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修订稿
医院分娩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分娩室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工作人员消毒隔离要求:
①产房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着装整齐,更衣,带帽,带口罩,换
鞋,帽子必须盖住头发方准入内,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外出鞋。
②产房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规程。
③产房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肝功能检查及肛拭有异常及皮肤化
脓感染者暂调离产房工作。
④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2产房的环境消毒隔离要求;
①产房的环境应清洁,安静,无污染源。
②产房用专用拖把每天用优氯净拖地二次。
③每天开窗通风一次,大夜班用紫外线消毒一小时,每周末用乳酸
熏蒸空气消毒一次,每月室内大扫除一次。
④产房、待产室、洗手间的门把手、桌、椅等每天用“84”消毒液
擦拭一次。
⑤每日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一次,按规定达标(由专职检测员执
行)。
3产房用物消毒隔离要求
①产房的听诊器,胎儿听筒,血压计,输液架等用物不得与婴儿室,
病房交叉使用。
②产妇用过的被隔离开的产床,产房后必须更换,不得共用。
③抢救婴儿用的喉镜,气管导管用后必须先清洁处理,酒精擦拭,
酒精浸泡后凉干备用。
④按生用的中心负压瓶必须每天清洗,不得存有羊水污迹。
⑤产房消毒包、产包、器械包外面有标签无菌日期,有签名,有效
期为一周,每星期六进行大消毒。
⑥无菌物品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柜内,不得与未消毒物品混放。
⑦消毒灭菌液每周更换二次,每月对使用中的各种消毒液进行浓度
和细菌学监控(由专职检测员执行),做到无菌物品无菌生长。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Ⅰ目的
加强产房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产房消毒隔离工作。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产房。
Ⅲ制度
一、产房应保持环境整洁。
(一)每日常规对产房的桌、椅、床头柜、治疗车、门把手、电灯开关、电话机、平车、病历夹、婴儿磅秤、新生儿辐射台、产床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如有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二)分娩室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新鲜。
进行空气消毒可采用空气净化动态消毒机消毒。
(三)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并做好登记;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四)地面常规进行地巾湿式清洁;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地巾分区专用,设有标识。
二、加强产房出入人员管理:
(一)严格参观、实习、陪产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出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二)凡是进入产房的人员应更鞋、更衣,戴帽子、外科口罩。
离开产房时,应脱去产房专用着装或换外出衣、外出鞋。
三、进行助产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预防职业暴露。
四、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严格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
(二)手术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
五、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剂等监测,并保存好监测结果。
六、使用后的注射针头等锐器直接弃置于利器盒内,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容器有警示标识,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
Ⅳ参考依据
1.《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卫通〔2009〕10号)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专用鞋、衣、帽、戴口罩,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工作鞋一用一消毒。
2.产房物体表面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洗,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医疗垃圾处理。
3.地面清洁后用0.1%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拖把用后由病房管理科集中消毒处理。
4.无菌物品、有专柜放置,按消毒日期前后排列,严防过期。
5.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消毒液每日更换、消毒灭菌,所有缝线、剪刀、缝针等用物应高压灭菌消毒后备用。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刷手、铺台巾、戴手套、助产等方面,符合规范要求。
7.待产及分娩过程中,床上用物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
每次接产完毕,产床用0.1%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清洁、无血迹。
8.传染病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分娩,并在病历上有标记,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并贴标签,产床用0.1%含氯消毒剂擦拭,器械送供应室清洁、消毒、高压灭菌,室内紫外线消毒。
特殊传染病器械先用0.2%含氯消毒剂初步消毒再送供应室清洁、消毒、高压灭菌。
9.室内定期通风换气,每日循环风紫外线消毒三次,每次2小时。
分娩室分娩前后各加消毒1小时。
10.细菌学检测空气、无菌物品及工作人员,每个季度细菌学检测1次,合格率100%。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一、产房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并做好洁污分流。
分娩室内不得放置与分娩无关旳物品。
二、保持产房环境清洁,温度24-26℃,湿度50-60%,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1次,至少拖地2次,每平常规空气消毒2次并做好记录,每周卫生大扫除、清洁过滤网1次,定期进行物表、空气及工作人员手卫生及消毒液旳卫生学监测,监测成果有记录,监测不合格旳有整治措施及整治效果追踪。
三、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职业防护原则,做好原则防止措施。
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专用衣裤、鞋、帽不得佩戴戒指和耳环。
产妇专用旳拖鞋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四、无菌物品应当按失效时间专柜有序寄存,消毒标志清晰,有序使用,每日检查,保证无过期。
接产器械必须高压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
五、氧气湿化瓶、接头、新生儿复温台、新生儿复苏气囊等接触皮肤和粘膜旳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六、接产时所有污染物品应及时按医疗垃圾解决规范分类解决,污染器械及时清洗后由消毒供应室回收再进行消毒、高压灭菌。
接生环境应立即进行物表及空气清洁消毒。
胎盘及其他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旳规定进行解决,并做好登记。
七、传染病孕妇应在专门旳隔离产房待产、分娩、工作人员应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所有用物应尽量选择一次性用品。
