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 陈华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2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2 教学设计

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Period 2 Reading and Thinking教材分析本文为一篇人物小传。

围绕该板块的活动主题“学习作出人生抉择”(Learn to make choices in life),文本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林巧稚的一生,通过学习她的人生经历,了解她曾经面对的道德困境和人生选择,让学生感受到她身上的仁善、自强、勤奋、执着、敬业、慷慨,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广博的爱心。

这些美好品质不仅值得学生学习,还能启发年轻人反思自我,思考如何面对人生抉择,认真选择未来的道路,全力以赴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同时,林巧稚的故事对于今天的年轻女性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激励她们坚持信念和梦想,理解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 掌握人物传记的体裁特征和语言特点。

2.能够根据文章信息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3. 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面对人生选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识别人物传记体裁的特征和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所提供的细节信息对人物的个性和品格作出合理的推断和概括。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对人生抉择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Work on Activity 1. Before you read,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and share your ideas with your partner: What are some important life choices?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是什么并说明原因,为阅读做好铺垫。

Step 2 Pre-readingLook at the title and pictures, and think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 do you think the text is about? What do you expect to read?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of the text?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和插图,对语篇涵盖的信息能有更精准的预测。

教材分析选必三3(二)

教材分析选必三3(二)

引言概述:教材分析选必三3(二)是一本适用于高中学生的重要教材,旨在提供对必修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广泛知识覆盖。

本文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教材的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的教学策略以及教材的评价和使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教材的结构和内容1.教材的总体结构:介绍教材的整体结构,包括多少个模块和单元,以及每个模块和单元的概述。

2.教材的内容覆盖:详细介绍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包括涵盖的学科范围、核心知识点和重要概念等。

3.教材的章节安排:分析教材各个章节的安排和内在逻辑,并解释各章节之间的关联性。

二、教材的教学目标1.教材的知识目标:解释教材设计时考虑的知识点和目标,以及如何通过教材使学生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2.教材的能力目标:阐述教材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批判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

3.教材的情感目标:说明教材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等。

三、教材的编写原则1.系统性与科学性:讲解教材采用的整体架构和逻辑,以及编写教材时注重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教材的实用性:分析教材对实际生活和学习的指导作用,以及编写教材时注重实用性的意义。

3.教材的趣味性:探讨教材的趣味性设计,如何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学习。

四、教材的教学策略1.启发思考:说明教材如何通过问题引导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差异化教学:解释教材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交互式教学:介绍教材中采用的互动性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五、教材的评价和使用1.教师评价:分析教师如何评价教材的优劣,如是否符合教学大纲、是否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等。

2.学生评价:考察学生对教材的反馈和评价,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等。

3.教材的有效使用:提供教师使用教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调整教材的使用方式。

必3教材分析

必3教材分析
非洲撒赫勒地区、原苏联垦 荒区(活动) 我国西双版纳雨林生态农业 (阅读)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阅读)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活 动)、俄罗斯伏尔加河(阅 读) 我国长三角、珠三角(活动) 我国长三角、全国其他地区 的城市化模式(活动) 我国西电东送工程(阅读)
区域农业 区域工业与城市 化 资源的跨区调配
农 业
水 文
生 物 土 壤 资 源
交 通
人 口 城 市 商 贸
1.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使学生理解荒漠化的 过程、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 的对策和措施。 2.以亚马孙雨林为例,使学生理解森林的重要 性,雨林破坏现状、原因及雨林保护的措施。
3.通过停止开发“北大荒”的案例,了解保 护湿地的重要性。
4.使学生学会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逐 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南水北调怎么调?
必修3教材分析(一、二单元 )
课程标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 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为例)
高中地理教材还需要提供观察和认 识世界的独特地理视角
综合地看待问题,如揭示地理要素之 间的相互联系,区域自然与人文现象 之间的互动关系; ●动态地分析问题,如区域与区域之间 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如区位 因素的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把握分析问题的空间尺度。

地理的应用价值
我国东北地区 我国珠三角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产业转移
东亚地区
地 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理 3 “ 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问 题 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 研 用 究” 4 区域经济发展

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内容。

该单元的主题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涉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实践。

