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离子关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现象
溶液为红色
结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或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3.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C、A两个烧杯(如 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想象吗?B烧杯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实验1 实验2
改进实验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物质的三态变化示意图:
(物理变化)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隔的大小:固体 < 液体 < 气体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活动与探究
物质 O2 CO2
固体碘 碘蒸气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相_同_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 不同
化学性质
能支持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能使淀粉变蓝 也能使淀粉变蓝
4.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思考:你看到物质的运动了吗?为什么?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想一想
阅读教材P48-49
苯分子 两图片说明了分子(或原子)小。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硅原子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分子的特点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如沙堆的构成实验)-常温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3×10-26 kg
例如: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分子离子原子

分子离子原子
一、性质不同
1、分子: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种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关系称为分子结构。
2、原子: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
3、离子: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或2个(氦原子)或没有电子(四中子)的稳定结构。
二、特性不同
1、分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分子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原子:原子的质量非常小;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原子间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
3、离子:在化合物的原子间进行电子转移而生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电离过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电离能越大,意味着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三、结构不同
1、分子:分子结构或称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分子几何,建立在光谱学。
2、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3、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PPT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 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 之间间隔较小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B)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会运动,原子不会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静止不动的微粒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 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 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微粒。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的物质分为三类
1、金属
如:金、银、铜、铁、镁、汞等
2、非金属
如:碳、硫、磷、等
3、稀有气体 如:氦气、氖气、氩气等
化学反应的实质:
练习
空气中的物质
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蒸气(H2O) 稀有气体 (He、
Ne、Ar等)
构成该物质的 构成该物质的
分子
原子
氮气分子
氮原子
氧气分子
氧原子
二氧化碳 氧原子,碳
分子
原子
水分子
氧原子,碳 原子
它们的一个分子由相应的各一 个原子构成
练习: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B)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会运动,原子不会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静止不动的微粒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 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 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微粒。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的物质分为三类
1、金属
如:金、银、铜、铁、镁、汞等
2、非金属
如:碳、硫、磷、等
3、稀有气体 如:氦气、氖气、氩气等
化学反应的实质:
练习
空气中的物质
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蒸气(H2O) 稀有气体 (He、
Ne、Ar等)
构成该物质的 构成该物质的
分子
原子
氮气分子
氮原子
氧气分子
氧原子
二氧化碳 氧原子,碳
分子
原子
水分子
氧原子,碳 原子
它们的一个分子由相应的各一 个原子构成
练习:
第4讲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

3.相对原子质量 以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质 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 ,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原子的实际质量越 大 ;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 比 等于 这两种原子的质量比。
温馨提示: 1.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一
分子和原子的特性
例 1 (2016· 湘潭 )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选 项 A 事实 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 微观解释 分子的体积变小
B
C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
10 mL酒精与10 mL水混合后 体积小于20 mL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 1021个 水分子
3.分类 元素种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 素 结论 最外层电子 数 <4 个 ≥4 个 8 个(氦 2 个) 得失电子 原子易 失 电子 原子易 得 电子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了元素的化学 性质
4.元素符号 (1)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 大 写 ,第二个字母 小写 。 (2)意义: ①宏观上表示 一种元素 ,微观上表示 该元素的 一个原子 ; 如:O 表示 氧元素 、 1 个氧原子 ;
-考Βιβλιοθήκη 四 1.概念元素质子数 (即 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布 (1)空气中含量居于前 2 位的元素分别为 氮 、 氧 。 (2)地壳中含量居前 5 位的元素分别为 氧 、 硅 、 铝 、 铁 、 钙 。 (3)人体中含量居前 4 位的元素分别是 氧 、 碳 、 氢 、 氮 。
(4)海水中除了水由 氢 、 氧 两种元素组成外, 含量较高的元素是 钠 和 氯 ,即海水中含量最高的 盐是 氯化钠 。
分子和原子PPT课件(60)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困难越大,荣耀也越大。 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己 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够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去了,因为分子很小,肉眼难以观察得到。
水的蒸发过程
分析:
在物理变 化中,分 子本身没 有发生变 化。
水 通 电 分 解 反 应 的 微 观 示 意 图
O
HH
O
HH
H2O
O
HH
H
O
H
分析:
在化学变 化中,分 子分裂成 原子,原 子重新结 合成新的 分子。
通电
O
H HH
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O
OH
O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 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10ml的空气和水,用 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 象 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
解 释 空气中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易 压缩;水分子的间隔小,难压缩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学完本课你要会解释:
婚姻的最大杀手不是外遇或出轨,而是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所以,平时的沟通很重要,而吵架也是另类的沟通,正所谓吵吵闹闹一辈子,不 吵不闹难白首!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张海涛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海南白驹学校 唐玉苗
现象一:为什么老 远就能闻到这股奇
异的味道?
现象二:为什么固体颗粒会“消失”呢?
去了,因为分子很小,肉眼难以观察得到。
水的蒸发过程
分析:
在物理变 化中,分 子本身没 有发生变 化。
水 通 电 分 解 反 应 的 微 观 示 意 图
O
HH
O
HH
H2O
O
HH
H
O
H
分析:
在化学变 化中,分 子分裂成 原子,原 子重新结 合成新的 分子。
通电
O
H HH
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O
OH
O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 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10ml的空气和水,用 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 象 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
解 释 空气中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易 压缩;水分子的间隔小,难压缩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学完本课你要会解释:
婚姻的最大杀手不是外遇或出轨,而是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所以,平时的沟通很重要,而吵架也是另类的沟通,正所谓吵吵闹闹一辈子,不 吵不闹难白首!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张海涛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海南白驹学校 唐玉苗
现象一:为什么老 远就能闻到这股奇
异的味道?
现象二:为什么固体颗粒会“消失”呢?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关系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构成并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以包含几种原子
Na、S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Na 、Mg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
Cl 、OH
联系
得到电子得到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去电子失去电子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微粒
项目
分 子
原 子
离 子
概 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表示,如:
H 、He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事 项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对于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4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较易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它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项 目
分 子
原 子
不同点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构成物
质情况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相 同 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都在不停地运动
3、粒子间由间隔
4、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5、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
联系
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构成并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以包含几种原子
Na、S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Na 、Mg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
Cl 、OH
联系
得到电子得到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去电子失去电子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微粒
项目
分 子
原 子
离 子
概 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表示,如:
H 、He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事 项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对于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4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较易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它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项 目
分 子
原 子
不同点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构成物
质情况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相 同 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都在不停地运动
3、粒子间由间隔
4、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5、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
第2讲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