对患感染性疾病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有旳物品、器械按照传染病消毒灭菌隔离规定进行解决,胎盘及其他医疗垃圾做好传染病标记,并黄色垃圾袋双层包装妥当密闭运送。
房间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八、外科洗手间使用非接触式水龙头,接生前助产士采用专用旳外科洗手液及手消毒液按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九、严格限制产房参观及陪护人员数量,接产过程中减少不必要旳人员流动。
产房人员因事外出离开产房时要更换衣服或穿外出衣。
十、有产房院感质控人员,备好职业防护用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院感培训。
分娩室消毒隔离制度

分娩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进入分娩室必须衣帽整洁,更换拖鞋,进行技术操作时,须戴好口罩。
非妇产科工作人员及产妇,不得擅自进入产房。
入口处的消毒液垫应定期消毒更换,有事外出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二、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要求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
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日三氧灭菌机进行空气消毒2小时,每周乳酸熏蒸一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培养一次。
三、产妇生产回病房后,产妇所有用物必须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如系感染产妇,则应立即进行特殊消毒处理后再严格终末消毒。
四、对各种无菌包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应专人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备而末用的消毒包应定期翻蒸。
定期更换器械消毒液,泡手液,消毒瓶镊,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室放置,并有明显标记。
五、消毒药品保存方法正确,消毒液配制方法正确,容器有标记,有药名,有浓度,有时间,各种消毒浸泡方法正确。
六、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七、工作人员应每年作全面体检一次,包括胸透,咽培养,大小便培养,HBV等检测,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者,应暂时调离产房工作。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 引言在医院的产房中,消毒隔离制度是确保新生儿和产妇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科学的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保证产房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操作流程。
2. 消毒隔离房设置为了确保产房的卫生环境,医院需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房用于对标准产房进行定期的消毒和隔离。
消毒隔离房应满足以下条件: - 设在产房旁边,方便操作和管理; - 具备独立的空调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过滤; - 拥有优良的隔音材料,有效降低噪音; - 配备齐全的消毒设备和工具。
3. 消毒流程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的核心是消毒流程,该流程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完成,以确保消毒效果。
3.1 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 验证消毒设备和工具的有效性和完好性; - 清理和整理消毒隔离房,确保无明显污染; - 准备所需的消毒剂和材料。
3.2 清洁消毒清洁消毒是消毒流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产房表面的有机物和污物,为后续的消毒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 1. 刷洗产房墙面、地面、吊顶等表面,并使用中性清洁剂清洗; 2. 清洗产房内的器械和设施,包括床单、被套、枕套等。
必要时,可以进行机械清洗; 3. 使用清水对产房进行彻底冲洗,确保无残留物。
3.3 消毒操作消毒是确保产房环境无菌的重要步骤,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消毒剂的要求,将其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2. 使用喷雾器或喷雾设备对产房表面进行消毒,确保覆盖全面; 3. 针对特定区域,如操作台、洗手池等,可以使用纱布或棉球进行局部擦拭; 4. 注意消毒剂的接触时间,保持一定的作用时间。
3.4 通风处理在完成消毒操作后,产房需要进行充分通风,确保消毒剂挥发。
通风处理步骤如下: 1. 打开产房门窗,保证自然通风;2. 启动空调系统,提高空气流通;3. 使用空气清新剂或除臭剂,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隔离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隔离产房消毒隔岗制度
一、凡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特殊感染的产妇、急诊产妇必须在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内接生,防止交叉感染。
二、待产期间用过的布类物品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双包双扎后密闭送洗衣房。
三、分娩所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由专人收集处理。
四、分娩用后器械应放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送消毒供应中心。
五、操作台、器械台、婴儿处置台、婴儿磅秤、产床、地面及墙壁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每日用动态消毒器空气消毒2小时。
每季度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六、使用后的地巾用IOoo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晾干备用。
七、隔离产房及待产室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八、执行终末消毒处理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穿防护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计委.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WS/T3U-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妇产科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妇产科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V目的
加强妇产科的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妇产科。
三、内容
(一)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在工作人员通道的指定地点更换帽子、口罩、鞋、洗手或消毒后方可进入,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随意入内。
(二)产妇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产房拖鞋后经病人通道进入,个人物品不应带入产房,陪伴进入产房必须戴口罩,帽子,更换雌(三)产房清洁每天湿式清扫,墙面和地面当有污染时,立即用含氯消毒剂拖洗,产房内仪器设备物表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产房内每日紫外线消毒一小时
(四)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各种导管等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产妇使用后的软尺,骨盆测量仪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