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铀矿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例析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远景预测

例析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远景预测

例析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远景预测广西云开地区位于钦州市以东,灵山-藤县-梧州市一线以南,六万大山、大容山及云开大山等与广东省接壤的桂东南地区,跨越钦州残余地槽、云开隆起及北部湾坳陷等区域构造单元,是广西省重要的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区域之一。

本文主要根据广西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成果,结合地球化学图件与广西云开地区地质相研讨,解析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元素特点,通过对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评估矿产资源远景,奠定矿床地球化学预测参考依据,进而为下一步找矿作业进行铺垫和指导。

1 地球化学特征1.1 地球化学元素丰度1.2 空间元素排列地质构造演变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元素排列变化以及其组合排列变化上。

根据本区地质矿产情况,讨论Au、Ag、As、Sb、Hg、Cu、Pb、Zn、Cd、Mn组合和W、Sn、Bi、Mo组合的区域特征。

各元素在空间上基本呈北东向带状或面状展布,与区域构造和成矿区带基本一致。

根据这些特征,将广西划分为3个近北东走向的英桥-平政地球化学区、合浦-岑溪地球化学区以及六万大山-大容山地球化学区。

1.3 元素演变循律元素演变循律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地层单元中演变;二是在花岗岩中演变。

前者演变基础主要包含四系演变寄存体,分别是石灰系、泥盆系、二叠系以及寒武系,Au、Ag、Hg、As、Sb、Pb、Zn、Cu、Co、Ni、Cd、Mn、V、Ti、W、Mo、La、Y等在石炭系中含量最高,Sn在二叠系中含量最高,Bi在寒武系中含量最高。

大多数元素在石炭系和泥盆系中具有较高含量,且富集与分异能力较强,这不仅与石炭系和泥盆系中发育陆源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有关,而且与石炭系地层分布范围相对局限有关;后者演变寄存体主要分为燕山期、家里东期、华力西期以及混合岩四类花岗岩,其中Ag、Pb、Zn、Cu、Cd、Mn、Bi、Mo、V、Ti、Zr等在燕山期花岗岩中含量最高,La、Y、Co、Sb等在华力西期花岗岩中含量最高,在混合岩中,W、Sn、Bi含量较高,Ag、Hg、As、Sb、Zn、Cu、Co、Ni、Cr、Cd、Mn、V、Ti、La、Zr等含量最低;岩石从老到新,Ag、Hg、Zn、Cd、Mn、Ti、Zr含量呈递增趋势,其他元素多呈跳跃式变化,且不同岩石的元素的富集能力也各有差异。

探测铀矿的原理

探测铀矿的原理

探测铀矿的原理铀矿的探测是指寻找地下铀矿床的过程。

铀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常见于地壳中的多种矿物中,主要以铀矿石的形式存在。

铀的富集成矿过程与地质构造、岩石特性、化学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探测铀矿的原理主要基于地质和物理方法。

一、地质方法地质方法是探测铀矿的基础,它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地球化学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推断铀矿床分布和特征。

常用的地质方法包括:1.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地质勘察、地质地球化学和遥感等手段,研究地质构造、岩性、断裂、蚀变矿化等地质要素,提供找矿的基础数据。

2. 区域研究:通过大范围的地质调查和实验研究,研究地壳构造演化、沉积盆地特征、成岩变质作用等,寻找铀矿床的形成条件。

3. 斥电法: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和电位差,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电性异常。

铀矿化围岩的电阻率常常较低,且存在电位异常。

4. 磁法:通过测量地磁场强度和方向,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磁性异常。

铀矿床在地质过程中易受磁性变化的影响,因此常常出现磁异常。

5. 重力法: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重力异常。

铀矿床中通常含有较重的铀矿石,因而会引起地球引力场的畸变。

二、放射性方法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放射性衰变可以通过现代核物理技术进行检测。

常用的放射性方法包括:1. γ射线法:通过测量地下γ射线的强度和能谱,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γ射线异常。

铀矿石中含有放射性的铀同位素,其放射性衰变会产生γ射线。

2. α射线法:通过测量地下α射线的强度和能谱,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α射线异常。

铀同位素放射性衰变会产生α射线,探测铀矿床时常与γ射线法结合使用。

3. 中子法:通过测量地下中子的强度和能量分布,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中子异常。

铀矿石中含有可引起中子散射的元素,通过测量中子的散射情况可以推断铀矿床的存在。

三、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将物理学原理应用于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震、电磁、重磁、电法等。

