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摘要:一、概述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二、中国陶瓷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2.商周时期陶瓷的初步发展3.汉代陶瓷的繁荣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发展1.瓷器的出现2.青瓷与白瓷的竞争四、唐代陶瓷的鼎盛1.官窑制度的建立2.五大名窑的兴起3.陶瓷艺术的繁荣五、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发展1.各大窑口的延续与创新2.陶瓷工艺的进步3.陶瓷贸易的兴盛六、现代陶瓷产业的崛起1.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2.工业陶瓷的发展3.陶瓷艺术的多元化正文: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可谓悠久,其根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早期陶器制作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的陶瓷艺术奠定了基础。
商周时期,陶瓷工艺逐渐成熟,出现了原始青瓷。
汉代时期,陶瓷业迎来了繁荣,河南的釉陶和四川的井盐釉陶尤为著名。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终于在我国问世。
当时,青瓷与白瓷相互竞争,形成了我国陶瓷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紧接着,唐代陶瓷迎来了鼎盛时期。
官窑制度的建立,使得陶瓷生产得到官方的支持。
同时,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纷纷兴起,推动陶瓷艺术走向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陶瓷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
各大窑口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陶瓷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陶瓷贸易也随之兴盛。
景德镇成为了全国陶瓷产业的中心,其所产瓷器远销海内外。
近现代以来,陶瓷产业在我国继续蓬勃发展。
传统陶瓷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创新,工业陶瓷崭露头角。
此外,陶瓷艺术形式更加多元化,融合了绘画、雕塑等元素。
如今,中国陶瓷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载体,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魅力。
总之,中国陶瓷发展历程可谓一部丰富多彩的史册。
从原始陶器到现代陶瓷产业,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我国陶瓷艺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的发展简史:
1.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
这一时期的陶器
主要是实用性的,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具。
2.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彩陶工艺发展起来,陶器表
面装饰有丰富的图案和颜色。
3.商代中期:创造了原始瓷器,标志着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
4.周朝至秦汉:这个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出现了青瓷
和釉陶。
5.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生产中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尤其是浙江的
越窑,烧制出精美的青瓷。
6.隋唐时期:唐代时,陶瓷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白瓷、三彩瓷、
黑瓷等品种繁多,而景德镇也开始崭露头角。
7.五代十国及宋朝: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名窑如汝窑、
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各领风骚,尤以五大名窑最为著名。
此外,青花瓷在这个时期也初步出现。
8.元朝: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青花瓷的烧制技术大为改
进,同时,蓝地白花、红绿彩等新型装饰技法得到广泛应用。
9.明朝:明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达到全盛,景德镇的官窑更
是生产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瓷器。
其他种类如斗彩、五彩、黄釉、霁蓝釉等也有显著成就。
10.清朝:清初康雍乾三代,瓷器制造业继续繁荣,特别是粉彩瓷
和珐琅彩瓷的创新使陶瓷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1.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的中国陶瓷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出现
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如仿古瓷、釉下彩瓷、釉上彩瓷等。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简史

色彩丰富
古代陶瓷常用的颜色有青、白、红、黄、 绿等,通过不同的配比和烧成温度,可以 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实用性强
古代陶瓷制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其实用 性也很强,如餐具、茶具等,满足了人们 日常生活的需求。
对世界陶瓷工艺的影响
技术传播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对世界陶瓷工艺产生了深 远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借鉴了中国陶瓷的工艺技术。
宋代著名的白瓷窑口,其产品胎质细 腻,釉色洁白温润,器形优美,是宋 代白瓷的代表。
龙泉窑与景德镇窑
龙泉窑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著名,其产品釉色青翠,如玉般润泽,造型别致,是明代青 瓷的代表。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是中国著名的瓷都,其产品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以青花瓷、五彩瓷 等品种最为著名。景德镇窑在元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中国的瓷器中心。
