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是针对材料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所编制的一份指导书。

它是对教学大纲和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工程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教材之一。

下面将就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使用及价值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指导书的编写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是基于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实验的性质和实验过程进行编写。

编写者应结合目前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划,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方法的详细说明、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提示、问题解答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

指导书的编写需要具有入门性、实用性、操作性、易懂性等特点,以保证学生可以清晰、准确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并且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指导书的使用使用指导书时,首先使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验水平和理解程度,在指导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解释,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目的和理论基础,理解实验操作的关键点和难点,避免在实验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尝试解决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问题,遵守规定,确保实验无风险、无事故,达到安全实验的目的。

三、指导书的价值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到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更深入地了解材料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在实践中发掘问题,探究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和技能。

指导书的使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共同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互动、探究、创新和发现中成长,增强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和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手段,编写人员和教师应根据实验性质、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实验技能和理论基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一、实验背景在工程领域中,材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

材料的性质和成型方式决定了制造出来的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为了深入理解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成型方式,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实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实验目的1、了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通过材料成型实验学习材料加工技术,深入了解材料成型的原理;3、掌握常见的材料分析和测试方法;4、提高操作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三、实验设备1、恒温水浴,用于热胀冷缩实验;2、磨床和车床,用于机械加工实验;3、万能试验机,用于力学性能测试实验;4、光学显微镜,用于金相组织分析实验;5、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用于材料性质分析实验。

四、实验内容1、材料性质实验:包括密度、硬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基本性质的测试。

2、热胀冷缩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变化情况,了解其线膨胀系数的关系。

3、拉伸实验:在万能试验机上对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得到其力学性能参数,如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

4、压缩实验:在万能试验机上对材料进行压缩试验,得到其力学性能参数,如压缩强度、比压缩强度等。

5、机械加工实验:使用车床和磨床对金属材料进行机械加工加工并观察加工后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

6、金相组织分析实验:使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材料进行金相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组织构成。

7、材料成型实验:通过模具加工和热处理等方式对材料进行成型实验,了解不同材料成型过程的影响因素。

8、材料性质分析实验:使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材料进行成分分析和性质分析。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认真阅读相关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流程、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实验室内应做好防护措施,穿戴好规定的实验服装;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避免造成损伤;4、化学试剂和有毒物质应按要求妥善储存和处理,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13本科)实验指导书-《材料工程基础实验》

(13本科)实验指导书-《材料工程基础实验》

湖南工学院材料工程基础实验实验指导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15年10月湖南工学院1实验课要求1、按时到达实验室进行实验,无故不得迟到、早退,违者将扣其实验课的平时成绩。

2、必须按照本人课表安排的时间来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得私自调换实验时间。

3、每次实验之前必须认真进行预习,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的,不得进行实验。

4、实验时,必须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不得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并在实验结束后,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交到办公室进行批改。

5、本实验课共分四次实验,无故缺席一次实验,实验成绩即为不及格,如确有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实验的,必须及时告知实验老师,并在其安排的其他时间内补做实验。

6、实验课成绩由平时到课表现,预习及实验报告的成绩共同进行评定,实验课结束之后,仍未提交实验报告的,或者实验报告不全的,实验课成绩将记为不及格。

7、实验室的维护是大家共同的工作,所以,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打扫后,方可离开,谢谢大家!2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的阻力损失和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

3、测定流体流经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二、实验内容1、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阻力和直管摩擦系数λ。

2、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曲线和关系式。

3、测定流体流经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三、实验原理1、概述本实验装置可以测定对比:DN20粗糙直管、光滑管和阀门等阻力系数。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过程都涉及到流体流动的内部细节,尤其是流体的流动阻力。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为克服流动阻力必定要消耗能量。

流体流动阻力产生根本的原因是流体具有粘性,流动时存在着内磨擦,而固定的管壁或其它形状固体壁面,促使流动流体的内部发生相对运动,为流体流动阻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液体阻力的大小与流体的物性、流动状况及壁面等因素有关。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要求《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材料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会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做到:(1)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本课程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2)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先修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完成一个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工程设计,得到材料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3)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在生产、科研和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学会应用有关资料进行设计计算,提高绘图能力,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程设计计算书要求内容完整、计算正确,文字简洁通顺;图纸要求规范、整洁、齐全。

