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课件——陆游

合集下载

《书愤》课件(共22张PPT)

《书愤》课件(共22张PPT)
201பைடு நூலகம்/11/23
列锦 手法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 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
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 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拓 展 延 伸
朱光潜先生说:“你不一定成为诗人,但一定要有诗情。”请同学
2018/11/23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 诗人。他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机的时代,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 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 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此外,他还创作大量词和散文, 内容丰富。陆游诗作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 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 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千载谁堪伯仲间!
2018/11/23
概 括 内 容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23
2024/1/25
24
2024/1/25
陆游散文特点
陆游的散文以其豪放、自然、真挚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作品介绍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剑南诗稿》等作品也充分展现了陆游散文的独特魅力。
03
文学价值及影响
《钗头凤·世情薄》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钗头凤·世情薄》背景介绍
该词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爱情的深深怀念。
02
词作内容解析
全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离愁别恨、世事无常等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陆游深沉、细腻的词风。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写作特点
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悲愤之情。
篇章结构
以叙事开篇,逐渐转入抒情。
善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
01
02
03
04
05
06
9
2024/1/25
10
2024/1/25
关键语句解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无知和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绘了战争场面的壮烈和诗人的豪情。
2024/1/25
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中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21
2024/1/25
05
CHAPTER

书愤课件-陆游课件

书愤课件-陆游课件

书愤思想的内涵
陆游主张文人有责任批评时 政,通过批评和反思促使社 会进步,书愤思想象征着他 对社会不公和失望的态度。
书愤思想的影响
陆游的书愤思想对后世文人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来 文人进行社会批评和触动社 会良知的重要力量。
陆游与宋朝文学
陆游所处的文学时代背景
陆游生活在北宋文化的巅峰时期,文学繁荣,士人风流,有着浓厚的文化土壤。
文学手法
陆游善于运用比喻、借景抒怀等修辞手法,通过充满情感和意境的诗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 思考。
代表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逝去 岁月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反思。
陆游书愤思想
对当时政治的看法
陆游对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和 社会不公表示强烈不满,通 过批判文学作品表达对当时 夹议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活的语言,使读者对社会现象和人 物形象产生深刻的印象。
代表作品《钱塘湖春行》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钱江春水、山川景色和人民疾苦的描写,表达 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反思。
陆游诗歌创作风格
主题思想
陆游的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感情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生百态和社 会风云。
陆游在宋朝文学中的地位
陆游在宋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文人,也对后世文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
总结
陆游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陆游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通过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陆游的艺术成就
陆游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和诗歌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 上的瑰宝。
陆游文学风格

《书愤》ppt课件(25页)

《书愤》ppt课件(25页)
近来世态人情淡泊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 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学习草书,晴 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 时节回到家。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 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 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 首诗〞,陆诗的特别特点是“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亮 的例子。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
书愤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 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 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 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 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 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 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 种心情支配下写的。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 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 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 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 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 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 时代,一贯保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的英 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 “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 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 保持自己的理想。

《书愤》ppt课件

《书愤》ppt课件

01
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艰难并不了解,北望中原时仍然怀有
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02
描绘了诗人在军旅生涯中的艰苦经历,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03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年华老去
的无奈。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早年与晚年的不同境遇 和心情,突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06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忠君报国思想体现
01
02
03
强烈的忠君情感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 深厚感情,体现了忠君报 国的思想。
报国无门的悲愤
诗人空怀壮志,却报国无 门,通过诗歌表达出深深 的悲愤之情。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 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儒家文化精神传承
诗中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如理想与 现实的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等。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人的情 感和思想得到了更加充分和准确的表 达。
这些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和挣扎,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04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诗人自身形象塑造
壮志未酬,悲愤填膺
诗人通过描绘自身形象,表达了对未能实现报国之志的深深遗憾和 悲愤之情。
儒家道德观念
诗歌中体现了儒家所倡导 的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
积极入世的态度
诗人积极入世,关心国家 大事,体现了儒家积极入 世的态度。
对礼制的尊崇
诗中对礼制的尊崇和倡导 ,体现了儒家对礼的重视 。
现实意义及当代启示
爱国主义精神
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 代人仍有启示意义,应继续弘扬

《书愤》精品课件

《书愤》精品课件

3.诗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妙处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 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 绝望,其中还蕴含着豪壮的感情。从早年的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 括了诗人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着炽热的爱国热情。
[答案] 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写极 具边塞地区特色的景物。这在文学上是采用了“意象组合”的艺术 手法,构成了一幅气势浩大的军容画面,形象生动、场面壮阔。
4.如何通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来理 解诗中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课件

