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护理

❖ 体质过敏旳人,不宜吃海鲜腥发之物。
2、辨证施膳
❖ 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 别,饮食护理应按病证旳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食 品。对于患者旳饮食,须根据详细病证加以调配, 即辨证配膳。饮食护理与用药治疗同法,当“寒者 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 之”。
❖ 强调了饮食调养在人类养生,确保健康长寿中旳作用。
❖东汉:
《伤寒杂病论》桂枝汤旳煎服法中指出“服 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且药力……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等物。”
《金匮要略》还进一步明确指出: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唐代
孙思邈 《 千金药方》“安身之本,必 资于食”,强调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疗放 在首位。
❖ 莲子 味甘,平,无毒。补中养神,益气,除百疾, 轻身不老。
❖ 荔枝 味甘,平,无毒。止渴生津,益人颜色。 ❖ 龙眼 味甘,平,无毒。五脏邪气,安志,厌食。 ❖ 橄榄 味酸甘,温,无毒。消酒,开胃,下气,止
渴。
❖ 杨梅 味酸甘,温,无毒。祛痰,止呕,消食,下 酒。
❖ 西瓜 味甘,平,无毒。消渴,治心烦,解酒毒。
❖ 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宜食温热之品; ❖ 热证应忌辛辣、醇酒、灸烤等热性食物,宜食凉性
之品; ❖ 阳虚者忌寒凉,宜厚味温补; ❖ 阴虚者忌温热,宜甘寒滋养。
3.食量合适 软硬合适
❖ 食量要因人因证而宜,勿太过或不足。 ❖ 食量太过,运化不及,反损伤脾胃,对健康不利。 ❖ 食量不足,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造成正气不
因人制宜
❖ 小朋友身体娇嫩,宜用性平、易消化食物。 ❖ 老年人气血、阴阳虚弱,宜进补气助阳或养
中医饮食护理

六条小常识
❖定时定量定温度,三分胃病七分养,尤其是 有胃病的病人,要注意这几点。 ❖每有食欲不进食,没有食欲意味着脾胃功能 虚弱,强行进食只会损伤脾胃功能。
六条小常识
❖专心用食:否则会影响消化液分泌。
六条小常识
❖清淡饮食:不过咸过辣。
六条小常识
❖品种不宜多:谷、肉、菜、果为宜 ❖先食疗后用药
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肾病忌甘,肺病忌 苦,以及水肿病忌饮食,黄疸泄泻忌鱼,以常头晕, 失眠,性情急躁忌胡椒,辣椒,韭菜,即如《金匮要 略》中所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另外,应注意病人脾 胃强弱,即使是相适宜的食物不能强迫进食,再一种 是病后胃气初复,如贪图口腹可导致食复的发生,即 《景岳全书》中所说:“不欲食者不可強食,強食则 可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
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凉性或寒性食物。 寒性食物如:马齿苋,蒲公英、苦瓜、连藕、蟹、番茄、柿子、 紫菜、西瓜、香蕉、 黄瓜。 凉性食物如:茄子、白萝卜、冬瓜、梨、薏米仁、鸭蛋。 凡适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 热性食物有:芥子、肉桂、辣椒、花椒。 温性食物:韭菜、小茴香、葱、香菜、蒜、南瓜、木瓜、酒、 醋、龙眼肉、杏仁、鸡肉。 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一般体质或寒 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 平性食物:洋葱,南瓜子,土豆,香椿,玉米,百合,葡萄,猪肉,蜂蜜,青 鱼,牛奶。
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谨和五味 ❖注意饮食气味的适中也很重要,如过食寒凉 易损伤脾胃阳气,过食辛热则易助火伤阴,辛 甘酸苦咸五味虽各有所宜,亦各有所偏。饮食 性味不要过重,尤其应避免过度嗜咸和嗜甜。 若对饮食的种类或气味过于偏嗜或偏废,易使 体内阴阳失调,从而损害健康,发生疾病。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多选题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多选题
1. 饮食均衡:饮食要有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坚果油脂等各种食物的组合,保证营养的均衡。
2. 合理搭配:依据中医五行理论和食物属性,合理搭配食物,达到阴阳平衡。
3. 谨慎烹调:合理选择烹调方法,避免过度烹调破坏食材的营养成分。
4. 少炒煎炸:减少炒煎炸等高温烹调方法,以清爽、清淡、清蒸为主。
5. 食物清洁:注重食材的清洁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6. 忌吃寒凉食物:中医饮食护理中一般禁忌食用过冷、寒凉的食物,如生冷食品、冷饮等。
7. 合理饮水:根据个人情况和季节变化,保持水分平衡,注意适量补充水分。
8. 注意食物的季节性: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适合当季的食材,增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
9. 合理分餐: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生活规律,合理分配餐次和餐量。
