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优质课件
《书愤》课件(共22张PPT)

列锦 手法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 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
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 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拓 展 延 伸
朱光潜先生说:“你不一定成为诗人,但一定要有诗情。”请同学
2018/11/23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 诗人。他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机的时代,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 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 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此外,他还创作大量词和散文, 内容丰富。陆游诗作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 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 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千载谁堪伯仲间!
2018/11/23
概 括 内 容
《书愤》ppt课件(25页)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 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学习草书,晴 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 时节回到家。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 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 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 首诗〞,陆诗的特别特点是“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亮 的例子。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
书愤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 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 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 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 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 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 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 种心情支配下写的。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 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 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 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 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 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 时代,一贯保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的英 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 “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 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 保持自己的理想。
《书愤》pptx课件(15页)

陆游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徽省青阳中学 阮镇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陆九渊《读书》
●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朱光潜《咬文嚼字》
以意逆志
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 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 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 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Latest learning materials
感谢大家观看
解题
• 书:写 • 愤:愤懑,悲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塞上长城空自许,
❖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 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
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镜中衰鬓已先斑。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 不能静。 可怜白发生!
最新资料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The latest information can be edited and modified for reference.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thank you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书愤》ppt全优课件

•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 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 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 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 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 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3、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 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 特点,试加以分析。 •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 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 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 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 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书 愤
• 名句赏读
• 赏读: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 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 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 可能成为君子。 •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 赏读: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 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赏析: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 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 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 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 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 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 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 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 为郁愤。
《书愤》优秀课件(共22张PPT)

陆游
三败考场
16岁科考失败
19岁:喜论恢复,语触秦桧
29岁:喜论恢复,殿试失利
34岁:第一次踏上仕途
38岁:奏请宋高宗罢黜杨存中,因此被贬放
宋孝宗赐进士出身 40岁:因弹劾曾觌、龙大渊再遭贬官 42岁: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被罢免 45岁:夔州通判
48岁:被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下,开始了他在南 郑的军旅生活。八个月后,王炎被宋朝廷召回,陆 游改任。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Biblioteka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 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 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 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 收复了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试着赏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抒情方式: (艺术 手法)
《蜀相》:间接抒情,寓情于景。
《书愤》:直接抒情,抒写悲愤。
总一结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
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 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 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 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 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 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 陆游诗歌的灵魂。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 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 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 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总结:
• 首联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颔联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 颈联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 尾联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愤》精美课件(37页)

《书愤》精美课件(37页)一、课件概述1. 作者介绍:介绍《书愤》的作者陆游,包括他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创作背景。
2. 诗的背景:分析《书愤》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此诗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
3.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书愤》的内容,揭示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 诗歌思想内涵:探讨《书愤》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爱国情怀、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等。
5.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书愤》在诗歌形式、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6. 课后练习:提供一些与《书愤》相关的问题和思考,帮助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始终心系国家,忧国忧民。
陆游的诗作内容丰富,情感真挚,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写爱国诗。
他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诗的背景《书愤》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
金兵入侵,南宋朝廷软弱无能,百姓生活困苦。
陆游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自己却报国无门,无法为国家出力,心中充满愤懑。
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书愤》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四、诗歌内容解析《书愤》全诗如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在年轻时并未意识到世事的艰难,如今回首往事,才发现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国家命运令人担忧。
2.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描绘了陆游当年抗击金兵的战斗场景,楼船夜雪、铁马秋风,表现出诗人英勇无畏的气概。
3.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曾以“塞上长城”自许,但如今已年过半百,镜中映出的是满头白发,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4.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课件陆游(共29张PPT)

