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 第四章 议论文阅读
2014中考语文阅读

• 1.之 2.其 3.而 4.以 5.于 6.乃 7.虽 8.为 9.者10.且 11.则 12.乎 13.然 14.与
得出信息 • 1. 2014年中考把原来基 础知识中的语段修改及 修辞的考查加在了现代 文阅读中。 • 2. 关于文言虚词的考查
研究试题特点
•
大
阅
读
• 陕西中考中记叙文阅读主要选取具有陕西地域特 色的散文、小说,字数约为1300字。其中以散文 居多,写景抒情散文是重点考查内型,08(《壶 口,壶口》)、09(《陕北的山》)、11(《紫 阳腰》)、12年(《游司马祠》)考查的都是写 景抒情散文,13年(《又见姑姑笑颜》)是叙事 散文。10年(《秦腔吼起来》)考查的是小说。 都是下设5道小题,共计18分。题型以简答为主, 填空题也是考查形式之一。
议论文阅读
2007年考查了励志类议 论文《过有理想的生活》, 考查点是议论文的常考考点: 概括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 其作用、分析段落作用、理 解论据、补充论据。
文言文阅读
• 实词解释及判断、虚词辨析、翻 译是必考考点;文章内容概括、 人物性格及品质概括、与课内相 关内容对比概括是常考考点。 • 考查的虚词实词虽然出自课外语 段,但是学生曾在课内文言文中 学习过相关内容。
探寻命题方向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2、13、14题。 • 第12题找关键句不仅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对 文意的理解,还隐形考查了学生的认真审题和规范答题。 • 12. “请找出既照应第①段又交代了文章主要事件的句子,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学生常常会出现在文中划出来而 不按抄写在横线上的失误,从而导致会的题也失分的现 象。 • 第13题行文线索是以往较少涉及的考点,提醒了学生在 复习时切记忽略不常考的考点。 • 第14题是课内外语段的对比,要求学生回归课本,重视 教材内容。
河南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议论文2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2
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 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 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一件事 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深爱你的父亲
(作者弗罗姆,有删改)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2
文章解构 【中心论点】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论证思路】文章第①段提出“专心地做好一件事, 就能有所收益”的中心论点,第②段用研究发现的事 实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第③段列举名人事例论证成 功的人都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 努力。 第④⑤⑥段分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专心。 第⑦⑧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专心地做好一件事”的好 处。
【针对训练】见面对面第154页《快乐者未必是拥有者》 第3题,第155页《放弃,是一种美德》第2题,第156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2
考点4: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 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 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 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 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 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 作用?(3分)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2
考点2:补写论据 2. 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 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镭并 分离出纯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今中外的事例 均可。事例1分,突出目标和专心1分,共2分)Biblioteka 专题二议论文阅读2
【思路归纳】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分析论证过程的 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 ③到⑥段,第③段主要列举名人事例来论证成功的人都 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 个目标努力;第④段主要写自信心和欲望是人们专心的 主要因素;第⑤段写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思想集中于 你的欲望上才有助于目标的实现;第⑥段写了必须长期 专注于一件事,才能有更高的成就。通过对这4段内容 的 概括可理清作者思路:先列举——成功的人都先确定明 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努力——如何做到专心。
2014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之策略篇

5. 赏析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概括、严密、 准确的特点,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品味。 中考对议论文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论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给文章拟标题; (3)写出文中某个论据证明的观点;(4)评价文中作者的观点。 2.论据:(1)找出文章的论据并分辨其类型}(2)用精练 的语言概括事实论据;(3)围绕文章论点,运用联想和想像来 增写论据。 3.论证:(1)辨析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2)写出某论证 方法的作用。 4.结构:辨析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5.语言:(1)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2)明确文中 代词的指代内容;(3)比较分析陈述甸与反问句、设问句的表 达效果,比较分析直接阐述与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并说明 原因。
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 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 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 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在答题过程中要周密思考,了解题型,采用正确的 解题方法,对自由表达的主观题要抓住要点,答出层次,努力 在实际考试中提高得分率。要把主观表述类试题答准答活,回 答的范围尽量宽一点,最好分类列出序号,准确表达出自己的 思想;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尽量使自己的表达更有创意。 以上方法可概括为五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议论类型; 2.理清思路,把握中心论点; 3. 剖析结构,分出文章层次; 4.分析论据如何证明论点; 5.赏析论证方法,借鉴写作手法。
考点剖析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文体。课程标 准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 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有议论文的概念,了解议论文的有关 知识,把握其文体特征,尤其是要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 论据、论证。其中包括下列要点: 1找论点。从文中找出中心论点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 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完整的陈述句。其次,论点 一般出现在文章下列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结尾;④中间 部分。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要注意区分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 2.辨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具体的数据等,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 的定理、公理、社会科学理论、名言警句等。两种论据要分清。 3. 分清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常常综合运用。 要注意在阅读训练中仔细分辨。 4. 明确结构特点。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到某一段落,其结构形式 可能是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或其他形式。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把头藏在翅膀下面,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以及其它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颤()动家ch()哺()乳(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两处横线上。
