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内能与热机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九年级下册物理内能与热能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物理内能与热能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及其现象的科学,而内能与热能则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九年级下册的物理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这些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内能与热能展开,深入探讨它们的定义、计量、转化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一、内能的定义与计量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微观运动能量的总和。
在热学中,内能常用符号U表示。
内能的计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的内能由其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势能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等多种能量形式构成。
在宏观层面上,内能表现为物体的温度。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二、热能的定义与计量热能是指物体因温度差而具有的能量。
在学习中,我们常用符号Q表示热能。
热能的计量单位同样是焦耳(J)。
热能的传递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之间。
根据热能的传递方式,我们将其分为三种:传导、辐射和对流。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的热能传递,通常发生在固体物质中。
它的传递方式是通过物体内部的颗粒间的碰撞进行的。
辐射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而进行的热能传递。
这种传递方式可以发生在真空中,几乎所有物体都会发射和吸收辐射能。
对流是指物体内部的热能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体运动进行传递。
在流体内,热能通过流体的密度不均与温度的差别来实现。
三、内能与热能的转化内能与热能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当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时,它们之间会发生热能的传递。
被加热的物体会吸收外界的热能,使其内能增加,而减热的物体则会释放内能,使其内能减小。
内能与热能的转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
例如,在机械工作中,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这种转化常见于蒸汽机、汽车发动机等设备中。
另外,内能与电能之间也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电热转换中,电能可以通过电热器件转化为热能,例如电饭煲、电炉等家电。
四、内能与热能的应用内能与热能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常常利用热能来进行烹饪和取暖。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一、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 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势能也会发生变化。
2. 内能的影响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例如,给一块铁加热,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如一桶热水的内能比一杯热水的内能大。
- 状态:同一物体,状态改变时,内能也会改变。
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因为冰熔化为水时要吸收热量,分子势能增大。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做功。
-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例如,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 热传递。
-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二、热机。
1. 热机的概念与种类。
- 概念: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种类: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其中内燃机是最常见的热机,它又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 内燃机。
- 工作原理。
-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只吸入空气。
- 压缩冲程:活塞对气缸内的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汽油机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向气缸内喷油,雾状柴油遇到高温空气立即燃烧。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内能是指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储存的能量,是热机工作的基础。
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在物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下将对初中物理的内能和热机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能1.分子运动和内能:分子的运动包括转动、振动和平动三种方式,它们都具有动能和势能。
物体的内能是由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总和。
2.内能的变化:内能可以通过吸热或放热来改变。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3.热平衡:当两个物体处于热接触状态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
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之间的热量交换停止,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再改变。
4.热容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称为热容量。
物体的热容量取决于其质量、材料性质和温度变化。
5.内能计算公式:对于理想气体,其内能可表示为内能等于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即U=3/2nRT,其中U为内能,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二、热机2.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通过吸热、放热、做功和循环几个过程来完成能量转化。
典型的热机工作过程包括加热过程、膨胀过程、冷却过程和压缩过程。
3.符号记法:热机系统的各个过程可以用P-V图和T-S图表示。
P表示压力,V表示体积,T表示温度,S表示熵。
4.热机效率:热机效率定义为热机输出的有用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
对于循环热机,效率可以表示为η=W/Qh,其中η为效率,W为输出的功,Qh为输入的热量。
5.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的热机循环,其效率为最高效率。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是理论上的热机极限。
6.第一法则和第二法则:热机的工作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表示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了热量自然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无法实现自发从温度较低的物体吸热转化为完全功的过程。
初三物理内能的知识点

初三物理内能的知识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在初三物理课程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1. 分子运动:物体内部的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
2.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也就越大。
3. 热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4. 热传递:当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 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内部分子的碰撞传递。
- 对流:在流体中,热量通过流体内部的流动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介质。
5. 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在相同热量作用下温度变化的大小。
6. 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 Q = mc\Delta T \),其中\( Q \) 是热量,\( m \) 是物质的质量,\( c \) 是比热容,\( \Delta T \) 是温度变化。
7. 改变内能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可以减少物体的内能。
- 热传递:热量的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8. 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热机输出的有用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
理想情况下,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因为存在摩擦和散失的热量。
9.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10. 热膨胀和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和收缩。
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体积增大,在冷却时体积减小。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初三物理中关于内能的基础框架,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内部能量的存储和转移机制。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温度区别

分子势能→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引力与斥力内能= +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运动动能→分子热运动→温度联系:1、温度与热量的联系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
同理,物体温度降低不一定放出了热量,还有可能物体对外做了功。
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例子——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热量和内能的联系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一种量度,所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但物体内能的增加(或减少),不一定是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温度和内能的联系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动能的大小,因此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反之,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而物体的内能变化了,物体的温度却不一定改变。
这是因为物体在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会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分子势能变小,内能也就改变了,而温度却不一定改变。
只有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我们才可以说: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温度升高(或降低)区别温度热量内能从宏观角度看表征物体冷热程度;从微观的角度看是表征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的剧烈程度;从能量的角度来看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动能越大。
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可以用“降低”、“升高”、“是”等表述。
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数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放出”而不能说“具有”、“有”、“含有”。
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分子势能和物体的状态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状态和分子个数有关,另外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可以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
九年级物理课程讲解内能和热量