二、课程设计基本内容1、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选题应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具有工程设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2、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对选定的工艺流程、重要设备的形式进行简要的论述;(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以及结构设计;(3)工艺流程简图:以单线图形式绘制,绘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与气流流向;(4)主体设备工艺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等;3、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总时间为二周,具体安排如下:(1)讲课、布置任务0.5天(2)查阅资料,搜集数据1天(3)分析确定方案及操作参数1天(4)工艺设计计算及设备结构设计3天(5)编制说明书、绘图4天(6)考核和答辩0.5天合计10天4、图纸内容及要求;(1)工艺流程图:为便于进行物料平衡、热量平衡以及有关设备的工艺计算,在设计的最初阶段,首先要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定性地标出物料由原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流向和采用的设备。

据此可进一步开展下一步设计。

工程材料实验指导手册

工程材料实验指导手册

《工程材料》实验1、硬度试验(1)布氏硬度试验【布氏硬度计】TH-600型布氏硬度计的构造如图1所示。

它主要由机体、可更换工作台6、大杠杆16、小杠杆l、压轴3、减速器13、换向开关14等部件组成。

工作台机构机体下部安装套筒11,套筒内装有螺杆8,在螺杆上部是工作台立柱7。

立柱上安装可更换工作台6,旋转手轮9,通过螺母l0可使螺杆带动工作台上下垂直移动。

图1 TH-600型布氏硬度试验机简图l-小杠杆;2-弹簧;3-压轴;4-主轴衬套;5-压头;6-可更换工作台;7-工作台立柱;8-螺杆;9-升降手轮;10螺母;11-套筒;12-电动机;13-减速器;14-换向开关;15-砝码;16-大杠杆;17-吊环;18-机体;19-电源开关;杠杆机构它由大杠杆16、吊环17、小杠杆1和压轴3等组成。

载荷是由砝码15通过大杠杆16、吊环17、小杠杆l和压轴3、主轴衬套4、压头5等部件的作用,将钢球压人试样表面。

加载或卸载是由电动机12通过减速器13和一组连杆机构来实现的。

压轴机构它是由弹簧2.压轴3和主轴衬套4等部件组成。

弹簧在非工作状态时是将主轴衬套压靠在锥形座内,使压轴紧靠在小杠杆中间的刀刃支架上,从而保持压轴的准确位置。

【试样的技术条件】1.试样的试验面,应制成光滑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污物。

试验面应能保证压痕直径能精确测量,试样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不应大于0.8μm。

2.在试样制备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受热及冷加工对试样表面硬度的影响。

3.布氏硬度试样厚度至少应为压痕深度的l0倍。

4.试验温度一般在10~35oC范围内。

【实验操作步骤】1.根据材料和布氏硬度范围由第1章表1-2选择F/D2值,确定压头直径,载荷及载荷的保持时间。

2.将压头5装在主轴衬套4内,先暂时将压头固定螺钉轻轻地旋压在压头杆扁平处。

3.将试样和工作台6的台面揩擦干净,将试样稳固地放在工作台上,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工作台升降手轮9使工作台缓慢上升,并使压头与试样接触,直到手轮与升降螺母l0产生相对滑动(打滑)时为止,接着再将压头固定螺钉旋紧。

材料工程实验指导书(2)

材料工程实验指导书(2)

实验一沉淀强化铝合金的等时时效前言许多不同的铝合金,他们的强度取决于沉淀硬化。

本实验所提供的样品是一种用于协和式飞机结构件的合金。

这是一种复杂的铝合金,含有Cu,Mg,Ni,Fe,Si 和Ti 元素,最初是由劳斯莱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锻件的形式开发的,主要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当时它被称为RR58。

英国和法国政府选择用它制造协和飞机的决定,导致了对SST应用的要求,也就是明显的抗蠕变性能。

在民用运输飞机中,通常不考虑此属性。

但是当马赫数为2.2和2.5时,飞机表面温度在摩擦加热下分别升高到120℃和150℃;另一方面,由于协和飞机的寿命要求在20000小时到30000小时之间,所以蠕变性能成为关键。

这种合金可以与常见的包括杜拉铝在内的2000多种合金作比较,这2000多种合金的强化原因是形成Cu的析出物CuAl2。

Ni的作用是优先形成NiAl3和复杂的A1CuNi化合物,这两者在高温下均能保持高稳定性;Fe具有与Ni类似的效果;Si的作用是形成Mg2Si,以提高强度;Ti的作用是晶粒细化。

