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367)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公路勘测设计(专科)一、填空题: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 。
2.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3.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有、、。
4.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
5.实地定线的方式有、、、。
6.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
7.选线的三个步骤是、和。
8.纵断面图上俩条主要的线是、。
9.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和展线三种。
10.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11.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阻力为,,。
12.平面线性要素的六种组合类型,,,,,。
13.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4.垭口的选择包括:,,,的选择。
15汽车行驶性能包括,,,,,。
16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是。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是。
17道路平面交叉的形式主要有,,,。
18雨水口的构造包括,,三部分。
19道路平面现行三要素是指,,。
20路线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有,。
21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
22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
23分隔带上的路缘石主要起,,的作用。
24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
二、名词解释:1.停车视距2.横向超高3.回旋线4.避险车道5.匝道6.竖曲线7.平均纵坡8.越岭线9.设计速度10.视距三角形11.汽车的行驶稳定性12.缓和曲线13.视觉分析14.道路平纵线形组合15.路幅16.行车视距17.选线18.直线型定线19.匝道20.识别距离21.道路纵断面22.坡长23.超高值24选线25.减速车道26交叉口三、简答题:1.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些?2.汽车行驶性能的主要内容?3.丘陵区路线布设方式有哪些?4.山脊线的优缺点是什么?5.描述一下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6.国家的综合运输系统(网)的构成?7.缓和曲线的作用?8.如何进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选线需要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11.行驶中的汽车重心的轨迹在几何性质上的特征12.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3.竖曲线的作用是什么?14.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5.立体交叉的优点是什么?四、论述题:1.中间带的作用是什么?2.沿溪线的高线和低线的主要优缺点各是什么?3.为何要进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4.简述公路横断面设计内容5.简述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6.简述道路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 8E/ω2 。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答案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道路建设中的勘测、设计和规划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道路的勘测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在道路建设前,对道路线路、地形地貌、土壤地质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然后根据勘测结果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
它包括道路线路选择、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内容。
2. 道路勘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道路勘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道路的线路、纵断面和横断面等参数,以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并保证道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通过勘测设计,可以合理规划道路的线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3.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勘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地形地貌调查;进行土壤地质调查;进行地面控制点的测量;进行纵断面和横断面的测量;进行交叉口设计;编制勘测设计报告等。
4. 道路勘测设计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道路勘测设计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法、电子经纬仪测量法、GPS测量法、水准测量法、三角测量法等。
这些测量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可以满足道路勘测设计的要求。
5.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纵断面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纵断面的坡度和坡长;确定纵断面的超高和超高长度;确定纵断面的曲线和曲线长度;确定纵断面的渠化和渠化长度等。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6.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横断面的车道数和车道宽度;确定横断面的路肩和路肩宽度;确定横断面的人行道和人行道宽度;确定横断面的排水设施和排水设施宽度等。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最新《道路勘测设计》-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章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第二章 平面设计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0。
035和0。
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h V R i 1272+=μ=0.02)]-(0.035[127802⨯=3359。
58 m, 教材P 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设超高时:)(h V R i 1272+=μ=0.8)](0.15[127802+⨯=219。
1 m,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缓和曲线长度:=∆=pi B L '150/1%2%89)(+⨯=135 m 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38'04954︒=α,4JD 到5JD 的距离D=267。
71m 。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4R 110m,4s L =70m ,试定5JD 的圆曲线半径5R 和缓和曲线长5s L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π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2q 2180)2(,2tan)(00,πβαα解得:p=1。
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267。
71-157。
24 = 110.49 m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则有:522460p R = ,30260m ==,"28'20695︒=α 解得=5R 115。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引言
道路勘测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涵盖道路工程勘测、设
计及施工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主要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中的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
1.计算标高为300.00米的点在等高线(断面距为20米)上的投影长度。
答案:10米
2.某平面图比例尺为1:4000,某线段距离为300米,其在图上的长度
为多少?
答案:0.075米
第二章
1.求垂足高差为3m,边坡坡度为1:1的边坡高为多少?
