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抗菌耐药性研究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

抗菌耐药性研究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一、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细菌耐药性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感染疾病的重要武器,但由于滥用和误用,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本文旨在对抗菌耐药性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应对策略,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的抗药性提供参考。
二、抗菌耐药性现状抗菌耐药性是细菌在接触到抗生素后产生的能够对抗抗生素杀菌作用的能力,它是一种逐渐产生的现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告,全球每年有至少70万人死于抗菌耐药性相关的感染疾病,预计到2050年,每年的死亡人数可能增加到千万级别,这将严重挑战人类的生存环境。
目前,严重耐药的细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加,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是对各种抗生素的抗药性达到了令人惊异的水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耐药性细菌主要由于滥用和误用抗生素导致的。
三、抗菌耐药性的成因1、抗生素滥用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抗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自行服药;(2)患者要求医生开具抗生素;(3)医生用药不当;(4)畜牧业开展大规模预防用药等。
2、环境因素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环境因素可以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使得人体更容易感染细菌,同时可以延长细菌感染期,增加耐药性细菌产生的机会。
3、国际旅游国际旅游可以促进病原体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细菌相遇和交织,从而促进了抗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
4、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为抗菌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细菌抗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随着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抗菌耐药性问题也逐渐加剧。
四、抗菌耐药性应对策略1、加强公众教育应当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清洁卫生,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泰能®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亚胺培南内毒素释放最低,危害最小
抗菌药物 对照组
1/2*MIC
内毒素释放量 (μg/2ml)
诱导死亡率
0.2
0%
2*MIC
泰能®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敏感率(%)
多粘 菌素B
阿米 哌拉西林/ 美罗 卡星 他唑巴坦 培南
头孢 他啶
亚胺 培南
头孢 吡肟
左氧氟 沙星
庆大 头孢哌酮 霉素 /舒巴坦
泰能® 肖永红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46-52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泰2能4®
经验性治疗不等于随意用药!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泰能®
经验性治疗
• 最可能的病原体及其耐药性
✓ 某类(种)感染病原谱及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 当地耐药情况 ✓ MDR危险因素 ✓ 既往耐药菌感染病史
• 临床病情
✓ 严重程度 ✓ 免疫状态 ✓ 用药限制因素(肝、肾功能)
• 循征医学证据
泰2能6®
起始充分治疗
不适当治疗 +治疗延误
治疗延误
不适当治疗
1999年-2003年在6所阿根廷医院76例VAP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泰能® Luna CM et al. Eur Respir J.2006; 27(1):158-164
初始充分治疗改善预后
起始充分治疗明显缩短患者 呼吸机的使用时间
N=5525株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甲氧西林、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率及变化趋势
01
肠杆菌属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 和大肠埃希菌等的耐药率 逐年上升,且已超过50% 。
动物与人传播
动物携带的耐药菌可通过食物 链传播给人类,如动物源性耐 药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环境与人传播
耐药菌可在医院、养殖场、公 共场所等环境中存活并传播给 健康人群。
耐药菌种感染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01
02
03
缺乏新药研发
由于抗生素研发的高成本 和低收益,新抗生素的研 发速度较慢,导致耐药菌 感染治疗可选药物有限。
详细描述
在感染早期,不确定病原菌种类时,医生通常会选择覆盖面广、 抗菌活性强的抗生素,以确保覆盖可能的病原体。随着药敏试验 结果的出来,医生会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更加针对 性的抗生素。
免疫疗法
总结词
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对抗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 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
建立国家级耐药监测网
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耐药监测网,覆盖了全国 各大医疗机构,可以实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为 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使用会 导致细菌耐药。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降低细菌耐药风险。
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免疫疗法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感染,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 、单克隆抗体等。在重症感染治疗中,免疫疗法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手 段,提高患者康复率。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中。
它是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的问题而引起了严重关注。
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0%的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超过50%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性的扩散不仅导致了治疗难度的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院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1. 染色体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耐药性。
突变可能发生在菌体内部的基因,例如产生耐药相关酶的基因,进而导致抗生素的靶点发生改变,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2. 外源性基因的获取: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
这样的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抗生素降解酶、泵、质子泵和药物靶点变化等,从而增加抗菌药物的耐受性。
3. 细胞膜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可以改变其对抗生素的透过性。
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多糖组成,降低了抗生素的渗透率,从而产生耐药性。
4. 多药耐药泵: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表达多药耐药泵来排出抗生素分子,减少其在细菌内部的浓度,从而达到抵抗抗生素的效果。
5.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其对抗生素更加耐受。
生物膜提供了细菌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抗生素对细菌的效果。
三、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方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2. 严格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设备消毒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年度总结

多重耐药菌感染年度总结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些耐药菌对常规使用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年度情况进行总结,以期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1.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1.1 感染范围扩大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不仅仅是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数量增加,社区感染也日益严重。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不再是临床医学领域的问题,而是公共卫生领域必须注意的重要威胁。
1.2 耐药性增强与以往相比,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更加强大。
传统抗生素已不再对其产生效果,这对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同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使得该问题更加复杂。
2. 影响因素分析2.1 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
长期的广谱抗生素使用,尤其是外用抗生素、非规范用药使得耐药菌产生,并迅速传播。
2.2 医院环境及手卫生不规范医院作为感染防控的重点场所,不规范的环境及手卫生操作会直接增加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例如,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习惯不良,使得多重耐药菌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3 患者及公众的认知不足患者对多重耐药菌的认知不足,缺乏对个人防控措施的重视。
