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科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耳朵有什么用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耳朵有什么用》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耳朵有什么用》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耳朵有什么用》及教学反思小班科学教案《耳朵有什么用》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欣赏和理解散文〈耳朵有什么用〉,懂得耳朵用处大,知道一些保护自己的耳朵的方法,了解耳朵的特征,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耳朵有什么用》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1、了解耳朵的特征。
2、能欣赏和理解散文〈耳朵有什么用〉,懂得耳朵用处大,知道一些保护自己的耳朵的方法。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倾听了故事《我在长大》材料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观察耳朵的外形特征•互相看看朋友的耳朵,谈论各自发现了什么? 1、软软的是耳垂2、翘翘的是耳廓。
二、欣赏散文《耳朵有什么用》:(重点)1、讨论:要是人没有耳朵会怎样? 2、欣赏散文第一段:耳朵有什么用?可以听哪些声音? 3、欣赏散文第二段:耳朵除了听声音,还有什么用处?他们的耳朵有些什么特殊的用处? 4、欣赏散文第三段:耳朵还有什么其他的用处? 5、完整欣赏散文:你知道除了散文里说的,耳朵还有什么用处?三、保护耳朵1、讨论:耳朵这么有用,这么重要,那么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呢?(难点)(幼儿两两结伴讨论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2、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对耳朵,有了它可以听到许多好听的声音和动听的音乐,还有其他好多特殊的用处。
平时我们可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叫,不要听太响的音乐和声音,这样会影响耳朵的听力;不要随便挖耳朵,随便把东西塞到耳朵里去,这样可能耳朵会受伤;洗头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水进入到耳朵里去,游泳或者洗头、洗澡后要及时擦干耳朵里的水,防止生中耳炎。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朵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大脑
想一想:
(1)为什么我们能感觉到自己说 话的声音和我们在录音带上 录的声音会有所不同?
(2)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 声音发来的地方,我们听到的 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 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 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 耳朵的构造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中耳: 鼓膜 听小骨 内耳: 半规管 咽鼓管
听觉神经 耳蜗
(2)各部分的作用
耳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收集声)波的作用。
外耳道有( 使声波进)入的中作耳用; 鼓膜有( 在声波作用下)引的起作振用动。
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动物的耳朵大班科学教案

动物的耳朵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动物的耳朵是非常神奇的器官,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动物听到声音,还能提供平衡感和感知周围的环境。
本文将以“动物的耳朵”为主题,为大班学生设计一堂有趣的科学教案。
二、探究问题1. 什么是耳朵?它的作用是什么?2. 为什么动物的耳朵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3. 不同的动物如何利用耳朵与外界交流?三、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耳朵的基本结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的。
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中耳有耳腔和鼓室,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
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让学生观察耳朵的形状和不同部分的功能。
2. 分析耳朵的作用和适应环境的需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耳朵的主要作用是听声音和维持平衡。
为什么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耳朵呢?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列举一些动物的例子,如长颈鹿、猫头鹰、兔子等。
通过观察这些动物的耳朵,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耳朵形状与生存环境的需求有关。
3. 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听觉准备一段录音,包括不同声音的模拟,如动物叫声、车辆喇叭声、水流声等。
让学生分别戴上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耳朵模型(如长耳朵、短耳朵、尖耳朵等),感受不同耳朵形状对听觉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某些耳朵形状更适合听取某些声音?4. 了解动物利用耳朵与外界交流的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动物利用耳朵进行交流的方式。
例如,海豚利用耳朵发出超声波与同伴进行通讯,狗狗会转动耳朵表达不同情绪等。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物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耳语”?五、拓展活动1. 动物耳朵的DIY手工制作为了加深对动物耳朵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耳朵的DIY手工制作活动。
提供不同颜色的纸张、贴纸等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形状制作属于自己的耳朵模型。
2. 探索动物耳朵的特殊功能选择一些具有特殊耳朵功能的动物,如蝙蝠、海豚等,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讨论和观察,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是如何利用耳朵进行导航或捕食的。
如何科学保护耳朵

