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陶瓷)
中国民族传统的工艺美术

中国民族传统的工艺美术
中国民族传统的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包括了陶瓷、织锦、漆器、玉器、雕塑、木工、金属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1. 陶瓷: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源远流长,著名的有青花瓷、白瓷、大明五彩等。
其中青花瓷以其特殊的工艺和美丽的纹饰而著名,被誉为中国陶瓷的瑰宝。
2. 织锦:中国的织锦技艺历史悠久,以织造工艺精湛、色彩丰富著称。
其中苏绣、湘绣、蜀锦等地方绣种是中国传统织锦艺术的代表。
3. 漆器:中国的漆器制作源于古代,中国人在自然树脂的基础上研制出特殊的漆器工艺。
漆器具有防潮、防腐、装饰效果持久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餐具、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4. 玉器:中国古代被誉为“玉石”的材质,在中国民间有着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玉器制作工艺繁复,如玉雕、玉绳编织、玉镂空等,以其精致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而著称。
5. 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工艺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泥塑等。
木雕以其立体感和细腻的手感深受爱好者的追捧。
6. 木工:中国的木工工艺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代表有红木家具、楠竹编织等。
红木家具以其质地坚硬、纹理美丽、雕刻精细而著名,被视为中国传统家具的绝佳代表。
7. 金属工艺:中国的金属工艺有镂金、铜器等。
其中镂金工艺是一种将金箔或金丝加工粘贴到器物表面的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工艺品和装饰品制作中。
这些传统的工艺美术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独特之处,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非遗小知识,我国传统民间工艺

非遗小知识,我国传统民间工艺
我国传统民间工艺非遗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技艺和手工艺品,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非遗小知识:
1. 刺绣:刺绣是一种用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图案的技艺,具
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刺绣技艺非常丰富多样,各地有各
自的特色刺绣,如苏绣、湘绣、蜀绣等。
2. 木雕:木雕是一种利用木材雕刻出精美图案的工艺,常
见于家具、建筑装饰等领域。
中国木雕工艺源远流长,有
许多著名的木雕作品,如岭南木雕、阳翟木雕等。
3. 陶瓷:陶瓷是一种利用黏土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器物。
中
国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如青花瓷、汝窑、景德镇瓷等。
4. 漆器:漆器是一种利用漆涂覆在器物表面并进行装饰的
工艺。
中国的漆器技艺精湛,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蜀漆、
吴漆等。
5. 篆刻:篆刻是一种用刀在印章上刻字或图案的技艺。
中
国的篆刻源远流长,有许多著名的篆刻家和作品,如王羲之、赵孟頫等。
6. 织锦:织锦是一种利用丝绸等材料进行织造并装饰的工艺。
中国的织锦工艺非常精湛,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蜀锦、宋锦等。
7. 剪纸:剪纸是一种利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的工艺。
中国的剪纸技艺独特,各地有各自的风格,如山东剪纸、
河北剪纸等。
8. 雕刻:雕刻是一种利用刀具在材料上雕刻出图案或立体
造型的工艺。
中国的雕刻工艺多种多样,有木雕、石雕、
牙雕等。
这些传统民间工艺非遗代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技艺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

