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特征论(三)

合集下载

杂文简介及其特点

杂文简介及其特点

一篇散文,有的通篇叙事,有的如一幕短剧,有的是一个
寓言故事,有的是一封书信,还有序跋,随想札记„„形 式多样,而且还在不断创新。 5.语言的“杂” 杂文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尖锐泼辣;笔调轻松而思
想深刻,幽默风趣而切中时弊;嬉笑怒骂汇于一篇,激情
雄辩熔于一炉;既饱含哲理,活泼鲜明,又庄谐并存,妙 趣横生,这就是所谓的杂文笔调。
4.善纵善搭,手法多样 一篇好杂文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味 。 善于用说东道西、谈天说地的方法展开议论。
5.锤炼语言,强化风格 要有文采 庄谐并呈 文白相杂 装痴作傻
运用反语
杂文具体写作
1.选好角度,巧妙结构 拟题 有将论敌的要害拟为题目。 有把主旨概括成一句话。 有把议论对象拟为题目。 有用现成诗句拟为题目。 有杂文涉及的典故拟为题目。
3.讽刺幽默,寓庄于谐 所谓讽刺,就是用精炼、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偏 要把某种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也不以为奇,在那时 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提出来。 幽默是把错误的、不合理的东西故意绕一个弯子,并用 平和的口气十分认真地说出来,表面上看来是肯定,但由于 强调了那错误和不合理性,便会产生忍俊不禁的效果,使人 在笑声中得到启发。
四、杂文的艺术构思与写作
1.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小中见大”,是杂文选取材料和提炼主
题的原则。“大”,即指那些关系着社会利益的带有全局 性的问题;“小”,即指全局中那些具体的甚至细微的事 物。“大中取小”,就是从重大的社会问题中选取最能反 映事物本质的一点或者一个侧面切入,经过分析揭示出事
4.短小犀利,杂而能一 杂文内容驳杂,题材琐屑。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
多样。点滴感受,片段思想,大到宇宙,小到微尘,天南海

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_郜艳丽

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_郜艳丽

浅析鲁迅杂文的特点郜艳丽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安达分校 黑龙江安达 151400[摘要]本文结合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鲁迅;杂文;特点鲁迅是中国现代小学的开拓者,是杂文的奠基者。

他的杂文是一座艺术宝库,美如辽阔的天空和浩瀚的海洋;他的杂文如匕首、似投枪般的对黑暗的历史、传统、社会和人生进行了剖析与嘲弄,深刻的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位“民族魂”人物为民族解放而上下求索的精神。

一、鲁迅杂文的创作概况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杂文有《热风》、《坟》、《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后期杂文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杂文的内容十分丰富,取材广阔,短小精悍,形式自由,语言精炼。

他赋予了杂文内在的文学品格,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说:“鲁迅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

谁要是想一想这将近二十年的情形,他就可以懂得这种文体发生的原因。

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地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

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记得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

不但这样,还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

然而,它的特点是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

用鲁迅自己的话说,他那时的杂文写作,主要着眼于“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

“文明批评”,就是文化批评,诸如所谓国民性、国粹、封建主义的纲常礼教以及种种形而上的精神弊端,都属于文明批评的范畴;“社会批评”,就是举凡专制政治的种种表现、统治当局的倒行逆施、无聊文人的助纣为虐等,均在社会批评视野之内。

浅析鲁迅杂文的语体特征

浅析鲁迅杂文的语体特征

浅析鲁迅杂文的语体特征摘要:鲁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也是一代语言大师。

他的作品不仅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精确地运用语言的典范。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

他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的东西。

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鲁迅把他充沛的才情、感兴与想象力融入杂文中,而且表现的比其他作品更加直截了当。

因此探析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是了解他的思想、阅读理解他的其他作品的最好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鲁迅;杂文;语言风格引言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

他在语言的创作中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的语言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善于抓取類型,刻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的烛照下表现出犀利、刻毒的语言风格,并且善用反语、夸张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刻画出敌人的“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鲁迅是中国现代的语言艺术大师,为了发挥杂文的现实批判和艺术审美功能,他对杂文语言进行了一系列的创造,为中国文学创造了“杂文”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范式。

下面就鲁迅杂文语言风格上的特点,谈一下自己学习的点滴体会。

一、“陌生化”的语言策略鲁迅杂文语言的创造,首先表现为“陌生化”语言策略的运用。

在鲁迅那里,口语、欧化语、文言、方言成为其杂文语言的基本要素,这一特点不仅是创作者作为“历史中间物”所留下的历史印记,而且是他发挥主观创造性,对文学语言所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陌生化”的策略。

