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七步诗》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七步诗》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曹植与曹丕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七步诗》做好情感铺垫。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曹植和曹丕的故事吗?在很久以前,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兄弟,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之间产生了误会和矛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步诗》就是曹植在这段艰难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曹植当时的心情吧!”
3.研究性作业:
-分组研究曹植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小组汇报。
-探讨曹植与曹丕的兄弟关系对两人诗歌创作的影响,形成研究报告。
4.阅读拓展:
-阅读与曹植、曹丕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学评论,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推荐阅读其他古诗词作品,感受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学习。
2.创作作业:
-以《七步诗》为灵感,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要求运用至少两种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
-绘制一幅诗意图,通过画面表达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七步诗》。
4.分析并理解诗中的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简单的古诗词或现代文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七步诗》:
1.创设情境:通过讲述曹植与曹丕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的学习。
2.修辞手法学习:
-采用对比分析法,将诗中的修辞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其特点和作用。

七步诗教案

七步诗教案

七步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七步诗的特点和基本形式。

2. 能够运用七步诗的写作要领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几首精选的七步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学习七步诗的特点和基本形式
解释七步诗的特点:每行七个字,每句七个字,每首七句。

解释七步诗的基本形式:第一句点题,第二句展开,第三句转折,第四句抒情,第五句展示,第六句感悟,第七句点题或展望。

3. 分析七步诗的写作要领
解释七步诗的写作要领:简练、凝练、奇特。

4. 创作七步诗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主题,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和启发问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和素材进行七步诗的创作。

5. 分享和讨论
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七步诗,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
进建议。

6. 修改和完善
让学生根据他人的评价和自己的思考,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7. 展示和评价
让学生将修改后的七步诗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三、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学生通过学习和创作七步诗,不仅了解到七步诗的特点和基本形式,也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互相分享、讨论和修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这一节课在培养学生素养的同时,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七步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4、使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悲愤之情。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背后所反映的兄弟相残的社会现实。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亲情、权力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述三国时期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的故事,引出《七步诗》。

提问学生对兄弟关系的看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导学生理解“豆”和“萁”的比喻意义,体会诗人以豆萁相煎来比喻兄弟相残。

4、体会情感让学生思考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心情。

组织学生讨论兄弟相残的行为,感受诗人的悲愤和无奈。

5、深入探究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曹丕对曹植的猜忌和迫害。

引导学生思考权力斗争对亲情的影响。

6、诗歌朗诵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分组朗诵,进行比赛。

7、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亲情的诗歌或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珍惜亲情。

8、课堂小结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强调珍惜亲情的重要性。

9、布置作业背诵《七步诗》。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七步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对亲情有了更多的思考。

七步诗教学设计方案

七步诗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七步诗的起源和特点;(2)掌握七步诗的韵律和格式;(3)能够欣赏并背诵七步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七步诗的韵律和格式;(2)理解七步诗的意境和内涵。

2. 教学难点:(1)欣赏并背诵七步诗;(2)理解七步诗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七步诗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介绍七步诗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七步诗。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七步诗的背景和作者;(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七步诗的韵律和格式;(3)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七步诗的意境和内涵;(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七步诗。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以七步诗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2)每组进行朗诵展示,评选出最佳作品;(3)教师点评并总结,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七步诗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背诵七步诗;(2)创作一首以七步诗为题材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七步诗和创作诗歌的情况;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七步诗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七步诗》教学设计三篇

《七步诗》教学设计三篇

《七步诗》教学设计《七步诗》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七步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1、多媒体。

2、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曹植像(课件出示)师问:同学们,这个人你们认识吗?(学生回答)2、对,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步诗》作者:曹植,有谁知道《七步诗》是怎么写出来的吗?出示课题:《七步诗》3、简介曹植和《七步诗》的由来。

(PPT出示)(2分)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著有《曹子建集》,存诗80余首、赋文40余篇。

10余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

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健(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从后人的称赞中,可见曹植的才学非同一般,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也从而有了才高八斗的说法。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他有个哥哥叫曹丕,两人是亲兄弟。

