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合集下载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2)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2)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2)第4章社会动机第1节社会动机的研究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社会动机是推动个体具有某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力量。

传统的个体心理学把个体理解为自然人、生理的人,即使在谈论人的动机问题时,也多半只从人的生理需要方面来谈论人的动机。

第2节需要、动机和个体的行为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

需求是客观的,需要则是主观的,是对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现象,一种主观意识。

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则是推动个体活动的直接原因。

目的是个体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推动个体去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

动机必有目的,而没有动机所引起的和维持的个体活动,也达不到目的。

可以出于不同动机而具有相同目的;也可以出于相同动机而去达到不同目的。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动机推动个体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又能使动机得到加强、减弱或消失。

动机是内在的心理,动机的产生与对个体的影响都是个体之外的别人所看不见的,凡能见的只是个体的行为。

但动机与行为密切不可分,所以可据行为来追溯、窥察动机;而对某个个体的动机有相当认识之后,也可据以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

第3节动机的分类动机分类的标准按照四个方面来确定:(1)按照动机的性质来归类,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

自然动机:也称为物质性动机,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引起的,以个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

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引起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社会动机比自然动机更重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基础的自然动机,其它几种为社会动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的社会动机。

(2)按照动机的作用来归类,分为主导动机与一般动机。

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是主导动机,也可叫优势动机,它对个体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其它对个体行为不起支配作用的动机为一般动机,也称辅助动机,或非主导动机。

社会心理学对动机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动机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动机的解释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内心活动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研究人类的动机和决策。

人类的动机是指驱使我们行动的欲望和需要,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我们解释动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需求层次理论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被描述为一个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或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出名的动机理论之一。

他认为,人类有五个基本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被分成一个金字塔的形式,每一层需求需要满足后才会迈向更高层次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也可能不会满足同一等级的需求就往更高层次追求。

比如,在一个战争的时期,人们可能放弃了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转而满足更基本的安全需求。

因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必须在特定的背景下加以理解。

二、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心理学中的另一种动机理论,强调人们寻求对自我行为的自主控制和掌握。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被分成三个基本类型: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调节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完成某项任务所感到的兴趣和愉悦,而不是为了外在奖励而行动。

外在动机则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某种外在奖励而进行的行为,比如道德感和金钱激励。

自我调节动机是指人们通过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生产力而寻求行动自主性。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越是使人们感到内在动力的行为,越容易使人产生长期的情感投入和持续的行为。

这种动机使人们感到有责任感和自我满足感,而不是简单的被奖励激励。

而外在动机和自我调节动机如果被过度强化,会导致人们对行为的动机失去兴趣和意义。

三、认知评估理论认知评估理论是另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动机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是基于他们的期望和感受来产生的。

如果他们认为一项任务能够给他们带来愉悦和成功感,他们就会更容易地参与该项任务。

认知评估理论指出,人们经常评估周围环境中的刺激和任务,以决定它们对自己的意义和可行性。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姚项哲惠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姚项哲惠

助理心理咨询师培训之《社会心理学》姚项哲惠2016.3.4 课程主题:社会动机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动机的概念,掌握动机的产生及动机产生的理论,理清理论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掌握六种动机产生理论教学难点:理解动机产生各因素间联系,理解动机产生理论的发展脉络,掌握各理论的要素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的产生;重点讲授动机产生的理论;完成练习进行巩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课程导入(7分钟):案例讨论:小A被领导要求前来参加助理心理咨询师培训,上课没精打采,只为获得证书;小B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希望能学习更多知识,每节课都认真听讲,表示有许多收获。

两人为何有不同课堂表现?教学过程(45分钟):一、社会动机的概念(5分钟)驱动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力量;外在的目标、方向&内在的动力;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社会动机的产生(15分钟)1.内驱力1)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维持和恢复生理平衡状态的产物。

