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pdf

合集下载

转子动平衡技术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转子动平衡技术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转子动平衡技术的原理及常用方法宝子,今天咱们来唠唠转子动平衡技术这个超有趣的东西哦。

一、原理。

你想啊,转子在转动的时候,如果它不平衡,那就像一个人走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似的,肯定会晃悠。

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呢,简单说就是要让转子在转动的时候,各个方向上的力都能相互抵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从科学角度讲,转子不平衡会产生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会让整个系统振动、噪声增大,还可能让设备磨损得特别快呢。

而动平衡就是要找到转子上不平衡的质量分布点,然后通过在合适的位置添加或者去掉一些质量,让离心力相互平衡,就像给走路不稳的人穿上合适的鞋子或者调整脚步一样。

二、常用方法。

1. 现场平衡法。

这就像是在设备的“老家”给它治病。

在转子正常工作的地方,直接测量振动的情况,然后算出不平衡量和位置。

这种方法特别实用,不用把转子拆下来搬到专门的地方去平衡。

就好比医生到病人家里看病,直接根据病人在家的状态开药一样方便。

不过呢,现场的干扰因素可能比较多,就像家里可能比较杂乱影响医生判断一样。

2. 平衡机平衡法。

这是把转子拆下来,放到专门的平衡机上去检测和调整。

平衡机就像是一个超级精密的体检中心。

它能很准确地测量出转子的不平衡情况。

就像把人带到医院做全面检查一样,能得到很精确的数据。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在转子上合适的地方加或者减重量。

这种方法精度高,但是需要把转子拆下来,有时候就像给人做手术,有点小麻烦呢。

总之呢,转子动平衡技术对很多设备的正常运行都超级重要哦。

不管是大的发电机转子,还是小的风扇转子,都离不开它。

这就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得保持身体平衡才能稳稳地走路呀。

转子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转子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影响设备寿命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汽轮机转子进行平衡校准。
02 03
平衡校准方法
通常采用去重或加重的方法,对转子的质量分布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 状态。具体操作包括确定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位置,采用铣削或钻孔的 方式去除多余的质量,或者添加配重来平衡质量。
平衡校准的步骤
首先对转子进行动平衡试验,确定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位置;然后根据 试验结果,对转子进行去重或加重处理;最后再次进行动平衡试验,确 认转子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校准方法
离心泵转子的平衡校准通常采用去重或加重的方法,对转子的质量分布进行调整。具体操作包括确定不平衡质量的大 小和位置,采用铣削或钻孔的方式去除多余的质量,或者添加配重来平衡质量。
平衡校准的步骤
首先对转子进行动平衡试验,确定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位置;然后根据试验结果,对转子进行去重或加 重处理;最后再次进行动平衡试验,确认转子达到平衡状态。
优化平衡步骤
制定合理的平衡方案
01
根据转子的特性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平衡方案,以减少平衡时
间和提高效率。
自动化平衡操作
02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平衡操作的自动化,可以减少人为误差和
提高平衡效率。
优化平衡顺序
03
根据转子的结构和不平衡量分布情况,优化平衡顺序,以更有
效地实现平衡。
降低平衡成本
合理选用测量仪器
轴承磨损
转子不平衡会导致轴承承 受额外的径向载荷,加速 轴承磨损和损坏。
噪音和振动
转子不平衡还会产生噪音 和振动,影响工作环境和 人员健康。
转子平衡的必要性
提高机器性能
通过转子平衡可以减小机 械振动,提高机器性能和 稳定性。
延长设备寿命

转子动平衡原理及计算

转子动平衡原理及计算

转子动平衡一、动平衡的定义:不平衡的转子经过测量其不平衡量和不平衡相位,并加以校正消除其不平衡量,使转子在旋转时,不致产生不平衡离心力的平衡工艺叫做动平衡。

二、校正面的选择:平衡校正面必须选择垂直于转子轴线的平面转子外径:D转子长度:L①对于薄盘状转子(L/D≤5),因偶不平面很小,一般只选择一个校正面,称为单面平衡或称静平衡②对于长轴类转子(L/D>5),必须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校正面,称双面平衡或者多面平衡亦称动平衡③对于初始不平衡量很大,旋转时振动过大的转子,应先做单面静平衡,且校正面最好选择在重心所在的平面上,以防偶不平衡量增大;或者选择在重心两侧的两个校正面上校正,或根据要求,选择在靠近重心的平面上校正,然后再做动平衡。

