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与控制措施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真菌感染的治疗结果 。
2 研 究 结 果
素的平均使用 时 间为 ( 9 . 1 7± 3 . 3 2 ) d ; 4 6例有 使 用激 素治 疗 ,
激 素的平均使 用时间为 ( 4 . 6 8±1 . 3 7 ) d ; 4 8例接 受有创 呼吸机
辅 助通气 , 所有患者均有 深静脉 置管 和 留置 导尿管 , 4 8例 留置
并总结相 应的护理 干预措施 , 现报告 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理对策 , 具体如下 : 重 视采集 痰液 、 血 液等标 本 的规 范操作 , 提
高病原菌检测 的准确性 , 为临床治疗提供 指导 。采用碳 酸氢钠 溶液进行 口腔护理 , 抑制真菌在 口腔 的定 植。对于接受 有创 呼 吸机辅助通气 的患者 , 采用 碳酸 氢钠 溶液进 行气 道湿 化 , 并 加 强 吸痰等护理 , 减少上呼吸道 的分泌 物进入 下呼吸道造 成真菌 感染 。同时 , 注意加强患者 的营养支 持护理 , 定 时定 量 给患者 喂食或者鼻饲 , 并适 当应 用 白蛋 白以改善 患者 的营养 状态 , 提
检测 出真 菌而确定诊断为深部 真菌感染 。 1 . 2 临床 资料
物体表面 的消毒 , 对发生感染 的患者注意采取 隔离措施 以切 断 传播途径 , 防止交叉传染 。在进 行导 尿 、 中心静 脉导 管护 理等 操作中 , 要 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 , 避免动作 粗暴 , 以保护 患者的黏
d e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5 7 7 5 . 2 0 1 4 . 0 1 . 0 4 9
学 科 分 类 代 码 :3 2 0 . 2 4 5 5
恶性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

・
28 4 ・ 9
N .7 0 1 00 2 1
短篇 论著
恶 性血 液 病患 者 深部 真菌 感染 临 床 分 析及 护理 干 预
潘秀玲 李 小华
成都 6 0 7 10 2 四川省人 民医院血血液病 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 因素及 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 2 0 年 1月 一 00年 9月住院的 16 恶性血液病合并深 06 21 2例
部 真 茵 感 染病 人 的 临床 资料 和护 理 病 历 。 总 结病 人 院 内深部 真 茵感 染 的 原 因 、 临床 特 点 及 护 理 措 施 。结 果 :2 16例 共 离 出 18株 茵 株 , 白 色念 珠 茵为 3 以
主 , 85 占4 . %。感染部位最常见为肺部 , 7 2 。基础疾病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占6 .% 急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 生异 常综合征 、 慢性淋 巴细胞 白血病 、 非 霍 奇金 淋 巴瘤 、 多发 性 骨髓 瘤 等 。 反 复化 疗 、 期 广谱 抗 生素 的使 用 、 皮质 激 素 的 使 用 、 长 糖 高龄 及 合 并 糖 尿 病 是 真 菌 感 染 的 高 危 因 素 。结 论 : 部 真 菌感 深 染 是 恶 性 血 液病 常 见 的 并发 症 。加 强病 房 消 毒 隔 离管理 , 高危 人 群 进 行 监 测 和 采 取 预 防性 的护 理措 施 , 强 卫 生 宣 教 . 医嘱 早 期 使 用抗 真 茵 药物 治疗 对 加 遵 是预 防 深部 真 菌感 染 的 有效 措 施 。 【 键 词 】 部 真 茵感 染 ; 险 因 素 ; 关 深 危 护理 干预 di1 .9 9ji n 10 o:0 3 6 /. s.0 6—15 .0 10 .2 s 99 2 1 .70 6 文章编号 :06—15 (0 1 0 — 8 4—0 10 9 9 2 1 )一 7 29 2 近年来血液病患者合 并真菌感染 逐渐增 多 , 菌感 染成为血 液病患者 真 常见的并发症 , 病死率较高, 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现将我院血液科 2 0 06 年 1月 一2 1 00年 9月收治的 1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病人 的相关 因 2 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 1 1 一般资料 :2 . 16例均为 20 0 6年 1月 一 0 0年 9月在我 院血 液科住 21 院的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 , 中男 6 例 , 5 其 9 女 7例。平均年龄 5 . 57 岁( 4—8 2 4岁) 。 12 真 菌 感 染 诊 断 和 入 选 标 准 : 菌 感 染 诊 断 标 准 按 E T . 真 OR C制 定 的 真菌感染分层诊断标准¨] ①确诊病例 :. 有真菌感染的易患 因素 ; . : a具 b 具 有感染的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 ( 肺部影像学表现 的主要 特征 包括曲菌球、 结节 、 洞、 空 晕征 及 半 月 征 , 要 特 征 包 括 炎 性 反 应 的 其 他 表 现 ) c 痰 或 鼻 次 ;. 