2)平衡状态打破,导致生理性紧张,产生驱使个体恢复平衡的动力。

举例:血液血糖不足,感到饥肠辘辘,想吃东西。

3)生理内驱力&心理内驱力社会动机以心理内驱力和心理性需要为动力源泉。

举例:抛头颅洒热血完成大业的动机Vs.基于生理需要的动机。

2.需要:内驱力在个体心理和意识上的反映。

前提:有内驱力存在;意识到内驱力的存在。

3.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与内驱力对应。

4.动机产生:内驱力&需要+诱因→动机→行为讨论:自己学习助理咨询师课程的动机产生过程。

三、社会动机产生的理论(30分钟)课程小结及练习(8分钟):1.按照驱力理论,动机的产生是为了增加驱力。

(×)2.习得性无助导致成就动机低其主要是因为(C)A 容易退缩B 避免失败的恐惧C 对成功的希望小D 不想成功3.动机的认知理论包括(ABCDE)A 本能论B 驱力理论C 自我效能理论D 习得性无助理论E 需要层次理论。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3、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按照动机
所起的作用分) • 主导动机是指在活动中居于主要 的、支配的地位的动机; • 辅助动机是指居于次要的、辅助 的地位的动机。
4、正确的和错误的动机(动机的性
质)
• 最重要的两种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 和交往动机 •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的内在动力
•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2、动机的特征
(一)动机的强度:有强弱之分
越缺乏什么,想得到它的动机就越强 指标:行为的力度与持续性 (二)动机的清晰度:动机指向目标的意识程度 口头报告法: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好朋友---女朋友 (三)动机的更替:存在两种以上动机(目标),不能 同 时满足或不知如何选择,产生动机冲突
• 其次,唤起行动之后,动机指导个体始 终将活动趋向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表现 出将活动引向他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 再次,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动机可 以加强行动的力量,强化活动的目的。
• 最后,动机的最佳水平取决于所 要完成的任务的难易程度。比较 容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水 平的提高而上升,动机的最佳水 平较高。如果任务越是困难和复 杂,最佳动机点就越低。动机水 平超过最佳动机点后,工作效率 随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这个原理通常称为耶克斯-多德 森定律。


(二)、亲和动机( need for affiliation,合 群动机)
1、定义:个人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 友好关系的一种内在欲求。(归属与爱的需要) 关禁闭 惩罚 2、为什么有亲和动机? 1)、本能:鹅、婴儿的依恋/ 结群生活合作 生存 2)、后天习得的:不和群受排斥 3)、焦虑---亲和假说(Schachter,1959) 经历不安的人,亲和动机强

社会心理学(简版) 第七章 社会动机s

社会心理学(简版) 第七章 社会动机s

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Deci&Ryan,1985)

每个个体都有自主的需要,当一个人从事 的事情是来自于内在的喜好时,其行为的 动机最强。


当完成任务的压力来在自身以外的因素时,人会产生几种 反应:拒绝、接受、认同、内化。在拒绝抵触和表面上接 受的时候,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工作了无意义。 当认同或内化时,个体就将外在的压力转化成了内在的动 力,把工作看成了是实现自己内在需要的一个部分,工作 起来就会充满干劲。
影响成就动机形成及强度的因素

童年期所受的家庭教育
个体的独立性、自律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家庭社会背景)

自己的成败经验
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Fra bibliotek社会气氛
目睹他人的或间接的经验
二、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和动机 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

定义:亲和动机是指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 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的一种心理欲求。
成就动机

概念
是个人去从事、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 作,并力图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 使个人不断进取以追求新的目标; 使人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善的地 步。
成就动机的意义
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工作成就呈正相关 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呈正相关

成就动机的结构

阿特金森(J.W.Atkinson ,1958 ,1964)认 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 因素构成:
希望成功
(hope for success) 害怕失败 (fear for failure) 前者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后者使人回避 目标以避免失败。 一事当前,这两种力量往往同时起作用。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动机

第五章社会动机本章要点1、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了解人类动机,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

2、在人类的各种动机中,有些动机是以生理内驱力为基础的,也有一些动机与生理内驱力没有直接联系。

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就是社会动机。

在很多时候,社会动机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比生物性动机更大。

3、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了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

外在动机是相对于内在动机而言的。

当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时,他就是被外在动机驱使。

关系:在人类的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

激发行为的外在动机可能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

当外在动机取代了内在动机时,人们可能对自己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一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辩护效应”4、在研究人类动机时,不少心理学家都提出过自己的理论,试图解释人类的动机体系。

麦独孤构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形成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学说。

在他看来,本能不仅是天生的能力,而且是天生的行为推动力,是策动和维持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而本能的核心是情绪体验。

