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跨海大桥施工控制网测量
长距离跨海大桥施工控制网测量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 0 6
作者简介 : 李剑坤 ( 1 9 7 1 一) , 男, 1 9 9 3年毕 业于西 南交通大学 航空摄影 测量与遥感专业 , 高级工程师。
陆地水 准精 度设计 : 往 返测 高差 较差 、 附合 或环 闭 合 差 限差为 4 ( F为水 准 测量 的环 线 或路 线 长 度 ) ;
控 制测 量手 段少 , 且 区域 气象 环境 恶 劣 , 台风 频 发 , 不 利 于跨 海高 程传 递 的实施 。借 鉴现 有大 型桥 梁施 工控 制 网经 验 ¨ j , 根 据 本 项 目的 特 点 , 有 针 对 性 对 其 施 工 控 制 网进行 设计 与 实施 , 并 对 成果进 行 分析 。
施 工 高程 控制 网 网按 国家 二等 水准测 量精度 和技
术指标施测 。其 中跨海域部分根据规范 要求 , 按测 距 三 角高程 法 双线跨 海 方 式 实施 , 每 条跨 海 线 路 施 测
作 业计 划 如表 l 。
表 1 跨海 7 k 准 作 业计 划
跨海距离/ k m 最少时段/ h 双测回数 半测 回组数
长距离跨海大桥施工控制网测量 : 李剑坤
文章编 号 : 1 6 7 2—7 4 7 9 ( 2 0 1 3 ) 0 2— 0 0 0 1 — 0 3
长 距 离 跨海 大 桥 施 工 控 制 网测 量
李 剑 坤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 院集 团有 限公 司,湖北 武汉 4 3 0 0 5 0 )
是合福铁路的延伸及京福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全长
约 1 6 . 3 4 8 k m。该桥 是 上 岛铁 路 的关键 性控 制工 程 。 与 一般 跨海 大桥 施 工 控 制 网的设 计 和 实 施 相 比 , 本 项 目具有 以下 特点 : 桥梁 终 点为 四面环 海 的平潭 岛 , 桥 位途 径 4个 岛屿 , 交 通 不 便 。水 准 网的 整 网 闭合 必
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和特大跨河桥施工控制网测量资料

测量等级
二 三
自动全站仪
自动全站仪是一种能自动识别、照准和跟踪反 射棱镜的一种全站仪,又称为测量机器人。自 动照准棱镜进行测量的基本原理是:仪器向目 标发射激光束,经反射棱镜返回,并被仪器中 的CCD相机接收,从而计算出反射光点中心位 置,最后启动马达,驱动全站仪转向棱镜,自 动精确照准目标。
自动全站仪
沉降监测基准网的测量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固可靠的基 准点,基准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1 km。基准网由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满足埋设要求、稳固 的CPⅠ、CPⅡ及水准基点可作为基准点和工作 基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提前埋设。 独立的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施测,构成闭合环。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沿线路长度约 8~10 km。
自由设站法原理
自由设站法是在待定控制点上设站,向多 个已知控制点观测方向和距离,并按间接平差 方法计算待定点坐标的一种控制测量方法。
自由设站法的点位误差
自由设站观测的一组已知控制点,其点位误 差包含着系统误差和相邻点的相对误差。一组已 知控制点的系统点位误差使自由设站点产生相同 的点位位移;而一组已知控制点的相对点位误差 对自由设站点点位误差的影响是各已知控制点相 对点位误差的加权平均值,在一定范围内随观测 的已知控制点数目增多,则对自由设站点点位误 差的影响减小。
隧道洞口控制点布设
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水准点 不少于2个。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 不宜短于500m。如边长小于500m 应设强制对中 观测墩。相邻洞口的 GPS 控制点应同步观测。 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
洞内控制测量
洞内控制网布设支线,平面控制采用全站仪 导线测量,导线边长一般为200~300m。长隧道 宜布设成交叉双导线、四边形导线形式。 导线洞口测站观测宜在夜间或阴天进行。 洞内导线应随施工进度分期布设,建立新一 期导线前,应检测原有控制点。 高程控制采用几何水准测量往返观测,高程 控制点每隔200~500m设置一对。 建立新一期高程控制点前,应检测起算高程 点。
桥梁控制网测量记录

桥梁控制网测量记录一、目的本文档旨在记录对桥梁控制网进行的测量工作。
二、背景控制网是桥梁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控制网的测量,可以确保桥梁的建造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测量内容1. 测量基准点:确定控制网的原点,以及各个基准点的坐标。
2. 测量控制线:测量控制线的长度、坐标和高程,以确定桥梁的位置和平面布置。
3. 测量横断面: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桥梁各个横断面的坐标和高程。
4. 测量基准点和控制线的变形:定期检查基准点和控制线的稳定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测量方法1. 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通过测量仪器的精确定位和定向功能,获取测量数据。
2. 确定测量控制线的测量路线,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
3. 使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测量桥梁各个横断面的坐标和高程。
4. 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监测基准点和控制线的变形情况。
五、数据记录1. 每次测量都应详细记录测量日期、测量仪器型号、测量员和测量点编号等信息。
2. 将测量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包括坐标、高程和变形等数据。
3.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错误。
六、数据处理1. 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差。
2. 将测量数据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判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符合性。
