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危机感开篇立论2

合集下载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谢谢主席,谢谢大家。

今天的辩题是: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教育在辞海中的定义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学校教育。

民族自豪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传统、优良品质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而感到光荣的情感。

而民族危机感是人们对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感到担心、对民族的发展感到忧虑的一种忧患意识。

我方并不否认民族自豪感的积极作用,但民族危机感对我国未来发展起推进作用却来源不正当,因此需要正规正当的教育来更好的培养民族危机感。

基于当今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我方认为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民族危机感是一种基于当下对未来可能出现危机的合理预测,即时发现隐患并产生积极的动作。

我们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我方并不否认民族自豪感能为民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同时也是一种民族发展的推动力,但基于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更加急切地需要利用教育来培养民族危机感。

我方认为民族危机感意味着能够即时发现繁荣与和平背后的潜在隐患,能够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我国GDP总量全球第二,但是人均GDP仅排全球第69名;虽然经济增速遥遥领先,但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段路上,我们需要民族危机感来鞭策我们前进。

第二,民族危机感相比民族自豪感缺乏正规的来源。

因而更需要正规的教育来让人民认识民族危机感。

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民族自豪感的来源是课本、央视宣传片等,但是民族危机感的来源是重大事件的惨痛教训、是社会舆论的难以控制的导向。

而这种危机感注定了不会长久、不会有效的。

请问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打砸抢烧吗?这是不理智且偏激的,因此更加需要教育的正确导向来告诉人民在这种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当下更应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危机感教育立论

当下更应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危机感教育立论

当下更应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危机感教育立论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感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请让我为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为素材的民族期许,而民族危机感则是建立在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基础上的忧患意识,不论是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都是一种建立在民族认同感基础之上的积极的情感。

这两种感情贯穿着历史的始终,我们不能偏废其一,应站在比较的立场上去论证,立足当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这两种感情哪种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基于这个标准,我方认为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危机感教育.首先,经济上,中国GDP位列世界第二,发展速度令各国瞠目;文化上,孔子风在全球蔓延;政治上,中国历经奥运盛典、60周年大庆阅兵、华丽世博,这一切,都让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与日俱增。

然而当我们从喧闹和光鲜中走出来,认真思考,我们发现,高增长付出的代价是高能耗,高污染,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孔子风盛行的原因是政府斥巨资强力推动,而社会大众和高校学生却疯狂的追捧情人节的浪漫和圣诞节的欢腾,奥运世博的背后伴随着地震和泥石流的伤痛。

这些思索让我们不得不居安思危。

繁荣阴影下的隐患和问题,需要的是加强民族危机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其次,中国当代的大学生都是在国家建立后,国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没有亲身经历过民族的危亡时代。

而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式的教育,将屈辱的近代史美化成一部民族振兴的悲壮史诗,将抗日战争说成是民族精神的强大体现。

主流的新闻媒体捷报连连,喜讯不断,潜移默化中,大学生自豪于国家的强大和与时俱进,中国崛起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以至于即使在大学生发现国家存在问题的时候,也很难从国家危亡的深刻角度来考虑,只是站在批判者而非主人翁的角度去对待,我们批判,我们声讨,但我们缺乏一种意识,一份责任,这实质上就是民族危机感极其弱化的表现。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危机感开篇立论2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危机感开篇立论2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尊敬的老师,在场观众,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由我来开宗明义。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主语“教育”,指当今教育,因此教育现状、目的和意义便是辩题基础。

宾语“危机感”,辩题核心。

但是危机感前面的定语,限制了核心的辩论方向:民族!首先强调三个概念:1.民族,我们说中华民族,德意志民族,马克思定义;具有共同语言、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由定义可知:民族本质和表现形式就是文化,也就是说:讨论民族既在讨论文化!2.《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有亡国,有亡天下。

换言之,民族还在,国家灭亡还可以重建,可民族灭亡了,那就不在了,国家失去内核动力,一盘散沙!中国的发展归根究底是中华民族的发展。

3.危机感和民族危机感,两字之差,含义天壤之别,一个是综合的国家危机感,即忧患意识,一个是民族危机感!国家的各类危机终归是表象,其本质,就是民族危机。

这也是辩题精髓所在。

其次我们都有疑问:主语“教育”和定语“民族”联系何在? 两个方面:一、教育意义: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发展,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意义是民族的传承和发展,教育传承没做好,发展更无从谈起。

二、国情和民族:当今国情的很大部分危机和成就是国人的民族劣根性和优越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认清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和优越性,也就能更好的看清当前现状和潜在隐患。

由国情看清并认知我们的民族,由民族特性出发并指导国家发展,这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意义,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那么大家又有困惑了,危机感才是核心!危机感在哪里请大家自问一下,教育达到其目的和意义了吗?我们传承了吗?当孔子学院在西方广受流行,今天我们有多少人能背出论语十则。

