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投垒球简明规则

合集下载

垒球比赛中的比赛规则解读

垒球比赛中的比赛规则解读

垒球比赛中的比赛规则解读垒球是一种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它通过投掷和击球的方式,在规定的球场上进行比赛。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和有序进行,垒球比赛设有一套详细的比赛规则。

本文将对垒球比赛中的规则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垒球比赛。

一、球场和装备垒球比赛在一个菱形球场上进行,场地被等分为内场和外场。

内场内设有三个垒,分别称为本垒、一垒和二垒,内场外侧则是击球区域。

外场是比赛员工防止击球员员工入境界面。

投手位于内场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投球。

垒球比赛所需的装备主要包括垒球、球棒和投手手套等,这些装备均需符合国际垒球联合会规定的标准和规范。

比赛中选手必须正确佩戴装备,以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和选手的安全。

二、比赛队伍和规则垒球比赛一般由两支队伍进行,每支队伍由九名选手组成,其中包括投手、接球手、内垒手、外垒手和外野手等职位。

比赛开始时,一方派出投手进行投球,对方派出击球手进行击球。

1. 投手垒球比赛中的投手是控制比赛节奏的核心人物。

投手必须站在投手板上,同时遵守与投球相关的规定,比如必须将脚放在投球板上、原地投球、不能踩踏或超过投球板等。

投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球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干扰对方击球手。

2. 击球手击球手是垒球比赛中的得分者,他通过击球和奔跑垒基来得分。

在击球时,击球手需在本垒方向以内的打击区域内完成击球动作,否则会被判定为犯规。

击球手必须跑到一垒后,可以选择继续奔跑到二垒、三垒以及最终回到本垒得分。

3. 垒手和外野手垒手和外野手是比赛中防守方的主要队员。

垒手主要负责阻止击球手进入本垒,外野手则负责阻止击球手进行进攻。

垒手和外野手需具备良好的跑动能力和阻止对手得分的能力,同时还需具备准确的接球和传球技术。

三、得分规则和裁判判决垒球比赛的得分规则主要是根据选手奔跑垒基来决定的。

当击球手击球后成功奔跑到一垒时,即可得到一分,二垒和三垒以及回到本垒都分别对应不同的得分。

如果击球手在一次击球后回到本垒,则得到一分。

垒球规则详解

垒球规则详解

垒球规则详解垒球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它以球员在场上按一定规则进行比赛为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垒球的规则,希望能为您全面了解垒球运动提供帮助。

一、比赛准备在垒球比赛开始前,双方队伍需要准备工作。

首先,球场应符合规定的尺寸和标记。

比赛使用的垒球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每支队伍需要派出九名球员上场,包括一个投手、一个接球手和七名守备球员。

比赛开始前还要进行抽签决定先攻队伍。

二、比赛规则1.攻击和得分:(1)攻击方的球员按照轮次轮流击球。

投手将球投向击球区,击球手根据球的方向和速度决定是否击打。

如果自己队伍的击球手未能击打到球或出界,算作一垒出局。

(2)击球手成功击打到球后,他需要尽快逃到第一垒。

如果他能安全抵达,则得一垒,如果一垒已被其他队员占据,则需要占领空着的垒位。

(3)击球手抵达一垒后,只能继续奔跑到二垒、三垒或本垒。

但是,如果他在奔跑到下一个垒位之前被守备方设法将球传到下一个垒位,该击球手将被认定为出局。

(4)每当一个击球手顺利跑完四个垒位回到本垒,攻击方得分。

2.守备:(1)守备方的球员分布在场地的指定位置上,包括投手、接手和其他守备球员。

(2)守备方需要设法尽量抢接击球手的击球,或者将球传送到垒位上擒杀击球手。

(3)如果守备方在接杀击球手的过程中出错,使得击球手安全才进入下一个垒位,攻击方继续攻击,而没有出局。

三、比赛规则的相关细节1.投手的限制:(1)每个投手在每局比赛中只能投出7个无效球。

如果投手投出第8个无效球,则攻击方的击球手可以在没有击球的情况下获得一垒。

(2)投手的投球动作必须清晰有效,且必须与接球手的手势相配合。

2.出局规则:(1)击球手被守备方成功接杀后,算作一垒出局。

(2)击球手在跑垒过程中被抓住或被击出后,算作一垒出局。

(3)守备方在记录3个出局后,攻守交替。

每个比赛通常进行7局。

3.规则变动:垒球比赛的规则会随时间变动和比赛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请参赛双方注意时刻关注相关赛事组织的最新规则说明,并进行相应准备。