3. 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七、结论通过桥梁控制网的测量工作,可以确保桥梁的建造质量和准确性,保证桥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测量记录的数据可用于工程验收和档案保存,在后续施工和维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八、参考文献[1] 涂健. 桥梁工程测量学[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2] 王明. 桥梁工程测量[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特大桥跨河水准及控制测量

桥梁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桥位的控制测量中,一般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特大桥的桥位控制网更是如此。
建立特大桥的桥位控制网的传统方法,一般是采用测角网,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广泛应用,又出现了测边网。
测角网有利于控制方向误差,而测边网有利于控制长度误差。
为了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现在一般布设同时测角和测边的边角网。
桥梁施工控制网是全桥施工测量的基准。
控制网布置是否合理和能否达到预定精度要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测量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施工中平面放样的需要,并保证所放样的平面点坐标满足施工的精度要求。
一、特大桥控制网布设要求特大桥的桥位控制网的布设除满足三角测量本身的需要外,还要求控制点应选在不被水淹,不受施工干扰便于放线的地方,并且其中两点应设在桥轴线上,桥轴线上的控制点间应实测距离,基线应尽量与桥轴线垂直。
基线长度一般不小于桥轴线长度的0.7倍,困难地段不小于0.5倍。
桥位控制边角网应根据地形情况以及桥梁长度进行布设,若桥位有一岸有障碍物或其它因素不宜测定基线的地形,可布设为双三角形;若两岸均有一侧不宜测定基线的地形,可布设为四边形;若两岸是两侧均可测定基线的地形且长度>2000m时可布设双四边形。
由测量平差原理可知,如果三角形的所有边和角都测了,无论采用条件平差还是采用间接平差,都会大量增加法方程式的解算工作。
因此布设边角网时,还需考虑计算的难易、繁简,一般情况下,不一定观测所有的边长,尽可能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进行布网和观测,只要有足够的多余观测可作为检核即可。
二、特大桥梁施工控制网的观测方案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观测方案主要有测角网、测边网和边角网几种。
(一)测角网是用经纬仪观测控制网的所有内角,并在每岸各丈量一条基线其它边长根据基线及内角推算。
测角网的精度主要由测角的中误差控制,这种网的外业工作量较大,一般在测距工具受到限制时考虑采用。
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测量技术难点分析

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测量技术难点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跨海大桥的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连续刚构施工测量技术是跨海大桥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从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对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测量技术难点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跨海大桥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测量技术概述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测量技术是指在跨海大桥建设中,利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对桥墩、桥台、梁体等结构进行精确测量,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几何位置、线形、高程等方面符合设计要求。
连续刚构施工测量技术是跨海大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二、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测量技术难点分析1.海域环境复杂,测量条件恶劣跨海大桥建设往往位于海域,受到海水、风力、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海水会对测量仪器产生腐蚀作用,影响测量精度;风力较大时,测量仪器难以稳定,影响测量结果;潮汐变化会导致桥墩、桥台等结构的高度发生变化,给测量工作带来困扰。
2.桥墩、桥台等结构尺寸大,测量精度要求高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中,桥墩、桥台等结构的尺寸较大,且结构形状复杂,对其进行测量时,需要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受到海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精度往往难以满足要求,给桥梁结构的安全和质量带来隐患。
3.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难以预测在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浇筑、荷载作用等原因,桥梁结构会发生变形。
这种变形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如何准确预测和监测结构变形,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是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4.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复杂跨海大桥连续刚构施工测量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测量数据。
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高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指导实际施工,是测量工作的一大挑战。
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测量误差、数据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跨海大桥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跨海大桥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在跨海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符合验收标准,才能保证大桥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施工质量控制1. 工程设计阶段在跨海大桥的建设之初,就需要对工程设计进行严格审核和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符合规范要求。
