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意思

合集下载

豪华落尽见真纯(本文或许能帮你找回久违的纯真)

豪华落尽见真纯(本文或许能帮你找回久违的纯真)

豪华落尽见真纯(本文或许能帮你找回久违的纯真)豪华落尽见真纯(本文或许能帮你找回久违的纯真)原文地址:豪华落尽见真纯作者:无悔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在《饮酒》及《归田园居》等诗中以纯真的心境描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大自然美景,充分展现了他崇尚大自然的人生趣旨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气质。

后世的金朝诗人元好问在评论陶渊明的诗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

”元好问非常欣赏陶渊明诗歌的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纯而无雕琢之弊。

的确,陶渊明的诗句与其他诗人相比,自然质朴不加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纯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其实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人世间的真纯胜过任何身外之物,金钱、权势、桂冠等世间的荣耀无一不是身外之物,它无法真正使人的生命升华。

世间唯有生命是真,返本归真才是人生的真谛。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93岁的贾姓富翁,他病的非常严重。

尽管因为他十分富有,身边的侍者每天都在照顾他吃药、扎针,但是他仍然觉的一切都即将结束,眼前一片茫然,似乎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就在这时,有一位身居深山的隐士前来给他提供了一个秘方:只要将自己孩童时代的名字反复呼诵,就可以长生不老!贾姓富翁听后虽然不以为然,但是此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好听话照做。

不过这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真名已经“消失”了近80年,因为周围的人平时顾忌尊卑的缘故,没有人敢于直呼他的原名,只有“贾老爷”和“贾先生”这两个高贵的代号。

当他回忆起自己孩童时代的名字叫“贾真”时,那一瞬间似乎又恢复了幼童时天真无邪的纯真心态,顿时感动的热泪滂沱。

久违了,那个真正的自己!他似乎第一次用自己的手摸到了心跳。

贾姓富翁于是请来了6个仆人,在阁楼上日夜不停的轮流复诵他孩童时代的名字:贾真、贾真、贾真……就这样坚持着,他的心态也随之变的越来越轻松。

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自己。

俗话说:心清魔不侵。

有一天,他的身体竟然真的开始变化--身体逐渐康复,而且日显年轻,生命似乎获得了新生。

元代最好的诗

元代最好的诗

元代最好的诗
元代有很多优秀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各有特色,很难简单地回答哪一首是最好的。

以下是一些元代比较有名的诗人的代表作品:
1.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盛赞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表达了元好问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表达了元好问对诗歌的独到见解。

2. 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材,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和品质,表达了诗人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3. 虞集的《风入松·寄柯敬仲》: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
春水煎茶。


这首词通过描写孔林、吴宫、楚庙等历史遗迹,感叹世间的兴衰和变迁。

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凝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以上是一些元代比较有名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他们的诗歌各有特色,风格各异。

元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生死的问题,是陶渊明思考与诗歌的重要主题,众多诗文都有涉及,如《自祭文》、《拟挽歌辞》、《形影神》、《杂诗》等。

《拟挽歌辞》的写作时间存在争议,多认为写于去世之前,与《自祭文》同年。

袁行霈先生不同意此说,认为写于壮年时期,两篇作品不是在同一心境之下所作。

《自祭文》为其生前绝笔,以平淡质朴的语言总结了其一生以及他乐天委分的人生观念,没有了《拟挽歌辞》中的诙谐讥讽,语言淡之又淡,内容却沉之又沉。

金人元好问赞美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说的是渊明的诗文与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清新自然,质朴淳厚;就渊明自己的诗文来说,《自祭文》为真淳之至。

渊明亦自言著文以自娱,故坦诚平实不造作,《自祭文》可看作其最真诚深刻的内心剖白。

《自祭文》有回顾总结性质,与他的其他相关诗文参看,可感受其内容的丰富,亦可在对比之下体味其最质朴的语言。

全文由秋之萧索写及己之辞归,然后由死及生,回首往事,对比己之乐天委分与彼之愒日惜时,述己之异志;既又重回此时,想象己之葬礼与死后,再申己怀,最后感叹人生之难与死之不惧。

