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建议gt

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建议郑建华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极其重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而厦门又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
厦门市,特别是厦门岛内的供水主要依赖40km以外的九龙江引水,约占岛内供水量的80%以上。
因此,如何做好厦门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为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就成为厦门市环境保护工作者和全体市民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就开展厦门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工作中需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几点建议。
1、自然环境概况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侧,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全市陆域总面积1569.3km2,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及滩涂等类型。
厦门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2mm,集中于春夏两季,年平均蒸发量为1651.3mm,季风环流季节更替明显,夏秋两季受台风影响比较明显。
受地形与气候影响,厦门境内河溪众多而短促,汇水范围小,但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
同安的东、西溪是厦门境内最大的河流,其全长34km,流域面积494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66 108m3。
九龙江是影响厦门海域的主要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和博平山脉,全长285km,流域面积1.474×104km2,由厦门港注入东海。
北溪是九龙江的主要干流,全长274km,流域面积9803km2,水量充沛,水质较好。
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是厦门市的主要供水源。
厦门市现有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03座,总库容25704万m3。
根据统计, 2005年末中型及主要小(Ⅰ)型水库蓄水量与上年末比较,增幅为372.25万m3,其中中型水库的蓄水总量略有减少,而主要小(Ⅰ)型水库的蓄水量基本都有增加。
根据《厦门市水资源公报(2005)》,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5.89亿m3,折合径流深1011.9 mm,2005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64亿m3。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厦门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厦门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全面评价厦门市水资源安全状况,本文将从水资源供给、水资源需求、水质状况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厦门市水资源供给状况相对充足。
厦门位于东海沿岸,拥有丰富的海洋水资源,并且有多条主要河流流经该市,如濠江、深沪港和浔江等。
这些河流对于厦门市的水资源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供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厦门市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储量丰富,为城市的供水提供了可靠的补充。
其次,厦门市水资源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厦门市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城市的用水需求主要来自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用水需求也因为农田面积的扩大而不断增长;工业生产用水需求也随着城市的工业发展而增加。
因此,厦门市水资源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另外,厦门市水质状况较好。
厦门市重视水质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并加强了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通过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厦门市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目前,厦门市的主要水体水质达到或接近国家的水质标准,为居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总之,厦门市的水资源安全状况相对良好。
尽管面临着水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压力,但是厦门市的水资源供给相对充足。
另外,厦门市重视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水质状况较好。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厦门市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评价厦门市的水资源安全状况,可以为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目为 总磷 、 氮 、 锰 酸 盐 指 数 、 日生 化 需 氧 量 氨 高 五
等。
2 厦门 生活 饮用 水源 水质概 况 、 根 据 2 0 市环 境 监 测站 的监 测 结果 。全 市 0 5年
正常
供水 能 力
(i 7
各 水库 水 质均 未 能全面 达 到环 境 功能 区要 求 。 这是
类水 质标 准 。 出现 的超 标 项 目有总 磷 、 锰酸 盐 指 高
头水 库
3 汀溪 水库
坂 头 水库 汀 溪 水两 溪 寐 水庠
集 美区 间 安区 _ 镇 】 溪 同 安区 汀溪 镇
湖里区
5l 2 4 4 85 1 1 42
64 2
30 6 3 6 73 ll 15
水总量 是 15 6亿 m 地 表水资源量 7 . 9. 3 . 8 5亿 m3 0 。 折 合径流深 5 9 m.当年厦 门市从九龙 江北溪 引水 2.l 5' n
量 为 1 7 m . 亿 9
2 厦 门 生活 饮用水 源 数量 、
厦门市生活饮 用水源主 要包括北溪 引水 、 石 兜 一 头 水库 、 溪水 库 ( 坂 汀 上李 水库 功能 现 已调整 为 景观 用 水 ) 备用水 源 包括 湖边 水库 和 杏林 湾水 库 。 。
水 质 基 本 符 合 Ⅱ 类 水 质 标 准 . 水 质 达 标 率 是 9 .7 除 总磷 、 16%. 总氮 两项 指标 浓度 均 值 超标 , 余 其
断面水质为V类 . 水体 受 到较 重 污 染 . 河长 占 西溪 水系的 2. 1 %:西溪控 制 河段双 溪 大桥 控 制断面 水 4 质 为 劣 V类 . 体 受 到严 重污 染 。 水 占西 溪 水 系 总 河
厦门市水资源管理规定-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

厦门市水资源管理规定正文:---------------------------------------------------------------------------------------------------------------------------------------------------- 厦门市水资源管理规定(1995年12月29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适应经济发展并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凡在本市范围内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本规定。
海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四条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查、监测、统计、分析及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下水资源。
