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研发中心第二小组实验方案啦啦啦

葡萄酒研发中心第二小组实验方案啦啦啦
葡萄酒研发中心第二小组实验方案啦啦啦

小学期酿酒实习实验方案

目录

实验题目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材料 (1)

需要提前配制的药品 (1)

实验时间安排 (3)

添加物相关资料 (3)

几种指标的测定方法 (6)

比重的测定 (6)

温度的测定 (7)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8)

测定PH (10)

酵母菌计数 (12)

葡萄糖的测定 (14)

果糖的测定 (15)

二氧化硫的测定 (16)

甲醛的测定 (17)

酒精的测定 (19)

思考 (22)

一、实验题目:20 L葡萄酒发酵罐酿造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室小型酿造实验,让同学们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了解葡萄酒发酵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对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锻炼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为下学期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实验原理:

利用酵母对葡萄汁进行发酵,将葡萄糖和果糖转化为酒精,酿造成葡萄酒。

四、实验材料:

鲜葡萄、 20 L广口瓶1个、比重计、250毫升量桶、1000毫升烧杯、50毫升的离心管、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白砂糖、摇瓶、亚硫酸、果胶酶若干、葡萄酒酵母粉、纱布、水浴锅、糖度计以及糖测定试剂盒等。

五、需提前配制的药品

碘标准溶液:称取130克碘及350克碘化钾,溶于少量水中然后置入10立升茶色磨口瓶内,加水稀释至10立升混匀待标。准确量取20ml-25ml碘液,加50ml水,30ml 0.1C(HCl)盐酸,摇匀,用 0.1 C(Na2S2O3)的N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微黄色)时加30ml 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兰色消失。准确稀释5倍。

淀粉指示液10 g/L,并加人40 g氯化钠:取1.0g 可溶性淀粉放入50mL烧杯,量取100mL蒸馏水,先用数滴把淀粉调至成糊状,再取约90mL水在电炉上加热至微沸时,倒入糊状淀粉,再用剩余蒸馏水冲洗50mL烧杯3次,洗液倒入烧杯,然后再加入1滴10%盐酸,微沸3分钟,加热过程中要搅拌。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1、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

称取在温度110°C干燥箱烘干的分析纯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10.21克,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升,此溶液的PH

值为4.01(25°C)。

2、磷酸型缓冲溶液

称取在温度110°C干燥箱烘干二小时的分析纯磷酸二氢钾

(KH2PO4)3.40克和分析纯磷酸氢二钠(Nn2HPO4)3.55克,溶于脱除CO2 的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升,此溶液的PH值为6.86(25°C)。

3、硼酸钠缓冲溶液

称取3.81克分析纯硼酸钠(Na2B4O7?10H2O),溶于1升脱除CO2的蒸馏水中,此溶液的PH值为9.18(25°C)。

缓冲溶液储于硬质玻璃瓶或塑料瓶中,能稳定1~2个月

高锰酸钾-磷酸溶液(30g/L):称取3g高锰酸钾,溶于15ml85%(质量分数)磷酸和70ml水中,溶解后,加水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防止氧化能力下降,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草酸-亚硫酸溶液:称取5g无水草酸(H2C2O4)或7g含2分子结晶水草酸(H2C2O422H2O),溶于硫酸(1+1)中至100ml。

品红-亚硫酸溶液:称取0.1g碱性品红研细后,分次加入共

60ml80℃的水,边加入水边研磨使其溶解,用滴管吸取上层溶液虑于1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加入10ml亚硫酸钠溶液(100g/L),

1ml盐酸,再加水至刻度线,充分混匀,放置过夜,如溶液有颜色,可加少量活性炭搅拌后过滤,贮于棕色瓶中,置暗处保存,溶液呈红色时应弃去重新配制。

甲醇标准溶液:称取1.000g甲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g甲醇。置低温保存。

甲醇标准使用液:吸取10.0ml甲醇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再取10.0ml稀释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该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50mg甲醇。

亚硫酸钠溶液:100g/L

六、实验时间安排

7.7. 9:00在食院240实验室集中:交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品、配试剂。

7.8.

①准备发酵罐及发酵槽

②处理葡萄、调整葡萄汁等工作

③初发酵开始

④按要求的内容进行各种实验

7.9.-7.18. 继续初发酵。每日上午和下午各测一组、比重、PH和温度数据,每日上午或下午各测一组可溶性固形物、酵母菌计数、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SO2含量、甲醇含量、酒精度。

7.19-7.21.

①浸提、压榨、装瓶

②清洗、清单各种实验用品、打扫实验室

③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汇报的PPT

7.22:总结交流会

七、添加物相关资料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处理就是在发酵基质中或在葡萄酒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硫,以便发酵能顺利进行或有利于葡萄酒的贮存,有杀菌,澄清,抗氧,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酸的作用

1二氧化硫的添加量:

1953年国际栽培与酿酒会议提出参考允许量:成品酒中总二氧化硫含量(mg/L)为:干白350,干红300,甜酒450。(我国规定为250mg/L)二氧化硫的具体添加量与葡萄品种,葡萄汁成分、温度存在的微生物和它的活力、酿酒工艺及时期有关。

2.SO2的使用量:干红葡萄酒:

①前处理阶段二氧化硫用量:质量状况好的葡萄,40~60mg/L(以总二氧化硫为准);染有葡萄孢霉的葡萄,60~70mg/L(以总二氧化硫为准);

②陈酿、后处理阶段二氧化硫用量:20~30mg/L(以游离二氧化硫为准);

3、添加方式:一般常用市售亚硫酸试剂,使用浓度为5%~6%。

果胶酶的应用

(一)、葡萄酒酿造中使用果胶酶的主要作用

1.澄清葡萄汁和葡萄酒,提高葡萄汁和葡萄酒的过滤通透性

2.浸提葡萄中的有益多酚物质

(二)、果胶酶使用方法技巧

(三)、果胶含量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有3种:重量法、比色法、容量法。

1、重量法

1.原理:利用果胶酸钙不溶于水的特性,先使果胶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再加沉淀剂使果胶酸钙沉淀,测定重量并换算成果胶质重量。沉淀剂+果胶→果胶酸钙

采用的沉淀剂有两种:电介质:Nacl Cacl2 有机溶液:甲醇乙醇丙酮.

2.方法:

称30-50g(干样5-10g)于250ml烧杯→加150ml水→煮沸1h (搅拌加水解免损失)→冷却→定溶→250ml→抽滤→吸滤液25ml →于500ml烧杯→加0.1N NaOH 100ml→放30min→加50ml 1N 醋酸→加50ml 2N Cacl2→放1hr→沸腾5min后→用烘至恒重的滤纸过滤→用热水洗至无Cl-→把滤纸+残渣→于烘干恒重的称量瓶内→105℃烘至恒重

3.计算:

果胶质%=(0.92353G)/( W325/250) 3100

0.9235:果胶酸钙换算成果胶质的等数

G:滤渣重量,g

W:样品重量,g、容量法(蒸馏滴定法)

1.原理

溶解于水的果胶质是由多缩阿拉伯糖和果胶酸钙组成的测出果胶质的特征部分阿拉伯糖,则可算出果胶质含量。

溴混合液在Hcl作用下放出溴,溴再与糠醛作用,剩余的溴与碘化钾作用析出碘,可用亚硫酸钠滴定,从而计算糠醛的量。

2.步骤

称捣碎样10g→于250ml烧瓶中→加12% HCl 100ml(比重

1.06)→接冷凝管并在瓶上接一个分液漏斗→于140-150℃水浴加热蒸馏液取于量筒→馏液达30ml时→从漏斗加12% Hcl 30ml于烧瓶→继续蒸馏→保持瓶内体积→至馏出液无糠醛(可取馏液1d于滤纸上,旁边滴醋酸苯胺试液1d,有糠醛存在时呈红色)

在馏液中加12% Hcl使总体积为300ml→取出100ml→加

25ml 溴混合液→暗处放1hr→再加15% 碘化钾10ml→淀粉指示剂1d→用0.1N 硫代硫酸钠滴定

3.计算

果胶质=(N(V2-V1)30.0243

3.7)/W 3100

0.024:1N溴溶液1ml相当于糠醛的量,g

3.7:在普通蒸馏条件下,将糠醛换称为果胶质的等数

W:样品溶液相当于样品的量,g

N:硫代硫酸钠标液的当量浓度

V1:空白滴定硫代硫酸钠标液消耗的体积,ml

V2:样液硫代硫酸钠标液消耗的体积,ml3、比色法

方法基于果胶物质水解,生成物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的缩合反应,然后对其紫红色溶液进行比色定量测定。生成紫红色物质与半乳糖醛酸浓度成正比

