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语言哲学】弗雷格与罗素的语言理论

合集下载

2019年弗雷格简介-优秀word范文 (20页)

2019年弗雷格简介-优秀word范文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弗雷格简介篇一:弗雷格的分析哲学弗雷格的分析哲学摘要:弗雷格是上世纪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人们经常会忽略掉他哲学家的身份。

作为分析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虽然它本身的研究最终没有走向分析哲学,但是,他的思想却整整影响了一代哲学家的思想。

他对语言的分析使得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的哲学家最终走向了分析哲学。

而他本身的分析哲学研究也成为了后世哲学家们首先研究的对象。

关键字:分析哲学、语言、指称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分析哲学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发生于上世纪初的英国剑桥,上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流传,在英语国家哲学界长期居主导地位,上世纪后半叶开始走向衰落。

分析哲学的共同特征:1、分析的方法。

分析哲学家都关心如何把符合的东西分解为它们的组成部分。

2、反心理主义。

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把逻辑从心理学和认识论中分离出来。

3、抛弃形而上学。

分析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反对形而上学,反对先天综合真理的可理解性,否认纯理智能单独获得关于实在的知识。

4、语言分析的重要性。

对语言表达式意义的描述和解释,是分析哲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分析哲学的标志,因而,“分析哲学”通常也被称做“语言分析哲学”。

形成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分析哲学,是与西方传统哲学的大决裂。

哲学的基础和开端不再是传统哲学的认识论,而是现代诞生的数理逻辑;哲学研究的方法不再是对个人感知的心理分析,而是具有客观性和形式特征的逻辑分析;逻辑不再被看作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能力,而被奉为哲学发展的真正楷模。

分析哲学是所有注重语言问题的哲学学派中最大的也是最为连贯的流派。

这个流派的独特信念是:语言哲学是其他所有哲学的基础。

分析哲学总是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谈论语言,认为对语言的结构、形式和逻辑的研究,这在哲学上是根本的研究。

集合论语形悖论

集合论语形悖论

康托尔反复探讨未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写信请求
希尔伯特共同探讨。他们都认为经过某个枝节的修 正就能解决问题。
三、布拉里-弗蒂悖论
后来意大利学者布拉里-弗蒂在1897年独立发现这
一问题,并将之公开发表,以下是罗素对布拉里-弗 蒂的转述,
内容如下:“可以证明,每个良序集的序列都有一
个序数,达到并包含任意给定序数的序列比给定的 序数要多出一个,并且所有序数的序列式良序的。
当且仅当“属于”号后面的类型比前面的类型大于
1时,“属于”的运用才有意义。
分支类型论
处理谓词
对任一性质按照它处理的对象进行分类;
个体属于0级谓词; 谓词处理的对象是个体称为1级谓词; 谓词处理的对象是1级谓词或者个体,且至少有一
个1级谓词称为2级谓词;

谓词处理的对象都是n级以下谓词,且至少有一个n
第二步,我们假定它不属于自身; 假设这个集合不属于自身,不就意味着集合﹛不属于


自身的集合﹜不属于﹛不属于自身的集合﹜, 由于这个集合不属于自身,按照对于集合的两个划分, 要么属于自身,要么不属于自身,而它不属于自身, 因此就应该被归到不属于自身那一类,即属于集合﹛ 不属于自身的集合﹜, 由于它属于集合﹛不属于自身的集合﹜,即集合﹛不 属于自身的集合﹜属于﹛不属于自身的集合﹜, 而这样它 不就又属于自身了,而这与我们的假定正好 矛盾。 第二步假设也不成立。
在,对偶集存在。
(3)分出公理:如果谓词P对已知集合B中的所有
元素都由意义,则可以从B中分出一个子集A,而A 由B中所有满足谓词P的元素组成。
(4)幂集公理:每一集合存在一幂集。 (5)并集公理:任一集合的所有元素的元素组成一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指号学术语(1)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指号学术语(1)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指号学分析哲学:(英analytic philosophy)西方哲学思潮之一,也可视作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运动。

20世纪产生。

主要特征为:主张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运用现代逻辑的工具对语言进行分析,故也称“语言分析哲学”。

它还对语言本身进行哲学研究,建立关于语言的哲学理论。

以20世纪初德国数理逻辑学家弗雷格的观点为它的直接思想先驱,他所创立的数理逻辑成为分析哲学的研究工具,其语言哲学观则直接影响后来的分析哲学家。

英国罗素、摩尔和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罗素吸收弗雷格的思想,提出“逻辑是哲学的本质”,哲学的任务是对科学语言作逻辑的分析。