鲁迅认为,传统汉语中的许多东西意思十分难懂,语义又不够严密,这种语言经过几千年的运用,尤其是与传统文化中的没落腐朽部分相结合,极大的扼杀了语言的生命力。

因此,要创造出新的、富有活力的语言形式,运用它进行社会批判和文学创造,就必须对现有的语言进行创造和革新,大胆吸收中外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同时经过自己的有机化合,在对传统语言的背离即“陌生化”中,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

杂文简介及其特点

杂文简介及其特点

3.讽刺幽默,寓庄于谐 所谓讽刺,就是用精炼、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偏 要把某种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也不以为奇,在那时 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提出来。 幽默是把错误的、不合理的东西故意绕一个弯子,并用 平和的口气十分认真地说出来,表面上看来是肯定,但由于 强调了那错误和不合理性,便会产生忍俊不禁的效果,使人 在笑声中得到启发。
4.善纵善搭,手法多样 一篇好杂文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味 。 善于用说东道西、谈天说地的方法展开议论。
5.锤炼语言,强化风格 要有文采 庄谐并呈 文白相杂 装痴作傻
运用反语
杂文具体写作
1.选好角度,巧妙结构 拟题 有将论敌的要害拟为题目。 有把主旨概括成一句话。 有把议论对象拟为题目。 有用现成诗句拟为题目。 有杂文涉及的典故拟为题目。
4.短小犀利,杂而能一 杂文内容驳杂,题材琐屑。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
多样。点滴感受,片段思想,大到宇宙,小到微尘,天南海
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闻趣闻,皆可入文。 短小精悍的内容当中,表达犀利有力,深刻剖析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
三、杂文的“杂味”
1.思维的“杂”
杂文是“叙事兼论说”,是用文学笔调进行议论、说理 ,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交互运用,是形象性与思辨性 的完美结合,这就决定了杂文思维的“杂”。既可驰骋想 象,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也可心思缜密,条分缕析。
一、杂文的发展
罗隐的《风雨时》、皮日休的《忧赋》、陆龟蒙的《记 稻鼠》等,是杂文的雏形。在我国,杂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 统。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那些“议论而兼叙述”的 “杂说”,应该是我国早期杂文的最初萌芽。如孟子的《齐 人》,庄子的《逍遥游》、《秋水》,荀子的《劝学》,韩 非子的《说难》等,用寓言、比喻的方法阐明事理,既有逻 辑的说服力,又有形象的感染力,可以说具备了后来人们所 说的杂文的基本特征。至于两汉、魏晋时期的“清言”和笔 记中,也有不少杂文的影子。 五四以来的杂文,是一种新的创造,是鲁迅先生对 于中国散文的一个新的开拓;无论形式内容、精神体貌,都 非旧传统所能范围。 ——钱谷融《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杂文的特征

杂文的特征

杂文的特征写作特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通过反驳论证来批驳错误的论点,主要采取反证的论证方法。

驳论的战斗性和文艺性是这篇杂文的特点。

这篇驳论性杂文,针对当时舆论界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进行有力的批驳。

文章在驳论部分,先摆出形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观点的三个既定事实,随即一一批驳,采取通过反驳论证批驳其论点的方法,从侧面批驳中除摆事实、讲道理外,还运用了反证的方法,先证明对立的另一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来反证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文章有破有立,这篇杂文虽然只有七八百字,却像匕首一样,刺向对方的要害,痛快淋漓。

杂文的特征杂文有什么特征呢?从广义杂文来说,公认的有三条:一曰“杂”,二曰“文”,三曰“理”。

“杂”主要是指它的知识性,“文”是指它的文学性,“理”是指它的思想性和斗争性。

当然,还有一些,象“短小”、“讽刺与幽默”都可以算作是它的特点,但下列三点是主要的:一是知识性。

杂文跟一般的议论文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一样。

它常常是谈古论今,说文道理,东西南北,海阔天空,显得很“杂”。

但“杂”又不是杂乱无章,是杂而不乱,总是服务于一个中心。

这样,在这所谓“杂”的形式下就给人许多知识,给人很多趣味,这就是它的知识性。

二是文学性。

杂文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形象性,一个是它的感情性。

杂文的形象性是说,杂文不仅可以借助现成的形象来说明道理,而且还可以勾勒出自己的“杂文形象”,从而来生动、形象地阐述事理。

杂文的感情性是说,作者要直抒胸臆,要表现自己的个性,要有鲜明的爱憎感情,使读者往往可以感觉到它的作者的音容笑貌,甚至是他的性格特征。

三是思想性和战斗性。

关于杂文的思想性和战斗性,我们在讨论狭义杂文时已经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杂文的形象性怎样来创造杂文的形象呢?它的基本作法是:抓住某一事物或人物的一些本质特征,以生动的笔触,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特点和脸谱来,从而创造出具有某种特质的形象。

