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上市模式

商业银行上市模式
商业银行上市模式

商业银行上市模式

一、对整体上市模式的分析

整体上市是指每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以其整体资产实行重组,改制

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然后直接以各商业银行总行的名义上市。我国当

前已上市的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这四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采用了这个模式,且取得了成功。国有商业银行

整体上市在实质上属于整体改制,看起来操作简单,既确保了国有银

行运营的完整性,使上市筹集到的资金能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调配,又

有助于国有银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其优点显而易见。但是,整体上

市对股票市场规模,上市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和财务指标都有较高要求。当前来看,内外条件都尚不具备,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首先,是受到国内资本市场筹资规模的障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

产规模多的达3万亿,少的也有2万多亿;需要补充的资产规模(除

中国银行外)都超过800亿元;且《公司法》规定:首次公开发行流

通股比例至少要达到股本总额的15%,再考虑到发行溢价的因素,这

种上千万级的筹资规模对于本来就“水浅”的中国股市无疑是不能承

载的“航空母舰”。如果把握不好扩容的速度和节奏,涸泽而渔,不

但上市的目标无法实现,还可能造成股市恐慌,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

影响。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来看不满足整体上市条件。整体上市要求银

行连续三年盈利,虽然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来看,满足这个要求,但事实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很低,其经营状况还远

不能达到资本市场的要求。有资料显示,200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

总资产收益率为3.58%,净资产收益率为7.66%,香港汇丰银行的这

两个指标分别为1.474%和23.99%,而中国工商银行则分别为0.1446%和2.80%,建设银行分别为0.298%和6.57%,农业银行分别为

0.0137%和0.225%,中国银行分别为0.1038%和2.20%。如果对国

有商业银行的账面利润实行公正的真实评估,井按照国际银行机构通

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标准计提损失准备金,那国有商业银行的账面利润将由正转负,则不具备上市融资的资格。如果进一步考虑上市后的再融资问题,则会发现整体上市是不利于后续融资的。

再次,2001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一至第六号,对金融企业上市发行的信息披露作出了特别规定: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上市必须依法实行资产评估和信息披露。采用整体上市,不良资产不可能充分地剥离,信息披露可能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引发全国性的支付危机。此外,投资者能否认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票,还是一个问题。

二、对分拆上市模式的分析

分拆上市分为机构分拆和业务分拆。机构分拆上市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将金融发达地区的分行从统一法人中分离出来,用于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上市,原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将继续存有,并依照其持有的股份数量对上市银行行使相对应的股权。

但这个模式也有其致命的弱点,首先它使国有商业银行存续的部分面临着更严峻的经营压力。好的资产上市了,剩下的不良资产怎么办?如果把不良资产拨给母公司也就是控股公司,国家的负担就会很大。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拆上市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问题。上市银行在展开业务时必须利用国有商业银行庞大的业务网点和网络拓展业务,不可避免要发生复杂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问题,在上市方案的设计上,要确保交易的独立性和公平性,要避免国有商业银行对上市银行运营的非法干预。

业务分拆上市是指分拆出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较好的业务实行公司化改造后上市。作者认为就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不适宜采用这种模式,原因在于:第

一、分拆出盈利前景较好的网络银行、国际业务、住房信贷、消费信贷等新型业务,将不利于未上市部分的发展;而分拆出其他传统业务又有损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招商银行之所以放弃网上银行分拆上市

计划就是因为它对分拆网上银行上市的法人地位问题、收入与盈利来源问题和关联交易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也未从投资银行家那里得到明确答复。而在对美国的网上银行发展情况实行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网上银行是传统银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传统银行的延伸和升华,传统银行要发展网上银行,就必须将网络技术与传统业务相结合,脱离传统银行的纯网上银行发展空间很小,反而会削弱传统银行业务的份额,“水泥加鼠标”才是传统银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准确方向。第

二、在世界银行规模越来越大、混业经营成为趋势的今天,上市公司只局限某一业务显然有悖潮流,不利于应对加入WTO的需要和它的长远发展。第

三、当前我国的银行在管理体制上存有问题,对于单项业务的成本和收益缺乏明确的划分,也就无从实行分产品的利润考核。而上市部分和未上市部分之间的业务往来不能割断,两者之间激励机制的不同会产生摩擦。总行作为上市部分的控股股东和未上市部分的全资股东,必须对双方的业务往来实行有效的协调,合理地解决成本与费用的核算、利益再分配等核心问题,对关联交易定出合理价格。这对总行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近期内很难达到。