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陶瓷的国家之一。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陶瓷的制作和鉴赏。
传统民间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传统民间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代表性的作品。
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陶瓷中国的民间陶瓷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公元前8000多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陶器是由土块手工捏制而成,通常用来盛放食物和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展出了制陶技术和陶瓷艺术。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陶瓷工艺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不同朝代的陶瓷制作工艺和形式各有特色,如东汉时期的绿釉陶、唐代的三彩陶、宋代的青瓷等。
这些陶瓷作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传统陶瓷的制作工艺传统民间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采集原料、制作胎、刻画图案、施釉以及烧制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采集原料,一般选用粘土和瓷石粉等天然材料。
接下来是制作胎,在约束环境下制作出形状各异的陶器。
然后,艺人们运用刀子或其他工具刻画出各种图案,这些图案通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有关。
随后是施釉,将颜料和调制完成的釉料涂在陶器表面以增强光泽和美观度。
最后,将陶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对于陶瓷的色泽和质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陶瓷作品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陶瓷作品。
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作品:1.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其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蓝色图案而闻名于世。
青花瓷通常以白瓷为基底,用深蓝色的颜料涂绘各种花卉、人物和山水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2.宜兴紫砂壶:宜兴是中国紫砂陶艺的发源地,它以制作出精美的茶壶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采用特殊的泥料,经过多次筛选和加工,制作出独特的壶身和壶嘴。
艺人还会在壶身上雕刻各种图案和纹饰,使壶具有观赏和实用的双重价值。
3.巴蜀剪纸灯笼:剪纸灯笼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巴蜀地区的剪纸灯笼尤为精美。
【高中美术】第8课传统工艺美术之陶瓷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陶器 四大圈纹彩陶壶 中国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
原始社会黑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黑陶一般在强还原气氛的窑炉内烧制而成,且烧成温度一般高于 红陶与灰陶。多数黑陶为表里通黑,少数为灰陶与红陶外施加黑
色陶衣所得的“黑皮陶”。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写实“猪纹” 黑陶。
陶器 猪纹黑陶钵 中国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前3300年)
用途是什么?
瓷器 黑瓷盘口壶 中国 东晋(公元317-420年)
魏晋南北朝瓷器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胚料中含铁量高会使瓷器颜色变深,影响观瞻。而瓷土经过反复 陶器,可以得到含铁量特别低的“化妆土”,将其施加到配料表
面,可以覆盖深色、遮挡粗糙,可用较低品质的原料制得外形美 观的青瓷。
瓷器 青瓷薰炉 中国 西晋(公元266-316年)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原始社会彩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彩陶即在胚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而后烧结得到的陶器, 多为泥质红陶。与先烧制再绘画图案的彩绘陶不同,彩陶的图案 不易褪去。
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在距今7000-8000年的大地 湾文化与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彩陶。
原始社会彩陶
瓷器 高岭土 1280~1400℃ 上釉 致密透明
<1% 清脆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一般包含以下步骤: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粉碎后加水,经过淘洗除去杂质,而 后制成泥料。
成形: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 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而后使用刀等工具进行精修,并雕刻花 纹。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2.5.4 瓷器的高速发展
—隋唐时期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间陶瓷与瓷器

传统节日的传统民间陶瓷与瓷器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传统民间陶瓷与瓷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节日文化的载体,还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中的传统民间陶瓷与瓷器,介绍它们的种类、特点以及所传递的文化寓意。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象征着团结、和谐和幸福。
而传统民间陶瓷与瓷器则成为了这些节日的重要饰品和礼品。
这些瓷器多数采用手工制作,具有独特的工艺魅力和文化内涵。
它们一方面可以作为装饰品点缀节日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礼品的形式赠予亲朋好友,传递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在传统节日中,人们最熟悉的瓷器莫过于“年画瓷盘”。
这种瓷盘通常是白色底,上面绘有精美的年画图案。
年画瓷盘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包括瓷器的烧制、上釉、绘画等。
它们的图案多数描绘着传统节日的场景和寓意,比如春节的热闹景象、中秋节的团圆和繁荣等。
年画瓷盘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寓意吉祥和幸福,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年画瓷盘,传统节日中的传统陶瓷也非常有特色。
例如,“瓷灯”在元宵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瓷灯是用瓷土制作而成的,形状各异,包括花灯、灯笼等。
这些瓷灯通常以精美的图案和彩绘来装饰,焚香或点燃蜡烛后发出柔和的光芒。
瓷灯的制作精细,给人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感觉,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另外,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还有一种传统的陶瓷工艺品,那就是“彩塑”。
彩塑是一种手工艺品,以黏土制作而成。
这些彩塑作品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形象多样,包括神话人物、动物、花鸟等等。
彩塑不仅可以用于装饰,也是一种传统的民俗艺术形式,通过它们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
除了元宵节,春节也是传统陶瓷与瓷器的重要舞台。
春节期间,人们用“寿字花碗”来祭祖和祈福。
这种寿字花碗形状优美,以寿字装饰,寓意长寿和吉祥。
人们将这些花碗放在神社、祠堂和家中供奉,以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花碗给自己和家人祈福,期待新的一年健康、幸福。
中国十大名陶器