垒球比赛规则了解比赛中的各种判罚和规定

垒球比赛规则了解比赛中的各种判罚和规定

垒球比赛规则了解比赛中的各种判罚和规定垒球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它以团队合作和竞技性见长。

了解垒球比赛的规则和判罚是参与比赛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介绍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包括比赛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比赛中的各种判罚和规定以及比赛结束后的总结。

一、赛前准备在垒球比赛开始之前,各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球场设施:球场应该符合垒球比赛的标准,包括合适大小的场地、安全的垒球垒、投手丘及一定的防护设施。

2. 比赛器材:每支队伍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垒球棒、垒球和手套等器材,确保比赛的进行。

3. 团队编排:每支队伍需要确定球员在场上的位置和打击顺序,并由队长与裁判交流确认。

二、比赛中的判罚和规定在垒球比赛中,有许多判罚和规定需要遵守。

这些判罚和规定旨在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顺利进行。

1. 发球在比赛开始和换投手的时候,投球手需要将球投向击球区,且球必须在两个标志垂直线之间的空间内投出。

如果球在规定区域外或者投手过早开始投球,则会被判罚为不好的发球。

2. 击球击球手必须站在击球区内,并在击球之前保持与垒球的接触。

击球手可以选择击打投手投出的球,如果击球手没有击打到球或者击打的球在规定区域外,则判罚为三振。

3. 基垒判定当击球手击球成功后,他必须尽快离开击球区,并尝试到达下一个垒。

如果防守方将球传到下一个垒而击球手未能及时到达,则判罚为出局。

4. 守垒投手防守方也有一些规定需要遵守。

守垒投手必须站在投手丘上,并在投手举手信号后才能投球。

投手要遵守规定的投球动作,并在投球时保持与垒球的接触。

5. 违例和判罚除了以上的规定之外,还有一些可能会导致违例和判罚的情况,比如防守方的犯规、击球手的违例行为等。

裁判会根据比赛规则进行相应的判罚,确保比赛的公正性。

三、比赛结束后的总结当比赛时间到达规定的局数或者达到一方领先另一方无法赶超的得分差时,比赛结束。

此时,裁判将宣布比赛结果,并举行颁奖仪式。

比赛结束后,参赛队伍可以进行总结和反思。

垒球规则

垒球规则

垒球本规则适用于所有的特奥运动垒球比赛。

作为国际性的比赛项目,本规则是以国际垒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Softball Federation,简称ISF)的规则为基础编写的。

一.垒球比赛项目设定1.慢速垒球团体赛2.T-球比赛(Tee Ball Competition)3. 融合比赛(慢速垒球团体赛)(下列竞赛是为低能力的运动员提供的比赛)4. 个人技术比赛5. 跑垒6. 击球距离7. 垒球团体技术二.规则1. 团体赛(1)分组●根据每名选手在四项垒球技术评估测试(跑垒,传球,接球,击球)分数。

●教练员必须在比赛前提交一份每位队员的垒球技能评估测试成绩。

●每支队伍的分数以球队得分前十二位队员的测评分数累加再除以十二计算。

●球队最初根据测试分数进行分组。

分组循环赛将决定最终的比赛分组情况。

●分组循环赛。

●在分组循环赛中,每支球队都将进行一场或多场比赛,且每场不超过30分钟。

每支球队都必须派出决定球队团体分的十二名队员参赛。

双方都必须进行防守和进攻。

(2)一般规则●球场应符合国际垒球联合会的标准。

●正式比赛共有七局。

但如果五局比赛后,任意一支球队领先另外一方10分以上,即可宣告比赛结束。

每场比赛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

●本垒到投手板的距离由正式比赛的最短15.24米(50英尺)调整为最短12.19米(40英尺)。

●球队可以选择性使用“特殊球员”(EP)。

如果决定使用,赛前应该让裁判员及对方知道,并且登录在攻守名单上。

用特殊球员,必须全场使用。

如果未能持续全场使用,球队将被判弃权。

●“特殊球员”必须在整场比赛中保持相同的打击顺序。

●采用“特殊球员”则必须有11位球员打击,及10位球员防守,防守位臵可以任意更换,但是打击顺序不变。

●“特殊球员”可随时替换。

替换人必须是未上场的队员。

首发的“特殊球员”可重新上场。

●击球时,球手应在击球区内击球。

●投球必须采用下手投球,飞行弧线必须要大于1.83米(6英尺)且小于3.66米 (12英尺)。

垒球规则.