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如下:1. 地震勘探:通过发射地震波并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情况,分析地下构造、岩性和矿化情况。

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铀矿床是指含有富集铀矿物的地质体,是铀矿的自然产出地。

铀矿床形成的成因模式与其控制因素是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下面将通过对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的分析,详细介绍铀矿床的形成过程。

1. 成因模式:铀矿床的形成主要包括三个过程:铀的富集、矿化作用和矿床形成。

从成因模式的角度来看,铀矿床可以归纳为地壳富集型、沉积型和剥蚀型。

地壳富集型铀矿床主要富集在大陆地壳中。

它们一般与花岗岩、离子吸附体系和硫酸铀型矿床相关。

地壳富集型铀矿床的形成与岩浆作用和热液作用有关,富集铀的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或热液中的溶解铀离子。

这些离子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可以通过各种矿化作用被富集成矿。

沉积型铀矿床是在海洋、湖泊或沉积盆地中形成的。

主要有浅海沉积型、深海沉积型、沉积岩型和粉砂质砂岩型铀矿床。

沉积型铀矿床的形成与沉积过程、成岩作用和次生矿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沉积体系中富集铀的机制包括离子吸附、碳酸盐沉淀和有机物还原等过程。

剥蚀型铀矿床是由于剥蚀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这些铀矿床主要富集在风成、水成和冻结圈等剥蚀残留物中。

剥蚀型铀矿床形成的原因是富集铀的物质被风、水或冻结作用带走,然后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沉积和富集成矿。

2. 控制因素:铀矿床形成的控制因素非常复杂,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因素等。

首先,地质因素是铀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包括构造、岩性、沉积环境等。

构造因素主要体现在构造带的选择和构造运动的活动程度上。

地壳破裂和岩石变形有很大的可能会形成裂隙、断裂、断层等储集空间,进而有利于铀矿物的富集。

岩性因素则与岩石结构、岩石矿物和岩石类型有关。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富集能力,如含有脱水矿物的岩石、富含石英的岩石、含有碳酸盐的岩石等可能更容易富集铀矿物。

沉积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海洋、湖泊、盆地等不同环境中的沉积过程,其中的沉积物对富集铀矿物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化学因素是铀矿床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铀矿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的思考

铀矿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的思考

铀矿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的思考作者:覃华相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年第06期摘要:为结合当前我国西南地区铀矿资源勘查现状,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该文分析了铀矿成矿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找矿思路及技术应用方向,一是结合地质学方法找矿,二是采用地球化学法找矿,三是采用地球物理学方法找矿。

这些方法与我国西南地区铀矿资源的赋存及成矿远景地质条件极其相符,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希望通过该文的论述,为有关工作实施提供一定启发。

关键词:铀矿;勘查现状;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志码:A“铀矿”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核工业发展资源,其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但由于西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地质险要,勘查与探测、开采铀矿资源难度极大。

因此,立足于现阶段我国铀矿资源勘查技术现状及找矿前景,提出针对性的找矿技术实施和应用方向,对于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寻找及开采,促进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铀矿勘查现状及前景首先,据分析铀矿资源的矿床规模一般都是中、小型类型,这种类型的矿床占所有矿床总量的60 %。

但由于铀矿矿石主要由很多稀有金属元素及硫元素、磷元素等有色金属元素混合而成,因此其质量不高。

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区,已经探明的铀矿资源矿床主要包括4种类型,即碳硅泥岩、砂岩、火山岩及花岗岩铀矿矿床。

而在这些不同类型的铀矿中,成矿年龄最小的铀矿矿床至今也已有几百万年。

但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探明的铀矿矿床类型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这类铀矿矿床共计约200多个,此种类型的铀矿床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铀矿矿床,其累计赋存的铀矿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对于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其次,虽然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量其他类型的铀矿床,但在这些矿床当中,富含的铀矿资源总量占了我国铀矿总矿产总量的90 %以上,其中在已查明的铀矿储量中,花岗岩型铀矿矿床成矿条件和机理复杂,而在含煤地层及碱性岩中也分布着其他的类型的铀矿床,这些矿床地层、地质都为我国西南地区铀矿资源的成矿奠定了良好基础。

