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专题复习分析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学复习

旅游地理学复习

旅游地理学复习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兴学科2.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3.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的全过程。

4.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②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③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④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⑤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⑥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5、旅游地理学的性质旅游地理学与许多相邻学科密不可分、相互补充,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地理学能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深入掌握和正确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可以有力地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因而,旅游地理学的显著特点是:边缘性、实用性。

6.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开始于20c30s, 旅游活动与用地之间的关系最先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为一门学问。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欧美。

美国是世界上旅游地理学研究最早、最发达的国家。

二战后,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地理学者在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世界上关于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硕士论文和第一篇博士论文分别于1946年和1949年发表, 说明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20c60s, 世界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旅游业需要和供给的规模迅速扩大, 给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

大部分欧洲国家进一步开始旅游地理研究。

20c70s以后, 各国出现了大量旅游地理文献, 标志着旅游地理学进入到发展壮大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日渐成熟。

7.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 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仅供参考,答案不唯一!!!第一章旅游地学概念体系、发展与研究任务1、旅游地学概念与相关体系旅游地学的定义:1985年,第1届“旅游地学”研讨会给出第一个定义——“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知识,用以发现、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古迹、遗址,探讨其成因、演变历史,为旅游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旅游地学相关体系:旅游学——是基础,包括旅游市场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等;地理学、地质学——两大主要地学支柱;其他相关学科——生物学、天文学、大气学即气象气候学、环境学、建筑学、堪舆学等。

2、旅游地学的发展历程(一)孕育萌芽时期(1)时间:20C70S-20C80中(2)主要事件:1985年,“旅游地学”术语被提出,并给出了最早的定义;自1986年,我国每年召开一次旅游地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二)成长发展期(1)时间:1985年-至今(2)主要事件: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省级旅游地学研究会;进行了大量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和区旅游规划工作;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申报和预研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性规划;发表《长白山宣言》(1999年),确立可持续旅游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完善发展旅游地学科学理论体系,坚持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加强旅游地学的学术队伍建设。

3、旅游地学主要研究课题①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②自然旅游资源时空背景(地学背景);③自然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④人文旅游资源地学背景;⑤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⑥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⑦旅游地分类与规划管理;⑧地学旅游资源环境保护;⑨地质公园的建立与分类;⑩精美的地学珍品宝玉石;○11旅游地形象设计;○12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第二章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1、地学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系统以四大圈层(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近地宇宙星空为对象(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系统固态文明:城市、农村、古建筑、古工程、居住环境、宗教环境等动态文明: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2、地学旅游资源自然成因分类系统的确认按自然资源成因分类,分类系统为三个级别(层面),第一级别——风景域、第二级别——风景类、第三级别——景观型。

高考地理复习—— 旅游地理

高考地理复习—— 旅游地理
22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针对训练
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红军长征经过的有关地区,红军行军线路已成为我国一 条热点旅游线路。
23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重点红色旅游区,说明其共同 的旅游资源价值。“西柏坡—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洋 淀—冉庄地道战旧址—狼牙山”是重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之一,包含了多个旅游景点。简述此旅游线路采用“以线 串点”的主要目的。 (2)简要分析遵义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解析 第(1)题,红色旅游区是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 迹。第(2)题,从资源价值看,旅游资源质量高,旅游资源 的集群状况好,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好。从地理位置与交 通条件看,位置相对闭塞,交通通达度不高。从客源市场 看,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远。从基础设施看该地区的公共设 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人文旅 游资源 中的人 文景观
可创 造性
包括文物古迹和现代 为发展旅游而有目的、 有计划地主动建造的 景观
太空游,乡村游,海 底探险游等应人类需 求而生
14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针对训练
2.读以下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1)四幅图中,C图从旅游资源分类上它属于________;从 旅游资源的特性上,它区别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 ________。 (2)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看,A图属自然旅游资源中的 ________景观类;B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 类;C图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D图属于 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 (3)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四幅图都具有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特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在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区别回答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案 (1)人文旅游资源 可创造性 (2)地文 生物 遗址遗迹(古迹古建筑) 水域风光 (3)多样性 非凡性 永续性