垒球规则.
壘球規則
報告人:傅炳清
•Softball:壘球 •快速壘球與慢速壘球及棒球同起緣於英國 之板球,再由英國移民帶進美國。 •國際壘球運動的發展,於一九九六年夏季 奧林匹克動會會中承認快速(女子壘球)項 目為正式的競賽項目之一。 •比賽方法內容豐富,計有:快式、慢式, 內又分為男子、女子、男女混合制等。
擊球員
•第三好球揮空時,球員出局,擦棒球擊 出界外球則繼續打擊(快式)。 第三好球擊出界外球,球員出局(慢式)。 •進攻隊每位球員之打擊順序,應按其名 單及姓名次序。 •擊球員不得踏出擊球區外,阻礙捕手接 球及傳球。
跑壘
•快式投手出手的瞬間即可離壘,慢式打 擊者擊到球才可離壘。 •跑壘員不得擾亂防守員或作弄比賽,而 逆序跑壘。 •給於四壞球保送時,所有跑壘員必須合 法觸壘。 •接住高飛球時,提早離壘之跑壘員,必 須依原路線返回觸壘。
守備代號
1. 投
2. 3. 4. 5. 6. 7. 8. 9.
手 (快速) 捕 手 •指定球員:DP 一壘手 •指定防守員:DEFO 二壘手 (慢速) 三壘手 •特殊球員: EP 游擊手 左外野手 中外野手 右外野手
壘包 與 壘道
有關雙色壘包之適用規則: 擊出之球碰觸白色壘包為界內球 ; 碰觸橙色 壘包為 界外球。 擊跑員擊出穿過內野球或外野球之安打球, 可以踏觸任一壘包。 當跑壘員返觸壘包時,只踏觸橙色壘包,則 判定該球員未觸壘出局。 壘道: 即是野手欲觸殺跑壘員時,與壘包之間的直 線兩側各距 0.91公尺(3呎)
比賽規則
正式比賽為七局 第八局開始突破僵局制
•(慢速壘球) •(快速壘球) •三局領先20分 •四局領先20分 •四局領先15分 •五局領先15分 •五局領先10分 • (提早結束比賽)

投掷垒球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投掷垒球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投掷垒球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注重身体训练1、身体素质训练在投掷垒球训练开始阶段,必须重视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它为将来掌握投掷垒球技术和提高成绩打下了基础。

身体素质训练主要用来发展速度、力量、灵巧、柔韧性和协调性。

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使运动员身体条件得以全面发展,在这同时,身体素质训练还应始终贯穿整个投掷垒球训练之中。

2、针对性身体训练⑴力量训练:小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力量训练必须符合其生理特征,要注重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宜采用轻重量,多次数,循序渐进,合理运动负荷的训练方法来发展力量。

在训练的初始阶段,要着重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肌量,主要采用拉胶带,抛投实心球,推轻杠铃等着重发展学生的快加速力量;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来发展学生腰腹力量。

⑵爆发力训练:就投掷垒球而言,爆发力主要体现在手臂和腿部运动短时间产生巨大力量,它是力量和速度的结合。

教学训练中,可采用杠铃做爆发力训练,如抓举杠铃、快速提拉杠铃、负杠铃快速蹲起等,一般可先采用身体的60—70%重量,而后逐渐增加。

这些练习速度快且有爆发性,能使运动员想到动作速度,在投掷时加深记忆痕迹。

另外还可采用提拉杠铃至胸立即推杠铃,卧推,半蹲跳,负杠铃侧对投掷方向蹬伸练习等发展爆发力。

此外还可采取一些方法:如双腿跳跳箱(50—80cm)、单腿跳、立定跳远等来发展运动员爆发力。

⑶速度练习:速度是投掷垒球的主要素质之一。

速度训练初始阶段。

可主要采用行进跑20—30米,加速跑60—80米,(20—30米处最大速),听信声改变方向跑等来发展速度。

后阶段结合投掷垒球技术还可采用持垒球助跑、投掷步、低重心的交叉步来发展速度。

二、注重技术训练1、原地投掷垒球技术训练:投掷垒球与投掷标枪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它更注重最后出手速度,因而在技术训练中要把原地投掷技术当重点来抓,可采用以下手段:⑴原地正面投掷垒球教练可以结合录像、图片讲解示范,要求运动员回忆一开始力量练习中拉胶带动作。

