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民族主义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一种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和统一性的政治运动。
起初,民族主义运动是为了解放被殖民的国家,使其拥有独立的国家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主义的思想渗透到了欧洲各个国家,成为了现代国家的基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其影响。
一、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这种口号在其它欧洲国家中引起了共鸣。
市民意识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追求彻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自由。
此后,在整个19世纪中,欧洲的许多国家经历了持续的政治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运动开始挑战绯闻,要求国家独立。
这种运动范围从德国,意大利和爱尔兰等地反对外国统治,到波兰等国家对其被瓜分领土的要求。
19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也与工业化和现代化有很大的关联。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在这种背景下崛起,并将自己的利益与新兴的民族身份相结合。
为了保护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寻求通过建立一个民族国家来转移国家权力,并借此力量来推动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进步。
二、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在许多欧洲国家中,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对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许多国家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以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民族主义运动大大推动了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民族主义运动也激发了一些负面效应,包括一些同情民族主义的人员对于其它民族和国家的敌意。
一些民族主义者认为其他族群是不值得信任和排挤的,而且与其他国家竞争时也由此产生了敌对推动。
此外,民族主义运动还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一些根本性的挑战。
一些国家仍然面临着民族间的紧张与不平等,导致经常易发暴力冲突。
同时,民族主义的表现也导致了模糊、不稳定的边境和对流亡人群的歧视。
三、20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早期战争的引爆点,也为之后的世界历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但是,客观而言,政府在反日示威中的角色 确实微妙和尴尬。一方面,政府在此类对外抗 争中,需要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号来笼 络和聚集民意,为自己增加正当和合法性;另 一方面,民众的爱国行为超出一定限度,又可 能会损害国家利益,造成外交被动。这期间的 拿捏平衡很难把握。在当下社会不公和矛盾已 达极限的情况下,一个对现况不满的人,随时 可能借反日爱国的“话语正当性”和“政治正 确性”向政府发难。
中国激进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根
源,是政府为重塑合法性而长期进行失
真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现代化冲击
所引起的民众渴求民族归属感的心理变
化,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本质,以
及中国“复兴想象”与现实张力所造就
的民众心理状态,都会激起民众的这种
民族情感。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所谓民粹主义,指的是一种极端平民化 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实际是 社会底层、农民和城市无产阶级工人 (即社会上利益相对受损的群体或大众) 等——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 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 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 展。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目前,网络民粹主义 行动主体许多是高度情 绪化的“草根”民众。 这股力量虽未形成比较 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 形成系统和规模化的领 导与组织体系,离社会 运动可能还比较远,但 网络民粹主义的文化、 符号、组织资源与社会 影响力,都不可小觑。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很多社会群体性事 件多半有民粹网民支 持,而许多突发事件 或早或迟都会被网络 爆炒。人数巨大的 “网络水军”,背后 就有相关利益团体操 纵,他们犹如历史上 的“流民”一般,其破坏 性不容忽视。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激进民主:产生动因及其批判性质疑

是对 范围广 泛 、 型庞 杂 的抗 议 活动 的笼统称 谓 。 类 它包括 一切 反对 资 本 主 义 的异 化 和社 会 压 迫 、 争 取 自由解放 的斗 争形式 , 环保 主义运 动 、 权主 如 女 义运 动 、 平运 动 、 态 运 动 , 等 。正 如拉 克劳 和 生 等
作者 简 介 : 闰海 潮 ( 90 ) 男 , 南濮 阳人 , 18 一 , 河 中国 人 民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方 向为 国 外 马 克 思 主
违 背 了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 关 键 词 : 社 会 运 动 ; 主 异 化 ; 进 民 生 新 民 激
中图分 类号 :0 2 文献标 识码 : D 8 A
文 章 编 号 :0 4 10 (0 9 0 — 0 8 —0 1 0 — 6 5 2 0 )5 0 4 5 早 提 出 了 “ 进 民 主 ” rdc l e cai) 词 , 激 ( a i mo rt 一 ad c
一 ・ 踅 社会纵横/ 09・ 20 5
激 主: 进民 产生动因 批判 及其 性质疑
闫 海 潮
( 国人 民大 学 马 克 思 主义 学院 , 京 1 0 7 ) 中 北 0 8 2
摘 要 : 实社 会 主 义 的 困境 和 新 社 会 运 动 的 兴 起 是 激 进 民 主 理 论 产 生 的 历 史 背 景 , 现 民主
“ 民主” 可谓 当今 时代 人 们 使 用 频 率 较 高 的
学术 术语之 一 , 是 被 滥用 和误 解 最 多 的一 个 概 也
念 。 理 论 源 于 实 践 , 践 在 变 化 , 论 必 然 就 要 来 实 理
同时也 标 志着“ 进 民主” 激 理论 研究 的肇始 。
“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三大思潮之互动

