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爻辞与彖象传对应学习总表【无链接版】

合集下载

《易经》六十四卦图表

《易经》六十四卦图表

《易经》六十四卦分上经三十卦和下经三十四卦。

序卦名卦图说明1 乾乾(拼音:qián,中古拼音:gien),六十四卦之首。

上下皆由相同的乾卦组成其六个爻皆为阳。

通称“乾为天”。

代表“天”的形象。

置于六十四卦之首、其次是相征"地"的坤卦,序卦传:天地定位、万物生焉。

2 坤坤,六十四卦中排行第二之卦。

上下皆是由坤卦组成,六个爻皆是阴爻。

通称为“坤为地”。

象征“大地”、与天共同蕴育万物之生成。

3 屯屯(拼音:zhūn,中古拼音:tryn),六十四卦中排序第三之卦。

外卦(上卦)为坎、内卦(下卦)为震。

因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雷的震卦,所以通称为“水雷屯”。

天地定位后万物生长,屯卦有“盈”“万物始生”之意。

4 蒙蒙,六十四卦中第四卦。

外卦(上卦)为艮、内卦(下卦)为坎。

因为上卦是代表山的艮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故通称“山水蒙”。

象征万初生,“蒙昧”的状态。

5 需需,六十四卦中第五卦。

外卦(上卦)为坎、内卦(下卦)为乾。

因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天的乾卦在下,故通称为“水天需”。

依序卦传的解释需为“饮食之道”,指万物启蒙后的养育。

6 讼讼,六十四卦中第六卦。

外卦(上卦)乾、内卦(下卦)坎。

因为代表天的乾卦在上、代表水的坎卦在下,是故通称为“天水讼”。

依序卦传的解释,为了饮食生活的“需”求,开始会有争执,是为“争讼”,是以排序在需卦之后。

7 师师,六十四卦中第七卦。

外卦(上卦)坤、内卦(下卦)坎、因为代表地的坤卦在上、代表水的坎卦在下,所以通称为“地水师”。

师为军队之意、因为群众的争执,减变成“兴兵为师”的状况。

8 比比,六十四卦中第八卦。

外卦(上卦)坎、内卦(下卦)坤。

因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地的坤卦在下,故通称为“水地比”。

比为比邻,亲近友好之意,起兵兴师后同群之人为“比”。

9 小畜小畜(“畜”,拼音:xù,中古拼音:hiuk),六十四卦中第九卦。

内卦(下卦)乾、外卦(上卦)巽。

易经64卦卦象、卦辞、爻辞、彖辞、象辞原文完整版

易经64卦卦象、卦辞、爻辞、彖辞、象辞原文完整版

易经64卦卦象、卦辞、爻辞、彖辞、象辞原文完整版人生旦夕祸福,宇宙起始变化,《易经》这部宝典早已讲透了。

现代,很多人学习《易经》,无非是想预测人生的吉凶变化,未来的生活能否顺顺利利。

然而,很多人却连《易经》的原始经文都没有看过只言半语,这又谈何研习《易经》呢?古人经籍在胸,出口成诵,下笔成文。

今天,我们读书,没必要完全延袭古人的读书方法。

但对于学《易经》,还是要经常把卦辞、爻辞、象辞、彖辞拿来仔细揣摩。

熟读经文是学习《易经》最基本的要求,好比一座大厦的根基,根基稳了大厦才能更高,学习《易经》基础一定要好好打牢。

说到《易经》的原文其实就是伏羲氏创画的先天八卦,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无字天书。

因为伏羲氏当年根本还没有文字,所以《易经》整部书只有图像,是一种比文字更早的符号表达。

今天,若要我们看一个上古时的文字符号,我们的思想跟它完全无法对接,这就导致《易经》文化变得极难理解。

但好在历史的发展中,易经不断演变,周文王拘而演周易,推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父子作爻辞。

其后孔子作《易传》,为《易经》插上飞翔的翅膀,我们把他叫做《十翼》。

《易经》分“经”跟“传”两大部分,“经”就是卦象、卦名,还有周文王周公父子写的卦辞和爻辞。

“传”就是《十翼》,即是对“经”所作的注解,它让《易经》更丰富,更加有价值、有内涵。

《十翼》(翼为辅助),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十篇。

•首先《系辞传》,是《易经》全盘的大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概要或者导论,分上、下两篇;•彖与象,是依《易经》分上下篇(第一卦至第三十卦为上篇,三十一卦至六十四卦为下篇)而分上下。

•《彖辞》是解释卦辞的,解释全卦的大要;•《象传》分成大象和小象,一般把说明全卦卦象的称为《大象传》,把说明爻象的称为《小象传》;•《文言传》只论及乾坤二卦,仔细加以解说;•《说卦传》说明八卦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八卦相重的由来;•《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