最优的机械性能的组合是通过以下热处理过程获得的:在530℃下进行20小时的固溶处理,再放入冷水中淬火,然后在190℃下进行19小时的沉淀硬化。

根据协和式飞机产品规范CM00I,这种处理应该产生以下性能:* PS = Proof stress** El = Elongation当然,服役温度必须参考沉淀强化温度。

在寿命期限内,服役温度必须低到足以防止过时效。

由于这一限制,飞机似乎不可能以大于2.2马赫的速度飞行。

在本实验中,不可能按照工业热处理的工艺进行,因为那需要一个下午的漫长时间。

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个规律: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所需的时效时间会相应缩短。

因此,本实验采用在恒定时效时间内确定性能与温度的关系,代替在恒定温度下确定保温时间与性能关系的做法。

图中显示了一些铝合金的典型时效曲线。

注意使用的是对数时间标度。

(13本科)实验指导书-《材料工程基础实验》.

(13本科)实验指导书-《材料工程基础实验》.

湖南工学院材料工程基础实验实验指导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15年10月湖南工学院1实验课要求1、按时到达实验室进行实验,无故不得迟到、早退,违者将扣其实验课的平时成绩。

2、必须按照本人课表安排的时间来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得私自调换实验时间。

3、每次实验之前必须认真进行预习,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的,不得进行实验。

4、实验时,必须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不得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并在实验结束后,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交到办公室进行批改。

5、本实验课共分四次实验,无故缺席一次实验,实验成绩即为不及格,如确有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实验的,必须及时告知实验老师,并在其安排的其他时间内补做实验。

6、实验课成绩由平时到课表现,预习及实验报告的成绩共同进行评定,实验课结束之后,仍未提交实验报告的,或者实验报告不全的,实验课成绩将记为不及格。

7、实验室的维护是大家共同的工作,所以,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打扫后,方可离开,谢谢大家!2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的阻力损失和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

3、测定流体流经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二、实验内容1、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阻力和直管摩擦系数λ。

2、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曲线和关系式。

3、测定流体流经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三、实验原理1、概述本实验装置可以测定对比:DN20粗糙直管、光滑管和阀门等阻力系数。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过程都涉及到流体流动的内部细节,尤其是流体的流动阻力。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为克服流动阻力必定要消耗能量。

流体流动阻力产生根本的原因是流体具有粘性,流动时存在着内磨擦,而固定的管壁或其它形状固体壁面,促使流动流体的内部发生相对运动,为流体流动阻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液体阻力的大小与流体的物性、流动状况及壁面等因素有关。

(建筑工程管理)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建筑工程管理)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建筑工程管理)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王连琪郑洁徐兴文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院《材料成形工艺》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等方面的知识,为配合教材达到教学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能理性认识材料成形的方法,拟定了铸造、锻压、焊接实验。

壹铸造性能实验实验1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1.1实验目的:1)测定铸造合金成分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2)测定浇注温度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2实验的基本原理流动性是铸造合金的重要性能之壹,它对铸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补缩、冷隔、浇不足等。

为了获得优质铸件就必须对流动性加以研究。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定义为液态金属本身充满铸型的能力,它和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和合金的充型能力是俩个概念。

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各种合金在不同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

所以,常常用固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来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

1.3实验合金和试样1)纯铝和铸铝102。

2)试样—取壹箱壹件螺旋形试样如图1.1通过实验研究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

取纯Al和ZL102合金在相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试样,进行比较。

在实验时,要求铸型相同(透气性、紧实度等)和过热温度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研究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纯Al和ZL102合金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式样,比较螺旋式样的长度。

1.4实验设备和材料1)熔化设备:坩埚电阻炉俩台或感应电炉石墨坩埚俩个2)合金材料:工业纯Al铸铝1023)铸型:三副模板、三副砂箱、造型型砂及制型工具4)热电偶(镍铬-镍硅)俩支及毫伏表5)去气剂:氯化锌图1.1螺旋形流动性试样机构示意图1—浇口杯2—低坝3—直浇道4—螺旋5—高坝6—溢流道7—全压井1.5实验前准备1)熟悉螺旋形试样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作用,对铸型的要求。