三、联合上市模式的分析

联合上市是指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位于同一行政地区或经济区域内的几家分行资产实行合并重组,新建一家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联合控股的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这个模式在减轻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和保证发行及上市顺利实行两方面,有着与分拆上市同样的优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拿出同一经济区域的几家分行联合上市,能够改变按行政区域设立分行的传统方式,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减少行政干预。而将同一行政地区内的分行联合上市则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竞争,避免因过度竞争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为合并后占垄断优势的市场份额,以及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对上市银行进一步扩张资产的潜在支

持,联合重组后的上市银行都可能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航母,因而必

然对投资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不过,这个方案存有先天性的重大不足。首先,上市前实施起来会面

临较大的阻力,单纯的市场行为很难使四家银行自愿联合,而政府主

导下的合并会使行与行之间出现摩擦,在具体操作中业务、组织、人

员的整合较为困难,上市后也很难协调各总行之间的利害关系。因为

存有利益冲突,上市银行在结算资金往来、业务展开等方面无法与各

家总行取得协同效应。经营机制、经营观点、企业文化的差异以及人

员安排上的摩擦容易使内耗增加,并由此降低经营效率。从国外的经

验来看,同业竞争对手合作组成的联合企业往往以失败告终。此外,

联合上市后所形成的市场垄断局面不利于其他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生存和发展,它无法形成相互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悖金融改革的初衷。

四、对买壳上市模式的分析

首先要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买壳-上市与借壳上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借壳上市指国有商业银行不直接挂牌上市,而是利用与境内外另一上

市公司的特殊关系达到上市的目的,国有商业银行与上市公司的联系

则是通过资产或业务的注入、控股等方式来实现。借壳上市包括造壳

上市和买壳上市,前面捉到的分拆上市是造壳上市的一种类型。买壳

上市是指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已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的部分或全部

股权,购人后以现成的上市公司作为外壳取得上市地位,然后对其注

入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海外买壳上市是最方便、最省时的一种境外上市方式,虽然有它的优

越性,但也并非万全之策,它的不利之处在于:(1)买壳成本较高,

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急需融资而赴海外上市初衷有违。(2)风险比较大,因为我们对境外上市公司并不熟悉,虽然经过专业

化的中介机构的评估,又经过审慎选择,不过收购一旦完成达不到上

市的目的或收购失败,代价是很大的,前者如购买了垃圾股票,控股

后非但不能从市场筹到资,反而背上了债务包袱,就得不偿失了。(3)买壳必须保证公司的业务不发生重大变化,如美国纽约交易所就规定:

如果收购行为引起被收购上市公司在资产、业务性质和管理层等方面出现较大变化,则被视为新上市公司,相对应的要求及费用就会高得多。

综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的这四种上市模式都各有利弊,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权衡各种模式的利弊后,作者认为当前最佳的上市模式是机构分拆上市,它既与我国股市现时的承受水平相匹配,又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较多、整体经营效率不高、地域性差别较大的客观事实相适合,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另外,买壳上市也是当前能够尝试的一种上市模式,作为境外上市的一条捷径,它不但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迅速地拓展海外业务,也使国有商业银行能尽快地参与到国际资本市场中去,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和经营。同时,这两种模式又能够借鉴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分拆上市、反向收购的运作思路,根据银行发展战略的需要,结合上市银行以改善自身经营、提升竞争力为目的的资产重组等行为,逐步将其它经营效益较好的未上市分行收购进上市银行。

商业银行上市模式

2018年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1、银行盈利构成 (5) 2、银行盈利要素剖析 (6) 2.1、营业收入增速放缓 (6) 2.2、费用和资产质量 (13) 2.3、综合因素和小结 (15) 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 (16) 3.1、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 (16) 3.2、消费和理财的变化 (20) 3.3、互联网与金融科技 (23) 3.4、金融监管常态化 (26) 3.5、小结 (27) 4、银行盈利模式的变化 (28) 4.1、大零售转型 (28) 4.2、中收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增长 (29) 4.3、贷款结构新方向、综合收益切入点 (32) 5、结论 (33) 6、投资建议 (33) 6.1、招商银行 (34) 6.2、农业银行 (35) 6.3、建设银行 (36) 6.4、宁波银行 (37) 6.5、工商银行 (39) 7、风险提示 (40)