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城市节约用水及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五条水利应当优先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规划,制定各项目实施计划,合理安排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第六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市、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及水中长期供求计划。
第七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按照兴利与除害并重的原则,兼顾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上下游、左右岸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第八条鼓励多渠道投资开发利用水资源,兴建引水、蓄水等水源工作。
兴建水源工程,自工程竣工供水之日起3年内免缴水资源费。
第九条利用水工程或机械提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和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除按本规定第十条规定可免于申请取水许可证外;均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
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5 322-2011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2)5 污染物监测要求 (4)6 标准实施与监督 (5)附录A(规范性附录)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P&T-GC-FID)(C) (6)前言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代替DB 35/322-1999《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DB35/322-1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DB 35/322-1999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不分年限制标准,对新、扩、改的企业执行相同标准限值。
——在通用标准中本标准选取的项目与原标准比较,增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
——本标准保留石油化工、纺织印染行业,新增电子行业(清洗),去除造纸(不包括制浆)、发酵、酿造及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3个行业。
为适合厦门市情需要,保留行业标准值作适当加严处理,同时,石油化工行业新增加苯乙烯控制项目;新增电子行业(清洗)的控制污染物有丙酮。
——本标准采用《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成果,把环境功能区划的结果作为本标准的重要内容。
本标准由厦门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卫东、林文辉、庄世坚、陆从容、陈文田、欧寿铭、吴耀建。
本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水排放去向及其排放级别、12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部分行业(纺织印染、石油化工、电子行业(清洗))的排放标准和排水定额以及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市辖区内排放水污染物的一切排污单位;但对于有国家或地方行业排放标准的行业按其适用范围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保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高 ,达 5.1 5 %,泉州市( 0 晋江市 、石狮市) 次之 ,开采程度为 1. %,其余各地开采程度均小于 1%,南平市最小 ,仅 40 7 0
1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概况
1 1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 资源量 . 全省多年平均(9 6年 ~13 7 9 1 。其 中第 四系孔 隙水 天 然补 给 资 源量 0. x0m / 7 a
80 1 。 / .4 ̄ 0 m a
,
源量的 6 . 01 %。6个沿海行政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1 0 . ~ o
然补给资源量较大, 合计 占全省总量的 6 . %, 2 7 补给资源模 7
数 也 大 ,均大 于 2 x0m /m .。6个沿 海行 政 区地 下水 补 5 2 1 k . a
给 资 源 量 普 遍 小 于 内 陆 ,其 补 给 资 源 模 数 1 . 31 8~
2 .5x 。 / n2a。 60 l m k ] O
明溪县 、将乐县等用地下水作为辅助水源 ,其余各县( 均 市)
以地 表水 为水 源 。
19 9 9年地下水开采量中,生活用水占 4 . %,工业用 92 7 水 占 2 .1 3 %,农业用水( 4 包括牲畜、渔业 、林业 、农灌用水) 占2 . %,其它占 0 4 63 6 . %。在总用水量中,地下水在生活用 2 水 中占 l.1 2 %,工业用水 占 3 7 8 . %,农业用水 中地下水 占 2
枯年( 频率 7 %) 3 %。 5 的 5
各 类 地 下 水 可 开 采 资 源 量 中 第 四 系 孑 隙 水 1. x L 26 2 1 , 基 岩 裂 隙 水 7. x 0m /,碳 酸 盐 岩 类 岩 溶 水 0m / a 51 1。 5 a
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一、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内涵水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条件,水资源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的供需达到平衡。
二'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一)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影响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通过对水资源安全定义及内涵的分析,可得出影响水资源安全大小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水资源系统本身特性及开发利用程度水资源系统是水资源安全的主体。
水资源既有量的含义,也有质的含义。
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是水资源安全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水资源在数量上和时空分布规律上不同,在质量上也有所差异。
喀斯特发育的强弱程度、岩层的构造和性质直接影响了地下含水层赋存状态、水位埋藏、地下河发育程度,另外由于人为因素对喀斯特水资源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限,使喀斯特流域可开采的水资源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2.人类活动能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安全的主体是人,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以及人均耗水量、排污量对水资源安全影响较大,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需水量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同部门之间的用水比例;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有可能污染水体并造成有效水资源量的减少;经济积累中用于扩大供水能力和加大污水处理回用比例的投资额的大小,既影响其他经济部门的投资比例,也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格局。
3.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被人类历史发展所证明了的。
不同的科技水平下,单位水资源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也不同。
