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心理学考试复习
2021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精选试题)

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1、人机系统按照人在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可以区分为()类A.2B.3C.4D.52、()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是评价人机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A.工作负荷B.心理负荷C.劳动强度D.应激3、视错觉主要是由人的()所决定A.心理B.生理C.生理心理D.文化心理4、()是操作者将控制信息传递给机器的装臵B.操作杆C.开关D.控制器5、作为一般使用,选择分辨率为()的CRT就可以A.640X350B.640X480C.1024X768D.1280X10246、属于感觉器官的包括()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头E.皮肤7、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系统包括()A.感受器B.记忆C.加工器E.存储器8、下列哪些属于模拟显示器()A.机械式手器B.电子手表C.电压表D.电流表E.机械计数器9、模拟的逼真度包括()A.环境逼真度B.心理逼真度C.生理逼真度D.设备逼真度E.物理逼真度10、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包括()A.健康B.嗓声C.工作质量D.舒适感11、效应器官12、预测效度13、暗适应14、心理不应期15、运动兼容性16、工程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有哪些?17、简述PSI周期节律18、简述控制器排列的一般原则19、事故产生中人的因素包括哪些?20、试述提高系统可用性的7个原则21、下列属于效应器官的是()A.皮肤B.口C.舌D.耳22、根据PSI周期节律,体力的强弱周期为()天A.20B.25C.23D.2823、()是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测量量表A.比例测量B.等距测量C.顺序测量D.类别测量24、()是指用户在熟悉系统后,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其工作绩效A.易学性B.有效性C.易记性D.低失误性25、在Card和Moran等人提出的GOMS模型中,G代表()A.操作B.方法C.选择D.目标26、属于感觉器官的有()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头E.皮肤27、工程心理学中人─机─环境系统中的环境指()A.物理环境B.劳动组织C.住房结构D.工作制度E.社会环境28、常用的人机交互方式包括()A.问答式对话B.存盘C.菜单界面D.查询E.功能健29、心理学研究中的信度常常包括()A.重测信度B.结构信度C.复本信度D.分半信度E.预测信度30、杨树春发现可能导致反应堆事故的原因有()A.规程原因B.情绪原因C.通讯原因D.人格原因E.培训原因B>CB.B>A>CC.B>C>AD.C>B>A189、GOMS模型中的S是指()A.操作B.方法C.目标D.选择性原则190、用某个测验对被试加以施测,把测验分成对等的两部分,求这两部分得分的相关,这样计算出来的信度是()A.分半信度B.重测信度C.复本信度D.预测信度191、《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心理技术原理》等书的作者是()A.泰勒B.闵斯特勃格C.凯纳曼D.陈立192、一般工人陷入情绪低潮的时间大约为()A.67%B.50%C.20%D.15%19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工程心理学的()A.开关表盘时代B.机器中心论时代C.文字测验时代D.自动化时代194、在用户熟悉了系统后,用户工作绩效提高的程度是系统的()A.易学性B.易记性C.用户满意感D.有效性195、皮肤冷感受器发放冲动的最高皮肤温度是()A.0℃B.4℃C.30℃D.37℃196、软件的可用性标准包括()A.易学性B.有效性C.易记性D.低错误率197、控制器与显示器的兼容包括()A.概念兼容性B.运动兼容性C.时间兼容性D.空间兼容性198、按照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作用划分,电站集中控制室是()A.自动化人机系统B.监控式人机系统C.串并联式人机系统D.开环人机系统199、控制器按操作所用的身体器官加以分类,包括()A.旋转控制器B.手控制器C.足控制器D.言语控制器200、使用投射法测量人格特征的技术包括()A.卡特尔的B.主题统觉测验C.斯坦福—比奈测验D.罗夏墨迹测验201、群体习惯202、用户友好性203、模拟研究204、视力205、什么是PSI周期节律?206、Norman提出的“活动的七阶段”模型的具体步骤是什么?207、设计和选用视觉显示器的原则有哪些?208、简述学习工程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2018年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人机系统按照人在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可以区分为( )类。