教学任务包括:首先,通过阅读理解和听力练习,使学生掌握与环保相关的词汇、短语及基本语法结构;其次,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团队合作及写作能力;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阅读。

然而,学生在英语语言运用、特别是听说能力和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需要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与环保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及基本语法结构,如:reduce, reuse,recyc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阅读、听力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听力水平;(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保主题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5)掌握一定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能够针对环保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过程与方法(1)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4)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5)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其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及反思

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及反思

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及反思English:In the teaching plan for the second unit of Grade One English Book Three, the focus will be on introducing students to the topic of relationships. The unit will explore various types of relationships such as friendships,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rough engaging activities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s, role-plays, and creative writing tasks,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relationships and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trust, and empathy in maintaining healthy relationships. Furthermore, students will also have the chanc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relationships, thereby promoting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olerance. Assessments will be carried out through quizzes, presentations, and written assignments to gau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To enhance learning, multimedia resources such as videos, articles, and songs will be incorporat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hips.中文翻译:在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的教学计划中,重点将放在向学生介绍关系这一主题。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分析在前两册的基础上,本册教科书继续贯彻“守正出新”的编写原则,构建立体化的语文学习系统,设立“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与前两册相比,本册教科书有如下特点:一是强调审美教育。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第一单元精选了四篇小说,分别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代表了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审美情趣。

唐诗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第二单元所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歌,则又是有唐一代近五万首诗歌中的代表作品,千百年来为人们涵咏玩味,有如千年佳酿,至今令人沉醉。

第三单元虽侧重引发学生的思考领悟,但古代论辩散文有着严谨的论证、精彩的比喻、雄峻的气势、腾纵的语势,千百年来传诵不衰,至今吟咏,仍能让我们回肠荡气。

第四单元侧重科普作品。

这类作品以严谨见长,但文中并不排斥审美的追求,《宇宙的边疆》所描绘的浩渺璀璨的宇宙,《凤蝶外传》中凤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作者的奇思妙想,在带给我们无尽遐想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科学世界的美丽多姿。

二是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梳理探究”板块的三个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究的项目自不必说;“阅读与鉴赏”部分也特别强调从“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研讨与练习”中。

比如《祝福》的第四题,要求学生拿电影剧本和原著作一些对比,这就是换一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究祥林嫂的命运。

《寡人之于国也》的第三题,引导学生以现代观念审视古人的思想感情,吸收其中的精华,并辩证分析当代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和孟子观念的不同。

此类题目的设计,体现了编者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沟通课内外,进行拓展探究的思想。

必修3的教材分析

必修3的教材分析
第二章: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常见的两种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定义,灵活应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并恰当的选择三种抽样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抽样问题。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能利用频率颁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体会样本数字特征具有随机性: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2.1随机抽样约5课时
2.2用样本估计总体约5课时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约4课时
实习作业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本章包括以下内容:(1)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通过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基本性质;(2)古典概型的特征及概率的计算公式;(3)几何概型的特征及概率的计算公式;(4)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第一节:算法与程序框图
算法的概念1课时;程序框图、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3课时。
第二节:基本算法语句
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1课时;条件语句1课时;循环语句1课时。
第三节:算法案例
算法案例4课时;小结复习1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
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发现法教学,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高中英语_必修3 Unit2 Healthy eating语言知识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英语_必修3 Unit2 Healthy eating语言知识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根据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语言知识课主要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具体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⑴学生能够了解三种饮食:energy-giving food ,protective food and body-building food,掌握跟这三种饮食及本单元话题有关的词汇,例如:lose weight , gain/put on weight , slim ,a balanced diet , fat , protein ,fibre ,benefit,等。

⑵掌握本单元的语法重点:ought to ,must ,have to ,should , need 等基本情态动词的用法。

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例如: Nothing could be better ;He couldn’t have Yong Hui getting away with telling people lies等。

2. 语言技能目标:⑴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猜测某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⑵学生能够把本节课重难点活学活用,比如用本节课重难点编一小段语篇填空或写一小段话题作文。

⑶学生能够用本节课学到的重点词汇句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分组辩论。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⑴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提高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意识。

