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乳液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6
例一.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的制备
将MMA单体, 引发剂BPO或AIBN, 增塑剂和脱模 剂置于普通搅拌釜内, 90~95℃下反应至10~20%转化 率, 成为粘稠的液体。停止反应。将预聚物灌入无机 玻璃平板模具中,移入热空气浴或热水浴中,升温至
45~50℃,反应数天,使转化率达到90%左右。然后
(实质为不添加介质的本体聚合)
熔融聚合 :聚合温度在单体和聚合物熔点以上的缩聚。(本质也为本体聚合) 界面缩聚 :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在界面上发生的缩聚反应。
淤浆聚合:引发剂和聚合物均不溶于单体和溶剂的聚合。
均相聚合 :单体、引发剂和聚合物均溶于同一溶剂的聚合。(包含本体和溶液聚合) 沉淀聚合 :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和溶剂,在聚合过程中形成的聚合物不断沉淀析出的
选用良溶剂,有可能消除凝胶效应。
3. 沸点须略高于聚合反应温度。 4. 安全性:毒性低。 5. 经济性:价格要低。 工业上,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 合如涂料、胶粘剂、浸渍液、合成纤维纺丝液
13
例一. 丙烯腈连续溶液聚合
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降低分子间作用力,提 高加工性,增加柔性和手感,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扩
本体聚合:单体本身加少量引发剂(甚至不加)的聚合。 溶液聚合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 :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合。
乳液聚合 :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乳化剂配成乳液状态所进行的 聚合。 气相聚合:只用极少量稀释剂作催化剂的分散介质,并在单体沸点以上温度下的聚合。 固相聚合 :固体单体在其熔点以下(或在单体熔点以上,聚合物熔点以下)的聚合
15
15
例三. (甲基)丙烯酸酯类溶液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 如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 均相聚合和非 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 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 (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 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 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 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 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 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 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 溶液聚合中, 聚合物不溶 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 比较过程特征, 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 保证产品品质。
答 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 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 保证产品品质, 将聚合分成预聚合、 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 控制。
①预聚合。
在 90-95℃下进行, 预聚至 10%~20%转化率, 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 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 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 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 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 的沸点为 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聚合物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均相聚合、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气相聚合、固相聚合分类方法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状态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按聚合的单体形态序号123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高分子化学第5章

• 主要有聚乙烯醇等合成高分子,及纤维素衍生物、明胶等
–(2)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
• 主要有碳酸镁、滑石粉、高岭土等
水溶性有机高分子
• 高分子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
–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 护胶体的作用;