操作:

a.副作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

b.提取样品中果胶物质,定容100ml

c.测定吸光度,查曲线得半乳糖醛酸含量

果胶质总量%=(半乳糖醛酸(μg/ml)3100)/(样品克数3

10/200310000)

八、几种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比重的测定

比重是葡萄酒发酵的物理参数,它是葡萄酒在发酵阶段酒体复杂变化的外在表现。目前,葡萄酒生产中不直接测定发酵液中酒精的生成量,普遍采用的比重作为监测发酵进程的参数,通过测定发酵液的比重变化来监测发酵过程。

1比重计原理

比重计的原理:一般是下端是细长的,内装弹丸,以降低重心,使比重计能稳定地竖直浮在液面上;比重计的中部则比较粗,这是为了增加浮力,使标度范围增加。将比重计分别放入水、盐水、煤油中,观察比重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里排开液体的多少。当比重计浮在液体中时,其本身的重力跟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相等。

2仪器

2.1比重计

刻度至0.1或0.2度标准酒精度,经过校准。

2.2量筒

3测定步骤(适用于不挥发物小于等于600mg/100ml的酒)

①使用前清洗和干燥比重计。用部分样品冲洗量筒2到3次。

②将样品注入量筒至所需高度,为了减少搅动和气泡,倒入样品时,量筒应斜至45度角。〔当插入比重计后,液面应略低于量筒边缘〕。

③插入比重计,将比重计的球从量筒底部至上部升降5次或6次,混合和调匀,使比重计球置于液体中,擦干比重计杆,让比重计保持静止状态,暴露于液面之上的比重计杆,不得浸湿多于零点几度。

④记录比重计读数,为了记录比重计读数,眼睛应略低于液面,逐渐抬起头,眼睛垂直于比重计,这样看到的椭圆形逐渐变扁,直至成一直线。以这条线与比重计刻度线相交点作为比重计的读数。稍稍提起比重计,再让它静悬于液体中,记录比重计计数,以此来检验原来的计数值。记录比重计计数到0.02度,取出并干燥比重计。重新放入比重计,擦干计杆,再次记录比重。如果各次读数其符合程度在0.1度之内,取平均值;否则就增加读数,再取平均值。

(二)温度的测定

1.室温:查看室内温度计。

2.发酵温度

发酵温度对酵母活性的影响

酒精发酵过程为放热过程,热量的释放速度与发酵速度成正比,在没有热量散失和冷却作用的情况下,每升葡萄汁中每 10 g 糖被发酵,温度就会上升约 1.3 ℃。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地散热,发酵温度会持续升高,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而达到失控状态。当温度升高到某一极限值就会使酵母致死,特别是当乙醇浓度逐渐升高,这一极限值就越低;乙醇含量为 0 %时葡萄酒酵母极限生长温度为 40 ℃,乙醇含量为 10 %时葡萄酒酵母极限生长温度为

32 ℃。酵母热致死的结果是杂菌生长完成发酵,产生不希望得到的副产物。另外,发酵温度越高,产酒精效率越低,副产物生成量也越多。正因以上原因,红葡萄酒发酵温度一般不允许超过

30 ℃。过高的温度会浸出较多的葡萄籽单宁,增加葡萄酒的苦涩感,破坏酒体的协调性。

2器材:100℃酒精温度计

3测定方法

a.用酒精给温度计消毒。

b.在发酵过程中测定温度时,最好用固定在一长柄上的温

度计,以测定“皮渣帽”基部的温度。应避免在取样量筒中测定温度。发酵容器上下部之间的温度可相差4~5℃。如果可能,最好每天早晨、中午和傍晚各测一次温度,以及时进行升温或降温。

c.测定温度过程中,插入温度计后需等几分钟再读数,读

数时平视刻度线。

(三)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阿贝折光计法)(国标)

1 方法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透明液体、半粘稠、含悬浮物的饮料制品。

2 方法原理:在20℃用折光汁测量待测样液的折光率 ,并用表Λ.1查得或从折光计上直接读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 仪器实验室常用仪器以及下列仪器 :

(1)阿贝折光计或其他折光计 :测量范围 0%~80%,精确度±0.1%。

(2 )组织捣碎机。

4 试液的制备

(1)透明液体制品将试样充分混匀 ,直接测定。

(2) 半粘稠制品 (果浆、菜浆类 ) 将试样充分混匀 ,用四层纱布挤出滤液 ,弃去最初几滴 ,收集滤液供测试用。

(3) 含悬浮物制品 (果粒果汁类饮料 ) 将待测样品置于组织捣碎机中捣碎 ,用四层纱布挤出滤液 ,弃去最初几滴 ,收集滤液供测试用。

5 分析步骤

(1) 分开折光计两面棱镜 ,用脱脂棉蘸乙醚或乙醇擦净。

(2)用末端熔圆之玻璃棒蘸取试液 2滴 ~3滴 ,滴于折光计棱镜面中央 (注意勿使玻璃棒触及镜面 )。

(3)迅速闭合棱镜 ,静置 l mh,使试液均匀无气

泡 ,并充满视野。

(4)对准光源 ,通过目镜观察接物镜。调节指示规 ,使视野分成明暗两部 ,再旋转微调螺旋 ,使明暗界限清晰 ,并使其分界线恰在接物镜的十字交叉点上。读取目镜视野中的百分数或折光率 ,并记录棱镜温度。

(5)如目镜读数标尺刻度为百分数 ,即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如目镜读数标尺为折光率 ,可按附录 A换算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将上述百分

含量按附录 B换算为⒛℃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允许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值之差 ,不应大于0.5%。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四)PH测定(酸度计)

1.实验目的

了解酸度计的使用原理

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

用酸度计进行电位测量是测量pH最精密的方法。pH计由三个部件构成:一个参比电极;一个玻璃电极,其电位取决于周围溶液的pH;一个电流计,该电流计能在电阻极大的电路中测量出微小的电位差。

参比电极的基本功能是维持一个恒定的电位,作为测量各种偏离电位的对照。银氧化银电极是目前pH中最常用的参比电极。

玻璃电极的功能是建立一个对所测量溶液的氢离子活度发生变化作出反应的电位差。把对pH敏感的电极和参比电极放在同一溶液中,就组成一个原电池,该电池的电位是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电位的代数和。E电池=E参比+E玻璃,如果温度恒定,这个电池的电位随待测溶液的pH变化而变化。

电流计的功能就是将原电池的电位放大若干倍,放大了的信号通过电表显示出,电表指针偏转的程度表示其推动的信号的强度,为了使用上的需要,pH电流表的表盘刻有相应的pH数值;而数字式pH计则直接以数字显出pH值。

3.仪器及试剂

PHS—3C型精密PH计

标准缓冲溶液

4.实验步骤

4.1酸度计的标定

4.1.1打开电源开关,按“PH/MV”按钮,使仪器进入PH测量状态;

4.1.2按“温度”键使显示为溶液温度值(此时温度指示灯亮),然后按“确认”键,仪器确定溶液温度后回到PH测量状态。

4.1.3把用蒸馏水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6.86的标准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按“定位”键(此时PH指示灯慢闪烁,表明仪器在定位标定状态)使读数为该溶液当前温度下的PH值。

4.1.4把用蒸馏水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4.00(或PH=9.18)的标准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按“斜率”键(此时PH指示灯快闪烁,表明仪器在斜率标定状态)使读数为该溶液当时的PH值,然后按“确认”键,仪器进入PH测量状态,PH指示灯停止闪烁,标定完成。

4.1.5用蒸馏水洗电极后即可对被测溶液进行测量。

4.2、测量溶液PH值

4.2.1 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头部,再用被测溶液清洗一次;

4.2.2 用温度计测量被测溶液的温度值;

4.2.3按“温度”键,调整温度,是显示值与被测溶液温度一致,然后按“确认”键,仪器确定溶液温度后回到PH测量状态;

4.2.4把电极插入被测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均匀后读出该溶液的PH值;

4.2.5 记录溶液PH值后,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将水用滤纸吸干后套上电极套。

(五)酵母菌计数

1实验目的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学习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3)计数并计算酵母菌的含量。

2实验原理

1)血球计数板被用以对人体内红、白血球进行显微计数之

用,也常用于计算一些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的数量,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工具。

2)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个

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小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中央的一大方格作为计数用,称为计数区。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中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

开),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中方格(中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本实验使用的是第二种。)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

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

1/4000mm3。

3)因此,数出小方格中酵母菌细胞的数量后,计算小方格内酵母菌细胞数的平均值,再乘以25可得每0.1mm3内酵母菌细胞的数量,继而计算出每ml酵母菌细胞数。

4)血细胞计数的误差分别来源于技术误差和固有误差。其中由于操作人员采血不顺利,器材处理、使用不当,稀释不准确,细胞识别错误等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属技术误差;而由于仪器(计数板、盖片、吸管等)不够准确与精密带来的误差称仪器误差,由于细胞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带来的细胞计数误差属于分布误差或计数域误差。仪器误差和分布误差统称为固有误差或系统误差。技术误差和仪器误差可通过规范操作、提高熟练程度和校正仪器而避免或纠正,但细胞分布误差却难于彻底消除。

3实验器材

光学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吸管等。

4实验步骤

1)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2)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厚玻片.

