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天
战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副
辆头
吨副
只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5张PPT)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为什么把大别山作为目标?
重
点
南京
武汉
1、背景:战争形势的变化 2、概况:
人民 是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反攻条件具备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 1947年夏 ① 时间: 消灭的转折点。”
晋冀鲁豫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 ② 军队: ——毛 泽东 ③ 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 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
翻 身 农 民 踊 跃 参 军
• 过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 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 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 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全境
1949年4月 平津 淮海
湖口
辽沈
江阴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放军攻占总统府
毛 泽 东 手 书 七 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 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 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进 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 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武汉和南京。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三年多的时间 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 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歼敌人数:47万余人
意义:解放了东北全境
关门打狗 围锦打援
猛虎掏心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点: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碾庄 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意陈义官:庄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双省堆的集基础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点:华北 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北平和平解放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 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前线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陕北
挺进大别山
中共为什么选择大 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突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反
饥
国
饿
统
游
区
行
的
示
饥
威
民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
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
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五个
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
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陈官
庄
徐州
碾 庄
海州
猛 虎 掏 心
双堆集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蚌埠
时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地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参战部队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指 挥 员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概
况 碾庄、双堆集歼敌,解放徐州,陈官庄歼敌
52万
歼灭和 改编敌 人150 多万人
队的主力 基本上被 消灭,大 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
-
1949.1
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 消灭,大大加速了人们 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2)、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3)、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复习提问:
1.重庆谈判背景、时间、内容、意义?(P110) 2.国民党发动内战时间?(P111) 3.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论断?(P111) 4.中共中央制定了什么作战方式、目标、原则和方 针?(P111) 5.内战在1947年前半年的进展如何?(P112)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预习提问:
意 义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张家 口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北
后取中间
平
(瓮中捉鳖)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天 津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共19张PPT)

渡江战役
历史回眸
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
1.下列不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的是( B ) A.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没收农民的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 D.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2.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 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 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 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C )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3.在下列哪一战役中,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 D)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渡江战役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使北平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C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首 战 东 北 的 智 慧 所 在 ?
辽沈战役
和平解放
历史回眸
刘亚楼
林彪
罗容桓
东北解放军
东北野战军伏冰卧雪作战
1948 年 9-11 月,共 歼灭国民党军 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学习探究 怎样 体会 大军 合力 的宏 伟气 势?
根据辽沈战 役后,全国形势 的根本变化和中 原野战军攻克郑 州后东进靠拢华 东野战军,两军 联合作战的有利 态势,我人民解 放军展开淮海战 役。
(1)毛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有 何历史意义? (2)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如表中数据说明人 民解放军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决定战役胜负的因素有很多,结合上述材料,你认 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从中得到了什么启 示? 答案:(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律战役;意义:基 本消灭国民党主力,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原因:人民的大力支持。 (3)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向背;启示:得民心者得天 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6张PPT)

东A.北•辽全单沈•境击第战(此二役处级A编)辑母B版.文平本津样战式役
C.渡江战• 役第三级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 第陈四级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 马第五高级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 第二后级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 第巩三固级 大大改善 • 第四级
国民党 危机• 第五级略占优势
280万 365万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反
饥
国
饿
统
游
区
行
的
示
饥
威
民
三单击大此战处编役辑简母况版标题样式
战役
作战部队
战役
解放
歼灭
名称
和指挥员
时间
地区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辽沈战役• 第东林二北彪级解、放罗军荣桓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单94击7年此夏处,编刘辑伯母承版、文邓本小样平式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 河第天二级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 第三级
• 第四级
影响:揭开• 第五了级 人民源自点解放军战略进攻的 重
序幕
南京
武汉
2.三单大击战役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 党单的击力此量处严编重削辑弱母,版共文产本党样的力式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44张PPT)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国内阶级 矛盾。 土地政策的变化: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时间:1947年开始 土改范围:解放区 土改纲领:《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有分别是消灭封建剥削土地 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在中国共产党听领导下,历时 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 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有什么好 处?
