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常识:你所无知的核辐射

合集下载

核辐射防护常识与相关核辐射知识

核辐射防护常识与相关核辐射知识

核辐射防护常识与相关核辐射知识什么是核辐射?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

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1、什么是放射性1896年贝克勒尔在研究轴矿的荧光现象时发现轴盐矿发射出类似X射线的穿透性辐射。

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从轴矿中相继发现的另外两个能发射射线的新元素——钋和镭。

居里夫人称这种能自发释出射线的性质为放射性。

2、辐射分为两类。

一类是电离辐射,这是指α(阿尔法)、β(贝塔)、γ(伽马)、X和中子等射线。

这些射线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电离(即原子或分子获得或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

电离辐射按粒子带电情况又可分为带电粒子辐射(如α、β、粒子)和不带电粒子辐射(如中子、X和γ射线)。

另一类是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声辐射、热辐射和低能电磁辐射。

3、α、β、γ、中子和X射线有些什么特点?(1)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氦原子核。

它的质量大、电荷多,电离本领大。

但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1~2厘米,通常用一张纸就可以挡住。

(2)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它带付电荷,质量很小,贯穿本领比α粒子强,电离能力比α粒子弱。

β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因其能量不同而异,一般为几米。

一通常用一般的金属板或有一定厚度的有机玻璃版、塑料版就可以较好地阻挡β射线对人的照射。

(3)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高能电磁波。

单位让你组织一次预防核辐射安全知识

单位让你组织一次预防核辐射安全知识

单位让你组织一次预防核辐射安全知识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射线和粒子。

核辐射在高剂量情况下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了解和掌握预防核辐射的安全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预防核辐射的安全知识。

一、了解核辐射的种类和来源核辐射主要分为三种: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但对人体伤害大;β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强,但对人体伤害相对较小;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伤害也最大。

核辐射的来源主要包括核电站、医疗设备、核武器试验等。

二、掌握核辐射的防护措施1. 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尽量远离核辐射源,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尤其注意避免吸入或误食放射性物质。

2. 使用防护装备:在接触放射性物质的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面具、手套等,以减少核辐射的接触。

3. 控制辐射剂量:尽量减少接触核辐射的时间和频率,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中,同时注意控制接受核辐射的剂量限制。

4. 做好个人卫生:接触放射性物质后,及时进行个人卫生,如洗手、洗脸、漱口等,以减少放射性物质残留在身体上的时间。

三、学习辨别放射性物质的方法1. 使用辐射检测仪器:辐射检测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放射性物质,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学习辨别标识:了解辐射标识的含义和使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和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的环境。

四、应急措施1. 发生核事故时,应立即远离事故现场,并根据现场指示进行疏散。

2. 如果身上附着放射性物质,应立即脱离污染区域,尽量避免其他人接触。

3. 在进行核辐射应急救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等。

五、定期体检定期进行核辐射相关的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辐射损伤,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防范。

六、普及核辐射安全知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核辐射安全的认知水平,增强大家的防护意识和应急能力。

了解和掌握预防核辐射的安全知识对于保护我们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核辐射知识全攻略

核辐射知识全攻略

核辐射知识全攻略核辐射知识全攻略作者:[暖雪]发表时间:2011-03-16 14:50:52[收藏] [发短信] [回复] [投诉] [添加好友]何为核辐射简单来说,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

核辐射是指来自于原子核的辐射。

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即α、β、γ射线。

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

它质量大且带电荷多,但穿透物质的能力弱,射程也短,只要用一张普通的纸就能挡住。

但如果进入人体,会造成危害性很大的内照射,因此在防护上要特别防止α发射体进入人体内。

β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

与α射线相比它有较大的穿透力,能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使活组织受到损伤,但它很容易被有机玻璃、塑料或铝板等材料所屏蔽。

其内照射的危害也比α射线小。

γ射线与X射线类似,也是由看不见的光子组成的。

它的穿透力最强,能穿透一米多厚的水泥墙,一个能量为1MeV的γ射线就足以穿透人体。

因此在外照射的防护中对γ射线的防护最重要。

但由于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它不能直接引起电离,所以它对人体内照射的危害要比α、β射线都小。

核辐射会引起那些伤害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

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以下是遭受的辐射量(单位:毫雷姆)的后果:450000~800000: 30 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200000~4500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6 周内死亡;60000~100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5000: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辐射量;700:大脑扫描的核辐射量;60:人体内的辐射量;10:乘飞机时遭受的辐射量;8:建筑材料每年所产生的辐射量;1:腿部或者手臂进行 X 光检查时的辐射量。