答案:5.657m
2.一辆车所通过一段道路的沿线里程为4000m,根据该路段纵坡梯度的
要求,它应当超高原点多少?若某一中央桥距路线起点的里程为2200m,同
时已知其平均高程,求两端的高程值。
答案:96.57m,168.78m,174.65m
第三章
1.求某一房屋的建筑用地面积,东西距为18m,南北距为12m,距东南
角10m处的点标高为25.21m,距西北角15m处的地面高程为25.73m,并已知地形分别为1级、2级、3级,距形分别为400m²、300m²、200m²。
答案:216m²
2.一条规划红线内的机场跑道,总长为3500m,顺坡边坡为3%,倒坡边
坡为1%,那么,梯度点高差为多少m?
答案:36.11m
结论
通过上述课后练习题及对应的答案,我们可以了解到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中各章节所涉及的知识及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填空题1、道路勘测设计程序中三阶段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设计阶段。
2、汽车的行驶条件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横断面在曲线段需要加宽,试举出三种平曲线加宽的过渡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岭区选线主要有三种布局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验认为,使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时,回旋线参数A和圆曲线半径R保持如下关系______________,便可得到视觉上协调而又舒顺的线形。
7、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制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道路所处地区和构造特点,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国的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四级公路。
9、平面线型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满足视距要求。
11、汽车由直线到圆曲线过渡过程中其行驶轨迹为_____________。
12、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
13、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与的比值来表示。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367)

第一章.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组。
.道路运输的作用:直达运输作用,衔接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
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
.道路设计控制:对道路几何设计其控制作用的因素。
这些因素为:技术标准,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交通流特性。
.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等。
.地形划分:平原、微丘和山岭、重丘。
.设计车辆: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城市道路分级依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
.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条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部分答案教材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部分答案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填空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或将之称为平面三要素。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4、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一般有空气阻力、摩擦阻力和(惯性阻力)。
5、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形状)的最关键参数。
7、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
8、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9、山岭区选线布局有(沿河线)、(越岭线)、山脊线三种方式。
10、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专用车道)、(修建立体交叉)等。
P2331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12、汽车行驶出现的纵向不稳定有纵向倾覆和纵向倒溜滑移两种情况。
14、平面线形组合类型是基本型、S形、卵形、凸形、C形、复合型、回头形曲线。
15、.纵断面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纵坡、竖曲线。
16、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17、视距的类型分别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19、展线的方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
20、实地放线常用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三种。
21、城市道路道路网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四种基本形式。
25、.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一般取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
26、公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
27、无中间带的超高过渡方式有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
30、纸上定线的方法有直线形定线法、曲线形定线法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技术指导文件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技术指导文件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因素: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渐变率适中。
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最小纵坡:为纵向排水要求,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要求的纵坡最小值。
. 理想的最大纵坡:指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
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指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容许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
. 为何要进行坡长限制?达到坡长限制值后如何设计?答:因为坡长过长或过短都会易引起驾驶员紧张,易造成操作失误,引起事故,上坡过长易引起熄火,下坡过长易引起制动器发热失效,引起事故。
达到限制坡长时,应按要求设置缓和坡段。
. 平均坡度: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改路段长度比值。
合成坡度: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
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和合成纵坡?答:平均纵坡太大造成上坡长时间低挡,易至车辆水箱沸腾,下坡则造成频繁制动,易引起操作失误。
.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些,行驶条件及对路面的要求?答: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条件: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及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
要求:宏观上要求路面平整而坚实,尽量减少滚动阻力,微观上有要求路面粗糙而不滑,以增强附着力。
. 竖曲线:指在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
竖曲线要素:坡差,曲线长,切线长,竖距,外距。
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的因素: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满足视距要求。
. 简述在道路纵断面上设置竖曲线的目的。
答:为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要求的需要。
. 爬坡车道设置原因。
答:为了将载重汽车从正线分流出去,以提高小客车行驶的自由度,确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
.避险车道作用及组成。
答:作用:供失控汽车驶入,利用制动坡床的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或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组成:由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及辅助设施组成。