10. 合理烹调油脂:选择健康的油脂烹调食物,如植物油、菜籽油等。
11. 合理食用蛋白质:合理搭配蛋白质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肉类,还包括豆类、海产品等。
12. 注意碱性食物:中医饮食护理中推崇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13. 忌食过烫和过凉的食物:过烫和过凉的食物对于中医饮食护理不利,可能刺激消化道或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
14. 合理搭配调味品:中医饮食护理中推荐使用一些天然的调味品,如花椒、生姜、蒜等,避免使用过多的盐和味精。
中医饮食护理

常见疾病的中医饮食护理
感冒
感冒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 的食物,如稀粥、蔬菜等,避 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帮助身
体排毒。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控制钠盐摄入, 多食用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 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产 品。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 和糖分的摄入,多食用低糖、 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等。
中医饮食护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2
目录
• 中医饮食护理概述 • 中医饮食护理的理论基础 • 中医饮食护理的方法 • 中医饮食护理的实践应用 • 中医饮食护理的注意事项
01
中医饮食护理概述
中医饮食护理的定义
总结词
中医饮食护理是指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患者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 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胃痛
胃痛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酸甜等,选择温热、 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
等。
不同体质的中医饮食护理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人适宜食用温热性的食物 ,如姜、葱、蒜等,避免寒凉食物。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人应多食用滋阴、生津的 食物,如梨、藕、百合等,避免辛辣 、温燥食物。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人应选择补气、易消化的 食物,如糯米、山药等,避免过度劳 累和情绪波动。
02
中医饮食护理的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阴阳必须保持 平衡,食物也有阴阳之分,应合 理搭配以维持平衡。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木、火、土、金、水)代 表五类食物,它们之间相互制约 、相生相克,需遵循五行相生相 克的原则来选择食物。
脏腑理论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合理膳食搭配: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疾病情况,合理搭配膳食,尽量避免不合适的食物组合,如不宜同时食用鱼和柿子,草莓和红薯等。
2. 健康饮食习惯: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饱或过饿,避免暴饮暴食。
3. 食物煮熟消毒:食物要彻底煮熟,以杀灭细菌和病原体,减少食物传染疾病的风险。
4. 忌食不合适之物:根据中医理论,一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平衡,例如过多的辛辣食物可能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需要避免或适量吃这类食物。
5. 平衡膳食营养:合理摄取各种营养素,确保均衡的营养摄入,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6. 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饮食:根据体质、疾病情况和季节变化等,个体可以适当增减某类食物,例如体质偏寒的人可以适当多吃温热食物来调养身体。
总体来说,中医饮食护理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注重个体差异,合理调配膳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中医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护理中医治疗不但以药物祛病除邪,更重视饮食调养的作用。
供应病人足够的营养,配合治疗,达到治病的目的。
一、关于饮食调养的原则食物过冷过热,都可以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特别是给神志不清者或小儿喂食更需注意,以免引起烫伤或腹痛、消化不良。
病情不同,要求饮食的冷热也不同,一般说,热证患者喜冷而寒证患者喜热,可以随病人之所好适当调节食物的温度。
二、食物的分类及性能按传统分类,可以归纳为粮食类、蔬菜类、瓜果类、畜类、禽类、水产类;从食物的性能归纳,又有辛辣类、生冷类、发物类、硬固类、补养类的不同。