–介质的粘度增加,有碍于两液滴的粘合;
–明胶、部分醇解的聚乙烯醇等的水溶液,还 使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降低,使液滴变小。
第五章 聚合方法
5.1 引言
聚合反应工程考虑的三个层次:
•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mechanism and kinetics)
–连锁:自由基、阴、阳离子、配位 –逐步:缩聚、聚加成、开环等
• 聚合过程(polymerization process)
–实施方法:本体、溶液、悬浮、乳液 –相态变化:分散性质、是否沉淀、是否存在界面等
• 丙烯腈连续溶液聚合 ; • 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 丙烯酸酯类溶液聚合。
例1. 聚丙烯腈(PAN)连续溶液聚合
• 连续均相溶液聚合:以51-52%的硫氰化钠(NaSCN)水 溶液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pH5±0.2,温度75~85 ˚C,转化率70~75%。进料单体浓度17%,出料聚合 物浓度13%,脱除单体后直接用于纺制腈纶纤维。 • 连续沉淀聚合: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类氧化还原引 发体系,温度40~50 ˚C,转化率80%。聚合产物从反应 体系中沉淀出来,经洗涤、分离、干燥后重新配制成纺 丝溶液用于腈纶纺丝。
–沉淀聚合机理与均相聚合有些不同,主要反 映在凝胶效应上,影响因素和生产控制也有 差异。
• 液相聚合; • 气相聚合; • 固相聚合。
从工程角度考虑(需重视操作方式)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序号分类方法聚合物1 2 3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状态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按聚合的单体形态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均相聚合、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气相聚合、固相聚合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高分子化学复习简答题(五)--聚合方法(精)

高分子化学复习简答题(五)---聚合方法学校名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院系名称:化学纺织工程系时间:2017年3月10日1、比较自由基聚合的四种聚合方法。
实施方法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配方主要成分单体、引发剂单体引发剂、溶剂单体、引发剂、分散剂、水单体、引发剂、乳化剂、水聚合场所单体内溶剂内液滴(单体)内胶束内聚合机理自由基聚合一般机理,聚合速度上升聚合度下降容易向溶剂转移,聚合速率和聚合度都较低类似本体聚合能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生产特征设备简单,易制备板材和型材,一般间歇法生产,热不容易导出传热容易,可连续生产。
产物为溶液状。
传热容易。
间歇法生产,后续工艺复杂传热容易。
可连续生产。
产物为乳液状,制备成固体后续工艺复杂产物特性聚合物纯净。
分子量分布较宽。
分子量较小,分布较宽。
聚合物溶液可直接使用较纯净,留有少量分散剂留有乳化剂和其他助剂,纯净度较差2、悬浮聚合的配方至少有哪几个组分?单靠搅拌能不能得到聚合物颗粒?加入悬浮稳定剂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悬浮稳定剂有哪几种?影响聚合产物粒径大小因素有哪些?悬浮聚合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答:①悬浮聚合的配方一般至少有四个组分,即单体,引发剂,水和悬浮稳定剂。
②搅拌的剪切力可使油状单体在水中分散成小液滴。
当液滴分散到一定程度后,剧烈搅拌反而有利于细小液滴的并和(成大液滴),特别是当聚合反应发生后,由于液滴中含有一定量的聚合物,此时搅拌增大了这些液滴的碰撞粘结概率,最后导致聚合物结块,所以单靠搅拌不能得到稳定的悬浮体系,因而体系中必须③加入悬浮剂,以降低表面张力,使分散的小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彼此并和和相互粘结,从而使聚合在稳定的悬浮体系中的液滴中进行。
如果只加悬浮剂,而不进行搅拌,则单体就不会自动分散成小液滴;同样不能形成稳定的悬浮体系。
④可作悬浮剂的物质有:水溶性聚合物如聚乙烯醇,明胶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水不溶性无机物如磷酸钙,碳酸镁,碳酸钡和硫酸钡等。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_聚合方法

1
聚合物生产实施的方法,称为聚合方法。
气相聚合
在单体沸点以上聚合
单体形态
固相聚合
在单体熔点以下聚合
聚合物—单体不溶
沉淀聚合 均相聚合
聚合物—单体互溶
非均相聚合
溶解性
聚合物—单体部分互溶
2
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
物料起始状态
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
5.1 引言
自由基聚合有四种基本的实施方法。 • 本体聚合: 不加任何其它介质, 仅是单体在引发剂(甚至不 加)、热、光或辐射源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 溶液聚合: 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反应。
溶剂对聚合度的溶解性能与凝胶效应有关 良溶剂,为均相聚合,[M]不高时,可消除凝胶效应 沉淀剂,凝胶效应显著,Rp 劣溶剂,介于两者之间
20
4、应用实例
多用于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等。
表4
单体
溶液聚合工业生产实例
溶剂 硫氰化钠 水溶液 水 甲醇 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产物特点与用途 纺丝液 配制纺丝液 制备聚乙烯醇、 维尼纶的原料