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曹操很疼爱他,遭到曹丕的嫉恨。

曹丕当上魏国的皇帝之后,怕曹植跟他争夺王位,就想迫害他,于是就宣他入宫,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来就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在七步之内就作了一首诗,当场念了出来。

因为这首诗要求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

(板书)曹植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4、出示:曹丕迫害曹植的视频。

(播放PPT)5、齐读课题。

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同学们,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古诗呢?(熟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二、学生熟读古诗1、现在知道怎样学习古诗了,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出示)1)自由读古诗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六年级古诗词七步诗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七步诗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七步诗教学设计六年级古诗词《七步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七步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创作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领悟诗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悲愤之情。

2、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中用豆与豆萁比喻兄弟相残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经历出发,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视频或讲述相关故事,引出曹植这位诗人。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曹植,以及他在历史上的一些经历,引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七步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朗读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指导。

3、理解诗意(1)对照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思,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重点讲解以下词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煮豆子用来做羹,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4、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结合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曹植和曹丕之间的矛盾,让学生明白这首诗是曹植在被曹丕逼迫的情况下所作,表达了他对兄弟相残的悲愤和不满。

初中七步诗教案

初中七步诗教案

初中七步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七步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七步诗》。

3. 帮助学生理解《七步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引导学生领悟兄弟情深的主题,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教学重点:1. 《七步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七步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兄弟情深主题的领悟。

教学难点:1. 《七步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兄弟情深主题的深入领悟。

教学准备:1. 《七步诗》全文。

2. 关于《七步诗》的背景资料。

3. 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七步诗》的作者曹植和他的兄弟曹丕、曹彰。

2. 简要介绍曹植和曹丕之间的兄弟关系和权力争夺。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七步诗》全文,并指导学生朗读。

2. 讲解《七步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分析《七步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三、深入解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兄弟情深主题,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 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形式,让学生分享对兄弟情深的理解和感悟。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情感和珍惜。

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段关于亲情的文字或表达亲情的行动。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七步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强调兄弟情深主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亲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七步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以及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典诗词。

同时,通过深入解析兄弟情深主题,引导学生领悟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情感和珍惜,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和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步诗》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七步诗》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七步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七步诗》作者曹植。

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

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

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

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长歌行》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而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年轻力壮的时候。

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出塞》作者王昌龄。

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

这首诗歌颂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

诗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教学目的: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出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范读课文。

2、解题: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3、自学这首诗。

(1)自读课文。

(2)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2)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4)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6)相煎何太急: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什么呀?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1、用上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青青园中葵:园子里绿绿的蒲葵树。