硬岩型铀矿化(点、带)地球物理特征

硬岩型铀矿化(点、带)地球物理特征

摘 要 :为 了深入 研 究硬岩 型铀 矿化 ( 点、 带) 的地 球 物理 特 征 , 在桃 山 、 红 山子 地 区开展 了综 合
物探 测 量 。结果表 明 , 在 △T磁 异 常平 面等值 线 图 中, 铀矿床 ( 点、 带) 一般 位 于强 弱磁 异 常 过 渡 地 带偏 弱磁 异常 一侧 , 电阻率 断面 图 中多位 于高低 阻梯度 变化 带或 中低 阻 区, 电阻率 平 面 图中 多
位 于 中低 阻过渡 带偏低 阻一侧 。该硬 岩 型铀矿 化地 球物 理特 征 为寻找 该 类铀矿 有利 地段提 供 了
重 要 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
关 键词 :铀 矿化 ( 点、 带) ;综合 物探 ;地球 物理特 征
中图分 类号 :P 5 8 4 文献标 志码 :A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一】 7 4 9 . 2 0 1 3 . 0 5 . 0 2
由表 1可知 , 桃 山地 区岩石 磁性 大小 与 花 岗岩
前 几轮勘 查 , 该 类 铀矿 床地 表和浅 部规 模较 大 的 已 得 到揭 露 , 而 浅 ~深部 隐伏铀 矿就 成 为主要 探测 对 象, 找 矿 难度 愈 来 愈 大 , 成 本 愈 来 愈高 。在这 种 情
中黑色 矿 物 含 量 有 关 , 二长花岗岩 ( 7 ) 磁 化 率 最 高, 次 为 中粒 黑 云母花 岗岩 ( 2 b 7 ) 、 细 粒 二 云母
花 岗岩 ( 3 mb 7 ) 、 构 造角 砾 岩则 为高 阻特征 。 1 . 2 地球 物理 特征 1 . 2 . 1 电 阻率特征 图 1为桃 山地 区 I 0 2线 反 演 电阻 率 及 △T 磁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以下是对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一些基本探讨:
一、铀成矿理论
1. 铀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铀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形成铀矿床。

铀成矿需要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压力、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2. 铀成矿的地质条件:铀矿床通常形成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如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这些岩石中的铀含量较高,且易于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铀化合物。

3. 铀成矿的物理化学过程:铀成矿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如铀的溶解、迁移、沉淀等。

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二、找矿方法
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为寻找铀矿床提供线索。

2. 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测定岩石中的铀含量,判断是否有铀矿床存在。

3. 地球物理测量:通过地球物理测量技术,如重力测量、磁法测量等,可以发现地下隐伏的铀矿床。

4.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成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铀矿床相关的地质信息和异常。

5. 探矿工程:通过探矿工程,如钻探、坑探等,可以直接揭露地下矿体,确定铀矿床的规模和品位。

总之,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铀成矿理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找矿方法也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铀矿基础

铀矿基础

核电站
铀资源勘查 高放废物处置
Company Logo
一、铀的基本性质
1.1 铀的物理性质
铀:元素符号U,原子序数92。1789年由德国化学家
克拉普罗特发现。
铀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稀有化学元素,铀主要含
三种同位素,即238U、235U和234U,都具有放射性,能 够自发地蜕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同时放出射线。 它们的半衰期分别是4.5×109a,7.3×108a和2.6×105a 。
铀矿基础
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
马汉峰
2013.10.19


一、铀的基本性质
二、铀矿物特征
三、铀矿床特征
四、铀的成矿作用
五、中国及世界铀资源概况 六、铀资源勘查 七、湖南省铀矿概况

核燃料循环示意图
“黄饼”
核工程
铀矿选冶
乏燃料后处理
扬子陆块东南缘
华南活动带
5.1 中国铀矿资源概况
5.2 世界铀资源概况
World U resources are hosted by ~14 different deposit types
>590 Economic / potential U deposits all types >500 Tonnes U @ >0.03% U (IAEA)
钙铀云母
2. 六价铀矿物
铜铀云母


一、铀的基本性质 二、铀矿物特征 三、铀矿床特征 四、铀的成矿作用 五、中国及世界铀资源概况
六、铀资源勘查技术
三、铀矿床特征
三、铀矿床特征
3.1 铀矿床工业要求
1)铀矿石品位:

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浅析

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浅析

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浅析摘要: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各类矿产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都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用途和战略意义不同,有些矿产资源可以作为重要的发电物质,比如铀矿,是核电行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针对铀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进行略做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铀矿;找矿前景;找矿方向前言:按照矿床的规模,中型铀矿和小型铀矿在整体的铀矿矿产资源分布中占据60%左右,但是这类矿产资源的质量相对不高,里面通常会参杂一些其他的物质[1]。