每类食物具有不同的性能及营养特点,两者互有联系。
以食物性能结合品种归类如下:(一)辛辣类指姜、葱、蒜、韭、胡椒、酒等辛辣食品,属于热性动火类。
因此,阳证、热证、疮毒、目疾、皮肤病等均应禁忌。
对寒证疾病则有治疗作用。
如酒能温经通络,可用于痹症;姜、葱能辛温解表,用于风寒感冒等。
(二)生冷类指一切瓜果、生冷拌菜以及冷饭、冷菜等食物。
由于瓜果类性凉多寒,大多能清热解渴,故适用于热证疾病,脾胃虚寒者应少食或忌食。
瓜果及凉拌菜类,宜先用开水烫后再吃,避免不洁而影响脾胃。
(三)发物类食物中都有诱发疾病的品种,如蔬菜中的香蕈、蘑菇、笋、雪菜、芥菜、芫荽、菠菜、香椿芽;瓜果中的南瓜;禽畜中的猪头、鸡头、翅、脚;水产种的黄鱼、带鱼、鲞鱼、鲳鳊鱼、虾、蟹等均属发物类。
(四)硬固类:指油炸、煎烤以及未煮烂的食物,容易发生脾胃系疾病。
故脾胃虚弱者药注意禁忌,即使是健康人,对油炸煎烤类的食物也不能常食,因这类食物硬固难以消化是一个方面,同时火性较大,日久积热、生痰,易成噎膈。
(五)补益类食物均有一定的补养作用,一般有平补、清补、温补的不同。
平补类如猪肉、牛肉、鲫鱼、黑鱼、青鱼、白鱼、蛋类等;清补类如百合、甲鱼、鸭、鳗鱼、淡菜、海参(阴阳并补)等;温补类如羊肉、狗肉、鸡肉、雀肉等。
三、关于饮食宜忌(一)饮食宜忌与疾病的关系: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中医饮食护理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节制饮食中医饮食护理强调“有节制”,即合理控制饮食的量和质,不过度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过度饮食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肥胖等问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适量的饮食,不贪嘴、不暴饮暴食,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二、多样化饮食中医饮食护理强调“多样化”,即合理搭配各种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中医认为,各种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只有合理搭配,才能达到补益身体、调理脏腑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各种食物,不偏食、不挑食,以确保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
三、荤素搭配中医饮食护理强调“荤素搭配”,即合理搭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中医认为,荤食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而素食可以清热解毒,平衡身体的阴阳。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合理搭配荤食和素食,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
四、清淡少盐中医饮食护理强调“清淡少盐”,即减少盐的摄入量,以保护心血管健康。
中医认为,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水潴留和高血压等问题,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食盐的使用,多使用鲜味素和天然调味品来调味,保持饮食的清淡口感。
五、适度煮食中医饮食护理强调“适度煮食”,即合理选择烹调方式,确保食物的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不同的烹调方式会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过度加热会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
因此,在日常烹调中,我们应该选择适度煮食的方式,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
六、按时进餐中医饮食护理强调“按时进餐”,即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不饥不饱。
中医认为,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按时进餐,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七、注意饮食卫生中医饮食护理强调“注意饮食卫生”,即保持饮食环境的清洁和食物的安全。
中医认为,饮食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不注意卫生会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多选题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多选题中医饮食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调理,可以帮助人们调整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
下面是关于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的多选题,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1. 关于中医饮食护理的理论基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中医饮食护理主要基于五行学说和阴阳理论。
B. 中医饮食护理主要基于传统中草药的疗效。
C. 中医饮食护理主要基于营养学的最新发现。