有关核辐射的必备扫盲常识

有关核辐射的必备扫盲常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有关核辐射的必备扫盲常识
导语:对于核辐射,你了解多少呢?除了核辐射带来的心理恐惧之外,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多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因为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

今天小编为大
对于核辐射,你了解多少呢?除了核辐射带来的心理恐惧之外,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多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因为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

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核辐射的知识。

有关核辐射的必备扫盲常识
[WHAT]什么是核辐射?
无色无味无声,可引发造血功能障碍
核辐射,或通常称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的危害令人害怕的一点在于,它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

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

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

核事故的辐射对人威胁最大的就是导致人群中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的增加。

专家说,遭遇(一定剂量的)核辐射,最先的变化是血象,一般情况下白细胞会明显减少,严重时,会患上白血病;另外一种危害是造成甲状腺癌的发生。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因遭受核辐射患甲状腺癌。

根据日本检测到的数据,核电站爆炸后最初检测到的核辐射量为每小时1015微西弗。

最新核辐射知识及防护(大全

最新核辐射知识及防护(大全

核辐射知识及防护什么是核辐射?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

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如果暴露在核辐射中,身体能立即感受到什么感觉吗?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

这种病是有症状的。

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

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

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辐射引发的病症能治愈吗?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以便抵消辐射可能对人体骨髓造成的影响,并降低可能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的感染风险。

现在同样有专门用来降低由于辐射粒子对人体内脏造成的损害的药物可以使用。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何种危害?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

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

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

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的长期影响是什么?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

核辐射冷知识

核辐射冷知识

核辐射冷知识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放出的能量或粒子,它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核辐射相关的冷知识。

一、核辐射的类型核辐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α粒子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氦原子核,速度较慢,穿透力较弱。

β粒子有正电子和负电子两种,速度较快,穿透力较强。

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速度极快,穿透力最强。

二、核辐射的防护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核辐射,防护措施也有所不同。

对于α粒子,可以通过一层薄膜材料,如纸张或皮肤,进行阻挡。

对于β粒子,需要较厚的材料来进行阻挡,如塑料或铝等。

而γ射线的阻挡要求更高,需要使用厚重的铅或混凝土等材料。

三、核辐射的剂量单位用来表示核辐射剂量的单位是戈瑞(Gy)。

1戈瑞表示每千克物质所吸收的能量为1焦耳。

剂量较小的时候,常用毫戈瑞(mGy)或微戈瑞(μGy)来表示。

四、核辐射的影响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效应和肿瘤效应。

遗传效应是指核辐射对人体基因造成的影响,可能导致后代畸形或遗传疾病。

肿瘤效应是指核辐射对细胞造成的损伤,可能导致细胞突变,进而形成肿瘤。

五、核辐射的应急措施在核事故发生或核辐射泄漏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来保护人员和环境。

首先要尽快撤离事故现场,远离核辐射源。

其次要封闭室内,关闭通风设备,以减少核辐射进入室内的可能。

同时要及时进行核辐射监测,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六、核辐射的利用虽然核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但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放射性示踪、肿瘤治疗等。

但在利用核辐射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剂量,以确保安全。

七、核辐射与核能的关系核辐射是由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而核能则是指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核能可以用于发电、航天等领域,但核能的利用也会产生核辐射。

因此,在核能利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核辐射的产生和释放,以确保安全。

总结:核辐射是一种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放射性现象,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核与辐射小常识

核与辐射小常识

核与辐射小常识
1. 我们日常生活中受到哪些辐射照射?
人类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放射性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我们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

正常情况下,人们一生中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而来自其他活动大约只有1%。

我们日常生活中受到辐射照射的情况如下:
我国陆地天然本底0.55毫希/年
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3.7毫希/年
宇宙射线(地面)0.26毫希/年
砖房0.4毫希/年
食物0.2毫希/年
土壤、空气0.5毫希/年
乘飞机0.01毫希/小时
胸部透视0.02毫希/次
血管造影12毫希/次
核电站周围0.01毫希/年
吸烟20支/天1毫希/年
2.发展核电对节能减排有何益处?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是国家既定方针。

发展核电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如何减少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
目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小于20瓦。

