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饲料解毒能力的差异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简答和论述)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 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答:NPN的利用原理常用NPN有尿素、双缩脲和各种铵盐。
以尿素为例。
脲酶尿素NH3+CO2 C·H2O VFA+酮酸(碳架)真胃和小肠游离AA 吸收动物体蛋白或产品蛋白尿素被水解的速度很快,进入瘤胃后2h内可被微生物脲酶完全水解。
100g瘤胃内容物能在1小时内把100mg尿素转化为NH3,产生的NH3超过细菌利用能力时即可出现NH3中毒,如NH3达8.4-13ppm出现中毒,20ppm运动失调,500ppm死亡。
NPN利用方式:(1)用NPN直接补饲;(2)处理粗饲料;(3)生产各种补充料或营养性添加物。
2. 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有哪些必需氨基酸?答: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必须由饲料提供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节省或替代部分氨基酸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料提供,动物体内能够完全满足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猪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鸡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
3. 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和反刍动物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答: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饲料中不能满足动物需要的那些必须氨基酸,她们的短缺饲料或饲料中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从而降低了整个饲料或饲料蛋白质的营养成分。
通常蒋饲料中缺少的氨基酸叫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是猪和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答: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由胰粘酶和胆盐作用,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或甘油一酯。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精心整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名词解释:1初水分2干物质3粗蛋白质4粗脂肪5无氮浸出物6粗纤维7粗灰分8酸性洗涤纤维9中性洗涤纤维10过瘤胃蛋白质11营养水平12理想蛋白质13必需氨基酸14非必需氨基酸15限制性氨基酸16氨基酸互补17氨基酸平衡18非蛋白氮19蛋白质生物学价值20蛋白质净利用率21代谢氮22风干样本23必需脂肪酸24能值25能量26总能27消化能28代谢能29净能30尿能31粪能32热增耗3339奶牛能量单位能量饲料4855代谢体重566472配合饲料79有效能80是非题:123456789同一种饲料对不同家畜,其蛋白质消化率不同。
()10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就是指饲料中可消化粗蛋白的利用率。
()11反刍家畜淀粉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12瘤胃分泌纤维素酶,因而瘤胃是反刍家畜消化纤维素的场所。
()13反刍家畜所需能量的60%以上来自挥发性脂肪酸。
()14猪采食饲料后,在胃中进行着淀粉的消化。
()15猪鸡不能大量利用粗饲料。
()16反刍动物所需能量主要来自挥发性脂肪酸。
()17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大于真消化率。
()18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升高,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
()19粗纤维对动物无任何有益作用。
()20粗纤维中所有成分动物都不能利用。
()21动物体组织内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沉积量主要取决于饲料中两种脂肪酸的含量。
()22消化能包括部分不能被家畜利用的经发酵形成气体如甲烷。
()23饲料的总能值高,消化能值和代谢能值也高。
()24()252627()2829维生素30维生素313233维生素3435维生素3637维生素3839由于水在畜牧生产成本中比例最小,所以水对畜牧生产意义不大。
()40在动物营养中,代谢水能满足大多数家畜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需要。
()41缺乏铜不利于铁的利用。
()42在家畜体内蛋氨酸和胱氨酸可相互转变。
()43赖氨酸和精氨酸之间存在拮抗关系。
人体de惊人真相(19):身体“气味”,“知”健康!——气味致病又治病!