陆游书愤课件
书愤
正阳二高 杨倩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游愤
陆游生平简介
❖ 陆游(1125-1210) ❖ 字务观,号放翁。
山阴人。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 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 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忆往昔豪情壮志 忆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用典明志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 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 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 世界。
明作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 ❖ 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
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
汉室”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 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小结: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 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 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 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赋闲了6年。“扫胡尘”“雪国耻”的志向眼看就要 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 (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 (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陆游履历:军旅生活
• 46岁,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幕僚。王炎 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 戎策》。在此期间,陆游常到战略要塞大散关(宝鸡)一带 巡逻。 • 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大散关一 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 军事实践。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运用列锦的手法,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
诗句,注释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徒然自许为守边御敌的将领,对着镜子照看,只见衰老鬓
联 发早已花白了。
南朝时宋国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
他,他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陆游履历:出生
•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 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出生于两宋之交1125年。靖康之难的 前一年。
• 靖康之耻: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及贵卿、朝臣等共 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 空。 •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的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 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 灭的印记。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
战史奇迹:刘宋名将檀道济“唱筹量 沙”吓退北魏大军
诗句,注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三国时期诸葛亮写了一篇《出师表》,真是名传后世,可

是千百年来有谁能跟坚持北伐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愤
•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 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 9300多首),能诗能词 也能散,才华横溢;
•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 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 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 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 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 瑰丢落风中。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
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 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诉衷情·当年万里 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 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
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 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 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 狂胡不是你的对手。你在茫茫夜雪里的 楼船猛然一动,就啸气成剑,就剑影刀光, 就杀声震天,就让狂胡伏尸百万,那河山就 阳光遍布,那遗民就笑语纷然。秋风里,你 铁血强劲的狂飙,就激起万里滚滚烟尘,胡 马望尘而逃。
❖ 你的对手在大宋的朝廷里,他们躲在阳光 射不去的最潮湿的角落,他们附着那个姓赵的 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算计你,让你满手的力量 无法释放,让你的剑抽不出来。无路请缨,空 怀长风;欲死报国,不见战场。你只能在那个 名叫大宋而其实很软很弱的国度里,把那段长 城在内心里修筑,巍巍浩荡,坚不可摧。但岁 月的侵蚀终是抵挡不了,时光使你的貂裘暗淡 了光色,使镜中如霜的鬓发更接近秋天。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 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 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夜读范志能揽辔录》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这首诗语言明畅,劲健有力,沉雄浑厚,感慨 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 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
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 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 于是,在你61岁的时候,在你的书房,在 你的窗前,在你纵横万卷诗书之时,你想念三 国的诸葛孔明,你想他当年怎样力主北伐,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想念《出师》一表中的 恳切浩荡之气。你想,在千年的过往英雄之中, 试问有几人可与诸葛伯仲之间,那帮主和派嗷 嗷不已的群凶自不必说了,而你胸中的百万雄 兵,你那词句铿锵的《出师表》,又是怎样的 被遗落?而今又在何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 (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
《归次汉中镜上》:“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 又一秋。”(1172)
《观长安城图》:“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 散关”(1174)
红稣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 风恶,欢情薄。一怀 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桃 花落,闲池阁,山盟 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莫。
照是绿下伤 影惊,春心 来鸿曾波桥 。
•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 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 复事”,气势雄浑,感情 奔放,笔意明快;
岳还高,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
❖ 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是想 恢复中原,恢复那几万里河山。而梦想是你 的,期盼是你的,所有的正义和悲愤都是你 的,江山却是那个姓赵的,他只想求得半壁 江山的苟安。于是,你的手,你可以草就军 书和锦绣文章的手,你可以抽倚天之剑的手, 你充满正气和愿望的手,此时,攥紧的是一 把喷血的激愤和疼痛。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我曾从戎清渭 侧,散关巍峨下临贼。”
《观大散关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1175)
《怀昔》:“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 暮,扬鞭临散关。”(1191)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 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 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
❖ 放翁,无可奈何的 你,心事浩淼的你,就 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 声长叹,却在历史的长 空里,回荡千年。
❖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 豪情壮志。
岁暮风雨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 念昔少年时, 从戎何壮哉! 独骑洮河马, 涉渭夜衔枚。
❖ 我曾从戎清渭侧, 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 有时三日不火食。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 情。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 写于此时。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 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 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 “定远侯”。
❖ 切勿轻书生, 上马能击贼。 ——《太息》
❖ 平生万里心, 执戈王前驱。 ——《夜读兵书》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 以此自勉。
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 他的作品集有《渭南 文集》《剑南诗稿》等, 后人辑录有《放翁词》。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追感往事》
❖ 连宋高宗自己也曾说:“讲和之策,断自朕 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
❖ 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 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 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陆 游 诗 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 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 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所以,陆诗的 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 复事”。
❖ “拿剑,拿剑,痛击狂胡三百万。” ❖ 回望中原,你看见萧萧边关,你听见刁
斗笳鼓,猛然呐喊。 ❖ 激愤万千,气势如山,比五千仞摩天之
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 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
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 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
阴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
际,少年时即深受家
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
熏陶,立下了“上马
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 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 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 (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 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 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 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