在城市建设移动通信基站时,基站选址必须能符合城市规划、满足城市景观要求并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建设基站时不仅要考虑能提供良好的信号覆盖面,还要注意避开敏感目标,确保周围居民
活动区电磁辐射水平不得超过40μW/cm2的国家标准。

在保证基站覆盖面和工作效率的基础上,要尽量降低基站设备的发射功率,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污染。

核辐射的基本知识与分类

核辐射的基本知识与分类

核辐射的基本知识与分类核辐射是指由放射性核素放射出的粒子或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

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辐射形式。

了解核辐射的基本知识和分类对于我们正确应对辐射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辐射的基本知识核辐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射线是由α粒子组成的,它们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带正电的粒子。

α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一般只能穿透几厘米的空气或一层薄纸。

β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的,它们带负电荷,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可以穿透几米的空气或数毫米的金属。

γ射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没有电荷和质量,穿透能力最强,可以穿透数厘米的铅或数米的混凝土。

核辐射的强度通常用剂量率来表示,单位是西弗(Sv)或戈瑞(Gy)。

剂量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辐射能量对单位质量的吸收量。

人们每天都会接受到一定剂量的自然辐射,如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

而核事故或核辐射泄漏则会导致剂量率增加,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二、核辐射的分类核辐射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来源,核辐射可以分为自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自然辐射是指地球和宇宙中存在的自然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辐射,如地壳中的铀、钍和钾元素。

人工辐射则是人类活动产生的辐射,如核电站、核武器试验和医疗放射等。

根据性质,核辐射可以分为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

离子辐射是指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够将物质电离的辐射,如α射线、β射线和X射线。

非离子辐射则是指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不能将物质电离的辐射,如γ射线和中子射线。

不同类型的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

α射线在空气中传播时能量损失快,对人体的穿透能力较弱,但如果被吸入或摄入体内,会对身体内部的组织造成较大的伤害。

β射线在空气中传播时能量损失较慢,对人体的穿透能力较强,但能量较低,对人体的伤害相对较小。

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能够穿透人体的各种组织,对人体的伤害最大。

三、正确应对核辐射的风险正确应对核辐射的风险是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衣服真的能防核辐射?
时间:2011-3-18 作者:清浏览次数:19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何为“核辐射”?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其实,在地球上,辐射无处不在。

而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3.7毫希/年;砖房0.75毫希/年;宇宙射线0.45毫希/年;水、粮食、蔬菜、空气0.25毫希/年;土壤0.15毫希/年;北京-欧洲往返一次0.04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而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也非常小,约0.25%。

而防辐射的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均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

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由此可见,α、β、γ都与穿透力有关,决定了防辐射服起放射作用的是中间夹层里的铅粉,而不是衣服的白色!而短信中关于“穿白色衣服防核辐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标准常识:你所无知的核辐射!
时间:2011-3-18 作者:清浏览次数:645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

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在核领域,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

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

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

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

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

0165/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

0165的致癌几率。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

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

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而媒体报道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

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
相关遭受的核辐射量(单位:毫雷姆)标准可以引发的后果:
450000~800000: 30 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
200000~4500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60000~100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5000: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辐射量;
700:大脑扫描的核辐射量;
60:人体内的辐射量;
10:乘飞机时遭受的辐射量;
8:建筑材料每年所产生的辐射量;
1:腿部或者手臂进行 X 光检查时的辐射量。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1毫希,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希。

对于大家关心的核辐射防护,还是要从核辐射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说起。

●α射线防护:
由于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防止伤口被污染。

●β粒子防护:
β粒子、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因此,β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

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

因此其防护就复杂的多;
(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
(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3)防止伤口被污染;
(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γ粒子防护:
γ射线穿透力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a)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
(b)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采取屏蔽措施。

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

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

对于全球碘药的疯狂销售,微博上传言,吃碘盐、提前吃碘药能有效保护我们不被核辐射危害,国家标准频道建议受到辐射后才能吃碘药。

对此,医学专家提醒:“千万不要盲目购买碘盐、碘药服用。


“日本地震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核辐射,但要提醒的是,一些常用的防辐射措施,比如喝绿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妇防辐射服,根本起不了作用。

受到辐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家里的门窗、勤洗手洗澡”,而“碘盐里所含的碘是极其微量的,吃碘药也必须在受到污染危害之后,一天一次,每次一颗碘化钾。

自行购买提前吃,反而会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