摩尔提出哲学的任务在于对常识和自然语言的日常用法作分析。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逻辑原子论、图像论、真值函项论等学说,直接推动了分析哲学的发展。

在罗素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下,20年代在维也纳形成了第一个分析哲学运动,即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

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石里克、卡尔纳普、纽拉特、韩恩、费格尔等人。

还有以赖辛巴赫为首的德国经验哲学协会(柏林学派),以柯塔宾斯基为代表的华沙学派。

英国的艾耶尔、北欧的凯拉(Kaila)等人,也都可归属于逻辑实证主义。

从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是逻辑实证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时期。

该派在哲学上继承英国休谟的经验主义和奥地利马赫的实证主义路线,认为哲学是对科学语言作逻辑分析的活动,而不是知识体系。

维也纳学派认为理想的科学语言是人工(符号)语言,哲学分析的对象正是这种语言,因而该派被称为分析哲学的“人工语言学派”。

它强调逻辑分析旨在分析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方面,即作语形分析和语义分析。

坚持彻底经验主义的科学知识观,提出用证实原则作为科学命题的意义性标准,即认为命题的意义在于命题能经验地加以证实。

提出只有事实命题和形式命题(包括数学命题和逻辑命题)才提供知识;形而上学的命题既非事实命题也非形式命题,是没有意义的伪命题,应予拒斥。

弗雷格哲学 中心哲学

弗雷格哲学 中心哲学

弗雷格哲学中心哲学弗雷格哲学:中心哲学弗雷格哲学在20世纪的哲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美国哲学家戴维·弗雷格的名字命名,被认为是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

弗雷格的中心哲学探讨了语言和意义的本质,以及语言在知识和认识中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弗雷格中心哲学的主要思想,并探讨其对当代哲学的影响。

一、语言和意义的本质弗雷格认为语言是我们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而意义是语言的核心。

他认为,理解语言的意义不仅仅是理解词汇的定义,还必须考虑语言的使用背景和语境。

弗雷格主张,在特定语境下,言语的意义是通过与其他言语形成对比来确定的。

他对意义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功能和使用方式。

二、语言与知识的关系弗雷格认为,语言在知识的获取和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中心哲学强调了语言的参照性和表达性。

通过使用语言,我们可以将思维中的概念转化为符号,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

弗雷格认为,语言的参照性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和传达我们的思想,并实现共享知识的目标。

三、语言的规则与语言游戏弗雷格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概念,用以描述人类在语言使用中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他认为,语言游戏是人们按照特定目的和目标进行的社会交流行为。

不同的语言游戏具有不同的规则和语境,通过参与语言游戏,我们可以共享意义和建立联系。

四、弗雷格中心哲学的影响弗雷格中心哲学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弗雷格的认识论观点强调了语言与思维的互动关系,推动了思维过程研究的发展。

其次,他的语言规则和语言游戏概念为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对语言意义和语言交流的深入探索。

此外,弗雷格还对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多学科领域的发展。

总结弗雷格哲学的中心思想集中在语言和意义的研究上。

他通过对语言参照性、语言规则和语言游戏的思考,深化了我们对语言功能和使用方式的理解。

弗雷格的中心哲学不仅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还为认识论和哲学的其他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课程介绍本课程的对象是哲学专业和其他与语言相关专业的学生。

目的是较全面的介绍语言哲学的各种流派的基本观点,以便学生可以把握语言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脉络。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考试采取课程论文和期未考试结合的方式(前者占30%,后者占70%)。

本课程的内容如下:导言语言哲学的源流与发展第一部分指称问题第一讲指称与意义:弗雷格的框架§. 1弗雷格的同一性之谜同一陈述的问题;传统对此问题的解决。

§. 2名字的指称与意义专名的指称与意义;语句的指称与意义;指称与意义的区分用于解决同一陈述问题;“语句的指称是真值”这个断言所引起的困难。

§. 3组合性原则与内涵语境组合性对意义理论构造之必要性;内涵语境所造成的逻辑与语言学问题;非真值函项之处理;内涵语境下的指称与意义。

第二讲描述理论§. 1日常专名的日常理解日常理解引起的三个问题;日常理解的语法和语义学假设;梅农(A.Meinong)解释之困境。

§. 2罗素的描述理论日常专名的分析与消解;描述短语的逻辑形式;所谓“逻辑专名”;描述理论的共同特征。

§. 3描述理论的各种语用学变体语言表达的语义学内容与使用的区分(P. F. Strawson);名字的描述集的人类学限定(L. Wittgenstein and John Searle);所谓归属的使用与指称的使用的划分(K. Donnellan)。