.纵断面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答:拉坡前的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位置,试坡,调整,核对,定坡。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及其适用性是什么?答:组成:行车道、中间带、路肩、避险车道、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
类型及适用性:单幅双车道,适用于二级、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
双幅多车道,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单车道,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公路。
.道路横断面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类型?答: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及绿带。
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各级公路都要设置路肩,其作用?答: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临时停车之用、作为富余宽度,增加安全及舒适感,减少事故、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线地下管线的场地、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四条及四条以上车道的公路应设置中间带,其作用?答:分隔上、下行车流,防止车辆驶入对向车道,减少道路交通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可作为设置道路标志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过街安全岛。
一定宽度的中间到并种上花草灌木或设防眩网,可防对向车灯眩目,还可以起到美化作用。
设于中央分隔带的路缘带,有一定宽度及颜色,能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增加侧向富余宽度,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试述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
答:绕内边线旋转,适用于新建公路。
绕中线旋转,适用于旧路改造。
绕外边线旋转,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一般不用。
. 试述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答: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适用于中间带宽度≤时。
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适用于各种宽度的中间带。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适用于双向车道数>的公路。
. .在确定超高过渡段的长度时应考虑什么?答:()一般在确定缓和曲线长度时,已经考虑了超高过渡段所需的最短长度,故应取;()若计算的>,应修改线形,使≥。
当平面线形无法修改时,可将超高过渡起点前移,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起点前的直线路段开始。
()若<,但只要超高渐变率≥,任取。
否则,超高过渡可设在缓和曲线某一区段内,全超高断面设在缓圆点或圆缓点处。
()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但若圆曲线上设有超高,则应设超高过渡。
超高过渡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终点的直线上。
若直线长度不足,容许超高过渡段在直线和圆曲线各一半.各级公路对视距要求。
答:.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倍,受地形限制而采用分道行驶的路段可用停车视距。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大车型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下坡采用货车停车视距检验。
.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分钟内提供一次超车视距路段。
.试述缓和曲线、超高过渡段、加宽过渡段长度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答:超高过渡段的作用:为了行车舒适,利于排水。
加宽过渡段的作用:为使路面由直线上正常宽度过渡到圆曲线。
三者关系:对设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过渡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
对不设缓和曲线,但设有超高过渡高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过渡段相同的长度。
即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过渡段应按渐变率为且长度不小于的设置要求。
.视距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第五章: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要点。
答:.平面线形应直捷、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
.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道路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形式?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
答:基本型曲线,形曲线,卵形曲线,凸形曲线,复合型曲线,形曲线,回头形曲线. 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要求,以及相关高程控制点和构造物设计纵断面的要求.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设计速度,在适应地形及环境的原则下,对纵坡大小、长短及前后坡段协调的情况,竖曲线半径及其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的等进行综合分析,反复调整,设计出平顺、连续的纵断面线形。
.平面上直线路段不宜在短距离内出现凹凸起伏频繁的纵断面线形,其凸起部分易遮挡视线,凹下部易形成盲区,使驾驶员产生茫然感,导致视线中断,使线形失去连续性,影响行车安全.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纵坡的要求,并采用运行速度对通行能力与行车安全进行检验长下坡的直坡段端部不应设计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或平曲线,以保证行车安全。
.纵断面设计应考虑路面排水的要求。
.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答:纵坡极限值的运用,最短坡长,竖曲线半径的选用,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条件。
第六章:选线与总体设计.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步骤?答:原则方法:通过分阶段、分步骤,有粗到细,反复比选来求最佳解。
步骤:路线技术指导文件选择,路线带选择,具体定线. 路线技术指导文件选择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答:收集资料。
根据确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地形图上,结合收集的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得路线走向。
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实地勘察,连同野外勘测中发现的新技术指导文件,都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可能得技术指导文件。
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研报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高依据。
. 平原区路线的要点。
答: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 沿河线布设要点答:河岸选择。
高度选择。
桥位选择。
.越岭线布设要点答:垭口选择、过岭高程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山脊线布设要点答:控制垭口选择,侧坡选择和试坡布线.丘陵区选线要点答:注意利用有利地形减少工程量。
注意平纵组合合理设计。
注意少占耕地不占良田。
.越岭线布局应解决哪三方面的问题?答:解决垭口选择、过岭高程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三个问题。
.回头曲线及其适用场合答:当控制点间高差较大,靠自然展线无法取得需要的距离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不宜采用自然展线时,路线可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进行展线。
.山脊线及其选择条件答:大体上沿山脊布设的线叫山脊线。
条件:山脊线方向不能偏离路线总方向过远。
山脊平面不能过于迂回曲折,纵面上各垭口间的高差不过于悬殊。
控制哑口间的山坡地质情况较好,地形不过于陡峻凌乱。
上下山脊的引线要有适合地形可利用。
.简述丘陵地区选线的原则及方式答:原则:微丘区选线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形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