人体de惊人真相(19):身体“气味”,“知”健康!——气味致病又治病!人体de惊人真相(19)身体“气味”,“知”健康!——50个气味科学新观点这个人太“没人味儿”啦!这是北方人常用来评价某一个人为人处事时的“不通常理”、甚至违背了常理,令人唾弃。
其实,人体的气味,包含巨大的医学科学信息,透露着人的身体健康、疾病状态。
健康的人气味清爽、体溢余香,疾病的人气味怪异...一、食物链与反食物链问题。
生物群有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他们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吃动物的动物称食肉动物,吃草的动物称食草动物,草和动物皆吃的称杂食动物。
微生物分寄生菌和腐生菌两类,寄生菌是变相的“吃”动、植物,腐生菌类吃植物或动物的尸体。
植物永远是被食者,极少数植物吃动物(如猪笼草等),生物相吃的现象叫食物链,弱肉强食天经地义,好像没有反抗斗争。
实际上不是这样简单,不吃不能活,被吃活不成,怎么会没有斗争?您死我活如火如荼,一刻也没有停息过生死斗争。
追逐打斗躲避是明斗,仅存在于动物之间。
暗斗的方式是产毒与解毒,称为化学战争,这才是主要的,存在于生物三界之间。
以植物为例,植物的化学成分最为复杂,大致分为两大类——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前者是自身生长和繁育后代的需要,后者是防御武器,适应环境、化解毒物和防止动物和微生物伤害。
但是植物的防御能力必定有限,否则就是植物的一统天下了。
动物和微生物要生存,产生解毒(消化)能力是谋生的前提。
同样,这种解毒(消化)能力也有一定限度,表现在动物的食源有限,微生物的寄生体也有限。
部分动物也产毒,有进攻与防御两项功能。
所有动物的消化能力都可以看作是另一类解毒形式,这个问题涉及到“毒”的定义问题,后面会提到,这里暂不解释。
寄生菌也分为两类,一类不破坏寄生体的细胞,对生物无害或有益,另一类破坏寄生体的细胞(统称腐蚀),是有害菌,对植物称作病害,对人或动物称作致病菌,致病菌的包膜含外毒素是腐蚀物质,包膜内的内毒素能够引起生物的各种生理变化,以病毒的DNA 为最可怕,它能够与生物体的DNA结合成为病毒的后代,由于它受到细胞膜保护,药物不能直接杀灭它。
高级动物营养习题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5、NSP的概念。
6、简述NSP的营养特性。
7、简述NSP的负面营养特性及克服措施。
第六章脂类的营养1、必需脂肪酸、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2、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哪几种?3、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4、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
5、何谓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第七章能量代谢1、热增耗(HI)、TMEn的概念2、DE、ME、NE的定义或计算3、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平均燃烧热分别为多少?4、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

动物产品
玉米和苜蓿干草对奶牛的 营养价值比较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总能
消化能 代谢能 产奶净能
2、能量转化规律的实践意义 (1)饲料能量利用效率
饲料能量利用效率=产品能值 ×100% 食入饲料总能
总效率:是指产出产品中所含的能量与进食饲料 的有效能之比。 总效率= 产品能值 ×100% 进食有效能值(包括维持能量 )
口腔是猪、牛、羊等哺乳动物主要的物理消化器官物理 性消化:鸡、鸭、鹅等类对饲料的物理消化,主要是通 过肌胃收缩的压力和饲料中的硬质物料的切搓,达到改 变饲料粒度起十分重要的作为。 (2)化学性消化: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 酶的消化。
图2-5 兔消化道结构
图2-3 马消化道结构
图2-2 鸡消化道结构
瓣 胃 及 内 容 物
皱 胃
皱 胃 内 容 物
微 生 物 消 化
反 刍 及 食 物 消 化
3、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饲料中营养品物质在动物消化道
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 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2)、高等动物可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胞饮吸收、被动吸收、主动吸收
(二)、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1、消化力与消化性
(1)、可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 度称为饲料的可消化性。
(2)、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 力称为动物的消化力。
(3)、消化率:是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 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它是饲料中可消化养 分占食用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100%
