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工程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我国机械制造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学校开展了机械基础工程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了解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设备操作以及生产过程,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各类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
(2)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熟悉生产现场,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4)提高机械设计及制造方面的综合素质。
2. 实训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学:学习金属切削原理、刀具、机床、切削用量等知识。
(2)机械制图:掌握机械图样的绘制方法,学会识读机械图样。
(3)机械原理:学习机构运动分析、机械零件设计等知识。
(4)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编程方法及加工工艺。
(5)机械加工实训:实际操作各类加工设备,完成零件加工。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准备(1)认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理论知识。
(2)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和编程技巧。
(3)了解实训场地及设备,做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2. 实训过程(1)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金属切削原理、刀具、机床、切削用量等知识。
(2)学习机械图样的绘制方法,掌握识读机械图样的技巧。
(3)学习机构运动分析、机械零件设计等知识,为后续加工实训打下基础。
(4)在数控机床实训环节,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编程方法及加工工艺。
(5)在机械加工实训环节,实际操作各类加工设备,完成零件加工。
四、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掌握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了各类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了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4. 了解了生产现场,为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总结通过本次机械基础工程实训,我对机械制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报告黄志诚编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机设教研室2006年5月目录实验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3)实验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5)实验三、减速器的拆装 (7)实验四、轴系结构组合设计 (11)实验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工具三、实验步骤及方法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五、实验分析及思考题1、材料相同,直径相等的长试样l0=10d0和短试样l0=5d0其断后伸长率δ是否相同?2、为消除加载偏心的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3、实验时如何观察低碳钢的屈服极限?测定σs时为何要限制加载速度?实验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工具三、实验步骤及方法四、实验数据记录整理1.测量数据五、思考题(1)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2)齿廓曲线是否全是渐开线?(3)变位后齿轮的哪些尺寸不变?轮齿尺寸将发生什么变化?实验三、减速器的拆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工具三、观察减速器的类型类型:级数:箱体型式:齿轮类型:四、思考题1、拆装机械设备的步骤、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2、轴上零件的常用固定方法有哪些?减速器结构设计为什么要设计窥视孔、透气孔?轴承润滑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记录所分析的不同减速器中传动零件及轴承的润滑方法、轴承的密封形式。
五、指出下列减速器中的结构和制图错误图减速器装配示意图实验四轴系结构组合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工具三、实验内容1.指导教师安排每组学生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
2.每组学生根据各实验题号要求,进行轴的结构设计,选择轴承类型,解决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的安装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结果:1、轴系结构分析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方式,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2、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 图纸上按1:1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标注主要的结构尺寸和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零件明细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
验报告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应变片有高温和常温之分,规格有3x5,2x4,基底有胶基箔式和纸基箔式。
常用是3*5胶基箔式。
2)阻值选择:
阻值有120欧,240欧,359欧,500欧等,常用的为120欧。
3)电阻应变片的检查
a.外观检查,用肉眼观察电阻应变是否断丝,表面是否损坏等。
b.阻值检查:用电桥测量各片的阻值为配组组桥准备。
4)配组
电桥平衡条件:R1*R3 = R2*R4
电桥的邻臂阻值小于欧。
一组误差小于% 。
在测试中尽量选择相同阻值应变片组桥。
3.试件表面处理
1) 打磨,先粗打磨,后精细打磨
a. 机械打磨,如砂轮机
b. 手工打磨,如砂纸。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机械工程控制理论的理解,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包括:1、熟悉典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3、学会使用实验设备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
4、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1、控制实验台:包括控制器、执行机构、传感器等组件,可搭建多种控制系统。
2、计算机: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示波器:用于观测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