如何科学保护耳朵如何科学保护耳朵耳朵是我们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平衡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耳朵的健康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耳朵。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对耳朵造成损害。
因此,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停留的时间,或者佩戴耳塞或耳罩来降低噪音对耳朵的影响。
2. 控制音量:在使用耳机或听筒时,要注意控制音量。
过高的音量会对耳朵造成损伤。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将音量控制在60%以下,并且每隔一小时要休息一段时间,让耳朵得到放松。
3. 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洁耳朵:耳朵有自我清洁的能力,不需要使用尖锐物品来清洁。
使用尖锐物品可能会损伤耳道或耳膜,导致感染或其他问题。
如果感觉耳朵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4. 避免揉搓耳朵:揉搓耳朵可能会导致耳朵感染或损伤。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揉搓耳朵,尤其是用力揉搓。
5. 避免使用棉签清洁耳朵:使用棉签清洁耳朵可能会将耳垢推进耳道深处,导致堵塞或损伤。
正确的清洁方法是用温水轻轻清洗外耳道,然后用毛巾擦干。
6. 避免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中:某些有害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和重金属,可能会对耳朵造成损害。
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或耳罩。
7. 均衡饮食:均衡饮食对耳朵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锌,可能会增加耳朵感染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8. 避免过度使用耳机:长时间使用耳机可能会对耳朵造成压力,增加耳朵感染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并且要选择合适的耳机类型,如耳塞式耳机或头戴式耳机,以减少对耳朵的压力。
9. 定期检查听力:定期检查听力是保护耳朵健康的重要步骤。
通过定期检查听力,我们可以及早发现耳朵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10. 避免使用过多耳药水:过多使用耳药水可能会对耳朵造成负面影响。
七年级下-科学-耳和听觉

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上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1.1 耳的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
人
位
中耳 :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于
耳
颅
内耳 :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骨 内
3
1.2 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 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听小骨: 放大振动 咽鼓管: 平衡鼓膜内外空气压力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
4
二 、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 的(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 由( 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 听到声音了。
5
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 越不灵敏。因为声音不能直接放大, 所以可以通过助听器放大声音,帮助 听觉不灵敏的人提高听力。
度或以下。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9
耳 的 作 用
掌管听觉
保持身体平衡
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里有位觉感
受器
感受器过于敏感,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 等症状
10
1.耳的结果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B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助听器主要包括传声器(接收声音,转化为电信号)、 放大器(放大声音)、耳机(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 号)、耳塞(置于外耳道)、音量控制开关、电源干 电池
6
失聪与耳聋是有区别的
耳聋是听觉系统中传音、感 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 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 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 程度的听力减退。根据听力 减退的程度不同,又称之为 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等。
耳朵的科学

提起耳朵, 我们都非常熟悉, 提起耳朵 , 我们都非常熟悉 , 无论是人 还是动物都离不开这一听觉器官。 还是动物都离不开这一听觉器官 。 谁都 知道, 耳朵总是长在头部的, 知道 , 耳朵总是长在头部的 , 可是不少 动物的耳朵却长得十分奇特……蚊子的 动物的耳朵却长得十分奇特 蚊子的 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 耳朵长在头部伸出的两根触角上 。 它的 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藏有一个收集声音 的器官, 的器官 , 能将外界传来的声音送到中枢 神经。 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 神经 。 蚊子在飞行时不停地抖动触角 , 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 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
失聪
• 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 1、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或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潜水过深 • 神经性耳聋:有关的听神经损伤引起 药物影响等等
一般听觉保护的常识:
• 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 不要大力「醒」鼻子。 • 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 应尽快求医。 • 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 较至中度或以下。 •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 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 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 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 生诊治。
狗的耳朵,是竖起来的,只要有一点声响, 狗的耳朵,是竖起来的,只要有一点声响, 它就能听见,而且还能转向, 它就能听见,而且还能转向,听到四面八方 传来的声音。 传来的声音。
兔子又长又大的耳朵 , 它在进食时常常要坚 起耳朵,警惕地收听着周围的动静, 起耳朵 , 警惕地收听着周围的动静 , 一有危 就能迅速逃脱。 险 , 就能迅速逃脱 。 也就是这样处处为敌的 环境造就了兔子又长又大的耳朵。 环境造就了兔子又长又大的耳朵。
中班科学教案耳朵

中班科学教案耳朵中班科学教案:耳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探索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3. 培养学生对听觉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显示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2. 播放器:播放不同类型的声音。
3. 纸板、彩色笔、贴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或环境声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引导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耳朵。
2. 学习耳朵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部分的特点,并简单介绍它们的主要功能:- 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帮助我们收集声音并将其传送到中耳。
- 中耳:中耳包括耳膜和三块小骨头(耳小锤、耳镫和耳槌),它们负责传输声音并放大声音。
- 内耳:内耳是由液体和感觉细胞组成的结构,它将声音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信号,并把它们传送到大脑。
3. 探索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带领学生外出,让他们注意不同声音的来源。
可以让学生观察附近的环境,例如车辆的声音、鸟儿的鸣叫声等。
- 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坐在一个圆圈中,让每个学生轮流发出声音,并观察其他同学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并且需要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才能听到清晰的声音。
4. 听觉游戏通过一些听觉游戏,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的能力,例如:- "听你说":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都有一个代表。
一个代表念出一个简单的单词,其他学生观察代表的嘴巴形状和声音,猜测是何种单词。
- "声音迷宫":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在教室中播放不同的声音,学生根据声音的来源猜测是什么声音。
5. 制作耳朵贴纸给每个学生发放纸板、彩色笔和贴纸。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耳朵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耳朵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耳朵引言: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兴趣培养极其重要。
而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耳朵》将带领幼儿们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探索,了解耳朵的功能和结构,培养他们对耳朵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本篇文章将根据小班科学教案的主题,从耳朵的结构、听觉的重要性以及聆听世界的应用展开讲述。
一、耳朵的结构与功能耳朵是人类感觉器官中的重要一员,主要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
通过这三部分的融合和协调,我们才能够听到声音,并感知世界。
1. 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首先接收到声音的震动。
耳廓的形状可以捕捉到声波,并将其引导至外耳道。
而外耳道的长度和形状有助于放大声音,将声波传送至中耳。
2. 中耳中耳位于鼓膜的后面,主要由鼓膜、鼓室和三个小骨骼(锤骨、砧骨和砧骨)组成。
当声波通过外耳道传递过来时,鼓膜会因为声波的震动而振动。
这些振动将通过鼓膜传递给鼓室,进而使三个小骨骼协同工作。
3. 内耳内耳由迷路、耳蜗等构成,是听觉信息的最终处理器官。
内耳中的耳蜗负责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在内耳的迷路中,还有负责平衡功能的半规管。
二、听觉的重要性耳朵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声音,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让我们能够聆听世界的声音。
而听觉对于幼儿的认知、语言发展和社交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通过听觉,幼儿可以听到周围的声音,并逐渐辨别出不同的语音和语调。
这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小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谈话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听觉技能,并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2. 认知和学习的促进听觉能够让幼儿接触到丰富的声音世界,激发他们对于新事物和新知识的好奇心。
通过听觉,他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学习到新的词汇和事物的名称。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加入各种声音和音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聆听世界的美好耳朵不仅能够让我们听到语言和音乐,还能够让我们欣赏到自然的声音,如鸟鸣、风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朵的科学(四年级第八册)执教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实验小学汤志兵指导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委教研室丁惠祥评课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委教研室曾维秀一、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耳的构造。