( B )A.2B.3C.4D.52.( )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是评价人机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
( A ) A.工作负荷B.心理负荷C.劳动强度D.应激3.视错觉主要是由人的( )所决定。
( C )A.心理B.生理C.生理心理D.文化心理4.( )是操作者将控制信息传递给机器的装臵。
( D )A.按钮B.操作杆C.开关D.控制器5.作为一般使用,选择分辨率为( )的CRT就可以。
( C )A.640X350B.640X480C.1024X768D.1280X1024二、多项选择题6.属于感觉器官的包括( ABCDE )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头E.皮肤7.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系统包括:( ) (ABCD)A.感受器B.记忆C.加工器D.效应器E.存储器8.下列哪些属于模拟显示器( CD ) (定义为指针显示信息,电子手表有争议;)A.机械式手器B.电子手表C.电压表D.电流表E.机械计数器9.模拟的逼真度包括( ABD )A.环境逼真度B.心理逼真度C.生理逼真度D.设备逼真度E.物理逼真度10.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包括( ACD )A.健康B.嗓声C.工作质量D.舒适感E.温度填空题1.减少事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减低环境的危险性,二是控制人的因素,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2.生理学模式认为影响事故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生理节律和药物的使用。
3.按照控制器所传递信息的连续性,可以把控制器分为连续控制器和离散控制器。
4.紧张状态的发展可以分为警戒反应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5.心理负荷的评定方法有主任务分析、辅助任务测量、生理测量和主观评定。
6.感受性可以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两种。
7. 西蒙认为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并不是追求最佳,而是追求足够好。
名词解释8.效应器官:人体的运动器官如手、脚、口等,被称为效应器官。
工程心理学复习

11.言语可懂度的评价方法(题型预测:填空/选择/简答) ·直接指标 ⑴无意义音节测验; ⑵语音平衡词表测验; ⑶韵词测验; ⑷句子测验; ·间接指标 清晰度指数。 12.言语清晰度指数(题型预测:填空/选择/简答/计算)
n
AI ( S N ) i Wi
i 1
AI:清晰度指数 (S-N)i:第 i 个频带的信号与噪声强度之差 Wi:第 i 个频带的加权系数 13.费茨定律(题型预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定位运动时间与运动难度(2D/W 的对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定位运动所需时间随目标距离 增大而增长,随目标宽度增加而缩短。公式表示:MT=a+b ㏒ 2(2D/W) 费茨系统研究了运动距离和运动精确度(目标宽度)对定位运动时间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求 被试用铁笔在两钢片间来回敲击,手臂运动距离范围为 7.6~30.5cm,运动精确度(通过钢片 宽度来控制)在 0.3~2.5cm 间变化。 14.速度-准确性互换特性(题型预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运动准确性与所容许的运动时间有关。速度与准确性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偿关系被称之为速度- 准确性互换特性。 15.控制器与显示器的兼容性设计(题型预测:填空/选择) 空间兼容性;运动关系兼容性;概念兼容性;选择适宜的控显比。 16.控显比(题型预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控显比,又称 C/D 比,指控制器与显示器的运动元素的动程之比,它表征着控制器灵敏度的 高低。 若粗调与细调用不同的控制器进行调节,则粗调控制器的控显比应该设计得小,细调控制器的 控显比应设计得大;若使用一个控制器兼作粗调与细调的设计时,宜采用最佳控显比。 17.可用性概念(题型预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18.可用性的测量指标(题型预测:填空/选择) 尼尔森提出可用性的测量指标:可学习性、效率、可记忆性、出错、主观满意度 19.人-计交互(题型预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人与计算机相互作用,他是研究如何优化计算机界面系统,使用户可以高效、方便地使用计算 机系统。 20.用户界面(UI) (题型预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用户界面又称人机界面,指计算机与用户之间通信和对话的接口。 · 2 ·
自考工程心理学各篇题目归纳