慢投垒球竞赛秩序册完整版

慢投垒球竞赛秩序册完整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一届慢投垒球竞赛秩序册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课部承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棒垒球协会2013年10月竞赛规程一、比赛时间:10月14日-11月17日二、竞赛分组:男女混合组三、比赛地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足球场四、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课部五、承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棒垒球协会六、协办单位:红十字协会七、参赛资格与办法(一)参赛队伍1.以甲乙组划定的院系为单位,每单位限报一队,每队报名人数不得少于12人,上限22人。

2.在比赛开始后两周内,各队有且仅有一次更换更新队员名单的机会。

(二)参赛资格1.按竞赛指南要求,凡在校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换生。

2.本科生与研究生报名没有限制。

3.各队不允许使用报名表外的队员参赛,若出现队员长期不能上场的情况,须向协会申请替代并登记,且被替代的队员失去参加比赛资格。

比赛中若出现违反该条的情况,判0:10负。

4.在赛事开始后的任何阶段,经查实存在报名运动员不符合参赛条件的球队,立即取消本次参赛资格,全部比赛成绩不予记录,包括竞赛积分都不予记录,名次列最后。

严重弄虚作假者,予以通报批评,并上报体育部。

(三)比赛时须在衣服上标有明显号码上场,参赛队员号码为2-98号。

(四)比赛之前队员需将参赛证(学生证/校园一卡通/身份证)交到记录台,不交参赛证不允许参加比赛。

八、竞赛办法(一)赛制1.第一阶段小组赛:单循环积分制,允许平局。

2.第二阶段复活赛:小组第二名单循环3.第三阶段排位赛:四强抽签分组,半决赛,决赛。

4.具体赛制及时间以比赛开始前的竞赛手册为准。

5.在比赛过程中,各队有且仅有一次申请调整比赛时间的机会,此时由双方队长与协会共同商议决定比赛时间。

遇天气等情况不能按时比赛的,由协会另行安排和处理;各队须按照赛程提前调整好时间安排。

6.比赛弃权判0:10负。

7.比赛开始后10分钟,人数不足8人的按弃权处理,判0:10负。

垒球规则是什么

垒球规则是什么

垒球规则是什么垒球规则是什么一、比赛场地:1、全垒打距离:于本垒板起,快式女子60.69米,男子68.58米;慢式女子垒球80.77米,男子83.82米至两界线之内侧,必须平坦无阻的广场。

附注:国内比赛慢式垒球女子68.58米,男子80.77米。

2、垒间距离:快式男、女18.29米;慢式男、女19.81米。

3、投球距离:快式女子12.19米,男子14.02米;慢式女子14.02米,男子15.2米。

二、比赛:1、除主办单位有所规定外,攻守之选择应以掷硬币决定。

2、正式比赛为七局,先守队在第七局上半或在最后一局下半三人出局以前,所得分数多于先攻队时,则不必赛完第七局。

3、赛完第七局得分相等必须继续比赛,直到一队在同一局中得分较多,或先守队在下半局中得分多于先攻队时,比赛即告结束。

4、若打完七局,尚未分出胜负时,则采突破僵局制,自第八局开始,前半局最后一位出局球员,则变为二垒跑垒员,然后开始比赛,直到胜负区分为止,同时该跑垒员亦可按照替补规则予以替补。