3)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稍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4)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3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

数.如果规格为25格3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5)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和左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6)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

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7)计算公式

(1)16格3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340031043稀释

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340031043稀释倍

8血球计数板的清洁

血球汁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后自行晾

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或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脱水使其干燥.通过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

(六)葡萄糖的测定(试剂盒)

计算

(七)果糖的测定(试剂盒)

一、测定原理:

果糖与基质液作用,其产物在285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测定其含量。

二、试剂组成与配制:

1.试剂一:基质反应液,75ml2瓶,4℃~8℃避光保

存。

2.试剂二:果糖标准品,D-果糖粉剂3支,每支临

用前加10ml蒸馏水配置成10mg/10ml的果糖标准液,即

1mg/ml的果糖标准液。

三、操作步骤:

混匀,沸水浴准确水浴8分钟,流水冷却,波长285nm,1cm光径,双蒸水调零,测各管OD值。

四、计算:

1.前处理:取试样于35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

取上清液待测。

2.计算公式:

果糖含量(mg/ml)标准浓度(1mg/ml)样本测定前稀释倍数

(八)SO2的测定(碘量法)

一、游离二氧化硫

1、原理:利用碘可以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映的性质,测定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2 试剂与溶液

硫酸溶液(1+ 3):取1体积浓硫酸缓慢注人3体积水中。

碘标准溶液[c(1/2I?)= 0.02 mol /L

淀粉指示剂(10g/L):按GB603中4.5.20条配制,并加入40g氯化钠。

3步骤

取50.00m L 样品(液温20℃)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少量碎冰块、再加入1ml淀粉指示液,10 mL 硫酸溶液,用碘标准溶液迅速滴定至淡蓝色,保持30面不变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碘标准溶液的体积(V )。

以水代替样品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

计算

式中: X—样品中总二氧化硫的含量, mg/L;

c —碘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 /L;

V—测定样品消耗的碘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V。—空白试验消耗的碘标准溶液的体积,m L ;

32—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的数值,g/ml

25—取样体积,m L .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整数。

二、总硫

1、原理:在碱性条件下,结合态二氧化硫被游离出来,然后再用碱标准溶液滴定,得到样品中结合二氧化硫的含量。

2、试剂和材料:

氢氧化钠溶液(100g/L)

其他指示剂与溶液同游离二氧化硫的测定

3、分析步骤

取25.00m L 氢氧化钠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再准确吸取25.00m L20℃样品,并以吸管尖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式,加入到碘量瓶中,摇匀,盖塞,静置15 min后,再加入少量碎冰块、1 mL 淀粉指示液、10 mL 硫酸溶液,摇匀, 1 用碘标准溶液迅速滴定至淡蓝色, 30s内不变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碘标准溶液的体积(V )。以水代替样品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

计算

式中:, X—样品中总二氧化硫的含量, mg/L;

c —碘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 /L;

V—测定样品消耗的碘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V。—空白试验消耗的碘标准溶液的体积,m L ;

32—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的数值

25—取样体积,m L .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整数。

(九)甲醇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

1 原理

甲醇在磷酸溶液中,被高锰酸钾氧化成甲醛,用偏重亚硫酸钠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甲醛与变色酸在浓硫酸存在下,先缩合,随之氧化,生成对醌结构的蓝紫色化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 试剂

高锰酸钾-磷酸溶液(30g/L):称取3g高锰酸钾,溶于

15ml85%(质量分数)磷酸和70ml水中,溶解后,加水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防止氧化能力下降,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草酸-亚硫酸溶液:称取5g无水草酸(H2C2O4)或7g含2分子结晶水草酸(H2C2O422H2O),溶于硫酸(1+1)中至100ml。

品红-亚硫酸溶液:称取0.1g碱性品红研细后,分次加入共

60ml80℃的水,边加入水边研磨使其溶解,用滴管吸取上层溶液虑于1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加入10ml亚硫酸钠溶液(100g/L),

1ml盐酸,再加水至刻度线,充分混匀,放置过夜,如溶液有颜色,可加少量活性炭搅拌后过滤,贮于棕色瓶中,置暗处保存,溶液呈红色时应弃去重新配制。

甲醇标准溶液:称取1.000g甲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g甲醇。置低温保存。

甲醇标准使用液:吸取10.0ml甲醇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再取10.0ml稀释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该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50mg甲醇。

亚硫酸钠溶液:100g/L

3 仪器

恒温水浴:控温精度±1℃分光光度计

4 试样的制备

用一洁净、干燥的100ml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l样品(液温20℃)于500ml容量瓶中,用50ml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并入蒸馏瓶中,再加几颗玻璃珠,连接冷凝器,以取样用的原容量瓶坐作接收器(外加冰浴)。开启冷却水,缓慢加热蒸馏。收集溜出液

接近刻度,取下容量瓶,盖塞。于20℃水浴中保温30分钟,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5 分析步骤

吸取甲醇标准溶液0ml、0.10ml、0.20ml、0.40ml、0.60ml、0.80ml、1.00ml甲醇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mg、0.05mg、0,10mg、0.20mg、0.30mg、0.40mg、0.50mg甲醇)分别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并用无甲醇的乙醇稀释至1.0ml.

于样品管及标准管中各加水至5ml,再依次各加2ml高锰酸钾-磷酸溶液,混匀,放置10min,各加2ml草酸-硫酸溶液,混匀使之褪色,再各加5ml品红-亚硫酸溶液,混匀,于20℃以上静置

0.5h,用2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90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或与标准色列目测比较。

5 结果计算

试样中的甲醇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X——试样中的甲醇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测定样品中甲醇的质量,mg

V?——吸取样品的体积,ml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十)酒精度的测定(蒸馏法)

1 实验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葡萄酒、果酒及其相关产品中酒精度的测定。

2 实验原理:

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用酒精计法测得酒精体积百分数示值,进行温度校正后,求得20℃时乙醇的体积百分数(%,V/V),即酒精度。