三、校正方法:转子的不平衡是因其中心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重合而产生的.平衡就是改变转子的质量分布,使其中心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重合而达到平衡的目的.当测量出转子不平衡的量值或相位后,校正的方法有:1、去重法—即在重的一方用钻孔,磨削,錾削,铣削和激光穿孔等方法去除一部分金属。

2、加重法--即在轻的一方用螺钉连接,铆接,焊接,喷镀金属等方法,加上一部分金属。

3、调整法—通过拧入或拧出螺钉以改变校正重量半径,或在槽内调整二个或二个以上配重块位置。

4、热补偿法—通过对转子局部加热来调整工件装配状态。

四、不同类型转子的动平衡注意事项:1.滚动轴承转子的平衡装有滚动轴承的转子,平衡时最好带着滚动轴承一起平衡,从而消除滚动轴承的内环偏心引起的不平衡,带轴承的转子一般在V型支承上进行2.无轴颈的转子的平衡无轴颈的转子必须在工艺轴上进行平衡.由于工艺轴本身的制造误差:径向和轴向跳动.工艺轴本身的不平衡以及转子配合时存在的径向间隙,使转子在平衡时会带来不可避免的误差五、转子不平衡量的计算方法:1、计算转子的允许不平衡度(率)Eper=(G*1000)/(n/10)式中:Eper——允许不平衡度单位μmG——不平衡精度等级一般取6.3n——工作转速单位r/min例如:某工件工作转速1400r/min平衡精度等级取6.3,则Eper=(GX1000)/(n/10)= (6.3X1000)/(1400/10)=45μm2、计算允许残余不平衡量m=(Eper*M)/(r*2)式中:m——允许残余不平衡度单位gM——工件旋转质量单位kgr——工件半径单位mm例如:工件质量20kg,半径60mm双面平衡,故计算每个平衡面的允许的剩余不平衡量为m=(Eper*M)/(r*2)=(45x20)/(60x2)=7.5g3、转子平衡品质——衡量转子平衡优劣程度的指标G=Eper*ω/1000式中:G——转子平衡品质mm/s 从G0.4-G4000分11级;Eper——转子允许的不平衡度g.mm/k 或mm/s或转子质量偏心距μmω——相应于转子最高工作转速的角速度ω=2πn/60≈n/104、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umar)——单位g.m,平衡机能使转子达到的剩余不平衡量的最小值,是衡量平衡机最高平衡能力的性能指标,当该指标用不平衡度表示时,称为最小可达或剩余不平衡度(单位g.mm/kg)5、不平衡量减少率(URR)——经过一次平衡校正所减少的不平衡量与初始不平衡量之比值,他是衡量平衡机效率的性能指标,以百分数表示:URR(%)=(U1-U2)/U1*100式中:U1为初始不平衡量;U2为一次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6、校验转子——为校验平衡机性能而设计的刚性转子,其质量、大小、尺寸均为有规定,分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转子质量为1.1、3.5、11、35、110kg,卧式转子质量为0.5、1.6、5、16、50、160、500kg7、不平衡国偶干扰比——单面平衡机抑制不平衡力偶影响的性能指标。

转子动平衡原理

转子动平衡原理

转子动平衡原理转子动平衡是指在运行中的转子进行平衡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消除转子的不平衡,确保机械设备在高速运转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转子动平衡的原理。

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找平衡”、“找重心”和“找偏心”。

具体来说,转子动平衡需要通过试重和校正的方法,找到重心位置,并将重心与旋转轴线重合,消除转子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振动。

首先,为了找到转子的重心位置,我们可以将转子悬挂在支架上,使其自由悬挂。

然后,利用天平等工具,逐渐将试重块添置在转子上,直到转子的各个位置都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找到转子的重心位置。