第一章1工程心理学2人—机系统3感觉器官4效应器官5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6工程心理学的作用是什么?7人—机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8人和机器相比较,各自有哪些特点?9人—机匹配的原则是什么?10与信息高速公路有关的工程心理学内容有哪些?第二章相关1正相关2负相关3零相关信度4重测信度5复本信度6分半信度效度7构想效度8内容效度9预测效度10实验法11准实验研究12模拟研究13实验法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是什么?14影响实验效果的干扰因素有哪些?15控制自变量与干扰变量的原则及方法有哪些?16工程心理学中的准实验设计有哪几种?17工程心理学中的心理测量有哪几类?感受性1绝对感受阈限2差别感受阈限4绝对感觉阈限5差别感觉阈限6感觉实验7韦伯定律8隐闭效应10知觉的特性有哪些?11眼球运动的规律是什么?1感觉记忆2操作记忆3信息传递率4反应时5心理不应期6菲茨定律7速度准确性的互换特性8追踪9警戒下降10信息加工模型的阶段及内容是什么?11影响简单反应时的因素有哪些?12单通道理论如何解释不应期?13尾随与补偿追踪的区别是什么?14试述警戒理论。
第五章1群体习惯2视错觉3人为差错4日周节律5人为差错发生的方式有哪些?6人为差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7人为差错的种类有哪些?8人为差错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背景因素是什么?)9人在一周中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是怎样的?10试述PHI周期。
11工作中对人造成压力的原因有哪些?第六章1效用2期望效用3主观期望效用4启发式5满意决策6认识固着7 SRK模型8认识联系体理论9 情景意识10专家系统11决策的特点是什么?12威肯斯模型是怎样的?13启发式在决策中如何运用?14自然决策及其特征是怎样的?15再认启动决策及基本假设是怎样的?16问题解决中的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第七章1人机界面2显示器3视觉编码4分辨率5显示器装置要注意的原则是什么?6视觉显示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是什么?7影响荧光显示效率的因素有哪些?8 影响信号灯传递信息的因素是什么?9听觉显示器设计基本要求和原则有哪些?1 控制器2控制器的一般设计要求是什么?3控制器的位置和排列原则是什么?4控制器与显示器的兼容体现在哪些方面?1交互2人机交互3交互启动者4用户有好性5用户概念模型6设计者模型7系统模型8问答式对话9菜单界面10人机界面的基本特性是什么?11人机界面要考虑的人文因素有哪些?12试分析用户的使用需求13开发用户有好系统的设计原理是什么?14人机交互方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15软件开发人机界面设计的内容有哪些?第十章1心理模型2透明系统3软件可用性的标准4 GOMS模型5活动七阶段模型6怎样促进用户形成有效心理模型7 软件设计构成有哪些?8提出软件可用性的原则是什么?9用户支持系统包括哪些机制?10信息数据库中有哪些类型用户需要?第十一章1事故倾向性2 30分钟效应3企业的系统有哪几个子系统构成?4试分析事故原因分析模式(论)5影响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有哪些?6导致事故发生的八大因素是什么?7导致人为失误的六个主要原因是什么?8人为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系是怎样的?(九条P316-P323)9事故发生与哪几个心理因素有关?10常见的有害心理因素有哪几种?11减少事故发生的方法是什么?12试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事故的预防(论)(P330)第十二章1工作负荷2体力负荷3心理负荷4应激5主任务分析6工作压力对人的危害有哪些?7噪音对人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控制?8心理负荷评定的方法是什么?9试述心理负荷理论的单资源理论。
工程心理学-复习材料

北京自考工程心理学使用教材:工程心理学:李同归,侯玉波:2002版: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2010年课程代码:10077第一章、概论1. 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2. 工程心理学偏重于研究人机系统中的人的行为特点和工作效能。
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机系统设计提供有关人的生理心理功能。
工程心理学的工作多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
3. 怎样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1.. 一种是机器中心论:认为机器在人机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系统设计中要求人去适应机器的特点。
2.. 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人是劳动的主体,机器是为人服务、供人使用的工具,机器的设计应首先考虑操作的利益和要求。
因此:在人机系统的设计中,除了强调机器和环境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人的身心特点和满足人的要求外,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者适应机器与环境的问题。