《周易》卦序口诀表

《周易》卦序口诀表

《周易》卦序口诀表易经64卦口诀(含卦名、、卦象)乾天刚建,自强不息。

坤地方直,厚德载物。

水积雷响,屯积助长。

山下流水,启蒙德育。

水在天上,需等饮食。

天升水落,讼兴不争。

地下藏水,师出有名。

水漫于地,密交亲比。

风行天上,小畜积雨。

天下有泽,和悦慎履。

地天相交,和谐通泰。

天地相悖,闭塞成否。

天火同燃,同人团结。

火燃天上,大有收获。

地中隐山,谨慎为谦。

雷响于地,豫乐自警。

泽中有雷,随机应变。

山下有风,蛊惑横行。

地高于泽,居高临下。

风拂大地,遍观通达。

火闪雷鸣,噬嗑威刑。

山脚火焰,贲饰文美。

高山附地,剥蚀去伪。

地下雷鸣,刚阳复兴。

天降暴雷,守道无妄。

山中有天,大畜能容。

山下有雷,养志颐情。

泽淹风木,大过之征。

习坎为水,守信克险。

附离为火,柔顺亨通。

泽山相应,咸感贞吉。

雷响风行,识道守恒。

天下藏山,退遁避险。

雷震天上,识礼大壮。

火出地上,晋升明德。

地压潜火,明夷避祸。

风熊火里,家人同乐。

上火下泽,睽违少和。

水漫山路,蹇滞艰难。

雷鸣水降,解除旱象。

高山低泽,损下益上。

风激雷荡,益下损上。

泽与天上,夬决坚刚。

天下微风,阴生姤合。

泽汇于地,萃英聚众。

地平风扬,贤能萌升。

泽中漏水,知困早悟。

水盛风木,井收勿幕。

泽中起火,改制旧革。

火燃风木,鼎新之物。

震雷压惊,反思内省。

艮为山止,知止当止。

风木依山,循序渐进。

雷震泽上,归妹依礼。

雷鸣火电,丰茂光明。

火烧山外,旅途亨通。

巽为风顺,大人齐物。

兑为泽悦,修德和睦。

风行水面,离析涣散。

水溢泽岸,节制礼数。

风吹泽面,中孚信诚。

雷惊山上,小过无妨。

水火相融,既济功成。

火水离错,未济大江。

卦序+卦名+序卦传+(讲解)1、乾为天用九见龙无首(思想时期)2、坤为地利永贞(目标时期)3、水雷屯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草创时期)4、山水蒙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

物之稚也。

(稚嫩时期,需要教化)5、水天需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需要资源帮)6、天水讼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争夺资源时期)7地水师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武力时期)8水地比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停靠时期)9风天小畜比必有所戌畜,故受之以小畜(积累时期)10天泽履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规矩时期)11地天泰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稳定时期)12天地否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人心离散时期)13天火同人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第一整顿时期)14火天大有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发展时期)15地山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小成就时期)16雷地豫有大而能谦比豫,故受之以豫(新计划时期)17泽雷随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人才追随时期)18山风蛊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放权腐败,混乱时期)19地泽临有事而后可大。

彖辞与彖传

彖辞与彖传

彖辞与彖传郭彧我们查阅《四库全书》,说“卦辞”者,先见于晋杜预注《春秋左氏传》:“且其繇曰利建侯。

注:繇,卦辞。

”《隋书·经籍一》记:“周文王作卦辞,谓之《周易》。

周公又作爻辞,孔子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第四论卦爻辞谁作。

”唐陆徳明録《经典释文·注解传述人》:“文王拘于羑里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谓之十翼。

”宋刘恕撰《资治通鉴外纪》曰:“纣囚昌于羑里,昌为《易》卦辞。

”宋苏辙《古史》曰:“文王方幽囚忧患,乃因古八卦为六十四,为之卦辞、爻辞,谓之《周易》。

”历史事实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晋杜预之前,似乎还没有“卦辞”的说法。

《郭氏家传易说》曰:“先儒以文王卦辞为彖辞,盖以孔子不当自言‘观乎彖辞,则思过半’也。

此大不然,孔子之《彖》正论一卦之象,及释文王之辞,非孔子之《彖》则卦象与文王辞不可通矣。

盖文王之辞旨意深隐,出于忧患之言,虽使知者观之,岂能思过半哉!必观孔子《彖》辞,然后一卦之义有思过半之理。

孔子作《彖》,本以垂法后世,欲学者先尽心于《彖》,然后可明重卦之象及通文王之辞。

则思过半之言,乃孔子自明作《彖》之意及示学文王易之要法也。

”清代四库馆臣于《郭氏家传易说》提要中曰:“(郭)雍又不以卦辞为彖,而谓‘观乎彖辞’者,即孔子自谓其《彖传》。

是说为世所非,盖循王弼本之误,不识古本,故至于此。

”魏王弼《周易注》对《彖传》皆作“彖曰”,如“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等。

王氏又于《周易略例·明彖》中曰:“夫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显然,在四库馆臣看来,郭雍乃“循王弼本之误”,以《彖传》之辞为“彖”。

