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症状

合集下载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第七届全国⼩⼉⾻科学术会议2009年4⽉15⽇-18⽇)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发育不良。

DDH可造成患⼉的步态异常、相邻关节发育异常、脊柱继发畸形,导致成年后下腰痛和髋关节退⾏性变引起的疼痛。

由于该病与髋关节发育过程紧密相关,不同年龄组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各不相同。

DDH治疗的⽬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圆复位,避免股⾻头缺⾎性坏死(AVN)。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疗效的关键。

(⼀)出⽣~6个⽉此阶段为DDH治疗的黄⾦时段,⽅法简便易⾏,依从性好,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1、临床表现与体征:⼤腿⽪纹和臀纹不对称,关节弹响和下肢不等长等。

脱位侧髋关节外展试验阳性。

Ortolani/Balow征阳性。

肢体不等长,Allis(Galleazzi)征阳性等。

2、影像学检查: ≤4个⽉患⼉⾸选髋关节B超检查,Graf法;>4个⽉患⼉可拍X线双髋正位⽚,常⽤指标为Perkin⽅格、髋⾅指数(AL)、中⼼边缘⾓(CEA)、Shenton线、泪滴(Teradrop)征。

3、治疗:⾸选Pavlik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

24⼩时维持。

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和更换⾐服)。

定期B超检查,1次/1~2周 。

若3周后B超提⽰取得同⼼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

然后使⽤外展⽀具直⾄髋⾅指数(AL)<25°,中⼼边缘⾓(CEA)>20°。

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未取得复位,则停⽤ Pavik吊带,改⽤其他治疗⽅法。

否则后脱位的股⾻头持续压迫髋⾅壁可致吊带病(髋⾅后壁发育不良)。

小孩髋部问题怎么办了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小孩髋部问题怎么办了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康复和治疗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病情和治疗方案 鼓励孩子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康复和治疗计划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了解 其背后的原因
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感 受和想法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 关心和支持
治疗方案:根据孩子的具 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
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康复计划:与医生讨论康复 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运动 康复、家庭护理等方面的内 容,帮助孩子恢复髋关节功
能。
定期复查方案和康复计划。
家庭护理和观察
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遗传、母体因素、环境 因素等都可能导致发育性髋关
节发育不良。
病理机制:发育性髋关节发 育不良是由于髋关节在发育 过程中出现了异常,导致关
节不稳定或者结构异常。
风险因素:早产、女性、家族 史、臀位产等都是发育性髋关
节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
症状表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 不良的症状包括臀纹不对称、 下肢不等长、髋关节活动受限
筛查髋关节发育不 良、脱位等疾病
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体检和筛查是预防 措施的重要一环, 家长应重视并积极 配合
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不活动
长期卧床或不活 动会导致肌肉萎 缩和关节僵硬, 增加髋部问题的 风险。
定期进行适当的 运动,如散步、 游泳等,有助于 保持髋关节的灵 活性和肌肉的力 量。
医生的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确定小孩 髋部问题的类型和程度。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建议, 按时进行治疗和复查,同时注
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ddh名词解释

ddh名词解释

ddh名词解释一、DDH定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0fthe Hip,CDH),是指一系列髋臼和股骨近端畸形以及头臼相互关系异常的疾患,包含髋关节发育不良、半脱位及全脱位。

由于本病可于出生前及/或出生后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1992年由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POSNA)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of the hip, DDH)并由国内外小儿骨科医师普遍接受。

DDH可以是非常轻微的髋臼发育不良,也可以是导致严重髋关节功能异常的髋关节半脱位或髋关节脱位。

二、DDH流行病学特征DDH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患,致残率高。

DDH发病率与地区、种族、季节等因素有关,不同人种发病差异巨大,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低,黄种人介于二者间。

新生儿期(0-28天)DDH的发病率在1-7%。

非洲发病率0.06‰,美国本土人发病率76.1‰,香港0.87‰--南澳大利亚10.5‰,西欧、北欧7~22‰。

我国DDH的发病率为0.91‰-186‰。

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发病率比南方高,高原地区远远高于平原地区,这可能与当地生活习惯相关,如出生后不正确的双下肢直腿捆绑等错误襁褓方式。

一般秋冬季节9月至翌年2月出生的发病高于其他季节,可能因为该季节天气寒冷,新生儿多被包裹,双下肢伸直内收,以至婴儿被动伸髋和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三、DDH常见危险因素目前为止,DDH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比较明确,但是,DDH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

有关DDH的发病原因目前仍存在争议,目前认为环境因素(胎次、胎位、生产方式、羊水过少、出生后襁褓方式等)和遗传因素(性别、家族史、其它伴发畸形)共同参与DDH发病。

DDH患儿多与以下因素相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髋关节发育不良, 置换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髋关节发育不良, 置换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髋关节发育不良,置换治疗应注意的问题作者:王燚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6期本文重点介绍了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定义、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效果,希望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此类疾病以及髋关节置换术相关知识。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一种多因素髋关节疾病,由于患者髋臼或股骨近端发育缺陷而引起生物力学异常,变异的髋臼无法完全覆盖股骨头,或股骨近端前倾角过大,使髋关节机械磨损率和磨损程度加快。