中国十大名陶器中国历史据中华世纪坛青铜道甬垂刻记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的文物证明,中国9000年前开始契刻文字符号,种稻养殖,烧制陶器,制造石器、乐器等等。
由此,中国文明追朔为八千年左右。
中国文化历史陶器根据文物考证和传承的广泛性,目前大致可分为:河南贾湖陶、甘肃彩陶、山东龙山黑陶、浙江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广西坭兴陶、四川(重庆)荣昌陶、广东石湾陶、贵州牙舟陶、安徽界首彩陶等十种类陶器。
1、河南贾湖陶: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贾湖文化遗址”,发掘出的窑穴370座,陶窑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壶、陶碗、陶杯、陶豆、陶觚。
其中盛酒陶器,具体生产年代确定为距今8600——9 0 0 0年。
舞阳贾湖红陶、舞阳大岗彩陶、舞阳阿岗寺亮黑蛋壳陶、舞阳善德灰陶等。
舞阳境内贾湖周边同时代陶瓷科学界统称“贾湖陶瓷”。
贾湖陶瓷又称“贾湖陶器”和“贾湖彩陶”,河南省舞阳县独特的工艺品。
贾湖陶瓷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胶泥,即沙颍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
据《恒盛义》陶艺制作工艺介绍:黄胶泥又有大、小胶泥之分,沙颍河泛滥之前的粘土称为小胶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盘、盏等造型简单的陶器;河水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称为大胶泥,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较为复杂的陶器。
明清时期,贾湖陶瓷吸收了当地比较盛行的砖雕、石雕艺术风格,出现了浮雕、镂空、剔刻工艺,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在民国期间,贾湖彩陶在继承传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附近宝丰紫陶、临汝汝瓷、禹州钧瓷的影响,采用内挂釉、外挂釉,部分挂釉的技艺,是贾湖陶艺更加丰富多彩。
1915年(民国四年)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后,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题材的山水、花鸟、人物中国画场景,浮雕、镂空、刻划、剔花装饰工艺更为细腻完美。
2、甘肃彩陶:甘肃是最早产生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彩陶文化最为兴旺发达的地方。
甘肃彩陶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中也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中国陶瓷的民间传统与民俗习惯

中国陶瓷的民间传统与民俗习惯中国陶瓷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陶瓷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代表着传统价值观和民俗习惯的文化载体。
本文将从陶瓷生产工艺、陶瓷用途和民间传统习俗等方面展开,探讨中国陶瓷的民间传统与民俗习惯。
一、陶瓷生产工艺在中国悠久的陶瓷历史中,有许多精湛的陶瓷生产工艺。
其中,手工制作与烧制是关键环节。
传统的陶瓷生产过程需要工匠们用手制作土坯,然后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这种传统的工艺给陶瓷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质感和情趣。
二、陶瓷用途中国陶瓷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陶瓷被用来制作餐具,如碗、盘、瓷勺等。
这些器具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十分常见,人们喜欢用陶瓷餐具来感受土地的温暖和自然的味道。
其次,陶瓷还用于制作茶具,如茶壶、茶杯等。
中国人热爱茶文化,陶瓷茶具被视为最好的搭配,以产生最佳的茶香和口感。
此外,陶瓷还被用来制作艺术品、建筑装饰等,展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三、民间传统与陶瓷中国民间有许多与陶瓷有关的传统习俗。
首先,中国人普遍相信瓷器具有辟邪的功效。
在中国家庭,人们常常将陶瓷摆放在门口、窗台等位置,以驱除邪气,保护家庭平安。
其次,陶瓷在丧葬礼仪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的丧葬仪式中,人们会用陶瓷制作各种祭品,用以悼念逝者。
此外,一些陶瓷作品还有祈福寓意,如“双喜纳福”、“聚宝盆”等。
四、宴会与陶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举办宴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陶瓷在宴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陶瓷餐具的使用使得宴会具有传统的味道。
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普通家庭,人们都喜欢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餐具来招待宾客。
其次,陶瓷酒器也是宴会中常见的物品。
在中国文化中,酒具有象征喜庆和团圆的意义,因此陶瓷酒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宴席活动中。
五、陶瓷与节庆仪式中国有许多与节庆仪式相关的陶瓷习俗。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用红彩陶瓷制作灯笼、对联等装饰品,以增添喜庆氛围。
此外,在清明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人们也会用陶瓷制作祭品,用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我国民间传统技艺简单介绍