2. 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 少食多餐,保持饮食规律。
B. 饮食五味要均衡,避免偏食。
C. 食物烹饪要精细,避免油炸。
3. 中医饮食护理中,以下关于食物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A. 寒热食物的分类主要根据食物的温度。
B. 酸甜苦辛咸是食物的分类标准。
C. 草果菇薯是常见的食物分类。
4. 中医饮食护理中,以下关于食物烹饪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A. 清蒸、烧煮、拌凉菜等方法属于中医推荐的烹饪方式。
B. 炒、炸、烘焙等重油烹调方式应避免使用。
C. 烤、炖、煮汤等方法可以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
5. 中医饮食护理中,以下关于饮食禁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医强调个体化饮食,不存在统一的饮食禁忌。
B. 吃得太饱或太饿都会影响消化和吸收。
C. 食物口味偏咸、偏甜对健康无任何影响。
6. 关于饮食时机的选择,中医饮食护理的建议是:A. 饭前喝汤可以帮助开胃。
B. 饭后立即喝茶可以促进消化。
C. 在餐前或餐后间隔适当的时间进行运动。
7. 中医饮食护理中,以下关于选择食材的原则,正确的是:A. 选择新鲜、季节性的食材,避免食用过老或过熟的食物。
B. 对于需要保持理想体重的人群,应选择低热量、低脂肪的食材。
C. 食材的颜色越鲜艳、口感越好,适合作为中医饮食护理的首选。
答案:1. A2. A、B、C3. B4. A、B5. B6. A、C7. 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饮食护理
一、中医饮食疗法特点
二、中医饮食四性五味
三、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四、常用饮食养生的方法
中医饮食调护的重要性
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饮食调护,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药疗食疗的有机结合,是中医临床中的一在特色。
如《千金要方》云:“为医者,必须洞视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然后令药。
”如果临床辩证准确,能做到:药食相须,寒温相宜,五味相适,就可提高疗效,加速病人康复。
反之,如果药食相杵,寒温失当,五味过偏,就可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可致病情恶化。
一、中医饮食疗法特点
定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食物配方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理论特点:整体观和辩证施治
中医饮食疗法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施食
药食同源:中药也是由食物发展而来,食物对防治疾病同样重要
中药属性:四性五味
食物属性:四性五味
提倡先食疗后药药疗
(1)整体观念
人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如食物五味对应人体五脏系统)
人和自然社会是一个整体(如食物四气对应自然四季)
饮食要与五脏及自然气候等相适应
(2)辩证施食
疾病:寒热虚实
食物:寒热补泻
原则:食物的性味应逆于疾病性质
二、中医饮食四性五味
食物四性:寒热温凉
食物五味:酸苦甘辛咸
“性”或“气”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或气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凉性或寒性食物,寒性食物如:马齿苋,蒲公英,苦瓜,连藕,蟹,番茄,柿子,紫菜,西瓜,香蕉,黄瓜
凉性食物如:茄子,白萝卜,冬瓜,梨,薏米仁,鸭蛋
凡适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
热性食物有:芥子,肉桂,辣椒,花椒
温性食物:韭菜,小茴香,葱,香菜,蒜,南瓜,木瓜,酒,醋,龙眼肉,杏仁,鸡肉,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一般体质或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
平性食物:洋葱,南瓜子,土豆,香椿,玉米,百合,葡萄,猪肉,蜂蜜,青鱼,牛奶
中医饮食四性疗法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寒者热之:
寒症宜忌
感受寒邪的实寒证:宜温热性食物
阳虚阴虚的虚寒证:宜温补性食物
无论实寒还是虚寒:忌寒凉生冷之品
热者寒之:热证宜忌
感受热邪的实热证:宜寒凉性食物
阳盛阴虚的虚热证:宜滋阴性食物
忌辛辣,温热之品
虚者补之:虚证:阴阳气血亏虚所引起的一类病证
阴阳亏虚:补益阴阳,阳虚者忌寒凉,宜温补类食物,阴虚者忌温热,宜淡薄润食物
气血亏虚:补益气血
原则:虚多少补多少,虚什么补什
实者泻之,实证宜忌
外感病实证:风寒风热,宜辛散食物
内伤病实证:痰壅水停,食积瘀血等,宜疏利消导,活血化瘀食物
中医饮食四性疗法
食物的性能各有不同,有相互协同作用,亦有相克制作用,性能相同者,食之无消,并可加强其调养作用,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中的羊肉与生姜,两者可相互协同发挥作用,羊肉得生姜而加强温补,故可治疗虚证腹痛,食物性能相克情况有二种,一是利用食物之间性能相克,对人体有益如小产大都为寒性,可加葱姜同煮,取其辛温而解其寒气,另一种情况是食物之间性能各不相同,发生矛盾,影响人体健康,如鳖鱼与苋菜不同食等,所以应当注意饮食的调配。
中医饮食五味疗法
1、五味对应五脏
2、五味适度养五脏五味过度伤五脏
3、原则:谨和五味以调之,以平为期
辛味入肺,过辛伤肺
性味:辛散行气通经,香燥易耗气伤津