反刍与非反刍动物在对饲料毒物的解毒能力上的差异性--周纯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论文姓名:周纯华学院:兽医学院班级:2010级动物丁颖班学号:201030710330反刍与非反刍动物在对饲料毒物的解毒能力上的差异性兽医学院2010级动物丁颖班周纯华201030710330摘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饲料资源和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毒物所引起的畜禽中毒性疾病,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毒物和动物中毒病的研究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此外,由于反刍与非反刍动物在生理解剖上的差异也造成两者在对饲料中的毒物的降解能力的不同。
通过研究动物中毒的原理以及这种差异性将会解决一系列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问题,对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饲料毒物;差异性;瘤胃微生物The Difference on Degradation of Toxicants in The Feed between Ruminant andNon-ruminant AnimalsAbstract:Feed toxicants an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re important substances which can cause decline in the feed nutritive value,the feed palatable and the animal productive forces,or lead to the poisoning diseases.Because of the rumen,ruminant and non-ruminant have different ability to degrade the toxicants.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oisoning mechanism and the divergence.Key words:feed toxicant;divergence;rumen microorganism1.饲料毒物在体内的运行与转化饲料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的吸收作用,极少数可经呼吸道或皮肤粘膜吸收而产生毒性作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

碱化处理对稿秆的消化率的影响(%)
营养物质 未经处理
处 理 时 间 (h)
1.5 3 6 12 72
有机物
粗纤维
45.7 59.3 70.3 70.3 71.2 73.1
58.0 69.2 79.8 79.8 80.3 72.3
无氮浸出 40.2 48.1 57.6 57.3 60.3 78.5 物
76.3 68.9 81.2 73.3 65.8 74.9 72.4 56.0 68.6 66.1 44.5 62.3 61.0 37.3 56.0
(3)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3、 饲养管理技术 (1) 饲料的加工调制 表:碱化处理对稿秆消化率的影响 表:不同粉碎程度的大麦对消化率的影响 (2) 饲养水平 表:不同饲养水平对消化率的影响
化
粗脂肪
52.5 56.0 61.3 55.4 54.5 71.8
率
粗纤维
59.6 61.4 56.5 55.1 61.7 72.1
无氮浸出 物
62.8 68.9 70.9 74.2 67.2 73.9
粗纤维对饲粮有机物质 消化率的影响(%)
粗纤维占饲粮干物质 牛
猪
马
10.0~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1~35.0
不同粉碎程度的大麦对 猪消化率的影响(%)
处理
整粒 中等 粉粒 磨细
有机 物质
67.1 80.6
粗蛋白质 粗脂 肪
60.3 36.7 80.6 54.6
粗纤 维
11.6 13.3
84.6
84.4 75.5 30.0
无氮浸 出物
75.1 87.7
89.6
不同饲养水平对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题库

动物营养学》题库1.动物体组织中不含有的化学成分是糖。
2.通常饲料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
3.消极影响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为纤维素。
4.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家禽饲料时,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
5.使用玉米、豆粕等植物性饲料配制猪日粮时,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
6.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品质及蛋白质需要量的核心指标是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7.动物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脂肪。
8.参加动物造血机能的微量元素是铁、铜和钴。
9.吡哆醇属于维生素B6.10.氨基酸之间具有拮抗作用的是赖氨酸与精氨酸。
11.维生素D有V D2 和V D3 两种,家禽日粮中选用V D3.12.雏鸡患多发性神经炎,是由于日粮中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