正确的看法当以“卦辞”为“彖”,乃为世所宗。

宋吕祖谦编《古周易》内有南宋“河南吴仁杰书”一篇,曰:“按,汲冢书有《周易》上下篇,而无彖、象、系辞,陆徳明释孔壁所得古文,传为十翼而不言经。

《周易》彖传(全文无删减版)

《周易》彖传(全文无删减版)

《周易》彖传(全文无删减版)《彖传》为《易传》中的一部分,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

《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

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

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

与《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易》之十翼。

旧说为孔子撰述。

今人考定谓非一人所作。

或对六爻、梅花易数易学爱好者,预测时有所裨益焉。

便于易学爱好者阅读、参考、学习交流。

01 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彖传〕02 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坤·彖传〕03 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彖传〕04 蒙《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筮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彖传〕05 需《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彖传〕06 讼《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

终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彖传〕07 师《彖》曰: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彖传〕08 比《彖》曰:比,吉也;比,辅也。

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易经中的卦辞、彖辞、象辞、爻辞之辨析

易经中的卦辞、彖辞、象辞、爻辞之辨析

易经中的卦辞、彖辞、象辞、爻辞之辨析《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现在的《易经》一般即指《周易》。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

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易传是理解易经的经典著作。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众多学者考证今本受道家阴阳家思想影响相当多,儒家伦理色彩较浓。

《易传》又称“十翼”,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十篇。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易》主要有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离卦、坎卦、兑卦、巽卦,并以此两两相重叠而生64卦,8卦称经卦,64卦称别卦或重卦。

为了帮助大家阅读和理解易经,本文将易经中涉及的卦辞、彖(tuàn)辞、象辞、爻(yáo)辞给大家一一讲解,希望通过前几篇和本篇文章的讲解后,能对读者理解易经的组成及释义有所帮助。

为了说明方便,现先举一例:05. 需(卦五)(乾下坎上)《需》:有孚,光亨。

贞吉,利涉大川。

①《彖》曰:“需”,须也。

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②《象》曰:云上于天,需。

周易六十四卦速查表

周易六十四卦速查表
风雷益
水雷屯
山雷颐
地雷复
5巽风
天风姤
泽风大过
火风鼎
雷风恒
巽为风
水风井
山风蛊
地风升
6坎水
天水讼
泽水困
火水未济
雷水解
风水涣
坎为水
山水蒙
地水师
7艮山
天山遁
泽山咸
火山旅
雷山小过
风山渐
水山蹇
艮为山
地山谦
8坤地
天地否
泽地萃
火地晋
雷地豫
风地观
水地比
山地剥
坤为地
简易占卜法:
1.随机(比如翻书,抽扑克,看时间,随心报数。..)取三个数,可以是三个均一位的数,也可以是三个多位数。然后以第一个数为上卦,第二个数为下卦,第三个数为动爻,根据上表求出卦象和动爻。比如482,则上卦为4为震,下卦为8为坤,得雷地豫卦.动爻为2,然后查看动爻的爻辞和白话注解即可大概知道吉凶。雷地豫卦二爻:六二:介于石①,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4.爻辞的理解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规则进行更深入的判断:
a。“内卦为体,外卦为用":内卦代表求测的主体,代表自己,我方;外卦代表求测的客体,外界环境,对方。动爻在外卦,那么爻辞主要反映外界环境,或者对方的情况和状态;动爻在内卦,则爻辞主要反映我方的信息。
b。“老阳为过去之事,老阴为将来之事”:阳为实,阴为虚,所以阳爻(▄▄▄▄▄)表示已经成型已经发生的事情,阴爻(▄▄▄▄)代表尚未成型尚未发生的事情。
23。山地剥
24。地雷复
25。天雷无妄
26。山天大畜
27。山雷颐
28。泽风大过
29.坎为水
30.离为火
按卦序查阅:下经

《易经》六十四卦索引

《易经》六十四卦索引

《易经》六十四卦索引六十四卦的排列,蕴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客观地反映了宇宙自然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序卦传》分析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以解说六十四卦卦名的方式揭示了各卦前后相因相承的哲理。