麦独孤的著作引发了人们探讨人类行为动机的兴趣。

但是,他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缺陷,有不少难以自圆其说的困难。

5、劳伦兹认为,每种动物都有该物种特有的行为,即习性,攻击与食、性、逃跑一起构成动物的四种本能,在同类动物和异类动物之间都存在攻击,而且同类之间的攻击行为远远多于异类之间。

劳伦兹对心理学的最大影响是提出来关键期这个概念。

6、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一是性本能,二是自我保存本能。

在性问题上,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动机。

在他看来,人类的一些高尚行为也只不过是性冲动的一种升华。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一、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二、1.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络的一种心理倾向。

2.亲合起于依恋。

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

3.亲合的作用:⑴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⑵获得信息⑶减轻心理压力⑷防止窘境。

4.影响亲合的因素:⑴情境⑵情绪〔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高焦虑者亲和情绪较低〕⑶出生顺序。

三、1.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到达完善状态的动机。

2.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⑴目的的吸引力⑵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⑶个体施展才干的时机。

四、权利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别人的心理倾向。

五、1.进犯的构成:由伤害行为、进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2.挫折-进犯学说要点:⑴进犯强度同目的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⑵进犯的力量与该进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呈正比例关系⑶假如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进犯发生的可能性那么越小;假如预期惩罚一定,那么挫折越大,进犯越可能发生。

3.挫折:既指阻碍个体到达目的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4.进犯的影响因素:⑴情绪唤起程度⑵道德开展程度⑶自我控制才能⑷社会角色与群体〔假如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进犯性就会明显增加。

在群体活动时,个体进犯性也倾向于增加〕⑸群众传媒的影响。

5.去个性化和进犯行为:呈正相关。

⑴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才能降低的状态。

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⑵群体活动是去个性化最常见的情境⑶大量研究说明,进犯与去个性化有亲密的联络。

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人群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目的,并且攻击的强度远超寻常而不能停顿。

六、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⑴自然环境〔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行为〕;⑵社会情境〔别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因会导致去个性化,责任分散〕⑶时间压力〔自己很忙,时间紧张时,往往难于利他〕;⑷利他的对象的特点〔与利他者相似的人、为伤害过利他者的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容易被帮助〕。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动机强度
倒U型曲线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活动效率
——主要的社会动机和社会行为
亲合动机 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 侵犯行为 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1、亲合动机(又称合群动机)
定义: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 作友好联系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合的起源:亲合起源于依恋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三层:爱和归属的需要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二)嫉妒
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
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 的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 态。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三)羞耻与内疚
羞耻: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
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 体发展不利。
要我学习——我要学习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生活态度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动机情绪态度
陈坤
善意是财富,在温饱之余将它播撒, 这好过独自富有,当然也会收获更多。 带着善意出发,与志同道合者结伴, 将温暖传递开去:多伸出一双温暖的 手,多送出一张温柔的笑脸,多借出 一个安逸的怀抱……我就可以是最富 有的人了吧?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三个探讨内容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一、社会动机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 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自然动机——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 社会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
的动机。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动机的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实现目标→需要满 足、紧张消除→新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动力结构
• 构成人的行为的内部心理动力要素是一个相互 联系的系统结构,其中:
• 需要——原动力(燃料) • 动机——直接动力(发动机) • 兴趣爱好——助动力(润滑剂) • 理想信念——调控动力(方向盘) • 自我意识和价值观——主导动力(司机)
心理动力规律
• 人的一切行为动力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 己的需要。因此其它心理动力要素都可以看成 是需要的不同转化或表现形式,如动机就是需 要的行动表现等。
动机与行为效率
容易