我们都说要向西方学习,可我们连自己都没有学习看清,又该如何认识当前国情现状的本质原因和未来隐藏的隐患。

危机意识的议论文

危机意识的议论文

危机意识的议论文树立危机意识,对个人,对企业,对整个民族都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危机意识的议论文,仅供参考。

危机意识议论文篇一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危机之于生存,就好比福祸两个矛盾双方,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因此,正确处理危机与生存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生课堂上的重要课题。

正如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所说,如果不感到害怕,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换言之,如果没有危机意识,那么你很快就会在自我陶醉中被其他人所取代。

在经济发展迅猛、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往往会过度沉浸于自我的优越感之中,而忽视了来自周围的危机和挑战。

要知道,糖衣炮弹有时比冷兵器的杀伤力来得更为强大。

徒有暴力色彩的冷兵器即使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也不如糖衣炮弹那般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的将人的精神腐蚀成空洞。

而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失去了前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又怎么能够脚踏实地地向未来发起挑战,又怎么能够如初生的朝阳般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向上攀登,直至达到人生的辉煌点?因此,摒弃盲目的优越感,树立必要的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发展路上越探越深,越行越远。

树立危机意识,并不意味着妄自菲薄,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弱点,危机意识能够帮助你在发挥个人长处的基础上改善自身的弱点和弊病,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树立危机意识,并不意味着杞人忧天。

不要过多的担心不可能存在的危机,而要将主要精神放在切合实际的挑战中去,努力研究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争取进步最大化,发展最大化。

树立危机意识,它可以时刻警醒你注意身边的威胁和挑战,时刻以高度警觉的态度面对竞争,面对人生。

树立危机意识,它可以不断鞭策你细致的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探寻发展规律的同时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树立危机意识,它可以增强你的信心,提高你面对挫折和逆境能冷静处理难题的勇气和能力,如太阳那般激起你对待生活的热情。

辩论: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②

辩论: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②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谢谢主席、评委,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价值冲突日益激烈。

民众迫切想要从民族精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使得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更有意义。

探究这个辩题我们发现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危机感并不完全对立,不存在有你无我的关系,然而培养两者的方式却完全对立。

积极乐观的方式更能培养人们的自豪感,而消极忧虑的方式则更能使人对危机感同身受。

所以积极和消极这两种方式上的矛盾,在面对教育之时,就有了高低之分。

所以回归辩题我们发现只有通过对教育主客体的特性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一教育更需要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民族危机感来源于内忧外患。

对于外患,08年环球时报一项调查显示81.6%的中国人认为帝国主义余心不改。

一出现钓鱼岛问题,国内就有游行示威活动。

危机意识不可谓不强。

而对于内忧,我方认为在课堂上强调一千遍贫富差距大不如亲眼看到富人珍馐银盘穷人忍冻挨饿来的直接有效。

而民族自豪感根本来源于对本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认同。

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则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熏陶。

而这恰恰只有教育能提供。

对于其他来源,同样是环球时报的调查,尽管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有86.9%的中国人认为中国不是强国。

可见,在科技、经济上的成就由于不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而往往难以让人感同身受。

二从教育的客体来分析。

教育的客体主要是在校学生。

阳光、积极、理想、浪漫应当是学生的精神风貌,然而我们发现当今中国世故、圆滑、现实慢慢走进了学校。

探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学生们仍处在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的塑成期,尚缺乏伟岸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来承受现实的深刻。

若承受不了,就会丧失对本民族的信赖。

鲁迅不建议青年人阅读自己的作品不也是有相同的顾虑么。

我方承认民族危机感是需要的,然而一旦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这种消极忧虑的方式必会影响青少年合理阳光的发展。

所以在教育中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是不太恰当的。

三从教育的主体来看,政府是教育的主导者。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修修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修修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其实无论是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繁荣昌盛不可缺少的,我们不应该因为今天代表的观点不同就否认另一方的必要性,我方认为,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立足于当前国情和教育现状加以分析,看何者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国情需要,更好的实现民族和国家繁荣稳定的发展。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现状。

当今教育的主体集中为90、00后,我们出生时就是一个安稳幸福的时代,目睹着中国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带给了我们直观的自豪感。

同时回顾从小到大的教育,我们从不缺乏对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认知教育,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从不缺少对于民族的自豪感的培养。

而民族危机感往往脱离人生活的经验社会,它不像自豪感那样直观。

危机感于教育现状是稀缺的,不足的。

基于以上现状,我方将从以下三点加以阐述。

第一更加重视培养民族危机感有利于公众正视和发现民族前进中的问题和隐患。

我国的发展存在着大量隐患,这些隐患在足够的危机感之下能够更好的被发现,隐患险于明火,民族危机感的培养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还有对现在和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的理性的、前瞻的预见。

这种情感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能够从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第二更加重视培养民族危机感能切中当前国民的情感实际。

国情教育应该注重解决国民情感中的薄弱环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崇尚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思想,报喜不报忧鼓吹形势一片大好的心态存在很多民众之中,面对许多严重威胁民族生存的国情,人民群众缺乏危机感。

