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第六章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六版)教学课件第六章 银行证券投资业务

二、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类别
国库券 中长期国债 政府机构证券 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 各种资产抵押类证券
5
第二节 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一、投资风险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类别 三、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6
一、证券投资风险的类别
风险泛指不确定性。在金融市场上,投资风险指 投资者投资对象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潜在的投 资风险与潜在的投资收益正相关。
9
压力测试与VAR的关系
10
三、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零息票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含息票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复利表达的收益率和价格 证券投资组合收益
11
零息票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12
含息票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13
复利表达的收益率和价格
14
证券投资组合收益
假定投资组合包含m种证券,每种证券已实现收益 率分别为r1,r2,⋀,rm ,各证券的权重分别为 x1,x2,⋀, xm ,且权重总和为1 ,xi≥0 ,则上 式即为投资组合p 的收益率表达式。
21
实施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须注意:
1,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运用的环境是利率呈现 出有规律性周期波动。当市场利率频繁波动时, 该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
2,该方法要求银行对市场利率变动方向有准确预 测,如果预测方向错了,银行证券投资将损失惨 重;
3,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下,由于银行管理 人员与董事会成员对投资获利方式和时机的选择 往往存在差异,容易使该投资策略的实施效果受 影响。
15
应税证券与减免税证券收益率的比较
16
第三节 银行证券投资策略
一、流动性准备方法 二、梯形期限策略 三、杠铃结构方法 四、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6 7章)

二、贷款政策 贷款政策内容: 贷款业务发展战略 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 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 贷款的种类及地区 贷款人的担保 贷款定价 贷款档案管理政策 贷款日常管理和催放制度 不良贷款的管理
三、贷款步骤 贷款申请 贷款调查 信用评估 借款审批 合同签订和担保 贷款发放 贷款检查 贷款收回
二、担保贷款 (一)担保方式与担保贷款种类 担保贷款是指银行要求借款人根据规定的担保方式提供贷款担保而 发放的贷款。《担保法》中规定的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质押和抵 押三种,相应地,我国目前的担保贷款也包括保证贷款、质押贷款 和抵押贷款三种。 保证贷款的操作要点 1、借款人找保 2、银行核保 3、银行审批 4、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抵押贷款的操作和管理重点 1、抵押贷款的分类(存货抵押、证券抵押、设备抵押、不动产抵 押、 客账抵押、人寿保险抵押) 2、抵押物的选择和估计 3、确定抵押率(“垫头”) 4、抵押物的产权设定与登记 5、抵押物的占管和处分(拍卖、转让、兑现)
客户盈利性分析定价法(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CPA)) 客户盈利性分析定价法首先是假设银行在对每笔贷款申请定价时 应考虑银行与客户的整体关系。其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假设银行正在考虑向一家制造企业发放一笔九个月期的300万美元的贷款额度。如果这家制 造企业完全使用这笔贷款额度并在银行存放20%的补偿性存款,那么银行与该客户的这笔 信贷交易将会导致产生以下的收入和费用: 该客户可能提供的收入来源 单位:美元 贷款的利率收入(12%,9个月) 270 000 贷款承诺费用(1%) 30 000 客户存款的管理费用 6 000 资金转账费用 2 000 信托服务和记录保持费用 13 000 预期年度收入总额 321 000 对该客户提供服务引致的预期成本 应付的存款利息(10%) 45 000 放款的筹资成本 160 000 客户账户的运营成本 25 000 客户资本调动成本 1 000 处理贷款成本 3 000 簿记成本 1 000 年度总费用 235 000 顾客在年度将要提取的银行储备净额 对顾户承诺的贷款平均额 3000 000 减:顾客在银行存款均额(减去准备金要求) -540 000 对该顾客承诺的可放贷储备净额 2460 000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课后整理

2、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理财、金融衍生品交易等。
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贷款或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普通股和优先股等外源资本融资方式会稀释银行的股东权益与每股净利益,并且,普通股和优先股是成本最高的资
本来源。
7、大华银行例子计算资本充足率。
第三章 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名词解释:
1、可用资金成本: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它是确定银行营利性资产
价格的基础,因而也是银行经营中资金成本分析的重点。
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一)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
(二)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 (三)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二、流动性目标
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及银行其他支
付的需要。 (一)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 (二)银行为了保持清偿力,维护银行信誉,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三)资产流动性高低取决于该资产的变现速度和变现成本 三、盈利性目标
7、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
8、银行制度:
思考题: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在提供
1、商业银行的功能?