(3)将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4)在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要求:符合语境)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1)-(2)题。
(4分)(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2014福州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一切皆有可能

2014福州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一切皆有可能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试题】(二)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11分)一切皆有可能顾成娟①水能流向天空吗?答曰:绝对不可能!可是,天上的彩云却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当水变成气体,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
人生不也这样吗?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
②一个小学即辍学、靠帮人推磨换书看的放牛娃,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在一般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是50年前的那个放牛娃。
③一个高考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复读都没有学校肯要的落榜生,他会成为著名的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吗?一般人看来也不大可能,但是,如今大红大紫的孟非正是当年的那个落榜生。
④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总是同诸多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
丘吉尔说:“一个人活得愈长,他就愈能认识到一切取决于机会,任何人哪怕只回顾一下十年前的经历,他就会看到,某些看似毫不重要的细节实际上都左右了他的全部命运和前程。
”世界充满偶然性,也充满奇迹,奇迹正是偶然性的表现。
⑤一粒沙子偶然进入蚌中,想不到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一粒种子偶然遗落在石缝间,想不到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一滴水偶然被阳光蒸发,想不到成为自由飘动的云。
一切皆有可能,世间充满偶然。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是偶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偶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偶然。
偶然充满魅力,偶然创造神奇!⑥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⑦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
201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答一、积累与运用(8小题,30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热忱.(chén)静谧.(mì)粗犷.(kuàng)乳臭.未干(xiù)B.灼.伤(zhuó)谙.熟(yīn)倔强.(jiàng)藏污纳垢.(gòu)C.逞.能(chéng)忌讳.(huì)蛊.惑(gǔ)虚无缥缈.(miǎo)D.沉湎.(miǎn)迸.发(bèng)恣.睢(zì)瞬.息万变(shùn)2.(2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竣工啜泣销声匿迹心无旁鹜B.燥热酝酿曲指可数如火如茶C.泛滥惺忪丰功伟绩迥乎不同D.覆盖帷暮头晕目眩承前启后3.(2分)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小明同学在田径运动会中,顽强拼搏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B.自从郴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C.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真有振耳欲聋....的作用D.对于这个问题,我了解不多,如果乱发议论,岂不贻笑大方....?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变形记》播出后,社会各界纷纷向贫困区的学生捐献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B.环保专家听取、讨论了他的建议,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C.他勇斗歹徒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市民,因此,他被授予“英雄市民”D.孔乙己一业,许多酒店的客人便都看着他笑5.(2分)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②养分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④不满足一个解答,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⑤任何人都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A.⑤②④③①B.④①③②⑤C.①③②④⑤D.⑤④②③①“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四议论文阅读讲本课件

补写论据“四要”: 1.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 表述。 2.要真实,材料虚假、张冠李戴或断章取义的,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 3.要典型,示例要有代表性,名言、格言要有权威性。 4.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类别 总分式
并列式 递进式
解释说明
论证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先提出中心
总分 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如《怀疑
与学问》
分总
先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然后引用各种名人事 迹或格言警句分析问题,最后强化论点
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通常在开头(或讲故事,或引用,
或开门见山)交代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举 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 和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 属于举例论证
《敬业与乐业》在说到职 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 喻,属于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说”“俗话 说”、格言警句、 名人名言等
“相反”“反之 ”“但是”等文字 ;反义词;有正面 和反面两方面的内 容
【答题模板】 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或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 名言等,提出……的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 (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链接教材】 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改编: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 课文,梳理文章的错误选项类型 1.无中生有——利用思维惯性,误导学生用想当然代替理性思考。 2.以偏概全——包括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 3.增减扩缩——增加或减少某些字,扩大或缩小论证范围。 4.表述绝对——注意一些重要词语前面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 点、范围、大小、已然、未然、必然等。 5.因果混乱——注意诸如“说明了、体现了、是因为……”这样的词语。
河南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议论文1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某一论点,使说理更 通俗易懂,化深奥为浅显,容易使人接受。如《谈读书》 中“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 接”,来证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4)、对比法(讲道理):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 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给人深刻印象。如 《谈读书》中,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 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不良偏向。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5. 议论文语言特点 议论文论述性的特点,决定了它语言的概括性、 抽象性、以及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有些 议论文在抽象的议论中,语言虽也具体生动, 但主要还是它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6. 把握议论文论点的方法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把握论点是阅读议论 文的关键。怎样把握论点呢?