然后,我们需要将转子的重心与旋转轴线重合。

这需要通过校正的方式来实现。

校正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加重和减重两种。

加重通常是在转子上添加一定重量的校正块,使得重心移动到正确位置。

减重则是通过移除转子上的一部分材料,使得重心移动到正确位置。

这些校正方法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来选择和操作。

最后,我们需要找到转子的偏心。

转子的偏心是指转子所受力矩和转子质量之间的差异,它会导致转子在旋转时产生振动。

为了消除转子的偏心,我们需要根据旋转速度和振动幅度等参数来确定偏心的位置和大小,并进行适当的校正,使得转子在运行中保持平衡状态。

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找平衡、找重心和找偏心。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确保转子在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来说,掌握转子动平衡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设备的维修和调整,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转子动平衡原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用于消除转子的不平衡,确保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找平衡、找重心和找偏心这三个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进行转子动平衡处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对于机械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来说,掌握转子动平衡的原理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设备维修和调整,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转子动平衡实验原理与方法

转子动平衡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采用的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的简图如图1所示。

待平衡的试件1安放在框形摆架的支承滚轮上,摆架的左端与工字形板簧3固结,右端呈悬臂。

电动机4通过皮带带动试件旋转,当试件有不平衡质量存在时,则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将使摆架绕工字形板簧做上下周期性的微幅振动,通过百分表5可观察振幅的大小。

1. 转子试件2. 摆架3. 工字形板簧4. 电动机5. 百分表6. 补偿盘7. 差速器8. 蜗杆图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简图试件的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可通过安装在摆架右端的测量系统获得。

这个测量系统由补偿盘6和差速器7组成。

差速器的左端为转动输入端(n1)通过柔性联轴器与试件联接,右端为输出端(n3)与补偿盘联接。

差速器由齿数和模数相同的三个圆锥齿轮和一个蜗轮(转臂H)组成。

当转臂蜗轮不转动时:n3=-n1,即补偿盘的转速n3与试件的转速n1大小相等转向相反;当通过手柄摇动蜗杆8从而带动蜗轮以n H转动时,可得出:n3=2n H-n1,即n3≠-n1,所以摇动蜗杆可改变补偿盘与试件之间的相对角位移。

图2所示为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试件转动后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 =ω2mr,它可分解为垂直分力F y和水平分力F x,由于平衡机的工字形板簧在水平方向(绕y轴)的抗弯刚度很大,所以水平分力F x对摆架的振动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而在垂直方向(绕x轴)的抗弯刚度小,因此在垂直分力产生的力矩M = F y·l =ω2mrlsinφ的作用下,摆架产生周期性上下振动。

1图2 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由动平衡原理可知,任一转子上诸多不平衡质量,都可以用分别处于两个任选平面Ⅰ、Ⅱ内,回转半径分别为r Ⅰ、r Ⅱ,相位角分别为θⅠ、θⅡ,的两个不平衡质量来等效。

只要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得到平衡,则该转子即达到动平衡。

找出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并相应的加上平衡质量(或减去不平衡质量)就是本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技术讲课教案主讲人:罗仁波培训题目:《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培训目的:多种原因会引起转子某种程度的不平衡问题,分布在转子上的所有不平衡矢量的和可以认为是集中在“重点”上的一个矢量,动平衡就是确定不平衡转子重点的位置和大小的一门技术,然后在其相对应的位置处移去或添加一个相同大小的配重。

内容摘要:动平衡前要确认的条件:1.振动必须是因为动不平衡引起。

并且要确认动不平衡力占振动的主导。

2.转子可以启动和停止。

3.在转子上可以添加可去除重量。

培训教案:第一章不平衡问题种类为了以最少的启停次数,获得最佳的平衡效果,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动不平衡问题的类型(静不平衡、力偶不平衡、动不平衡,如下图),而且还要知道转子的宽径比及转速决定了采用单平面、双平面还是多平面进行动平衡操作。