(3) 《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
载谁堪伯仲间。
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豪情气概 塞上长城空自许 空:徒劳、枉然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长幼次序,
在这里是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书”了哪些事?
• 北望中原的气概;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年事
已高、壮志未酬;诸葛亮的建功立业。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
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
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夜读范志能揽辔录》
志难酬、年华空老的愤恨。
延伸阅读·拓展视野
1.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 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 之苦。②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 语朱离”,难免思乡。③前路茫然之愁。诗人 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 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④去留两难之 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恋难舍,留也 难安,去也难安。
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பைடு நூலகம்
点拨提升二
❖ 志向一致的,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 、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岳飞是“为功名”。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 计。
❖ 遭遇相似,陆游是 “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
是 “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
❖ 情感相同:都抒发的是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
书愤
陆游
课前检测:【每日积累】
字形: 洲 鬓 堪 仲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 游 他诗、词、文、史皆工。 锦十七原创模板
他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爱国主义 诗人。
他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为人们所 熟知。
书愤
锦十七原创模板
陆游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锦,十七铁原创马模板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过零丁洋 宋代: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锦十七原创模板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为什么要提及诸葛亮和《出师表》?
用典明志。诸葛亮的《出师表》,千载之下, 读来仍令人涕泪满裳。 锦十七原创模板 1.“北定中原”是诸葛一生的心愿,这又何尝 不是陆游的理想。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陆游用一生去践 行的准则。 3.“亲贤臣,远小人”是陆游对南宋统治者的 告诫。
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
“
”。
作品集录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
笔记》及《南唐书》等。
诗作特点: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 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 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 飞 文天祥 辛弃疾 ( 陆游 )?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知人论世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 人。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 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风格雄浑豪放。(或 闲适细腻)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钗头凤》 、《示儿》等。其中,词作《钗头 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
• • •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空:徒劳的,白白的。 “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 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仍 马齿徒增、报国无门的深重 的怅惘与悲愤。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的《出师表》名传后世,令后人 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书”:对诸葛亮的羡慕,敬佩。抒 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之愿,对统治阶 层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悲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⑤_______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 。 ⑥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 镜中衰鬓已先斑 。 ⑦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⑧________________
宋朝爱国诗人
一、按规律填空,并说明原因。
嘉定二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 中原”的遗恨,赍志而殁。临终前念兹在兹的仍是北 伐和收复失地。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 酒,满城春色宫墙 柳。东风恶,欢情 薄 。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 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 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 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书愤》
配人教版
3.词语解释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空 ①映阶碧草自 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白白地 ②隔叶黄鹂空 好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多次地烦劳 ③三顾频烦 天下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 ④长使英 雄 泪 满 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犹如山岳 ⑤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陆游主张抗金的抱负不能实现 ⑥塞上长城空自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传后世 ⑦出师一表真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相提并论 ⑧千载谁堪伯仲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 横刀跃马的爱国志士形象。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我曾以“塞上长城”自比(自诩, 自夸),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 “书” :抒发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注:南朝时名将檀[tán]道济曾自称为“万 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 里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他曾有过美 丽的爱情,但 最终将爱情的 玫瑰丢落风中。
书 愤
——陆游
解
题
• 书: 书写 • 愤: 愤懑,悲愤
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早岁那知世事艰:“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 中原北望气如山: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 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名世”“谁 堪”重读,结句降调。
思考: 1、标题是“书愤”,文中哪里 体现出作者的愤怒之情呢? 2、作者究竟因何而“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翻译:早年不懂世事的艰难。想 当年 ,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收 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书”:抒发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艰 难坎坷,因主战而受排挤迫害。从章 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
示儿(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生当北宋危亡之际,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 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 志向。中年时,陆游由朝廷任命赴前线参加抗金斗争 在政治斗争中,陆游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晚年退居家乡,但收 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配人教版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课内名句
锦官城外柏森森 。 ①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 隔叶黄鹂空好音 。 ②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 。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④________________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翻译: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 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 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渡江南下的敌军, 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战马,赶走 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书”:叙两次抗金胜利之役,渴望 北伐收复中原,“愤”朝廷不复当 年勇
前两联叙事,追忆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 举,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