下文逐句对陶公《自祭文》1进行赏析: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九月作《自祭文》,是年十一月,卒。

文首序时,是祭文的惯例,可在自祭文中,值得玩味。

该处的时间,有解作写祭文的时间,亦有解作渊明预测的大化之时。

据袁行霈考证,《拟挽歌辞·其三》写于渊明壮年时期(46岁),中有“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2句,此当为预测,而时隔二十年,从衰得白,从白得老,是不是也要从老而终了呢?渊明大概是有此想的,故而在76岁时的九月作了《自祭文》。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3,贫病交加的晚年冷风萧索的漫长秋夜,渊明辗转反侧:又是草木黄落的时节,可草木还会随霜露的改易而再生,我是不是要像鸿雁那样开始远征了呢?这一1陶渊明:《自祭文》,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第一版,2011年十月北京第10次印刷,第一九六页。

古诗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翻译赏析

古诗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翻译赏析

古诗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翻译赏析
《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前言】
《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是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

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翻译】
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oRG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
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生死的问题,是陶渊明思考与诗歌的重要主题,众多诗文都有涉及,如《自祭文》、《拟挽歌辞》、《形影神》、《杂诗》等。

《拟挽歌辞》的写作时间存在争议,多认为写于去世之前,与《自祭文》同年。

袁行霈先生不同意此说,认为写于壮年时期,两篇作品不是在同一心境之下所作。

《自祭文》为其生前绝笔,以平淡质朴的语言总结了其一生以及他乐天委分的人生观念,没有了《拟挽歌辞》中的诙谐讥讽,语言淡之又淡,内容却沉之又沉。

金人元好问赞美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说的是渊明的诗文与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清新自然,质朴淳厚;就渊明自己的诗文来说,《自祭文》为真淳之至。

渊明亦自言著文以自娱,故坦诚平实不造作,《自祭文》可看作其最真诚深刻的内心剖白。

《自祭文》有回顾总结性质,与他的其他相关诗文参看,可感受其内容的丰富,亦可在对比之下体味其最质朴的语言。

全文由秋之萧索写及己之辞归,然后由死及生,回首往事,对比己之乐天委分与彼之愒日惜时,述己之异志;既又重回此时,想象己之葬礼与死后,再申己怀,最后感叹人生之难与死之不惧。

下文逐句对陶公《自祭文》1进行赏析: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九月作《自祭文》,是年十一月,卒。

文首序时,是祭文的惯例,可在自祭文中,值得玩味。

该处的时间,有解作写祭文的时间,亦有解作渊明预测的大化之时。

据袁行霈考证,《拟挽歌辞·其三》写于渊明壮年时期(46岁),中有“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2句,此当为预测,而时隔二十年,从衰得白,从白得老,是不是也要从老而终了呢?渊明大概是有此想的,故而在76岁时的九月作了《自祭文》。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3,贫病交加的晚年冷风萧索的漫长秋夜,渊明辗转反侧:又是草木黄落的时节,可草木还会随霜露的改易而再生,我是不是要像鸿雁那样开始远征了呢?这一1陶渊明:《自祭文》,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第一版,2011年十月北京第10次印刷,第一九六页。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组组诗,共五首,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5),诗人自彭泽县令卸职归隐后不久。

该组诗的情感基调和思想内容和《归去来兮辞》基本相同。

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和他的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中语文必修一所选为该组诗的第一首。

这里要谈的是教读这首诗的一些感受。

这首诗是本组诗的总纲,集中体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态和自得于田园生活的悠然情态。

全诗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入俗之苦形容自己的田园之乐。

诗的前八句言入俗之苦,讲到自己自幼与世俗不和,喜欢悠游与山水之间。

后来为生计所迫,入宦海中沉浮,一去就是十三年。

(原诗“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因诗人自太元十八年(393)为江州祭酒,至义熙元年(405)辞彭泽令归田,是十三年。