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计算机网络
信用中介(最基本)、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 等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包括财务咨询、代理融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英文)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课程性质:必修课层次:专升本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1)使学生掌握具体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商业银行运作的具体业务,初步具备从事银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理论水平;2)引导学生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新动态、新观点,熟悉商业银行管理的理论、惯例,研究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和发展趋势。
2.教学要求: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与业务的发展,近年来非常迅速。
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地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而改革又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既改革传统的业务,又创造新的业务,而且在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业务的技术性和复杂程度都大大超过以前。
因此,本课程的内容也相当多而且比较复杂,这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货币银行学理论,并要有一定数学基础和英文基础。
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应是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以及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有关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具体操作,包括业务经营成果的分析;有关银行风险防范的机制与措施等.3.教学方法:讲授4.课程类型:专业课5.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经济学原理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导论内容提要: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职能、经营特点和经营原则,把握商业银行的设立与机构设置,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从而为学好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包括:商业银行的性质和基本职能;经营模式;商业银行的功能;经营的“三性”原则;商业银行的基本组织制度形式。
难点包括: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及相关关系,商业银行的基本组织制度形式.§1。
1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一、商业银行的概念二、商业银行的产生三、商业银行的发展§1。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学复习资料

2股权的高流动性
7商业银行的产权形式可以分为私人银行 股份制银行 和国有银行。
私人银行是指私人独资或者合伙成立并经营的非股份制银行。
股份制银行是指按照国家有关的公司法律条例,向主管部门登记用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起来的银行。
国有银行是指由政府出资创办或直接控制的银行机构,这种产权形式的创建目的是控制国家金融,便于推行政府的有关政策。组建形式有完全由政府出资,政府投入部分股本,政府注资实现国有化。
经营形式转化的较为恰当的组织形式 。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绩效评价
1为什么要研究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有哪些?
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是指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制约和影响着银行机构的设置,业务种类,经营模式,作用效果,发展水平。任何的经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实施并最终完成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以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划分依据不同可分为金融环境和非金融环境。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
1 如何认识和把握商业银行机构的设立原则?
商业银行机构设立原则包括竞争效率原则 ,安全稳健原则,规模合理原则适度的原则
2商业银行设立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商业银行设立的程序包括申请的提出,对申请书的审查,招募股份,验资营业
3商业银行四种组织类型的设立情况是怎样的?
以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的环境类别为依据,可以分为制度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技术环境,规模追求,消费者需求。
其中制度环境包括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金融制度 法律制度
经济环境包括 1经济发展规模 生产力发展水平 2经济发展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3经济周期变动 4经济的全球化
《商业银行经营学》西南大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西南大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目录(章节目)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的产生商业银行的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商业银行的功能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的创立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建立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安全性目标流动性目标盈利性目标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宏观经济波动加剧,金融危机频频发生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银行监管不断加强,促使银行改善内控机制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股本:普通股,优先股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债券其他来源:储备金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测定指标、测定方法《巴塞尔协议》方法第三节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分子对策分母对策第四节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银行并购的决策银行并购的管理第三章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第一节银行负债的作用和构成商业银行负债的概念银行负债的作用银行负债的构成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传统的存款业务存款工具创新第三节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积极经营与提高银行存款稳定性的策略存款成本管理银行存款的营销和定价存款规模控制第四节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短期借款的特征和意义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第五节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商业银行长期借款的意义金融债券的主要种类金融债券发行的经营管理第四章现金资产业务第一节现金资产的构成和作用现金资产的构成现金资产的作用第二节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资金头寸及其构成资金头寸的预测第三节现金资产的管理现金资产管理原则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同业存款的管理第五章贷款业务第一节贷款种类和政策贷款种类贷款政策贷款程序第二节贷款定价贷款定价原则贷款价格的构成影响贷款价格的主要因素贷款定价方法第三节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消费者贷款第四节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信用分析信用分析技术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审贷岗位设置贷款责任制度贷款质量的监测与考核第六章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第一节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和主要类别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类别第二节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投资风险的测量证券投资风险的类别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第三节银行证券投资业务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方式两种业务方式的区别第四节银行证券投资策略流动性准备方法梯形期限策略杠铃结构方法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第五节银行证券投资的避税组合银行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意义银行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原则与方法第七章租赁和信托第一节租赁的基本概念租赁的历史发展现代租赁的概念和意义租赁与其他信用形式的比较银行开展租赁业务的意义第二节银行租赁业务的种类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杠杆租赁的意义、当事人、合同和交易程序第三节租赁合同与租金租赁合同租金第四节信托业务银行信托业务的涵义银行信托业务的种类我国商业银行信托业务的规范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托业务的新发展第八章表外业务第一节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表外业务的涵义表外业务发展状况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中国银行业开展表外业务的分析第二节担保业务备用信用证商业信用证第三节票据发行便利票据发行便利及其产生的原因票据发行便利的种类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的构成票据发行便利的程序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经营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及其产生的原因远期利率协议的特点远期利率协议的类型远期利率协议的交易程序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价中国开展