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麻雀导学案
《麻雀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麻雀》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麻雀》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小麻雀在严寒的冬日中为求存活而与人类展开搏斗的故事,展现了弱小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麻雀与人类的对抗,探讨弱者如何在残酷的现实中寻找生存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文学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2.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 探讨小麻雀与人类的对抗,思考弱者如何在现实中生存的问题;4. 分析小说中的寓意和主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1. 大背景下的小细节:如何从《麻雀》中领悟到鲁迅对社会的批判和关怀;2. 弱者生存之道:探讨小麻雀与人类对抗的故事,思考弱者如何在严酷现实中寻找生存的机会。
四、教学过程1. 导读: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出本次学习的主题;2. 理解认知:阅读《麻雀》全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主题探讨:讨论小麻雀与人类的对抗,探讨弱者如何在现实中生存的问题;4. 深度分析:分析小说中的寓意和主题,拓展学生的思维;5. 思考和总结: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思考小说给我们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和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绘画等方式展示对《麻雀》的理解和思考;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探讨其对社会的批判和关怀。
六、教学反思本次导学案通过引导学生从小麻雀与人类的对抗中思考弱者生存的问题,帮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领悟生活的哲理和智慧。
同时,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学修养。
第二课时导言:电影《麻雀》是由导演文牧野执导,刘涛、陈伟霆等主演的一部反腐题材电影。
该电影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年轻检察官杨秀洲,在坚持原则、勇敢无畏的情况下,揭露了一起涉及腐败的案件,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本片让观众看到了正义的力量,深刻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影中的主题和背景,提升我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质疑: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2.明标: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丁什么感情,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默读,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1.指名读1~3自然段,问: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麻雀弱小?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
2.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3.引读:在小麻雀遇到危险,需要搭救时,猎狗怎么做?齐读第4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危急时刻?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4.这时谁出现了?齐读下文“突然……”你有什么问题?(或引出质疑中有关的问题)组织解疑。
5.读句子,想问题(投影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猎狗面前?)议:(老麻雀落下来的动作又快又猛,力量很大,落地很重,气势很猛,看出它着急紧张,救子心切。
)指导读这一句。
(语速要快,显出紧张、救子心切的心情。
)(投影2)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绝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着”?议:(“绝望”,即毫无希望,这里指老麻雀带着毫无希望的神情,它对自己的举动能否保护小麻雀,阻挡猎狗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但它仍尽力地保护自己的幼儿。
)6.出示投影图片。
说一说,读一读课文有关内容。
男女生分别读,男生读猎狗,女生读老麻雀。
评读:这样读能不能体现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谁再读读?试背诵第4自然段。
7.老麻雀这样做是为什么?默读第5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8.小组讨论解疑:班内汇报:读句子,谈理解:(投影3)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
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
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
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2.你还读懂了什么?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提示: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2).猎狗想怎么样?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小麻雀摔下来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
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麻雀》导学案

《麻雀》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嗅、奈、拯”等6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嗅、奈、拯”等6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一、预学1.经典诵读2.复习导入嗅到摇撼无可奈何巢里挓挲露出牙齿身躯拯救嘶哑庞大齐读、开火车读。
3.前置学习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二、互学1.小组交流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要求说清楚是从那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2.展示点拨(1)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呆呆”“无可奈何”二词,体会作者对小麻雀神态描写的准确和生动。
理解“无可奈何”在句中的意思,感悟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的无助和可怜,由此激发学生对小麻雀命运的担忧——那么幼小的麻雀,却撞上了“我”的猎狗,它会怎么样呢?(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表现了猎狗的什么特点?读着这句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氛围?)预设:抓住“大嘴”和“锋利”这两个词语,借助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悟猎狗的凶狠,进而体验文中的小麻雀面对猎狗时的紧张。
教师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情境描绘,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表述,教师相机引导补充。
(3)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预设:从“像一块石头似的”可以体会到老麻雀落地时速度快、力量大,老麻雀非常着急,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个选择,充分反映了老麻雀奋不顾身的心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要求:1、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
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三、理清课文层次2、按提示把课文分为三部分,找出起止段落。
第一部分():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起因】第二部分():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了自己的幼儿,吓退了猎狗。
【经过】第三部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结果】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荫路上)(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①、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②、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有怎样的动作?怎样的外形?(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绒毛)【从“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①“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麻雀】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 学习理解和运用词语“环境”、“果断”;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导学内容:1. 导入:生活中你见过什么鸟?它们都有什么特点?2. 预读:阅读短文《麻雀》,回答问题。
