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中高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进入中高年级,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渐渐淡化了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自学,教师仅仅是蜻蜓点水式地检查一下就算了事。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不再以识字教学作为重点,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缺席,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低年级发生了变化。中高年级的学生仍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识字任务,同时在识字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一)、中年级由“扶”到“放”——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低年段,应该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为重点,在字义了解方面可以变通,可以放宽。课程标准提出只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义就可以了中年级应该逐渐向字义转移,要关注字义,侧重在语境当中识字。

①指导预习主动识字。

在中年级识字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预习的能力。如低年级的识字预习,是学生“读、画、说”等口头或动手作业占多数;到了中年级段,识字预习就可以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动脑思考。写出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找出课文中的词再扩两个词,这是全班同学都必须做到的,而字的解释以及课文中词的解释只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做。这可以促使学生自主的有意识有目标的去分析字形,既记住了字词,又可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对字的音、形、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种自主学习所取得的效果是单靠四十分钟来学习所远远不能及的。

②课上检查,记忆生字。

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纠正一些读音,让学生读一读。难写的字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或者是你认为哪个字难写提醒提醒大家?

对于课上检查生字词的形式,使我想起了很成功的一个案例,也是值得我们去从多个角度剖析的案例。《月光曲》。课前谈话后,教师就让学生听写了“传说、谱写、蜡烛、茅屋、盲姑娘、琴键、清幽”,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强调了“蜡”字的偏旁,“键”字的笔顺,识字教学走得很扎实。接下来,他利用了字典中的解释,来理解“清幽”的“幽”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教学,教师兼顾了生字的音、形、义。接着,让学生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这样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二)高年级由零碎到整合——引导学生在运用中识字

高年段要突出字义,要寻找规律,防止错别字产生。

1、借助工具书,理解字的音、形、义

高年级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已基本具备了自学生字词的能力,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完成对生字词的预习。因此,在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布置预习生字词的作业,让学生

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完成对生字、音、音序、字义,根据不同字义组词,找课文中的词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完成预习表格,预习作业中还包括找一找多音字,形近字区别组词,近义词、反义词,不理解的词等等,以及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加以评价,加以监督。放手让学生尝试书写,由错到正,亲身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这时,教师充当了监控的角色,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出面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识字任务。

2.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一般来说,生字在课文中是分散的,如果把生字抽取出来逐一学习,不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费时低效。把零散的生字整合在一段话中,学生的识字便成了扫除阅读障碍的过程;而且有了语境的支撑,学生的识字过程成了有意义的识记,更容易在相应的语境中复苏。再利用它们在文中的意义联系,可以牵一带二,相互增益。

识字教学不宜零打碎敲,应注重整合,编写词串也好,编写语段也好,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境。

3、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品读字、词义。

课文是理解字词的重要语境,把字词放还回课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才能使学生感觉到生字词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课文中,生字词不再是抽象的、概括的,而是变为了具体的具有感情色彩的,富有人文精神的。例如在讲“魂”字的时候,学生从字典中查来的字义是“旧日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有的同学就说在文题中“梅花魂”就不是什么迷信说法,它指的是一种梅花的精神,“梅花魂”又是一种什么精神呢?通过学习课文,联系上下文内容,学生明白了:梅花魂就是指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识字的目的不外“读”和“写”两方面,而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识字、进而在阅读实践中巩固识字应成为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的主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