宇宙喻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阴阳即乾、坤。

以《乾》《坤》两卦为首,象征着宇宙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坤》卦之后为《屯》《蒙》两卦,象征着万物初升,处于蒙昧时期。

上经三十卦终于《坎》《离》两卦,坎为月,离为日,喻光明之意,象征万事万物生生不息。

下经三十四卦,以《咸》《恒》两卦喻男女开篇,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咸为交感之意,男女交感婚配,而后出现家庭、社会。

恒,象征恒久,夫妻之道贵在有恒。

社会形成后,在矛盾中发展,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两卦。

既济,指事已成功;未济,指事未成。

《周易》六十四卦终而未终,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永远没有终止,符合宇宙自然进化的过程。

周易·上经01.乾为天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02.坤为地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

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

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六五:黃裳,元吉。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03.水雷屯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04.山水蒙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卦爻辞与彖象传对应总表
《易经》六十四卦,相传为先圣伏羲所发明,卦辞可以应用于占卜,每一个卦都有深刻的内涵,根据卦的含义就可以推断世事的吉凶祸福,是殷商时代传统的卜筮方法,有其神验之处。

发展至周代,周文王演绎为三百八十四爻,占筮功能更为全面,所以易经又称之为周易。

后面亦发展为以金钱课为代表的各种卜卦法。

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辞,孔子作十翼。

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易经的內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

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亦称为《羲经》、《周易》。

周者,周人也;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

《周易》,乃群经之首。

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

《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薮,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如“阴阳”,对中国人影响功莫大焉。

至今,上至鸿儒硕学,皓首穷经;下至街头卜者,研读谋生,无不奉为圭臬,浅人浅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经中最深奥、最神秘的书了。

所以,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读《周易》!
自编卦序歌·上
自编卦序歌·下
《周易》易经简介
彖传
用九,見群龍无首,用九,天德
不可為首也。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上九,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
盈不可久
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亢龍有悔,與
時偕極;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
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九五,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飛龍在天,
大人造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飛龍在天,乃位
乎天德;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
神合其吉兇。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
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
乾下乾上九四,
或躍在
淵,无
咎。

或躍在淵,
進无咎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或躍在淵,乾道
乃革;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
者,疑之也,故无咎。

乾上外卦乾下内卦
九三,
君子終
日乾
乾,夕
惕若
終日乾乾,
反復道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終日乾乾,與時
偕行;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
无咎矣。

九二,
見龍在
田,利
見大人
見龍在田,
德施普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見龍在田,
天下文明。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
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
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
也。

初九,
潛龍勿
用。

《象》曰:
潛龍勿用,
陽在下也;
「潛龍勿用」,下也。

潛龍勿用,陽
氣潛藏;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
行也。

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
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
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
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
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
乘六龍,以御天也。

雲行雨施,天下
平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
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
之幹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
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
利、貞。

卦象
《彖》
曰:大哉
乾元!萬
物資始,
乃 統天。

雲行雨
施,品物
流形。


明終始,
六位時
成,時乘
六龍 以
御天。

乾道變
化,各正
性命,保
合大和,
乃 利貞。

首出庶
物,萬國
咸寧。
















息。

小象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
「龍德而隱者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
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

樂則行
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卦序卦名上下
内外
第1卦乾qián 乾为天

卦辭




爻辭《彖》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
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
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
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
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

聖人
作而萬物覩。

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
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

」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无
恒,非離群也。

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
也,故无咎。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

忠信,所
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知至
至之,可與幾也。

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故乾乾
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
曰:「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
謹。

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
也。

易经易传(十翼)
伏羲卦文王、周公=卦、爻

象传文言传《周易》卦爻辞与彖象传对应总表·乾、坤
周易六十四卦.上经:〔乾、坤〕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共道穷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従王事”,知光大也
坤下坤上六二,直
方大,不
习无不利。

六二之动,直
以方也。

“不
习无不利”,
地道光也。

坤上外卦坤下内卦初六:履
霜,坚冰

“履霜坚冰
”,阴始凝
也,驯致其
道,至坚冰也。

坤用六,利永

《象》曰:用
六“永贞”,
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
万物而化光。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
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
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
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従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
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
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
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

犹未离其
类也,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彖》
曰:至哉
坤元,万
物资生,
乃顺承天。

坤厚载
物,德合
无疆。


弘光大,
品物咸亨。

牝马地
类,行地
无疆,柔
顺利贞。

君子攸
行,先迷
失道,後
顺得常。

西南得
朋,乃与
类行。


北丧朋,
乃终有庆





坤。







物。

第2卦坤kun 坤为地元亨。

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