2.懂得耳的各部分功能及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能说出耳朵保健的方法。
4.能说出一些动物的耳的某些特征及特殊作用。
5.初步学会设计模拟实验。
6.通过情感体验,认识人体器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耳构造,难点是鼓膜是如何振动传声的。
(三)教具准备收录机、磁带、录像机、录像带、投影机、投影片(图片、文字)、自制鼓膜传声教具。
(四)导学达标提出问题——观察——体验——归纳结论(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18.耳朵的科学结构:作用:耳朵外耳中耳内耳二、说课讲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小学自然九年级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十与《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构成声学单元。
本课是《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的继续和延伸,展于“观察能力”系列,是大纲规定“指导学生学习人体器官的作用和保健知识”的具体内容之一。
通过学生对耳的剖面图的观察,耳的各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从而体会耳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我们要切实保护好自己的耳朵,进一步掌握耳朵的保健知识。
接着演绎到动物耳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结合大纲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和学生的情况,设定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耳的结构,难点是鼓膜是如何振动传声的。
(二)说学情本教材是在学生获得初步的声学知识后才学习的。
而且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深刻。
但学生对耳的理性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又碍于本课知识性较强,缺乏趣味性。
结合认识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这一认知规律,为突出训练重点,突破难点,特准备耳朵剖面图灯片、耳的模型、录音、录像、自制教具等进行助学达标。
(三)说教法在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法:观察法:借助学生对耳的剖面图的观察进行视觉迁引——懂得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体验法: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大课堂的容量。
讲解法:对实验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目的性,从而减少课中的负面效应,有效地进行教学中的目标助达。
模拟实验法:借助模拟实验,深入浅出,突破难点,为学生对鼓膜的作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提供感性材料,克服了时空的限制。
讨论法:借助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群体教学中小组互助、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正确的推理,准确的判断。
(四)说学法教给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事物,获取一定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说教程1.前提测评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消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隐患,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2.展示目标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及大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并相互渗透、穿插,且注重知能并重的原则和目标导向功能。
目标统领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逐一认定,分级达标。
3.导学达标根据自然学科特点,教育教学规律,本节的思路为:耳的构造|、耳的各部分的功能|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耳的卫生保健、动物的耳的特征。
(1)耳的结构①出示耳的结构投影。
(初步拿握)②出示实物模型。
(具体感知)③小结。
(2)耳的各部分功能①耳廓的功能。
A.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在听来自很远很微弱的声音时习惯怎样做?习惯怎样做?B·学生展开讨论。
C·出示投影。
D·小结。
②外耳道的功能。
A·学生讨论。
B.小结。
③鼓膜的作用。
A.模拟实验。
B.汇报结果。
C.思考讨论。
D.小结。
④阅书、填空。
(强化识记)(3)耳朵是如何听声音的A.学生思考讨论。
B.对照投影指出。
(4)耳的卫生保健A.让学生结合生活谈具体做法。
B.出示文字灯片小结。
(5)动物耳的特征及其作用A.放录像。
(让学生观察)B.讨论。
(得出结果)4.达标检测针对目标的可测性测定制定出相应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测评。
同时,以客观题为主,当堂反馈,及时矫正。
三、教学实录节选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下面我生: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
师:好,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听一段录音:1.里面有些什么声音?2.你是用什么器官判断的?生:里面有青蛙的叫声。
生:里面有些水流声,还有蟋蟀的叫声。
生:我们是用耳朵听出来的。
师:说得好,那耳朵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耳朵的知识【板书课题:耳朵的科学】。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小黑板,指名生读目标)。
师:要知道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我们得先掌握耳朵的结构,下面请大家带着问题看一幅图(出示耳朵的剖面灯片)。
耳朵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哪些部位,形状如何?生: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
【板书耳朵】师:你能说出它的具体部位吗(出示模型)?生:指出各个部位。
师:噢,原来耳蜗的具体部位不像其他部位显而易见,而是连在.听小骨内的后部。
师:请说说各个部位是什么样的。
生:耳廓像半个椭圆,有些凹凸不平的沟回。
生:耳廓下部有一个肉块。
生:是骨头的。
师:耳廓是由软骨构成,外层是皮肤。
生:外耳道像一根管子。
生:鼓膜是椭圆形的薄膜。
生:耳蜗像蜗牛。
师:这些部位在听声音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先从耳廓开始进行研究。