13.下列哪个元素属于微量元素是硒。
14.为避免畜禽贫血,日粮中应添加硫酸亚铁。
15.与维生素E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保护动物体细胞膜系统的微量元素是硒。
16.日粮中过多的脂肪会降低维生素C的吸收。
17.我国肉牛饲养中能量体系选用净能。
18.微量元素是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12的原料,需在反刍家畜日粮中添加钴。
19.下列维生素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为V A、V D、V E和V K。
20.日粮中缺乏微量元素锰,鸡可患卷爪麻痹症。
21.成年反刍动物家畜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所以日粮中不必供给V A。
22.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是指动物体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
23.胃蛋白酶的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
24.呼吸道蒸发的水是不感觉失水的流失途径。
25.粗脂肪代谢后产生的代谢水最多。
26.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某饲料原料的含氮量为4%,则该饲料原料的粗蛋白含量为6.25%。
27.饲料中的粗蛋白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
28.反刍动物饲粮中粗饲料比例较高时,瘤胃液中的乙酸比例相对较高。
29.在使用高精料饲粮时,反刍动物容易出现酸中毒。
饲粮中添加碳酸氢钠等缓冲剂可以提高瘤胃的消化功能,防止酸中毒。
30.营养性多糖包括淀粉和半纤维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饲料解毒能力的差异姓名:陈刚班级:2011级营养二班学号:201130370201一反刍与非反刍对生物碱(茄碱)的解毒性差异茄碱广泛存在于马铃薯、番茄及茄子等茄科植物中。
在番茄青绿色未成熟时,里面含有茄碱。
马铃薯中茄碱的含量随品种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贮藏过程中含量逐渐增加。
茄碱对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尤其对呼吸和运动中枢作用显著。
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可引起急性脑水肿、胃肠炎等。
由大量实验结果和经验证明,单胃动物的胃肠道几乎对茄碱无任何解毒反应,但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却具有较强的解毒能力,主要原因是其能把茄碱分解成茄啶,使其毒性大大减弱,具体机理目前尚不太清楚。
二反刍与非反刍对甙类解毒性的差异1 氰甙含氰甙植物有高粱幼苗、苏丹草、白脉根、白三叶、木薯、亚麻子饼等。
氰甙本身无毒,但含氰甙植物被动物采食后,组织结构遭到破坏,在水分和适宜温度条件下经过与甙共存酶的作用,产生氢氰酸而引起动物中毒。
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的活动甚至无需特殊的酶就可将氰甙水解产生氢氰酸,故对含氰甙植物比单胃动物更敏感。
但是,反刍动物摄入含氰甙植物机会较多,故体内硫氰酸酶活性较高。
催化氢氰酸与体内硫代硫酸盐形成低毒的硫氰酸盐虽尿排出。
因此,反刍动物对氢氰酸耐受。
2皂甙含皂甙植物有苜蓿、大豆、三叶草、甜菜、豌豆等。
苜蓿草粉单一或大量饲喂时,由于苜蓿根中含13种苜蓿酸( Baily等,1999 )而影响单胃动物生长。
鸡饲粮中苜蓿粉占大约10%(相当皂苷0.15%),可使肉仔鸡生产性能下降,蛋鸡产蛋率降低。
但是,反刍动物摄入皂甙后,不会抑制生长,因为皂甙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
皂甙水溶液振荡时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当反刍动物采食较多新鲜苜蓿时,容易形成瘤胃臌气。
为预防瘤胃臌气发生,放牧苜蓿前先喂些干草或粗饲料,露水未干前暂缓放牧或将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种或混合饲喂。
皂甙可与胆固醇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而减少在肠道的吸收,有助于降低单胃动物血浆胆固醇。
肉鸡饲粮添加苜蓿总苷可极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及腹脂重和腹脂率。
Lu等研究发现,奶牛日粮中添加苜蓿皂苷,奶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减少20%-30%,乙酸与丙酸比值减少,原虫数量减少。
瘤胃发酵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有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苜蓿皂苷的各处理组瘤胃细菌培养液中浓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苜蓿皂苷影响了瘤胃细菌的发酵活力,增加了TVFA的浓度这可能是因为苜蓿皂苷抑制了瘤胃上皮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减少了VFA从皱胃的流出[2[2]。
故可以推测添加苜蓿皂苷可为反刍动物生长发育提供更充分的能量,促进其生长,但可能影响了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3硝基甙硝基甙广泛存在于豆科、多变小冠花、槐兰属、黄芪属等植物中。