制作葡萄酒的简单流程

制作葡萄酒的简单流程 1.首先购买质量上乘的葡萄约30-50斤,第一次作为实验性的,不要太多,以免酿坏怪可惜的,从葡萄园中购买现采摘的酒葡萄最好。 2.清洗2-3遍,可放入大盆统一清洗,比较省时省力。 3.清洗干净后均匀排放在备好的方板上,置阴凉处晾干,环境要通风性好,气温要适中,注意严禁阳光直晒以免变质。阴天时最好不要制作。 4.待水分完全蒸发葡萄干燥后,把颗粒摘下来放入备好的陶瓷坛子里,摘满坛子的2/3最合适,尽量不要太满,以免发酵后溢出。用洗干净的手或带一次性手套把坛子里的葡萄均匀捏碎或捣碎,用塑料袋密封坛口置阴凉处存放。 7.葡萄发酵15-30天后,加入适量白糖(也可以和葡萄一块加入),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但最好加入白糖,因为如果葡萄糖分不够会发酵不好。我加了约3斤(每30斤葡萄加3斤白糖),喜欢甜的可以加5斤/30斤葡萄。同时加入1斤高度白酒,最好用质量上乘的粮食酒,白酒的作用相当于发酵剂,可以增快葡萄的发酵速度。但白酒也可以不加,只是会发酵慢一些,但酒质会比较纯正。以上操作完毕后用塑料袋密封坛口置阴凉处存放。 8.三个月后就可以过滤着喝葡萄酒了,这时的酒度还不是很高非常适合女士喝。如果怕每次过滤麻烦,你可以用漏勺一次性把葡萄皮及种子清除干净,再密封停放半个月就可以打开坛子痛饮了。记得每次喝完后要密封坛口,以防变质。最好把做好的葡萄酒装入酒壶密封存放。存放时间越长酒度越浓,品质越好,就越好喝。 9.如果葡萄酒酿坏了会有一股怪味,会发酸,如果喝了闹肚子一定要扔掉,以免伤人。 干红葡萄酒的酿造方法 1、葡萄收获季节,选优质葡萄100斤,用不锈钢或玻璃容器,把选好的葡萄用手挤破,汁、子连同皮一同倒入瓷缸中,为增加丹宁的含量,可加入少量葡萄楴,发苦、可根据个人口味。(注意:葡萄不能洗,保留葡萄上的那层白餔;容器洗刷后一定要晾干,不应有水。)不要盛满,留出发酵空间,防止溢出,用盖子盖好,放在温度16-26度的室内发酵,每天用木棍搅拌一次,(最好是橡木或赶饼杖)把发酵上来的皮搅拌下去;4天后按10%的比例加入白砂糖或冰糖按时搅拌。一星期后,取容器3倍长的白塑料管,用衡吸现象法把葡萄汁倒入另一个容器;取新长筒尼龙丝袜把皮和子中的葡萄酒挤出,皮和子倒掉。 2、把过滤后的葡萄酒,按10%比例加入白砂糖或冰糖放在瓷缸中继续发酵,因冰糖溶解慢,前2天需搅拌一次,在发酵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气泡,一星期后发酵过程结束;这时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干红葡萄酒了。(在发酵过程中,加入白砂糖、或冰糖含量的多少与葡萄酒的酒精度有关,根据自己口感调制。) 3、在静止状态下,用衡吸法把葡萄酒倒入另一个干净容器中,酒渣虑出倒掉。每50斤葡萄酒勾兑一瓶从超市买的干红葡萄酒封好;静止存放2-3周,这时可以装瓶饮用了。如果想制作高质量葡萄酒长期存放,酒精度得超过10%;可每50斤酒加入一瓶高度老白干,用酒坛或酒瓶存放。葡萄酒完全发酵完成约40天;完全静止沉淀60天,每百斤葡萄可出葡萄酒60-70斤。

果酒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组长: 组员: 一、实验目的: 掌握果酒发酵技术、澄清处理技术及产品分析。 二、实验内容: 1、葡萄酒酵母的扩大培养; 2、掌握果酒发酵技术; 3、果酒的澄清处理技术。 三、实验材料:新鲜葡萄一斤,玻璃瓶4个,75%酒精 四、原理: (1)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 ①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②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 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五、实验步骤: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取葡萄一斤,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3、将1/4左右的葡萄放入榨汁机中,榨汁。其余3/4的葡萄用手挤碎(手上套塑料布,以防杂菌污染)。 4、将其装瓶(但注意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密封瓶口 六、对照实验: 七、实验记录: 实验起止日期:2013年5月7日~2013年5月17日

八、实验结果分析: 正常组酒精发酵大致于10月27日完成; 光照组酒精发酵大致与11月2日完成; 匀浆组酒精发酵未发现明显完成迹象; 小瓶组酒精发酵大致与10月23日完成。 九、品尝果酒: 小瓶组酒精含量最多 光照组酒精含量较多(第二),但味道比小瓶组要甜。 正常组酒精浓度较多(第三),味道是4组中最好的,颜色较深。 匀浆组虽有酒精味,但鉴于瓶内长毛,未品尝。 十、实验误差分析: 1、正常组及匀浆组的瓶子使用学校提供的瓶子,密封不严(如果将瓶子的玻璃盖换为胶塞盖效果会更好) 2、搅拌机里有杂菌 3、每次开瓶闻气味时,开口过大,导致杂菌进入。

新版葡萄酒的酿造实验报告-新版-精选.pdf

葡萄酒的酿造及其中酵母菌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设计方案 一、前言: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 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我们所要酿造的是红葡萄酒。 葡萄酒有增进食欲,滋补作用的作用。葡萄酒中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 不可少的营养素。它可以不经过预先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非凡是对体弱者,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对 恢复-健康有利。同时还有助于消化,葡萄酒能刺激胃酸分泌胃液,每60-100克葡萄酒能使胃液分泌增加120毫升。 自酿的葡萄酒,不用添加发酵剂,也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澄清剂。家酿的葡萄酒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 酵母菌分解葡萄中的糖份转化为酒精,另加点糖提高酒精度。一般保质期不超过两年,所以成酒后应在两 年内喝光。 二、实验目的: 1、熟悉酿造葡萄酒的过程和原理。 2、学会葡萄酒中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3、熟悉酵母菌形态观察和菌落计数法 4、对比来说明,酵母菌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杀菌剂(SO2)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三、材料和仪器: (一)材料:葡萄3斤(因葡萄还未上市,可用提子代替,苏果超市有,但比较贵)。 白糖半斤 (二)仪器:1、主发酵器:玻璃罐(坛、瓶)、陶瓷坛、能耐受酒精又对人无害的塑料瓶罐等均可。 2、二次发酵容器及装酒的容器:可以用空酒瓶、饮料瓶、矿泉水瓶等都可 3、一根细塑料管。用来在发酵完成后利用虹吸法将葡萄酒从发酵容器中倒出。 4、木棒或筷子。用来在发酵过程中搅拌葡萄皮和葡萄汁。 5、丝袜或细纱布。用来过滤葡萄酒汁。 四、实验步骤: (一)葡萄酒的酿造 1、清洗:将主发酵器(即玻璃坛等)充分洗干净,控干。 2、浸泡:将葡萄摘除蒂,把剪好的葡萄冲洗干净后用淡盐水浸泡十分钟左右,这是为了去掉葡萄皮上 的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再次冲洗,晾干至表面没有水珠。 3、装瓶:将葡萄捏破,葡萄肉连同葡萄皮挤到主发酵器中。当把葡萄装到发酵器容量的70%左右时,停止装葡萄,盖上盖子,但不要完全拧紧。

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及优化研究

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及优化研究 摘要:本文就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作出探讨,就红葡萄酒酒精主体发酵与浸渍过程同步进行的发酵策略,通过适当延长发酵时间达到增加红葡萄酒中多酚及有益色素如单宁的含量,同时采用苹乳发酵策略处理原料酒,达到降糖和增加酒肥硕感的目的,通过该工艺的探讨和优化以期为红葡萄酒的生产提出有益建议。 关键词:红葡萄酒;发酵;探讨和优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plor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red wine.In the fermentation method that a simultaneous subject fermentation and dipping process, increase the polyphenols in red wine and good pigment by extening the fermentation time appropriatly,such as the content of tannins. Meanwhile, processing the raw material of wine throught malic acid-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proces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blood sugar and adding the sense of fat of win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in order to raise a good suggestions for red wine production. Key words: red wine, fermentation, discussion and optimization

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的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在生活中我们能享受的很多多美味的食物要归功于发酵这个了不起的技术。最常见的莫过于馒头了,蒸馒头时通常都会先把揉好的面团放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叫发面,实际就是一种传统的发酵过程。另外像国外传进来的面包不过是添加了各种佐料的烤馒头而已。有了美食,我们还要美酒相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葡萄美酒等果酒的一些基本知识。 据资料介绍,我们国家在黄帝时代就已开始酿酒了,之后在各种文献甚至医书中都有对酒的介绍。酒不仅可以作为人们宴会时助兴之用,还具有相当的养生保健功能,果酒在酿造过程中,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被很好地保存,大大提高了原果液的营养价值,而且黄冈地区各个区县都有自酿酒品的文化,且麻城木子店地区的老米酒在本地区小有名气。 二、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1)说明果酒的制作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的方案和装置 (3)学会果酒的制作过程 2.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 (2)发酵需要适宜的条件 在缺、℃左右(一般将温度控制在℃)、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大量繁殖,进行酒精发酵。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传统的葡萄酒酿造,都是采用自然发酵的工艺。所谓自然发酵,就是葡萄破碎入罐以后,不人为地添加任何菌种,靠葡萄本身携带的自然界的酵母菌,在葡萄浆或分离后的葡萄汁里自发地繁殖,最终发酵成葡萄酒。 3.材料用具 新鲜葡萄、新鲜梨等水果,学生自备的果酒发酵装置 附:学生自己设计果酒发酵装置图 4.方法步骤