患者早期症状为髋关节易疲劳、酸胀以及隐痛,长此以往,容易出现患髋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半脱位、完全脱位和步态异常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脊柱和膝关节,还会并发严重的髋关节骨关节炎,影响其生活质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可以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效帮助无法保髋的DDH患者重建良好的生物力学功能。

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软组织损伤小。

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普遍较长,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多年的临床统计和院外跟踪调查发现,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假体稳定性在术后普遍较好,中远期疗效佳。

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较好地恢复患者的生物力学功能,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术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测量肢体的绝对长度、外观长度以评估软组织挛缩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应包括骨盆(包含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患侧股骨近侧半的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方便医生了解以下情况:①股骨头前倾角是否较大,否则传统的髋关节假体置换会导致脱位;②股骨髓腔是否狭窄,避免临时找不到合适的股骨假体或出现术中骨髓腔劈裂;③明确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处于解剖位置还是处于高髋关节中心,有助于确定股骨假体的轴向位置及假体类型,以便恢复肢体长度和偏心距。

目前,主流的髋关节假体材料构成主要有金属髋臼杯、金属股骨柄和不同材质的摩擦界面。

按摩擦界面构成不同分为金属聚乙烯、金属-金属、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以及陶瓷金属等,其中前三者是主流。

金属聚乙烯界面应用最广泛,一度成为衡量其他关节置换手术的金标准。

先髋

先髋

X线片上有助于诊断的线&角
• Perkin象限 (需要在股 骨头骨骺的骨化中心出 现后)。即两侧髋臼中 心连一直线,称为H线, 再从髋臼外缘画一条与H 线垂直的线(P),将髋 关节分为4个象限,正常 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 限,若位于外下象限称 半脱位,外上象限称全 脱位。
• 髋臼指数 从髋臼外缘 向髋臼中心连线与H线 相交所形成的锐角, 称为髋臼指数,正常 值为20°-25°,脱位 时明显增大,甚至在 30°以上。
髋关节半脱位
• 该型股骨头及髋臼发育 差,股骨头向外轻度移 位,未完全超出髋臼, 髋臼指数也增大。它既 不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导 致,也不是髋关节脱位 的过度阶段,而是一独 立的类型,可以长期存 在,关节造影和手术可 发现髋臼外侧有一个隔 膜,限制其完全复位。
髋关节脱位
• 最常见的一型。股骨 头完全脱出髋臼,向 外上、后方移位,盂 唇嵌于髋臼和股骨头 之间。 畸形型均为双侧髋关 节脱位,双下肢活动 障碍,可合并其他畸 形,如并指、缺指等, 需手术治疗。
分型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现多称“髋关节发育 不良(DDH)”可分为两大类型:
• 一类为单纯型,最为常见,又分为髋臼发 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脱位三种; • 另一类为畸形性髋关节脱位。
单纯型又分为三型:
• 髋臼发育不良 早期常无症状。X线常以髋臼 指数增大为特征,随生长发育可逐渐稳定;
先天性髋脱位的临床表现
• 可单侧或双侧发病,患儿站立或行走较晚,单侧 表现为跛行,双侧者行走左右摇摆如鸭步.患肢 短缩,臀部皱壁加深,髋外展受限.股骨头突出,牵 拉推送患肢时,可见上下移动。 • X线表现: • 1、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 • 2、股骨头骨化中心发育小、不规整和出现延 迟, • 3、髋臼发育不良,呈斜坡状,髋臼角加大, 可达50--60度(正常为20-25度) • 4、沈通氏线不连续。