同时也要认识到转子是挠性的还是刚性的。

●●刚性转子与挠性转子✧对于刚性转子,任何类型的不平衡问题都可以通过任选的二个平面得以平衡。

✧对于挠性转子,当在一个转速下平衡好后,在另一个转速下又会出现不平衡问题。

当一个挠性转子首先在低于它的70%第一监界转速下,在它的两端平面内加配重平衡好后,这两个加好的配重将补偿掉分布在整个转子上的不平衡质量,如果把这个转子的转速提高到它的第一临界转速的70%以上,这个转子由于位于转子中心处的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如图10所示。

由于转子的弯曲或变形,转子的重心会偏离转动中心线,而产生新的不平衡问题,此时在新的转速下又有必要在转子两端的平衡面内重新进行动平衡工作,而以后当转子转速降下来后转子又会进入到不平衡状态。

为了能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确保转子都能处在平衡的工作状态下,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多平面平衡法。

✧挠性转子平衡种类1.如果转子只是在一个工作转速下运转,小量的变形不会产生过快的磨损或影响产品的质量,那么可以在任意二个平面内进行平衡,使轴承的振动降低到最小即可。

2.如果一个挠性转子,只是在一个工作转速下工作,但是将转子的变形量降低到最小是极其重要的,这时最好采用多平面动平衡修正。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实用标准》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实用标准》

技术讲课教案主讲人:经伟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高级工所在岗位:锅炉辅机点检员讲课时间: 2011年 06月24日培训题目:《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培训目的:多种原因会引起转子某种程度的不平衡问题,分布在转子上的所有不平衡矢量的和可以认为是集中在“重点”上的一个矢量,动平衡就是确定不平衡转子重点的位置和大小的一门技术,然后在其相对应的位置处移去或添加一个相同大小的配重。

容摘要:动平衡前要确认的条件:1.振动必须是因为动不平衡引起。

并且要确认动不平衡力占振动的主导。

2.转子可以启动和停止。

3.在转子上可以添加可去除重量。

培训教案:第一章不平衡问题种类为了以最少的启停次数,获得最佳的平衡效果,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动不平衡问题的类型(静不平衡、力偶不平衡、动不平衡),而且还要知道转子的宽径比及转速决定了采用单平面、双平面还是多平面进行动平衡操作。

同时也要认识到转子是挠性的还是刚性的。

●刚性转子与挠性转子✧对于刚性转子,任何类型的不平衡问题都可以通过任选的二个平面得以平衡。

✧对于挠性转子,当在一个转速下平衡好后,在另一个转速下又会出现不平衡问题。

当一个挠性转子首先在低于它的70%第一监界转速下,在它的两端平面加配重平衡好后,这两个加好的配重将补偿掉分布在整个转子上的不平衡质量,如果把这个转子的转速提高到它的第一临界转速的70%以上,这个转子由于位于转子中心处的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如图10所示。

由于转子的弯曲或变形,转子的重心会偏离转动中心线,而产生新的不平衡问题,此时在新的转速下又有必要在转子两端的平衡面重新进行动平衡工作,而以后当转子转速降下来后转子又会进入到不平衡状态。

为了能在一定的转速围,确保转子都能处在平衡的工作状态下,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多平面平衡法。

✧挠性转子平衡种类1.如果转子只是在一个工作转速下运转,小量的变形不会产生过快的磨损或影响产品的质量,那么可以在任意二个平面进行平衡,使轴承的振动降低到最小即可。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一、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转子动平衡是指通过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使转子在高速旋转时减小振动,提高转子的平衡性能。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主要包括静平衡法和动平衡法。

1. 静平衡法静平衡法是通过在转子上加质量来实现平衡,常用的方法有单面加质法和双面加质法。

单面加质法是在转子的一个平面上加质量,通过调整质量的位置和大小,使得转子在该平面上平衡;双面加质法是在转子的两个平面上分别加质量,通过调整两个质量的位置和大小,使得转子在两个平面上平衡。