3. 情感体验: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麻雀的生活方式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 阅读课外材料:了解麻雀的更多知识。
导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与学生展开对话,询问学生是否见过鸟,了解学生对鸟类的了解程度,并引出主题。
二、预读学生先用眼一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读一读短文,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 麻雀是什么样的鸟?2. 为什么说麻雀是最普通的小鸟?3. 文中提到的麻雀多的环境有哪些?4. 麻雀是什么样的性格?5. 麻雀是怎样对待环境的变化的?三、情感体验1. 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看看有没有麻雀的踪迹。
如果有,观察它们的行为,看看它们聚集在一起,是否有类似短文中所说的行为。
2. 学生思考:为什么麻雀能够生活在城市中?四、阅读课外材料学生阅读一篇关于麻雀的课外材料,加深对麻雀的了解。
【麻雀】课外材料:麻雀是一种在我国很普遍的小鸟。
它的个头不大,身长不过20厘米左右。
麻雀头顶凸起,嘴巴短而钵状,尖尖的翘起。
它的翅膀很短,所以它飞不高,而且飞的时候发出“水水”的声音。
麻雀的羽毛呈褐色,有的雄性雀鸟有一片白色的领子。
麻雀是善于适应环境的鸟类之一。
它能够在山区、平原、河边、城市等多种环境中生活。
在城市中,人们盖了高楼大厦,麻雀却能找到突破工程。
它能够在建筑物上搭巢,进入城市居住。
麻雀非常利索,搭巢的速度快,一到三天就能完成。
它们一般选择环境相对安全、光线较好、食物较多的地方来筑巢。
麻雀的食物主要是昆虫及其幼虫、果实等。
麻雀的唾液中含有抑制麻雀疾病的物质,所以它们常常唾在进食的昆虫上。
麻雀的嘴巴较硬,可以啄食坚硬的种子。
阅读材料后,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对麻雀的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版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初步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从教材的整体安排上看,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对上一单元要求学生把握课文中的事例的进一步强化,为下一单元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做铺垫。
在课文的讲解中,我将注重文章字句的理解分析,为下单元的单元目标打好基础,同时也会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叙述顺序的理解感受,并能应用到写作上。
《麻雀》一课主要叙述了受母爱驱动的麻雀在幼儿千钧一发之际毅然落到幼子前面,保护幼子免受“庞然”的猎狗侵害的故事。
在故事中,无论是猎狗还是“我”都被麻雀强大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精神深深震撼,最后“我”唤回猎狗,走开了。
作者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麻雀和猎狗对峙的场面,突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敬佩。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仙鹤小学四年级(1)班全体学生。
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的中后期,四年级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也能大概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
但由于是乡镇学校,基础可能会相对薄弱,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如纠正字词读音、写字笔划顺序等。
四年级学生多数比较活跃,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关于动物的故事、麻雀的认识和关于母爱的故事,在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能准确的写出生字词,同时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对文章分层次来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达到通过对文章叙述顺序的理解记忆复述课文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理解麻雀飞下来保护幼子的原因,能理解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敬佩,并能说说自己对于母爱的感悟,或关于母爱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章中生字词的字形字义、文章中一些描写性词语的作用、文章叙述的顺序教学难点:麻雀不能“安然站在树上”的原因教法学法教法:采用多媒体为手段,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朗读为辅的教学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麻雀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
注重“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让学生在读中学到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学习时,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自问自答、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汇报交流。
相互启发,深入探究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急切心情和敢于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无畏气概,进而领悟“亲子”“母(父)爱”力量的强大。
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动发现、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
同时,通过反复的读、思、画、议,使学生对老麻雀这个主要角色的神态、动作及果敢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收集和母爱有关的名言及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1.走近作者。
(1)导思:同学们喜欢看外国名著吗?(出示长篇小说《父与子》的一组图片)还记得这些有趣的情节吗?你知道《父与子》这部名著的作者是谁吗?(2)出示屠格涅夫的图片及介绍。
2.导入新课。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麻雀》就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相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2)导思:这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连这位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由外国长篇小说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拉近了学生与作者及文本之间的距离,可谓一举多得。
而对屠格涅夫的介绍,潜移默化中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要求,学生自学。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想一想:①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主人公是谁?②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么样的?③按“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雀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重难点
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前我们预习了《麻雀》这篇课文,你们知道课文中有哪些角色吗?(“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
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想()小麻雀。
老麻雀()小麻雀,吓()了猎狗。
我()了猎狗。
3.学生读文,交流。
4.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情感,不知你感受到了吗?(母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快速读文,旨在紧扣教学目标,先找出文中出现的角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脉,初步感知课文体现的浓浓的爱意。
二、感悟小麻雀的可怜
1.这浓浓的爱意,是由一只小麻雀的遭遇而展开。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神态的句子。
出示课件: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预设: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神态)