同时,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知识了解也较少,这增加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3. 应对策略展望3.1 加强监测与报告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报告制度,通过统一的数据收集和共享,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实际情况,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3.2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医疗机构应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扩大抗生素的监控范围,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3.3 提高感染防控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消毒、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合理设置患者隔离病房和病区,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耐药菌感染的出现通常是由于长 期、过度或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 物所导致。
耐药菌感染的分类
根据病原菌的不同,耐药菌感染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和革兰氏阴 性菌感染。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耐药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 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等。
的联合使用策略。
02
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可以发挥药物的
协同作用,提高抗菌效果,并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03
需要对联合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的研究,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的优化使用
01
抗菌药物的优化使用是减少耐 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02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抗 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和给药方案 。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01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抗击耐药菌感染 的重要手段之一。
02
针对不同种类的耐药菌,研究开发出具有高度选择 性、广谱抗菌活性、低毒性的新型抗菌药物。
03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涉及到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 、基因工程等多种技术手段。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01
为了克服单一抗菌药物的局限性,可以采用抗菌药物
04
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 略
加强抗生素管理
限制抗生素处方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
医生应谨慎开具抗生素处方,仅在必 要时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 。
医疗机构应定期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 ,评估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抗生素分级管理
多重耐药菌年总结

多重耐药菌年总结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常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对目前多种抗菌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成为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过去一年,多重耐药菌的问题愈发严重,给公共卫生和医学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过去一年多重耐药菌方面的研究、发展和应对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
多重耐药菌的现状近年来,多重耐药菌的存在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过去一年全球各地出现了多起多重耐药菌相关的疫情爆发,给卫生保健系统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多重耐药菌包括耐药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等多种菌种,它们在医疗机构和社区环境中广泛存在,极大地增加了感染控制的难度。
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在过去一年里,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研究持续进行,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耐药机制的研究、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和监测方法的改进等。
耐药机制的研究在过去一年里,研究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揭示了多重耐药菌耐药的分子机制。
这些研究对于揭示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研究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基因传播是导致其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一年里,研究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基因传播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分析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和相关的耐药基因传播元件,揭示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机制,为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监测方法的改进鉴于多重耐药菌的威胁,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和开发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方法。
过去一年里,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和监测工具,用于准确、快速地检测多重耐药菌的存在和传播情况,提高了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控制水平。
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措施多重耐药菌的存在和传播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加强感染控制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要,包括加强手卫生、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环境清洁等。
耐药菌年度总结

一、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细菌耐药防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2023年我国细菌耐药菌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二、耐药菌防控现状1. 耐药菌分离率持续上升根据《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9)》,我国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M)、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PM-R-PA)、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PMR-AB)的分离率已达30.9%、1.8%、1.4%、10.1%、18.4%和52.6%。
这表明我国耐药菌分离率持续上升,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2. 耐药菌耐药机制多样化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改变抗生素靶点、增加药物外排泵、形成生物膜等。
这些耐药机制使得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3. 耐药菌传播途径复杂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等。
耐药菌可通过医院感染、社区感染、旅游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增加了防控难度。
三、耐药菌防控措施1.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2)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
(3)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
2. 强化耐药菌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耐药菌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加强耐药菌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3)加强耐药菌报告制度,确保耐药菌信息的及时上报。
3. 推进耐药菌防控宣传教育(1)加强医务人员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
(2)开展公众耐药菌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耐药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耐药菌防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阳菌素类(Streptogramins)(1)
抗菌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 抗菌特点 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糖肽类屎肠球
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对部分厌氧 菌与个别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 但对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及粪肠球 菌无抗菌活性。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链阳菌素类(Streptogramins)(2)
对耐甲氧西林者
最有效药物应该是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去 甲万古以及替考拉宁等
如係严重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则应联 用利福平
优点:它能穿透葡萄球菌形成的生物膜,加之渗 透性好,可提高其杀菌活性
缺点:仅能口服,且不宜单独应用 也可联用磷霉素(它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第一
步,万古为干扰其第二步)或阿米卡新星(需 警惕肾毒性!!)