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的可能性探讨第五节互换业务互换业务及其产生的原因互换的特点商业银行从事的互换交易类型互换的交易程序互换的定价中国发展互换业务的可能性探讨第六节期货与期权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第七节其他主要的表外业务贷款承诺贷款出售第八节表外业务的管理表外业务的特点表外业务的风险表外业务的管理第九章其他业务第一节结算业务支付结算概述结算工具支付结算方式支付结算系统的现代化发展趋势第二节代理业务代理业务的概念和意义代理收付款业务代理融通和代理行业务保付代理业务基金托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其他代理业务简介第三节咨询顾问业务咨询顾问业务概述评估类信息咨询委托中介类信息咨询综合信息类咨询及投资银行业务第十章国际业务第一节国际业务的经营目标与组织机构国际业务的经营目标国际业务的组织机构第二节外汇资金筹集国际贸易融资国际信贷第三节贸易融资与国际贷款进出口押汇短期贸易贷款:打包放款票据承兑购买应收帐款出口信贷福费廷银团贷款第四节外汇买卖外汇市场外汇交易的方式银行参与外汇买卖原因银行经营外汇交易的策略第五节离岸金融业务离岸金融业务的涵义离岸金融业务的种类银行从事离岸业务的形式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资产管理思想负债管理思想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想第二节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有关融资缺口模型的术语和定义融资缺口模型的运用利率敏感资金配置状况的分析技术第三节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持续期的涵义持续期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的运用第十二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第一节银行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银行损益表银行现金流量表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第二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方法第三节商业银行财务报告通知报告董事会报告股东大会报告第十三章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第一节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银行风险的类别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预测调查分析风险识别银行风险的预测第三节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实施原则内部控制的类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第四节银行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信贷风险管理第十四章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趋势第一节商业银行新的经营观念和策略确立全行风险管理思想确立营销管理的新观念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变化第二节商业银行经营电子化商业银行经营电子化的发展进程银行经营电子化是商业银行业的一场革命网上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第三节银行再造与集约化经营银行再造及其内涵银行再造的策略银行再造对我国银行集约化经营的启示。
商业银行经营学PPT全套课件

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
测定指标
资本与存款比率、资本与总资产比率资本、 风险资产比率
测定方法
分类比率法、综合分析法 《巴塞尔协议》方法
表内风险资产 表外风险资产测算
44
纽约公式
资产类型
包含的内容
资本需要率
无风险资产 现金、存放同业以及一、二级准备金
0%
小风险资产 5年以上政府和政府机构债券、担保贷款等 5%
6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7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一般认为银行具有以下功能 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金融服务 信用创造 调节经济
8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对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可转换优先股
37
资本公积:
1、资本(股本)溢价 2、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3、接受现金捐赠 4、股权投资准备 5、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6、关联交易差价 7、其它
38
盈余
资本盈余
资本盈余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所为 溢价发行 反映银行资本的增值部分 反映接受捐赠所增加的资本等。
的特惠贷款、学生贷款等的渠道
26
本章结束
27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
28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
第一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第三节: 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分子对
策和分母对策 第四节: 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 案 例 :存款创新
29
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现金:库存现金、在央行存款、同业存款 贷款:信用贷款、贴现、抵押贷款 减:贷款损失准备金 投资:证券投资(国库券、公债等) 租赁 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

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学英文名称: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学分:4学时总学时:7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6学时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管理类一、课程说明(一)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确立,银行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辨证地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经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这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和学习当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要让学生们了解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明确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业务、学习如何管理商业银行并了解日益变化着的国际商业银行业的新业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该系统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和最新业务发展,能够预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趋势,对如何管理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有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银行资本的管理,资产、负债业务管理,银行风险管理—流动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
(四)知识范围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与业务的发展,近年来非常迅速。
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地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而改革又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既改革传统的业务,又创造新的业务,而且在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
业务的技术性和复杂程度都大大超过以前。
因此,本课程的内容也相当多而且比较复杂,这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货币银行学理论,并要有一定数学基础和英文基础。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戴国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戴相龙,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4、《商业银行管理》,(美)彼得S·罗斯,刘园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唐旭、成家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6、《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章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商业银行管理学》,俞乔、邢晓林、曲和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8、《金融工程学》,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宋逢明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9、《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风险管理》,刘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10、《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殷孟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Frank , Atsuo Konishi,Probus Publishing Company, 199112、《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Services Industry》,George H. Hempel,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813、《Reengineering the Bank》,Paul ,14、《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Peter Rose,McGraw-Hill,Richard 、《Principle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 ARKETS》,Lawrence &William ,Basic Books,二、课程内容第1篇总论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程序以及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内部组织结构,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特殊性,将相关理论运用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贷款概述 第二节 贷款的定价 第三节 贷款的信用分析
1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贷款概述
一、贷款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贷款?