(2016· 威海 )如图为某原子
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 b、c 是 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 b B.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a 和 c 上
3.每一格信息 (以碳元素为例 )
考点一
分子、原子 )
例 1 (2016· 济宁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 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 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解析:本题考查了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相关事 实。干冰为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变大,但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 C 解释不合理,故选 C。
通常情况下,氮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而氨气为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同分子性质不同,由于分子 是不断运动的,我们可以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故 A 解释合理;气体分子间隔较大,经过压缩后分子 之间的间隔变小, 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故B 解释合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蔗糖在热水中 向水分子中扩散的速率更快,故 D 解释合理。 答案: C
数 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或
②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讲
种类,又讲个数 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 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化合物
①元素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之上的,是具有相同质
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联系 ②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同种元素 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同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 b、c 是 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 b B.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a 和 c 上
3.每一格信息 (以碳元素为例 )
考点一
分子、原子 )
例 1 (2016· 济宁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 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 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解析:本题考查了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相关事 实。干冰为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变大,但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 C 解释不合理,故选 C。
通常情况下,氮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而氨气为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同分子性质不同,由于分子 是不断运动的,我们可以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故 A 解释合理;气体分子间隔较大,经过压缩后分子 之间的间隔变小, 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故B 解释合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蔗糖在热水中 向水分子中扩散的速率更快,故 D 解释合理。 答案: C
数 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或
②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讲
种类,又讲个数 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 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化合物
①元素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之上的,是具有相同质
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联系 ②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同种元素 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同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化合物 构成 离子 得 失 构 失 得 成 电 电 结合 子 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 组成 分子 元素 分解 原子 数的一类原子 构 构 成 成 单质 分子 微观概念 原子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离子 用于描述微观构成 元素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物质 用于描述宏观组成
+ 20 2
氖原子 微粒名称_______ 微粒符号_____ Ne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___
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铝离子 微粒名称_______ 微粒符号_____ Al3+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Hale Waihona Puke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___
单质
化合物
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氧离子 微粒名称_______ 微粒符号_____ O2<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___
一种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某离子核 外有18个电子,它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 四 B.该粒子中子数为20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820 D.该粒子质子数为18 20
+ 20 2
氖原子 微粒名称_______ 微粒符号_____ Ne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___
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铝离子 微粒名称_______ 微粒符号_____ Al3+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Hale Waihona Puke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___
单质
化合物
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氧离子 微粒名称_______ 微粒符号_____ O2<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___
一种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某离子核 外有18个电子,它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 四 B.该粒子中子数为20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820 D.该粒子质子数为18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稳定
稳定
化学性质
•
金、少、失
非、多、得
2
1-20号元素记忆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
3
分子与原子的对比
分子
原子
概 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小粒子
子
共 同 点 ①体积小、质量小;②不断运动;③相互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也相同。
•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O2、氮气N2、臭氧O3、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等;
2、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 ①金属单质:铁Fe、铝Al、银Ag、汞Hg等; ②固态非金属单质:碳C、硫S、磷P等; ③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氙气Xe等。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及 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
+17 2 8 7
氯(Cl)
该电子层的 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
电子
层数 原
1
子
结
构
2
示
意
3
图
•
1
2
3
4
5
6
7
8
最外层电子数
•
•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类别
•
<4
4≤。。<8
8
•
易失外层电子
易得电子
不得也不失 反应表现
•
不稳定
3、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 氯化钠(NaCl):钠离子Na+、氯离子Cl﹣; 氯酸钾(KClO3):钾离子K+、氯酸根离子ClO3﹣; 碳酸钙(CaCO3):钙离子Ca﹢、碳酸根离子CO3﹣等
7
本质区别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4
练习
判断:物质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说 “原子比分子小”,对吗?
分析:不对。不同物质的分子与原子,其大 小无法比较,只有同种物质的分子比 原子大。
5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类别
粒子
结构特征
原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子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表示法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Na +11 2 8 1
Na+ +11 2 8
相互转化 关系
失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原子===== 阴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离子符号 S2- +16 2 8 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