4. 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方式分:串联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1.. 串联式: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例如:司机开车,话务员接电话,炮手追踪目标,计算机操作员输入数据;2.. 并联式人机系统,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
5. 人机系统根据人是否能够了解系统活动的结果,即有没有所谓结果反馈分: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
闭环人机系统:有反馈:例如:飞行员驾驶飞机;人机系统一般都采取闭环式设计。
开环人机系统:无反馈:例如:夜间打枪;6. 人机系统按人在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分为三类:1.. 手控式人机系统:以人力作为动力源,机器直接受人力驱动而工作,因而在手控系统中,人的活动与作用主要是体力的,整个系统的效率直接取决于人对机具施力的方式和施力大小。
例如:用锄挖地,用割草机割草,用手锯锯木,用手摇钻钻孔;2.. 机控式人机系统:以电能、化学能等作动力,在这种系统中,人主要是依靠显示器来了解机器的。
工程心理学 (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

工程心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1.飞行员驾驶飞机,这种人机系统是并联人机系统。
()答案:错2.在警戒模式中,目标信号可以在任何时间出现,这种模式是自由反应模式。
()答案:对3.自适应用户界面的属性包括准确性、稳定性和预测性。
()答案:对4.可增加软件系统各种操作的多项选择来提高计算机用户的操作自由度来实现自适应界面。
()答案:错5.在工程心理学的实验中,相比于完全随机实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可以克服被试间差异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更倾向于优先使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答案:对6.用户体验是和产品相关的人的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体验三个层面。
()答案:错7.语音控制包含了语音菜单、语音超文本,还有语音驾驶界面等。
()答案:对8.操作者用以将控制信息传递给机器,使之执行控制功能,实现调整、改变机器运行状态的装置是视觉显示器。
()答案:错9.网络界面常常以超文本的形式组织网络内容,对超文本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迷路问题()答案:对10.在人机界面用户分析中,我们把用户分为偶然型用户,生疏型用户,熟练型用户,专家型用户四类。
()答案:对11.分辨率是指视觉显示图像单位面积内包含的最小可辨或可测的细节数量。
CRT用于图像显示时,其分辨率不应低于每毫米5线。
()答案:对12.超市为避免顾客将未结账的商品带出超市,会在出口处设置报警器。
如果感应到未消磁商品通过时,则会触发报警铃声。
报警器所包含的听觉显示器属于辅助信息听觉显示器。
()答案:错13.在情绪和态度上,应激会让我们产生情绪上的焦虑不安,挫折,恐惧等。
()答案:对14.以电能、化学能等作动力人机系统是机控式人机系统。
()答案:错15.丢失问题是超文本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错16.虚拟现实指由计算机生成的,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产生逼真的视、听、触、力感觉,通过头盔显示器和数据传感手套等一系列传感设备辅助实现的模仿现实环境的三维人造虚拟系统。
工程心理学试题

“工程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工程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A.工程学B.心理学C.认知科学D.计算机科学2、多资源理论的提出者是()A.凯纳曼B.吉尔布瑞斯C.泰勒D.威肯斯3、“活动的七阶段”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执行该活动B.形成意象C.根据目标和意象评价系统状态D.觉察系统状态4、荧光屏显示器设计中,屏幕视距的范围应为()A.40-60厘米B.50-70厘米C.60-80厘米D.70-90厘米5、当要求对不常出现的不确定性目标保持注意时,保持注意的能力就会随时间的持续而下降,这个现象叫做()A.警戒下降B.警戒解除C.注意疲劳D.注意松弛6、最简单的人机交互方式是()A.功能键B.菜单界面C.问答式对话D.命令语言界面7、尽管计算机最初是被设计成用来进行传统计算的工具,但最大的应用潜能可能是()A.系统控制B.模糊控制C.界面开发D.信息处理8、在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要遵循()A.平行原则B.排除原则C.随机原则D.最大原则9、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了注意的分配效率,一个是“难度”,另一个是()A.结构相似性B.时间长度C.疲劳程度D.警戒强度10、认知连续体理论认为,加工可能就是直觉和分析之间的()A.选择B.振荡C.比较D.计算二、多项选择题11、工程心理学的基础是()A.社会心理学B.实验心理学C.管理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12、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的著作包括()A.《心理技术原理》B.《开关与表盘》C.《心理学与工业效率》D.《工程心理学》13、效度包括()A.内容效度B.构思效度C.副本效度D.预测效度14、人格测量的工具有()A.MMPI B.卡特尔的16PF C.TAT D.艾森克人格问卷15、模拟的逼真度包括()A.情绪逼真度B.心理逼真度C.环境逼真度D.设备逼真度三、填空题16、GOMS模型中,G代表目标、O代表、M代表、S代表。