师:请大家说一说,平时我们在听来自很远的很微弱的声音时·你习惯怎样做?请你表演一下好吗?生:(表演)侧耳倾听。
生:(表演)把手放在耳后。
(师出示小女孩靠在墙角用手放在耳后侧耳倾听的投影)。
师:这样做有什么用处?生:挡住声波,使声音更清楚。
生:挡住更多的声波,听得更清楚。
师:由此推想,耳廓有何作用?生:收集声波【板书:收集声波】。
师:耳廓能收集声波,那外耳道呢?小组同学展开讨论。
生:把耳廓收集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进去。
师: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板书:传送声波】。
师:外耳道把声波传给谁呢?生:鼓膜。
师:鼓膜有什么反应?生:振动。
师: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
用铝简当作外耳道,在铝筒的一端蒙上一块薄膜当鼓膜,在薄膜上绷根线,在线的中部栓上根火柴棍,然后从另一端对着铝筒大声发音,看火柴棍有什么变化?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完成,大家只需从投影观察即可(请一同学演示)。
.生:火柴在晃动。
师:为什么会晃动。
生:发出的声音引起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通过铝筒传给薄膜,引起薄膜振动,薄膜振动,火柴棍就开始了晃动。
师:由此,我们知道鼓膜主要作用是什么?生:产生振动【板书:产生振动】。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把刚才得出的结论填在课本上。
师:现在谁能照图说说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先出示耳的结构投影,让学生甚至丧失听力,听不到声音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耳朵,怎样保护耳朵呢?生:不要在人家耳朵边大声吼叫。
生:不要用尖硬的东西挖耳朵。
生:不要让耳进水。
同于人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找找哪些地方与人耳不同(放录像)。
生:耳廓很大,很长,尖尖的。
生:动物的耳廓可以转动。
师:这对动物来说有什么特殊作用?生:耳廓大就能收集更多的声波,使声音听得更清楚。
生:耳廓转动,可以收集来四面八方的声音及时发现危险信号,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情况。
出示幻师: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生回顾目标)?师:希望大家能把今天的知识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布置作业.:出示课后思考题,为什么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四、评课讲稿《耳朵的科学》一课,无论从目标的设定、学法、教法的设计、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都颇有特色,具体表现在:(一)目标制定恰如其分目标具有双向性。
目标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提供了依据。
本课目标的制定不仅符合大纲的要求、目标教学中目标制定的原则,而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相互穿插,更注重学生的实际。
既有认知目标,又有技能目标,在教学中还渗透了情感目标。
(二)教材处理恰到好处一节课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而《耳朵的科学》一课,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把握相当见火候,显得游刃有余。
例如:教材中仅安排三幅简图,教师为达到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辟硬径,充分运用各种煤体,利用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进行知识迁移,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教材处理得有声有色,恰到好处。
无论从激趣、导学、还是达标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五让五导”(即书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说,“三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作,以及测评中的引导,自学中的辅导,解疑中的诱导,评价中的指导和矫正中的开导),使学生在教师引导的看、听、说的愉悦的教学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获得知识和掌握知识,在“自然”中有了个自然。
(三)教学恩路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本课一开始采用情感体验法插放一段录音,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情绪高涨,为以下内容的学习定下一个轻松、愉快的基调。
而在讲授知识点时,或讨论法,或讲解法,或实验法,或观察法。
令学生在教师不同方法指导下获取知识时屡试屡试屡鲜。
尽管在该节课中教法灵活多变,但教学思路却十分清晰:耳的结构—耳的各部分功能—耳的听声音过程—耳的卫生保健—动物耳的特征,有板有眼,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四)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匠心独运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在于激发兴趣,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培养能力,而老师的多媒体运用独具旺心,例如:上课伊始,就选择录音进行激趣,课中巧妙地运用投影、模型、录像,通过色彩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深化了教学内容,升华了教学气氛,特别是“鼓膜的作用”的模拟实验,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教师利用自制教具,把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完成,让学生通过银幕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比象在手里或放在讲台上来完成效果好得多。
(五)反馈矫正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在本节课中,老师采用的反馈矫正形式多样:或实验,或提问,或书写,或表演,或查看学生表情,即使发现问题,补漏堵缺,未雨绸缪。
教学效果也相当明显,学生达标率在95%以上。
还教给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懂得保护耳的基本要求,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观察、实验等能力)。
生物的启示(五年级第十册)执教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实验小学汤志兵评课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研室欧阳范一、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联想”是在生物启示下发明创造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