中国民间传统技艺是指中国民间传承下来的各种手工技艺,这些技艺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间传统技艺:
1. 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之一,它以纸为材料,通过剪刀剪出各种图案和形象。
2. 刺绣:刺绣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按照设计的图案在织物上穿刺,形成花纹或文字。
3. 陶瓷:陶瓷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包括制陶和制瓷两个方面。
4. 木工:木工是指用木材制作各种家具、工具和装饰品的技艺。
5. 编织:编织是指用线、绳、带等材料通过交叉、穿插等方式编织成各种物品的技艺。
6. 面点:面点是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之一,包括制作各种面食和点心。
7. 雕刻:雕刻是指用刀、斧、凿等工具在各种材料上雕刻出图案和形象的技艺。
8. 民间玩具:民间玩具是指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玩具,如泥塑、木雕、竹编等。
9.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指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形式,如民歌、器乐、戏曲等。
这些民间传统技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刻”、“微画”与 “微雕”
“微雕”不同于“微 刻”最主要的特点是有 立体空间的呈现,“核 雕”、“骨雕”、“象 牙雕”和“微画雕”等 都应属于“微雕”范畴。 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 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 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 雕刻艺术。
“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 少立体感;
“微画”则是用笔或刀线描来微刻画 面,或称线描画微刻,是一种精微细 小的画种 。
绝看,竹。相空一分小是
技 ”
。
到 镂 刻 的 内
其 作 品 要 用
片 或 数 毫 米
它 甚 至 可 以
像 的 东 西 。
雕 ) 等 , 所
般 指 微 细 的
支 , 是 微 观
之 一 的 工 艺
中 国 传 统 工
容 , 故 被 历 代
放 大 镜 或 显 微
的 头 发 丝 上 进
在 米 粒 大 小 的
微 雕 是 凸 出 来
陶瓷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
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 出。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 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 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 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 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 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 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 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 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 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 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 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 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 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 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 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 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
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陶器: 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
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 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
陶器的发展
•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
• 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 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 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 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 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 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 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
小组成员: 本三:zhangmiaomiao liqin 本一:leijuan jinhanci zhanglu
主讲内容
陶瓷
1.概念
2.陶器的发 展
3.工艺流程
微雕
1.微雕历史的 发展
2.制作工艺
刺绣
1.刺绣的概况 2.历代刺绣 3.刺绣流派
陶 瓷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 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 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 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 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 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 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 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 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 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
瓷器
•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 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 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中华文明
的瑰宝之一。
瓷器的历史发展
•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 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 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 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 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胎 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 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 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 。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 青瓷"。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 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 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 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 彩三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 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温度12501340℃);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 再烧1250--1340℃为釉中彩,上釉后入窑烧 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烤花炉烘烧(600800℃)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清代景德 镇出产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
定“衣画而裳绣”。 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
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
,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在
明清时宫廷绣工规模很大,而民间刺绣也得到
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
绣,号称“四大名绣”。中国刺绣的特色和艺
术价值,就体现在四大名绣上。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 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 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 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受波斯萨珊风格 银器的影响
《唐三彩凤首壶》
陶器的历史意义
• 1.是手工业雏形,标志着劳动力分工开始。 • 2.是人类早期艺术表现的承载体。 • 3.生产力丰富的体现,物品需要精制和存贮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 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 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 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 度达1000℃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 基础。
•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 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 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 成熟逐步到成熟。
•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 ,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 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 ,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 个新时代。
• 灰陶
白陶
• 印纹陶
红陶
• 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 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 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 。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
• 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 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 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 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 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 ,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 、深绿、天蓝、褐红、茄紫 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 、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 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 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猫戏图(双面绣)
苏 绣
苏 绣
蜀 绣
•
湘 绣
•
湘绣
•
湘 绣
粤绣金银线盘金刺绣
*
粤绣
*
粤绣《八仙图》
*
• 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 、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 ,各有特色。
。工艺要求
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 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 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 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 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 洁,无墨迹等污渍。
汉代刺绣
• 汉代时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 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 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 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 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 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 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 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 定优秀的传统。
表 现 出 来 的 多
圆 雕 、 浮 雕 和
雕 刻 的 一 个 门
品 。 是 雕 刻 技
艺 美 术 品 中 最
,
微 雕
•
典也所累微殷中
之是周黍型商国 作中知,雕时微
微
。国的印刻期雕
雕
历王文。的历 史叔却战甲史 上远有国骨源
历 史
微的朱时文远
的
雕《白的中流 艺刻之玺,长
发
术舟分印就。
展
的》。小出远
经,众如现在
传世精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工艺流程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 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 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 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 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 • • • • • • •
历代刺绣
清文明元宋唐汉战 代革代代代代代国 刺刺刺刺刺刺刺刺 绣绣绣绣绣绣绣绣
战国刺绣
• 中国刺绣的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 ”,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早期 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 工致精美。湖北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 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 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 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 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 ,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 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 ,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 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