(2)请认真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可怜、无助的麻雀)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呆呆地、无可奈何)(3)“无可奈何”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感到很无奈),带着小麻雀的无奈,我们再读这句话。
预设:学生说到小麻雀外形的句子。
出示课件: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外形)
2)从这外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小麻雀怎么样?(小、可怜)
3.因为麻雀太小,所以才会从巢里掉下来,站到这陌生的地方,遇到庞大的猎狗,它呆呆地、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无助地拍打着小翅膀,多么可怜啊!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再分别从“神态”“外形”两方面进行品析,感悟此时的小麻雀又小又无助,非常可怜,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感悟猎狗的可怕
1.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描写小麻雀的神态和外形的句子,体会到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
那它遇到的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呢?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猎狗的句子。
2.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3.自己轻轻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猎狗这样凶,小麻雀多危险啊)
出示课件:猎狗张开大嘴图。
4.看看此时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显得多么凶狠。
想想那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嘴角还是嫩黄,个头不过咱们拳头那般大,如果猎狗一口咬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一幕!你感觉到这紧张的气氛了吗?一起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想象体验文中意境的能力。
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情境描绘,借助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紧张的氛围,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为下文感悟老麻雀的勇敢埋下伏笔。
四)感悟老麻雀的勇敢
1.就在这危急关头,谁出现了?(老麻雀)
2.它是怎样做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3.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1)这句话中主要描写了老麻雀哪个方面?(动作)哪些动作?(飞、落)
(2)“像一块儿石头似的”是什么意思?(突出表现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的勇敢和坚定)
(3)小小的动作描写带给我们的思考,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关注老麻雀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生动地描绘了老麻雀在情急之中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对理解老麻雀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指引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4.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什么叫“扎煞”?(张开)
(2)它张开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它可能在叫着什么?
(走开,你这可恶的猎狗!不许你伤害我的孩子!)
(3)它为什么要“绝望地尖叫”?(它感到很害怕)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5.它还有什么动作令你感动?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1)哪些动作让你感动?
(2)老麻雀拿什么来掩护小麻雀?(自己的身躯)那拳头般大小的身躯,能掩护得了吗?(掩护不了)所以,现在的老麻雀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
(3)老麻雀紧张成什么样子了?(浑身发抖,声音嘶哑)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4)如此紧张、害怕的老麻雀并没有退缩,一起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5)如果搏斗开始,这会是一场怎样的搏斗?(激烈的搏斗)
搏斗的结果是什么?(老麻雀战败、战死)知道结果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来掩护、拯救这小麻雀?(看到自己的孩子面临危险,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猎狗吃掉)
(6)这说明老麻雀怎么样?(勇敢、爱自己的孩子)那这勇气来自于哪里?文中是这样说的,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7)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爱的力量)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它知道自己不能打败它,但这种强大的力量,让它能为了孩子,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奋不顾身地去拯救自己孩子,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孩子一分钟的生命……这种强大的力量,让身躯弱小的老麻雀变得如此高大,变得如此勇敢。
对,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如此强大!带着这些感悟,我们一起再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老麻雀的动作出发,展开想象,通过有层次地追问,让学生感悟老麻雀虽紧张、害怕,但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麻雀外形弱小但精神强大。
同时让学生了解,刻画人物形象不仅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还应关注心理活动。
(五)感悟爱的奇迹
1.麻雀斗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可正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
心的爱,产生的巨大力量,使得那令人惊恐不安的险情出现了奇迹。
请大家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想想结果是怎么样的?
2.面对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老麻雀,猎狗退缩了,这真是奇迹啊!回想一下猎狗开始看到小麻雀时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请男、女生分别读一读。
出示课件:
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设计意图】利用猎狗刚才和现在两种不同的表现,让学生感受作者采用的对比方法,不仅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那“一种强大的力量”,还让故事的情节显得更加生动,对于习作方法的渗透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狗鸟之战”的作者,为什么要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对小麻雀的怜爱;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
4.回读全文。
(六)感恩有爱的生活
1.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
《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课件:
是的,请不要见笑。
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设计意图】引用“原文”资料补充课内,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更加明确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爱,维系着生命,使生命充满活力。
同时,引出下一环节的写话主题。
2.爱无处不在,我相信,文中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浓浓的爱意健康成长。
同样,同学们也沐浴着父母、老师、朋友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
谁愿意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使课文中心得到升华,又将文本与生活结合,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现自己生活中得到的点点滴滴的爱,同时引导学生用感恩之心回报所有爱自己的人。
读写的结合,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练习机会。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2.阅读关于爱的文章。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拓展阅读,丰富知识面,增加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