(2)朝露待日唏:早晨沾上了露水,等到太阳出来时就晒干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答复)
3、教师介绍成语的来历。(出示)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健(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从后人的赞扬中,可见曹植的才学非同一般,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从而有了才高八斗的说法。
这个成语比方一个人极有才华,你们知道这个才高八斗的人最初指的是了吗?(学生答复:曹植)。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理解诗句意思。
诵读了这首诗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理解整首诗歌的大意,咱们先沟通沟通,平常你们都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学生答复:理解个别关键词语/参考注释)
【沟通学习方法:先理解每个词,特殊是理解其中关键字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通顺的话】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依据以上的学习方法,共同沟通一下对这首诗的理解。
(出示)(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师:由于古人的说话习惯和表达方式和如今有所不同,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可以依据详细状况适当的调整依次,可以使翻译过后的句子更顺畅,更便于理解。下面这一句诗歌就比拟好说明,请同学一起来看。
(出示)(2)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师:先请一个同学朗读一遍,(学生诵读)请你说说加横线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答复)
(出示)煎:把东西放水里煮,诗中为煎熬、熬煎。
急:急迫
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么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4)如今再一次齐读诗歌。(出示诗歌原文)
师:请同学来整体翻译一下整首诗歌,盼望能在精确的根底上,能做到流畅、生动。(学生翻译)
(出示)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后,留
下豆汁来做成羹。
(出示)(1)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师:请同学们先齐读这两句诗,(齐读)哪位同学可以试着说明一下加横线词的意思呢?(学生个别答复)
(出示)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菽:豆子,这里指豆子的残渣。
师:说明过重点字词以后,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了,哪些同学可以说说这句诗歌的意思呢?(依据翻译状况,点名2-3位学生起来答复)
教案用纸
科目
语文
执教人
课题
七步诗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及诗作的写作背景。3、把握诗歌的寓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具教学
PPT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成语引入
1、出示:才高八斗(学生齐读)
2、提问:那位同学能说说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
依据状况,先随机请学生说出已经理解到的内容,
(教师介绍)曹丕当上魏国的皇帝之后,还很怕曹植跟他争夺王位,几次都想迫害他但是有怕师出无名,别人会争论他谋害兄弟。后来他最终找到了一个借口召曹植入宫觐见,要他以兄弟为意,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而且诗文中不出现“兄弟”二字,做不出来就把他处死。看到哥哥咄咄相逼的样子,再看看侍卫个个都剑拔弩张,曹植知道哥哥故意要迫害他,又难受又生气。但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他强忍着心中的哀思,在七步之内真的就作了一首诗。当场就吟诵出了这首家喻户晓的千古名篇。这首诗就是—(学生答复:《七步诗》)。【补充:因为是在七步之内完成成,所以叫《七步诗》。】(板书:七步诗)
二、熟读古诗,理解诗意。
(出示)古诗全篇,并带注音和节奏划分。
1、明确重点字音的读法,刚好强调个别生字的写法。
羹gēng漉lù菽shū萁qí釜fǔ煎jiān
2、请同学依据字音和停顿划分的提示,读准字音,把握好诗句的节奏,有感情的诵读(先个别读两遍,后集体齐读一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豆秸在锅下熊熊燃烧,豆子在锅中翻腾哭泣。
豆子和豆秸原来是同一条根上诞生出来的,豆秸
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
三、把握诗歌寓意,体会诗人情感。
师:本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两个事物?
生:豆子和豆萁。
师:在背景的介绍中,我们知道这首诗是以“兄弟”为主题,所以本诗中的“豆”和“萁”详细指的又是哪两个人呢?
生:豆子指的是(弟弟)曹植,豆萁指的是(哥哥)曹丕。(板书:豆曹植其曹丕)
【答复问题的方式:从诗中的……句话(哪个词)中,我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生:(1)我从“豆在釜中泣”的“泣”中,体会到了诗人(难受、难受、哀痛、很痛心等)的情感.
(2)我从“相煎何太急”的“煎/急”中,体会到了诗人(生气、愤慨、生气等)的情感。
四、诗歌巧连接
说到手足相残的事情,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在抗日斗争进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蒋介石强行要求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在新四军撤退途中,蒋介石部署八万多国民党军队偷袭包围新四军,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新四军虽然奋力抗拒,但还是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灭。周恩来听到消息之后,哀思万分,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说到了曹植,我们还须要再理解一些,先请学生
简说一说理解过曹植那些内容,教师补充相关内容。
(出示)曹植是三国魏出色的诗人,字子建,从小就才华出众,出言为文,下笔成章,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曹操很疼爱他,宠信他,还认为曹植是“最可定大事”的人,有心让曹植做自己的继承人,这都遭到他哥哥曹丕的嫉恨。
2、(出示)写作背景:
(出示)萁:豆秸(jiē),就是豆杆。釜:锅
师:重点我们已经都知道了,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呢?(学生答复)
(出示)豆秸在锅底熊熊燃烧,豆子在锅里翻腾哭泣。
师:诗人接下来还想说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最终一句古诗。
(出示)(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师:请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这句诗,(学生朗读),请结合注释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答复)
师:那他们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你们用诗中的话来说说。
生:同根生。(板书:同根生)
师:豆萁燃烧,豆子哭泣,作者在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用这种现象来比方兄对弟的逼迫。(板书“燃”和“煮”)。所以作者在写这首的时候,内心是充溢悲和痛的。
曹植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虽然在七步之内作出了这样的诗,但后人评价都很高,有人评这首诗“字字有情、字字动情”,那么在理解的过程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默读思索,探讨)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或者说,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当怎样相处?(学生自由共享)
(出示)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相互猜忌、倾轧,而应相互扶植、和谐相处
石[dàn]:
计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破釜沉舟:项羽。




七步诗
煮豆(曹植)
同根生
燃萁(曹丕)
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