元代青花瓷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不 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大量出口 到海外,对世界陶瓷工艺产生了深远 影响。
明代瓷器
01
明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陶瓷品种层出不穷,其中 以青花瓷、五彩瓷和斗彩瓷最为著名。
02
明代瓷器的造型别致,纹饰精美,釉色艳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03
明代瓷器的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官窑和民窑的蓬勃发 展,推动了陶瓷工艺的创新和进步。
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陶瓷工艺的成熟,它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欢迎,而且对后 世的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瓷的发展
白瓷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人们 开始尝试在瓷器上施加白色釉料,以增 加其美观度。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技术 改进,白瓷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陶瓷品
种。
白瓷以其洁白如玉的釉面和纯净的质地 而著称,其制作工艺要求严格,需要选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
以下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中陶瓷的发展过程:
1. 先秦时期:此时期的陶瓷大多用于生活用具,如鬲、鼎、壶、盂等,样式以简约为主。
2. 汉唐时期:此时期的陶瓷逐渐进入繁荣时期,各种陶瓷器具不断地出现。
汉代黄釉和唐代三彩都是非常著名的陶瓷器种类。
3. 宋元时期:此时期的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瓷器制作的巅峰。
宋代官窑和元代景德镇窑瓷器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4. 明清时期:明代以景德镇窑、宜兴紫砂推行工艺技能,并创造了“臞仙”、“素三彩”等开创性的艺术形式;清代以宜兴描金陶器、景德镇青花瓷器为代表的装饰技法,提高了陶瓷工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5. 现代及当代:1920年代,经过改革,陶瓷工业发展迅速。
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陶瓷进入了现代化的制造阶段,同时,也逐渐开创了一些新型瓷器的艺术风格,如现代简约风格、民族复古风格以及欧美艺术风格等。
总之,中国陶瓷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创新,发展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和风格,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

中国陶瓷工艺
➢ 历史发展: ➢ 先有陶器 , 新石器时代 , 开辟了人
类生活史上的新纪元. ➢ 由此发明了瓷器 : ➢ 商代 , 原始瓷器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手制 的用红、黑、白三色绘饰带有花纹的陶器。
➢ 彩陶工艺,分布地区很广,延续时间很长,其中以: ➢ 黄河上游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 ➢ 甘肃、青海的半山___马厂文化。 ➢ 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 ➢ 辽宁的红山文化。 ➢ 东部沿海的青莲岗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都有彩陶。 ➢ 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寺洼文
瓦当(战国.燕)
原始青瓷畜首双耳 (战国)
陶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雷纹方砖、长乐未央瓦当(西汉)
彩绘击鼓说唱俑(东汉)
➢ 陶塑,高52.5厘米,1957年四川 成都天回山崖墓出土,中国历史博 物馆藏。
➢ 这里介绍的《说唱俑》便是最有代 表性的作品。从它的整体造型来看, 仍然属于古拙的艺术风格。作者显 然不是筒单地模仿生活中的说唱艺 人,而是着重表现说唱艺人的一种 特殊韵味和惟妙惟肖的传神气质。
➢ (4)盛储用的:有盆、罐、瓮等。
原始社会的陶器(彩陶工艺)
➢ (一)仰韶文化的彩陶: ➢ 仰韶文化是以1921年最初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 ➢ 仰韶文化的彩陶相当复杂,大体分为早、中、晚三期。 ➢ 早期以半坡类型为代表。 ➢ 中期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 仰韶文化彩陶晚期有许多地方类型,如秦王寨类型、大司空村类型和马
➢ 庙底沟文化: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 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 都被作为装饰纹样。
➢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 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 期。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处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中国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中国陶瓷是用手工制作的,并有限制的形式和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陶瓷工艺逐渐改进,技术不断提高,形式和装饰也变得更丰富多样。
以下是中国陶瓷的发展史的概述: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时期,中国陶瓷的原始形式还存在,红陶和黑陶是主要的材料。
2. 前秦时期:前秦时期,陶瓷工艺显然高超。
据史书记载,当时制造伏牛山青铜器所用的陶土从信阳赵村、陕西白水以及漆水地区运来。
在彩绘方面,将属于天然矿物的常石灰、矾石等试成彩料,洒在釉面上之后,烧制而成。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高峰期。
当时的青瓷和白瓷质地均匀,器形流畅,线条柔和,十分精美。
唐代的越窑和刘越瓷器是当时的一大特色。
4.宋代:宋代时期,青花瓷应运而生。
青花瓷的釉面光滑,图案清晰,色彩明亮,再加上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使得宋代的青花瓷成为当时的一大取悦人们的文化符号。