第三讲直接指称的语义学观念§. 1无概念中介的指称对描述理论的批评;直接指称思想的基本概念;专名作为严格指示词;语言表达的意义与世界。

§. 2直接指称理论的主要论证模态论证;语义学论证;认识论论证。

§. 3直接指称思想向自然类语词的推广:克里普克与普特南。

第四讲必然性与先天性§. 1形而上学与认识论概念之区分分析哲学传统的必然性、先天性与分析性概念;必然性是形而上学概念,先天性是认识论概念。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1. 什么是分析哲学?分析哲学是20世纪初诞生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的核心思想是把哲学问题理解为语言问题,并且通过分析语言来探寻问题本质。

分析哲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精确的语言运用和逻辑分析。

在分析哲学家看来,理论陈述的意义与真假关系是通过语言规则来确定的,因此要精确掌握这些语言规则并运用于分析和理解哲学问题。

分析哲学家主张通过语言分析来研究哲学问题,这种方式被称为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强调使用语法和逻辑规则来理解和分析理论陈述,以理性的方式来准确描述和解决问题。

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有休谟、拉塞尔、维特根斯坦等。

2. 什么是语言哲学?语言哲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的核心思想是语言反思,旨在厘清语言的本质和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关系。

语言哲学家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因此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对于哲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哲学家关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包括描述性语言和意义语言的区别、语言与信仰、语言与社会规则等。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弗雷格和奥斯汀的著作。

弗雷格主张语言是指称规则的追求,而奥斯汀则提出语言行为规则的理论。

3. 什么是逻辑哲学?逻辑哲学是指将逻辑运用于哲学问题中,通过逻辑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逻辑哲学家认为逻辑是哲学问题的基础,因为逻辑规则贯穿于人类的思考和理性活动中。

逻辑哲学家关注逻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逻辑分析在解决哲学问题中的有效性。

逻辑哲学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能更好地解决哲学问题。

逻辑哲学家强调逻辑学习的重要性,并探究逻辑知识如何应用于哲学问题、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逻辑哲学的重要代表有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蒯恩、罗素等。

4.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关系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都是以语言和逻辑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它们都强调精确的语言运用和逻辑分析,但在重点和研究方向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分析哲学强调通过逻辑分析来研究哲学问题,主张精确掌握语言规则用于分析和理解问题。

罗素的_命题_与弗雷格的_语句_之比较_陈晓平

罗素的_命题_与弗雷格的_语句_之比较_陈晓平
2 类似地,( 2 = 4 ) = ( 2 > 1 ) 表示两个涵义不同的语句 ( 命题) 指称相同的对象即真。
对弗雷格关于语句 ( 命题) 的指称是真值的观点, 笔者不敢苟同, 后面还要详加讨论, 在此仅 先指出一点。在现代逻辑中,等号只用于表示对象的符号之间 ,而不用于命题之间。 对于命题 p 和 q
“函项” 和 “函数” 在英文里是同一个词,即 “function ” 。 此处所引中译文对二者加以区分,笔者认为是恰 当的。事实上罗素已经做了区分,只是在英语里没有恰当的语词来表示这种区分 。

· 84 ·
《哲学研究》 2012 年第 4 期
题函项,而罗素却更重视命题函项。这一区别将导致一个更为重大的区别 ,即罗素实际上把一个命题 ( 语句) 的指称对象看作它所对应的 “客观事实 ” ,而弗雷格则把一个语句 ( 命题) 的指称对象看作 它所对应的真值。孰是孰非? 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之一。不过在此之前,首先需要对弗雷格和罗 素各自的表述加以澄清, 因为他们的表述不乏含混之处, 特别是罗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先从罗素的命题理论 谈起。