“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三大思潮之互动不同地域、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学者往往对民族主义定义的认识或侧重点不同,有的强调它作为政治的一面,有的认为它是热爱本民族的一种情绪,有的认为它是一种意识形态,凡此种种正说明了民族主义表现的多样性。
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型国家,中国是在西方挑战的外力拉动下开始其现代化进程的,因此在处理中国和列强的关系、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上,在革命道路与改革道路的选择上都出现了较大的争议,而在此背后无不隐藏着寻求民族独立、建设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想。
人们一般把“五四”以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分为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
美国学者史华兹认为,中国现代史上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三种思潮同时出现的事实,说明它们在许多共同观念的架构里运作,而民族主义正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所共同具有的致思取向、思维特征与“共同观念”,是三大思潮具有同构性的重要方面。
民族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有着密切的互动与对应关系。
一、与激进主义之互动激进主义是一种希望通过革命和激烈手段实现目的的思想,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之后,可以说它是最明显也是最容易被人们理解的一种思想。
激进主义者因为对国家软弱、贫穷的局势有着清醒而峻急的自觉,所以在选择救国强国手段上希望通过革命的激烈的手段,而不同于自由主义者温和的方式。
在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催发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而激进的革命思想也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民族—民权—民生的序列是三民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它把民族主义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且也由此胜利地夺取了政权。
但袁世凯篡夺政权后并没有给人们所期待的独立、民主,推翻专制政权、反抗外来压迫仍是摆在民族主义者头上的任务。
第一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国人的民族情绪再度高涨,激进的民族主义要求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中上升到新的阶段,即由原来“满汉对立及排满”之“辛亥型”过渡到“全民性外抗强权”的“五四型”。
另类的激进民主——以《激进民主》为例的分析

拉米 斯认为 民主是一种 常识 ,它不是 一种抽象 的事物 , 而是 大家所彼此熟 知的并且是可触 的。
1 . 民主是常 识并 不是说 它被所 有 的人 以同样 的方式 同 意,人们 在什 么是民主上不可能取得一致看法 。民主是一种 可 以被选择 的生活方式 ,除此 以外还有别 的选择 。 2 . 民主是 常识 也就是说 民主观念是简单 的——它能够 以 普通语言表达 。再 次 ,民主意味着人 民统治 。人 民必须将 自 己结成一个实体 , 通 过这个 实体 , 权力才能有原则地被掌握。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1 月上
第1 期总第5 4 7 期
另类 的激 进 民主
以《 激进 民主 》3 0 0 3 8 7 )
【 摘
要】 拉 米斯的激进 民主 思想一种 滋生于2 0 世 纪7 0 年代 ,以英 美后 马克思主 义为理 论基 础的左翼理论 ,其 实质是站
律宾 的反 马克思 运动 、 墨西哥 的恰 帕斯 的 自治运动等 的经验 , 主张为政治 的 、文化的 、经济的等多样化 的 目的,形成 面对 面 的小 的团体 ,以普遍的价值相号召争取在社 区 、工作场所 和第三世界 的本 土尽可能实行直接 民主和 自治 ,壮大公 民社 会 ,建立 自由空 间本 身 ,逐渐导致资本主义 国家消亡 ,从而 既可 以代替 资本 主义代议 制民主的制度安排 ,又可 以代替传 统左翼 的权威 主义的组织 方式。作者认为 ,这样 的民主重建
2 . 民主不是所有 ,但是有其地位 ,坚持民主一词必须仅 仅用 于描述性事物 ,它意味着鉴别并抛弃对 民主的歪曲和伪 善的用法 ,还民主本原 的面 目。
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

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摘要】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在当今社会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守的自由主义注重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保护,强调稳定和秩序的维护;而激进的民主主义则关注社会平等和民主制度的完善,主张变革和进步。
二者在理念和实践上存在明显区别,但也有共同点,比如对自由和权利的重视。
两种思想对社会和国家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保守的自由主义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而激进的民主主义则推动社会变革。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将继续在政治领域中展开辩论和博弈,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方向。
【关键词】保守的自由主义、激进的民主主义、特点、区别、共同点、影响、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定义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它们在对待社会变革、政治权利和个人自由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保守的自由主义强调保护传统、维护秩序和尊重个人自由,在政治改革上相对谨慎保守;而激进的民主主义则强调社会变革、平等和参与,支持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和社会革命。
保守的自由主义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自由和公正;而激进的民主主义则更加强调社会公平和民众的自治权,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和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社会正义。
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政治哲学和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在当今世界,这两种政治理念在许多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支持者和影响力,它们对于社会变革、政治制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的特点、区别和共同点,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保守的自由主义的特点保守的自由主义的特点包括对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的强调,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和intervention。
保守自由主义强调传统和文化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应该基于传统价值观和制度运作。
美国浪漫主义自然观

