=l 1+l 2+l 3=150+(400~1500)+490=1040~2140㎜,所以采用2000㎜的螺纹钢锚杆。

(2)按锚杆杆体承载力与等抗拉拔力强度原则确定锚杆直径d 锚杆锚固力Q 等于锚杆杆体承载力P ,P=224σπd ,由P=Q 得:tQd σ13.1=式中:Q —锚杆锚固力即抗拉拔力,取10.5t 相当于103939N ;σt —锚杆杆体材料的设计抗拉强度,按普通低碳钢抗拉强度取值420Mpa 。

mm m Qd t6.180186.01042010393913.113.16==⨯==σ 锚杆直径选择为20㎜大于18.6㎜,可满足支护需要。

依据以上计算,选用φ20×2000mm 的螺纹钢锚杆。

(3)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整体参数若用锚杆把不稳定的软弱岩层悬吊在坚固岩体上,锚杆参数可按悬吊理论计算,计算如图所示:锚杆长度:L=KH +L 1+L 2锚杆间距根据锚杆的抗拉拔力应等于或大于被悬吊软弱岩层重量的原则确定,即Q ≥KHD 2·γ则: D 2≤γ••H K Q式中:Q —锚固力,现场拉拔105—109KN 相当于10.5~11吨,取10吨γ—软弱岩层平均容重,吨/m3,查表取2.5 K —安全系数,取K=2.5 H —软弱岩层厚度,取H=1.5m则: D 2≤γ••H K Q D 2≤5.25.15.210•• D 2≤1.06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