一般程度


困难
动机水平
六、动机的分类
1按动机的起源分为: 生理性动机:起源于生理需要的动机,如
饥饿引起的觅食动机; 社会性动机:起源于社会需要的动机,如
竞赛过程中的成就动机。
动机的分类
2远景动机与近景动机(按照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划分)
• 远景性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而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个人未来的前途和职业等 相联系,故又可称为间接性动机。
1、行为和动机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①同一动机可以产生不同行为 惩罚:棍棒
教育孩子 奖励
②同一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
不想拖累对方 (茶花女) 不想被对方拖累
( 追鱼)
拒绝求婚
2.个人的行为往往同时受多种动机支配 3.口头表述的动机往往是不真实的
四、动机与目的、效果
• 动机与目的虽有区别但紧密相连,二者 可以相互交替和转化。
行为行 为
小结
• 动机是人类行为社会性本质的体现,是 人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因此只有人 才需要有行为动机;
• 动机是行为价值评价的重要心理依据, 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信任的重要 条件,对个体行为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 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
• 一、社会动机概述 • 1、含义:社会动机亦称动机 • 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
口头报告法: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好朋友---女朋友
(三)动机的更替:存在两种以上动机(目标),不能 同 时满足或不知如何选择,产生动机冲突
1、双趋式:两个目标对个体都有吸引力 (鱼、熊掌 段王爷)
2、双避式:两个目标都想回避,但必须选一个 (工作)
3、双重趋避式:两个目标各有利弊 (男友)
3、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按照动机 所起的作用分)
• 主导动机是指在活动中居于主要 的、支配的地位的动机;
• 辅助动机是指居于次要的、辅助 的地位的动机。
4、正确的和错误的动机(动机的性 质)
• 最重要的两种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 和交往动机
• 近景性动机起源于对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故又可称为直接性动机。
3、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按照动机来自个体 外部还是个体本身分)
• 外部动机是指引起活动的动力不是来自对活 动本身的兴趣,而是由活动以外的刺激所激 发出来,如为了金钱、表扬等而努力工作
• 内部动机是指人的活动是由个体自身激发的。 即活动本身使人获得满足,活动本身是一种 奖励与报酬,而无需其它外部激励。
• 动机是推动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因此其它心 理动力要素都只有首先转化动机才能对人的行 为产生动力性推动作用,如需要只有具备了实 现的可能性后才能具有动机作用等。
需要与行为
动机
兴趣爱好

理想信念
需要要 价值观
行为行为
自我意识
情感、意志等
动机与行为
需要 兴趣 爱好 理想 信念 价值观 自我意识
动动机 机
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 1)行为目标是动机构成要素之一 • 2)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 3)动机与行为紧紧相连 • 4)动机也有无意识成分 • 5)动机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
2、动机的特征
(一)动机的强度:有强弱之分
越缺乏什么,想得到它的动机就越强
指标:行为的力度与持续性
(二)动机的清晰度:动机指向目标的意识程度
• 其次,唤起行动之后,动机指导个体始 终将活动趋向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表现 出将活动引向他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 再次,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动机可 以加强行动的力量,强化活动的目的。
• 最后,动机的最佳水平取决于所 要完成的任务的难易程度。比较 容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水 平的提高而上升,动机的最佳水 平较高。如果任务越是困难和复 杂,最佳动机点就越低。动机水 平超过最佳动机点后,工作效率 随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这个原理通常称为耶克斯-多德 森定律。
社会心理学之 社会动机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余强
动物世界
马 加 爵 案
前言
• 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力系统——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每个人的外部行
为背后都有一个内部的心理推动力量,而推动 人的行为的内部心理力量则是一个由许多心理 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心理动力结构或系统,这些 因素分别是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 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等。
• 狄西的研究(1975)
狄西的研究
活动:有趣的解迷游戏 甲组:有报酬(钱) 乙组:无报酬 结果:在自由选择阶段,甲组继续解迷
的时间较乙组短。 研究证明:外部动机激发不当会削弱内部
动机的强度
让被试做一个非常有趣的解迷游戏,其中一半 被试给以外部奖励(钱),另一组则不给任何 奖励。不久以后,要全被被试做自由选择,是 继续做解谜游戏,还是做其他事情,实验者观 察被试在这项由内部动机引起的活动上所花费 时间的长短。发现,给了钱的被试在解谜游戏 中所花费的时间比不给钱的被试少,这就表明, 由于加强了外部动机(付钱),他们的内部动 机就被削弱了。
冲突——斗争——更替
(四)动机的复杂性(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3动机的作用
激活功能:作为个体行为能动性的主要方 面,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
指向功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与目标; 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持续性
二、动机过程
需要匮乏 焦虑状态
动机
新的需要
需要满足 焦虑平息
行为 目的
三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 动机和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动 机可以促进行为效果,行为效果可以增 强动机作用。但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 作用往往要通过许多中介因素(如智力、 技能等)来实现。
五、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 首先,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 的,有动机才会有行动。动机是人行动 的原动力,它具有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