图1:银行ROE与ROA因素分解 (5) 图2:我国16家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变化 (6) 图3:我国16家上市银行杠杆率变化 (6) 图4:中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构成及增速 (7) 图5:中美欧银行业净息差 (9) 图6:2008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变化(%) (9) 图7:商业银行净息差分解 (9) 图8:2008-2016年市场利率变化 (10) 图9:中国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分解 (11) 图10:欧元区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分解 (11) 图11:美国银行业利息净收入增长分解 (11) 图12:中美欧非息收入比重 (12) 图13:国内银行业手续费收入结构变化 (13) 图14:中美欧商业银行利润费用比 (13) 图15:净利润/工资薪酬 (14) 图16:净利润/折旧摊销 (14) 图17:净利润/一般行政管理费 (14) 图18:不良资产与经济周期负相关 (15) 图19:2016年后不良资产企稳 (15) 图20:90天以上逾期/不良 (15) 图21:商业银行盈利因素变化 (16) 图22:GDP季度同比 (17) 图23:信贷增速长期超过GDP增速 (17) 图24:表内资金运用(增速)对比 (19) 图25:表内外信贷发展(增速)对比 (19) 图26:表内外资金运用(增速)对比 (19) 图27:社会融资和股票、债券发行融资同比增速 (20) 图28:各项融资占比及增速 (20) 图29:投资与消费变化 (21) 图30:对GDP拉动增长的变化 (21) 图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 (21) 图32: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对比 (22) 图33: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与高净值人群数量增长情况 (23) 图34: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区高净值人士增长最快 (23) 图35:2012至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转账规模及增速 (24) 图36:2012-2016互联网支付驱动力(万亿元) (24)

