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 BNP水平的影响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及患病率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
患者常常会感到疲乏、气短、体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群。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而逐渐增加。
患者通常是长期接受治疗或长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人群。
慢性心力衰竭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困扰,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2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作用机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 类受体来达到治疗效果。
血管紧张素II 是一种引起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的激素,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能够竞争性地结合到血管紧张素II受体上,阻止血管紧张素II 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和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还可以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内钠的摄入和钙的释放,减少心肌排泄液量和心脏前负荷,抑制心室重构,减少心肌纤维化等多种途径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通过这些作用机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1.3 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重要性BNP是脑钠肽的一种,主要由心脏的心房和心室分泌,通常与心脏负荷和心脏功能紧密相关。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BNP水平的升高往往反映了心脏负荷的增加或心脏功能的下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 BNP水平的影响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 BNP水
平的影响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通用名:诺欣妥)是一种治疗CHF的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其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效应,可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并且有可能减少BNP水平。
BNP(脑钠肽)是一种由心脏细胞分泌的激素,它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CHF患者的BNP水平会显著升高。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以及BNP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一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持续观察12周。
研究期间,记录患者基线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并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心功能评估、BNP水平检测等。
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对照组的心功能改善较小。
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降低明显,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
治疗组患者的BNP水平显著下降,而对照组的BNP水平变化不显著。
可以得出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BNP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进行治疗。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CHF治疗中的剂量效应关系、长期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并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让更多的CHF患者受益。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室扩张和心肌功能减弱,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老年人是扩张型心肌病的高危人群,由于老年人心脏功能逐渐下降,加上慢性疾病的积累,使得他们更容易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
目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具有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肌功能等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还存在争议,有些研究结果显示其疗效并不明显。
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心肌病程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评估其安全性和耐受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人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和评估,本研究旨在为提高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理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来发挥作用。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RAAS系统被激活,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加,使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和心肌细胞增殖,从而导致心肌重塑。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Angiotensin Ⅱ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Angiotensin 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RAAS系统的激活,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肌细胞增殖,改善心肌的结构和功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 BNP水平的影响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慢性心力衰竭的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病因复杂,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特征是心脏功能减退,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从而引起全身循环障碍。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浮肿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脏猝死。
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老年人群体。
慢性心力衰竭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医疗成本,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加,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势在必行。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作用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障碍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是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拮抗血管收缩素Ⅱ受体,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能够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减轻心脏的负荷压力,改善心脏的排血功能,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脏肌肉的负担,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促进心脏的康复和修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能够减少心脏组织的损伤,保护心脏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潜力。
1.3 BNP水平的意义BNP水平的升高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BNP水平越高,意味着心力衰竭越严重。
监测BNP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BNP水平的变化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包括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手术干预的需求等。
中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12.017·论著·中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郭兴邦 赵雅琳 张少沛 孟兢晶 杨洋 赵子娜 李社改 付国芬项目来源:邢台市重点研发计划自筹项目(编号:2020ZC255)作者单位:054000 河北省邢台市,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心内科(郭兴邦、张少沛、赵子娜、付国芬),中医科(赵雅琳、李社改),重症医学科(杨洋);河北省邢台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孟兢晶)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组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标准治疗(袢利尿剂、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50例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组方。
在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等指标。
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疗效及证候积分、NT⁃proBNP 、LVEF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西医常规治疗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中药;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中图分类号】 R 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12-1836-04Clinical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sacubitril val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GUO Xingbang ∗,ZHAO Yalin ,ZHANG Shaopei ∗,et al.∗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Hebei General Hospital for Veterans ,Hebei ,Xingtai 05400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mula on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 From October 2020to September 2022,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recruited.They were randomly in 1∶1ratio assign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cases in each group.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drugs (loop diuretics ,spironolactone ,β⁃receptor blockers )+sacubitril valsartan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self⁃made TCM formula.After 4week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efficacy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4week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TCM efficacy and syndrome scores ,NT⁃proBNP and LVEF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0.05).Conclusi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plus saxcuba valsartan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the additional use of TCM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Key words 】 chronic heart fail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导致患者频繁住院,生存质量下降,存活期缩短。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马伟萍1王治平2*(1长治医学院研究生院,山西长治046000)(2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山西长治046000)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 )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