设计阶段需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避免频繁变更设计带来的风险。
同时,设计图纸应准确清晰,避免出现错误和模糊之处。
2. 施工材料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跨海大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选购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把关。
只有选用符合标准的优质材料,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3. 施工工艺控制施工工艺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规范和工艺合理。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监督和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4. 施工人员素质控制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施工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验收标准1. 结构验收跨海大桥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验收过程中,要对桥梁结构进行严格检测和评估,确保结构稳定、牢固。
同时,要检查桥梁连接部位的焊接和螺栓是否牢固,确保连接处没有裂缝和缺陷。
2. 材料验收跨海大桥所用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
在验收过程中,要对材料的来源和质量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要检查材料的质量证明和检测报告,确保材料质量可靠。
3. 防水验收跨海大桥的防水工程是保证大桥使用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验收过程中,要对防水层的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防水层与桥面结合紧密、无渗漏。
同时,要对防水层进行压力测试,确保防水效果符合要求。
长会口大桥测量主塔控制

长会口大桥测量主塔控制摘要:众所周知,施工测量控制已成为斜拉桥建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主要对长会口大桥主塔测量方法、控制要点、施工总结关键词导线网控制、锚固点计算、锚固点定位一、概述威海会长口大桥位于靖海湾北部,是连接长会口和冯家村的跨海大桥工程,为山东省威海市环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跨是110+230+110m,主塔呈H型。
主梁宽20米,共14块段,0#块10m,标准块段8m。
二、控制网建设1,本项目建立了十二个控制点,海边控制点的建立难度较大,由威海市公路勘测设计院利用静态GPS分别测量了GP52、GP50、GP45A、GP46、GP48、JC01、JC03。
经复核控制点的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因为主桥控制精度高,点位的选择极为重要,通过合理的勘测和CAD做图,发现在24号、18号系梁和21号、22号主墩承台及两个海参池坝,建立一个闭合导线环可以满足施工需求,以七个控制点控制主塔和主梁的测量施工,满足施工要求。
依照工程测量规范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用全站仪在主桥做单独的闭合导线控制网的加密、联测、严密平差等工作,以确保控制网的精度。
主桥控制网如(图1):图12 ,塔柱的测量控制2.1主塔定位长会口大桥塔柱分为下、上两个部分,下塔柱高度31.414m,下塔柱为八面体渐变段。
上塔柱高度67m。
塔柱的测量控制主要是对模板、劲筋骨架、索导管的测量控制。
重点是保证塔柱各部位的垂直度、倾斜度、断面尺寸。
对于塔柱来说,它的平面位置是随着高程变化的,一旦高程确定,它的位置也即确定了。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塔柱的斜率等参数,在PC-E500S和EXCEL 上编程,只要输入高程,即可显示塔柱模板交点处在此高程下特殊点的里程桩号、支距及平面坐标。
在现场用全站仪测定特殊点的三维坐标,利用塔柱计算程序,输入高程可以立即计算它的理论桩号、支距和平面坐标,再考虑预偏量,与实测坐标相比较,我们即可发现模板或劲性骨架的偏差。
塔柱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板的刚度、观测控制模板的时间和温度,塔吊倾斜对塔柱的影响,对拉拉杆的加固方法,塔柱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横向弹性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基础的沉降以及塔身的竖向弹性压缩变形对模板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观测获得上述数据,在模板定位过程中预留上述影响的预偏量。
桥梁控制网及施工测量

四、桥梁施工测量要点
• 3、各种支座的中心位置也要精确 订设出来 。
• 4、水准抄平在墩身较矮时宜用悬 尺法,墩身高度较大,宜采用全站 仪用三角高程将水准点引测至墩顶。
四、桥梁施工测量要点
• 5、垫石顶部高程宜低不宜高 。
四、桥梁施工测量要点
• (六)架梁前的桥墩检查 • 1、全站仪架设在高度适宜的桥墩顶
1、全站仪架设在高度适宜的桥墩顶部位置,用全站仪直接测距进行检查。
四、桥梁施工测量要点
桥台
四、桥梁施工测量要点
桥台基础
四、桥梁施工测量要点
• 4、在一般的双线铁路中,设计提 供的曲线资料和逐桩坐标若无特 殊说明,均为左线的中桩坐标。
四、桥梁施工测量要点
• 5、各部位高程计算时,要多方位 检核 。
3、各种支座的中心位置也要精确订设出来 。 3、高程检查也要将水准仪架设在桥墩顶部进行观测 。 4、在一般的双线铁路中,设计提供的曲线资料和逐桩坐标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左线的中桩坐标。 流程:内业计算---桩基放样---承台放样---墩、台底部放样---墩、台顶部各种工作线放样---支承垫石放样---架梁前墩、台的检查 3、在计算桥台有关桩基、承台、支承垫石坐标时,应以胸墙线的里程为起算依据,配合桥台的标准图集进行计算 。 3、水准可以用普通水准仪或全站仪三角高程测设,必须要有检核。 1、承台施工一般属于深基坑开挖,在基坑上缘位置将承台中心的十字线放出。 2、应用大钢尺进行检查两桥墩中心线的跨距或弦长,这样能比较直观的发现问题。 2、水准可以用普通水准仪或全站仪三角高程测设,必须要有检核。 3、各种支座的中心位置也要精确订设出来 。 1、承台施工一般属于深基坑开挖,在基坑上缘位置将承台中心的十字线放出。 三、桥梁施工测量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距离跨海大桥施工控制网测量
李剑坤
【摘要】介绍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施工控制网的设计方案与实现过程,并对解算指标和实测成果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精度可靠,完全满足长距离跨海大桥施工测量的应用需要.