5.明代:明代是中国陶瓷的发展高峰期。
当时的景德镇瓷器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表产地。
明代的景德镇官方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手法精湛,器物造型新颖,而且装饰品种之多,细节之详,是瓷器制造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
6.清代:清代的瓷器风格和制作工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外来影响。
当时的瓷器工艺在继承宋明两代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方传入的各种元素。
清代的瓷器制作工艺不断变革、发展,瓷器也在装饰手法、器形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总的来说,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悠久,加上各个时期的殷实实力,都给了中国陶瓷制作以更多的发挥空间,也使得中国的陶瓷艺术不断繁荣和发展。
探讨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探讨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不仅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讲解。
一、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国的陶器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
在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生产出铜器,而陶器的制作工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到了汉代和唐代,陶瓷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唐代的三彩和汝窑瓷器等。
宋代更是将陶瓷工艺推向了新的境界,出现了象征中华文明精髓的青花瓷和白瓷等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充满了艺术美感,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二、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陶瓷艺术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到了20世纪,中国的民间陶艺制作逐渐由家庭制作向工厂制作转移,陶器的规模化生产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同时,一些艺术家开始研究如何将当代的思想观念融入到陶瓷艺术当中,创作出更加现代化的陶艺作品。
比如,朱乃正创立“桃花源艺术村”,将自然美和陶瓷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些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
三、陶瓷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如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在逐渐改变。
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用现代的方式去表达传统文化,陶瓷艺术也是如此。
一些当代艺术家开始使用电脑技术、声音、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段和材料,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陶艺作品。
比如艺术家刘晓光的瓷青石雕,将陶瓷和雕塑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演绎出了当代陶瓷艺术的新语言。
总之,陶瓷艺术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人们的努力下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
从传统到现代,陶瓷艺术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思考和探究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的无穷魅力。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中国陶瓷器具出土于河南等地,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遗址中发现的黑陶、灰陶等器物,展现了古代先民的制陶技艺和审美情趣。
随着青铜器的盛行,陶瓷器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古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汉代的汝窑、唐代的四大名窑、宋代的官窑、明代的景德镇等著名陶瓷窑厂相继兴起,陶瓷制作技艺日臻完善,瓷器的品质逐步提高,被誉为"中国之国骨"。
中国陶瓷艺术凝聚着千百年来的积淀和传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从古代的青瓷、白瓷到后来的宣德炉、粉彩瓷,每一种瓷器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展现出中国陶瓷艺术独特的审美特质。
中国陶瓷器在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之美,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其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特点,使中国陶瓷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陶瓷艺术贡献了独特的智慧和财富。
1.2 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
中国陶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魅力。
中国陶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深受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陶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细致的装饰处理,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中国陶瓷的风格多样,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风格,展现了中国陶瓷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