17、心理负荷状况评价最直接的方法是。
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4)

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4)第四章人的信息加工1.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包罗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作出反应。
记忆可以储存和提取符号结构,加工器则包罗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和解说器。
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是输入、输出、储存和复制。
2.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有哪几个阶段? ①感觉储存。
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内容人是意识不到的。
视觉记忆保持的时间不足一秒,听觉记忆约能保持2秒。
②知觉译码。
在知觉时,人把当前感觉登记中的信息与以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赋予刺激必然的意义。
③记忆与决策。
一旦某个知觉的对象被归入必然范畴后,个体需要决定对它作出什么行动。
决策以反应选择的形式表示出来。
④执行。
这种决策信息以指令形式传输到效应器官,支配效应器官作出相应的动作。
⑤反馈。
反馈回路,通过反馈,人能对本身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⑥注意。
3.视觉和听觉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感觉通道。
4.信息量的多少,取决于消息的不确定程度。
消息的不确定程度大,包含的信息就多,反之,包含的信息就少。
用数学语言来讲,不确定性就是随机性。
因此,一个消息的不确定程度与消息集合中所包含的消息数和各消息发生的概率有关。
5.常用的信息测量单位叫比特。
1比特就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等概率事件之一发生时所提供的信息量。
6.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叫做人的信息传递率,也称人的通道容量。
7. 希克-海曼定律:在做选择反应时,人传递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与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成线性关系,称为希克-海曼定律。
公式:RT=a+bHs或者是RT=a+b log2N;式中RT为选择反应时,N为等概率出现的刺激信号数目,Hs为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a,b 为经验常数。
8.人的信息传递率是一个常数。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所得出的信息传递率并不完全一致。
一般来说,人的信息传递率变化范围为每秒3——10比特。
被试接收信息的最大速度均接近55比特/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导论Q:1、工程心理学研究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点?2、模拟法对工程心理学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3、什么是模拟逼真度?{1}以二战为标志的工程心理学历史改变。
(1)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萌芽期动时研究(Time-and-motion study)F. W. Taylor:时间研究Frank Gilbreth & Lillian Gilbreth:动作研究时间-动作工程师(效率专家)(2)工程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二战前:“以机器为中心”二战后:“以人为中心,使机器适应人”{2}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模拟研究法、实验发、心理测量与测验法、访谈与问卷调查法、现场研究Q1:二战前对人机关心的研究室以机器为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机器的结构与性能日益复杂,而人的素质提高却有一定的限度。
在这种情形下,要完全通过人员选拔和训练去适应不断发展的高性能机器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们认识到人、机是一个整体,机器的设计必须考虑使用者的能力限度。
高性能的装备,只有当它符合使用者的身心特点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要把机器设计得符合使用者的要求,自然就得对人的身心特点和要求有所了解,特别要对处于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人的行为状态、能力水平、操作可靠性等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只有研究使机器设计适应人的特点的时候,工程设计才真正与心理学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