制作葡萄酒原创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选修一实验报告 高2016级实验小组 小组成员:胡多琪(组长),向奕谨,苏杏,雷梦真,程雍姸,蒋田沐苗 一、实验目的:以制作红葡萄酒为例学习果酒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最适温度20℃左右] 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最适温度18℃~25℃] 三、实验材料 500g新鲜巨峰葡萄、50g白砂糖、发酵瓶、脸盆、过滤盆、不锈钢饭勺一个、消毒纱布、剪刀、塑料手套 四、实验步骤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选择新鲜饱满、颜色较深且口感香甜的巨峰葡萄,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杂菌,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用剪刀去除枝梗和子粒。 2.对发酵瓶、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擦干待用。因实验条件限制,无法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而使用洗洁精洗涤。 3.将葡萄擦干,装入发酵瓶中用手挤压出汁水(实验条件限制使用榨汁),加入50g白砂糖用勺子搅拌均匀,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盖好瓶盖(不密封—少量空气促进酵母菌繁殖)。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一周。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一周后用消毒纱布对葡萄酒进行过滤,密封发酵瓶进行二次发酵。 8.本学期第十五周发酵完毕。

四、实验现象 发酵瓶中有大量无色无味气泡冒出,酒味越来越浓,葡萄酒由紫红色逐渐变成澄清透明的橙红色溶液。 ⒈过滤前: 2.过滤发酵数周后: 注:实验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存在误差,仅供参考。 白砂糖放得多会增加所制葡萄酒的甜度,也会提高其度数。 五、实验结论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统称,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喜欢”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 发酵瓶密封前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放出大量能量进行繁殖; 发酵瓶密封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及少量能量,将白砂糖及葡萄中的葡萄糖转化成酒精以制成果酒。

干红葡萄酒酿造实验报告

开放性实验报告干红葡萄酒的酿造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年 11 月 12 日

学习葡萄酒的酿造原理,掌握干红葡萄酒的酿制工艺 二实验原理 葡萄酒+果糖→酒精+CO2(条件:人工酵母或天然酵母)(酒精发酵) 高级醇+脂肪酸+挥发酸+酯类(陈酿) 色素+单宁+有机酸+果香物质+无机盐(葡萄酒原料)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1)材料:新鲜葡萄、活性酵母、果胶酶、偏重亚硫酸钾、白砂糖、纱布、明胶; (2)仪器设备:分柄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称量纸、水浴锅、温度计、比重计、3L发酵瓶、纱布袋、漏斗、干净瓶子。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清洗容器或仪器,冷开水清洗。 (2)分选和清洗葡萄:剔除生的,有破损的,发霉的果实。清洗过后的葡萄自然晾干(为节约时间也可以用吹风机冷风吹干) (3)手工去梗,将葡萄的蒂部微微捏破,直接放入发酵瓶中。 (4)装瓶:装量不超过容量的75%,同时加入克的偏重亚硫酸钾搅匀,并加入克果胶酶,搅匀。 (5)酵母复水活化:称取7克冰糖溶解于少量冷开水定容100ml,加入2克酵母,混匀,放置于水浴锅30℃静置3小时活化,每10分钟搅拌一次,活化结束后直接加入葡萄醪中发酵。 (6)酒精发酵:酵母菌活化结束后取15ml加入发酵罐搅匀,当有酒帽形式时,加入25克白砂糖,每天测量一次比重、温度,并定期挥帽。 (7)当比重降至—时,酒精发酵结束。使用纱布袋与漏斗过滤皮渣,酒液用干净的瓶子装瓶,满瓶。 (8)陈酿:在装入干净的瓶子的同时加入克偏重亚硫酸钾摇匀,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

1 整理干红葡萄酒发酵实验过程中,每天测量发酵温度和比重的结果,作出发酵 第二天葡萄酒温度较高,可能是受室温影响,总的来看,发酵较为正常。 2整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相片,从气泡产生的多少、葡萄皮的浮沉、葡萄汁和葡萄籽的位置等参数的变化进行描述。 气泡由一开始的无气泡,到后来发酵搅拌时产生气泡。 葡萄皮由一开始挤入时的分布不均,到最后的悬浮在上层。 葡萄汁由一开始的堆积在下层,到最后的中层,位于沉淀之上。

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目录 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2) 一、工艺设计 (2) 二、工艺要点 (2) 三工艺流程 (3) 四发酵前的准备 (4) 五葡萄汁的发酵 (7) 六苹果酸-乳酸发酵 (8) 第六章葡萄原酒储藏管理工艺 (9) 第八章灌装生产工艺 (11)

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一、工艺设计 1、原料:自酿酒原料要求比较宽泛,一般来说要求皮厚肉紧的葡萄较好,如果自酿酒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龙眼、聚丰、玫瑰等品种酿造葡萄酒; 2、工艺:成熟葡萄选收①→除梗破碎②→入罐浸渍③→接种发酵④→终止发酵⑤→分离倒罐⑥→澄清⑦→存储⑧→优化调整⑨→灌装饮用⑩ 图1:制造工艺流程示意图 二、工艺要点 2.1原料 葡萄酒是优良葡萄品种为原料酿造而成,葡萄一般包括果梗和果粒两部分,每颗果粒又包括果皮、果核和果肉三部分。

2.2辅料 2.2.1酿造用水 水质要求清澈透明,无色无异味,有促进糖化发酵的无机盐类,具有一定的硬度,要求在中性附近,水中所含总固体最好在100mg/L以下,锂离子在0.5mg/L以下。 2.2.2二氧化硫 2.2.2.1二氧化硫形式及使用方法见表2-1。 表2-1 二氧化硫形式及使用方法 2.2.2.2二氧化硫的用量 前处理阶段二氧化硫用量,一般质量状况好的葡萄,60~80㎎/L(以总二氧化硫为准);染有葡萄孢霉的葡萄,80~120㎎/L(以总二氧化硫为准)。 2.3酵母 优良的葡萄酒酵母应满足: ⑴有很强的发酵能力和适宜的发酵速度,耐酒精性好,产酒精能力强。 ⑵抗二氧化硫能力强。 ⑶发酵度高,能满足干葡萄酒的生产要求。 ⑷能协助产生良好的果香和酒香,并有悦人的滋味。 ⑸生长繁殖速度快,不易变异,凝聚性好。 ⑹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有害葡萄酒的副产物。 ⑺发酵温度范围广,低温发酵能力好。 三工艺流程 葡萄酒生产工艺流程 葡萄→分选→破碎→分离→葡萄汁→静置澄清→发酵→换桶→葡萄酒→贮藏 ↓↓ 果梗葡萄酒←包装←检验←澄清←调整成分