中国陶瓷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被誉为世界陶瓷之乡,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源远流长,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的情感表达,其独特之处将继续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和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
>摘要:
通过历史的演进从最早的陶器到商朝出现的早期釉陶在到隋唐的三彩技术,元朝的青花、釉里红技术,明清时期的五彩、斗彩和珐琅彩技术一直到现代陶艺,可以为中国陶艺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上理清一条思路。
陶瓷艺术是一种折中主义的艺术形式。
“它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
” [1]当然人们都知道陶瓷是祖先为了改变生活方式,追求美好的生活发挥其创造力发明出来的一种工艺。
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最早的土陶产生于日本的绳纹时代,距今已有9000年的历史,是最早的工艺美术作品。
它是以泥条编织的绳纹纹饰晾干后放在木柴上露天烧制而成的。
[2]
中国的陶器发展最早是在公元前5500~5000年之间。
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第一次出现了双耳三足壶,以红色的泥土为主的红陶烧制。
还有河南仰韶文化最早出现彩陶,山东出现了龙山文化出土的黄陶、蛋壳陶。
在长江流域巫山一代大溪文化出土了红陶陶器,湖北屈家岭出土了黑陶,浙江河姆渡出土的夹灰黑陶,浙江马家浜文化出土的夹砂红陶。
另外,我国北方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也都出土了大量陶器。
陶制器物有一个缺陷就是沁水的问题。
水在装入陶制器物以后不光会自然挥发,还会沁入陶器本身,从器壁沁出流失大部分的水。
大约是在商代的时候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工匠
们发现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将陶器表面涂上氧化物质一起烧制,当炉温过高,瓷釉会熔化后流下来形成釉滴,它已是透明的玻璃态物质,可能是最早的中国古玻璃,烧制出来后玻璃物质会附着在陶器上。
陶器也不会再沁水。
这就是原始的瓷器的产生。
因为这种类似玻璃的物质烧制后成青灰色后来一般把他称作青釉陶。
秦朝统一中国以后,也统一了制陶技术,陶器除了器皿类的还有陶塑。
最典型的就是兵马俑了。
将人物俑分为下肢、体腔、上肢、头、足五部分分别塑造,再粘结在一起阴干以后分别烧制,烧制完成后组合在一起。
这种俑在写实和工艺上的发展都大大超越了以前。
当然因为技术不太成熟我们现在看到的汉朝以前的瓷器很少。
但是由于秦朝在陶艺技术上的发展,汉朝陶艺也是相当成熟的,我们最熟悉的是成都郊区出土的《击鼓说唱俑》,俑上身袒露,左臂抱鼓,右手握鼓椎,眉开眼笑仿佛正在说唱。
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了东汉的陶艺技术,以青釉涂于白瓷表面呈现青瓷。
在浙江一带青瓷制造工艺得到发展,瓷器通常呈淡青色和青灰色两种,此外江南生产大量的黑瓷。
北方地区也出现了早期的白瓷。
一直到隋唐五代时期,陶瓷工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瓷系。
[3]此时越窑的青瓷质量大大超越了以前,胎质薄而均匀,釉色青翠,以茶具等等为主。
还烧制了专为宫廷使用的现已失传的秘色瓷。
邢窑的白瓷釉色纯净,白如雪,无任何纹样造型大方。
唐代还盛行一种独特的瓷器唐三彩。
是工匠创新的在铅釉中加入铁、铜、锰、钴等等金
属氧化物以后经过烧制瓷器呈现的黄、绿、白、蓝五彩斑斓的颜色。
唐三彩的出现把传统的制瓷工艺推向了顶峰。
一般一件瓷器可以呈现两三种以上的颜色。
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有定窑的白釉印花、汝窑的青瓷、官窑烧制的蟹爪纹、钧窑乳光釉和焰红釉、磁州窑烧制的釉下彩、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南方有吉州窑的黑瓷、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景德镇窑的影青、建窑的黑瓷,都各有特色,其中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官窑”。
元代景德镇陶瓷脱颖而出,最大的成就是工匠们发明了青花和釉里红这两种釉料。
这标志着中国单色釉瓷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青花,是以氧化钴料在白色瓷坯上描绘纹样上釉后烧制而成,色泽青蓝或蓝中带青灰。
釉里红是以氧化铜呈色的釉下彩,工艺和纹样,器物与青花相似,釉色与红宝石相似。
明清两代的陶瓷工艺,在釉彩、纹样、造型品种等方面都有显著地提高,此时,江苏宜兴、浙江龙泉、福建德化、广东佛山的陶瓷生产业有相当规模。
由于釉料的不断发展,明清陶瓷以具有单色釉、三彩、五彩等多个品种。
出现甜白、霁红、霁蓝、象牙白、郎窑红、洒蓝、茶叶禾等等十几种色釉。
除了釉色的多种多样以外,明清陶瓷大力推广彩绘,出现了点彩、釉上彩、釉下彩、斗彩。
青花瓷就属于釉下彩,是先将青花绘制与白胎上在上透明釉烧制成型,其胎薄釉白、青色蓝中发灰看上去幽雅娴静。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将釉下青花制成后在上一次釉上彩绘。
五
彩是斗彩以后的又一突破,其彩绘烧制方法大致和斗彩相似,只是施釉的主体不是点彩或填彩了,而是整个构成画面纹饰。
一般使用釉上篮彩、黑彩和描金等装饰手段,因此大大丰富了釉上彩的色彩。
珐琅彩是一种瓷胎画珐琅,一般的瓷器先在景德镇烧制成白瓷,在送入宫廷绘制,在送入彩炉低温烧制,油料上色的技法是受西方绘画的影响。
粉彩瓷器书用含有铅粉的玻璃白釉料加入金属在素胎上作画,而后入炉烧制而成的。
由于用彩较厚,花纹略突起有一定的立体感。
紫砂作为宜兴的一种特有的矿产开采用作茶具生产,一般呈赤褐色、黄色、或紫色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壮大起来的。
到了民国时期官窑渐渐没落,留存下来的民窑以烧制青花、点彩的日用品为主,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等地才又开始烧制瓷器。
广东佛山开始研究制作骨瓷。
80年代初中国现代陶艺才开始萌芽,最开始也是在艺术院校里有陶瓷美术专业,直到台湾陶艺家李茂宗带来现代陶艺的信息。
80年代后许多外国陶艺家的展品渐渐被中国陶艺家知道,中国陶艺家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
美国陶艺家温·黑格说“在世界陶瓷艺术领域里,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今天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陶艺运动。
”【参考文献】
[1]郑宁.日本陶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2]唐英,赵培生.现代陶艺教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3]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