美国浪漫主义自然观浪漫主义自然观是19世纪西方激进民族主义运动中的一种思想,它将尊重自然、迎接自然的奥秘和神秘的心态置于社会变革的最高境界,本质上赋予了自然无比的文化创造力和精神力量。
这种思想强调为重建古老的精神文化根基,重塑社会意识的变革,自然就成为这种思想运动中的核心对象。
它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精神文化运动,它把个人情感的发展与自然统一起来,从深刻的意义上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改革。
浪漫主义自然观主张遵循自然和复杂的节律,维护自然生存的平衡,反对和拒绝被视为掌权者的控制和利用。
它拒绝以任何方式破坏自然环境,拒绝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社会行为。
它批判统治阶层以各种非自然手段长期压迫和剥削中阶层和下层人民,认为非自然的社会现实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表现形式,必须把这种现实和自然环境解构和重建起来。
浪漫主义自然观也强调以各种方式改造社会环境,通过各项新技术,以及更丰富的心灵活动,打造良好的自然生活和发展条件,如重视宏观世界的美妙,发展文学、艺术和哲学知识,并努力发展大自然的智慧与技能,充分激发自然文化的创造力。
本质上,浪漫主义自然观认为“以自然之为师”,将自然视为不断发展的大教堂,是对自然赋予的无尽的赞美和尊重,也是尊重自然的社会行为规范。
它强调人类与自然共处的理论尊重自然,不断改善生活环境,必将促成流动性的乐观思想。
因此,浪漫主义自然观的最大特点是倡导尊重自然,赋予自然文化文明保护的意义,把认识自然作为人文法则的根源,强调“自然是最佳艺术家”,把浪漫主义情感作为贴近自然的滋养。
它凝聚了人类向自然朝拜、崇敬、交往的喧嚣情绪和优美的神秘,把自然美与文化精神思想联系了起来,提出了“自然的神秘”的滋养,还肩负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使命。
知识拓展:尼赫鲁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参考资料

尼赫鲁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1919年~1947年,是印度奋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时代。
在自由斗争过程中,尼赫鲁以激进民族主义领袖的姿态,对独立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尼赫鲁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坚决主张完全的民族独立,全身心地投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印度现代民族独立运动以甘地所发动的几次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独特形式载入了反帝斗争的史册。
1920~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1934年的非暴力“公民不服从运动”,1940~1941年的“个人公民不服从运动”,1942~1944年的非暴力“退出印度”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历程中的几次巨大浪潮,尼赫鲁以其顽强的意志参加了历次反帝运动,表现出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主义者的品质。
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尼赫鲁曾一度戒烟,奉行素食,放弃了优裕的生活,脱掉了西服,穿上象征民族精神的土布制服,甚至将自己家的别墅“极乐园”让出来,供国大党办公用,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28年的斗争生涯中,尼赫鲁9次被捕入狱,在铁窗之下度过了痛苦漫长的9个春秋。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首要任务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枷锁,争取政治上的独立与自由,在这个意义上,印度民族运动首先是一场政治革命。
在印度独立斗争的著名领袖中间,尼赫鲁是具有争取完全独立的政治远见的激进人士,争取完全的民族独立是尼赫鲁坚持不懈地投身于民族运动的主要信念之一。
1920年的国大党那格浦尔年会是印度民族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通过了甘地拟定的“递进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第一次确定了甘地在民族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尤为重要的是它使国大党的政治目标从“帝国范围内的自治”转向了“用一切合法和和平方式争取司瓦拉吉(自主)”。
但是,司瓦拉吉的目标是不明确的,有着很大的伸缩性,它可以被解释为自治领地位,也可以被解释为完全独立。
①(马歇尔·布雷切尔:《尼赫鲁政治传记》,伦敦,1969年,第3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进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属于民族的一种感情以及坚持区域和民族单元与自治统一关系同时存在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简言之,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
民族主义并不一定具有本国高于他国之信念,但实际上许多民族主义者的确这么想。
偶尔会有认为他国可作为本国范例的情形,参见亲英派(Anglophile)。
几乎所有的民族主义运动中都有某种种族主义的影子,通常针对邻国与种族团体。
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了增进本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试图加强自己在欧洲及全世界的影响力,从而令这种拥护自己民族的情绪变质,成为一种危险的爱国主义。
而现在还有很多民族存在这种主义,而且由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使得极端民族主义在不断得到发展。
1、激进民族主义
(1)、侵略性较强。
激进民族主义是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而产生
的,激进民族主义是一股思潮,意在鼓舞人们理性发扬民族爱国、爱教主义精神,然而随着爱国主义越高涨,激进民族主义越加激进化,这是不理性的,国际的民族主义会形成侵略性,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阻挡的。
(2)、排外色彩明显。
激进的的民族主义,一向认为本民族是最优秀的,是其他民族无法相比的,人为本民族的思想观念、民族信仰、传统习俗、社会里娘等都应该得到其他民族的信任与支持,同时,激进民族主义这还否认外民族的一切文化和知识,具有强大的排外色彩。
(3)、破还性巨大。
首先,激进民族主义,它从思想上禁锢了本民主成员,影响了人们思维意识的开发,破坏了人们的创造能力;其次,激进民族主义的传播,会形成极大的地区差异,使地区间产生隔阂、甚至是摩擦、冲突,破坏了民族的团结与地区的稳定。
(4)、挑衅性突出。
作为激进民族主义者,其思想意识方面都是比较激进的,对于其他的民族毫无畏惧,表现为“敢作敢为”,因此具有极大的挑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