2. 动平衡法动平衡法是通过在转子上进行试验,测量振动信号,然后根据振动信号的特征和数学模型,计算出需要调整的质量和位置,实现转子的平衡。

常用的方法有单面试重法、双面试重法和切除法。

单面试重法是在转子的一个平面上试重,通过试重的位置和大小,调整质量的分布,使得转子在该平面上平衡;双面试重法是在转子的两个平面上分别进行试重,通过试重的位置和大小,调整两个质量的分布,使得转子在两个平面上平衡;切除法是根据振动信号的特征,确定需要切除的质量位置,然后进行切除,实现转子的平衡。

二、转子动平衡标准转子动平衡的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

国际标准主要有ISO1940《机械振动-旋转机械的平衡要求》和ISO2953《机械振动-旋转机械的平衡试验方法》。

ISO1940主要规定了旋转机械的平衡质量和平衡级别的要求,根据转子的质量和转速确定平衡质量的上限和平衡级别的要求;ISO2953主要规定了旋转机械的平衡试验的方法和要求,包括试重法和试切法的试验步骤和计算方法。

国内标准主要有GB/T 25709-2010《转子的平衡质量和平衡级别》和GB/T 3323-2005《旋转机械平衡试验方法》。

GB/T 25709-2010与ISO1940类似,主要规定了旋转机械的平衡质量和平衡级别的要求;GB/T 3323-2005与ISO2953类似,主要规定了旋转机械的平衡试验的方法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如果一个转子必须在一个宽广的转速范围内都
能平稳地工作,即该转子在低转速时是刚性的,
在高转速时是挠性的, 这时最好采用多平面动平
衡修正。
临界转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当转子的转速达到自身产生弯曲共振时的转速,
称为临界
转速。
转子经过临界转速时, 转子产生的弯曲振型数, 取决转子 转速与转子自振频率相一致的数量。 一般来说转子的转速
占主导,一般其转频振动成份大于或等于其通频振动的
80%
以上。
不平衡力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离心力在径向基本是均匀
的,轴及支承轴承的运动轨迹近似为一个圆,然而,由于轴
承座的垂直支承刚度大于水平方向,所以正常的轴及支承轴
承的运动轨迹为椭圆,即正常情况下水平方向振动要比垂直
方向振动大 1.5 到 2 倍,若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存在其它问
挠性转子平衡种类 1. 如果转子只是在一个工作转速下运转, 小量的变
形不会产生过快的磨损或影响产品的质量, 那么
;.
.
可以在任意二个平面内进行平衡, 使轴承的振动
降低到最小即可。
2. 如果一个挠性转子,只是在一个工作转速下工 作,但是将转子的变形量降低到最小是极其重要
的,这时最好采用多平面动平衡修正。
低于它的自振频率的 70%时,认为它是一个刚性转子, 而
高于它的自振频率的 70%时,认为它是一个挠性转子。 由
于转子的转速升高通过它的自振频率而产生弯曲或变形
时,转子的重心就会偏离转子的转子的转动中心线, 产生
新的不平衡状态。
第二章 如何识别动不平衡问题 不平衡问题的主要特征
;.
.
振动频谱典型特征:不平衡问题通常是较高的转频振动
一般来说,对大多数转动设备,最好是在现场进行动平 衡操作,这是因为现场进行动平衡操作是在实际的操作条 下、实际的工作转速下进行,并且转子是在自身支承轴承和 基础之上。
三点现场动平衡操作法
1、 以工作转速启动转子, 测量和记录原始振动幅值为 O’。
例如, O’=6 mils ( 152um) 2、 以 O’为半径,画圆,如图 1 所示。
的。 由以上原因引起转子某种程度的不平衡问题,分布在转
子上的所有不平衡矢量的和可以认为是集中在“重点”上的 一个矢量,动平衡就是确定不平衡转子重点的位置和大小的 一门技术,然后在其相对应的位置处移去或添加一个相同大 小的配重。
第四章 动平衡操作的重要性
;.
.