葡萄酒发酵的实验工艺流程报告

葡萄酒发酵的实验工艺流程报告 一.葡萄酒的发展历史 葡萄酒很可能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由考古学考证可判定人类首次真正酿酒是在大约1万年前。在土耳其、约旦等地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积存的大量的葡萄种子。从埃及法老坟墓中的壁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埃及人才摘葡萄并将其捣碎发酵成酒的过程;在伊朗发现了公元前3500左右的一个双耳细颈的盛器,通过对其内壁红斑的分析鉴定,发现了单宁和酒石酸,这是葡萄酒中的主要物质。葡萄酒伴随着古文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已经诞生了。 公元前十一世纪,波斯人首先大规模地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后来,在公元前350年,希腊人统治地中海地区后也开始大量酿造葡萄酒。再后来,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种植技术和葡萄酒酿造工艺进一步推广。公元一世纪时,古罗马征服高卢(今法国),同时开启了闻名于世的法兰西葡萄酒历史。传入高卢地区的葡萄酒酿制技术先到达了普罗旺斯,随后北上罗纳河谷和朗格多克地区。而今天闻名天下的法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个产区,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作为希腊葡萄酒和意大利葡萄酒的进口集散地,后来才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经历欧洲各国的海外殖民扩张运动后,葡萄酒酿造工艺才慢慢扩散至世界各地。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的探索活动为葡萄酒的发展开辟了另一番新天地。随着殖民的扩张,欧洲新移民潮带到当地种植的欧洲葡萄品种,传抵至南美洲,进而到达了如今的美国、新西兰等地。葡萄酒产区一直蔓延到“新世界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智利、阿根廷和新西兰等欧洲之外的葡萄酒新兴国家。 二. 葡萄酒发酵的菌种及扩大培养 酵母菌将葡萄汁中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同时生成甘油、高级醇、醛、酯类代谢产物, 直接影响了葡萄酒的色泽、香气以及口感, 决定着葡萄酒的品质, 对葡萄酒特色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i据李双石等人ii的研究可知, 我国分部最广泛的优势属是有孢汉逊酵母属 (Hanseniaspora) 、假丝酵母属 (Candida) 、酿酒酵母属 (Saccharomyces) 、隐球酵母属 (Cryptococcus) 、伊萨酵母属 (Issatchenkia) 和毕赤酵母属 (Pichia) 。 而在实际酿造工艺中,需要使用的是酵母冻干粉,因此需要复水活化之后扩大培养。据王旭增iii的研究可知,最佳的复合保护剂比例及成分组成为3%的冻干粉添加量,4%的蔗糖水溶液浓度,40℃的复水活化温度。菌株活化完成后,将其进行增殖扩大培养,培养方式为液体培养基震荡摇床培养,于28℃的培养条件下进行恒温培养12h。培养结束后使用显微镜进行镜检,确保其中无杂菌。液体培养基选择酵母膏胨葡萄糖(YPD)琼脂培养基。

白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摘要 葡萄酒是低度营养酒,清晰透明,醇香可口,其维生素含量丰富,并含有锰、锌、钼、硒等微量元素。在酿制的过程中,适时适量添加亚硫酸,接种酿酒酵母,控制好前发酵及后发酵的温度和时间,进行蒸馏勾兑等,可以酿制出具有宝石红色、有令人愉悦葡萄酒香、口感丰满醇厚的优质葡萄酒。 不同的品种的葡萄,香味不同,粒小的品种酿制的葡萄酒香气较好。酿酒用葡萄,希望柔软多汁,且种核外不包肉质,以使葡萄出汁率高。 真正好的红葡萄酒,如用成熟的赤霞珠、蛇龙珠、美乐葡萄酿造的红葡萄酒,色泽鲜艳,深红宝石色,是不需要调色的。大众化消费的葡萄酒,混合品种酿造的红葡萄酒,往往需要用染色葡萄品色调色。 关键词:发酵、酿制、亚硫酸、勾兑。

目录 葡萄的构造及其成分 (3) 葡萄酒的分类 (3) 2-1 以酒的颜色分类 (3) 2-2以含糖量分类 (4) 2-3以含不含二氧化碳分类 (4) 2-4按酿造方法分类 (5) 2-5按饮用顺序分类 (5) 酿酒用主要葡萄品种 (6) 白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7) 一、工艺设计 (7) 二、工艺要点 (8) 三工艺流程 (9) 四发酵前的准备 (9) 五白葡萄汁的发酵 (12) 六苹果酸-乳酸发酵 (14) 第六章干白葡萄原酒储藏管理工艺 (15) 第八章灌装生产工艺 (16) 第九章小结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葡萄的构造及其成分 一穗葡萄包括果梗和果粒两个部分, 其中果梗占4% - 6%果粒占94%- 96%。果梗富含木质素、单宁、苦味树脂及 鞣酸等物质,常使酒产生过重的涩味,一般在葡萄破碎时除去; 葡萄果粒包括果皮、果核、果肉及浆液,其中果皮占6% - 12% ,果核占2% - 5% ,果肉和浆液占83% - 92%。 葡萄酒的分类 葡萄酒的品种很多, 因葡萄的品种, 工艺条件, 产品风格, 饮用顺序等, 有不同的分 类法。 2-1 以酒的颜色分类 1. 白葡萄酒 用白葡萄或红皮白肉的葡萄酿成。颜色近似无色或禾黄色、金黄等, 酒度9~13°, 以突出果香为主。 2. 红葡萄酒 用红葡萄酿制。颜色有红、棕红、宝石红、紫红等 , 酒度为9~13°, 以突出酒香为主。

干红葡萄酒酿造实验报告

干红葡萄酒酿造实验报 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开放性实验报告 干红葡萄酒的酿造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年11月12日 一实验目的 学习葡萄酒的酿造原理,掌握干红葡萄酒的酿制工艺 二实验原理 葡萄酒+果糖→酒精+CO2(条件:人工酵母或天然酵母)(酒精发酵) 高级醇+脂肪酸+挥发酸+酯类(陈酿) 色素+单宁+有机酸+果香物质+无机盐(葡萄酒原料)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1)材料:新鲜葡萄、活性酵母、果胶酶、偏重亚硫酸钾、白砂糖、纱布、明胶; (2)仪器设备:分柄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称量纸、水浴锅、温度计、比重计、3L发酵瓶、纱布袋、漏斗、干净瓶子。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清洗容器或仪器,冷开水清洗。 (2)分选和清洗葡萄:剔除生的,有破损的,发霉的果实。清洗过后的葡萄自然晾干(为节约时间也可以用吹风机冷风吹干) (3)手工去梗,将葡萄的蒂部微微捏破,直接放入发酵瓶中。 (4)装瓶:装量不超过容量的75%,同时加入克的偏重亚硫酸钾搅匀,并加入克果胶酶,搅匀。 (5)酵母复水活化:称取7克冰糖溶解于少量冷开水定容100ml,加入2克酵母,混匀,放置于水浴锅30℃静置3小时活化,每10分钟搅拌一次,活化结束后直接加入葡萄醪中发酵。 (6)酒精发酵:酵母菌活化结束后取15ml加入发酵罐搅匀,当有酒帽形式时,加入25克白砂糖,每天测量一次比重、温度,并定期挥帽。 (7)当比重降至—时,酒精发酵结束。使用纱布袋与漏斗过滤皮渣,酒液用干净的瓶子装瓶,满瓶。 (8)陈酿:在装入干净的瓶子的同时加入克偏重亚硫酸钾摇匀,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 五实验结果 1整理干红葡萄酒发酵实验过程中,每天测量发酵温度和比重的结果,作出发酵 曲线图。并讨论发酵是否正常分析不正常的可能原因是哪些 第二天葡萄酒温度较高,可能是受室温影响,总的来看,发酵较为正常。 2整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相片,从气泡产生的多少、葡萄皮的浮沉、葡萄汁和葡萄籽的位置等参数的变化进行描述。

制作葡萄酒原创生物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胡多琪(组长),向奕谨,苏杏,雷梦真,程雍妍,蒋田沐苗 一、实验目的:以制作红葡萄酒为例学习果酒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1.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5H 12O 6+6O 2+6H 2O T 6CO 2+12H 2O+能量[最适温度 20C 左右] 2.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 6H 12O 6T 2C 2H 5OH+2CC 2+ 能量[最适温度 18C ?25C ] 三、实验材料 500g 新鲜巨峰葡萄、50g 白砂糖、发酵瓶、脸盆、过滤盆、不锈钢饭 勺一个、消毒纱布、剪刀、塑料手套 四、实验步骤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 选择新鲜饱满、颜色较深且口感香甜的巨峰葡萄,用清水冲洗葡萄 1?2遍除去杂菌,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 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用剪刀去除枝梗和子粒。 2. 对发酵瓶、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擦干待用。因实 验条件限制,无法用体积分数为70%勺酒精消毒,而使用洗洁精洗涤。 3. 将葡萄擦干,装入发酵瓶中用手挤压出汁水(实验条件限制使用榨 汁),加入50g 白砂糖用勺子搅拌均匀,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 盖好瓶盖(不密封一少量空气促进酵母菌繁殖)。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一周。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 ■ ] A 酵瓶爆裂。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一周后用消毒纱布对葡萄酒进行过滤,密封发酵瓶进行二次发酵。 8. 本学期第十五周发酵完毕。 生物选修一实验报告 高2016级实验小组

葡萄酒制作实验方案报告

葡萄酒制作的实验方案 医学研究表明葡萄酒中蕴含维他命,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另外葡萄酒中的酒精、单宁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所含维生素C、E胡萝卜素都有抗氧化作用,葡萄皮和籽中释放出的酚类物质,如红色素、黄烷类物质、单宁等是极好的抗氧化剂,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此外,还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更重要的是可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因此深受人们喜爱,我们周围有些家庭也在自制葡萄酒,同学们也很想知道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正好高三生物选修一中有果酒的制作,但没有详细的实验方案,我们进行了尝试,现将该实验具体方案总结如下: 1.实验原理: 1.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反应式为:C 6H 12 O 6 +6O 2 →6CO