商业银行上市模式

商业银行上市模式 一、对整体上市模式的分析 整体上市是指每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以其整体资产实行重组,改制 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然后直接以各商业银行总行的名义上市。我国当 前已上市的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这四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采用了这个模式,且取得了成功。国有商业银行 整体上市在实质上属于整体改制,看起来操作简单,既确保了国有银 行运营的完整性,使上市筹集到的资金能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调配,又 有助于国有银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其优点显而易见。但是,整体上 市对股票市场规模,上市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和财务指标都有较高要求。当前来看,内外条件都尚不具备,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首先,是受到国内资本市场筹资规模的障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 产规模多的达3万亿,少的也有2万多亿;需要补充的资产规模(除 中国银行外)都超过800亿元;且《公司法》规定:首次公开发行流 通股比例至少要达到股本总额的15%,再考虑到发行溢价的因素,这 种上千万级的筹资规模对于本来就“水浅”的中国股市无疑是不能承 载的“航空母舰”。如果把握不好扩容的速度和节奏,涸泽而渔,不 但上市的目标无法实现,还可能造成股市恐慌,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 影响。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来看不满足整体上市条件。整体上市要求银 行连续三年盈利,虽然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来看,满足这个要求,但事实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很低,其经营状况还远 不能达到资本市场的要求。有资料显示,200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 总资产收益率为3.58%,净资产收益率为7.66%,香港汇丰银行的这 两个指标分别为1.474%和23.99%,而中国工商银行则分别为0.1446%和2.80%,建设银行分别为0.298%和6.57%,农业银行分别为 0.0137%和0.225%,中国银行分别为0.1038%和2.20%。如果对国 有商业银行的账面利润实行公正的真实评估,井按照国际银行机构通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即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混业经营制度的特征是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如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 而分业经营是一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别设立机构独立经营业务的经营方式。 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分业经营模式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综合分析英、美、日等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系统运行的风险,它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划清证券业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得到控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分业经营可使监管部门实行分业管理,促进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 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混业经营模式本身具有分业经营模 式所缺乏的某些优势。第一,混业经营模式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从市场营销优势看,它可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迅速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享受到整体服务和综合定价的优惠,同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量体裁衣地满足其定制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市场收益优势看。混业经营能使商业银行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增长潜力和赢利水平,集中向优势业务倾斜,提高收入来源,保证整体赢利能力。第二,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因此有利于实现其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第三,降低银行风险。混业经营的银行能比较全面了解、掌握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从而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若干思考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自由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商业银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升盈利水平,在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作用,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基于这一现实,分析多元化经营的必要性、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决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商业银行取得了飞速发展,截至2014年,已有96家中国商业银行陆续入选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更先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但随着金融市场自由与开放程度的提高,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升经营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在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共同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进行大胆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元化经营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一)金融开放政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金融改革持续走向深入,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化的资本流动对银行的多元化和跨国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既是国家政策带来的宏观影响,也是市场对商业银行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客户的需求驱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革命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金融”的需求更加丰富,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特别是随着企业投融资需求的多元和不断“走出去”,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综合化需求日益增强,以大型银行的集团全平台优势,通过集团体系内全流程的封闭链条管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而且可以有效规避服务流程中的风险。 (三)全球产业转移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众多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急需进行产业转移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走出去”“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肇始于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将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这必然带来大规横的国际并购重组交易,由此衍生的发债、投行、信贷等金融服务需求空间巨大,中国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提升综合经营能力来把握这样的市 场契机,成为主导者。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的关键路径。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综合经营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协同效应、多元化优势等战略优势。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综合化经营,协同效应,金融脱媒,银行保险 正文部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是向资本节约型经营、收入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等模式转变,其中的关键是综合化经营[1]。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地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增加盈利。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综合化经营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德国、瑞士、英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该模式下,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保险销售等业务。二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该模式下,由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并购或投资控股独立的子公司分别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战略联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从国内实践看,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综合化经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浅层次的业务合作,如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共同开发综合性产品并代理销售;二是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控股公司,集团本身不经营金融业务,而由其控股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多个金融子公司分别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集团模式;三是合资模式,如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四是境外机构并购,如工商银行通过控股工银亚洲(香港),并通过工银亚洲控制太平保险,渗入投行和保险业,开展综合化经营;五是设立专业性公司如基金公司,进入其他金融领域[2]。这些做法对于推动综合化经营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子公司事实上仍实施专业化经营,而在集团层面是“全能”的,这既没有打

我国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现状研究

我国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现状研究 摘要: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融资和投资的选择更宽泛,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的比例失调,“脱媒”的现象日益凸现,这对依靠存贷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而生存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在逐渐失去金融中介地位的过程中是否开始寻求新的获利渠道,实施多元化的经营呢?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金融“脱媒”程度以及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现状做出相关性研究,发现银行仅能利用多元化来积极应对资产方面的脱媒,同时也验证了我国金融脱媒主要表现在融资方面“单向脱媒”的判断。 关键词:脱媒;商业银行;相关性;多元化经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与银行存款和贷款相比,直接投资或直接融资在成本与收益方面更占有优势,商业银行在此发展进程中,其“金融中介”的地位被逐渐削弱,一个新的概念“脱媒”便应运而生。 一、我国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现状 1.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金融脱媒现象不断深化的结果是进入资本市场的资本比例越来越多,而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贷款的比例不断下降,这会影响其盈利水平甚至会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1999~2004年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在6年时间里占比下降了8.85%,外汇上升了8.1%,有价证券投资上升了1.7%,仅2003~2004年短短1年时间里,新增存款少增4668.7亿元,新增贷款少增9335亿元。金融脱媒后商业银行应如何面对挑战?这个问题受到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 2.商业银行针对脱媒的经营对策研究 脱媒对商业银行造成影响的同时,许多学者对脱媒不断深化后商业银行的对策也进行了研究。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的宋方指出,我国脱媒表现为资产方面的“单向脱媒”,即由于教育、医疗和养老压力仍长期存在,存款比例减少的程度还比较低,脱媒更多地表现在贷款非中介化。他认为,银行要减少对于传统业务的依赖,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形成鼓励创新的内部环境和氛围,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国家产业政策的跟踪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增强服务能力。 3.数据选取和模型假设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通过“三步走”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成为全球银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在漂亮的财务数据背后,中国商业银行“大而不强”的现实依然存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面对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现实,在政府对商业银行仍然进行较为严格的管制的前提下,中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入占比较小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面对股改上市后的股东约束、资本约束及监管约束,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速度加快导致净利差日趋缩小的现实,对现有盈利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大力推进盈利模式转型是中国商业银行适应股改上市后的资本约束、股东约束及后危机时代日趋严格的监管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进行研究推进。 首先,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充分的梳理,同时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高资本消耗的传统盈利模式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较了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指出市场需求与制度环境决定了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 再次,分析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演进的影响,对危机中所暴露的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剖析,阐述了未来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解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展望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演进趋势,从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本文经过研究认为,金融制度变迁是金融市场上利益相关者间博弈的结果,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因素是原动力和归宿,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已较多地论证了这一点;制度因素则是制约和条件。但是,在中国这种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对商业银行的严格管制,市场力量仍显得薄弱,因而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推动力不够,制度约束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则明显要强于市场因素。 本文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盈利模式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形成目前盈利模式的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后,借鉴西方国家制度变迁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影响,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潮流及各国为防止危机悲剧重演纷纷推出的监管新政,认为中国商业银行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是逐步从目前的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向中间业务收入主导型盈利模式转型。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必然在外部宏观金融制度约束与内部银行经营变革的均衡中实现。 随着银行内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外部宏观金融制度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将逐步递减,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将逐步取代政府强制性制度安排,最终将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制度的绩效。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这轮绩效提升之中收益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提高银行的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完成盈利模式的转型。