慢速垒球赛制若打满四局双方分数相差十分(含)以上,满五局相差七分(含)以上则提前结束比赛。

5、每队三人出局各互换攻守一次,乃为比赛的一个单元。

6、在一局中,球队教练或其球队代表,只能与击球员或跑垒员面授机宜一次。

罚则:教练或指导员坚持要一次「面授机宜」时,则判逐离场。

7、下列情形,在一局中为第三人出局时,得分无效:击球员至一垒前,被判出局时。

击球员上一垒,却造成跑垒员封杀出局时。

(快式)投手向击球员投球,球离手之前跑垒员离垒时。

(慢式)投手向击球员投出之球:在未到达本垒板前或未经击球员打击前,跑垒员离垒时。

三、球员与替补球员:1、一支球队的组成应包含:(快式)由九名球员担任守备外,另含一名「指定球员」EH,共十名。

但EH可以取消,并可上场担任守备,但至比赛结束时不得再使用EH权利。

(慢式)由十名球员担任守备外,另含一名「特殊球员」EP,共十一名。

但EP则不得上场担任守备,候补未上场时,球员可随时更换为EP,但担任EP球员被换下场后,则不得再上场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场地1、平整、无障碍,最小80.77米(女子),83.82米(男子)。

2、内场有关距离:垒间距离――均为19.81米;投球距离—-成年男子为15.24米,其余均为14.02米,二垒包中心距本垒28.02米。

二、设备1、比赛用球。

白色缝线的12英寸垒球,用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男子慢投垒球比赛。

红色缝线的12英寸垒球(误差为、47或以下),用于所有的成年男子慢投与男女混合慢投,除有ISF标记外,还须有MSP0、47的标记。

红色缝线的11英寸垒球(误差不超过、47 ),用于所有成年女子、混合队与女青少年慢投。

許标记外,还须有GWSP、47的标记。

下列为标准用球:球缝线最小尺寸最大尺寸最小重量最大重量标记12英寸白色 30.2cm 30.8cm 178.0g 198.4g ISF12英寸红色 30.2cm 30.8cm 178.0g 198.4g ISF MSP、4711英寸红色 27.6cm 28.3cm 166.5g 173.6g ISF GWSP、472、护具/护面:青少年接手必须戴护面与帽盔。

建议成人慢投使用护面;女子接手可穿护胸。

三、队员与替补队员1、队员10名队员:内场手6名,分别就是1号位(投手);2号位(捕手或称接手);3号位(1垒手);4号位(2垒手);5号位(3垒手);6号位(游击手)。

外场手为4名;7号位(左外场手);8号位(中左外场手);9号位(中右外场手);10号位(右外场手)。

2、采用特定队员(EP-特定击球员)的慢投:11名队员。

增加一名列在上场队员名单上的EP。

3、特定队员EPa、EP可选用。

一旦采用,必须在比赛开始前告知,按击球次序列在名单上,而且全场使用。

b、EP在整场比赛中必须按原次序击球。

c、如使用EP,所有11名队员都必须击球,任何10名队员进行防守。

防守位置可以改变,但击球次序不能变。

(EP可参加防守)d、 EP可随时被替换,替换EP的队员必须就是一名尚未参加该场比赛的队员。

4、再进场。

除DH或EP外,任何开场队员均可被替换下场后再次进场。

5、替补队员可替换名单上的队员。

6、开局投手在一局内被指导员两次指示则须调离投手位置,再进场时,不得担任投手。

7、不合法投手:被警告一次后投球仍超速,被裁判调离投手位置的队员,再次担任投手。

四、比赛1、正式比赛每场七局。

2、(慢投)投球:一只或两只脚踏板。

投球过程中,轴心脚必须踏在投手板上。

完全静止,一只或两只手在体前握球,面对击球员。

上述姿势保持1—10秒,开始起动投球。

此时,接手必须准备好接球。

3、静止前可用任何预摆动作。

静止后,一经起动,即为投球动作开始,并非必须伸踏。

如果伸踏,则可向前、向后、向侧伸踏,只要轴心脚与投手板接触,而且伸踏与投球出手同时。

4、下手投球为合法投球。

a、球速适当。

球速由裁判判断。

对超速者,裁判要提出警告。

被警告后仍如此,则判其调离投手位置。

b、手低于臀部。

c、投球必须有弧度,其最高点距地面不低于1.81米,不高于3.65米。

d、球被击出或到达本垒前,接手必须在接手区内。

e、除三击不中或接手传杀外,接手必须直接把球传回投手。

f、接球后或裁判宣布“比赛开始”或“继续比赛”后10秒内,投手必须把球投出。

罚则:4e与3f:判一球。

5、投手可用任何预摆动作,只要:a、做了投球动作就把球投出。

b、预摆为连续动作。

c、不得中途停止或改变前摆动作。

d、投球臂第一次经体侧向前摆时,即将球向本垒投出。

e、球出手后,不继续做预摆动作。

6、投球手与手指上,不得有任何异物。

7、守场员不得阻拦击球员视线,或有意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扰乱击球员,球不必投出,即判违反者离场。