2)复习合金成分和浇注温度对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王连琪郑洁徐兴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工艺》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等方面的知识,为配合教材达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能理性认识材料成形的方法,拟定了铸造、锻压、焊接实验。

一铸造性能实验实验1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1.1 实验目的:1)测定铸造合金成分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2)测定浇注温度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2 实验的基本原理流动性是铸造合金的重要性能之一,它对铸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补缩、冷隔、浇不足等。

为了获得优质铸件就必须对流动性加以研究。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定义为液态金属本身充满铸型的能力,它与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充型能力是两个概念。

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各种合金在不同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

所以,常常用固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来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

1.3 实验合金与试样1)纯铝和铸铝102。

2)试样—取一箱一件螺旋形试样如图1.1通过实验研究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

取纯Al和ZL102合金在相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试样,进行比较。

在实验时,要求铸型相同(透气性、紧实度等)和过热温度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研究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纯Al和ZL102合金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式样,比较螺旋式样的长度。

1.4 实验设备与材料1)熔化设备:坩埚电阻炉两台或感应电炉石墨坩埚两个2)合金材料:工业纯Al铸铝1023)铸型:三副模板、三副砂箱、造型型砂及制型工具4)热电偶(镍铬-镍硅)两支及毫伏表5)去气剂:氯化锌123567903254AAA-A图1.1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机构示意图1—浇口杯 2—低坝 3—直浇道 4—螺旋5—高坝 6—溢流道 7—全压井1.5 实验前准备1)熟悉螺旋形试样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作用,对铸型的要求。

2)复习合金成分和浇注温度对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6 实验步骤1)按实验课堂内要求造型,装配造型。

(保证相同的造型条件,用仪器检查紧实度)。

合箱放平待浇。

2)在电阻炉内熔化配置要求的合金,当液态合金温度达到730℃左右时用氯化锌精炼后,立即清理氯化物熔渣,静止1-2分钟后,按要求的浇注温度即可进行浇注。

3)待试件冷却后,打箱、测量试件长度并记录到下表内。

1.7 实验数据及处理1)实验数据:将各组试验数据填入表1.1内。

2)数据处理绘出化学成分与流动性、浇注温度与流动性直角坐标流动曲线图。

(三或四组数据综合)表1.1实验数据项目序号纯铝或ZL102备注1 浇注温度℃720 6602螺旋形试样长度(mm)3 螺旋形试样平均长度(mm)1.1.8 实验结果及分析1)简述实验原理2)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状态图分析合金成分浇注温度对流动性的影响。

3)讨论分析误差产生原因,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实验2 铸造合金残余应力的测定2.1 实验目的1) 测定铝合金应力框试样的残余内应力。

2) 测定消除应力退火处理对铸件残余应力的影响。

2.2 实验原理铸件在凝固冷却过程中,由于壁厚不同,铸件各部分冷却速度不一致。

因此各部分的收缩速率不同,但因各部分彼此相联,相互制约而产生应力,此应力称为热应力。

热应力的生成过程,可用应力框试样说明。

应力框铸件的粗杆B 和细杆A 与横梁的连接,可看作是刚性连接,应力框中的金属液体在凝固收缩过程中,首先细杆A 冷却速度快,B 杆冷却速度慢因而A 杆的冷却速度大于B 杆,通过两端连接的横梁使B 杆受压,A 杆身受拉。

如忽略砂型阻力,将在A 杆、B 杆同时产生拉应力和压应力。

随着冷却时间增长,A 杆和B 杆的冷却速度发生明显变化。

因而收缩速率也随之改变,使内应力符号发生明显的改变。

2.3 实验设备和工具应力框试件,退火后的应力框试件,虎钳、手锯、平锉、钢尺、中心冲、刻度显微镜、手锤等。

2.4 实验步骤应力框两个(其一已退火处理)。

A :测定残余内应力1) 把应力框中粗杆表面的砂去净,并量其长度(精确到1/10mm )。

2)在粗杆上用中心冲打两个凹洞,其间距l=10mm(精确到1/10mm)。

用刻度显微镜测定L 长。

3) 用手锯在L 间锯断,并测量两洞间间距L ˊ。

4) 应用应力公式,求残余内应力。

E LLL ⨯-'=σ (2.1) 61005.1⨯=E B :测定消除应力退火处理的作用1) 应力框退火规范 2) 测定锯断前l= 3) 测定锯断后l ˊ= 4) 计算 σ值2.5 实验结果及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整理实验数据,并对计算的σ值进行讨论。