浅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空前剧烈,因而完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将成为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完善发展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对策。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债券资本结构权益资本结构一、引言资本结构(capitalstructure),是指企业筹措资金的各种来源、组合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资本结构是指构成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及其比例关系,包括有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从狭义上讲,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及其比例关系,即长期资本。现代财务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确定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商业银行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并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但是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受《公司法》的约束和调整,其财务目标同样是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一个能够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代国际商业银行体系正在悄然兴起。这既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形成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尽快完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尤其当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的缓冲期已结束,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迅速扩张,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为迎接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形成的挑战,国内的商业银行纷纷选择了上市,因此,研究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于维持国内金融秩序稳定、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改善银行内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分析银行资本结构与一般公司资本结构相比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债权资本结构的特殊性银行的债权资本主要包括:银行长期债务和分散的小额存款。二者虽然形式上不同,但本质相同。银行,作为从事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贷放的负债经营性行业,具有资产负债率高和债权结构分散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债权资本在银行全部资本中占很高的比率,银行债权人与银行内部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成本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银行的债权结构较一般企业来说较为分散,难以发挥大债权人治理结构下的监督与控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低银行债权代理成本的难度。[!--empirenews.page--] 2.银行资本的高杠杆性银行的自有资本相对于其负债和资产是微不足道的,其净值很低,银行主要是利用负债来形成资产并进行经营,即银行用较低低的净值撬动较高的负债,可以说银行资本具有高杠杆性。正因为银行的杠杆作用巨大,银行能否筹集到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安全性、业务种类、管理质量、与资本水平等,而不是其负债与权益的比率。(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债权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1.资产负债率高,债务规模大银行是负债经营性企业,负债是银行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债务规模庞大。[1][2][3][4][5]下一页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的负债总额是91505.16亿元,占银行总资本的93.78%,中国建设银行的负债总额是70878.9亿元,占银行总资本的93.81%;从股份制银行来看,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4920.16、12677.24、4580.39、9996.78和7042.16亿元,负债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94.92%、96.82%、96.54%、94.81%和96.25%。虽然高负债比率能够获得很高的财务杠杠利益,但是它也会带来很高的财务风险。2.各项存款构成银行债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项存款都在负债资本中均占有很大比重。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银行各项

业务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影响

业务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全球金融多元化,因此掀起了金融多元化的浪潮,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制定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指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所产生的效应,并分析了业务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运行效率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的状况 随着我国政策法规的完善,各个主要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开展多元化经营,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局面。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基本可以概括为两大类:横向多元化和纵向多元化。 1.横向多元化 横向多元化主要是指在银行已有的业务基础和规模上进行扩张,比如收购或者兼并相关的业务公司、成立不从事银行业务的子公司等等。横向多元化发展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广度的标志。从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多元化经营的广度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控股子公司和独资公司,招商银行以及五大国有银行是代表。多元化经营