代表食物:姜葱蒜花椒等
宜:外感,瘀血,脾胃气滞
忌:气虚自汗,津亏,失血等证
多食:便秘,胃溃疡,痔疮
甘味入脾,过甘伤脾
甘味食物的性味,和中缓急,补益解素
代表食物:蜂蜜,饴糖,甘草,大枣
宜:渚虚劳损,脏腑不和,拘挛疼痛等
忌:脾胃气滞(治宜行气,不宜补益)
多食:肥胖,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酸味入肝,过酸伤肝
酸性食物:食醋,山楂,乌梅,石榴
宜:泄泻,汗证,遗精,带下
忌:溃疡,龋齿
多食:易疲劳,记忆减退,脾胃失调
苦味入心,过苦伤心
苦味食物的性味,清热,燥湿,消炎抗菌
代表食物:苦瓜,杏仁,马兰
宜:热证,心烦,湿证,咳喘
忌:脾胃虚弱,恶心呕吐
多食,伤胃,吐泻
咸味入肾,过咸伤肾
咸味食物性味:软坚,散结,润下
代表食物:海带,海蛰,海藻
宜:瘰疬,痰核
忌:高血压,水肿,多食:高血压,心脏血管疾病,肾病
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肾病忌甘,肺病忌苦,以及水肿病忌食盐,黄疸泄泻忌鱼,以常头晕,失眠,性情急躁忌胡椒,辣椒,韭菜,即如《金匮要略》中所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另外,应注意病人脾胃强弱,即使是相宜的食物不能强迫进食,再一种是病后胃气初复,如贪图口腹可导致食复的发生,即《景岳全书》中所说:“不欲食者,不可强食,强食则可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
”
还有一类“发物”是指诱发疾病的食物,一般而言,“发物”都是常用食物,对人体没有影响,但对具有过敏体质和所患疾病有关,则能诱发荨麻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公鸡,猪头肉动风上扰,往往能触发肝阳头痛,头风等宿疾,由于“发物”具有宣发作用,故临床上用芫汤透发麻疹。
三、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1、饮食有节
2、饮食有方
3、谨和五味
4、荤素搭配
饮食有节
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饥过饱,过饥则气血来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
进食要有规律,三餐应定进、定量、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切忌饥饱不调,暴饮暴食,以免伤及脾胃
饮食有方
饮食要有正确的方法,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可进食过快或没有嚼烂就下咽,食物应软硬恰当,冷热适宜,不要一边时食一边干其他的事情,食后不可即卧,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帮助脾胃的运化,晚上临睡前不要进食。
饮食不洁可导致胃肠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食物要新鲜、干净、禁食腐烂、变质、污染的食物及病死的家禽和牲畜。
谨和五味
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
”这就是说人体的营养应来源于粮、肉、菜、果等各类食品,所需的营养成分应多样化。
只有做到饮食的多样化和合理搭配才能摄取到人体必须的各种营养,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
谨和五味
注意饮食气味的适中也很重要,如过食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过食辛热则易助火伤阴,辛甘酸苦咸五味虽各有所宜,亦各有所偏。
饮食性味不要过重,尤其应避免过度嗜咸和嗜甜。
若对饮食的种类或气味过于偏嗜或偏废,易使体内阴阳失调,从而损害健康,发生疾病。
荤素搭配
荤素搭配是饮食的重要原则,也是长寿健康秘诀之一。
饮食应以谷物、蔬菜、瓜果等素食为主,辅以适当的肉、蛋、鱼类,不可过食油腻厚味。
四、常用饮食养生的方法
1、三条小原则
(1)因时施食
(2)因地施食
(3)因人施食
2、六条小常识
因时施食
根据四季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阳气生发,食宜清润平淡,如百合,甘蔗、香椿、藕、萝卜、黑木耳等,忌辛辣、耗气之品。
夏季:阳气亢进,食宜甘寒,如白扁豆、绿豆、苦瓜、西瓜、甜瓜等时鲜瓜果蔬菜等,忌温热、生火、助阳之品,并应防过食生冷或不洁食物。
因时施食
根据四季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季:阳收阴长燥气袭人,食宜滋润收收敛。
如梨、百合、莲子、藕、胡桃、银耳、芝麻等,忌辛辣温热之品。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最宜温补,如羊肉、狗肉、牛肉、胡桃、桂圆、荔枝、栗子,适量黄酒,白酒等,忌生冷寒凉
因地施食
根据地域不同:地势高下,寒热燥湿,水土各异。
东南:气候温暖潮湿,阳气易外泄,易感风热。
宜:凉性食物,感风热宜桑叶、菊花、薄荷等辛凉解表药食两用食物。
西北:气候寒燥,阳气内敛,易感风寒
宜:温性食物,感风寒宜生姜,紫苏叶,辛温解表药食两用食物。
因人施食
根据年龄体质不同:虚者补之,实则泻之
胖人多痰多虚:宜清淡
瘦人阴虚多炎:宜滋阴清炎,养血补血
老年人脾胃虚弱:食宜清淡,忌油腻、坚硬、粘腻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小儿脾常不足:宜甘平运脾养胃为宜,如,山药,山楂。
忌苦寒如黄连,槟榔,忌滋腻大补,如老母鸡,人参,熟地。
六条小常识
定时定时定温度:三分胃病七分养,尤其是有胃病的病人,更要注意这几点。
没有食欲不进食,没有食欲意味着脾胃功能虚弱,强行进食只会损伤脾胃功能。
专心用食:否则会影响消化液分泌
清淡饮食:不过咸过辣
品种不宜多:谷、肉、菜、果为宜
先食疗后用药
品种不宜多:谷、肉、菜、果为宜
先食疗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