【期刊名称】《铁道勘察》
【年(卷),期】2013(039)002
【总页数】3页(P1-3)
【关键词】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Gamit;跨海水准
【作者】李剑坤
【作者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21;P224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位于福建省中东部沿海,是合福铁路的延伸及京福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16.348 km。
该桥是上岛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与一般跨海大桥施工控制网的设计和实施相比,本项目具有以下特点:桥梁终点为四面环海的平潭岛,桥位途径4个岛屿,交通不便。
水准网的整网闭合必须10次跨越海域,且线路总长超过20 km。
可选择的控制测量手段少,且区域气象环境恶劣,台风频发,不利于跨海高程传递的实施。
借鉴现有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网经验
[1],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对其施工控制网进行设计与实施,并对成果进行分析。
1 施工控制网设计
1.1 平面控制网设计
施工平面控制网设计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两级,其中首级网、加密网的精度和技术指标参照GPS B级网和C级网[2]。
全网共布设18个GPS平面控制点,即
DQ1~DQ18。
其中DQ1、DQ3~DQ7、DQ9、DQ11、DQ12、DQ18共10个控制点构成GPS B级网,DQ2、DQ8、DQ10、DQ13~DQ17共8个控制点与部分GPS B级控制点共同构成GPS C级网,施工平面控制网见图1。
平面控制网精度设计:首级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5 mm,相邻点间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10 mm;加密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10 mm,相邻点间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20 mm。
1.2 高程控制网设计
采用平面控制点兼作高程控制网点,并设计10次跨越海域联测,形成5个水准闭合环,构成施工高程控制网(如图2)。
图1 施工平面控制网
施工高程控制网网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和技术指标施测。
其中跨海域部分根据规范[3]要求,按测距三角高程法双线跨海方式实施,每条跨海线路施测作业计划如表1。
图2 施工高程控制网
表1 跨海水准作业计划序号跨海距离/km最少时段/h双测回数半测回组数1号1 681242号1 781243号3 4142584号1 581245号1 361046号1 881447号1 881448号1 461049号1 068410号2 210188
陆地水准精度设计:往返测高差较差、附合或环闭合差限差为(F为水准测量的环
线或路线长度);跨海水准限差要求:各测回垂直角观测的限差指标差互差≤8″,
同一标志垂直角互差≤4″。
各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差为dH限环闭合差限差为分别为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限值、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限值(mm),N为单测回的测回数,S为跨海视线长度(km)。
2 外业观测
2.1 平面控制网观测
控制点均埋设至基岩的强制归心观测墩。
施工平面控制网中首级网和加密网均采用GPS静态相对测量模式观测,利用10台Trimble R8 GPS接收机,按静态相对测量模式同步观测4个时段。
外业观测按表2中技术指标严格执行。
2.2 高程控制网观测
施工高程控制网分陆地水准和跨海水准两部分,共计完成二等水准联测22.8 km,跨河(海)水准测量10处。
受当地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跨海水准测量时水准
尺读数精度降低,另一方面水准仪i角误差及大气折光的影响也急剧增大。
按文献[4]中规定的三角高程法进行作业,合格率较低。
因此,按文献[3]中经过改进后的
二等测距三角高程法进行施测。
每条跨海线场地布设成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点均埋设水准标钉并刻“十”标记,采用2台Leica TS30全站仪及配套铟瓦水准尺同时对向观测,并自动记录,远标尺上均设立1个觇标灯。
每条跨海按双线跨海方式,严格按照表1中技术要求实施。
表2 GPS观测主要技术要求项目B级网C级网卫星截止高度角/(°)1015同时观
测有效卫星数≥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6观测时段数≥4≥2时段长度/h≥23
5≥4采样间隔/s3015
3 解算与分析
3.1 施工平面控制网
(1)基线解算
