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和流程1、报告方式:电话报告、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均可,但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报告,并在规定时限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流程:发现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报告→园长和疫情报告人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五、其他要求1、学校应当加强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学校应当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证学校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
3、学校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过学校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学校应建立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情况。
当有符合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发现人应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报告,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如果发生食物中毒,还需报告县市场监管局。
学校应建立“来校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患者或因病缺勤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情况。
晨午检由班主任老师进行观察和询问,记录结果。
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告知校长并进行进一步排查,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班主任老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及时隔离和消毒,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1.确立园长为幼儿园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
责任人。
2.保健医为报告人。
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每天要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査;负责幼儿晨午晚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和传染病的防治及各消毒、食品监督等工作。
3.保健医掌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4.幼儿园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等。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引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幼儿园儿童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报告制度。
一、目的与原则1.1 目的确保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准确的报告,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原则及时性:发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
准确性: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
保密性:保护涉及个人隐私,不得泄露相关信息。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组织机构幼儿园应成立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小组,由园长领导,保健医生、班主任、保育员等相关人员组成。
2.2 职责分工园长:负责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保健医生:负责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诊断、报告和防控指导。
班主任:负责监测儿童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保育员:协助班主任监测儿童健康状况,参与防控工作。
三、报告流程3.1 发现与初步诊断保健医生或班主任在发现疑似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进行初步诊断。
3.2 报告初步诊断后,保健医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3 记录详细记录事件的时间、地点、人数、症状、可能原因等信息。
3.4 跟进对报告的事件进行跟进,及时更新信息,直至事件处理结束。
四、报告内容4.1 基本信息事件名称、发生时间、涉及班级、人数等。
4.2 症状描述儿童的主要症状、发病过程等。
4.3 已采取措施已进行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4.4 需要的协助需要上级部门提供的帮助,如专业指导、物资支持等。
五、防控措施5.1 隔离对疑似传染病儿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疾病传播。
5.2 消毒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教室、玩具、卫生间等。
5.3 宣传教育对儿童和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5.4 健康监测加强对儿童的健康状况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六、培训与演练6.1 培训定期对教职工进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培训。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确保幼儿园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我们特此制定了关于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制度。
一、报告内容
当幼儿园内发生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报告以下内容:
1. 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等。
2. 事件的性质,即是否为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具体的疾病名称或事件描述。
3. 病例或事件的临床表现、初步诊断或判断。
4. 已经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5. 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二、报告时限
在确认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立即报告给幼儿园园长,园长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对于重大或特别严重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发现后立即电话报告,并在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
三、报告方式
报告应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进行初步报告,随后应提交详细的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件报告卡、
事件基本情况、事件信息报告表、相关病历资料等。
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谎报或延迟报告。
我们呼吁所有教职工和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或他人有传染病症状或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向幼儿园报告。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卫生意识,共同维护幼儿园的健康与安全。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传染病预防控制1. 幼儿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制度。
2. 幼儿园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传染病防控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控的日常工作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
3. 幼儿园应当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幼儿和家长的预防意识。
4. 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
5. 幼儿园应当加强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联系,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事件报告1.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或者已经对幼儿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2. 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程序、报告内容和报告时限。
3. 幼儿园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4. 幼儿园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5. 幼儿园应当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指令,配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四条报告内容1. 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治疗情况等内容。
2. 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应当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3. 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迟报、谎报、瞒报。
第五条报告时限和方式1. 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幼儿园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应当在1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 报告可以采取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同时应当采取书面报告。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8篇】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8篇】第1篇: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预防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根据《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相关规定、结合我园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姓名:刘某某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协助本园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3、定期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g?/p>4、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工作。
5、负尙幼儿园传病度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6、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隔离。
7、协助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对幼儿园发生的传染病情等突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对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二、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某某,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三、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2篇: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根据学校《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3篇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3篇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教职工和幼儿身体健康和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以下制度。
XXX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教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开展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二、成立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小组,指定校医/保健老师(专职或兼职教师)担任学校疫情报告人,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开展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三、疫情报告工作组工作职责1、卖力建立、健全本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闹事件的发觉、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2、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内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协助医疗单位对本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区教育局与卫生局对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4、卖力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5、学校园长(大概托幼机构首要带领)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闹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四、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程序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监测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进行记录。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是为了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幼儿园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以下是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内容:一、幼儿园传染病报告制度1.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传染病报告制度,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2.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健康档案,记录幼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幼儿出现传染病的症状。
3.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传染病的诊断、隔离、治疗和预防控制制度,对发生传染病的幼儿进行隔离治疗,并采取措施防止传染。
4.幼儿园应当及时通报上级卫生部门,向家长告知传染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5.幼儿园应当对幼儿传染病的报告、治疗和预防控制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二、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幼儿园应当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2.幼儿园应当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幼儿园应当定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急处置的能力。
4.幼儿园应当及时通报上级卫生部门,向家长告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5.幼儿园应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应急预案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三、落实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幼儿健康和安全。
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2.强化幼儿园管理。
建立相关制度和流程,能够规范幼儿园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提高工作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演练应急预案,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快速做出应对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加强家校沟通。
及时向家长通报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和处理措施,增强家校合作和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报告制度
为了学生、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和国家、省市新冠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人的设置
园长为学校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园长是学校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
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报告人职责
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每天要对全园师生员工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园师生员工的晨检工作和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及各类卫生消毒、食品监督等工作。
三、报告内容及时限
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即学校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随后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根据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教育局--办公室、监察室;卫健委--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3名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疫情发现人和疫情报告人应当第一时间报告园长并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并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学生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3、在学校同一班级中,如果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3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幼儿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向属地卫健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人民政府:
卫生院:
教育局: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违者将根据有关法律条文酌情处理。
四、报告的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发现人应当及时以最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向园长和疫情报告人报告。
园长和疫情报告人同时向有
关部门(县教育局、县疾控中心、乡镇政府等)报告。
(若发生食物中毒还要报县市场监管局)
五、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要建立“来校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学校
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
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午检由班主任老师对早晨和中午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午检结果记录在晨午检记录上。
如发现学
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校长,并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2、班主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
报告人。
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及时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
***幼儿园
202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