其中沙打旺和多变小冠花在饲料毒物中尤为突出。
含硝基甙植物在动物消化道内被分解释放出BNPA或BNPOH进入到组织、器官中,抑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如琥珀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谷氨酸脱羧酶、单胺氧化酶、一线胆碱酯酶等,从而抑制了三羧酸循环循环,细胞能量不足。
另外BNPA与琥珀酸分子中电子分布很相似,BNPA在与琥珀酸脱氢酶不可逆结合时又与其辅酶FAD作用释放出亚硝基。
亚硝基进入血流中,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运氧受阻。
反刍瘤胃微生物对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有水解作用。
其降解途径可能是:含硝基甙—BNPA—亚硝酸盐—氨。
结果导致了饲料毒性的消除。
因此用沙打旺等饲料喂养非凡出动物是安全的,而单胃动物尤其是幼禽、幼畜,对其耐受能力低。
三反刍与非反刍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类毒物的解毒性的差异1 植物凝集素又称植物血凝素,以能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而得名。
Etzeler(1996)报道植物外源凝集素多数为糖蛋白,可在消化道中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大多数植物外源凝集素在肠道中不被蛋白酶水解,而和小肠壁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多糖)结合,破坏小肠壁刷状粘膜结构,干扰其功能,使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动物生长受阻,甚至停滞。
此外,它对肠道的免疫球蛋白(lgA)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
大量数据表明反刍动物对植物凝集素的耐受能力强,可以适当添加饲喂量,而单胃动物对其敏感性较高,应适当减少添加量。
2 含羞草草氨酸与银合欢含羞草氨酸存在于银合欢及含羞草中,它可以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竞争,引起动物多种病症。
而反刍动物长期或过量采食银合欢后会发生特异性的甲状腺肿,是由于含羞草氨酸被瘤胃微生物降解3- 羟基- 4- 吡啶酮(DHP)所致,DHP能抑制碘与酪氨酸有机合成甲状腺素,从而导致甲状腺肿。
因此,反刍动物日粮中含羞草和银合欢的用量应斟酌。
四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对NPN的解毒性的差异由于反刍动物能利用非蛋白氮(NPN) 合成微生物蛋白(MCP ) 供机体利用, 因此尿素可用作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资源。
而非反刍动物则无法利用NPN,其没有反刍动物瘤胃那样的“预处理”器官,尿素中的氨和水后生成氨基甲酸对机体造成毒害[4]。
但即使是反刍动物食用尿素时也要注意有适应期,而且量要适当。
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可以产生较高的脲酶活性,导致尿素在瘤胃中水解过快, 尿素进入瘤胃中即可被瘤胃微生物产生的脲酶完全水解为CO2 和NH3 。
研究表明,氨释放的速度是瘤胃微生物对其利用的4 倍,当释放出来的氨超过瘤胃微生物的利用能力时,过多的氨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氨基甲酸,氨基甲酸很快进入血液引起中毒,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氨被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当血液氨浓度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会引起氨中毒。
五反刍与非反刍对糖类抗营养因子的解毒性差异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糖类能降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利用率。
现一般认为木糖、乳糖、寡糖以及NSP都有此不良作用。
现主要介绍NSP的抗营养作用及反刍与非反刍对其的解毒差异。
非淀粉多糖根据其水溶性可分为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和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而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的主要有β- 葡聚糖、阿拉伯木糖和果胶等。
一般认为,其抗营养作用与其黏性对消化道生理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有关。
黏性越强,就越影响消化酶与底物接触和消化产物向小肠上皮绒毛渗透。
另外,非淀粉多糖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易被消化,从而使细胞内容物不能充分利用[6]。
肉鸡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含量达5%以上时即产生抗营养作用,引起日粮表观代谢下降,产生水状排泄物的粘、稀粪便,脏蛋。
而反刍动物由于瘤胃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功能各异的瘤胃微生物区系,所以对非淀粉多糖有很高的利用率,马、驴、螺等草食动物家禽由于有发达的盲肠对该类物质也有较高的利用率;但是猪、鸡等单胃动物既无瘤胃又无发达的盲肠,因此对NSP利用率较低。