首级网采用Gamit 10.4解算软件和IGS精密星历进行基线解算[5-6],加密网采用商用软件TBC解算基线。
本项目位于沿海,我国所有的海洋负荷潮改正都是由东向西减少,沿海地区最大[7]。
因此,采用gamit解算B级网基线时考虑了海潮对基线结果的影响,设置了相关合理的海潮改正模型,并在解算过程中进行修正,确保了基线解算的质量。
文献[8]指出,对于Gamit软件基线解的同步环检核,可以把基线解算精度指标nrms值作为同步环优劣检核的一个指标,一般认为nrms 值0.12~0.5是合理的。
根据国内外GPS数据处理经验[8-10],nrms值在0.25左右为最优。
B级网基线解算nrms为0.19左右,接近0.25,说明GPS首级网的整体外业观测质量较高,基线解的精度较理想。
(2)二维平差点位中误差
采用CosaGPS对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进行平差。
平差后点位精度见表3,其中首级网最弱点(DQ4)的点位中误差为±1.8 mm,平均点位中误差为±1.6 mm,最弱边DQ4—DQ6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24.1万;加密网最弱点(DQ8)的点位中误差为±1.8 mm,最弱边DQ13—DQ14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41万。
平面控制网精度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表3 GPS点位中误差统计mm点名DQ3DQ4DQ5DQ6DQ7DQ9DQ11DQ12点位精度1 51 81 71 41 51 41 51 7点名
DQ2DQ8DQ10DQ13DQ14DQ15DQ16DQ17点位精度1 71 811 11 11 21 41 4首级网加密网
3.2 施工高程控制网
(1)环闭合差统计
陆地水准和跨海水准外业观测各项指标满足规范和上述设计要求,表4为高程控制网环闭合差精度统计。
表4 高程控制网环闭合差精度统计mm环编号12345环闭合差0 526 590 031 352 91限差15 6118 738 578 869 79
(2)高程精度统计
由表4可知,高程外业观测数据精度满足要求,采用CODAPS平差软件对全桥高程控制网进行整体严密平差,已知控制点DQ1的高程作起算数据。
平差后,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为±0.90 mm,最弱点(DQ18)的高程中误差为±2.90 mm。
表5为高程控制网精度统计,高程控制网精度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表5 高程控制网精度统计mm点名
SDQ1DQ2DQ3DQ4DQ5DQ6DQ7DQ8DQ9精度01 401 631 742 441 932 182 512 51点名DQ10DQ11DQ12DQ13DQ14DQ15DQ16DQ17DQ18精度2 472 452 602 602 652 732 752 882 90
4 结束语
平面控制网采用分级布网的设计方案施测,其中首级控制网按基准站建设要求进行设计和观测,可满足长距离跨海桥梁施工期间建立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实际需求,还可求定施工区域精确的GPS高程拟合参数,供施工放样使用。
高程控制网跨越多个岛屿,跨海测量线路多,跨海高程测量难度较大,通过水准路线的优化设计和合理组织,采用经改进的全站仪三角高程跨海水准测量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气候条件下长距离跨海高程测量的技术难题。
本文采用的测量方法适用于类似的长距离跨海大桥施工控制网测量。
参考文献
[1] 吴迪军,张建军,李书银.复杂特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与复测[J].工程勘察,2007(3):45-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101—2009,J961—2009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会.GB/T 12897—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 武瑞宏.GAMIT软件的安装与使用[J].铁道勘察,2008(6):44-46
[6] 匡团结,王兵海.GAMIT软件在高速铁路高精度GPS网基线解算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08(6):31-32
[7] 周旭华,吴斌,李军.高精度大地测量中的海潮位移改正[J].测绘学报,2001,30(4):327-330
[8] 郭际明,周命瑞,吴迪军,等.高精度GPS大型桥梁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与质
量评估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8-22
[9] 熊伟,吴迪军.GAMIT在高精度桥梁平面控制网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2):79-81
[10] 李剑坤,吴迪军.火箭橇滑轨基准线高精度GPS测量数据处理[J].工程勘察,2012(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