聚合物—单体—溶剂体系 均相聚合 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丙 烯酸酯 苯乙烯—苯、丙烯酸—水、 丙烯腈—二甲基甲酰胺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酯 沉淀聚合 氯乙烯、丙烯腈、丙 烯酰胺 氯乙烯—甲醇、丙烯 酸—己烷、丙烯腈— 水 氯乙烯 氯乙烯
均相体系
非均相体系
6
如何选择聚合方法: 根据产品性能的要求与经济效益,选用一种或几种方
PMMA为非晶体聚合物,Tg=105 ℃,机械性能、耐 光耐候性均十分优异,透光性达90%以上,俗称“有机 玻璃”。广泛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标牌、指示灯 罩、仪表牌、牙托粉等。
举例说明经典乳液聚合

举例说明经典乳液聚合经典乳液聚合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将乳液中的多个单体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聚合过程在化妆品、涂料、医药和塑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十个经典乳液聚合的例子。
1. 丙烯酸乳液聚合:将丙烯酸单体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丙烯酸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丙烯酸。
这种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水性涂料和粘合剂。
2. 乳胶聚合:将丁苯乳液和丙烯酸单体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丙烯酸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丁苯乳液。
这种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乳胶漆和乳胶胶水。
3. 乳胶乳化聚合:将丙烯酸单体和丁苯乳液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丙烯酸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乳胶乳化聚合物。
这种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乳胶胶水和乳胶漆。
4. 乳液聚合制备聚醋酸乙烯酯:将乙烯单体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乙烯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醋酸乙烯酯。
这种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胶粘剂和涂料。
5. 聚氨酯乳液聚合:将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氨酯。
这种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弹性体和涂料。
6. 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将丙烯酸酯单体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丙烯酸酯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丙烯酸酯。
这种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胶粘剂和涂料。
7. 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共聚物:将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单体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各种单体发生共聚反应,形成高分子丙烯酸酯共聚物。
这种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胶粘剂和涂料。
8. 乙烯乳液聚合:将乙烯单体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乙烯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乙烯。
这种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塑料和纤维。
9. 乳液聚合制备聚酰胺:将酰胺单体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酰胺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酰胺。
这种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纤维和涂料。
10.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聚合:将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单体加入到乳液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各种单体发生共聚反应,形成高分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 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③高温后处理。
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非离子型乳化剂 分子中不含阴、阳离子。活性部分呈分子状态。
如环氧乙烷聚合物,或与环氧丙烷共聚物、PVA等。
5.5 乳液聚合
主要类型:酯类、醚类、酰胺类等。
(1)OP系列:烷基酚基聚醚醇类 C9H10 - -O(C2H4O)nH
(2)Span系列: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73×10-3 N/m 30×10-3 N/m(浓度:0.016 mol/L)