腔分泌物培养或肺组织活检证 实有真 菌感染 。② I 床诊 断病例 :. I 缶 a 具有 真 菌 感 染 的 易 患 因素 .. 有 真 菌 感 染 的 主 要 l 床 表 现 或 影 像 学 表 现 。③ 拟 b具 I 岛 诊病例 .. a具有真菌感染 的易患 因素 ; . b 具有感 染 的l 表现 , 续发热经 临床 持 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将确诊 和I床诊断病例人选。 临 13 统计学方法 : . 数据采用例数或例次计数 , 并采用构成 比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手术治疗
01
手术指征
对于某些深部真菌感染,如肺部 曲霉菌感染等,在药物治疗无效 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03
术后护理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如肺切除、病灶清 除等。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和 并发症的发生。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病原体 •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致病真菌引起的 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通常侵 犯血液、内脏器官、骨骼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真菌的种类,深 部真菌感染可分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和 局限性真菌感染。
避免与患者接触
尽量减少与感染深部真菌的患者 接触,尤其是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消毒与隔离
对患者使用的物品和接触的表面 进行彻底消毒,并采取适当的隔 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腹 痛、腹泻等。
曲霉菌
01
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 染病原体,可引起曲霉菌病。
02
曲霉菌主要通过吸入孢子进入肺 部,也可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
官。
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系统较弱 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者、糖尿病患者等。
03
曲霉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小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分析

维普资讯
・
26 ・ 80
J u n l f qh r e i l o lg , 0 7 V 12 。 o r a o ia dc l e 2 0 , o 8 Nn 3 Qi M aC e 2
发 生 深部 真菌 感 染 多 与 长期 使 用 抗 生 素有 关 , 大 较
儿 童 深部 真 菌 感染 则 多 发 生 于 血 液病 、 肿瘤 等 使 用
2 2 易感 因素分 析 .
所 有 病例 中 , 以长期 使 用抗 生
激素、 化疗 、 疫 抑 制 剂 等 药 物 。儿科 临 床上 可 免 供选 择 的抗 真 菌 药 物 不 多 ] 虽 然 有 报 道 氟 康 唑 , 等有 较好疗 效 , 由于小 儿 的免疫 特 点 , 儿深 部 真 但 小 菌感 染 仍 有 较 高 的病 死 率 , 组 新 生 儿 和 婴幼 儿 真 本 菌感染 病 死率 5 、 3 儿童病 死 率 1 。故 临床 上 应 8 对 长期 、 大剂 量 使 用 抗 生索 的病 儿 和新 生 儿 期 住 院 病儿 给予 特别注 意 ; 尽量 避免 长期 、 大剂 量 使用 抗 生 素 , 必须使 用 抗生 素的 患儿要 经 常 检 查痰 液 、 便 对 粪
找菌丝 、 孢子 , 次 或两 次 以上 阳性 , 尸检 后 病 理 两 或 诊 断确诊 。 13 治疗 方案 : 性霉 素 B lrg ( g・ )+ 5 . 二 / k d a 一
氟尿嘧 啶 I 0 】 0 / k d , 3 O t 5 mg ( g・ ) 分 ~4口服 ; 氟 或
部真 菌感 染与 基础疾 病 的关 系见 表 l 。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i t lc ei e e a dt ndgsv at dbo .T ecl e uto toei c r thr Sm l a ia i (4 7 fs paetb f t n e iet etc n l d h utr sl f ahgnc at i ta tee S oeC dd bc s4 . % )ta r o ncd h i r a o u r s p e b eah W n l n a a hn
在所有病例 中, 5 例送检标本 细菌培养阳性 , 有 1 包括血
・
3 4・ 8
自求 恩军医学 院学报 2 1 0 2年 l 月第 1 卷第 5 O O 期
