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论恩格尔系数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恩格尔系数计量及适用

浅谈恩格尔系数计量及适用

浅谈恩格尔系数计量及适用作者:刘超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30期摘要: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一种经济指标,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应用。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和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因素存在关联,其中,可支配收入、食品价格、教育费用、医疗保健费用是影响恩格尔系数的重要因素。

文章在阐述恩格尔系数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研究模型对影响恩格尔系数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教育角度分析恩格尔系数在中国应用存在的悖论、失灵问题,指出恩格尔系数和中国教育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问题,最后从教育角度为如何提升恩格尔系数在我国的适用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计量研究提升恩格尔系数在我国的适用性,充分发挥出恩格尔系数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反映意义。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计量;适用;悖论;教育中图分类号:F224;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3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居民在物质层面的发展消费需求越高,在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所占比例越大。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经济指标,对反映人们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恩格尔系数在提出之初,基本考虑的是生活必需品内容,没有对文化、教育、娱乐、医疗等作为考虑范畴。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在基本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对精神发展需求提高,在精神需求方面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

由此,现阶段恩格尔系数对人生活水平的衡量由基本的食品范畴转变为更高层次的文化、教育范畴。

在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下,教育公平问题对恩格尔系数理论发展产生了新的挑战,出现了恩格尔系数悖论,为此,需要有关教育人员及时调整教育的投入产出机制,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进一步发挥出恩格尔系数理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恩格尔系数概述恩格尔系数是恩格尔本人在对经验数据分析统计得出的关于居民食品指出在居民全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及其在中国适用问题的再思考

恩格尔系数及其在中国适用问题的再思考

恩格尔系数及其在中国适用问题的再思考[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论和实证的分析,阐述了恩格尔失灵和恩格尔悖论,并用了食品的消费弹性的概念对恩格尔系数进行分析,指出恩格尔系数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并不适宜,认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不能机械地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尤其是不能将恩格尔系数作为政府政绩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消费弹性消费行为ABSTRACT Throughanalyzingthetheoreticalandposi tivefoundationofEngel’scoefficient,t hewriterspointouttheconceptsofEngleco efficient’sfailureandEnglecoefficien t’sparadox.TheauthorsusetheConsumpti onelasticitymethod,querietheadvantage ofEngel’scoefficientinChina.Inouropi nion,thegovernmentshouldnotapplytheEngle’scoefficienttotheresolvestiff. KEYWORDSEngel’scoefficient;Consumptionelasti cityConsumerbehavior一、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及其广泛运用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恩格尔对当时比利时的三个阶层作了统计调查,得出如下图表:食粮费衣着费住宅费燃料费文教卫生娱乐费一般劳动者家庭中等阶层家庭高等阶层家庭62%55%50%16%18%18%12%12%12%5%5%5%5%10%15%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收入少的阶层指出食粮费的比率反而高。

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粮费支出比率渐次减少,衣着费的支出比率也渐次减少但比率变化较少,住宅费、燃料费的支出比率保持不变,文教卫生娱乐等杂项费用支出比率随所得增加急速增长。

恩格尔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恩格尔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恩格尔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恩格尔系数是一种衡量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指标,最早由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提出。

它通过计算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反映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家庭的食品支出除以总消费支出,然后乘以100即可得到恩格尔系数的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食品支出占比越大,家庭消费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食品支出占比越小,家庭更多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恩格尔系数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可以反映不同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异,为研究家庭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指标。

其次,恩格尔系数可以通过与其他指标的比较,揭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趋势。

例如,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而恩格尔系数较低的国家则更多地集中在发达国家。

然而,恩格尔系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只能反映家庭的整体消费情况,无法刻画家庭内部的消费差异。

其次,恩格尔系数无法反映价格变化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恩格尔系数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修正,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综上所述,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指标,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需要对恩格尔系数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以更准确地反映家庭消费行为和社会发展趋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进行介绍。

可以按照以下的内容来撰写: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恩格尔系数的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1.引言)将概述本文的背景和研究动机,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这将有助于读者对恩格尔系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在正文部分(2.正文)将详细解释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将探讨恩格尔系数在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浅谈恩格尔系数与我国经济现状

浅谈恩格尔系数与我国经济现状

浅谈恩格尔系数与我国经济现状《科学世界观》2015年春季课程结课论文大气科学学院王泓月131170047 一、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二、恩格尔系数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所占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

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

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

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第一篇: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人民生活变化恩格尔系数分析我国人民生活变化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经历了“高位徘徊——波动下降——较快下降”的变迁。

恩格尔系数 论文

恩格尔系数 论文

有幸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恩尔系数、基尼系数的基本知识,我想大家对这两个指标也定是耳熟能详。

再次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展示的机会。

好了,让我们言归正传。

一、恩格尔系数:(一)、恩格尔其人:克里斯蒂安.洛仑兹.恩格尔(1821—1896):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社会统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恩格尔主张统计学应当既包括统计科学又包括统计方法;它既是实质性的统计学,又是统计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他的主要著作:《关于统计学是独立科学的方法问题之我见》、《论人口统计学的意义》。

