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中渗透美育

编号:

题目:

点滴中的美

——浅谈在音乐学科中渗透美育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美育教育,把美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更是我们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美术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丰富美育内容,有效实施美育;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发现利用身边美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事物、人物,开展课前美育汇报会;开展课余美育活动小组活动,给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才能够创造美。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我们应关心学生的成长,着力实施美育,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形成合力,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主题词:美育渗透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正文

新课程强调美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艺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学生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那么音乐教学中怎样实施美育教育呢?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音乐美的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这已成为当前学校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

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是一个最佳的途径。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在工作中的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在环境中发现美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蓝。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更好地体现一所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少年儿童的“道德信念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又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同样音乐教室环境具有榜样和诱导的力量。有人说过,“环境能说话”,这一点并不夸张。学生一旦踏进音乐教室,看到摆放的井然有序的扶手椅;洁白的墙壁上挂着我们音乐教师的追求理念“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窗台上是我们师生共同培育的盆花……伴随着音乐走进这洁净优雅的环境,学生就会发现自己被一种优美、健康、积极向上的气氛所笼罩,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影响,自觉接受音乐美的濡染,自愿把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带有强烈的主人翁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逐步形成与校园精神合拍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人格情操。

二、在课堂中收获美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一)学习中认识美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音乐的变化与词义表达的感情变化有着很重要的相似之处。声音运动的速度、力度、长短、音色上的律动性变化,正好与人感情上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变化相适应。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强、弱都能表达感情的喜、怒、哀、乐。音乐作品恰恰是抓住这一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所以音乐善于表现

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在唱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会出声音,能控制自己美妙的声音,科学的进行发声,用自己真实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同的音乐作品用不同的声音与情感来表达。

教材中歌曲的体裁形式有很多,如在教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时,通过教师的介绍、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给学生讲音乐家们的爱国故事,使学生明白人民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和他们的作品一样永世长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例如:在初一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战争影片中民族被欺凌和英勇的革命战士为了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场面,通过影片片段的观看,同学们从心中油然升起了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再着重向学生介绍在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占据了我国大片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国著名诗人田汉和音乐家聂耳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敌人的无比愤恨之情,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写下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的国歌。接着播放了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情景,再次给学生展现了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注视五星红旗伴随国歌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体会这来之不易的自豪感,这时同学们的脸上浮现出了幸福骄傲的神情。当再给学生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范唱时,我提示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如: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力度记号等。同学们在奋进的歌词、激昂的旋律、生动的画面所表现的音乐艺术形象中受到震撼,由衷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起来!”的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我们今天以及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所以都用坚定有力、激昂的声音演唱。在演唱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歌曲的主题“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结合切身体会,谈谈在现阶段我们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我们热爱祖国,作新中国的主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恰当的表现国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达到了将美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的目的。

(二)演唱中聆听美

音乐是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并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心灵,

陶冶他们的情操。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学生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了心灵共鸣。

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维族歌曲。当歌曲出现冬哒哒冬哒、冬哒哒冬哒伴奏的节奏时,同学们的情绪立刻随着节奏旋律的变化而歌唱,引导学生感受到欢快情绪的同时,主动用自己动听的声音表达歌曲,跳动的音符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对美的感受。

例如:十七册中的《思乡曲》,这是一首海外的儿女对祖国无限思念的歌曲,歌曲委婉动人,在简单的作品介绍之后,通过创设情景我让学生扮演片中的主人公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居然能用动人、深情地音调演唱了这首歌曲,感动了所有的同学,大家共同唱起了这温柔而深情的旋律……

(三)活动中体验美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正常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就是乐于受教的表现,人的精神愉快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在音乐课中我运用多彩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使学生的心灵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

为了在音乐课中以美悦情,我们常常为学生创设多变的情景。培养浓厚的情绪。激发丰富的情趣,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中赏心悦目、寓教于乐。

如:《新疆是个好地方》是一首新疆少数民族歌曲。教师启发学生创设一个能歌善舞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即兴创造表演唱。用不同舞蹈的动作表现新疆的特产、地理环境、以及各种稀有资源。在欢快的气氛中,愉悦了学生的心情,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在多彩的活动中不仅感受了美,更表现了美。

(四)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相互学习,磨练毅力是必不可缺的。除了在课上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校活动,例如在班级大合唱比赛中,我就要求每个班级自己创作一首歌曲,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了旋律美、节奏美、情绪美是多么的重要,又促进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参与、合作的精神。在实践中让学生们成为传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并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通过参加多次的艺术节、合唱节比赛,学生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提高,并且真正的体验到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很多心血,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品质将无法完成。再次体验到了创造美的快乐!

三、在课外活动中展示美

音乐课外活动是展示美的另一个渠道,这块阵地非常广泛,如我校的:民乐队、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这些课外小组锻炼的是大家的和谐,在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时,锻炼大家的协作能力,是一项高度审美的集体艺术活动,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从而达到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学校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舞蹈队作为音乐教育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唱歌培训、器乐技巧、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唱歌、器乐演奏的技巧训练产生浓厚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锻炼。正如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

总之,美育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美育教育所要达到目的。以美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美可以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就让我们师生共同营造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合的大千世界,为培养造就一代新人而努力!

参考书目:

注: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2.《论音乐的美》

3. 乔治.艾涅斯库《的创作在罗马尼亚音乐中的作用与地位》 4.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