动脑筋
为什么和平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共产党顺应了保障了 民心。 (2)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
产财, 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避免战争的破坏。
(3)傅作仪部队和平改编,为其他国民党将领转向人
民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南京
江阴 江阴
歼敌55.5万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肢 解 敌 人
蚌埠
中 间 突 破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 支前,巩固后方,为解放战 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歼敌47万
张家口 锦州 歼灭和改编 52万 新保安
北平 北平天津 沈阳 黑山 营口
歼敌55.5万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解放军为什 么能用和平的方 式解放北平呢? 这种和平解放的 方式有什么好处?
三大战役:
共计歼敌 人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9张PPT)

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 ——毛泽东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 部队和指挥
时间
歼敌和 解放地区 改编
俘虏或毙 敌指挥
辽沈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1948年9月至11月 47万多 东北全境 范汉杰 廖耀湘
淮海 中原、华东解放军 1948年11月至1949 55万多 刘 邓 陈 粟 谭 年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奋斗的结果。身处新时代 的我们,想到什么,想做什么?
第七单元
即“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中优 势兵力,各个击破” 敌人。
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第七单元
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为主要目标,对敌 之暂时猖狂进攻能“忍”得住、“等”其 分散,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 度,然后寻机“狠”狠歼之。
第七单元
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 陕北。“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掩卷静思
世界上最需要和平的民族, 在和平机遇最好的时代, 与和平擦肩而过
(解放战争) 共歼灭国军正规军554.247 万人, 非正规军 252.888 万人,总计歼敌人数为 807.135 万人。解放军伤亡合计 130 万人(含支前民兵)。 平民直接死于战争的人数估计在 50~100 万之间, 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 多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
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
念。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回顾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
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将本课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目相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
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
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难点为三大战
役的战略战术。
对于三大战役的学习,采用分总结构,先分别介绍各个战役的时间、指挥、战术、意义等,再以表格形式汇总。
以一名参加了几大战役的通讯兵的口吻,以日记的形
式回忆战争经过,贴近历史,创设情境。
对于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通过敌我双方各战场
力量分布和材料,强调东北作为首战之地的必然性,各大战役的战术,挖掘其中核心字,
如关门打狗的“门”在哪里?中间突破,各个歼灭的中心是哪一城市?先打两头,再取中
间的“两头、中间”分别是哪里?同时,运用地图,展示战役经过,直观上感受战术运用。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是我在本课中的一次尝试。
从始至终,创设了一个参战士兵的回忆录的
大背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亲身经历,贯穿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史实,如故
事般展开历史篇章,使学生身临其境般与“我”一同回顾历史、感悟历史、分析历史。
倒叙的运用是第二点尝试,本课先从图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展开,调动起学生
的情感,也设置疑问,这一幕的实现经历了哪些伟大的战役?从而回顾三大战役、渡江战
役的丰功伟绩。
对于平津战役的学习,也是先出示北平解放的图片,再挖掘相关事件。
倒
叙的运用一方面使战役的学习不至于千篇一律,另一方面巧设疑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绪。
第三点尝试是地图的运用。
通过地图分析战略战术,了解战争经过具有直观性。
三大战役,三幅战役图,使用上也是层层深入,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读图的能力。
比如辽沈
战役是讲述战役经过,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知识介绍,淮海战役是找出战役的重要城市,学
生需从过程中进一步发掘信息,平津战役是先放出路线图,由学生从中发现战役相关信息。
每一次战役,对学生的读图能力是一次提升。
【教学实录】
导入:课前播放《我是一个兵》。
常州解放的图片。
你知道常州是何时解放?解放战
争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最后的胜利?老师的手里,有一本士兵日记,今天就让我们翻开日记,跟随这位士兵重温历史,解答疑惑。
师:日记的第一页,士兵统计了敌我双方兵力变化。
可以看到此时我军总兵力已从内
战初期的130万增至280万,而国民党只剩下365万大军,一个讯号在那时的每一个解放
军战士脑中出现,就是:决战的时候到了。
与此同时,国民党的兵力已被我军分割成五大战场。
东北、华北、中原、华东、西北。
士兵还统计了各个战场的敌我双方实力分布,假如你是我军决策者,你将选择哪里作为最
初的战场?关于东北,日记里还有这样一段材料,除了兵力优势外,东北作为首战之地,
还有哪些原因?决战就从东北开始。
对东北的作战,士兵被委派为战地记者,让我们一起来帮他把战争的基本信息报道完整。
战争名称,时间,部队。
士兵拍下了本次战役,我军两位指挥将领的合影,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林彪、罗荣桓。
在战前的一次部署大会,士兵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
本次战争用什么战术打?关门打狗。
在这里,士兵注上了一个醒目的问号。
东北的大门在哪里?此门的战略意义如何?