2 +6H 2 O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反应式为:C 6H 12 O 6 →2C 2 H 5 OH+6CO 2 1.2 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1.3 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

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葡萄皮上的白霜中有酵母菌,所以自制葡萄酒时不需要另加酵母菌. 2.实验步骤 1.1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1.1.1挑选葡萄:挑选成熟的、颜色深紫的葡萄或红提。 1.1.2冲洗葡萄:葡萄表皮很可能残留农药,应认真清洗,再去掉枝梗、霉粒、青粒、破粒,将其晾干备用。 1.2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容器酒坛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要用塑料容器,因为塑料很可能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将选好的容器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1.3 榨汁、装坛 用酒精洗手后,直接捏葡萄,操作办法是抓起一把葡萄使劲一握,然后放入容器中,瓶子不要装得太满,要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间,因为葡萄在发酵的过程中会膨胀,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果装的太满,葡萄酒会溢出来。另外,为了不让外 面的空气进去,在瓶盖上最好用塑料袋缠紧。如果是陶瓷罐,可以到卖黄酒的 小店要点酒泥,加水后糊住封口。 1.4 发酵

酿酒实验报告

、目的 全校任选实验课《白酒和葡萄酒酿造与酒评》,是食品、生物工程类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学过的机械、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来认识与解决各类酿造过程中的具体生产技术问题,熟悉原料的特点和生产菌种的特性,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控制要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米酒、黄酒、白酒、葡萄酒和白兰地的发酵工艺与新型白酒勾兑,以及培养学生通过用感官品评技术评价烈酒和葡萄酒酒质量,掌握品酒技能与评酒技术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在酿酒行业、风味食品和调味品行业以及相关的食品发酵、 酶制剂行业从事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等研究工作。 本任选实验课专门提供学生酿制米酒、黄酒、小曲白酒、葡萄酒、白兰地酿造实验条件,以及提供白酒与葡萄酒品评实践条件,把酿造学的基本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弘扬祖国古代酒文化瑰宝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酿酒工艺及科学调酒勾兑方法,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我国传统酿造工艺技术的博大精深,从而能利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我国酿造工艺技术水平的目的。 实验课共设7个实验项目和白酒香型分类实验,分别是:①米酒酿造②黄酒③小曲白酒酿造④葡萄酒酿造⑤白兰地酿造⑥新型白酒勾兑⑦烈酒和葡萄酒酒评与白酒香型分类。 二、原理与方案 1、米酒酿造原理 糯米(或者大米)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在根霉菌淀粉酶的作用下,先转化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受到酒曲里酒化酶的作用部分葡萄糖变为酒精。其味甘甜柔顺,所以称为甜酒。 2、小曲白酒酿造原理 用谷物、薯类或糖分等为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制成的酒精浓度大于20%(V/V)的一种蒸馏酒。 小曲白酒的生产分为固态发酵法和半固态发酵法两种,半固态发酵法又分为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和边糖化边发酵两种典型的传统工艺。广东主要的方法是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工艺。此工艺特点是采用药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前期固态培菌糖化,后期半固态发酵,再经蒸馏、陈酿和勾兑而成。 3、葡萄酒酿造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以带皮的红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后者以不含色素的葡萄汁为原料酿制而成。 4、烈酒和葡萄酒酒评与白酒香型分类 4.1白酒品评 白酒是一种味觉品,它的色、香、味、格的形成不仅决定于各种理化成分的数量,还决定于各种成分之间的协调平衡、微量成分衬托等关系,而人们对白酒的感官检验,正是对白酒的色、香、味、格的综合性反映。这种反映是很复杂的,仅靠对理化成分的分析不可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白酒的色、香、味、格的特点。因此,对白酒品质的鉴定,更多地是依靠感觉器官的尝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任何精密仪器都代替不了人的味觉和嗅觉,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白酒类微量香味成分对1/10万g含量的物质是可测定出来的,但超过这个极限则无法检测。而人的感官对1/100万g的含量的微量成分却能感觉出来,尤其有的感觉指标是不能用数据表示的。因此虽然现代的科学仪器能把白酒的微量成分分析出来,但是仍然不能准确地测定白酒内在质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

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全校任选实验课 《白酒和葡萄酒酿造与酒评》 实验报告 专业09工商管理2班姓名杨翔成绩_______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全校任选实验课 《白酒和葡萄酒酿造与酒评》实验报告 一、目的 全校任选实验课《白酒和葡萄酒酿造与酒评》,专门提供学生酿制米酒、小曲白酒、葡萄酒、白兰地、白酒与葡萄酒品评实践条件,把酿造学的基本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弘扬祖国古代酒文化瑰宝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酿酒工艺及科学调酒勾兑方法,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我国传统酿造工艺技术的博大精深,从而能利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我国酿造工艺技术水平的目的。 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在酿造米酒、小曲白酒和与白酒品评的不同环节中,开展一项或多项既有探索性、又有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实验设计。 1、实验项目⑴:米酒酿造。 2、实验项目⑵:小曲白酒酿造。 3、实验项目⑶:新型白酒勾兑。 4、实验项目⑷:白酒品评。 5、实验项目⑸:葡萄酒酿造。 6、实验项目⑹:白兰地酿造。 7、实验项目⑺:葡萄酒品尝与酒评。 8、实验项目⑻:白酒香型分类 根据白酒样品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先轻轻摇动酒杯,然后用鼻进行闻嗅,记录其香气特征,分类其酒香型。 二、原理与方案 1、米酒酿造原理 糯米(或者大米)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在根霉菌淀粉酶的作用下,先转化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受到酒曲里酒化酶的作用部分葡萄糖变为酒精。其味甘甜柔顺,所以称为甜酒。 2.小曲白酒酿造原理 用谷物、薯类或糖分等为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制成的酒精浓度大于20%(V/V)的一种蒸馏酒。 小曲白酒的生产分为固态发酵法和半固态发酵法两种,半固态发酵法又分为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和边糖化边发酵两种典型的传统工艺。广东主要的方法是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工艺。此工艺特点是采用药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前期固态培菌糖化,后期半固态发酵,再经蒸馏、陈酿和勾兑而成。 3、新型白酒勾兑 新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原理,以固态法白酒生产的增香调味物、食品添加剂或其它增香方法进行调香,得到含一定酒精份,口味适中的新型白酒。根据基酒及各种调酒的体验,添加各种调味液,酒用香精勾兑成优质新型白酒。这种酒也曾经提议是将固态法白酒(不少于10%)与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适当比例进行勾兑而成的白酒。 4、白酒品评 白酒是一种味觉品,它的色、香、味、格的形成不仅决定于各种理化成分的数量,还决定于各种成分之间的协调平衡、微量成分衬托等关系,而人们对白酒的感官检验,正是对白酒的色、香、味、格的综合性反映。这种反映是很复杂的,仅靠对理化成分的分析不可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白酒的色、香、味、格的特点。因此,对白酒品质的鉴定,更多地是依靠感觉器官的尝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任何精密仪器都代替不了人的味觉和嗅觉,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白酒类微量香味成分对1/10万g含量的物质是可测定出来的,但超过这个极限则无法检测。而人的感官对1/100万g的含量的微量成分却能感觉出来,尤其有的感觉指标是不能用数据表示的。因此虽然现代的科学仪器能把白酒的微量成分分析出来,但是仍然不能准确地测定白酒内在质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 5、葡萄酒酿造。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以带皮的红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后者以不含色素的葡萄汁为原料酿制而成。 6、白兰地酿造 白兰地是以水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成的酒。通常所称的白兰地专指以葡萄为原料,通过发酵后再蒸馏制成的酒。而以其他水果为原料,通过同样的方法制成的酒,常在白兰地酒前面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称以区别其种类。