在矿床的开采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对矿床进行综合的分析,包括矿床的赋存类型和矿床的分布范围[2],通过对目前铀矿床的了解,主要的矿床类型大概分为花岗岩铀矿床,火山岩由矿床和砂岩铀矿床等等。

铀矿对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也大力开展铀矿的探索[3],并进行不断地技术优化和创新,铀矿的储量、开采技术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1铀矿的成矿规律铀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铀矿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个大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区域矿产资源的性质和类型也存在差异。

南方区域主要以花岗岩型为主,而北方主要以火山岩型和砂岩型矿床为主,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其中,含煤地层的碱性岩中铀矿床具有找矿潜力。

关于铀矿的找矿技术和找矿方法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门课题,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近些年来,关于铀矿的开采技术和方向有了更大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属矿找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铀矿找矿前景分析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矿产储备量的比例相对较少,其中铀矿床在含煤的地层中储量是最少的,但是根据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分析,我国仍然具备一定的找矿潜力。

世界上铀矿床主要分布于近东西向欧亚巨型铀成矿带以及环太平洋巨型铀成矿带,这两条成矿带均横穿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西铀矿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广西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地质标志、密度特征等对广西铀矿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供类似的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广西,铀矿,地球物理场,特征
我国至今已探明大小铀矿200多个,证实了相当数量的铀储量。

矿石以中低品位为主,0.05%~0.3%品位的矿石量占总资源量的绝大部分。

矿石组分相对简单,主要为单铀型矿石,仅在极少矿床有其他金属元素共生,形成铀、钼、铀汞、铀铜、铀多金属、铀、钍稀土矿床。

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总储量的60%以上),在一些矿田内,矿床往往成群出现,有的几个,有的几十个,而其中常有1~2个主体矿床存在。

探明的铀矿体埋深多在500m以内。

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其所拥有的储量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38%、22%、19.5%、16%。

全国铀矿资源分布不均衡,已有23个省(区)发现铀矿床,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赣、粤、黔、湘、桂、新、辽、滇、冀、蒙、浙、甘等省(区),尤以赣、湘、粤、桂四省(区)资源为富,占探明工业储量的74%。

广西铀矿已探明矿床24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7个、小型16个),发现矿点96个,矿化点152个,异常点244个,探明资源/储量22935吨。

广西已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铀矿资源勘查大基地之一。

探讨广西铀矿地球物理场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铀矿资源的分布情况图
1 区域构造背景
广西受欧亚、印度、太平洋三大板块的共同影响,造就了鲜明奇特的地形地貌景观、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使广西地壳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属于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位于桂北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呈北东方向展布,南面大致以罗城、融水、兴安一线为界,是广西出露最老的地层分布区。

桂北隆起区经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比较复杂,四堡运动和广西运动使四堡群和丹洲群至下古生界的地层强烈褶皱,,是我国重要的铀成矿区之一。

区内已发现有LJ 、DW、QZ、ZY、XC 5 大铀矿田及众多的大、中、小型铀矿床。

广西的铀矿集中在桂林兴安县资源县地区,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矿。

铀矿成矿时期以中新生代为主,并主要集中在87~45Ma。

大量重熔型花岗岩侵位;白垩世早期构造性质从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转换,并形成白垩2第三纪断陷盆地及燕山期岩浆侵入,这种构造性质转换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热液铀成矿作用。

成矿的先后顺序是:混合岩型、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

铀矿成矿时代的
时间跨度为距今1900~3Ma之间,即古元古代到第三纪之间,以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矿最为集中。

区内大部分铀矿床(田) 分布于印支、燕山等多期次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内外带, 这些岩体铀丰度一般达20 ×10 - 6 ,最高达50 ×10 - 6 ;铀浸出率一般达20 %以上。