5.5 乳液聚合
(2)形成胶束
胶束—乳化浓度高时,多余分子聚集成球状、层状或棒状的聚 集体,其亲油基团彼此靠在一起,而亲水基团向外伸向水相, 这种聚集体称为胶束(约50~150个分子) 。
聚集
乳化剂分子
或
亲油基 亲水基
珠状胶束
5.5 乳液聚合
4、应用
聚合后分离成胶状或粉末固体产品; 如丁苯、丁腈、氯丁等合成橡胶;ABS等工程塑料和抗冲
改性剂,糊用聚氯乙烯树脂、聚四氟乙烯等塑料。
聚合后直接用作涂料和胶粘剂; 如丁苯胶乳、聚醋酸乙烯胶乳、丙烯酸酯类胶乳等,可用
作内外墙涂料、纸张涂层、木器涂料及粘结剂。
颗粒用作颜料、粒径测定标样、免疫试剂的载体等。
HLB值范围 1.5~3.0
应用 消泡
3.0~6.0 7~9
W/O 润湿\渗透
8~18
O/W
乳液聚合:乳化剂一般属于O/W型;
5.5 乳液聚合
三相平衡点—乳化剂处于分子溶解、胶束、凝胶三相平衡 时的温度。(离子型乳化剂)
高于该温度,溶解度突增,凝胶消失,乳化剂为分子溶解 和胶束状态,起乳化作用。 低于该温度,将有凝胶析出,乳化能力减弱。
HO
CH2COOR
OH OH
(3)Tween系列: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CH2COOR
特点:
H(OC2H4)nO
O(C2H4O)nH
O(C2H4)nHFra bibliotek在水溶液中不发生离解,与介质pH值无关,较稳定;
对乳液稳定性较弱,多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合用。
5.5 乳液聚合
(4) 两性型乳化剂
分子中含有阴、阳离子基团,如氨基酸盐。 在酸性介质中可离解成阳离子; 在碱性介质中又可离解成阴离子,故可在任何pH值介质中使 用,在实际中使用较少。
5.5 乳液聚合
(1) 单体 可进行自由基聚合且不与水反应 一般为油溶性单体,乙烯基类、二烯烃类; 如: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
(2) 水-介质 水:单体 = 70/30~60/40
(3)引发剂 水溶性或一组分为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 与单体(0.1~1%)、聚合物不相溶 如:过硫酸盐(K,Na、NH4):50~80 ℃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5~10 ℃
5.5 乳液聚合
二、乳化剂及乳化作用
1、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当一种物质加入到某液体中,能使其表面张 力降低,称此物质为表面活性剂。
例:硬脂酸钠(sodium stearate):C17H35COONa
O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
CH3 CH2 CH2 CH2 CH2 CH2 CH CH2 CH2
特点:在碱性介质中比较稳定,但遇酸、盐、硬水(钙、镁 离子)会形成不溶于水的脂肪酸或金属皂,使乳化失效。
故在乳液配方中常需加入pH调节剂,如磷酸钠,使溶液 呈碱性,以保证乳液的稳定。
5.5 乳液聚合
(2)阳离子型乳化剂
亲水极性基团—阳离子,如胺盐等 伯胺盐,如:RNH2 · HCl 仲胺盐,如:RNHCH3 · HCl 叔胺盐,如:RN(CH3)2 · HCl 季胺盐,如:RN(CH3)2C2H5 · HCl
浊点—非离子型乳化剂水溶液随温度升高而分相的温度。 浊点以上,非离子型乳化剂将沉析出来
5.5 乳液聚合
3、乳化剂作用 (1)降低表面张力
乳化浓度低时,将部分水-空气界面变成亲油基团-空 气界面,由于油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的表面张力,故乳化 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纯水的表面张力。
空气 水
空气 水
例 纯水 水-十二烷基硫酸盐
例 羧酸类,如:RNHCH2CH2COOH 硫酸酯类,如:RCONHC2H4NHCH2OSO3H 磷酸酯类,如:ROONHC2H4NHC2H4PO(OH)2
5.5 乳液聚合
2、乳化剂性能指标
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衡量乳化剂亲水基、亲 油基对其对整个分子性质所做贡献的大小。
HLB↑,亲水性↑。
棒状胶束
球状 ( 低浓度时 ) 棒状 ( 高浓度时 ) 直径 4 ~ 5 nm 直径 100 ~ 300 nm
乳化剂用量多,胶束小则多,胶束表面积也增大。
5.5 乳液聚合
临界胶束浓度(CMC,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乳 化剂从分子分散的溶液状态到开始形成胶束的转变的浓度。
CMC↓,表示乳化能力↑
表面张力
CMC 表面活性物质浓度
大部分乳化剂处于胶束状态:CMC很低(1~30 mmol.L-1)
在达到CMC时,溶液许多性能发生突变。
O
Na+
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hydrophobic nonpolar group)
亲水的极性基团 (hydrophilic polar group)
5.5 乳液聚合
(1)阴离子型乳化剂
亲水极性基团—阴离子,如-COO-、-SO4-、-SO3-; 非极性部分—C11~C17的直链烷烃或烷芳基;
如: 烷基、烷基芳基的羧酸盐,如硬脂酸钠 硫酸盐,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磺酸盐,如十二、十四烷基磺酸钠
第五章 聚合方法
Polymerization Methods
聚合方法
第十五讲 乳液聚合
5.5 乳液聚合
一、聚合体系
1、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单体在乳化剂作用和机械搅拌下,在水中分散成乳液
状态进行的聚合反应。
2、基本组分 单体—油溶性 引发剂—水溶性 乳化剂—表面活性剂 水—分散介质 助剂—分子量调节剂、pH值调节剂
(4)乳化剂-表面活性剂
5.5 乳液聚合
3、特点 优点:
以水为分散介质,环保安全; 聚合体系粘度低,传热快; 聚合速率快,分子量高,可在低温聚合; 独特之处: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速率可同时提高。
缺点: 需要固体产物时,后处理复杂(破乳、洗涤、脱水、干燥 等); 产品中留有乳化剂杂质,对性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