地理二轮复习旅游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含解析

地理二轮复习旅游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含解析

旅游地理知识点一、旅游景观的类型、特点与观赏方法1.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特别提醒】(1)判断旅游资源的类型时,关键是看吸引旅游者的主导要素,如华山之险在于地质地貌,吉林雾凇在于气象因素,长江三峡关键在于水,这三种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在于与民族风情相关的人文活动,属于人文旅游资源.(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不都是孤立存在的,许多景观区域范围内,两者往往相得益彰,形成自然和文化景观,如我国的黄山、杭州西湖的山水林泉、亭台楼阁.2.选择观赏位置观赏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变化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

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3.把握观赏时机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美感,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4。

把握特点,情景交融(1)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①形象美。

②色彩美。

③动态美。

④听觉美。

(2)体验景错误!观的意境(3)以情观景。

步骤:直觉感受→心理感受→情景交融、精神升华知识点二、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

游览价值的评价要从资源本身状况入手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重在语言的规范性.①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②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

③考虑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通常考虑以下几方面:①资源的质量与价值:质量越好、价值越高.②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则开发条件优越。

③市场距离:越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条件越优越。

④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⑤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知识点三、旅游规划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要步骤知识点四、发展旅游的意义及旅游环境保护1.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旅游地理学期末复习

旅游地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一.旅行地理学研究内容①“旅行主体”论:皮尔斯(供应需求的空间模式、旅行空间模式、客源地、目的地、旅行通道)②“旅旅客体”论:郭来喜(旅行地因由、旅行者的地区散布、旅行与环境的关系)③地理学者将旅行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④旅行由三个主要的成分构成,即旅旅客源地、旅行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通道。

二.旅行地理学研究内容简析1. 旅行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行者行为规律3、旅行需求展望4、旅行通道5、旅行资源评论 6 、旅行地演化规划和重要旅行地研究7、旅行环境容量8、社区旅行9、新兴旅行10、旅行开发的地区影响11、旅行规划第二章一、中国旅行地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学说)1.1979-1989 :【理想主义阶段】:拥有“学术启发”作用。

——以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国家从头重视科学发展等为时代背景,旅行地理学在老一辈地理学家关注外国理论前沿,反省自己发展不足,拥有鲜亮的自由探究的理想主义色彩,只管研究成就、研究方法不行熟,拥有“学术启发”作用。

研究框架- 关注外国研究- 教书育人 - 着重社会实践-增强合作等方面。

特点和意义:稚嫩阶段,成就范式不规范,但“求知”和自由探究精神难得可贵。

2.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成背景,旅行地理学家成为旅行规划的主力军。

——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成背景,旅行地理学家成为旅行规划的主力军,促使了中国旅行业的发展,但在必定程度上忽略了理论,形成过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

旅行规划主力军- 学科学术意识降落- 视线狭小国际关注度不足- 学术贡献不够。

适用性和功利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旅行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外国差距更大,但也不可以忽略其学科建设的影响。

3.1999 到现在:【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联合】:知识分子内审后的觉悟,旅行地理此刻的发展进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联合的理性回归,但旅行地理的将来发展仍需要制度层面的完美、价值观的从头梳理。

旅游地理专项复习与解题指导

旅游地理专项复习与解题指导

景: 综合感受 , 发挥想象 , 情于景 , 山涉水 , 真 移 登 求
近 日, 又有 声音 呼吁把 旅 游 日变成旅 游假 日, 求实。 像 国庆节一样设立“ 游黄金周” 进一 步体现旅 游 旅 , 二要 注意旅游 资源的综合评价 方法 , 能结合 并
特 性 , 们 期 待 这 一 现 代 民 生 佳 节 能尽 快 变 为现 实 。 具体 区域 的旅 游资 源加 以分 析 。旅 游 资源 的综合 人 分 布 :.旅 游 资 源 的 内 旅游资源 与旅游消费市场 的距离 : 1 旅游资源与经 济
涵与多样性 ;.自然旅游 资源与人 文旅游资 源的区 发 达 地 区 之 间 的 空 间 距 离 , 济 距 离 ( 行 所 需 的 2 经 旅
别 ;.我 国的“ 3 世界文化遗产” 及其重要价值 。 时 间和费用 ) 长 , 引的游 客越 少。旅游 地 的最 越 吸 二、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 .旅游 景观 的观赏 优吸 引半 径是有 限的 ;.交 通位置及 其通达 性 : 1 3 直 方法 ;.中外 著名 旅 游 区 的景 观特 点及 其 形成 原 接影 响游客的数量 ; 2 交通便 捷 , 往耗 时较 少则 游 来
养 国民旅 游休 闲意识 , 鼓励 人 民群 众广泛参 与旅 游 2 .把握观赏时机 : 方 山水 、 北 泰山 日出 、 山 日落 、 黄
活动 , 升 国 民 生 活 质 量 , 动 旅 游 业 发 展 , 时 也 青海 湖鸟 岛;.抓住景观特点 : 提 推 同 3 主配 、 层次 、 框景 、 借
等城 市) 路程适 中, 高速 公路连接 ; 源地居 民收 有 客 入 高, 家车拥有量 多、 私 出游率 高; 游资 源类型 多 旅
2 2 1 年 山东卷 ) 于亚热 带季风 区的某海 .(0 1 位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旅游地理复习资料一、自然地理背景(重点)1.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含义:对旅游者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2.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包括截然相反的两个含义,即:吸引进入激发与促动出游激发。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其范围涵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