由于动不平衡产生的力, 若不予以修正, 在转动设备中具 有很强的破坏性, 不仅对支承轴承产生损坏, 也会引起机 器基础开裂, 焊缝开裂, 同时由于不平衡引起的过大的振 幅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由于不平衡产生的离心力取决于转 子的转速和重点的重量。 第五章 现场动平衡技术
;.
.
3、 停下转子,在转子上取三个点“ A ”、“ B”和“ C”,相 隔近似 120°。不一定是很准确的 120°,然而三点相隔的 角度必须是已知的,在我们的例子中如图 2 所示,“A ”点是 起点标注为 0°。其它点标注如图 2 所示。
内容摘要:
动平衡前要确认的条件: 1. 振动必须是因为动不平衡引起。并且要确认动不平衡力占 振动的主导。 2. 转子可以启动和停止。 3. 在转子上可以添加可去除重量。
培训教案:
第一章 不平衡问题种类 为了以最少的启停次数, 获得最佳的平衡效果, 我们不仅 要认识到动不平衡问题的类型(静不平衡、力偶不平衡、 动不平衡) ,而且还要知道转子的宽径比及转速决定了采 用单平面、 双平面还是多平面进行动平衡操作。 同时也要 认识到转子是挠性的还是刚性的。
题,特别是可能存在共振问题。
径向与轴向振动比较,当是不平衡问题占主导时,径向 振动(水平和垂直)要比轴向方向的振动大得多(悬臂转子
除外)。
悬臂转子不平衡问题的方向性,通常情况下,径向和轴 向振动都比较大,它是静不平衡和力偶不平衡同时存在,所
以通常情况下需要二平面进行平衡修正 。
有不平衡振动问题转子, 其振动相位是稳定和可重复的。
;.
.
刚性转子与挠性转子 对于刚性转子,任何类型的不平衡问题都可以通过 任选的二个平面得以平衡。 对于挠性转子,当在一个转速下平衡好后,在另一 个转速下又会出现不平衡问题。当一个挠性转子首 先在低于它的 70%第一监界转速下,在它的两端平 面内加配重平衡好后,这两个加好的配重将补偿掉 分布在整个转子上的不平衡质量,如果把这个转子 的转速提高到它的第一临界转速的 70%以上,这个 转子由于位于转子中心处的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 心力的作用, 而产生变形, 如图 10 所示。 由于转子 的弯曲或变形,转子的重心会偏离转动中心线,而 产生新的不平衡问题,此时在新的转速下又有必要 在转子两端的平衡面内重新进行动平衡工作,而以 后当转子转速降下来后转子又会进入到不平衡状 态。为了能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确保转子都能处 在平衡的工作状态下,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多平 面平衡法。
是动平衡问题。例如,如果在一个电机的输入、输出端轴承
水平方向测量得到的振动相位差为 30°,而在其输入、 输出
端轴承垂直方向测量得到的振动相位差近似为
150 °,则工
程师企图对这个转子实施动平衡操作,似乎是在浪费时间。
第三章 引起转子不平衡的原因 装配错误,安装时一个零件的质量中心线与转动中心线
不重合。 铸造气孔 装配误差 半键问题 转子变形,由于残余应力、受热不均等引起转子变形。 转子上有沉积物 设计不均称,如电动机转子绕线一侧与另一侧是不均称
.
技术讲课教案
主 讲 人:范经伟 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 :高级工 所在岗位:锅炉辅机点检员 讲课时间: 2011 年 06 月 24 日
;.
.
培训题目:《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培训目的:
多种原因会引起转子某种程度的不平衡问题, 分布在转子上 的所有不平衡矢量的和可以认为是集中在 “重点”上的一个矢量, 动平衡就是确定不平衡转子重点的位置和大小的一门技术, 然后 在其相对应的位置处移去或添加一个相同大小的配重。
不平衡问题会促使共振幅值增大,如果转子的工作转速 比较靠近其系统自振频率处的共振点时,少量的不平衡振动
会增大 10 到 50 倍。
转子不平衡问题的相位表现,在转子输入、输出端轴承 水平方向测量得到的相位差与在转子输入、输出端轴承垂直
方向测量得到的相位差基本相等( +/-30 °)否则主要问题不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