甜酒酿制作实验报告

甜酒酿简介: 好处: 甜酒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含有40%以上葡萄糖、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以及润肺之功效。酿制后口味香甜醇美,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坐月子的产妇、大病初愈者食用甜酒的风俗。甜酒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甜酒适宜范围很广,一年四季均可饮用。 米酒,又称甜酒、甜曲酒和红酒,传统工艺精酿而成,制作工序简单.是汉民族的特产之一,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米酒只用大米作为原料,使用的是甜酒发酵曲,制作工序简单,含酒精量较少,味道偏甜,适宜人群更大,一般来说,用糯米做出来的甜米酒质量最好,食用也最普遍。乙醇含量低。此饮品甜润爽口,浓而不沽,稀而不流,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属天然绿色饮品。能够帮助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舒筋活血、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历史: 世界上三大古酒——黄酒、啤酒、葡萄酒,惟黄酒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而且最富民族特色,黄酒的黄,不仅仅是指酒的颜色,其内涵也是相当广泛:黄酒的黄是哺育华夏子孙的母亲河—黄河的黄,是生养炎黄子孙的大地—黄土地的黄,是中国人的肤色的黄。可以说,黄酒是伴随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发展的,是中华民族自己的酒。而黄酒中最有名的当数绍兴酒,它以选料上乘,工艺独特,酒精度低,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养身健体之功效而著称于世。一般人们所说的中国酒,就是黄酒,就是绍兴酒。 绍兴酒起源于何时已很难查考,目前只能靠文物考古进行推断,初步认为位于余姚河

果酒与果醋制作实验报告

果酒与果醋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中,酵母液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的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果酒与果醋,并掌握其原理。

实验器材: 新鲜水果苹果、葡萄、梨等,白糖,酵母液,白醋,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或者是罐头瓶,注射器,纱布,记号笔等 实验步骤: 1、选取新鲜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称量,冲洗,除去腐烂、坏 死部位及其枝梗,榨汁; 2、将果汁转至容器瓶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按每一千克水果中加入大约 100ml的酵母液的比例,往容器中加入酵母液并迅速盖好瓶盖(果酒的制作);榨取的汁液与白醋以1:1的比例混合,并用2~3层纱布盖住瓶口(果醋的制作); 3、果酒放在室温下即可,果醋放在32℃左右恒温培养箱中,以保持发酵 菌的最适发酵温度; 4、定期观察果酒与果醋瓶中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5、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与果醋,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 面进行评价与讨论,同时对果酒中酒精浓度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 1、我们组的果酒与果醋做得都挺成功的,果酒的味道很浓,其中未榨汁的梨酒的酒味最浓,喝了两三口后脑袋就有了发热的感觉;果醋的醋香味也很好,品尝了的组员

实验8葡萄酒的制作

实验8 制作葡萄酒 【知识准备】 1.背景知识:微生物是自然界中难以用肉眼辨别的一类体积微小的生物的统称,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各种物体的表面都有许多微生物。许多果实的表面自然附有许多微生物。葡萄果实的表面就常常附有肉眼看不见的酵母菌。放置过久的葡萄有时会自然发散出酒味就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但有时放置过久的葡萄也会发出酸味或其他味道,这是其他微生物活动的结果。 2.实验原理:在发酵的前期,酵母利用葡萄中的糖分进行需氧呼吸,繁殖自身随着需氧呼吸的进行酵母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发酵体系中的氧气含量不断下降。在发酵的后期,酵母在低氧浓度的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醋酸杆菌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将乙醇氧化成为乙酸。 3.思考题: (1)在发酵的前期发酵体系中会不会很快产生大量乙醇? (2)发酵体系中的氧气浓度为什么会下降? (3)发酵体系中是产乙醇还是产乙酸是由什么决定的? (4)用葡萄作原料发酵制成的酒中仍然能保持葡萄特有的香味,这种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目的】 1.练习用酵母发酵酿制葡萄酒。 2.观察酵母的需氧呼吸现象。 3.观察酵母的厌氧呼吸现象。 【材料用具】 大可乐瓶安琪酵母粉少量葡萄0.5公斤洗涤灵(或高锰酸钾)少许【操作流程】 1.将葡萄用洗涤灵清洗干净(或用鲜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约5min 并用清水洗净)后,挤破、连皮一同放入可乐瓶中。注意:1.千万不要用玻璃瓶作发酵的容器,以免发酵产气使瓶子炸裂造成危险。2.所放入的葡萄总体积不要超过可乐瓶的50%。 2.将少量安琪酵母粉用温水调匀放入可乐瓶中,捏扁 ..可乐瓶并拧紧瓶盖。 3.将可乐瓶放在温暖的地方(约25-30℃左右),令酵母发酵。注意:要每天观察可乐瓶形状的变化。当可乐瓶膨起并具有一定硬度时要将瓶口拧松放出瓶中的气体并再次将可乐瓶捏扁。此时不要完全打开瓶盖,只将气体放出即可。 4.待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将瓶中的液体转入另一干净的瓶中置于低温环境下静置保存。

酒水实验报告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实验(实训)报告 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酒店管理 年级2013级 学号201324141209 姓名张仕材 指导教师何绍勤 肇庆学院教务处制

[上课时间] 2015 年 12 月 4 日 [上课内容] 实训一酒标识别及酒的品鉴 [实训目的] 为了深入地认识和了解酒水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丰富同学们对酒水知识和酒服务规范流程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切培养同学 们正确的酒水服务技能和酒水服务态度。 [实训物品准备] 陈列酒:绝对伏尔加、黑方威士忌、轩尼诗VSOP干邑白兰地、轩尼诗XO干邑白兰地、人头马XO、马爹利XO干邑白兰地、汾酒、梦之蓝、天 之蓝、海之蓝、剑南春、国窖1573、贵州茅台、五粮液茅台、古铂斯华 派桃红葡萄酒、骑士梅洛干红葡萄酒 品尝酒:干红葡萄酒、白兰地、白酒 载杯:红酒杯、白兰地杯、白酒杯、醒酒器 [操作步骤] 一、酒标识别 1、绝对伏尔加:瑞典伏尔加蜜桃味750ML 2、黑方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之尊尼获加(黑牌)Johnnie Walker 3、轩尼诗VSOP干邑白兰地 4、轩尼诗XO干邑白兰地 5、人头马XO干邑白兰地 6、马爹利XO干邑白兰地 7、汾酒 8、梦之蓝 9、天之蓝 10、海之蓝 11、剑南春 12、泸州老窖之国窖1573 13、贵州茅台 14、五粮液 15、古铂斯华派桃红葡萄酒 16、骑士梅洛干红葡萄酒

二、酒的品鉴 1.干红葡萄酒:把酒倒入醒酒器中进行醒酒,几分钟后,用红酒杯去盛酒,手握杯脚去观其颜色,轻轻摇晃闻其酒气,接着小口品尝,慢慢体会它的酸涩苦味道 2.白兰地:用白兰地杯去盛酒,手握杯底轻轻摇晃,闻其酒气,接着品尝,仔细体会它苦涩辛辣的味道 3.白酒:用白酒杯去盛,闻其浓郁酒香,再品尝,体会酒中的醇厚和粗暴的味道 [心得体会] 大学以来,经历了数不清的专业理论课,却很少有机会进行实操课;今天终于在专业老师的安排下,我们班来到了学校所属的专业实操基地进行了酒水经营与管理的实操,一个不一样的上课气氛和上课环境。 上课开始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示下分组坐好,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上课时和上课后的一些要求,例如,上课时应注意什么,实操课后需要做些什么,以保证实操课的有序进行。 然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实操器材,如各式酒杯和醒酒器,还有一些陈列酒和它们的酒标识别,一共有14种之多,从右到左依次介绍,分别是绝对伏尔加、黑方威士忌、轩尼诗VSOP、轩尼诗XO、人头马XO、马爹利XO、汾酒、梦之蓝,天之蓝,海之蓝、剑南春、国窖1573、贵州茅台、五粮液,同时还介绍了它们各自的价格,产地等等。在介绍完陈列酒后,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品鉴酒,分别是干红葡萄酒,白兰地和白酒。最后是酒水品尝和服务时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接着我们开始了自由品酒的时间,同学们特别活跃,纷纷开始了品酒。我们一起干杯,一起谈论,我一开始品尝了干红葡萄酒,接着是白兰地,最后是白酒,每品尝一种酒都是按老师所说的步骤去体会酒色酒香酒味,当然每一种都好苦涩,进喉后都有燥辣和浓厚的感觉,但每一种的程度还是有所区分的。 虽然这次实操课比较短暂,但是受益匪浅。除了学习了酒水知识和服务技能外,我们还懂得了就要一起喝才好喝,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希望以后能多参加类似的实操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