: 罗素把命题函项看作更普遍和更基本的函项 , 并给命题函项下了这样的定义
“一个 ‘命题函
项’ 其实就是一个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包含了一个或者多个未定的成分, 当我们将值赋与这些成分 ” ( 同上, 第 时,这个表达式就变成了一个命题。 换句话说, 一个命题函项即是其值为命题的函项。 146 页) 不难看出,罗素所说的命题函项就是现代逻辑教科书中所说的 “开语句 ” , 而开语句也就是 谓词函项。正如一个开语句有简单和复杂之分 ,一个谓词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一个简单开语句就是 ,其中的 “F ( ) ” 是谓词常项如 “ …… 是人” , “x ” 是个体变 一个简单谓词,如谓词函项 “F ( x) ” ,这是一个真命题; 当把 “金字 项。当把 “苏格拉底” 代入 x,F ( x) 就成为命题 “苏格拉底是人” , 这是一个假命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罗素说 F 塔” 代入 x, F ( x ) 就成为命题 “金字塔是人 ” ( x) 是一个以命题为函项值的命题函项 。 请注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弗雷格说 F ( x ) 是以真值为函项值的谓词函项。 弗雷格和罗素 的这两种说法是有实质性差别的, 因为语句 ( 命题 ) 虽然具有真值, 但不仅仅是真值。 可以说, 弗 雷格的谓词函项是一个复合函项 ,而命题函项是此复合函项的中间函项, 即由函项如 F ( x ) 首先得 出命题如 F ( a) ,然后由 F ( a) 得出它的真值。 由此我们看到, 弗雷格不太重视作为中间函项的命

弗雷格——语言哲学

弗雷格——语言哲学

弗雷格——语言哲学弗雷格是一位德国哲学家,是语言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贡献主要围绕着语言哲学展开,他试图探究语言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意义是如何建立的。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来阐述弗雷格的语言哲学。

第一步:语言的本质弗雷格认为语言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思考和交流的主要工具。

语言具有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功能,它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和表达,而且可以建立概念、类别和范畴,推理和论证,表达情感和态度等。

在弗雷格看来,语言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借助语法和词汇构成有限的句子,同时句子之间存在着语义和逻辑上的关系。

第二步:语言的意义弗雷格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境来建立的。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由词语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决定的,而是由其在语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情境来决定的。

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意义和使用都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因此,弗雷格认为要理解和研究语言的意义,必须考虑到语境和文化因素。

第三步:语言的通识性弗雷格认为语言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属性,它具有通识性。

他认为所有的语言都遵循着同样的语言规则和语法结构,这些规则和结构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随着文化和地域而变化的。

这也说明了语言学的通识性和语言学的普遍性。

第四步:语言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弗雷格认为语言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表达关系,而不是一种直接的对应关系。

他认为语言不是现实世界的镜子,而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表达的方式,人们通过语言来构建和理解世界。

因此,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语言表达与现实一一对应的情况,而是指语言表达与现实相符合的情况。

第五步:语言的哲学意义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对于认知、语言、逻辑和文化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语言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考途径,他的贡献在于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语言的本质和意义,以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发展。

总之,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是一种深入思考语言本质和意义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它为语言学、哲学、认知科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方向,是语言和思想领域的研究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雷格(Gottlob Freg,1848-1925)德国的数学家,逻辑学家。

1848年生于德国的维斯玛,在耶拿大学数学系度过了他一生的大部分生涯,前后任教约40年。

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概念语言》出版于1879年,他在书中建立了一种形式语言,当时的罗素还是个七岁的孩子.很显然,弗雷格是罗素的前辈.然而,他们在学术上却面对同一个问题创立了不同的理论.以后他又发表了几部数学著作和语言学著作(文章):《算数的基础》(1884),《算数的基本规则》(1893),《函数与概念》(1891)和《论意义和意谓》(1892)。

弗雷格与罗素是西方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弗雷格适应数学发展的需要,深入研究数学的科学性质和数学思维的规律,开辟了数理逻辑的新方向.他努力把逻辑本身变成一个由公理,规则和定理构成的演绎体系。

他对逻辑问题的探讨是从数学开始的,他的目标是要从逻辑推导出全部数学,使数学的真理性证明依赖于逻辑证明。

为此,他发明了一种表意的概念语言,并把它应用于逻辑,结果构造了初步自足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系统,对数理逻辑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弗雷格致力于用逻辑符号代换所有的数学符号,用逻辑规则说明数学规则,并发展了一种语言学观点.但是他的理论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著作几乎无人知晓,后来由于罗素的发现,特别是《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人们才逐渐认识弗雷格。

1902年六月罗素在致弗雷格的信中说过:“就我所知,你的著作是我们时代中最好的,请允许我表达我的深切敬意。

”罗素(Russell,Bertrand,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社会学家。

出身于贵族家庭。

他的祖父担任过英国首相.罗素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在三一学院任教。

1908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34年,皇家学会授予他西尔威斯特奖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访问过俄国,20年代初曾来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罗素最初信奉绝对唯心主义,对绝对共相深信不疑。