此诗写于归隐后的次年,正好是十三年。

作为诗歌的欣赏,当然也可以把“三十年”理解为言其时间长。

)诗中一“误落”,饱含不得已的情感,说明在这段时间里,诗人在精神上经历了无穷的苦恼,像笼中的鸟,似池中的鱼,渴望着已经失去的自由。

后十句主要讲归田园之乐。

在饱尝羁绊之苦之后,一旦回到了田园,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那样的美好。

环境是宁静优美的,“户庭无尘杂”;心境悠然自得,“虚室有余闲”。

这种守拙返朴的田园生活与巧伪百端的世俗生活恰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最后两句点出全诗主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全诗几乎纯用口语,词意平泰,情景交融。

其中虽不乏袭用前人成句,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显由古诗“胡马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及陆机的“孤兽思故薮,羁鸟悲旧林”等句化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则几乎完全袭用汉乐府《古鸡鸣行》“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巷中”的成句。

但陶翁以己意驱遣,一气写来,如大匠运斤,金无斧凿之痕。

今读此诗,仿佛面对这位平静庄严的老者,倾听她娓娓叙说。

难怪元好问说“此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天然”和“真淳”的确是这首诗之所以享有千古盛名的关键,因为诗歌是心灵的艺术,唯有真诚,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唯其天然,才能历经千古而常新。

一语天然万古新

一语天然万古新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田园诗研究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作为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享有崇高地位。

在陶渊明现存的120多首诗歌中,田园诗最具代表性,田园情节伴随了他的一生。

他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

因此后人把陶诗奉为田园诗中的典范,一直为人所称道。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意蕴深厚自然率直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著有《陶渊明集》。

他的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有田园诗、咏怀诗,行役诗,增答诗等,这些诗歌是他全部生活和鲜明个性的真实反映,其中田园诗最具代表性,陶诗风格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现仅就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写作风格,意蕴深厚的诗歌意境,自然率直的人格魅力三方面浅研一下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平淡自然的写作风格1.口语化的创作语言陶渊明语言方面有深厚的修养,他善于提炼语言,但又不见雕饰的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他创作了大量出之自然,归之自然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归于他重视田语的运用,这也是陶诗成功的最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在《则子》中“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这些句子都非常接近口语。

另外,还有一些接近谣谚和模仿民歌的语句,例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等,给人一种自然质朴,,平淡新奇的感觉,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

在当时“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东晋诗坛上,陶诗别开生面,语言清新自然,保存了民间语言质朴素美的本来面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日常化的景物描写陶渊明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要么是远远近近的村村落落,高高低低的房舍,大大小小的庭院,纵横交错的田垄,要么是山巅的青松,篱下的青松,篱下的秋菊,杂乱的艾草,丰收的早稻;要么是清清的溪流,袅袅的炊烟,片片的浮云,阵阵的南风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景物,一经陶渊明的重新审视,便于平淡自然中尽显田园情趣:如《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赞美陶渊明的诗歌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显然,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并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更应如此,平淡自然中见真知,朴素简洁中见绮丽,课如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学生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语文素养得以均衡协调发展。

可目前,我们初中语文课堂甚至一些省市级的示范课、优质课都出现了一些怪象:一会是答记者问、一会是时空穿梭、一会是小组讨论、一会是戏剧表演……堂堂都是热闹非凡,似乎不搞这些就不是课改就不是新课标。

可如何才能洗尽铅华,拨开浮云,让语文课堂更简洁有效,本人有以下思考。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简洁、有效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简洁和明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简洁明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发展的均衡。

当然,这样目标众多,如果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有可能顾此失彼,适得其反。

所以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大胆增删,有所侧重,甚至只聚集在一点上。

只有高度明确的、简洁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才能让学生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节课的能力提高程度、提高点分别有多高、在哪里,这样就学有目标、学有兴趣。

而面面具到的教学目标,乍看似乎很完美,但对于大多数学生却有可能一团雾水,无从下手。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简洁、有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的是否简洁有效,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简洁、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意思“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其古诗全文如下: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翻译】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鉴赏】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