的方向逐渐拓宽,比如租赁、信托、保险、证券以及基金等等。 2.纵向发展 纵向多元化发展主要是指将银行已有的业务作为依托,通过金融创新的模式进行业务扩张。纵向多元化发展是银行业务多元化深度的标志。对于一些资本充足和经营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来说,进行新的子公司投资是多元化发展的较好途径,但是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属于中等规模,达不到子公司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要求。因此,我国部分商业银行选择通过产品创新的形式进行多元化业务开展。近年来,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将多元化经营的重点放在了中间业务的倾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产品。招商银行推出了双币信用卡、“一卡通”多功能借记卡、“金葵花理财”、“一网通”网上银行综合服务以及私人银行服务等等,这些新兴的业务已经成为其吸引新客户、扩大非利息性收入的重要途径。中国银行大力进行业务创新,推进交叉销售以及业务联动等等,托管业务、代理业务以及信用卡业务的收入同比都有所增长。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的效应分析 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收益,扩大了资金吸收的渠道,积累了更多客户,一方面也为其发展带来了风险,提升了相应的管理成本。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的效应有以下几点:

银行商业模式研究分析

财务报告后的银行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中信银行与建设银行之比较 东南大学经济治理学院张天来 摘要 中国加入WTO以后,大批实力雄厚的跨国银行蜂拥而至,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方面加快了我国本土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竞争实践中,越来越多的银行高层治理者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强大的跨国银行背后都有一套行之有效且独具特色的银行商业模式,这恰恰成为这些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占优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该领域依旧存在着专门多理论空白。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一个财务视角探寻银行商业模式的本质,发觉复杂现象背后所隐藏的一般性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成功的银行商业模式创新。

本文采纳了逻辑演绎、比较分析、案例研究与经验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银行商业模式的本质及实现方式进行全方位的阐释。 通过本文的分析发觉,银行商业模式是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整合银行内部和外部各种优势资源,不断增加自身资产,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从而降低自身不良资产率和成本率,并通过针对性的提供品种繁多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其组合使整个银行持续达成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一结论关于后续的银行商业模式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我国本土银行的商业模式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与自身实际相匹配的银行商业模式创新,我国商业银行方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制造并保持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 关键词:银行商业模式财务报告上市银行

A Study on Bank Business Model behind Financial Report——Based on a Comparison between CITIC Bank and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Abstract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quantities of strong transnational banks rapidly entered into Chinese market. For one thing, it has accelerated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another thing, it has led intensely competition. In the practice of competition, more and more high level managers in commercial bank have realized clearly that there is a special and feasible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model (CBBM) behind every strong transnational bank, which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 for these corporation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However, at present, it has not formed an unified and relatively intact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study on CBBM,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theoretical vacancies in this field. Based on that, we try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分解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首先,了解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变,明确银行业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介绍一下混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分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各自的经营模式的分类以及各自经营模式的优缺点。再次,通过美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历史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进行对比,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与美国的商业银行曾经面临类似的监管环境和先混业再分业再混业的经营模式;分析美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的转型,对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结合美国商业银行转型的经验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目前的分业经营模式基础上转型,逐步介入投资银行领域,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最终形成我国以少数大型金融集团为主体的,各个专业化中小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控股的混业经营格局。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混业经营分业经营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First of all, understand international banking management system evolution, clearing the banking mixed management is the world of banking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Secondly,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of mixed management 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gain,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istorical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hina Commercial Bank and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faced similar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the first mixed and separated and mixed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of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mode of transformation, in analyz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inally, according 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ommercial bank reforming experience analysi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in the present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transition, gradually involved in investment ba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China, eventually forming a large financial group as the main body, various professional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exist in the financial holding universal operation pattern. Keywords: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Pattern Mixed Operation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一、引言 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变。19世纪中叶德国、美国等国在工业化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及答案 (1)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45个小题,每小题1分) 1. 近代银行业产生于()。 A .英国 B .美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答案】C 2. 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作斗争,以满足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 A .英格兰银行 B .曼切斯特银行 C .汇丰银行 D .利物浦银行 【答案】A 3.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 A .股份制银行 B .资本主义商业银行 C .高利贷性质银行 D .封建主义银行 【答案】B 4. 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A .交通银行 B .浙江兴业银行 C .中国通商银行 D .北洋银行 【答案】C 5.()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 .信用中介 B .支付中介 C .清算中介 D .调节经济的功能 【答案】A 6. 单一银行制度主要存在于()。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中国 【答案】B 7.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 A .金融资产和负债 B .一般商品 C .商业资本 D .货币资金

