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多篇)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多篇)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多篇)篇:口腔健康调查报告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生活中,许多人平时对口腔健康的关注不够,直到牙痛时才想到去医院,此时牙齿损坏已比较严重,治疗往往需要多次复诊。

由于牙齿没有彻底处理,经过一定时间,损坏过大,无法修补,只能拔除。

口腔作为消化系统的开口,承担着重要任务,其中牙齿是主要的结构,一旦发生疾病,甚至缺失,会产生诸多不利于健康的影响。

目的:了解大众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口腔保健习惯和口腔问题对个体健康与生活的影响。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调查时间:2021年2月此次问卷发出100份,收回87份。

问卷有效率87%。

人群:16--45岁主要35名在校高中师生65名各工作路人。

通过对各人群的抽样调查,和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现象。

接近60%的人愿意到大型公立医院,而23%的人选择私人诊所,说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选择救治医院时,实在不是把价钱选在第一位,而医院的口碑、名看和医生医术的水平对人们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

21%的人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5%的人不是每天都刷。

61%的人知道含氟牙膏对牙齿有好处。

33%的人认为需要定期检查牙齿,但能做到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仅仅有11.0%,知道细菌是引起龋齿的主要病因的占42%,知道牙龈出血属于异常现象的占64%,已知牙齿有洞但没出现疼痛症状而会去看牙医的人只占27%,知道清除牙结石最好的方法是医师洁治的占5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口腔的卫生与健康。

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的总体趋势是随年级升高,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口腔健康行为的执行情况也得到不断提升。

建议:社会应该加强口腔保健的宣传力度少吃甜品和含糖饮料早晚用牙膏刷牙,至少两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全民应该积极树立口腔保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观念第2篇:关于老年健康调查报告(口腔)报告显示,在我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中,患龋率为88.1%,根龋患病率为32.7%。

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捷径调查 Pathfinder survey
儿童:5岁 青少年:12岁、15岁 中年人:35-44岁 老年人:65-74岁
样本含量的确定
N=K×Q/P N: 受检人数 P: 预期患病率 Q:1-P 当允许误差为10% K=400 当允许误差为15% K=178 当允许误差为20% K=100
2010年——北京市口腔流调
调查目的
1.调查北京市城乡不同人群的口腔健康 状况及影响因素,了解龋病和牙周疾病 的患病趋势;为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 状况报告提供最新信息。
2.调查了解北京市不同人群口腔卫生保 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口腔卫生服 务利用情况,评估口腔卫生需求,为政 府决策部门提供相应依据;
系统抽样 (Systematic Sampling)
又称间隔抽样,机械抽样。将抽样对象按次 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 再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
1k
N
u u+k u+2k u+3k
抽样调查
分层抽样 (Stratified Sampling)
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层”,即组 别或类型等,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式抽取 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有抽取的调查对象 合成一个样本,称分层抽样。
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1-2天或1-2周,对 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 又称全面调查。
优点:发现调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
要求:应查率>95%;漏查率高结果可靠性差。
缺点:工作量大,成本高,适用较小范围内。
抽样调查
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 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被抽到的 人群称为样本人群。抽样调查是用样本人群 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况。前提条件 是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健康是人体整体健康不行轻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经济进步和个人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本次调查遮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城市和农村居民,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口腔疾病患病率、牙龈出血状况、龋齿患病率、牙周炎患病率等。

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起首,个人口腔卫生习惯方面,中国居民的口腔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有所增加。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居民存在刷牙不彻底、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度仍有待提高,许多居民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牙线、漱口水等口腔清洁工具仍不够了解。

其次,口腔疾病患病率方面,调查表明牙龈出血以及其他牙周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吸烟、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

此外,龋齿患病率依旧较高,主要是由于过多食用高糖食品、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原因所致。

再次,口腔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牙周疾病和龋齿患病率均高于城市居民。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普遍存在缺乏口腔卫生知识和意识,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所致。

针对以上问题和差距,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居民口腔健康状况。

政府加大了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力度,通过举办宣扬活动、开展义诊、培训口腔卫生志愿者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

此外,政府还鼓舞建立更多的社区牙科诊所,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口腔保健服务。

将来,我们还需要深度探究和分析口腔健康的相关问题,探究提高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