杂文的主要特征与写法

杂文的主要特征与写法

杂文的主要特征与写法杂文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文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和写法。

1. 主题多样性:杂文可以涉及各种各样的主题,包括社会问题、文化现象、历史事件、人生哲理等等。

杂文的主题范围广泛,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通过深入解读和批判,探讨其中的内涵和影响。

2. 观点独立性:杂文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和思考的表达,不受限于学术规范和主流舆论。

作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无论是赞同还是批评,都能够通过杂文这个平台进行表达。

3. 文体自由性:杂文没有固定的文体格式要求,可以自由运用记叙、描述、议论、抒情等各种手法。

通过使用不同的文体表达方式,可以使杂文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感染力。

4. 组织结构的灵活性:杂文的组织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可以采用自由组织、融合多种文体等方式,使思路流畅、层次清晰。

同时,还可以运用辩证法、对比、类比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5. 偏重思辨和启发:杂文不仅关注问题本身,更注重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启发。

通过深度剖析,杂文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其真正从中获得启示和思维的引导。

写杂文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和观点。

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关心的话题,或者深度阅读一本书籍、观察某种现象等作为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立场: 在写杂文之前,要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立场,并在文章开头明确表达出来。

这样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角度,并建立共鸣。

2. 真实感受: 杂文是个人的表达,要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通过诚实地表达,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对问题的关切。

3. 进行思辨分析: 杂文要具有批判性和思辨性,需要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

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对比对照、因果关系等方式,对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

4. 运用修辞手法: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和表达力。

可以使用隐喻、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起到强化立意的作用。

小度写范文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要特点 [杂文特点 鲁迅杂文的特点]模板

小度写范文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要特点 [杂文特点 鲁迅杂文的特点]模板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要特点 [杂文特点鲁迅杂文的特点]鲁迅杂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