桂北集中于中元古界四堡群,上元古界丹洲群白竹组,寒武系清溪组,泥盆系应堂组、东岗岭组、融县组,白垩系新隆组。

图2 桂北地区走滑构造图
1-扬子陆块与华南陆块拼合带;2 —主走滑断裂带: P8 —桂东断裂;
R2 —桂林-广州断裂; 5 —铀矿床(田) 。

2地质标志
广西省铀矿重要的产铀岩体都分布在古隆起区,为后加里东褶皱带隆起带,是印支-燕山期强烈岩浆作用的地区。

产铀岩体的围岩多数是早古生代地层(前泥盆系),是一套巨厚含炭的暗色类复理石或砂泥质细粒碎屑岩建造,通常具有较高的铀含量(5-9)×10-6。

该区走滑断裂系统直接控制着地下水的循环、径流、排泄,P断裂及其次级断裂通常为主要的充水断裂,既控制铀矿床的产出,又控制着水异常的分布和异常浓度的变化,形成以花岗岩型为主的铀矿。

花岗岩型铀矿的产出具有区域性。

产铀岩体常与晚侏罗世火山盆地、白垩纪断陷红盆或断陷带相伴。

铀矿化在空间分布上和形成时间上与火山盆地和红盆地分布区岩浆活动和红层发育期密切相关。

产铀岩体的有利区域地质背景是以古陆壳作为基础,后经冒地槽的形成和封闭,构造上处于隆起区(地背斜);被侵入的围岩为碎屑岩系富铀建造;岩体形成后又经断块-岩浆-流体运动,形成断陷盆地。

在这些发育于铀源层(体) 内或切截勾通了铀源层(体) 的走滑断裂构造带上,常发育有较完整的、有一定规模的向斜汇水盆地和谷地。

3密度特征
岩浆岩类随基性程度增高密度递增,同一成分岩浆岩则随侵位深度加大渐增。

沉积岩类的密度与物质成分相关,当碳酸盐成分增高合时密度增加,炭质增多则密度降低。

变质岩类密度比较均一。

因此,除莫霍面上下有明显密度差,是引起区域重力异常的重要因素外,上构造层也存在多个界面。

①新老地层的密度值有明显的差异,地层时代越老,其密度值越大。

平均
密度值在地层学的“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形成4个大的物性层。

中生界内部白垩与侏罗系之间也存在一密度界面;古生界内部志留系为一低密度层。

②侵入岩的密度值差异也较大。

一般是来自地壳深度较大的侵入体密度值较大,而浅成侵入体密度值较小。

陆壳改造成因的岩体完成了铀的预富集,奠定了产铀岩体的基础。

陆壳改造成因的花岗岩体必须叠加深源壳幔作用的岩浆岩体,即同熔岩浆系列成因岩浆的活动,也即拉张伸展背景下的岩浆岩体系才能成矿。

引起区域重力异常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四系及第三系较其前硬结岩的密度分别低0.3 克/立方厘米和0.2克/立方厘米,故沉积厚度较大的地段,可导致明显的重力低异常。

基性岩及碳酸盐岩与一般岩石相比,密度要高0.1克/立方厘米以上,当其具有一定规模时可形成相对重力高异常,但中酸性侵入体与前新生代硬结岩间无明显密度差,一般不致于产生明显的重力异常。

4 产铀岩体的时空特征
产铀岩体的产生是一定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它具有一定时空结构特征。

广西省铀成矿是具多期多阶段侵入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复式岩体。

空间上,产铀岩体:
①对富U古陆壳的依存性;
②对侵位的围岩类型有特殊选择性;
③形成花岗岩造山运动的动力学背景具有从挤压转向拉张伸展双阶段过程的完整性;
④促使岩石圈-软流圈扰动达到灾变程度的规模性。

5 构造对铀矿化的控制作用
构造是控制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所有热液铀矿体都分布在一定的断裂或破碎构造中。

(1)铀成矿带的展布受一级构造控制。

这种控制表现为成矿带受花岗岩带展布的控制,而花岗岩带的空间展布又受巨型构造体系控制。

(2)铀矿田在成矿带内受二、三级构造带控制。

在新华夏系成矿带内,铀矿田分布在白垩纪时期,有强烈构造活动的地段。

这种断裂构造活动导致在岩体边部形成断陷盆地,而在岩体内部产生断陷带,铀矿田则受此断陷带控制,并常产于断裂构造夹持区。

(3)铀矿床在铀矿田内往往受一条或几条二、三级的主干断裂及与其直交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控制。

有些矿床受晚期侵入体接触面控制,这些控矿构造在成矿时是矿液运移的通道,起着导矿和储矿的作用。

常见的控制铀矿床的构造形式有入字形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帚状构造、多字形构造和交叉型构造等。

6 结束语
通过对广西铀矿主要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分析可知, 广西铀矿矿藏丰富,是国家重要的铀矿资源勘查基地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