六反刍与非反刍对多酚类解毒性差异1 棉酚反刍家畜对棉酚的耐受性高于其他非反刍家畜。
有实验表明添加不同棉酚的试验组绵羊瘤胃细菌和原虫数量显著高对照组(特别是纤维分解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使纤维物质的降解受到影响。
进一步证明绵羊瘤胃细菌纤维分解菌原虫对棉酚有较强的耐受力,可能在瘤胃棉酚解毒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比之下瘤胃真菌对棉酚较为敏感。
因此相对于对照组,这种平衡作用导致试验组与对照组干物质降解率差异不显著,棉酚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
2单宁单宁对于单胃动物油明显的抗营养作用,其可与胰蛋白酶、α-淀粉酶、酯酶等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也极易与铁盐作用产生沉淀,从而大大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尤其是蛋白质的消化率。
也影响适口性和采食量。
而对于反刍动物单宁却有独特的促营养作用[8]。
高产奶牛仅依靠来源于瘤胃的菌体蛋白满足不了其营养需要,必须额外在小肠吸收一定量饲料中的蛋白质即过瘤胃蛋白质。
各种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不同,对于那些降解率较高的饲料蛋白质,必须采取某些处理来保护其免受瘤胃微生物降解,尽可能地降低其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单宁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大大降低了植物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作为蛋白质瘤胃保护的添加剂具有很大潜力,同时对于控制反刍动物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提高氮的利用效率,以及改善肉品质、乳品质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七反刍与非反刍对各种金属结合剂的解毒性差异1 植酸植酸是环己六醇酸酯,以不同浓度广泛存在于成熟谷物、豆类和油籽粒中。
植酸是植物性饲料中有机磷的主要存在形式,一般以单盐或复盐形式存在,称为植酸盐。
其磷酸根部分在消化道中能螯合二价或三价的矿物质元素形成不易被肠道吸收的稳定螯合物,使一些必需矿物质元素的生物效能明显下降,不仅降低了金属离子和磷的利用率,而且由动物排出体外污染环境。
植酸也能有效地螯合蛋白质分子,不仅降低蛋白质的生物学效价与消化率,而且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除此之外,植酸及其不完全水解产物还能抑制蛋白质、淀粉水解酶和脂酶等一系列水解消化酶的活性,严重影响畜体的正常代谢与生殖能力。
因此动物采食植酸含量高的饲料后常出现厌食、消瘦、生长繁殖机能衰退以及蛋白质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等[10]。
植酸磷必须在消化道粘膜分泌的植酸酶作用下水解成无机磷才能被动物利用,非反刍动物小肠植酸酶活性小,对植酸盐分解作用弱,但肠道微生物能分解植酸盐。
因此只能部分利用植酸磷。
但是,瘤胃微生物可以分解植酸盐。
因此,反刍动物能较好利用植酸磷。
2草酸甜菜茎叶、苋菜、菠菜、酸模、羊蹄等含多量草酸盐,在消化道草酸盐和二、三价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因而降低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同时,大量草酸盐刺激胃肠黏膜,可引起腹泻及胃肠炎,可溶性草酸盐吸收入血夺取体液和组织内的钙导致低血症。
然而,瘤胃微生物能使大部分草酸盐转化为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另外,反刍动物长期摄食少量草酸盐,微生物已逐渐适应,分解草酸盐的能力不断提高,甚至食入相当量草酸盐也不发生中毒。
八反刍与非反刍对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解毒性差异青绿饲料及树叶类饲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硝酸盐,长时间高温堆放和小火焖煮或煮后久置,其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动物长期低量使用亚硝酸盐时会发生慢性中毒,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硝酸盐被瘤胃微生物还原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转为氨而被利用,但是当瘤胃PH值和微生物发生变化时,亚硝酸盐还原氨受阻,此时若摄入过多硝酸盐,就极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1]当反刍动物采食硝酸盐含量高的青绿饲料时,可搭配适量易消化的糖类饲料,可为氨提供C-架,两者合成蛋白质,降低硝酸盐的毒性。
九反刍对霉菌毒素特殊的解毒作用霉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在所有的动物中反刍动物对霉菌毒素最不敏感。
如黄曲霉素,对未成熟的家畜、家禽有强烈的毒性,而反刍动物比单胃动物更能耐受霉菌毒素[11]。
瘤胃内蕴藏着丰富的对霉菌毒素生物转化的物种资源,各式各样的微生物可将不同的霉菌毒素降解为不溶性的物质,加速其从肠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