所以,工程心理学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Q2:模拟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它具有现场研究的真实感,但不受现场条件的限制。
在条件控制上,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要求完全相同。
它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根据研究者的愿望设置和调整实验变量,参加实验的被试也可根据需要加以选配。
模拟实验是工程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最广和最有效的方法。
Q3:人机关系模拟实验的逼真度包括设备逼真度,环境逼真度和心理逼真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视觉Q:1、视觉显示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工效学要求?2、什么是视觉编码?视觉编码的基本方式有哪些?Q1:基本要求:鲜明醒目、清晰可辨、明确易懂工效学要求:视觉显示器的选择视觉显示器设计中的人机匹配原则:1、选择最适宜的维度作为传递信息的代码,并将视觉代码的数目限制在人的绝对判别能力的允许范围之内;2、使显示精度与人的视觉辨认能力相适应;3、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显示方式;4、尽量采用与所表示意义有内在联系的显示方式;5、对同时呈现的有关联的信息尽可能采用综合显示;6、目标和背景之间要有适宜的对比关系;7、应有良好的照明性质和适宜的照明水平,避免眩光;8、根据任务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确定显示器的尺寸和位置;9、应使同时使用的显示器在信息编码上尽可能互相兼容;10、显示器与相应的控制器在空间关系和运动关系上应相互兼容。
Q2:视觉编码:用不同的视觉刺激或刺激属性表示不同涵义的方法称为视觉编码,用作视觉编码的刺激称作视觉代码。
方式:单维视觉编码多维视觉编码多维余度编码多维复合编码单维视觉编码(1)定义:指用视觉刺激物的单一属性作为代码进行的信息编码。
(2)类别:颜色编码:最佳数目(≤6种);照明条件形状编码:最佳数目(≤5种);形状代码选择线长(≤5)、角度(≤12)、面积(3)、亮度(2)、闪光(2)、数目(4)、数字或字母(3)不同编码方式的传信效率多维视觉编码(1)定义:指同时将两个以上视觉刺激特征结合起来作为代码的编码方式。
(2)类别:多维余度编码:用2个或2个以上视觉刺激特征表示同一信息。
多维复合编码:2个或多个视觉刺激结合,并且不同特征代表不同信息。
(Note:复合编码中的代码兼容性)第三部分听觉Q:1、什么是言语可懂度?2、测量言语可懂度的指标?3、影响言语可懂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Q1:言语可懂度言语通讯中用语音传送的信文被接收者听懂的程度。
它是评价言语通讯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
Q2:言语可懂度的评价方法1、直接指标(1)无意义音节测验(2)语音平衡词表测验(3)同韵词测验(4)句子测验2、间接指标清晰度指数(Articulation Index, AI)Q3:影响言语可懂度的因素1、语声强度2、讲话速度3、言语声谱特性4、环境噪音5、信文内容6、言语通讯者的个体因素第四部分控制器Q:1、费茨定律及其对设计人的操作活动的意义。
2、应从哪些方面考虑控制器与显示器的兼容性?3、什么是C/D比?最佳C/D比?4、优选言语干扰级?{1}盲目定位运动实验?盲目定位运动要求人们在没有视觉帮助的条件下,根据对运动轨迹的记忆并凭借运动觉反馈进行定位活动。
{2}速度—准确性互换特性运动准确性与所容许的运动时间有关。
速度与准确性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偿关系被称之为速度—准确性互换特性。
Q1:费茨定律:定位运动所需时间随目标距离增大而增长,随目标宽度增加而缩短。
公式表示:Q2:空间兼容性运动关系兼容性1、控制器运动方向的设计2、控制器与显示器运动方向一致3、旋动式控制器与直线平移式显示器的运动方向配合4、垂直相切安装的控制器与显示器的运动方向配合5、杆式控制器与显示器运动关系的配合6、控制器运动与数值变化概念兼容性选择适宜的控显比Q3:控显比,又称C/D比,指控制器与显示器的运动元素的动程之比,它表征着控制器灵敏度的高低。
若粗调与细调用不同的控制器进行调节,则粗调控制器的控显比应该设计得小,细调控制器的控显比应设计得大;若使用一个控制器兼作粗调与细调的设计时,宜采用最佳控显比。
第五部分人机设计界面Q:1、简述Norman的行为阶段模型及其应用。
2、什么是用户模型?用户模型的特征有哪些?3、什么是设计模型?如何有效地实现用户模型与设计模型的匹配?Q1:1、Norman的行为阶段模型采取行动的7个阶段(1)确定目标(2)形成意图(3)定义动作(4)执行动作(5)查看系统状态(6)解释系统状态(7)评估行动结果执行和评估阶段的鸿沟(1)执行阶段的GAP产品的操作系统是否与用户设想的操作方法相一致?(2)评估阶段的GAP用户是否很容易得到并可轻松解释关于系统工作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与用户对系统的看法是否一致?2、行为七阶段分析法的应用(1)可视性物品的状态与可能的操作方法可见。