九年级物理课程讲解内能和热量哎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内能和热量。
别担心,不会像上课那样让人昏昏欲睡,咱们轻轻松松地聊聊这些物理小知识,保证让你听了心情愉快,顺便涨点知识。
内能,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像你心里那种温暖的感觉,或者说你吃到好吃的零食时那种幸福感。
内能指的就是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里所有小分子、小粒子们不停地在活动、运动,它们产生的能量。
就像是人们聚会时的热闹气氛,越多的人一起嗨,气氛越好,能量自然也就越高。
你想想,温暖的被窝里,身体舒服,心情也好,那就是你的内能在作怪。
接下来聊聊热量,嘿,热量就像是你冬天喝热巧克力时的感觉,暖暖的,甜甜的。
热量其实是内能的一部分,但它是通过热的方式传递的,像是一个温暖的拥抱。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冰块放在温水里,冰块就会慢慢融化,这就是热量在发挥作用。
水的分子因为吸收了热量而开始活动得更加欢快,结果冰块变成水,真是奇妙啊!要知道,热量可是个调皮的家伙,它总是在物体之间转来转去,有时候它就像个小孩子,想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去玩。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热量和内能这两个家伙其实挺有趣的?再说说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就像是你和朋友传纸条,纸条在你们手里来回递,信息就传递了。
比如说,你把手放在热水壶上,热量通过接触把温度传递给你的手,让你感受到温暖。
对流就像是一锅汤的热气,汤底的热量会把上面的汤慢慢加热,形成循环。
要是你在家里做饭,汤锅里的热气腾腾,那就是热量在做工!辐射呢,想象一下太阳的光,照耀在地球上,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就像个大火炉,把热量通过空中辐射到我们身边。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内能和热量无处不在。
夏天的空调、冬天的暖气,都是在调节着我们周围的热量。
而我们的身体里其实也在不停地进行着热量交换。
想想你在运动时,出汗就是身体把热量释放出去,保持凉爽。
哎呀,这种自然的调节真是太厉害了!内能和热量还影响着天气变化,比如,云彩是怎么形成的,都是和空气中的热量和内能有关系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和热量》知识解析

《内能和热量》知识全解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类比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了解物体的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
和。
3.通过实例,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理解热值的概念以及物理意义,会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本节重点是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难点是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中考命题常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以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以及燃料的使用与热量的计算为重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问答题等。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质量、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②与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物体的质量、温度一定时,物体的体积大小影响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影响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进而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
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体积一定时,质量越大,分子的数目就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④与物体的状态有关:物体的质量、温度一定时,物体的状态影响分子间的距离,同样能影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如相同质量0 ℃的冰和0 ℃的水,虽然它们温度相同,但是内能不相同。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第12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总结1、内能: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符号J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
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物体放热时内能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是不变的,故选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物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 )A.地球外的陨石,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炎热的夏天,西瓜在冷水浸泡后吃起来更加凉爽可口C.划着火柴,火柴燃烧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答案】B【解析】A.流星是由于陨石与大气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燃点燃烧形成的,是做功改变了它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B.西瓜在冷水浸泡后温度降低,是由于西瓜与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改变了它的内能,B符合题意;CD.划火柴、锯木头,都是由于外界对他们做功内能增大,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1、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4、(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①实验:如下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②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①实验:如下图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说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同学都觉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确实如此,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不少同学对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不易掌握。
1.三者的概念区别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它反映的是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升高”、“不变”或“降低”,但温度不能传递,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而出现,是一个过程量,因而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若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谈不上热量,故也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J)。
(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总的来说,当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2.三者的辨证关系
要揭示三者的辨证关系,可用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来对它们进行总结。
(1)两个“一定”
①物体的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
因为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部分子无规
则运动剧烈程度也随之改变,故内能也会改
变。
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
定增加(减少)。
②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就是发生了热传递。
而热传递则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在不考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四个“不一定”
①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必须吸收(或放出)热量,晶体由于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晶体物质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却是不变的。
但非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所以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②物体内能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物体内能的改变除了吸收或放出热量(即热传递)这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的,但其温度却是不变的。
④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热量。
做功也是改变物体的温度(内能)途径之一,因而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由吸收或放出热量所致。
3.三者的联系
热量、温度和内能三者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热”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热”不但可表示温度,还可表示热量和内能。
例如:“今天气很热”中的“热”是表示温度;“蒸发吸热”中的“热”是表示热量;而“摩擦会生热”中的“热”则是表示内能。
在这三个量中,温度与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则是一个过程量。
例1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在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解析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 错;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
答案 D
例2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
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A选项说法不正确;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也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不能说“含有”、“具有”。
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也可能是放出了热量,D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