【答案】D 8. 对于发行普通股,下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发行成本比较高 B .对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产生稀释作用 C .资金成本总要高于优先股和债券 D .总资本收益率下降时,会产生杠杆作用 【答案】D 9. 附属资本不包括()。 A .未公开储备 B .股本 C .重估储备 D .普通准备金 【答案】B 10. 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本的比率不得低于()。 A .7% B .8% C .9% D .10% 【答案】B 11. 年初的资本/资产=8%,各种资产为10亿元,年末的比例仍为8%,年末的未分配收益为亿元,银行的适度资本为()。 A . B .10 C . D . 【答案】A 12.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是()。 A .借款 B .发行债券 C .各项存款 D .资本 【答案】C 13. 商业银行的()是整个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A .资产 B .负债 C .所有者权益 D .资本 【答案】B 14. 某银行通过5%的利率吸收100万新存款,银行估计如果提供利率为5.5%,可筹资150万存款,若提供6%的利率可筹资200万元存款,若提供6.5%的利率可筹集250万存款,若提供7%利率可筹300万存款,而银行的贷款收益率为8.5%,贷款利率不随贷款量增加而增加,贷款利率是贷款边际收益率。问存款利率为()时,银行可获最大利润。 A .5% B .6% C .% D .7% 【答案】C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银行的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限制过快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关键词:盈利模式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在同时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因此,在判定发展那种非传统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近年来我国商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139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上旬刊)总第613期 财经论 坛 作为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便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要目标。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的,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以下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的问题。 1.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没有限制,利率差的波动将增大,商业银行间存贷款的竞争激烈,期中包括了价格的竞争。商业银行在面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时,会降低贷款的价格而提升存款的价格,从而保证自己优质客户的来源;对于其他的一些中小客户,银行会考虑到客户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就不能无限制的上市。这样,在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2.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 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下的产物,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放化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是在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加快创新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被视为盈利潜力巨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大 范围内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资产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人力资源、考核稽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期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的过分 集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工资绩效体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2.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靠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提高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致的目标。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均比较大,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所有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比较我们看到,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约40%,而我国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占的比重较低。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机制,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 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渠道,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从整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应相互渗透,实现多元化的综合发展,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也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可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服务种类。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1]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南方金融,2007,(6):42-4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 朱芳华 蔡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 [摘 要]与西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本文从推进银行治理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间业务 创新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7号_《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评价办法(试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0年第7号 《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评价办法(试行)》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1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评价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规范董事履职行为,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董事履职评价是指商业银行依照法律 法规和有关规定,对董事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董事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任职资格 的商业银行董事。 第三条董事履职评价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客观公正、科学有效的原则。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董事履职评价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评价工作。 第五条商业银行监事会对董事履职评价工作负最终责任,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评价工作进行监督。 第二章评价内容

第六条董事对商业银行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商业银行章程的要求,专业、高效地履行职责,维护商业银行利益,推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 第七条董事应当具备履职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八条董事应当保守商业银行秘密,不得在履职过程中接受不正当利益,不得利用董事地位谋取私利,不得为股东利益损害商业银行利益。 第九条董事应当如实告知商业银行本职、兼职情况,并保证所任职务与其在商业银行的任职不存在利益冲突。 董事不得在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金融机构兼任董事。 第十条董事应当按照相关监管规定,如实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关联关系情况,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报告上述事项的变动情况。 董事个人直接或者间接与商业银行业务有关联关系时,应当及时告知关联关系的性质和程度,并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回避义务。 第十一条董事任职前应当书面签署尽职承诺,任职期间应当恪守承诺,勤勉履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