由七大要素组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矿藏、土壤)(二)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主要要由于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不同引发的,是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实质是南北差异。

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差异--基调景观的差异自然地带是由于地理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完全独立景观特征的、东西带状延伸、南北依次更替的自然地理单元。

不同自然带由于地形影响还发育着垂直地带环境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2、二级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在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水分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现象。

导致各基调景观明显差异3、三级差异——小范围奇特景观差异地区性原因(1)某种特殊地质原因形成的奇特秀美景观岩性不同:花岗石、石灰石、红砂岩等地质作用不同:腾冲火山群;成都平原;川东平行岭谷等封闭孤立的演化环境:澳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三江源保护区、三江并流保护区等。

(2)特定地点才出现的的壮观的自然现象:佛光、树挂(雾凇)、特大潮汐等(3)在不适于大规模人类聚落存在的地区,由于受人类现代文明干扰甚少,还保留着近乎纯自然状态的地区:旅游开发之前的武陵源、神农架、九寨沟、卧龙等著名风景区。

(4)尚无法解释的诸多自然之迷:如北纬30度的诸多自然之迷区域………(三)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1、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例谈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旅游地理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以全

例谈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旅游地理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以全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深入总结我国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并于2017年正式颁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对高考旅游地理试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准确把握新课标卷试题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对高中阶段旅游地理复习具有导向作用[1]。

一、旅游地理试题分析1.区域认知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常常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将其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空间单位,这样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区域认知就是指人们拥有能够从区域的视角去认识地理事象的意识和习惯,具备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例如2015年新课标卷Ⅰ: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如图1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图1 某地峡谷示意图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试题分析如图2所示。

摘要:本文以近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部分旅游地理试题为研究文本,主要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高考旅游地理试题,以助一线地理教师了解高考旅游地理试题命题的趋势和风格,进而提出旅游地理的复习策略,以供一线地理教师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旅游地理;高考试题分析;复习策略胡启华(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校, 四川 自贡 643200)例谈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旅游地理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以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为例图2 试题分析思维导图12.综合思维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人们客观公正地看待地理事象,有赖于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系统、全面、动态地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出、落霞之美,溪泉的水汽蒸腾,林间 随气象和时 间而变化的 自然景观 的浓绿欲滴, 山石的云雾缭绕, 奇峰的霞 光照耀——朝暮观赏; 浙江的钱塘江大潮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 山东蓬莱的海 市蜃楼、 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气 象条件下出现 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 内 人文景观 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 每次 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 肥壮时举行
A、 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 计,2013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 市多70余万人。
1. 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 的旅游资源主要
2. 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
B城市: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 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 B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欣赏高山雄伟:宜远眺 在特定的角度 欣赏地貌酷似造型,应 峡谷、洞、一线天:要 置身其中 选择观赏位置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 视,以兼收其形、色、 声、动 江河湖海:应远望俯视 湖沼池塘:宜临水欣赏 ,逼真有趣 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水流船动山移 山水组合景观:乘船( 金、冬银 季节:春翡、夏翠、秋 把握观赏时机天气:雨过天晴最佳 特定时刻:特定景观只 能在特定时间观赏,要 确切把握观赏时机 主配:序幕 发展 高潮 结束,其中高潮为主景
考查形式与范例一
结合历史与地理等学科知识,考查旅游资 源的类型、特性与价值。 相关知识:

