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书愤》PPT

合集下载

《书愤》课件(共22张PPT)

《书愤》课件(共22张PPT)
201பைடு நூலகம்/11/23
列锦 手法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 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
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 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拓 展 延 伸
朱光潜先生说:“你不一定成为诗人,但一定要有诗情。”请同学
2018/11/23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 诗人。他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机的时代,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 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 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此外,他还创作大量词和散文, 内容丰富。陆游诗作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 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 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千载谁堪伯仲间!
2018/11/23
概 括 内 容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23
2024/1/25
24
2024/1/25
陆游散文特点
陆游的散文以其豪放、自然、真挚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作品介绍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剑南诗稿》等作品也充分展现了陆游散文的独特魅力。
03
文学价值及影响
《钗头凤·世情薄》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钗头凤·世情薄》背景介绍
该词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爱情的深深怀念。
02
词作内容解析
全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离愁别恨、世事无常等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陆游深沉、细腻的词风。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写作特点
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悲愤之情。
篇章结构
以叙事开篇,逐渐转入抒情。
善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
01
02
03
04
05
06
9
2024/1/25
10
2024/1/25
关键语句解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无知和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绘了战争场面的壮烈和诗人的豪情。
2024/1/25
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中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21
2024/1/25
05
CHAPTER

陆游《书愤》古诗词PPT

陆游《书愤》古诗词PPT

三 诗词赏析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 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 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 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切勿轻 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 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长城”句, 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 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 边地,舍我其谁。
一 作者生平
初入仕途
与唐琬离异之后,陆游开始埋首读书,借以减少内心的苦闷,并再次尝试 考取功名以实现人生理想。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赶赴京城临安 (今浙江杭州)参加锁厅试,被推为第一。 秦桧之孙秦埙恰好排在陆游后面,秦桧因此而发怒,将主考官全部治罪。 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主司又将他排在前列。秦桧愤而将其贬黜, 而陆游也因此遭到秦桧的嫉恨。 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死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陆游才开始赴福州任宁德簿。
四 诗人故事
婚变之谜
陆游与唐琬婚变的根源在于父母。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中有记载, 陆游与唐琬二人成婚后生活美满,但由于陆母不喜欢儿媳,陆游后来只能 忍痛与唐琬离婚。陈鹄曾与陆游长兄陆淞关系甚厚,又多有来往,其说法 相对可信。至于陆母为何不喜欢儿媳,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未曾言 明。不过刘克庄在《诗话(续集)》中指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陆游与唐 琬在结婚之初,夫妻恩爱,形影不离,但是陆游从小却接受严厉的家庭教 育。父母显然不能看着他沉溺于闺房之乐而耽误学业。刘克庄的说法来自 曾几的孙子曾温伯,曾几又是陆游的恩师,这一说法可信度较高。
四 诗人故事
无钱买房
陆游始终没有在杭州买房,包括他在杭州 做官的时候,也是在砖街巷南头一个大杂 院里跟七个儿子租房住。 陆游不是不想在杭州买房,只是买不起。 杭州的地价和房价要比绍兴城郊贵出几百 倍,他虽然断断续续做了二十多年官,凭 收入在杭州买房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书愤》ppt课件

《书愤》ppt课件

01
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艰难并不了解,北望中原时仍然怀有
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02
描绘了诗人在军旅生涯中的艰苦经历,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03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年华老去
的无奈。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早年与晚年的不同境遇 和心情,突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06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忠君报国思想体现
01
02
03
强烈的忠君情感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 深厚感情,体现了忠君报 国的思想。
报国无门的悲愤
诗人空怀壮志,却报国无 门,通过诗歌表达出深深 的悲愤之情。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 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儒家文化精神传承
诗中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如理想与 现实的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等。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人的情 感和思想得到了更加充分和准确的表 达。
这些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和挣扎,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04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诗人自身形象塑造
壮志未酬,悲愤填膺
诗人通过描绘自身形象,表达了对未能实现报国之志的深深遗憾和 悲愤之情。
儒家道德观念
诗歌中体现了儒家所倡导 的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
积极入世的态度
诗人积极入世,关心国家 大事,体现了儒家积极入 世的态度。
对礼制的尊崇
诗中对礼制的尊崇和倡导 ,体现了儒家对礼的重视 。
现实意义及当代启示
爱国主义精神
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 代人仍有启示意义,应继续弘扬

课件《书愤》PPT_完美课件统编版语文1

课件《书愤》PPT_完美课件统编版语文1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诗题为《书愤》,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
书愤: 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少年时他就立下了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的志
少书年愤时 :向书他写就。心立中下他的了愤“生懑上、马在不击满狂民胡,族下马矛草军盾书”尖的志锐向。、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 满天下,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对国事的操劳虽 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 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所说的“当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因何事而愤”?
1.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2.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春书如” 旧张:,两人,次空抗瘦但金,胜泪在利痕之红政役邑鲛治绡透斗。 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