J r l f e u e i a ei l 0 e v 1 0 N . . c b r 0 2 on t n l r M d a C 1 . o. . o5 O r e. 1 u ao B h M i y t c 1 1 o 2
2 7% . n ls o De p f “ a n e t n h s a h s a e ft l y i a in swi l in n e t p t y d r g t e c e t e a y I i s n fc n 4. Co c u i n e u g li f ci a i h e aa i n p te t t ma g a t mao ah u n h h moh rp . t sa oo e o a - o i s t h h i l s s la i g t h i o l a in n e t n t e e l r ame tt h ai n swi l in th mao ah . e e o e.t e e l ig o i a d a t— e e d n o t e man c mp i to sa d d a h i h a y te t n o t e p t t t ma g a e t p t y Th r fr c r e h n h a y d a n ssn n i r e my e e e i c t e a y h v mp ra tci i a in fc n e u c t mp r h r p a e i o t n l c lsg i a c . i n i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

液标本检 出率最高 , 见表 2 。
表 1 不同科室病原菌检出构成 比
患者 的不 断增 加 , 真菌引 起的条 件致病 菌感染 日趋严 重。 使
曼, 罗
微 , .临床分离 89株革 兰染色 等 4
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 对 E B s 并 S L 进行 动态监 测及时掌 握细菌
耐药性发展动态 , 制医院 内耐药菌 的流行 传播 。对 临床抗 控 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阴性菌耐药性的监 测与分 析 [ ] J .中 国实验诊 断学 ,09,3 20 1
方法 :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的 A B微生物鉴定 仪 , 3 C真菌鉴定板 、 T u gs T I 2 D A BF nu3药敏 板进行 真菌鉴定 和药敏试 验。
结果 : 临床 12株真菌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 、 8 热带念珠菌为主 , 药敏显示两性霉素 B对其抗菌活性相对较高 , 理论上是治疗深部真
因此 , 强 真 菌 的 分 离 培 养 和 体 外 药 敏 试 验 对 指 导 临 床 治 疗 加 尤 为 重 要 。现 对 我 院 20 0 8年 1月 ~ 0 9年 1 月 检 出 的 12 20 1 8
株真菌进行鉴定和药 敏结果 分析 , 以期指 导临床合理 使用抗
真 菌 药 物 , 效 预 防 真 菌感 染 有
据菌落显 色不 同判断 念珠菌 的种类 。对 于不 能判断真 菌 , 按 照 A B真菌鉴定的操作要求 , I3 C真菌 鉴定板进行真菌 T 用 D2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l I | 董
l 合 理 用 药
Cl ial e c t u n i c dia i Jo r al n M on
浆药物浓度 病例 3 给予伏立 康唑后 ,环孢 素血 在 浆药 物浓 度增 高 约 1 .期 间未调 整 环孢 素给 药 剂 / 3
[ ] 中 华 内科 杂志 编 辑 委 员 会 .血液 病 / 性 肿 瘤 患 者 侵 袭 性 真 菌 2 恶
感 染 的诊 断 标 准 与 治 疗 原 则 ( 案 ) 草 .中 华 内 科 杂 志 .
20 0 5.4 : 5 4 5 4 5 —5 6
量并且 无其他合 用药物 .因而可考 虑为伏 立康唑 对
v r u h o i a in o l c n z l n ta o a oe a r p y e s s t e c mb n to ffu o a o e a d i e n z l s p o h - r
l xs o n a i e f n i f c i n d r n n u t n h mo h r p a i fr i v sv u n a t s u g i d c i c e t e a y o i o o a in s wih a u e my l g n u e k mi n e o y p a — f r p te t t c t e o e o s l u e a a d my l d s ls
l —l 2 9l 9
不 能确定本 药对环孢 素 、他克莫 司血药浓 度 的影 响
[ ] 沈 志 祥 ,陈 秋 生 . 液 病 合 并 侵 袭 性 真 菌 感 染 的 临 床 特 点 与 4 血
程 度 .但 仍 提 醒 临床 医 生 .在 将 伏 立康 唑与 环 孢
普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p e r s i s t e n t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p r o b l e m [ J ] . C l i n Mi c r o b i o l R e v , 2 0 0 7 , 2 0
( 1 ) : 1 3 3 — 1 6 3 .