心力衰竭已是全世界老龄化社会日益关注的健康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力衰竭的发病率稳步上升,特别是在老龄人口中。
虽然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心力衰竭相关的死亡率几乎没有改善[1]。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最新数据指出,我国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2]。
传统上,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主要是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来理解的。
外周血管收缩、钠和水潴留被认为有助于维持血管内容量以应对泵衰竭,因此,HF 患者主要采用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治疗。
然而,血流动力学模型并不能完全解释心力衰竭的进展性恶化;此外,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药物并没有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3,4]。
随着更多证据的出现,Packer[5]于1992年提出神经激素紊乱的概念,交感神经系统(SNS )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分别作为HFrEF 泵衰竭的第一和第二神经内分泌轴。
虽然这种机制有助于身体在短期内保持心输出量,但持续激活SNS 和RAAS 可对心脏和其他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神经激素机制的第三轴是钠尿肽(NP )系统,其作用与RAAS 和SNS 激活相反。
NPs 随着尿环磷酸鸟苷水平的增加对心脏和血管系统产生保护作用,不仅增强了排钠利尿和血管舒张,而且降低了SNS 和RAAS 的活性,抑制了心脏重塑的影响[6]。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 BNP水平的影响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
通过严格的患者选取标准和实验设计,我们观察了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结果并进行了深入的结果分析。
研究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同时降低了BNP水平。
结论显示,该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和意义具有启示性。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该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评价。
【关键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慢性心力衰竭、BNP水平、疗效评价、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患者选取标准、研究目的、研究启示、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预val性质和高发病率给公共卫生工作造成了重大负担。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共有数百万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更为显著。
患者因罹患慢性心力衰竭而导致的心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生命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可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以及BNP水平的影响,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评估该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效果。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缓解程度、心功能改善情况等方面的影响;2. 分析患者在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后BNP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该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3.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 BNP水平的影响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血管病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对于某些患者来说,传统治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对BN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等临床疗效的表现,同时考察其对BNP水平的影响程度,以验证其在心衰患者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
通过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更明显的益处。
1.3 研究意义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移植等,但由于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以及对BN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作用,负责机体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降解,如利钠肽、缓激肽 及肾上腺髓质素。脑啡肽酶广泛存在于上皮细胞、心肌细胞、成纤 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细胞中,在利钠肽的降解中起着关键作 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中的沙库巴曲是一种前体药物,进入人体后 代谢成有活性的脑啡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脑啡肽酶的作用,从而 减少利钠肽降解,使血利钠肽浓度升高,在心肌细胞受到牵拉时, 保护产生的利钠肽免于脑啡肽酶的降解,进而抑制心肌肥厚,抑制 肾素和醛固酮的释放,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室重构。
1.1 RAAS 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目 前 研 究 表 明,肾 素 - 血 管 紧 张 素 - 醛 固 酮 系 统(Renin-
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是心肌重塑的重要危险因 素之一,其效应分子醛固酮(ALD)和血管紧张素 II(Ang II)过 度分泌可导致心肌反应性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肌细胞损伤甚 至凋亡,最终导致心室重塑,加速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1.2 ARB 的抑制 RAAS 作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具有明显的双靶点调节作用,即该药一方 面可显著抑制 ARB II I 型受体激活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 系统(RAAS),另一方面能通过脑啡肽酶抑制剂进一步抑制 NTproBNP 的降解,提高环磷鸟嘌呤核苷(cCMP)水平,进而缓解病 情 (8)。其作用机制如下:
1 抑制 RAAS 的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
最近,一种新型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督管理局批 准 用 于 心 力 衰 竭 的 治 疗,2017 年 正 式 引 进 我 国。 沙 库 巴 曲 缬 沙 坦 钠(诺 欣 妥 ,E n t r e s t o )是 首 个 血 管 紧 张 素 受 体 脑 啡 肽 酶 抑 制 剂 (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enzyme inhibitor,ARNI),其由血 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ARB)缬 沙坦和脑啡肽酶抑制剂(neprilysin inhibitor,NEPI)沙库巴曲按 照 1:1 的摩尔比例构成,具有双重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3]。 PARAIGM-HF 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依那普利进行对比 试验,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的改善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塑,进一 步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及心力衰竭患者住院风险,耐受性及安全性 也更好。
2 脑啡肽酶抑制剂
抑 制 脑 啡 肽 酶 的 NEPI 的 作 用:脑 啡 肽 酶(enkephalinase NEP)是一种中性的肽链内切酶 , 其是位于细胞表面的 II 型膜蛋 白,具有特异性的切割蛋白质或多肽的疏水氨基酸残基间的肽键
作者简介 :任甜甜(1993-)女,汉,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硕士研究生, 研究心血管内科方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66 期
67
·综述·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任甜甜,王春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性疾病的终末阶段;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 变及医学水平的提高,冠脉支架植入、心脏搭桥、起搏器、甚至心脏移植手术等医学手段的成熟,使大部分心脏疾症得以治疗,但随之而来的 是原发性心脏疾病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首 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其由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组成,具有双重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 作用,从而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系统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66.032 本文引用格式:任甜甜,王春燕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66):67.
3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
3.1 有效性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沙库
巴曲缬沙坦对比依那普利组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可 达 21%,降低患者心力衰竭心血管死亡风险 20%(P<0.001);还 可进一步减少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降低因心 力衰竭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终点及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心 力衰竭住院率方面,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 3.2 安全性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中的活性成分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抗剂,其可阻断 ACE 和非 ACE 途径产生的 AT II 与 AT1 受体结合, 从而改善或阻断因 AT II I 型受体过度激活而到会的不良反应,如 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组织增生、胶原沉积等,进而改善心力衰竭患 者的临床症状及远期预后。目前临床上把 ARB 类药物列入改善 心脏疾病预后的药物之一,提倡院外规律口服此类或 ACEI 类药 物的一种以改善心脏病人的预后。此类药物也可作用于高血压患 者,在改善收缩期高血压方面效果显著。
0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 (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
环 和(或)体 循 环 淤 血 ,器 官 、组 织 血 液 灌 注 不 足 为 临 床 表 现 的 一 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随着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 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 2600 万心力衰竭患者,且 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指出,我国就存 在 450 万心力衰竭的患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