书愤-公开课-最终版-PPT

书愤-公开课-最终版-PPT
4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通过阅读陆游人生经历,你 认为陆游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诗 歌主要风格是什么?
他爱国,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 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 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 国家的统一。
5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他重情义,尤其是和唐婉的爱情悲 剧,令人叹息
他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亦能散,一生 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33
美读欣赏,聆听 名家的声音,感 受诗人情怀
34
艺术特色
除了用典,这首诗歌还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
一、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对比
二、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 对比
三、诸葛亮积极进取和投降派苟 且偷安对比
35
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联系社会背景及作者,想一想, 陆游此诗和杜甫的《蜀相》,说说他 们在歌颂诸葛亮的歌颂功绩、抒发个 人情感和抒情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 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 骋,收复了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 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 两两相合,构成开阔、壮观的战斗画面。这表明南 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18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顾诗人所“书”之事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三、体味诗眼,解读 诗歌,把握主旨

陆游《书愤》PPT

陆游《书愤》PPT

响彻天下。
完 感结
谢 聆 听
北伐抗金
在1206年,在陆游七十余岁的时候,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 喜若狂。可一年不到的时间,北伐失利,南宋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陆游听闻 这个消息,悲愤不已。又二年,陆游忧愤成疾,卧床不起,他再也没有听闻过关于 北伐的消息。公元1210年,在悲愤与绝望中,陆游与世长辞。临终前,写下绝笔诗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结识朱熹
南康军辖下的庐山上,有一所著名的白鹿洞书院,不过当时倾颓已久。朱熹筹措资金、招
募工匠,费尽心力的重建起部分书院建筑,在此开坛讲学,四方学子纷纷赶往庐山,沉寂
已久的白鹿洞再现了当年盛况。而53岁的陆游,在四川军中八年后,终于收拾起行囊,准
备返回绍兴老家。返乡途中经过庐山时,陆游特意登山寻幽探胜,正遇见朱熹在书院登坛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 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 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
目师 从 王 安 石 , 精 通 经 学 , 官 至 尚 书
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
录新 义 》 等 是 陆 氏 家 学 的 重 要 要 典 籍 。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 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 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 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 女,亦出身名门。
—— ·
书 愤
宋பைடு நூலகம்代
陆 游

知 人
诗 词
诗 词
历 史

论 世
内 容
赏 析
趣 闻

第一章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 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书愤》优秀课件(共22张PPT)

《书愤》优秀课件(共22张PPT)
书愤
陆游
三败考场
16岁科考失败
19岁:喜论恢复,语触秦桧
29岁:喜论恢复,殿试失利
34岁:第一次踏上仕途
38岁:奏请宋高宗罢黜杨存中,因此被贬放
宋孝宗赐进士出身 40岁:因弹劾曾觌、龙大渊再遭贬官 42岁: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被罢免 45岁:夔州通判
48岁:被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下,开始了他在南 郑的军旅生活。八个月后,王炎被宋朝廷召回,陆 游改任。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Biblioteka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 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 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 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 收复了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试着赏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抒情方式: (艺术 手法)
《蜀相》:间接抒情,寓情于景。
《书愤》:直接抒情,抒写悲愤。
总一结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
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 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 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 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 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 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 陆游诗歌的灵魂。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 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 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 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总结:
• 首联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颔联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 颈联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 尾联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朗读
注意: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豪壮的气势
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口
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
守边御敌的将领(“塞
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 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
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 城!” )
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思考讨论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 镜中衰鬓已先斑。 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 千载谁堪伯仲间。 功立业之愿。
那些事作者感到了” 愤” ?
创作背景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 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 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 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 消沉。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 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 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 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 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 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 鲜明的例子。
解题
书: 书写 愤: 愤懑,悲愤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 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 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 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 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 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 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 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 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1、诗人“书”了哪些事?
2、哪些事让诗人感到了“愤”?
内容详解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 望着被金人占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内容详解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 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 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 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 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书”:两次抗金胜利战役
内容详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 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 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
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 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那些事作者感到了”愤”
1.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2.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3.忧愤自己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 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 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亮?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
•三败考场 16岁科考失败 19岁:喜论恢复,语触秦桧 29岁:喜论恢复,殿试失利
•34岁:第一次踏上仕途 •38岁:奏请宋高宗罢黜杨存中,因 此被贬放 •宋孝宗赐进士出身 •40岁:因弹劾曾觌、龙大渊再遭贬 官 •42岁: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 兵” 被罢免 •45岁:夔州通判
知人论世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 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 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 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 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 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 己的理想。
知人论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 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他出身书香门第,爷爷是王安石的弟子,父 亲陆宰是经学家和藏书家。他自己也是神童。 十二岁能写好诗文。 •他从小也刻苦习武,擅长骑马射箭。 •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
知人论世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 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 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 吸取的。
对比赏鉴:
和杜甫《蜀相》相比,《书愤》 与其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 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 不同之处?
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
秋》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 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 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 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 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 室,而且付诸实施。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 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白发苍苍!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 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内容详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 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 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 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书 愤
陆 游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知人论世的 方法分析作者感情。
2、学习并继承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
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 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书愤
——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功绩方面:《蜀相》着重刻画诸葛亮“功盖 三国”、“老臣之心”;《书愤》意在写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