科技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率等提高水资源安全。
科学技术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处理成本,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2023年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2023年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一、背景介绍厦门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给厦门的水资源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于2023年厦门的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资源现状分析1.水资源供给状况厦门拥有较为充足的降水资源,年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势高低不平衡和降水分布不均匀,导致降水利用率较低。
此外,厦门水域辽阔,周边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可以通过淡化处理成为水源,但海水淡化的成本较高。
2.水资源需求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厦门市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下,酒店、商场、游泳馆等场所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3.水资源污染状况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厦门的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污水排放、垃圾填埋以及农业化学品的使用等都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此外,海洋环境的污染也影响到了厦门的水资源安全。
三、水资源安全评价1.水资源供需平衡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厦门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收集厦门市各区的用水数据、蓄水量和供水能力等信息,评估厦门市用水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的差距。
同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
评估结果将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水资源污染风险评估其次,需要对厦门的水资源污染状况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收集厦门市各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数据、降雨量和海洋污染数据等信息,评估水资源污染的程度和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还需要考虑城市工业化和农业化对水资源污染的影响。
评估结果将为制定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措施提供参考。
3.水资源管理策略建议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建议。
例如,可以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减少对海洋水资源的污染;加大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力度,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处厦门岛和思明半岛之间,是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城市。
由于处于沿海地区,厦门的水资源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厦门的水资源进行安全评价,主要从水资源供应、水质状况和水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供应
厦门市的主要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主城区周边的山区水源地,其中主要的河流有思明区的湖滨河和集美区的乌涂溪。
此外,厦门还通过引水工程从外地调水,如岛外的漳州、福州等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厦门市目前的供水能力基本能满足需求,从人均供水量来看,厦门每天的供水量约为226.5升/人,已超过联合国的标准为100升/人/天。
此外,厦门市也在加大供水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然而,厦门市的水资源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
首先,由于厦门市水资源的特殊性,供水的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为厦门市主要水源地都位于山区,山区的降雨时间和分布较为不均匀,容易受到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的影响。
其次,厦门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给水资源的供应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水质状况
水质是评价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水质可以保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厦门市的水质整体上属于良好水质,饮用水水质已达到黑茶水净化和大型净水厂饮用水的标准。
目前,厦门市已建设了多座大型水厂,通过采用化学沉淀、混凝、过滤等工艺技术,对水源进行净化和处理,有效保障了供水的水质安全。
此外,厦门市也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严禁洗澡、使用化学品等不良行为,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河流的底泥淤积等,都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厦门市还需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确保水质的持续改善。
三、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良好的水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地调控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从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厦门市注重水资源管理工作,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实施。
首先,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明确了水资源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其次,成立了专门的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管理、规划和调度等工作。
通过对水资源的定量分析和调度,实现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同时,厦门市也积极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工作。
通过实施水价改革、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广节水设备等措施,提高居民和企业的水资源意识,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目前,厦门市的居民和企业的用水量已呈现下降趋势,节水效果明显。
总结起来,厦门市的水资源安全状况较为良好,供水能力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水质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和管理。
然而,在水资源供应和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资源的特殊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带来的影响。
因此,厦门市还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