⑵通过分组讨论和辩论,养成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⑶学生了解一些不同的饮食观念及主张,加深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了解,弘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精髓,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设计与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经过高一上半学期新教材学习基础之上。

学生已经逐步地适应了在活动与任务中学习英语以及如何处理语言知识与活动开展的关系。

并且,他们也已经形成并培养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测练习1. 体会语境,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桑植一中陈华姣
必修三第二单元在初高中诗歌教学中起很大的衔接作用,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单元作为此次的教材分析的内容,原因一方面是这个单元内容是古代诗歌,不如现代散文和小说好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另一方面,古诗文教学对教师来说,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难度也会相对加大,积极探索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是我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单元由盛唐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唐诗人杜甫的《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三首诗组成、晚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两首》:《锦瑟》《马嵬》构成。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文化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歌体裁完备,诗作大家辈出,风格多样。

本单元所选取的这几位名家均是各个时期的诗坛领袖,分别扬起了各个时期诗歌的旗帜。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唐以后,亦出现了大量的诗人,他们或模仿、或学习,但都无法跻身或超越唐诗分毫。

李白的豪迈不羁、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质朴天成、李商隐的隐晦朦胧,都成了独一无二的唐诗风格,学习唐诗,要先让学生了解诗人所生活的年代以及诗人的性格,在诗歌学习上,这叫“知人论世”。

同时,还要做到“以意逆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情感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知人论世”,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能全面的渗透整个唐代诗人的写作特点与风格;通过一首诗歌的学习,尝试贯通他们的其他诗作。

唐朝由盛转衰,整个唐诗的风格也跟随变化,从每个时期的代表诗人之诗风便可窥见。

李白长于初唐,兴于盛唐,所以他昂着头,目光坚定,大步向前,成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写诗,或许根本不叫写诗,而是喷发情感,宣泄不快,心中郁积的块垒,喷而为诗,李白多醉酒之作,篇篇读来都堪称佳作,教材选入的《蜀道难》便是浪漫主义诗作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长短句相间,情感充沛,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绝非他人可及,诗人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但其中也透露出了他对社会的某些隐忧,所以李白虽然仕途顺畅,但他并非一心只关注自我的诗人,他也心忧天下;
杜甫目睹唐王朝由盛转衰,所以他总是低着头,一路低吟,他写诗,一方面,极讲究格律,另一方面,诗中每一言都是椎心泣血之语,他的内心,是黯然的、沉痛的,同时也是奋进的,即使“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依然想到“戎马关山北”,只是已然“涕泗流”,他泣下的不是泪水,而是血泪,正是这些,成就了一代诗圣杜甫;
白居易生于中晚唐,他的诗风崇尚“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
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注重写实,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以韩愈为代表的“奇崛”之风。

白乐天的诗歌以元和十年遭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内容前期为讽喻诗,后期为闲适诗和感伤诗,《琵琶行》正是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感慨身世之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声音在代代人的心中久久回响、经久不衰;
李商隐,生于晚唐,在唐诗逐渐衰落的路上,李商隐又扶起了唐诗的旗帜,重振旗鼓,李商隐因为一直在唐晚期的“牛李党争”中夹缝求生,仕途必然诸多不顺,所以他的诗作以直接方式触及政治题材的占了相当的比重,他的咏史诗成就也较高,比如教材选入的《马嵬》,他的咏史诗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是托古抒怀之作,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事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了政治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同时,无题又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丝婉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教材中选入的《锦瑟》便是无题诗之一。

总的来说,在教授本单元诗歌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足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以期学生能更全面的了解整个唐诗的特点。

其次,才是对本篇诗歌内容的教学,诗歌内容只是诗人某个时期的写照,全面了解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及特点,做到“以意逆志”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对于本单元诗歌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四个方面,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情感。

要求学生从这四个方面把握诗歌的内容,对他们阅读其他的诗歌也相对有了着力点。

诗歌单元的教学,《蜀道难》和《琵琶行》安排的是两个课时,《杜甫诗三首》《李商隐诗两首》一首诗安排了一课时,共花九个课时,另外还安排了两节作业课。

本单元编排在在教材必修三的第二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