我从日记里找到一幅地图。
哪位同学上来结合地图,给我们讲讲辽沈战役的经过。
锦州、长春、沈阳、营口。
辽沈战役后,我军兵力已增至300万,而敌人剩下290万。
各地解放放区纷纷游行庆
祝东北解放。
让我们再来帮助士兵报道一下辽沈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过渡:根据辽沈战役后,全国形势发生根本变化。
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后,东进靠拢
华东野战军,两军形成联合作战的有利态势,我人民解放军决定展开淮海战役。
本次战役发生在时间?部队?
这是日记里本次战役五位将领的一张合影,他们是谁?五位将领一致决定,本战需从
中间突破,各个歼灭。
淮海战役的中心在哪里呢?它又有何战略地位?在战役过程中,士
兵还拍下了这段影像,让我们一起跟着他回到战场。
去找一找本次战役我军在哪些地区取
得了重大胜利?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战争中处处可见这样的动人场景,陈毅感慨的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表格数据说明了战争的胜利来源于什么?
日记里还有一些关于国统区的报道。
政治经济危机:60亿——中国史上面值最大货币,民主运动高涨,经济腐败崩溃。
看着解放军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国民党俘虏押下战场,哪位同学来报道一下淮海战役具
有哪些伟大意义?
我从日记里还找到一张其他战场,士兵的好友寄来的照片,庆祝北平解放。
哪一战役
使北平获得解放?这位战友生动的用地图讲解了战争的经过。
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与战
役有关的信息?部队、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张家口、天津、北平和平解放。
印象最深的是北平的和平解放,北平当时的国民党守军司令是著名将领傅作义,士兵
回忆说:听到傅作义投降的消息,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谁能说服他投降?又是怎样说服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了劝说,我们派出了谁啊?假如你是傅作义的女儿,你将从哪些
角度劝说他投降?北平何时解放?
三大战役后,士兵做了张表格,将三大战役的辉煌战果汇总宣传。
让我们帮助他完成
表格。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正规军仅剩146万,而我军已达到400万。
此时的每一位解放
军战士,心中只有最后一个愿望,你们说那是什么?
胜利已经离我们不远,国民党蒋介石再次耍起了和谈的诡计,最后却又拒绝签字,其
实国民党正借和谈之际部署长江防线。
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解放军发布命令,
向全国进军,开始渡江战役。
长江天险何足惧,百万雄狮过大江,百万雄师兵分几路一举
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天堑的?解放军登上南京总统府,让鲜艳的红旗在城楼上空飞扬,这
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国民党政权存在了多久?
常州解放。
节节胜利的喜讯传来,毛泽东豪情万丈,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激励我军。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句令我印象深刻,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主张?将革命进行到底。
日记的最后一页,士兵深情的写下这段话:我是一个兵。
合上日记本,让我们回顾一下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历程,板书: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关上锦州大门,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连克碾庄、双堆集、陈官庄,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地区,而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
此后,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
解放,最终解放战争以我军胜利告终。
为什么在战争初期国民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解
放战争却是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而告终?老师从日记里找出一些照片和文字,请大家写一
篇小论文,我对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
板书:胜利原因:毛泽东等人制定了正确的战
略战术。
解放军英勇作战。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黑板上老师帮助大家梳理了本课的大事记,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整理一下解放战争
以来大事历程呢?相信有了士兵日记的帮助,你们一定可以。
重庆谈判——全面内战——
重点进攻——大别山战略进攻序幕——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时光如梭,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毛主席的话再次回响耳畔。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
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段话中,
毛主席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年代,你知道分别指的是哪一年吗?为什么说它们
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