商业银行贷款是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 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 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 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
2
(二)贷款的种类 1、按贷款期限分类:活期贷款、定期贷 款和透支 2、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信用贷款、 担保贷款(抵押、质押、保证贷款)和票 据贴现。
房 组 合 公积金贷款不足以支付购房所需时,其不足部分向银行申请商业性住房
贷款
贷款的两种贷款之称。
个人二 手住房 贷款
个人商 用房贷 款
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二手房的贷款。适合对象:最适合无 力购买新房的企业职工、外来人员。
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个人自营商业用房和自用办公用房的贷 款。
14
信用卡:
信用卡的发展历史
1915年,美国商店、饮食业发行赊购凭证;
1920年,美国各大石油公司发行商业信用卡;
1946年,美国大莱俱乐部(Diner’s Club)发行 旅游、娱乐信用卡;
1950年,商业信用卡的联合经营。
1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银 行信用卡;
1966年,银行信用卡的联营开始
太敏感、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明显。
9
(4)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的必要性: 微观经济基础: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宏观经济基础:买方市场的出现; 制度条件:消费制度改革; 政策条件:中央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 内在动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优化 信贷结构
10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主要类型: 住房,助学,汽车,耐用消费品,旅游,
15
信用卡的分类: 以发卡机构划分:
商业信用卡,服务业信用卡,银行信用卡。 以信用卡功能划分:
购物卡,记帐卡,提现卡,支票卡。 以发卡对象划分:单位卡(商务卡),个人卡。 以清偿方式划分:
贷记卡(先消费后还款), 借记卡(先存款,后消费)。 以流通范围划分:国际卡,地区卡。 以持卡人地位划分:主卡,附卡。 以持卡人的信誉、地位划分:金卡,普通卡。
6、按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分类: 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
5
7、按贷款数量分类: 批发贷款:数额比较大、对工商企业和金融机
构等发放的贷款。 零售贷款:对个人发放的贷款。
6
8、按贷款的对象分类: 1)企业贷款: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类工
商企业发放的用于维持或扩大生产经营 规模的贷款。 特征:(1)数额大; (2)借款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3)复杂程度高; (4)违约风险大。
3
• 3、按贷款的用途分类: • 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 : 一是按照贷款
对象的部门来分类 , 分为工业贷款、商业 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 ; 二是按照贷款的具体用途来划分 , 一般分 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 • 4、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一次性偿还和 分期偿还两种方式。
4
5、按贷款的质量 ( 或风险程度 ) 分 类: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 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13
•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一直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 项优质业务来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获得了快速 的增长,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达到 47600亿元,贷款余额约为1998年贷款余额426亿元的 100倍,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也从1998年的 0.49%快速增长到了2009年的11.9%,增长速度之快令 人震惊。
个人住 房商业 性贷款
也称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俗称按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运 用其信贷资金向城镇购买、建造、大修各类型住房的自然人所发放的自 营性贷款,要求借款人以所购住房产权(或银行认可的其他担保方式) 为抵押,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的住房商业性贷款。
个 人 住 指由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住房商业性贷款组成的贷款,即当个人申请住房
存单、国库券质押贷款,信用卡消费信贷 等。 使用的信贷工具:
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等。 开办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
所有具备条件开办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
11
我国消费信贷的余额增长情况 (1998年-2010年)(单位:亿元)
80000 70000
75064
60000 50000
55333
40000
7
2)消费贷款:发放给消费者个人或家庭,用 来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它个人或家庭消 费的贷款。
(1)类型: 居民住宅抵押贷款、非住宅贷款、 信用卡贷款和其它周转性贷款
(2)西方商业银行消费贷款迅速发展的原因: 银行盈利空间的缩小、利率管制的放松、
个人信用制度的完善等。
8
(3)特征: 贷款额度小、管理成本高、对利率变化不
33000
37234
30000
20000
10000 456.17
0 1998年
15732.59 15736
1396.4
4265.12
10684.26 6990.26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2000 2005年
2406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16
我国《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1999年3月1日
2010年
2010年,我国消费贷款总额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总额的比重为15.66%。而在西方国家,消费贷
款与各项贷款的比例普遍都在40-60%以上。
12
我国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主要类型
类型
个人住 房公积 金贷款
含义
也称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委托贷款,是银行接受住房公积金 管理部门的委托,以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向按时 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发放的,用于其购买、建造、翻建、大修的 自住城镇住房,并以其所拥有的产权住房为抵押申请的专项贷款。
•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房价也一路飙升,根据中国社 科院《2010年中国经济蓝皮书》中的相关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达到8.3:1,农民工房 价收入比是22.08:1,农民的城镇房价收入比是29.44:1, 大大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范围。在我国房价增长速度远远 超出人均收入水平增长速度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个 人住房抵押贷款潜藏的违约风险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