地质地貌景观—云南路南石林
气象气候景观—海上日出
水文地理景观—壶口观—北京故宫
文化艺术 景观—缅 甸仰光大 金塔
风土民情 —那达慕 大会

范例剖析
读我国两区域图(下图),回答问题:
丘陵地区的梯田 高低错落、线面结合
2. 把握观赏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 自然中的美感,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 随季节而 变化的自 然景观 观腊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 京西山观红叶 —— 金秋时节最佳; “冰城”哈尔滨——冬季;松花江太 阳岛——夏季;海南岛——每年的 11 月前后;黄山、庐山——宜夏季观赏
考点二 旅游景观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观赏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变化等,都会带来不同的
观赏效果。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观赏位置 远 望 旅游景观 峰峦 高处 江河、大海 故宫 近 看 平视 俯看 置身其中 城市中的湖泊 较小的湖沼、池塘 山水组合景观 观赏效果 雄伟、奇特 旷景 宏伟气派 小巧精致 水中倒影之妙 船动山移、如游画中
旅游地理
考向分析

1.以局部地区的图文信息为背景材料,考查 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及综合开发评价。 2.以具体旅游区为载体,考查旅游景区的规 划和开发。


3.结合具体的图文材料,考查发展旅游的意 义、旅游开发产生的问题及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展示
1.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和价值 2.旅游景观的欣赏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4.旅游活动的意义、影响 5.旅游规划与设计
第(1)题,重庆辖区内有三峡风光,属自然 景观;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有丰富的 人文景观,如秦陵兵马俑等。第(2)题,西 安是我国古都的典型代表,旅游资源具有 突出的非凡性特点;同时人文历史古迹非 常多,种类丰富而具有多样性特点。
考查形式与范例二
结合气候、地形等地理学科知识,考查旅游 景观的最佳欣赏时机和位置。 相关知识:
旅游景观的欣赏
天时 ——把握观赏时机 地利 ——优选欣赏位置
人和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品位文化内涵


天 时
黄 山


北京香山红叶
冰灯、雪雕
秋季
冬季
九寨沟秋景
钱塘江大潮
青海湖鸟岛
农历八月十八
5月份
每到春天,当印度洋上的暖流涌来时,侨居南亚诸岛的鸟禽便带 着清新的气息,越过冰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向北迁徙,日夜兼程。 其中有的飞到青藏高原的江河湖泊,有的飞过沙漠到更远的地方, 有的飞到青海湖鸟岛。它们一到这里,来不及洗去羽毛上的征尘, 也顾不上安闲地歇息,便忙忙碌碌地衔草运枝,建造新居。这时 候的鸟岛,简直是一片欢腾的世界,繁忙的世界,喧闹的世界。 云集到岛上的数十万只鸟儿,从早到晚不停地起飞落下,落下又 飞起。天上地下,岛上岛下,全是鸟儿们的身影。四五月间,开 始产卵育幼。到六七月间,当岛上的幼鸟长到羽毛丰满,能远走 高飞时,双亲才带着它们到处去游荡、觅食。有的到附近的高山 平湖去消夏,有的到清澈的幽静的山溪去栖息,有的到环湖周围 的河汊里去嬉戏。这时,岛上栖息的鸟儿越来越少,鸟儿们建造 的繁华的"市镇",开始变得寂静起来。到了九十月间,幼鸟一个 个都长大了,翅膀也练得硬了。这时,西伯利亚的寒流又渐渐南 侵,岛上的鸟儿们又纷纷离开自己的故乡,向南移居,到印度、 尼泊尔、孟加拉、泰国、新加坡等南亚诸地避寒
漓江
长江三峡
乘船——山水组合景观
旅游地理
【预测演练】 2.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涌潮时,声如雷鸣,势如 奔马,蔚为壮观。阅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钱塘潮最佳欣赏时间和在图中甲、
乙、丙、丁四处中的最佳观赏位置。
(2)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考查形式与范例三
结合具体区域,评价旅游资源的开
武陵源群峰
泰山
远眺——峰峦之雄伟峻秀
金沙江虎跳峡
峨眉山一线天
近观——峡谷、洞、 一线天
溶洞
桂林象鼻山
黄山石猴观海
特定角度——地貌的酷似造型
贵州黄果树瀑布
庐山瀑布
适当距离仰视——瀑布
洞庭湖和岳阳楼
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远望俯视——江河湖海
昆明湖
年嘉湖
低临水面建亭廊,近观俯视或平视 ——较小的湖沼池塘
发条件 。

相关知识:
A 资源区位因素:丰富而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 的天然禀赋和先决条件 B 客源区位因素: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市场距 离对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影响很大 C 交通区位因素: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影响开发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