8、投手不得在投球位置一脚踏板向垒上传球。

注:可向后撤板。

向前、向侧撤板为不合法投球。

9、击球员未准备好,或因前次击球失去平衡,投手不得迅速投球。

罚则:第1—9条为不合法投球(除第3条e、f已另有说明),死球,判一球。

(不送垒)例外:如击球员打了不合法投出的球,判一击,对该不合法投球不予判罚。

如击球员击了球,则为继续比赛局面。

如不合法投球在申诉局面时,则取消申诉。

注:对不合法投球要立即宣判。

如为司垒裁判判定,则必须让最近的守场员听到,同时要做延迟死球局面的手势。

队员没有听到,不取消不合法投球。

10、投球无效:a、暂停时投球。

b、跑垒员离垒过早(球被击出或到达本垒前离垒)。

c、界外球,跑垒员尚未返回即投球时。

成死球。

d、预摆或后摆时,球从手中失落。

罚则:第10条a—d。

成死球。

由该投球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均无效。

e、队员、领队、教练不得在比赛进行中要求暂停,或用其它的言语,企图造成投手不合法投球。

罚则:第10条e:判投球无效。

给犯规队以警告。

再犯,则罚离场。

11、一局内,对同一名投手只能有一次“指示”即告结束。

注:领队、教练在座席通知换人,不作为“指示”,但换人时跨过垒线除外。

12、击球A、遇下列情况判一击:a、投来的球,在落地前进入好球区,击球员未挥棒时。

b、挥击未中。

注:(慢投A-a、b)任一投球落地或落在本垒板上时,不能被击球员合法挥击,如投球触地或本垒板前被击球员挥击未中,仍为一击。

罚则:a与b:成死球局面。

c、擦棒球。

罚则:A-c:如为第3击,则击球员出局。

任一击时均为死球。

B、遇下列情况判一球:a、坏球未被挥击。

b、不合法投球。

罚则:B-a、b:成死球。

跑垒员不得进垒。

c、投出的球在好球区外击中击球员。

d、接手未立即将球传回给投手(四-4-e)。

e、投手未能在10秒内将球投出。

f、超过规定次数的试投。

(在每局开始或替补投手时,投手可在不超过一分钟与接手或其它队员做不超过三次试投)罚则:B(c~f):成死球。

跑垒员不得进垒。

C、击球员出局。

(除正常出局情况外)a、三击不中,包括二击后击出未被接住的界外球。

b、击球员触击或砍击。

(击球员挥棒向下砍击,使球高高弹起,无随挥,为砍击球。

)13、击跑员与跑垒员。

A、击球员成为击跑员a、击出界内球时。

b、击出的界内球在界外触及裁判员的身体或衣服时。

c、四坏球时罚则:13-c:成死球。

跑垒员不得进垒,被迫进垒除外。

如投手有意保送击球员,可以告知司球裁判,裁判员即判击球员上一垒。

如有意保送两名击球员,则须待第一人到达一垒后,才能保送第二人上垒。

注:送垒必须按顺序执行,不能二人同时上垒。

B、跑垒员安全进垒。

a、击球员得四坏球而跑垒员被迫进垒时。

罚则:B-a:成死球。

C、跑垒员必须退回原垒:a、偷垒。

投手投出的球没有被挥击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偷垒。

跑垒员必须退回原垒、罚则:C-a:跑垒员可以在投出的球被挥击或到达本垒时离垒,但球未被击出时必须立即回垒。

D、击跑员出局:a、二出局前,一垒、一二垒、一二三垒有跑垒员,守场员有意失接在一般情况下可能接到的内场腾空球(包括平直球)。

注:对一弹球,不视为有意失接。

E、跑垒员出局:a、投球未到达本垒跑垒员即已离垒时。

罚则:击出的界内球,在穿过内场手(不包括投手)之前击中离开垒位的跑垒员时。

(裁判员认为无其它内场手能进行传杀时除外)或者跑垒员故意踢碰内场手漏接的球时:成死球。

投球无效,跑垒员出局。

14、死球—继续比赛。