2) 分析影响应力框试样应力值大小的因素。

二 锻压变形原理实验压力加工工艺主要指锻造和冲压两大类。

锻造可分为自由锻和模锻。

而冲压按其变形性质基本可分为两类:即材料的分离与成型。

分离是指冲孔、落料、剪切等工序,而成型是指拉延、挤压、胀形、弯曲等工序。

本实验只做一个冷冲压工艺中的拉延实验,其实验原理和要求如下:2.1 实验目的2.1.1 了解极限拉延系数的测定方法及拉延系数计算方法。

2.2.2 了解拉延模具间隙挤凹模圆角半径对拉延力的影响;间隙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2.2.3 测量一种材料的极限拉延系数、拉延力及压边力。

2.2 基本原理拉延是利用模具冲裁后得到平面毛坯变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法。

拉延过程如图2.1所示,其凸模与凹模和冲裁时有所不同,它们工作部分都没有锋利的刀口,而是做成为一定的圆角半径,其间隙也稍大于板料的厚度,在凸模的作用下,原是半径D 0 的毛坯在凹模端面和压边圈之间的缝隙中变形,并被拉进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里形成空心零件的直壁。

零件上高度为H 的直径部分是由毛坯的环形部分(外经D 0 ,内径d )转化而成的。

所以拉延时毛坯的外部环形部分是变形区,而底部通常是不参加变形的不变形区。

拉延后零件的直径d 与拉延前毛坯直径D 0 之比称为拉延系数m ,并用下式表示:D dm =(2.1) 从上式可以看出,拉延系数表示了拉延前后毛坯直径的变化量,不同的拉延系数所需要的拉延力也不同。

影响拉延历的因素很多,它不仅余拉延系数有关。

而且与材料的有机性能、零件尺寸=凹模圆角半径、润滑等有关,计算拉延力的经验公式很多,这里介绍一种常用公式:111K t d P b ⋅⋅⋅⋅=σπ (2.2)1P —— 第一次拉延力(牛顿)1P —— 第一次拉延力(牛顿) 1d —— 第一次拉延后的零件直径(毫米)t ——材料厚度(毫米)b σ——材料抗拉强度(MPa )1K ——第一次拉延系数1234图 31. 凸 模2. 压边圈3. 毛 坯4. 凹 模图2.1压边圈的压力必须适当,如果过大就要增加拉延力因而使工件拉裂,而压边圈的压力过小会使工件侧壁或凸缘起皱。

2.3 实验设备,材料及工具1 BT6杯突度验机2 拉延模具3 游标卡尺4 拉延毛坯若干2.4 实验步骤和方法2.4.1步骤1)将拉延凸凹模分别安装在杯突实验机上下模座上。

2)根据毛坯直径选用定位圈,然后将定位圈放稳,毛坯放置安位圈中(机油润滑)。

3)旋转压边手柄施加压力,并注意观察压边力指示表,是压边力不宜过大。

4)加载速度手柄选用中速,启动电机进行拉延。

并注意观察拉延力指示表直到拉延完毕,记录拉延力,压边力。

5)反向扳动加载手柄进行卸载,发向旋转压边圈手柄,取出工件观察拉延件的表面质量测量直径。

注意:加载速度不宜过大,拉延力不允许超过设备额定吨位。

2.4.2 方法:1)选用一套凸凹模和一套材料直径不同毛坯进行拉延,直到工件拉到破坏,计算其极限拉延系数。

2)选用一定尺寸的凸模,更换不同圆角半径的凹模,观察拉延力的变化情况。

3)选用一定尺寸的凹模,更换不同尺寸的凸模,观察模具间隙对拉延力及工件质量的影响。

2.5实验结果及分析2.5.1 讨论模具间隙对拉延力及工件质量的影响2.5.2 讨论造成拉破的可能因素。

三焊接方法综合实验3.1 实验目的3.1.1 掌握各种焊接方法基本特点及其典型设备;3.1.2 学习焊接方法和设备的选择3.2 实验原理:焊接在机械制造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加工工艺。

焊接技术的进步很快,为了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焊接方法,必须了解焊接的分类,基本特点和设备使用范围。