DDH(儿童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ppt课件

DDH(儿童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ppt课件

1
诊 断 (2)
1、早期诊断:新生儿普查极为重要。 大腿内侧皮纹不对称、腹股沟不
对称、臀纹不对称、脱位侧髋部增 宽、股三角空虚、大转子上移、双下肢不等长,蛙式试验(+)、Allis征 (+)
;.
1
诊 断 (2)’
有家长叙述病史时讲到:给患儿把尿时可感觉髋部弹响,这就 是Barlow征(弹出试验)、Ortolani征(+)。
现间隙,中间的间质细胞逐渐吸收,形成关节腔。任何刺激使 间质细胞停止吸收,即出现盂唇。胚7~8周,关节囊、髋臼 盂缘形成。
盂唇过度增大、内翻可阻碍复位,尤其合并头臼不称时,常 常复位失败。。
;.
1
DDH的病理变化(5)
B、关节囊:正常关节囊起于髋臼缘、止于大小转子间嵴,新 生儿关节囊厚度约0.5~1mm。脱位使关节囊拉长,其前方由 于髂腰肌压迫而出现压迹,造成挛缩,甚至呈现葫芦状,阻碍 股骨头复位。
;.
1
DDH的病理变化(7)
D 、肌肉:脱位后髋周肌肉均相应发生挛缩、肌腱纤维变性, 其严重程度与年龄和脱位高度成正比。治疗时应重视松解,以 防止复位后髋臼和股骨头之间压力急剧增加,导致股骨头缺血 坏死。尤其要重视内收肌和髂腰肌的处理,特别是髂腰肌切断, 极有利于提高难复性病例的复位成功率。
;.
1
DDH的病理变化(8)
E、髋臼横韧带:脱位后髋臼横韧带比正常更为 突出、硬韧和增宽,甚而影响股骨头中心复位, 因此手术中必须切断。
;.
1
诊 断 (1)
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充分应用解剖发育知识,尤以股骨头二次骨化中心 未出现前更为重要,认真发现异常体征及X线的异 常,方能 及早正确地诊断。
;.
1、新生儿-婴儿:宽尿布、连衣輓具,髋关节维持在 屈曲、外展位,可逐渐复位。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r诊断标准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r诊断标准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r诊断标准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指婴幼儿期髋关节发育异常或不完全,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髋
关节疾病。

早期诊断对预防并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及时准确的诊断,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以下
是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
1. 体格检查,包括进行髋关节的外观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Barlow试验和Ortolani试验。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潜在的
髋关节问题。

2. 影像学检查,X光片、超声波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包括髋臼的形态、髋臼的深度和髋关节的位置等。

3. 临床症状,包括髋关节不对称、步态异常、髋部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也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标准。

4. 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病例,也可以作为诊断的
参考依据。

以上是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般诊断标准,但具体诊断还需
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

一旦确诊为小儿髋关节发
育不良,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将对患儿的康复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进行
诊断和治疗。

儿童髋关节异常6月龄前治疗最好

儿童髋关节异常6月龄前治疗最好

儿童髋关节异常6月龄前治疗最好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一般在家保守治疗3~6个月就能治愈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是婴幼儿骨骼肌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包含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甚至髋关节全脱位。

统计发现,我国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各地数据有较大差别,在0.1%~2%不等,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在0.1%左右。

及早发现髋关节异常现象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臀纹不对称;大腿皮肤纹路不对称;分开大腿较困难;给宝宝把尿、换尿布或者活动下肢时,经常会听到“咯噔”—下;其他下肢不对称或长短腿的情况。

宝宝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一般通过简单的体检就能诊断,6个月以内的宝宝还可以通过B超检查进一步确诊。

警惕髋关节异常高危因素尽管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病因尚在研究和讨论过程中,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下列现象提示孩子患有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可能性比较大,如:女婴、臀位分娩或胎位不正、关节松弛、有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家族史、第一胎、羊水过少等。

此外,其他一些畸形的出现也会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升高,如:肌性斜颈、新生儿足过度背伸、前足内收及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

我们将以上现象统称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高危因素。

如果您的宝宝具有以上高危因素,那么建议您尽早带宝宝到小儿骨科专科门诊进行诊治。

治疗越早越好由于婴幼儿的骨关节具有很强的自我塑形能力,因此,一旦发现髋关节异常,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既不需要打针吃药,也不需要牵引和住院手术,只要给患儿穿上Pavik吊带(蛙式吊带)在家保守治疗3~6个月,一般就能完全治愈。

此方法简单有效,没有痛苦。

如果仅仅是轻度的髋关节发育不良,而没有髋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那么连吊带也不需要,只需要做做髋关节外展操,同时换上宽大的尿布使双髋保持生理性的外展位或蛙式位,即可让髋关节自行发育完善。

但是,以上治疗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在婴儿6个月以内,而且越早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症状
导语: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在宝宝的成长道路总是会伴随一些疾病,我的是先天性疾病,是我我们在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髋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在宝宝的成长道路总是会伴随一些疾病,我的是先天性疾病,是我我们在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髋关节作为人体中最大的关节是特别容易出现问题的,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出现这样的疾病一定要趁早治疗,以免影响到以后的生活,下面一起了解下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症状。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因尚未确定,可能与遗传因素(髋臼和股骨头先天发育不良),胎位不正、髋关节过度屈曲有关,也有认为与臀位分娩有关。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症状
1.脱位前期
患儿在学站立之前症状不明显。

2.脱位期
(1)半脱位者,患肢不愿伸直、下肢不太活动、外展受限;患儿学走路较晚。

(2)脱位者,走路容易跌倒,单侧脱位破行,双侧脱位“鸭步”,走路易疲劳;双侧脱位,臀后突,腰前凸;单侧脱位者,臀后突,腰椎侧弯。

(3)脱位的臀部外上方突出(此为上移的大粗隆);大胆内侧及臀下皱折变深,数目增多;腹股沟深长,股三角空虚,股动脉搏动不易触到。

(4)患肢外展受限,内收肌紧张。

(5)蛙式试验阳性,表现为患破外展、外旋受限。

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