十九世纪末,又与摩尔一起反对绝对唯心主义,从而转向新实证主义。

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著作是《哲学问题》。

他于二十世纪初转向逻辑分析哲学,提出了“逻辑原子主义”。

认为逻辑是哲学的本质,要求根据与逻辑上的“原子命题”相应的“原子实事”来构造出整个世界.原子事实是感觉材料,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

他称自己的理论为“中立一元论”。

罗素是一位优秀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长期从事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的研究。

与他的老师怀特海合作十年,写成《数学原理》巨著。

试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将数学归结为逻辑学。

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数理逻辑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提出的“罗素悖论”以及摹状词理论已成为数理逻辑的基本内容。

罗素关于数理逻辑的这些论述,同时也构成了他的语言学理论。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心的分析》(1921),《物的分析》(1927),《对意义和真理的探讨》(1940),《西方哲学史》(1945),《人类知识:它的极限和范围》(1948),《我的哲学的发展》(1959)。

1,弗雷格论概念和对象我们的语言知识或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语言中有许多句子对事物说出了或真或假的东西。

这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语言中的句子会对事物有所判断呢?根据罗素的看法,这是因为句子中的词代表着事物的某些特征。

例如,在“北京是美丽的”句子中,“北京”一词代表着现实的北京,“美丽的"一词代表着美丽。

但这种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没有把句子和开列出来的句子的组成部分区分开来,所开列的这些词同样代表着事物的特征。

就是说,整体(句子)和部分(词)都可以代表事物。

显然,罗素的分析没有彻底解决作为句子中的词如何代表事物特征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弗雷格已经解决了.早在1891年,弗雷格在《函数与概念》一文中就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一方法对后来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理论名词指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是弗雷格自己区分意义与意谓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标准的数学记法中,诸如X²之类的表达式认为是代表着函数。

当我们用“3”替换“x”,我们就会得到“9”。

其中,“9”是这个函数的值,“3”是它的变项。

通常函数产生作为值的一系列变项。

在X²=9这个表达式中,有一个未确定的成分X。

我们可以把这个表达式同样看作一个函数吗?我们可以简单的运算一下:当我们用“3”替换“x”,我们就得到真的句子;当我们用其他整数替换“x”,我们就得到假的句子。

弗雷格指出,这就揭示出我们可以把x²=9看作代表一个函数:它对变项“3"产生真值,而对其他整数变项产生假值.这表明,存在着抽象的对象,即“真"(the true )和“假”(the false),“是真的”就等同于恰好与“真”相连,而“是假的”就等同于恰好与“假”相连。

由于函数表达式包含了一个未确定的部分(如“x"),这就需要用某个确定的部分(如“3”)来完成这个函数.在这个意义上,函数是不完全的,因为它有一个未确定的部分。

因此,它就需要一个作为变项的对象产生一个值。

弗雷格把概念看作一种特殊的函数,它对每一个变项都有一个真值。

当通过把某个词(弗雷格称为专名)置于空白处而完成一个概念词,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句子。

例如,“()是美丽的”这个概念词就是不完全的,其中有一个未确定的部分,用()表示。

当我们用一个专名,如“北京”置入空白处,就得到一个完全的句子“北京是美丽的”。

虽然弗雷格也强调了概念的谓词性质,但他并没有明确地把这种论述用于解决命题的整体性问题。

不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问题解决的迹象。

在弗雷格看来,开列出对象和概念是一回事,而把对象置于不完全的概念词中是另一回事。

这样,弗雷格就与罗素有了区别。

弗雷格直接用概念和对象分析句子,这种用法就引出了他的以量词和变项为定义的普遍化理论.例如,“所有的人都有死"可以被理解为:“如果x是人,那么x就有死”这个函数的值是真,无论自变量的对象是什么。

他的量化理论是他最大的成就之一,也是其他任何理论都无法取代的。

罗素在《论指示》(1905)一文中曾提出了相似的理论。

他声称,尽管他在上世纪90年代拜读过弗雷格的《概念文字》,但他并没有弄懂。

与弗雷格的理论相比,罗素的表述却显得苍白无力。

他在《自传》中声称他的理论完全是独创的。

晚出许多年的理论,却拥有更多的读者,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2,弗雷格论意义与意谓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这样两个句子形式的真:“a是(或等同于)b”和“a是(或等同于)a”。