在北方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南方许多地区仍然在砍伐森林破坏我们的环境。

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面对断水的威胁时,诸多的工厂还在排放着大量的污染到曾几何时清澈的河流中。

民族危机感的严重缺失正在上演着一出出个人因一时之利泱及一个种族生存的惨剧。

教育加强民族危机感已是迫在眉睫。

第三更加重视培养民族危机感有利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在当前国情下民族发展更需要注重加强民族凝聚力。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VS民族危机感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VS民族危机感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VS民族危机感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一辩,我认为当今中国的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民族,我们的自豪感应该是源远流长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国情教育中的民族自豪感培养,让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提升。

其次,民族自豪感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推动国家发展的力量。

当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自豪感,我们就会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培养民族自豪感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了民族危机感。

相反,只有在我们有了足够的自信和自豪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并更加积极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今中国的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让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二辩,我认为当今中国的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国情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而民族自豪感恰恰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的重要途径。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冲击和文化碰撞已经成为了常态。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我们就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因此,培养民族自豪感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感到自豪,更是为了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培养民族自豪感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了民族危机感。

相反,只有在我们有了足够的自信和自豪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并更加积极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以及对方辩友。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其中几个漏洞我不得不指出·····,接下来,我们来明确两个定义: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为素材的民族情感。

民族危机感是以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不足为基础的忧患意识。

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人发展以保障国家的发展。

不可否认,当今中国教育,两者皆应培养。

所以我方判断当今中国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民族危机感的标准是,何者更能保障国家的发展。

首先,从经济层面看,中国经济面临着重重危险。

现在中国经济给以人们一个现象,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但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中国经济现在有多麽萧条!2011年中国GDP增幅下滑到9.24%,中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家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因为产权问题每年盈利的一半以上是外国的。

表面是在涨,实际却是在衰退。

这时候如果不着重培养国民的民族危机感,不教育国民理性分析经济发展上的不足?难道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仅靠国家的宏观调控吗?其次,从文化层次来看。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一度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我们应该教育让国民都知道中华民族的辉煌。

但,对方辩友,你知道韩国抢先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申遗成功了吗?你知道《大长今》中许多中国菜都被冠以头衔称是韩国发明的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身边这个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篡取我们的文化来证明自己的伟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道不应该提高民族危机感来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吗?这时候难道不是更需要保护自己的文化吗?最后,从国防军事层次来看。

对方辩友你知道驻南大使馆被炸事件吗?你知道南海撞机事件吗?你知道汶川救灾的时候美国借口关闭了一扇GPS扫描区吗?为什么中国只有抗议的声音,因为美国远远比我们强大。

世界局势风起云涌,美国甚至又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情况下,树立起国家忧患意识是不是比强调民族自豪感更具有行动力,更具有预见性呢?危机感并不是杞人忧天,和自豪感一样都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建设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尊敬的老师,在场观众,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由我来开宗明义。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

主语“教育”,指当今教育,因此教育现状、目的和意义便是辩题基础。

宾语“危机感”,辩题核心。

但是危机感前面的定语,限制了核心的辩论方向:民族!
首先强调三个概念:
1.民族,我们说中华民族,德意志民族,马克思定义;具有共同语言、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由定义可知:民族本质和表现形式就是文化,也就是说:讨论民族既在讨论文化!
2.《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有亡国,有亡天下。

换言之,民族还在,国家灭亡还可以重建,可民族灭亡了,那就不在了,国家失去内核动力,一盘散沙!中国的发展归根究底是中华民族的发展。

3.危机感和民族危机感,两字之差,含义天壤之别,一个是综合的国家危机感,即忧患意识,一个是民族危机感!国家的各类危机终归是表象,其本质,就是民族危机。

这也是辩题精髓所在。

其次我们都有疑问:主语“教育”和定语“民族”联系何在? 两个方面:
一、教育意义: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发展,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意义是民族的传承和发展,教育传承没做好,发展更无从谈起。

二、国情和民族:当今国情的很大部分危机和成就是国人的民族劣根性和优越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认清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和优越性,也就能更好的看清当前现状和潜在隐患。

由国情看清并认知我们的民族,由民族特性出发并指导国家发展,这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意义,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那么大家又有困惑了,危机感才是核心!危机感在哪里
请大家自问一下,教育达到其目的和意义了吗?我们传承了吗?当孔子学院在西方广受流行,今天我们有多少人能背出论语十则。

我们都说要向西方学习,可我们连自己都没有学习看清,又该如何认识当前国情现状的本质原因和未来隐藏的隐患。

又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民族,从而发展我们的国家! 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认识到这个问题,这就是危机!我们对文化忽视,其本质也是民族特性造成的,民族的,得不到重视,就是民族危机!
对方辩友今天和我们谈民族自豪感,我们一直都知道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外国人都在学习了,我们也看到了国家这几年发展,对于民族,我们从不缺乏民族自豪感,但是民族文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民族危机。

难道不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吗?!答案势在必行!
以上是我方观点和要点,敬请雅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