焊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种或异种材料通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和扩散连接成一体的工艺过程。

促使原子和分子之间产生结合和扩散的方法是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同时使用。

焊接时,加压可以破坏连接表面的氧化膜,产生塑性变形以增加接触面,使原子间达到产生结合力和扩散力的条件(3-5 );加热的目的是使接触面的氧化膜破坏,降低塑性变形的阻力,增加原子振动能,促使再结晶,扩散和化学反应等过程。

加热的温度和压力成反比。

3.3 焊接分类焊条电弧焊埋弧焊埋弧焊氩弧焊(MIG)熔化极CO2气体保护电弧焊药芯焊丝电弧焊电弧焊钨极氩弧焊(TIG)熔焊非熔化极原子氢焊等离子弧焊氧-氢焊气焊氧-乙炔焊空气-乙炔焊激光焊、电渣焊、铝热焊、电子焊锻焊、摩擦焊、冷压焊、扩散焊、高频焊、爆炸焊、超声波焊焊接压焊缝焊电阻焊点焊对焊炉中钎焊盐浴钎焊钎焊电阻钎焊火焰钎焊烙铁钎焊当然,分类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上述是以工艺流程为分类依据,也可按能量、压力-温度、填充物等来分类。

实际生产实践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3 试验步骤按焊接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如表3.1所示表3.1焊接方法原理特点适用范围熔焊气焊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熔化焊件和焊丝进行焊接火焰温度和性质可调节,热量不够集中,热影响区比较宽,生产效率低用于薄板结构和小焊件,可焊钢、铸铁,铝、铜及其合金、硬质合金等电弧焊焊条电弧焊利用焊条和焊件之间的电弧热熔化焊条和焊件进行手工焊接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全位置焊接。

设备简单耐用,维护费低。

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受人工技术水平影响,不稳定在单件、小件生产和修理中最适用,可焊3毫米以上的碳低碳钢、不锈钢和铜、铝等金属,以及铸铁的焊补埋弧焊利用焊丝和工件之间的电弧热熔化焊丝实现焊件机械化焊接,电弧被焊剂覆盖与外界隔离焊丝的送进与移动依靠机械进行,生产效率高,焊接质量好且稳定,不能仰焊、立焊,劳动条件好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中的长直和环形焊缝焊接,可焊碳钢、合金钢某些铜合金等中厚板结构,只能平焊、横焊角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用惰性气体氙保护电弧进行焊接。

若用钨棒做电极,则为钨极氩弧焊,即(TIG)焊,若用焊丝做电极,为熔化极氩弧焊,即(MIG)焊对电弧和焊接区保护充分,焊接质量好,表面无焊渣,热量集中热影响区小,明弧操作易实现自动焊接,焊接时须挡风最适合焊接易氧化的铝、铜、钛及其合金,锆、钼、钽等稀有金属和不锈钢,耐热钢等,可焊接厚度0.5毫米以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用焊丝做电极的电弧简称CO2焊热量集中,热影响区小变形小,成本低,生产率高,易操作,飞溅较大,焊缝成型不够美观,设备较复杂,须避风适合低合金钢,低碳钢制造的各种金属结构压焊电阻焊点焊工件在电极压紧下通电使之产生电阻热,将工件间接触面熔化形成熔核包覆于塑性环形内形成焊点工件需搭接不需填充金属,用低电压大电流,生产率高变形小,设备功率实现自动化,焊前要预处理最适合焊接低碳钢的薄壁冲压结构,钢筋钢网等,也可焊铝镁及其合金,适于大批量生产3.5 焊接材料3.5.1. 钢板45#200×200×6 2块3.5.2 铝板200×200×3 2块3.5.3 钢、铝焊丝若干3.5.4 45#1毫米钢板20×20×1 10组3.6 焊接设备交直流弧焊电源1台氧气乙炔瓶及附属设备1台二氧化碳焊机1台埋弧焊焊机1台交直流氩弧焊机1台点焊机1台3.7 实验结果及分析3.7.1 按实验报告要求写出实验过程与结果3.7.2分析选定焊接方法的主要依据3.7.3.分析铝板小于1毫米的焊接方法3.7.4讨论点焊飞溅产生的原因四、实验考核方法和评定标准4.1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4.1.1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过程的考查,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实验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