我们可以设想用专名来替换“a"和“b”,例如用“长庚星”和“启明星”两个专名。

这两个名称被认为是由古代人命名金星的:“长庚星"用来指在一年中特定日期的晚上首先看到的行星;“启明星”用来指在一年中其他日期的早晨最后消失的行星.但是古人并没有想到这些不过是同一天体的不同显现,每个专名都代表着金星:因而金星是两个专名的意谓。

在日常德语中,“意谓”一词通常译为“意义",但是在这里,弗雷格在较为专门的含义上使用这个词,根据他的特殊用法,通常把这个词译为“意谓”或“指称"。

现在,我们再回到上述两个等式。

在弗雷格看来,两个等式的功能是不同的:“a是b”等式能够有价值的扩充我们的知识,在恰当的情形中,知道这个等式就有了“认识价值"。

但“a是a”等式就是无聊的,毫无内容。

这种比较是无法用意谓加以解释的,因为两个等式都符合意谓的对应形式。

由此,弗雷格推论道,对名称的完整描述必须暗含不同于其意谓的其他属性,这种属性可能是特异性的(因人而异的)或者是句法上的(例如,仅仅在某种情况中涉及两个不同的名称)。

但是,弗雷格认为,这是意义上的区分,它涉及到我们在学习如何使用名称时所必须掌握的东西,涉及到某物是如何得到表达或考虑到的。

因而,意义不可能是特异性的,因为它蕴含在学习语词公共用法的过程中;意义也不可能是纯句法上的,因为它蕴含在事物是如何被思考的。

由此,弗雷格提出,表达式的意义是一个抽象的对象,而不是纯粹的观念,在原则上,意义是适用于任何人的。

根据这种理论,无论句子是否表达了对我们有认识价值的东西,这都不仅取决于每一名称的意谓,而且取决于它们的意义。

如果我们认为得知“a是b"能够在得知“a 是a”所不能的方式上扩展我们的知识范围,那么我们就是在把我们所知的事物,即知识的对象,视为由意义具体化的对象。

意义和意谓的区分是由诸如“长庚星”这种专名首先引入的.这些概念是否同样可以用于整个句子呢?弗雷格认为,一个断定性的句子表达了一个思想,应当看作句子的意义而不是它的意谓。

例如,“长庚星是长庚星”就表达了不同于“长庚星是启明星”的思想。

由于这些句子中的名称在意谓上相同,所说的都是金星,因而我们就无法把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思想等同于它们的意谓。

这样,如果一个句子表达的思想或者是它的意义或者是它的意谓,那么它就一定是它的意义.但是要得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确立先决条件。

假定意义最初是用于解释我们所知的名称之间的区别,以及用于具体化的对象;假定思想史知识的可能对象,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规定,一个句子的意义就是它所表达的思想.那么,作为整体的断定性句子是否可以看作是有“意谓"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指出的是,这里“意谓"的含义是指存在于名称与它的载体之间表面上的明显关系。

如果我们把意谓看作是由这种关系决定的,那么象句子“长庚星是一颗行星”这种完整句子的意谓,可能就是指长庚星。

弗雷格让我们想到长庚星意谓的另一个特征:它使这个词在其所出现的所有句子中完全决定了句子的真假。

在“长庚星是一颗行星”句子中,无论这个句子表达的内容是真是假,“长庚星”一词的作用就是把长庚星当作它的意谓.在真假所及的范围内,只有意谓者真正的目的所在。

因而,弗雷格明确指出,句子的意谓不是别的,只能是“真"(Truth)或“假”(Falsity)由此可见,句子成分的意谓和整个句子的意谓应该是有联系的。

为了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弗雷格引导我们去考虑一种特殊情况,即虚构.在句子“孙悟空大战白骨精”中,含有缺少意谓的专名(孙悟空).这整个句子既不真也不假。

可见,当句子部分缺乏意谓时,整个句子就缺乏是真是假的属性。

弗雷格认为,我们应当把整个非虚构的句子都看作拥有这个或那个作为意谓的真值。

实际上,当他把概念解释为各种函数时,他就基本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例如,当由“…是一颗行星”表达的概念对自变量长庚星取了真值,那么,句子“长庚星是一颗行星”就必定以某种特别的方式与这种真值相连.拥有作为意谓的真值,也就正是这种正确的关系。

把意义和意谓概念运用到言语而不是专名,这是由构成性原则引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