A、死球:a、击球员触及或砍击时。

b、跑垒员在投球到达本垒前离垒时。

c、在每一击或一球后。

B 继续比赛:a、击球员击出球后与传杀时。

包括其后的申诉局面。

b、继续比赛局面,保持到队员持球在内场地区,裁判员认为所有的传杀均已停止并宣布暂停时为止。

注意:慢投垒球好球区:本垒板上方空间任何一部分,高度以击球员击球时自然站立的姿势为标准,低于其后面的肩部、高于其膝部。

--baseball一种态度就是 @ 一种执着一丝信念专业术语解释1、变造球棒(ALTERED BAT):即就是合法球棒之棒体被改造。

例如金属球棒使用木质握柄、或使用异质胶带握柄、或插入其她物质於球棒内、或握柄部卷贴两层以上的胶带,或涂漆於球棒,但标记於棒头或底部除外。

若仅另外更换合法的握柄套,则不在此限。

但"牵牛花状或圆锥形"的握柄头,亦视为变造球棒。

2、申诉(APPEAL PLAY):即就是在比赛中或死球时,裁判员未接受防守球员、指导(COACH)或教练(MANAGER)请求前,不得作出判决。

惟申诉必须在投手投出次一球之前提出,无论其投球合法与否。

若在攻守交换或比赛结束所有防守队员离开界内区时提出,则不予接受。

若就是防守球员提出申诉时,其必侍在内野区。

3、四坏上垒(BASE ON BALLS):即就是击球员获得四个壤球时,裁判员给予击球员安全进至一垒。

注:(慢式)若投手有意投四坏球时,仅告知司球裁判即可。

不必投球就可以保送击球员上一垒。

4、垒道(BASE PATH):即就是在各垒间线的两侧各距1公尺(3 )的假想路线区域。

5、跑垒员(BASERUNNER):即就是进攻队之球员,在完成打击後,且安全进至一垒的球员。

6、击出之球(BATTED BALL):即就是投出之球触着球棒,或被球棒击中之後,无论落在界内区或界外区者。

其无意之击球亦同。

7、击球区(BATTER'S BOX):即就是限制击球员的打击区域,击球员在该区内得意图协助队友得分,其区域的边线亦包括在内。

在投球之前,击球员之双足必须完全在击球区线之内。

8、击跑员(BATTER-BASERUNNER):即就是球员在完成打击之後,尚未到达一垒,亦未被判出局的球员。

9、打击顺序(BATTING ORDER):即就是进攻队正式上场比赛的球员名单,其球员必须依此顺序上场打击,且名单上必须记载各球员的防守位置及球衣号码。

10、障碍球(BLOCKED BALL):即就是击出或传出之球,被未参与比赛的人触着、挡住、抓住或触着非正式比赛用具;或非比赛球场之任何物体。

11、触击(BUNT):即就是击球员不挥棒击球,使击出之球缓慢的滚动於内野区域。

12、接住球(CATCH):即就是防守球员用手掌或手套,合法的接住击出或传出之球。

若用手臂抱或用身体与球衣的部份,保持球不落地,则非接住球,必须待球被握在手掌或手套内为止。

若防守球员接着之瞬间直接碰撞其她球员或围栏或使球落地时,即非接住球。

反之,防守球员确实持球一段时间,然後无意或有意的使球离手,抑就是传球时落球,则均为接住球。

注:凡就是正飞球触着防守球员以外的人或物时,均视与触着球场论。

13、捕手区(CATCHER'S BOX):即就是捕手必须位於该区域内至:a、(快式)投手投出球。

其区域之边线亦包括在内。

b、(慢式)投出之球被击中、触着球场、本垒板或抵达捕手区。

其区域之边线亦包括在内。

14、面授机宜(CHARGED CONFERENCE):即当下列情况均可:a、防守队的面授:防守队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比赛暂停,裁判员允许防守队之代表(非上场球员)进入球场,给予投手任何之授意(经其她球员转达亦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