(二)、恩格尔系数诞生及发展:那么,这个系数又是怎么产生,依据什么产生的呢?这个问题我必须向大家交代清楚。

追溯时光,1857年的时候,恩格尔研究了当时西欧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食品)消费支出关系后,阐明了这样一个定: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物(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理所当然,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人们称作恩格尔系数。

计算这一系数的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到这里我们才看清了恩格尔系数的“真面目”。

众所周知,事物是向前发展的,恩格尔系数也不例外。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后人的深入探究恩格尔系数也逐步完善,为实践所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赤贫),50%--59%为温饱,40%--50%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一旦我们有了这个标准,衡量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乃至以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便不是什么难事了。

(三)、简要解读:古语言:“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收入水平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站主要地位。

收入增加,消费的中心开始向穿、用、住及精神等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而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通俗点讲,恩格尔系数就是通过观察人们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要后,还剩下多少“闲钱”,判断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从恩格尔系数看我国经济的发展

从恩格尔系数看我国经济的发展

从恩格尔系数看我国经济发展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对当代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的标准做了划分,如果一国恩格尔系数超过60%叫做赤贫;超过50%为温饱,勉强度日;40%以上叫小康;30%以上为宽裕;20%以上为富裕;20%以下为极富。

90年代处于极富状态的有美国(16%),以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二流的中等发达国家一般在富裕状态;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宽裕、小康、温饱、赤贫的阶段上。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和城镇家庭平均恩格尔系数在61%左右,处于赤贫阶段,当时贫困人口是2亿4千8百多万。

1984年我们宣布中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当时我国粮食总产6000亿斤,人均超过500斤。

温饱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并不复杂,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在中国历来是个天字号难题。

从自然条件来说,我国耕地是19亿亩占世界总耕地面积7%,人口占22%,中国要解决温饱问题则意味着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且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土地质量已经比较差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土壤肥力都很糟糕,2400多平方公里被风沙化,相当于一个县。

被沙漠化的土地面积是2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相当贫瘠,与美洲大陆“世界之肺”无法比拟。

中国人口多,而且饮食结构是碳水化合物比重大,油水少,饭量大,因而我国是用世界上7%的贫瘠的土地养活着世界上22%的非常能吃的人口。

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传统,封闭社会的一个特别现象就是方言多,因为交流少;但是中国人之间相互问候使用概率最大的一句话就是“吃了没有”,这不是一个语言现象,而是经济文化落后长期没有解决温饱的一个语言反应。

90年代我们进入小康,去年年末,我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平均是45%,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以下,处于标准的小康水平,不过是低水平的不均衡的单方面的小康。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数字统计有假,因为统计方法不可能准确的反应经济现实,而且还有利益冲突的干扰。

但是这些问题不大,只要造假的方法是一贯的,也能说明问题。

恩格尔系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西部地区12 省为例

恩格尔系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西部地区12 省为例

恩格尔系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西部地区12省为例薛红(重庆工商大学)摘要:恩格尔系数经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利用西部地区12个省市1999~2004年数据,包括城镇恩格尔系数,农村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和城市化率。

用Eviews软件对其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进而研究不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了在西部地区城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和城市化率均与人均GDP呈正向变动关系,农村恩格尔系数与人均GDP呈反向变动关系,体现了西部地区经济的特殊性。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经济增长面板数据分析一、引言自19世纪中叶德国社会统计学家厄恩斯特·恩格尔提出了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以来,恩格尔系数就作为评价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研究西部地区恩格尔系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又增加了基尼系数和城市化率等两个解释变量共同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便使模型估计更为准确。

二、文献简述恩格尔定律:收入水平和人们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反向变动。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在理论研究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谬尔森提出了恩氏恩格尔系数不同的萨氏恩格尔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萨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全部支出×100%。

其中,全部支出=生活消费支出+储蓄。

Dorothy Brady和Helen Barber 归纳总结了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的一些变量,他们运用计算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家庭有无子女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

John Gibson则具体分析了家庭人口多少对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

以上内容说明了数据采集的不同也会对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产生影响。

因此,在本文除了采用恩格尔系数变量外,还增加了基尼系数和城市化率等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面积
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云南为例
[摘要] 一般来说,住房是人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也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从一定的层面上反映了一个家庭整体的生活水平。

而自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以来,恩格尔系数也逐渐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

恩格尔系数是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也是反映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那么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设面积是否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有关系呢?是否存在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导致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富裕,从而导致其对住房要求提升,最终使得人均居住面积上升的情况呢?。

[关键词]云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设面积
一、引言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指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自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以来,该系数逐渐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

而住房是人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也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理论上来说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每个家庭将会变得更加富裕,从而导致对住房要求提升,最终会使得人均居住面积上升,反正,恩格尔系数上升的话,将会使得人均居住面积的下降。