一图看懂《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图看懂《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图看懂《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昨天(9月19日)开了例行发布会,介绍了《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们跟十年前的第三次调查报告作了对比,简单整理如下↓
从理论上来讲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口腔状况应该是越来越好才是。

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糕、饼干等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龋病和其他牙病的发生风险也提高了。

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会长王兴讲,中年人口腔问题的凸显确实跟压力太大有关系。

“关于中年人口腔或者牙周的健康存在很多问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年人工作压力很大,大家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很难把口腔列入一个很重要的议程加以重视,这是存在的一个普通现象。

另外,大家都觉得过去长期以来口腔健康观念,把一般的轻微的牙周不健康的情况没有当回事,所以过去有一个“牙病不算病”的说法,
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这个问题今后要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工薪阶层,在中年人群中大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大家再忙,不能忽视口腔健康,一旦忽视口腔健康,进入老年的日子就会很难过,很多的牙齿就会掉了,咀嚼的功能就丧失了,生活质量就谈不上了。


小编吐槽:看来牙周不好也加入#秃发#大肚腩#保温杯#的中年危机豪华套了。

数据新闻来源:
中国网《卫生计生委就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人口腔健康状况

中国人口腔健康状况
中国人口腔健康状况
———————————————————————————————— 作者:
———————————————————————————————— 日期:

中国人口腔健康状况
摘要:近几年我国开展了多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汇总归纳了这些调查结果,其中包括了龋病、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牙颌畸形、口腔癌、氟牙症、牙本质敏感、酸蚀症、牙外伤和牙列缺损缺失的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和流行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12岁、35~44岁以及65~74岁恒牙患龋率分别是66%、28.9%、88.1%和98.4%。12岁、35~44岁和65~74岁人群的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是57.7%、77.3%和68.0%;35~44岁和65~74岁人群的牙周袋检出率分别是40.9%和52.2%。口腔黏膜组织异常在35~44岁和65~74岁人群的检出率为十万人中4949人和7965人。20~69岁成年人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率是32.1%,平均每人口腔中有敏感牙1.5颗。12岁青少年氟牙症患病率为11.7%,社区氟牙症指数为0.25。中国大部分牙颌畸形发生在恒牙列,患病率是72.97%。其次是混合牙列,患病率是71.21%,儿童乳牙列的牙颌畸形患病率是51.84%。有19.5%的12岁学生在过去的一年有牙齿外伤的经历。中国35~44岁年龄组人群口腔恶性肿瘤患病率为17/10万;65~74岁年龄组人群为30/10万。中国3~5岁儿童酸蚀症的患病率在4.5~12.4%,12~13岁青少年酸蚀症的患病率在22.1%~61.8%。35~44岁中年人牙列缺失率为0.06%,每人口腔中平均留存29.40颗牙齿,但义齿修复率仅为11.6%;65~74岁老年人牙列缺失率为6.8%,每人口腔中平均留存20.97颗牙齿,义齿修复率仅为42.0%。影响中国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状况、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氟化物使用、吸烟等。本文最后还对影响中国人口腔健康主要疾病的流行趋势做了叙述。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各省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统计表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各省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统计表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各省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统计表目录table1全国口腔健康临床检查样本量table2全国口腔问卷调查样本量table3全国35~44岁、65~74岁年龄组受检人群受教育年数分布table4全国受检人群民族分布table5全国35~44岁、65~74岁年龄组受检人群职业分布table6全国部分地区饮水氟浓度(mg/L)table75岁年龄组统计量一览表table8全国5岁年龄组乳牙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912岁年龄组统计量一览表table10全国12岁年龄组恒牙龋均构成比、患龋率及窝沟封闭率table11全国12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12全国12岁年龄组氟牙症患病率及社区氟牙症指数(CFI)table1335~44岁、65~74岁年龄组统计量一览表table14全国35~44岁年龄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15全国35~44岁年龄组根龋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16全国35~44岁年龄组根龋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有牙人群)table17全国35~4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18全国35~44岁年龄组牙周附着丧失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19全国35~4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状况table20全国35~44岁年龄组各种口腔粘膜异常检出人数及检出率(1/10万) table21全国35~4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上颌)table22全国35~4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下颌)table23全国35~4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及非正规固定桥修复比率(全口)table24全国35~4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及人均存留牙数table25全国65~74岁年龄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26全国65~74岁年龄组根龋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27全国65~74岁年龄组根龋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有牙人群)table28全国65~7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29全国65~74岁年龄组牙周附着丧失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30全国65~7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状况table31全国65~74岁年龄组各种口腔粘膜异常检出人数及检出率(1/10万) table32全国65~7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上颌)table33全国65~7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下颌)table34全国65~7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及非正规固定桥修复比率(全口)table35全国65~74岁年龄组无牙颌及存留牙数情况table36全国5岁年龄组出生体重及4个月内喂养情况table37全国5岁年龄组刷牙习惯(%)table38全国5岁年龄组饮食习惯(%)(一)table39全国5岁年龄组饮食习惯(%)(二)table40全国5岁年龄组末次就医时间及原因(%)table41全国5岁年龄组末次就医接受的口腔治疗(%)table42全国5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内没有就医的原因(%)table43全国5岁年龄组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table44全国5岁年龄组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来源(%)table45全国5岁年龄组儿童家长口腔保健态度(%)table46全国5岁年龄组儿童家长对孩子身体及口腔健康状况的评价(%)table47全国12岁年龄组独生子女率及父母学历(%)table48全国12岁年龄组口腔卫生行为(%)table49全国12岁年龄组的饮食习惯(%)table50全国12岁年龄组抽烟及饮酒行为(%)table51全国12岁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知识(%)(一)table52全国12岁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知识(%)(二)table53全国12岁年龄组口腔保健知识来源(%)table54全国12岁年龄组对牙龈出血的自我认知及相关行为(%)table55全国12岁年龄组口腔保健态度(%)table56全国12岁年龄组末次就医时间、原因及接受治疗的种类(%)table57全国12岁年龄组末次就医耽误课时及陪同家长数(%)table58全国12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牙齿疼痛或外伤的经历(%)table59全国12岁年龄组对身体健康及口腔健康的自我评价(%)table60全国12岁年龄组上次牙疼后的处理方式(%)table61全国12岁年龄组自我评价口腔问题的影响(%)table62全国35~44岁年龄组牙齿数目认知及义齿佩戴(%)table63全国35~44岁年龄组口腔卫生行为(%)table64全国35~44岁年龄组含氟牙膏的相关知识和行为(%)table65全国35~44岁年龄组对牙龈出血的认知及行为(%)table66全国35~44岁年龄组口腔健康环境(%)table67全国35~44岁年龄组饮食习惯(%)table68全国35~44岁年龄组抽烟、饮酒及喝茶行为table69全国35~44岁年龄组口腔保健知识来源(%)table70全国35~4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牙疼经历及相关行为(%)table71全国35~44岁年龄组就医需要的自我评价(%)table72全国35~44岁年龄组末次就医距现在时间及原因(%)table73全国35~4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未看牙的原因(%)table74全国35~4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就医费用table75全国35~44岁年龄组末次就诊医疗机构及路途时间(%)table76全国35~44岁年龄组对末次就诊医疗机构的评价(%)table77全国35~44岁年龄组对身体健康及口腔健康的自我评价(%)table78全国35~44岁年龄组自我评价口腔问题的影响(%)table79全国35~44岁年龄组口腔保健态度(%)table80全国65~74岁年龄组牙齿数目认知及义齿佩戴(%)table81全国65~74岁年龄组口腔卫生行为(%)table82全国65~74岁年龄组饮食习惯(%)table83全国65~74岁年龄组抽烟、饮酒及喝茶行为table84全国65~7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牙疼经历及相关行为(%)table85全国65~74岁年龄组就医需要的自我评价(%)table86全国65~74岁年龄组末次就医距现在时间及就医原因(%)table87全国65~74岁年龄组末次就医接受的治疗及未看牙的原因(%)table88全国65~7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就医费用table89全国65~74岁年龄组末次就诊医疗机构类型(%)table90全国65~74岁年龄组对身体健康及口腔健康的自我评价(%)table91全国65~74岁年龄组自我评价口腔问题的影响(%)。

高校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高校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高校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口腔健康是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应表现为无口腔颌面部慢性疼痛、口咽癌、口腔溃疡、先天性缺陷如唇腭裂、牙周(牙龈)疾病、龋病、牙齿丧失以及影响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乱。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对未来社会的口腔健康保健具有引导性作用。

为了解高校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医学健康指导,为进一步完善口腔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某高校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吉林省白城市某高校学生1320名,男558名(42.27%),女762名(57.73%),年龄20~24岁。