三、实验原理1、控制系统的组成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对象和传感器组成。
控制器根据给定的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产生控制信号来驱动执行机构,从而改变被控对象的输出。
传感器则用于测量被控对象的输出,并将其反馈给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
2、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常见的数学模型有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方程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通过对系统的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
3、系统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准确性是指系统输出与给定输入之间的偏差;快速性是指系统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过渡过程时间。
四、实验内容1、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搭建一阶系统的实验电路,输入阶跃信号,使用示波器观测系统的输出响应。
通过改变系统的参数,如时间常数,观察其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记录不同参数下的响应曲线,并计算系统的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调整时间等性能指标。
2、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搭建二阶系统的实验电路,输入阶跃信号,观测系统的输出响应。
改变系统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研究其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分析不同阻尼比下系统的超调量、振荡次数和调整时间等性能指标。
3、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使用扫频法测试系统的频率特性,绘制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背景机械基础实训旨在提供机械工程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操作的实际训练机会。
通过此次实训,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本报告将对机械基础实训的背景、分析、结果和建议进行详细介绍。
分析机械基础实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机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原理:学生将学习各种机械元件(如螺杆、轴、齿轮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机械的基本原理。
2.机械操作: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操作各种机械设备,包括使用工具、测量和校正等。
3.故障排除: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并排除机械设备中的故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安全意识:学生将学习并遵守机械操作中的安全规定,了解机械操作中的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果通过机械基础实训,学生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他们熟悉了各种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机械基础相关的理论知识。
2.操作技能: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了各种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他们能够使用各种工具,并能够准确测量和校正机械设备。
3.故障排除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解决机械设备故障的能力。
他们学会分析故障原因,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除。
4.安全意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安全意识。
他们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遵守机械操作的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基础实训的效果,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1.增加实际案例: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供学生练习。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加强实践操作:除了理论课程,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亲自动手操作机械设备。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报告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材料的测定方法;2、熟悉实验和测量仪器的使用;3、学会进行实验操作;4、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是测量材料平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分别采用简支梁及弹簧试验方法完成。
测量的材料为热轧钢,钢杆热轧成形,其表面表现为蓝黑色的光滑面。
三、实验原理1、简支梁实验:简支梁实验是指在一端给定固定支座,另一端取得固定力载荷,在中间的简支区域加载,并使材料变形,通过测量梁的自由长度和弯曲变形量,求得材料的平均弹性模量 E;2、弹簧试验:弹簧试验是指将悬臂梁的一端加载,当力足够大时,能够使梁形变,通过测量悬臂梁的自由长度和应力量,求得材料的泊松比μ。
四、实验步骤1、将简支梁的自由端用松油块调节高度;2、将载荷放置于梁中央,并将其固定;3、给予载荷,检查支点的动态变形,并用稳定支点支撑载荷稳定;4、用千分表测量梁的长度和变形量;5、加载载荷,检查悬臂梁的变形,并用力计测量应力;6、用千分表测量悬臂梁的自由长度;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简支梁实验:载荷: 0.2 N支点高度: 100 mm载荷至支点的长度: 99.9 mm梁结束至支点的长度: 200 mm弯曲变形量: 0.1 mm计算得到材料的平均弹性模量 E=759.6 MPa 。
2、弹簧试验:载荷: 0.2 N悬臂梁自由长度: 100.6 mm应力: 2 MPa计算得到材料的泊松比μ=0.002 。
六、结论本次实验中,我们测量了热轧钢的平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得到的结果为:平均弹性模量: 759.6 MPa 泊松比: 0.002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一金属铂式应变片三种桥路性能实验报告实验日期任课老师(签名)成绩小组同组人员一、实验目的:二、所需单元和部件:三、测量系统电路原理图:四、实验数据记录:直流电压(V ):差动放大器增益:位移增量(mm):每砝码重量:表1位移测量数据记录(单臂)表3位移测量数据记录(半桥)五、计算三种桥路的灵敏度S=△V/△X,S=△V/△W:六、同一坐标纸上描出三种桥路的X-V曲线,同一坐标纸上描出三种桥路的X-g曲线,并贴于空白处。