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

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

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

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

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

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

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

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

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

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杂文的特征

杂文的特征

杂文的特征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

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

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

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

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

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

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

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

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

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

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强健本民族肌体 ,使 之保持
生 机 勃 勃 的 生 命 力 ,绝 不 是 为 了 从 根 本 上 否 定 本 民族 ,这 是 对 待 国民 性 的一 个 基 本 圭 臬 。
杂文是从批评社会 世相发 端 的, 揭露社会弊病 , 批评 世道
的 不 合 理现 象 ,当 是 杂文 的本
漫 意
同时 。 些 腐 朽 没 落 的东 西 难 免鱼 目混 一 杂 , 虚而入 。 乘 因此 , 资 本 主 义腐 朽 没 对 落 的思 想 文化 展 开理 性 批 判 , 无疑 是 杂 文 发挥战 斗作用 的题 中应有 之义 。当
代消 亡之 后。 其思想精神 、 行为模式 、 风 俗 习惯等 , 不随之灰 飞烟 灭 。 并 它还会 在 一个相 当长 的时期 内对新生 的社会 体制产 生影 响 , 使之滋生新 的腐蚀物和 寄 生虫。这就 告诉 我们 , 杂文批评社 会
的 《 高 低 贵 贱 ” 》 揭 示 批 评 了在 社 会 “ 论 , 主 义社 会 中仍 旧 残存 的封建 主 义思想 的
对 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 国民性弱点又称
民族 劣 根 性 , 一 个 民 族 在 长 期 的 历 史 指 它 或 许 有 一定 的 种族 原 因 . 更 多 的 是 由 但 民 族 所 处 的 时 代 以及 社 会 环 境 造 成 的 。 民 族 要 发 展 , 会 要 进 步 , 需 要 对 本 社 就 民 族 的 弱 点 进 行 揭 示 与 批 判 。 只 有 这
金的《 小人 、 大人 、 长官》严秀的《 、 千万不
能再搞新的“ 终身 制 ” 、 英 子 的 《 一 》冯 触
多难 的创作 实践 也可以看出 , 新社 会从 整体 上来讲 是阳光普照 , 但在 阳光不及
的角 落 仍 有 “ 水 ” “ 汁 ” 需要 杂 文 秽 和 脓 ,
触封建 的神经》 老烈的《 、 反特殊 》蓝翎 、
病 的 作 用 并 未 随 着 新 社 会 的建 立 而 终 结 。 新 中 国走 过 的 坎 坷 历程 以 及 杂 文 从
恶 习的提 神醒脑之作 。 杂文 的这种反封
建 传 统 一直 延 续 到 现 在 , 当代 杂 文仍 现 旧把 反封 建 作 为 一 项 重 要 战 斗 任 务 , 巴
未能完全“ 发挥出来 ”但仍然没 有从根 ,
然。 对于官僚主义 、 贪污 腐败等现象 . 很
难 界 定 是封 建 主 义 的 , 是 资 本主 义主 还 义 的 。 不管 是 什 么 主 义 的 , 凡 是 人 类 但 社 会 发 展 的桎 梏 , 要 毫 不 留 情地 予 以 都 讨伐和鞭挞 。 思 想 交 锋 还 有 一 个 重 要 内 容 , 是 就
下 , 到 了 不公 正 的 待遇 。 受 杂 文 大 家 唐 瞍 曾 认 为 : “ 大 处 从
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对封建社会 的超越 ,
是 一 种 比 封 建社 会 进 步 的社 会 形 态 。 但
看 ,杂文 在某 种 意 义 上 也是 政论 。 杂文
是 ,站立在历史发展 的高度来审视 , 就
们 在 吸 收 国 外 先 进 的 物 质 文 化 成 果 的
青 年》 开辟 的 “ 感 录 ” 文 专 栏 , 有 随 杂 就
变 迁 以后 , 文 文 体 这 一 方 面 的作 用 是 杂
相 当一部分是讨伐封建主义的。 其它刊
物 也 是 如 此 。鲁 迅 的 《 我之 节 烈 观》 蔡 、
继续发挥 揭露 批评的作用 , 一个 新时 做
代的“ 木鸟” 邓拓 、 晗 、 沫沙 、 啄 。 吴 廖 巴
种种余毒 , 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 果。 展开与封建主义思想 的交锋 , 不能
忽 略 对 资 本 主 义 腐 朽 思 想 文 化 的批 判 。
人、 裳等人 的杂 文 , 黄 就出 色地履行 了 这一 职责。 只是后来在极左思潮的影响
会 发 现 它 “ 容 纳 的 全 部 生 产 力 ” 然 能 虽
样 ,才能 克服 民族肌 体内的消极因素 .
保 持 其 健 康 的体 魄 。 如 果 讳 病 忌 医 , 就
作者要有高度 的政 治热情 ,如果 只抓些
小 问 题 ,不 关 心 政 治 , 这 是 错误 的 。 ” 所谓 关 心政 治 ,就 是要 运 用 杂文 这 种形 式议 政 。杂文 是 文 艺性 的政 论 ,之 所 以 得 到 大 多 数 人 的 首 肯 ,其 属 意 盖 在 于 斯 。鲁 迅 先生 的杂 文就 有 相 当 一部 分 是
否仍然适 用。根据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 .
社 会 意 识 形 态 具 有 相 对 的 独 立性 。 旧时
元 培 的 《 美育 代 宗 教 说 》 以 、陈独 秀 的 《 象破 坏 性 》 刘 半 农 的《 感 录 辟 “ 偶 、 随 灵 学 丛 志 ” 、 玄 同 的《 感 录 ・ 学丛 志 》钱 随 灵 读 后 》 , 是 当 时 反对 封 建 主 义 种 种 等 都
分 。鲁 迅 先 生 在 谈 到 杂文 的功 能 时 。 说 的 “ 秽 水 。 看 脓 所 照 也 汁 ” 大 抵就 是这 个意 思 。鲁 迅 , 及 其 同 辈 在这 一方 面 所 达 到 的
长 出


思想和艺术高峰 。今人 已难乎 为继 。 目下 的问题是 , 社会发生 仍然会通过各种方式 , 渗透 到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
维普资讯
业 务 探 讨
∞ 。引
军一i 者 己
子。 当然 , 国民 性 的揭 露 批 判 对 必须持历 史唯物 主义 的态度 。 而 不能 全 盘 否 定 ,说 得 一 无 是
杂 文 特 征 谂 ) ( 三
处 , 将 导 致 民族 虚 无主 义 。 那 审 视 研 判 本 民 族 的弱 点 , 目的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