[ 3 ]P a p p a s P G ,K a u f f ma n C A, A n d e s D ,e t a 1 .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
6 0 0 mg / a 。
率约为 9 0 % , 强调 早期 治疗 的重要 性 。真菌 感染 治
疗越早越好 , 在治疗过程 中 , 尽 早 肠 道 内营 养 以减
少肠道黏膜萎缩 、 改 善 机 体 营养 免 疫 状 态 , 加 强 全
身 营养 支 持 和增 强机 体 免 疫 功 能 可 提 高 疾 病 治 愈 率 。抗 真菌 治疗 原则 是综 合考 虑患 者 的基础 疾病 和 危 险 因素 、 真 菌感 染 的部 位 和 菌种 以及抗 真 菌药 的 特点予以优化治疗原发病 、 消除易感因素 、 及 时 合 理 的使 用抗 真菌 药物 。 目前 常用 的抗 真 菌药 物根 据
作 用机 制 主 要分 为 : 1 ) 损 害真 菌 细 胞膜 脂 质 结 构 和 功 能 的药物 。包括 直接 与麦 角 固醇 结合 而起 杀菌作 用 的 多 烯 类 ,常 用 的 有 两 性 霉 素 B去 氧 胆 酸 盐 ( A m B — D) 及 3种 含脂 复合 制 剂 ( L F A— mB ) ; 以及 影 响 真菌 细 胞 膜麦 角 固醇 的生 物合 成 的唑类 、 烯 丙胺
性 真菌 病 的发病 率及 病死 率 口 引 。如 实体器 官 移植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与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108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
结果真菌感染以老年人最多见占71.30%,主要分布在ICU(35.19%)、呼吸内科(18.52%)和老年病科(9.26%);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首位,占65.0%,泌尿道感染居第2位,占18.33%;70%的真菌感染患者大多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包括COPD、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108例患者全部使用过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分离出的120株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占75.00%,非白假丝酵母菌25.00%。
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如5氟胞嘧啶、唑类等敏感性高>95%,非白假丝酵母菌多唑类敏感性95%,非白假丝酵母菌敏感性较低<90%,见表4。
3讨论
真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生理状况下组织器官不会发生真菌感染,但在免免力低下等情况下,可对人体致病。
目前已发现约50种真菌对对人体致病,引起人体真菌感染常见的部位是肺部,约占真菌感染的50%,研究发现在既往肺部基础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2]。
深部真菌感染近年来在医院感染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调查显示108例医院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5%,,其次为泌尿道,占18.33%。
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多见,占75.0%,与相关报道[3]一致。
白假丝酵母菌是呼吸道最常见定值菌之一,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大量繁殖,通过其与宿主细胞粘附、胞体形态变化、真菌毒素以及水解酶等特征对宿主进行感染。
真菌在科室分布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ICU(35.19%)、呼吸内科(18.52%)、老年病科(16.67%)。
分析其原因:①CU患者病情危重,长期放置静脉插管、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管等各种侵入性治疗是其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②年龄和基础疾病,本研究病历中60岁以上73例,占67.6%。
老年患者大部分患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如COPD、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引发真菌二重感染;③长期大量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破坏了机体内菌群平衡,也是引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联合用药品种越多,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越高[4]。
120株真菌药敏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对5氟胞嘧啶敏感性为98%,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力康唑敏感率分别为98%、97.5%和98.3%。
非白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及唑类抗真药物敏感性较白假丝酵母低,因此,在治疗真菌引起的感染时应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不同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以预防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在真菌感染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应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尽量缩短静脉留置导管的时间;加强手卫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真菌在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之间交叉感染;在早期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抗感染的同时积极进行基础疾病治疗,增强患者抵抗力,使真菌感染控制在最低限
度。
参考文献:
[1]王树云,路筱筱.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907-3909.
[2]付维婵,赵德军,刘思源.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监测分析[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8(11):1601-1602.
[3]王莉,曾伟英,萧国穗,等.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0(20):4257-4259.
[4]朱旭,黎东梅.院内真菌感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1):2395-2396.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