1. 2 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方法[1],对1320名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采取逐一检查并填写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龋病、氟斑牙、牙龈炎、釉质发育不全、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等。

氟斑牙诊断采用最新氟斑牙诊断标准(WS/T208-2011),龋病、牙龈炎、釉质发育不全及第三磨牙萌出情况采用临床口镜直视检查进行诊断。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2. 1 龋病1320名学生龋病检出率为59.09%(780/1320),其中男生检出率为47.11%(277/558),女生检出率为66.01% (50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04,P<0.01)。

2. 2 氟斑牙1320名学生氟斑牙检出率为13.64%(180/1320),其中男生检出率为13.08%(73/558),女生检出率为14.04% (107/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05)。

2. 3 牙龈炎1320名学生牙龈炎检出率为27.27%(360/1320),其中男生检出率为34.41%(192/558),女生检出率为22.05%(168/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5,P<0.01)。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格式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格式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格式口腔健康调查报告格式生活中,许多人平时对口腔健康的关注不够,直到牙痛时才想到去医院,此时牙齿损坏已比较严重,治疗往往需要多次复诊。

由于牙齿没有彻底处理,经过一定时间,损坏过大,无法修补,只能拔除。

口腔作为消化系统的开口,承担着重要任务,其中牙齿是主要的结构,一旦发生疾病,甚至缺失,会产生诸多不利于健康的影响。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格式【1】课题组组长:陈子乐研究时间:20XX.11——20XX.5内容摘要: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无论怎么笑都是那么迷人,但牙齿的健康需要终身呵护。

全国牙防组织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80%以上的成年人有牙龈萎缩现象,而牙龈萎缩正是引起牙齿疾病的根源。

而青少年现在的牙齿状况更直接决定以后的牙齿健康。

关键词:牙齿健康生活影响调查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

而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才能更好的品味到美好生活。

同时,青少年懂得多少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呢?牙齿健康状况如何呢?为此,我们针对11——18年龄段的人群展开随机调查。

一、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在涪城成区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46份,回收率92﹪。

其中以11岁——13岁青少年为主体。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调查形式,询问了相关牙科医生,并根据有关专业知识写出较为专业的问卷调查表,同时获得了广大青少年的配合与支持。

二、问卷调查分析(一)个人因素对牙齿健康的影响第一,生活习惯。

保持口腔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次调查中做到早晚刷牙的受调查者占总人数的50.12%,52.45%的受调查者有饭后漱口的习惯。

另外,还有将近半数的受访者没有达到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要求。

第二,饮食习惯。

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青少年保持牙齿的健康尤为重要。

应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应少食或不食过硬、过冷、过热、过酸或甜的食物。

本次对受调查者饮食喜好的调查中,喜好甜食者占55.71%;喜食酸食者占34.03%;喜好坚硬食物者占18.41% ;喜好辛辣食物者占 26.81%喜好冷冻食品者占 21.6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口腔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广
泛关注。

为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我国卫生部委
托口腔医学研究机构开展了一项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这项调查覆盖了全国各个省市,共计调查了近10万名居民。

通过对参与者的口腔健康状况、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的详细调查,我们得出了一系列有关
口腔健康的重要数据。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口腔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但不同地区之间存
在明显差异。

一方面,大城市的居民普遍更重视口腔健康,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相对较低;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口
腔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对口腔健
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南方地区饮食偏甜,易导致龋齿的发生;而北方地
区则以硬食为主,易导致牙齿磨损等问题。

其次,调查结果还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口腔健康方面存在差异。

儿童和
青少年群体中,龋齿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而中老年人则更容易出现牙周疾病。

这与儿童时期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和老年人牙周组织退化的生理特点有关。

此外,女性在口腔健康方面相对更为重视,口腔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另外,调查还发现了一些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的人群更容易接受口腔保健知识和服务,从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此外,受
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也与口腔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高受教育水平和从事白领工
作的人群更注重口腔健康,口腔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揭示了我国口腔健康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这些数据为制定口腔健康政策、推广口腔卫生知识和改善口腔保健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探索口腔健康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便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

未来,我们应当加强对口腔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意识。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应加大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力度,提供更便捷的口腔保健服务。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高口腔健康保健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口腔健康带来的福祉。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我们了解口腔健康问题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数据支持。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全民口腔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