(2)正确的概念模型操作键设计与操作结果应保持一致。
(3)正确的匹配用户可以判定操作与结果,控制器与其功能、系统状态和可视部分间的关系。
(4)反馈用户能收到完整持续的反馈。
Q2:P211用户模型:用户对系统的理解和概念化的心理表征。
用户心理模型的特征假设性、参照性、主动性、反馈性、修正性、不匹配性Q3:设计模型: 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型。
设计模型与用户模型的匹配:(1)系统内部过程可视化(2)提供反馈信息(3)保持一致性(4)使用熟悉的参照物第六部分可用性工程Q:可用性概念?the extent to which a product can be used by specified users to achieve specified goals with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in a specified context of use.(ISO-9241)17、可用性的五个指标:可学习性(度量方法:找一些以前没有用过系统的用户,然后度量他们达到某种熟练使用程度所用的时间。
描述特定熟练程度的常用方法,就是说明用户必须能够成功完成某个特定任务,另一种方法是说明用户需要能够在特定最短时间内完成一组任务,此后就认为他们“学会”了使用系统。
)效率(度量方法:度量使用效率的典型方法就是,确定关于技能水平的某种定义,寻找一些具有这种技能水平的有代表性的用户样本,然后度量这些用户执行某些典型测试任务所用的时间。
)可记忆性(度量方法:1、对于在特定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标准用户测试。
2、对用户进行记忆测试,在他们结束一个使用系统的过程后,让其解释各种命令的作用,或者说出完成某种功能的命令(或画出对应的图标)。
最后得到的用户界面可记忆性得分,就是用户给出的正确答案的个数。
)出错(度量方法:通常错误被定义为不能实现预定目标的任何操作,而系统的出错率是通过用户执行某个特定任务时统计这种操作的次数来度量的。
灾难性的错误应当与轻微错误分开统计,要采取措施将其发生频率降到最低。
)主观满意度(度量方法:通过询问用户的主观想法来进行度量。
为了保证度量的一致性,通常在用户测试后,对用户进行问卷调查来度量主观满意度。
主观满意度的问卷通常采用Likert量表或语义差别量表的形式。
)第七部分作业研究Q:1、什么是动作研究?时间研究?二者的关系?2、什么是动素?动素的分类?动素分类的意义?3、什么是动作经济原则?举例说明动作经济原则的应用。
Q1:动作研究(工作方法设计):在现有工作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某一特定的生产程序和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和改进,以寻求最经济工作方法的基本技术。
(1)工序分析:生产流程(2)作业分析:操作者与机器设备的匹配关系(3)动作分析:具体操作动作时间研究(作业测量):确定现有条件下从事特定作业活动的标准时间。
(1)主观估计法:基于经验估算作业的标准时间(2)历史比较法:基于历史记录的比较和类推(3)工作测量法:基于工作单元的时间测量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的关系(1)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是作业研究的两个方面(2)动作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基础(3)时间研究是衡量动作研究成效的必要条件Q2:动素(Therblig)Gilbreth将作业活动分解为三类基本动作元素。
动素分析是指将作业动作细分为各种较微观的基本动作元素,然后加以记录、分析和改进。
1、删除无效动作2、压缩准备动作3、精炼必需动作Q3:动作经济原则:一组指导人们如何节约动作、提高动作效率的准则。
1、动作经济原则的目的提高动作效率、减少操作疲劳2、动作经济原则的内容人的肢体使用、工作场所布置、工具设备使用3、应用:关于人的肢体使用的原则:消除一切不必要的动作,是动作简练、容易;充分利用物体的外力,如重量、惯性、动量等;关于工作场所布置的原则:工具材料及装置放在作业着前方附近位置;材料的供应和移动充分利用重力,如坠送关于工具设备使用的原则:机器操作部件的设计应尽可能使作业者少变动姿势和位置,且能发挥最大机械效率。
上述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同时使用两手,避免一手操作一手空闲;力求减少动作数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动作;尽可能减少动作距离,避免出现全身性动作;寻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动作的难度,避免不合理的工作姿势和作业方法。
Q4:作业研究的定义:用科学的手段研究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以寻求最可取的工作方法,并测定采用这种方法所需的合理时间。
第八部分工作负荷Q:1、如何评价疲劳?2、何谓最大可接受负荷?研究最大可接受负荷的意义?Q1:疲劳的测评1、作业绩效测定生产数量、质量、准确率、事故发生率等2、生理生化测定氧耗量、肺通气量、心率、肌电图、生化指标测量等3、主观评定多级量表、两级量表等4、心理物理评定反应时测定、CFF测定、皮肤敏感距离测定、膝跳反射测定等Q2:P274所谓最大可接受负荷是既不影响作业者安全和健康又能获得最大工效的体力负荷,其操作定义是“作业者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8小时而不发生过度疲劳的最大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