本文主要通过1984-2007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数据以及恩格尔系数定理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之间相关关系,指出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设面积是否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之间存在这线性负相关的关系,因而可以得到恩格尔系数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下不但可以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也可以通过其来预测未来建设用地总量提供依据之一。

二、文献综述
关于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关系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的文献有以下几篇:
在金海燕和任宏的文章《人均住房面积与恩格尔系数关系研究》中,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恩格尔系数与人均住房面积的关系,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二者具有内在关联性,即恩格尔系数对住房面积具有重要影响,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再进一步分析日本人均住房面积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得到日本边际住房面积倾向大于我国,最终得出恩格尔系数与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动关系。

而白雪、王洪卫在文章《住宅产业综合测度方法研究——基于恩格尔系数与人均住房面积模型分析》中参照日本住宅产业的发展情况,建立了恩格尔系数与人均住宅面积分析模型,并用该模型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住宅发展水平,并用实证证明了恩格尔系数与人均住宅面积之间存在稳定地数量关系。

本文拟通过结合了1984-2007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数据以及相关的恩格尔系数,实证分析了我国云南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居住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与回归分析,并且做出具体的预测测度。

三、数据的采集及研究方法
一般来说,住房是人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也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从一定的层面上反映了一个家庭整体的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是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也是反映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们都可以用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因为希望通过分析观察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增长,而据中国地产网报道,在1984年10月,国务院批转了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扩大城市公有住房补贴出售试点的报告。

通知指出,城市公有住宅补贴出售给个人,是逐步推进住宅商品化,全面改革我国现行住房制度的重要步骤。

因而本文的数据起始从1984年开始,另一方面,在2008年的时候,汶川发生了地震,这次地震,不仅夺取了数万人的宝贵生命,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

因而不论是在人均住宅面积或是恩格尔系数上,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的论证数据采取到2007年。

综上所述,本文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统计数据取自1984-2007年《云南省统计年鉴》见表1
表1:1984-200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相关数据
资料来源:1984-2007年《云南省统计年鉴》结合数据的特点,本文先用环比增长率和描述性分析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再用SPSS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进行相关分析,最后用eviews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回归分析,进而得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相互关系。

四、实证分析
(一)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描述性分析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计算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环比增长率和城市人均住
宅建筑面积环比增长率如下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环比增长率基本持续为负值,即恩格尔系数基本在逐渐下降,而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环比增长率由1985年的-1.42%增长到1986年的19.65%,之后一直持续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在持续增加。

表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环比增长率
采用SPSS对表1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到如下图1:
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平均值为40.09,而变动的标准差系数为6.71600,均值的标准误为1.37090,说明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且呈较大幅度的持续下降,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平均值为 3.46,变动的标准差系数为2.743648,均值的标准误为0.49734,说明人均住宅建设面积变化幅度相对于恩格尔系数较小些,呈幅度较小的持续上升。

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之间存在着关系,随着年份的增加,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以一定的幅度持续下降,同时人均住宅建设面积也以一定的幅度在持续上升。

(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相关分析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城镇居民家庭的食品支出金额在消费支出总金额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消费支出总金额×100%。

首先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相关分析并对其进行检验。

利用SPSS软件对表一中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图2:
图2
由Pearson相关性检验的P值为0.000,我们可以确定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之间是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三)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回归分析
为了总体上考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Y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X的关系,对于本文中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即是指同一对象跨时间的观察值的向量,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eviews对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率和恩格尔系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先做出散点图如图2
由散点图可以知道,这些点大致可以拟合在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建立一个线性回归模型来表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之间的关系。

图3
接下来,可以由此建立Y=β0+β1X+μ的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得分析结果如图3
图4
可以得知:Y^=61.833309-1.103787X
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对模型进行检验,本文假定取0.05的显著性水平,由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较好,R^2=0.713624,表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的71.36%可以由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变化来解释。

表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每增加1个单位,人均住宅建设面积平均下降1.103787个单位。

假设此时我们需要关注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时的,云南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建设问题,可以由上数回归方程可得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时的人均住宅建设面积的预测值为:
30=61.833309-1.103787X
X=28.8409
预测区间:28.8409+-2.074*0.149076
五、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住宅建设面积之间是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回归方程表达出来,表明随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的要求不断提升,住房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它不仅能满足居民的生存需要,而且也满足发展和享受需要;一方面,当居民生活水平低时,住房要求主要是生存需要;当生活水平高时,住房要求主要是发展和享受需要,而住房面积是住房要求高低的重要表现形式。

而食品是人民生活的生存需要,它所占的比例由恩格尔系数体现了出来,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的时候,恩格尔系数会相应的下降。

分析得到,这二者之间是存在负相关的线性关系的,将他们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均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白雪,王洪卫;住宅产业综合测度方法研究——基于恩格尔系数与人均住房面积模型分析[J];
[2] 金海燕.任宏;人均住房面积与恩格尔系数关系研究
[3]中国统计年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