染 厌氧菌感染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用法
每次7.5mg/kg 每8-12小时一次 IV(中心静脉) 疗程至少7-10日以上 不良反应有肌痛、关节痛、静脉炎及肝
动脉异常等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耐药株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两菌是产ESBLS最常见的细菌 两菌中,也有产非诱导性AmpC内酰胺酶 少数菌可同时产上述两种酶 携带ESBL基因的质粒上还可同时携带氨
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超广谱ß-内酰胺酶的若干特征
1.体外试验显示,它使头孢菌素类(一二三代, 可能还包括四代)、单环ß酰胺类(氨曲南) 的抑菌圈缩小;加克拉维酸后,抑菌圈扩大。
2.除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外,肠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与伤寒沙门菌等亦可产生。
现发现TEM、SHV等百余种ESBLS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synercid)
适应证
耐万古的屎肠球菌感染(包括败血症) 金葡菌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
耐药)感染 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医院
内肺炎 军团菌属、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及支原体属感
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重要耐药菌(1)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肠球菌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耐大环内酯类的链球菌属 耐喹诺酮类与多重耐药的淋球菌 耐喹诺酮类的弯曲菌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重要耐药菌(2)
多重耐药的沙门菌属、志贺菌属 产ESBL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产AmpC型酶的肠杆菌属 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群 (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黄色杆菌属、
半衰期1h (组分A)~0.5 h(组分B) 可用于VREF、MRSA、MRSE、MRCNS与
PRP感染 主经胆汁排泄 不良反应少(<5%)恶心、腹泻、呕吐
与皮ristin)+达福普汀(delfopristin
)
第一个链阳霉菌类用药 两者以30:70组成复方 两药各自单用为抑菌制 合用有协同作用与PAE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注意事项
如有局部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如有导管插管感染,应拔管或换管 如为血管移植术后的吻合口动脉瘤或假
性动脉瘤,应除去已感染的移植血管 如为心脏换瓣术后感染,对内科治疗疗
效不佳者,应考虑置换瓣膜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关于替代万古霉素治疗MRS感染的问题, 可视药敏酌选以下药物之一: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产ESBLS的可能原因
1.与应用三代头孢菌素过多有关 (尤其是头孢他啶,还有头孢曲松、噻肟) 2.与病人免疫功能有关 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尤其是儿童) 肿瘤病人(放、化疗) 慢性病病人 住院较久者 长期预防性用药者
面对耐药,怎么办?
经验性策略性换药 周期性循环用药 适当限制应用过多的药物 努力选用敏感药或适当联用,避免不合
理用药(包括滥用) 总之,减少其选择压力。希望尽少诱发
新耐药机制的产生,以遏制耐药率上升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耐药株葡萄球菌感染
药物的选择取决于 ——耐药特征:对甲氧西林敏感抑或耐药 ——感染程度与发生背景 ——感染部位
1主用于含VanC的肠球菌 2用于含VanA、VanB的肠球菌 多重耐药株亦可用链阳霉素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新药简介
1.烷基糖肽类(oritavancin)的作用机制与 万古霉素相仿。浓度依赖型用于严重耐 药的MRSA、VRE与PRSP感染。
2.寡糖类的晚霉素(evernimicin)可能适 用于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红霉素 环丙沙星 四环素 克林霉素 复方磺胺甲噁唑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对万古霉素“中介”时的葡萄球菌 感染,仍可应用万古霉素,但必须联用 利福平、阿米卡星、四代氟喹诺酮类或 氨苄西林/舒巴坦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肠球菌感染(1)
敏感株:
青霉素、氨苄西林或氨苄西林-舒巴坦, 联用氨基糖苷类;
目前很少首先选用青霉素G,除非已证实 为不产酶株所致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对甲氧西林敏感株
通常单用耐酶青霉素、主要是双氯西林、 氯唑西林或苯唑西林
较重者,并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等, 也可合并应用万古霉素、利福平等
备选用药: 头孢唑林 克林霉素 大环内酯类 磷霉素 环丙沙星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头孢硫咪、头孢匹罗,亦宜与氨基糖苷 类联用。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肠球菌感染(2)
如上述方案无效,可能为耐氨基糖苷类株 可选用:
环丙沙星+氨苄西林 万古霉素+利福平 亚胺培南+青霉素(延长PAE ) 依药敏结果选用大环内酯类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肠球菌感染(3)
耐万古霉素株(有多种基因决定): 替考拉宁1(单用)或与亚胺培南联用, 或链阳霉素(streptogramin)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多重耐药的结核杆菌、鸟型分支杆菌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
耐药现状及特点
1.耐药菌种数多; 2.耐药面宽(几乎涉及所有抗菌药物); 3.耐药率高,并多呈上升趋势; 4.多重耐药与交叉耐药均不少见; 5.耐药机制多样,并陆续发现新的耐药机
制,且一菌可同时有多种机制参与。
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