(1)、分清论题和论点。
如:九年级上册《谈读书》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前者 是议论的问题,后者是议论的观点。所以,阅读议论文, 要纵观全文,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发议论的,然后再看 作者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2)、注意论点的位置。 有时文章标题就是论点。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点 有时在文章的开头;例如: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 一个》。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 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 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等表总结性的词语。 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 的语句,须自己概括。 (3)、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 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 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
也会随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
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 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 要途径。 D 解析:“最重要途径”不对,原文见第⑧段——“太
达。2006 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
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不 丹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
于心里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
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
3.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 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4 分) 因为:前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适中,知足常乐,能确立符 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对外在世界有安全感,所以“会觉得 甜蜜、幸福”;后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较高,奋斗目标过高,
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作出决定,立即行动。
3.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
(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
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 分) 示例一: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 孔子“再,斯可矣”的观点,对“三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
D.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
快”,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A 解析:陶渊明面对黑暗的官场选择了拂袖而去,并没
有担当3 年广东省卷)(见课本)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 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
4.罗家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
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
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 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B.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
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C.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 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议论文的阅读水平。
1.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明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
2.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 心论点,它是作者对这一问题或事件的总主张、总观点、总判
第四章
议论文阅读
一、考纲要求 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理解) 2.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 间的联系。(能力层级:理解)
3.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力
层级:运用)
二、考纲阐释 1.2011 年开始,考纲将原考点“联系生活”改为“联系
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5 分) (1)第②节加点的“负责任”在文中指什么?(2 分) 搜集事实根据,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 (2)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 分) 不能。这三个例子有层进关系,与上文“去发表,去推进, 去扩充”一一对应。
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不是
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
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这是针对特定人的一种建议,不存在 “最”的问题。
2.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 由。(3 分) 位于喜马拉稚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
一、(2010 年广东省卷)(见课本)三思而行 1.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
释?(3 分) 2.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 分)
一是泛指“多”,二是指谋划事情的“开头、中间、结局”。
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
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 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对外在世界缺乏信任,争强好胜,所以“会感到失落、痛苦”。
【探究】
1.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①对 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②对论点、论据、论证的掌握,③对议
论文语言特色的分析,④针对文章观点进行论述评价或结合文
段谈自己的体验感悟。
2.议论文选自课外,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 有利于考生与之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从而准确地检测考生
断。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 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有的 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几个 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2)论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是支撑论点的 材料,是论点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论据包括事实论据 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作为论据的事实,通常是典型的事例、史 实、统计数字。作为论据的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
实际”,请注意这一词之差。
2.增加了新的考点: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3.在题型上,2013 年开始增加 1 道选择题,减少 1 道主 观题,题量不变。2014 年中考,再增 1 道选择题,再减少一道
主观题,题意不变。
4.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以整体阅读和综合分析为主,侧重考 查对议论文三要素的把握,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 力和运用能力。
实的依据,因而令人信服。
示例二:作者用亲身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 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服,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 的观点。
二、(2012 年南京卷)(见课本)知识的责任 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把握文章结构并填空。(2 分) (1)学术责任 建立负责任的思想 互相勉励, 知识的责任 (2)对这种思想去负责 振兴民族 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