将图纸粘贴于此空白处七、结果分析与问题讨论:a)试分析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得出什么结论?b)差动放大器既能做差动放大,又可作同相或放大器,请说明为什么本实验中只能将差动放大器接成差动形式?实验二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日期任课老师(签名)成绩小组同组人员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所需单元和部件:四、测量系统电路原理图:五、实验数据记录:交流电压(V ):位移增量(mm):零点残余电压(mv):七、用坐标纸上描出X-V曲线图,并贴于空白处:将图纸粘贴于此空白处八、结果分析与问题讨论:1、当差动变压器中磁棒的位置由上到下变化时,双线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相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用测量微头调节振动平台位置,使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端信号为最小,这个最小电压称作什么?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实验三差动变压器标定实验日期任课老师(签名)成绩小组同组人员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所需单元和部件:四、测量系统电路原理图:五、实验数据记录:交流电压(V ):位移增量(mm):差动放大器增益:六、计算测量系统灵敏度S=△V/△X。
七、用坐标纸上描出X-Y曲线图,并贴于空白处。
将图纸粘贴于此空白处实验四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实验实验日期任课老师(签名)成绩小组同组人员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所需单元和部件:直流激励:交流激励:四、测量系统电路原理图:直流激励:交流激励:五、实验数据记录:交流电压(V ):位移增量(mm):差动放大器增益:表1位移测量数据记录交流电压(V ):位移增量(mm):差动放大器增益:六、计算测量系统灵敏度S=△V/△X。
机械工程实践报告范文(通用6篇)

机械工程实践报告机械工程实践报告范文(通用6篇)忙碌而又充实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你收获了什么?就让我们对对这次实践活动做一次总结吧。
那要怎么写好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械工程实践报告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机械工程实践报告1实习目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大课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办法。
结合大一的金工实习,再通过本次去工厂的参观学习,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车间的气氛,更深入、感性的了解到一些机床设备,零件加工的工艺流程,使我们获得对机械加工工艺更加深层的认识。
实习时间:1、xx弹簧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2、xx汽车配件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实习过程:1、xx弹簧有限公司xx弹簧有限公司以“xx、xx”作为公司的宗旨。
长期荣获xx公司的质量认证,具有xx年的弹簧生产和技术管理经验。
(1)弹簧按功能分类有很多:1、压簧,如TC—0011;2、扭簧,如V22;3、塔簧,如TC—004;4、扣钩组合,如V2;5、电池弹簧,如TC—005;6、钟座弹簧,如TC—0012等。
(2)按照化学成分分类根据GB/T13304标准,弹簧钢按照其化学成分分为非合金弹簧钢和合金弹簧钢。
非合金弹簧钢的碳含量一般在xx%~xx%。
合金弹簧钢是在非合金弹簧钢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来提高钢的力学性能、淬透性和其他性能,以满足制造各种弹簧所需性能的钢。
(3)工厂有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
弹簧制造技术及设备:电脑弹簧制造机、电脑压簧机、弹簧机、弹簧研磨机、自动送线机、卷簧机、磨机、板簧淬火机、卷耳机、板簧轧机、喷丸设备等各类专用设备;各类弹簧检测仪器及设备:弹簧试验机、扭簧试验机、材料试验机、硬度计、弹簧拉压试验机、气弹簧特性试验机、冷热试验设备、防腐性能试验设备、疲劳试验机、弹簧负荷分选机、抛光机、探伤设备等检测专用仪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基础》
实
验
报
告
黄志诚编
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机设教研室
2006年5月
目录
实验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3)
实验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5)
实验三、减速器的拆装 (7)
实验四、轴系结构组合设计 (11)
实验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步骤及方法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五、实验分析及思考题
1、材料相同,直径相等的长试样l0=10d0和短试样l0=5d0其断后伸长率δ是否相同?
2、为消除加载偏心的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3、实验时如何观察低碳钢的屈服极限?测定σs时为何要限制加载速度?
实验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步骤及方法
四、实验数据记录整理
1.测量数据
五、思考题
(1)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
(2)齿廓曲线是否全是渐开线?
(3)变位后齿轮的哪些尺寸不变?轮齿尺寸将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三、减速器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三、观察减速器的类型
类型:
级数:
箱体型式:
齿轮类型:
四、思考题
1、拆装机械设备的步骤、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2、轴上零件的常用固定方法有哪些?减速器结构设计为什么要设计窥视孔、透
气孔?轴承润滑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记录所分析的不同减速器中传动零件及轴承的润滑方法、轴承的密封形式。
五、指出下列减速器中的结构和制图错误
图减速器装配示意图
实验四轴系结构组合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
1.指导教师安排每组学生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
2.每组学生根据各实验题号要求,进行轴的结构设计,选择轴承类型,解决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的安装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分析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方式,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2、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 图纸上按1:1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标注主要的结构尺寸和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零件明细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